Workflow
产业协同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郑州都市圈:软硬联通协同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9-07 21:54
都市圈规划与地位 - 2023年郑州都市圈晋级第10个国家级都市圈 国家已批复17个都市圈中 郑州都市圈面积居第7位 常住人口居第4位 经济总量居第10位 [1] - 截至2025年5月 都市圈发展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及交通 产业等6个专项规划已印发实施 [1] - 郑开同城东部供水一期工程已通水 郑州 开封 新乡同城通办事项达200个 [1] 交通一体化建设 - 郑开城际铁路开通实现双城通勤模式 大幅缩短郑州与开封通勤时间 [2] - 郑焦城际铁路全长77.8公里 成为焦作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旅游产业的关键助推器 [2] - 郑许市域铁路2023年12月开通 客运量达1858万人次 日均运送3.8万人次 串联13个产业园区 [3] - 郑新快速路 郑辉高速等工程持续推进 高速公路环线建设 国省干线提档升级工程全面实施 [3] 产业协同发展 - 2024年郑州都市圈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51.5% 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57.4% [4] - 郑州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3050家 专精特新企业三年倍增至1129家 [4] - 郑开汽车产业带集聚10余家知名车企 百余家零部件企业 覆盖全省90%以上车型 整车年产能超200万辆 [5] - 许港产业带拥有1238家规上工业企业 形成电子信息 新能源汽车 电力装备3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6] - 焦作建设中部新能源材料基地 与郑州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形成互补 [6] 生态协同治理 - 2024年印发《郑州都市圈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目标2027年森林覆盖率34% 城市公园绿地14.2平方米/人 再生水利用率36% 用水总量控制125.48亿立方米 [7] - 郑州黄河湿地鸟类增至283种 较5年前增加50%以上 沿黄生态廊道建成骑行道76.5公里 步行道36公里 [7] - 郑州市空气质量连续5年改善 2024年上半年综合指数及污染物指标改善幅度均超5% [7] - 郑州与洛阳 新乡 焦作 开封开展黄河共治行动 签订伊洛河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确保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8]
放大海湾经济黄金效益
经济日报· 2025-09-05 22:14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1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1] - 海湾经济是海洋经济中极具活力的增长点 [1] 海湾资源基础 - 拥有150多个10平方公里以上的海湾 [1] - 形成环渤海 环杭州湾 粤港澳三大湾区及上百个特色中小湾区 [1] - 湾区港口设施完善 临港产业多元 生态环境优越 [1] 产业发展现状 - 海洋船舶工业实现增加值1370亿元 [1]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032亿元 [1] -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781亿元 [1]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家出台《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 [2] - 将湾区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2] 现存发展瓶颈 - 部分港口重复建设率偏高 航运服务内容趋同 [2] - 部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过度依赖景区门票等初级产品 [2] - 部分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 缺乏有效联动 [2] 港口整合方案 - 建立共建共管共享的一体化运营格局 [2] - 联合投资建设航道和堤坝等公共设施 [2] - 明确各港口功能定位 实现差异化运营 [2] - 推广统一数据平台提升物流运输效率 [2] 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 依托古港遗迹 海上丝绸之路遗址 海洋民俗传说等特色资源 [3] - 整合历史记忆与现代创意 打造具有传播力的文创产业 [3] - 应用AI技术增强游客体验感和互动性 [3] 产业协同机制创新 - 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明确重点领域发展目标 [3] - 构建政府搭台 企业需求 高校攻关的创新链条 [3] - 建立政校企人才交流机制 培养复合型人才 [3] 生态环境建设 - 生态环境部遴选发布31个美丽港湾优秀案例 [1] - 实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 厦门湾中华白海豚守护 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修复等重点项目 [1]
山东新泰:园区“聚链”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新华网· 2025-09-05 00:55
激光产业发展现状 - 山东新泰经济开发区惠泰激光数智科创园已入驻16家激光企业 覆盖从激光发生器到激光装备应用的完整产业链[1] - 园区内激光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壮大 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 预计今年产值达15亿元 其中近一半产品出口海外市场[1] - 通过上下游协同 企业节省机床加工成本20%[1] 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 新泰市梳理12条重点产业链 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 高端化工和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等领域[2] - 采用"以链招商 以园聚企"模式 形成"一个公司形成一个产业园 一个产业园带动一个产业"的集群效应[2][4] - 2024年高端装备 高端化工 现代食品和数字经济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7%[4] 环保产业链创新 - 泰安乐邦环保科技发展涵盖油漆研发生产 涂装施工和漆渣回收再生的完整产业链[2] - 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将回收漆渣转化为高分子固体粉末 应用于16类产品 年产值约2000万元[2] - 鲁中环保产业园以"共享工厂"理念搭建集中涂装服务平台 为20家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2] 特色产业园建设成果 - 众客食品产业园形成从良种孵化到废弃物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条[4] - 羊流起重机械产业园汇聚12家配套企业 有效降低原料成本并提升市场竞争力[4] - 全市11个产业园培育出一批聚集度高 创新能力强和特色鲜明的标志性产业[4]
康恒环境与中装建设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共筑产业发展新篇章
全景网· 2025-09-02 02:59
合作背景与协议签署 - 上海恒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与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人于2025年3月与中装建设签订重整投资协议 [1] - 深圳中院于2025年8月裁定受理中装建设进入重整程序 [1] - 双方近期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将在低碳产业园物业管理 综合设施管理 绿电直连等领域深度合作 [1] 公司业务概况 - 中装建设成立于1994年 是以建筑装饰为主业的大型综合上市企业 业务涵盖工程建设 物业管理 新能源 科技创新等领域 [1] - 公司控股深圳科技园物业集团和东部物业 管理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 [1] 低碳产业园物业管理合作 - 康恒环境旗下89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将获得专业化物业管理服务 [1] - 中装建设通过深圳科技园物业集团为项目定制管理方案 并引入自动清扫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提升效率 [1] - 宁波 大足等4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率先实施新物业管理模式 其他项目合作有序推进中 [1] 综合设施管理服务延伸 - 截至2024年底国内垃圾焚烧运营项目超1100座 [2] - 康恒环境在垃圾焚烧设备领域覆盖300多个项目 [2] - 中装建设将服务范围从物业管理延伸至综合设施管理 在焚烧厂部署智能化设备提升巡检效率 [2] - 公司将为康恒环境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全业务场景设备管理服务 [2] 绿电直连与IDC业务协同 - 双方将探索绿色电力直供数据中心的新业务模式 [3] - 康恒环境位于国家算力中心关键节点城市的20多个项目每年可提供超过37亿千瓦时绿色电力 [3] - 中装建设以其在IDC领域的技术积累和服务经验为项目落地提供全方位支持 [3] 合作意义与行业影响 - 合作开创环保与物业服务产融结合新模式 [3] - 通过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实现业务协同发展 为行业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成功案例 [3] - 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3] 未来发展规划 - 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并拓展合作领域 [3] - 共同把握绿色发展机遇 为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贡献企业力量 [3]
年产15万套,安徽新增TFT显示模组项目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8-29 08:01
项目投资与落地 - 浙江新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与安徽祁门县签署合作协议 投资2亿元建设TFT显示模组及汽车电子生产线 计划2023年11月投产 [1][2] - 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新型显示模组15万套 年产值达2亿元 [2] - 同期引入产业链上游企业凡卓电子科技 签署背光源项目投资意向协议 完善电子信息产业布局 [3] 业务与技术领域 - 新力光电专注于TFT液晶显示屏模组 背光源模组及多点电容触摸屏的设计 生产和销售 [3] - 凡卓电子科技作为产业链上游企业 参与背光源项目合作 优化产业资源配置 [3] 区域产业动态 - 2023年上半年安徽已落地显示模组项目:安徽越达车载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车载智能显示制造基地 投产后年产值预计2亿元 [4] - 项目落地浙大网新·祁门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产业园 通过上下游企业协同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3]
聚力谋新,2025年新会陈皮产业协同发展交流会在陈皮村举办
南方农村报· 2025-08-28 08:02
行业标准化与协同发展 - 活动聚焦鲜果采收标准、溯源体系共建和地理标志保护商标规范使用等热点议题 旨在推动产业规范化、品牌化、协同化发展 [1] - 新会区农业农村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别说明"新会陈皮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专用标识"使用规范 强化行业规范化发展 [4] - 新会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与陈皮村签署"新会陈皮溯源体系共建"战略合作协议 标志着溯源体系建设步入新阶段 [4] 公司战略与产业平台建设 - 提出构建开放高效透明的产业链平台 配合政府加快产业数字化 确保陈皮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3] - 推出针对平台商家的标准仓储共享合作计划 提供样品申领、溯源体系共享和定制服务等多项权益 [3] - 陈皮村作为三产融合示范基地 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5] 供应链保障与金融支持 - 发布新会柑鲜果产销保底政策 通过降本减负、溢价共享、代售服务和推荐奖励等四重保障机制稳定鲜果供应链 [3] - 中国农业银行江门新会支行介绍陈皮村标准仓储陈皮质押贷款业务 为持有者提供灵活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压力 [4] - 与6家果农代表签署2025年鲜果采购意向协议 彰显平台与供应端的深度联动 [5] 产业创新与活动规划 - 启动陈皮村青年创业平台助力轻创业 为产业注入新活力 [3] - 将于9月28日举办2025道地新会陈皮全国交易会 整合供应链资源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产销对接 [7] - 活动由陈皮村公司主办 多家政府单位、行业协会及金融机构提供指导和支持 [7]
破解瓶颈提升整体竞争力
经济日报· 2025-08-26 22:04
战略定位与使命 - 成都都市圈是国家"十四五"时期培育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圈之一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极核 [1] - 肩负引领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使命 [1] - 核心任务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业协同破解发展瓶颈 [1] 资源配置优化 - 推进基础设施高效互联互通 将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结合促进实体和虚拟空间一体成网 [1] - 打破市域行政壁垒 深化同城化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政府协调主导向市场驱动主导转变 [1] - 促进人才、资金、数据、技术在成德眉资之间有序流动 [1] - 提高成都对区域、全国及全球资源要素的吸引集聚和优化配置能力 [1] 产业协同发展 - 坚持错位发展和优势互补 成都聚焦总部经济、研发设计和高端服务 周边城市承接生产制造和物流环节 [2] - 探索建立产业链联盟 合力打造跨市域产业带和共建产业园区 [2] - 依托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加强产业协同梯次培育和集群发展 [2] - 培育多主体参与的协同创新共同体 促进创新要素与产业集群联动生长 [2] 空间结构优化 - 培育多层次嵌套型城市组团 优化五级城镇体系 [3] - 坚持网络化发展导向 推动基础设施联网和公共服务共网 [3] - 通过交通网络、数字网络和要素流动通道串联各中心、组团和节点 [3] - 加快形成"极核引领、轴带串联、多点支撑"的空间格局 [3] 当前挑战 - 面临空间结构不优、要素流动不畅、产业链分工协作深度不足等问题 [2] - 这些问题制约着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2]
成都都市圈:协同发展加速跑
经济日报· 2025-08-26 22:02
交通互联进展 - 成都与德阳、眉山等6市日开行动车128对 日均运送旅客5.5万人次 发车间隔缩短至10分钟实现"半小时通勤圈" [1] - 轨道交通资阳线通车 从规划到运营历时8年 召开约60次推进会议 为成眉线提供重要参考 [2] - 成德动车班次从2016年每日18趟增至超130趟 发车间隔由90分钟缩短至最短5分钟 跨市公交及城市候机楼日均运输旅客超1.2万人次 [3] - 成资大道作为首条城际快速通道开通3年多 推动资阳临空经济区发展 2025年上半年资阳制造业投资增长23.2% [3] - 预计2027年3条跨市轨道交通线全部开通 成德眉资区域有望成为全国首个中心城市到全部副中心城市均运营市域铁路的都市圈 [3] 产业协同成效 - 成都都市圈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5171.78亿元 成都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52.2% 智能手表增长119.2% 锂离子电池增长45.8% [1][6] - 德阳燃气轮机产量同比增长101.6% 发电设备增长51.3% 眉山太阳能电池增长179.8% 液晶显示模组增长24.5% [6] - 资阳铁路机车产量增长130.8% 锂离子电池增长31.9% 中成药增长71.5% [6] - 羽佳模塑为成都6家车企配套 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21% 正拓展乘用车、商用车配套业务 [5] - 眉山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采用"成都研发小试+眉山中试产业化"模式 已入驻15个中试验证项目 4个项目成功转化落地 [5] 公共服务一体化 -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德阳医院实现双向转诊 院内制剂调剂使用 检查结果互认 构建11个重点专科医疗矩阵 [7] - 资阳与成都结对共建学校增至137对 年增长率超20% [8] - 眉山实现505项高频事项四市通办 德阳联合推出5条精品文旅线路 三星堆-金沙遗址确定为2028年中国申遗唯一项目 [8] - 同城化医保联网结算政策成效明显 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水平 [7]
加快推进沪苏通同城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新华日报· 2025-08-26 03:20
核心观点 - 沪苏通地区将推动同城化发展 打造创新生态圈 产业圈 通勤圈和生态圈 形成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区域 [1] 创新协同 - 共建重大科创平台 设立沪苏通科创协同专项基金 支持跨市联合实验室 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建设 [2] - 支持苏州工业园区 南通创新区与上海张江科学城 临港新片区共建科创联合体 互设前哨机构并建立科研设备共享机制 [2] - 深化区县创新伙伴关系 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创新研发机构 支持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南通分中心运行 [2] - 加速创新成果流动转化 支持区县纳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 共建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 [2] - 创新人才流动服务机制 通过数字平台推行科创人才服务一体化 实现三市人才住房补贴 公积金互认等权益互通 [2] 产业协同 - 建立省级层面沟通协调机制 按产业链协同组建产业联盟 配套常态化产业对接与联合招商机制 [3] - 搭建产业链数据信息平台 建立产业链图谱动态监测机制 推动形成上海总部研发 苏州集成创新 南通规模量产梯度布局 [3] - 协同设立沪苏通产业创新协同母基金 建立跨域投资收益共享机制 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强链补链项目 [3] - 探索超长期特别国债跨域使用路径 专项支持机器人 物联网等产品用于产业设备升级 [3] - 试点财税共享与统计双算制度 对跨市科创项目实施GDP折算系数加成 推行研发总部与生产基地双注册模式 [3] - 推广合作园区经验 全面深化合作园区从产业飞地向创新飞地升级 对研发强度达标园区进行奖励和指标倾斜 [3] 互联互通 - 强化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推动过江通道等重大工程纳入国家规划 探索省级统筹加市场化运作加速跨江通道建设 [4] - 推进干线铁路网公交化运营 重点实施如通苏湖线和沪苏通二期工程 强化1小时通勤圈 [4] - 探索上海崇明线延伸至启东 实现跨市轨交直联 统筹苏州 南通对接虹桥及东方枢纽 [4] - 支持港口群一体化发展 制定长江口港口协同专项规划 明确三市港口功能分工 [4] - 强化沪苏通同港化 支持南通吕四港建设江海联运枢纽 与上海共建航运服务集聚区 [4] - 建设低空经济创新示范区 协同规划布局低空基础设施网络 共建跨域航路智慧管理平台 [4] 环境共保 - 健全生态共治体系 由三市协商形成生态共保联治条例 明确负面清单和跨界水体治理责任 [5] - 建设沿江生态廊道数字化平台 整合环境监测数据 实现一图统管 [5] - 推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共同规划建设 联合申报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5] - 创新生态补偿政策 健全排污权跨区域交易机制 推动VOCs等重点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定价 [5] - 探索建立区域生态 产业等多议题一揽子协商机制 支持建立排污权 碳排放指标交易市场化机制 [5] - 探索建立沪苏通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库 统筹运用财政 税收 金融等经济手段 [5]
华纺股份: 华纺股份: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5 17:05
行业背景与运行态势 - 纺织行业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保持基本平稳,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1.5个百分点 [2] - 行业出口总额1439.8亿美元,同比增长0.8%,其中纺织品出口705.2亿美元(+1.8%),服装出口734.6亿美元(-0.2%)[3] -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显著增长,纺织业、服装业和化纤业分别增长14.5%、27%和10.6% [4] - 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减少3%,利润总额同比减少9.4%,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 [4] 公司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5.25亿元,同比增长8.25%;营业成本13.79亿元,同比增长10.23% [2][15] - 净利润亏损3467.77万元,同比大幅下降4247.62%;扣非净利润亏损3542.74万元,同比下降25947.77%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370.79万元,同比增长27.06%;货币资金4.5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16% [2][15] - 财务费用3920.86万元,同比增长31.94%,主要因汇兑损失增加921万元 [15] 资产与负债结构 - 总资产36.7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71亿元,下降2.88% [2] - 存货8.7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9.42%;应收账款5.23亿元,增长8.78% [15] - 短期借款10.60亿元,增长11.96%;长期借款2.68亿元,增长13.08% [15] - 担保总额4.38亿元,占净资产比例37.29%,其中为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被担保对象提供担保1.4亿元 [18] 经营与战略举措 - 印染布销量同比增长9.70%,但销售价格下降0.93%,严重挤压利润空间 [7] - 公司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拥有授权核心专利78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44项),著作权1646项 [10][11] - 建成国家首批5G智能绿色工业园区,实现全流程印染设备信息互联互通及云平台管理 [9] - 通过华创供应链平台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阳光采购和供应链优化 [9] 市场与业务布局 - 建立覆盖国内主要市场及美洲、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国际市场的营销网络 [14] - 自有品牌"蓝铂"、"霄霓"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设立旗舰店,并在国内主要城市设有品牌体验店 [14] - 与京东、网易等自营电商平台合作打造"C2M"模式,将零售转化为集采 [15] - 对美国出口额约1.5亿美元以上,受关税政策影响显著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