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投资

搜索文档
投机转为投资,正当时!
雪球· 2025-07-27 05:49
核心观点 - 资本市场正面临从题材炒作转向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的关键转折点 [2] - 银行股等低估值蓝筹股是市场稳健增长的核心力量 具有业绩稳定 分红优厚 股息率高 安全垫厚等优势 [2][3] - 题材炒作是零和博弈 无法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 而银行股作为经济血脉将率先受益于经济复苏 [3] - 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能分享企业成长红利 实现资产稳健增值 是未来财富积累的正确路径 [4] 市场现状分析 - 国家政策推动低估值蓝筹股慢牛行情 以银行股为首的低估值品种成为市场稳健力量 [2] - 公募基金二季度仍低配银行和非银板块 游资持续追逐题材热点导致银行股短期低迷 [2] - 题材股近期被爆炒后存在"A字杀"风险 而银行股低迷期是资金切换至低估值品种的时机 [2][3] 银行股投资价值 - 银行股股息率超过银行存款利息 提供稳定现金流 类似"股票版房租" [3] - 低估值特性使银行股下跌空间有限 安全垫厚 能有效抵御市场波动风险 [3] - 作为资金融通枢纽 银行将在经济复苏进程中优先受益 业绩增长潜力显著 [3] 投资策略建议 - 从价格投机转向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 关注企业内在价值而非短期波动 [2][4] - 通过分散配置(资产 市场 时机)实现收益多元化与风险分散化 [5] - 选择银行股等低估值蓝筹股可同步实现个人财富增值与市场健康发展 [4]
举牌潮外 险资挤入IPO赛道
北京商报· 2025-07-22 16:08
险资举牌与IPO投资动态 - 今年上半年险资举牌次数达21次 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1] - 头部险企如泰康人寿、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正通过IPO进行战略性布局 [1] - 险资投资方向呈现从传统固收类资产向权益类资产倾斜的趋势 以应对低利率环境下的利差损压力 [1] 泰康人寿投资案例 - 泰康人寿以1.79亿元参与峰岹科技H股IPO 占其H股发行股份的8.69% [1] - 峰岹科技是深圳首家以"A+H"模式上市的企业 主营业务为电机驱动芯片半导体 [1] 中国人寿投资案例 - 中国人寿以9.59亿元参与华电新能A股IPO战略配售 获配3.01亿股 [2] - 上市后中国人寿持股达10.97亿股 占比2.68% 保持第三大股东地位 [2] - 该项目是中国人寿推进ESG/绿色投资的重要举措 总投资额达20亿元 [2] 平安人寿投资案例 - 平安人寿作为华电新能原始股东 持有2.19亿股 占比0.61% [2] 行业投资逻辑分析 - 险资布局科技和绿色能源领域 看好"双碳"目标下的长期发展前景 [3] - 低利率环境下 险资需寻找优质资产以缓解利差损失压力 [3] - 通过基石投资和战略配售方式支持国家战略产业 如半导体和新能源 [3] 未来投资趋势 - 预计险资将持续聚焦硬科技和新能源领域 包括半导体、AI、高端制造、风电、储能等 [4] - 未来三年国有险企在相关领域持仓占比可能从8%-10%提升至15%-20% 年增资金2000-3000亿元 [4] - ESG投资权重将提升 A+H股双重上市企业更受青睐 [4]
1.2万亿的“世界水电站之王”,普通人如何稳稳吃上50年红利?
搜狐财经· 2025-07-22 03:13
水电行业长期投资价值 - 水电运营商可永久持有电站资产 享受未来50年稳定收益 与施工企业相比具有更长期的投资价值 [1] - 以长江电力为例 新电站运营权将使总装机量增长40% 从7170万千瓦增至1亿千瓦 相当于再造一个"长江电力" [1] - 按0.3元/度电价测算 新电站年发电收入可达900亿元 长江电力净利润可增厚180亿元/年(假设参股30%) [1] - 新增现金流可支撑长江电力股息率长期维持4%以上 分红绝对额将持续增长 [1] 中证红利的投资优势 - 中证红利指数中公用事业、交通运输、钢铁、煤炭行业合计占比近40% 可从多维度受益于水电项目 [2] - 中证红利指数规避了施工企业的业绩波动风险 直接锁定水电运营商的永续现金流和高股息特性 [3] - 中证红利指数波动远小于基建工程和个股 更适合10年以上长期持有 [4] - 中证红利ETF(515080)重仓"压舱石"行业 需求稳定、现金流好、长期股息率优于银行理财 [4] - 中证红利每半年调整成分股 剔除分红减少的公司 引入新的高分红企业 [5] 相关上市公司数据 - 中证红利指数成分股包括:中远海控(权重2.59%)、冀中能源(1.87%)、宁波华翔(1.77%)、中信银行(1.55%)等 [3] - 交通运输行业在中证红利中占比较高 如中远海控(2.59%)、大秦铁路(1.34%) [3] - 银行板块在中证红利中权重较大 包括中信银行(1.55%)、兴业银行(1.51%)、建设银行(1.45%)等 [3]
A股出狠招!“当年+三年+五年”考核,韭菜们别慌了!
搜狐财经· 2025-07-21 20:22
险企考核周期改革 - 险企实施"当年+三年+五年"周期考核新规 改变以往追涨杀跌的短期投机行为 [4] - 新规要求险资更注重长期收益 类似股权激励模式 促使资金成为市场稳定剂 [4][6] - 险资作为A股大金主 持有几十万亿资金 其投资行为转变将显著降低市场波动性 [6] 散户投资行为分析 - 散户频繁交易导致高买低卖 2021年追核心资产 2022年割肉 2023年追AI算力 2024年套牢 [1] - 量化机构具备毫秒级交易能力 游资掌控大额资金 散户在技术和资金层面均处于劣势 [2] - 短期考核机制扭曲投资行为 基金经理为季度排名追热点 散户因焦虑情绪频繁操作 [3] 历史投资教训 - 2007年资源股平均跌幅80% 部分个股跌90% [7] - 2014年伪科技概念股在2015年股灾中大面积退市 [7] - 2021年核心资产暴跌 茅台从2600元跌至1300元 宁德时代从690元跌至350元 [7] 长期投资价值 - 2008年1664点买入茅台 2016年熔断后买入宁德时代 持有至今均获超额收益 [6] - 巴菲特60年年化收益19.9% 关键策略为逆向投资+长期持有 四次30%以上回撤后均创新高 [9] - 伯克希尔股价从1965年19美元涨至70万美元 期间通过持有可口可乐/富国银行/比亚迪等实现复利增长 [9] 投资策略建议 - 普通投资者最大优势是时间 可通过长期持有规避短期波动 机构因考核压力无法采用此策略 [11] - 选股需关注现金流/估值/护城河 如茅台毛利率90% 银行股股息率5%以上 [12] - 投资周期应匹配企业成长周期 优质公司短期下跌反而提供买入机会 [10][12] 市场机制转变 - 新规推动A股从投机市向投资市转型 降低市场波动性 减少散户被割韭菜风险 [13] - 长期持有策略需配合基本面分析 避免持有劣质公司 [12] - 市场短期是投票机 长期是称重机 价值投资终将获得回报 [14]
从“一年一考”到“五年一盘”,A股市场的慢变量来了
和讯· 2025-07-21 09:40
政策调整核心 - 财政部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考核机制,将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方式改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 [1][2] - 新考核机制旨在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减少短期操作冲动,促进A股市场中长期稳定发展 [1][5] - 多家险企表态支持新规,中国人寿表示新规更贴合寿险业务特性,人保资产强调将坚持长期稳定回报原则 [3][4] 险资入市规模与结构 - 险资在A股的配置比例有望从当前约11%上升至15%甚至更高,未来3-5年内年均净增配规模可达3000亿至5000亿元 [5] - 险资配置结构将从"防御型"为主转向"攻守兼备",重点布局具备长期回报潜力和稳健分红能力的优质企业 [5][7] - 高股息企业可能更受险资青睐,因其基本面稳健且分红确定性高,但监管鼓励多元化投资以避免扎堆效应 [7][8] 市场影响与投资文化 - 长期资金持续流入有望降低市场波动性,增强"压舱石"功能,缓释短期情绪波动 [5] - 险资投资理念从"追逐短期回报"转向"长期价值挖掘",将带动市场整体投资文化升级 [5] - 险资偏好可能促使上市公司提升分红意愿和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8] 国际经验与建议 - 参考英美经验,英国险资入市曾因网络股泡沫破灭受挫,美国通过单独账户制度隔离投资风险较为成功 [10] - 建议发展投连险等损失风险由投保人承担的险种,以平衡险资入市风险 [10]
经济日报:优化考核指挥棒引导长钱长投
快讯· 2025-07-21 00:13
近日,财政部印发通知,进一步提高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指标的长周期考核权重,引导保险资 金长期稳健投资。长周期考核创造了适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环境,让保险公司可以更加放心、大 胆地进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 ...
[7月20日]美股指数估值数据(投资港股赚钱了,需要交税吗;全球指数星级更新)
银行螺丝钉· 2025-07-20 13:39
全球股票指数估值表 - 螺丝钉已制作美股、全球股票指数、美债指数的估值表,每周日在公众号和「今天几星」小程序更新[2] - 目前后台系统覆盖海外主流几百只指数品种,未来可根据用户反馈增加新指数[3] - 内地投资者可通过投顾组合模拟全球股票配置,底层分散配置美股、英股、港股、A股等指数基金[25][26] 全球市场表现 - 本周全球股票市场波动较小,欧洲和亚太多数市场微跌[4] - 人民币资产表现强势:港股恒生指数上涨2.84%,港股科技股领涨6%,A股中证全指连续4周上涨1.28%[5] - 港股各板块轮动明显:春节后互联网(AI行情驱动)、消费(泡泡玛特等)、红利指数、医药指数先后发力[8] 港股投资税收政策 - 港股分红税差异:H股分红税20%,红筹股28%,已计入估值表股息率计算[13] - 买卖差价收益暂免征税:包括A股、基金、港股通投资,该政策已实施20多年[18][20] - 个人通过海外证券账户直接投资港股美股需申报20%所得税,但通过公募基金投资不受影响[21] 全球指数投资工具 - 全球股票指数基金海外规模达上万亿美元,但内地暂无相关产品[24] - 内地投资海外基金普遍限购(如每日限购350元),投顾组合会随限额提升和市场机会调整[28][29] - 全球指数投顾组合当前评级3.1星,较4月初4.1-4.2星低估区域有所反弹[22] 重点指数估值数据 - 美股宽基指数:标普500市盈率24.68(历史分位数89.66%),纳斯达克100市盈率29.87(历史分位数89.27%)[43] - 行业指数:标普科技市盈率29.95(历史分位数97.51%),美股消费市盈率25.12(历史分位数67.62%)[43] - 其他市场:法国CAC40市盈率16.74(分位数70.69%),德国DAX市盈率19.90(分位数89.85%),日经225市盈率15.72(分位数46.74%)[45] 新书发布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新增30年数据及房地产收益率分析,论证股票长期回报优于债券、黄金等资产[34][35][37] - 该书上市首日登顶京东金融投资类双榜,新增6大章节涵盖股票投资核心方法论[32][33]
除了银行,险资到底还喜欢哪些高股息?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7-19 14:42
核心观点 - 太平洋人寿(太保)在长期低利率环境下调整投资策略,从传统固定收益转向权益投资以提升收益 [8][9][15] - 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近20年年化收益达14%,近10年为7%,显著高于债券市场,成为险资权益配置的重要参考 [16][17][20][21] - 险资权益投资策略从相对收益转向绝对收益目标,增加被动策略和核心策略占比以降低波动 [22][23][24][26][27] - 被动投资(如ETF、Smart Beta)因费率低、流动性强等优势逐步替代部分主动管理份额 [28][29] - 险资举牌集中在港股低估值高股息标的,银行占比87%,非银金融、公用事业等垄断性行业为主 [30][31][32] -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分类(FVTPL/FVOCI/权益法)影响利润表波动率,推动分账户投资体系搭建 [33][34][35] - 险资选股框架聚焦长期竞争力、ROE/ROIC等财务指标、经营稳健性及分红能力 [36][37] - 太保建议监管放宽衍生品使用范围以对冲风险,并呼吁差异化政策(如资本优惠)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38][39][40][41] 行业与公司动态 固定收益市场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14年4%降至1.7%,信用利差收窄且违约风险上升,固收资产量价双缩 [9][13][14] - 地方隐性债务治理加速非标资产(如保债计划)萎缩,城投债收益率下行填平价值洼地 [13] 权益投资趋势 - 中证红利指数股息再投资收益率近10年达4.6%,成为险资提升收益的关键工具 [17][20][21] - 险资核心策略以长期股权投资(举牌)、OCI账户红利策略为主,主动策略为辅 [26][27] - 2024年险资举牌30家上市公司46次,港股低估值高股息标的占比高,银行板块占87% [30][31][32] 被动投资发展 - Smart Beta策略因规则透明、超额收益潜力受关注,ETF市场成为指数化投资主要驱动力 [28][29] 会计与监管 - 新会计准则下FVOCI账户可降低利润波动,推动险资构建分账户投资体系 [34][35] - 太保建议监管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缓解偿付能力压力,优化资本约束机制 [41]
精彩抢先看| 价值与投资——科创板六周年:资本助新产业焕新
第一财经· 2025-07-17 08:57
节目背景与目标 - 《价值与投资》栏目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第一财经联合发起,旨在服务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强化投融两端同频共振 [1] - 2025年主题策划将坚持"三投资"理念(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强化央国企和科创板企业的示范效应 [1] - 通过访谈对话、线下沙龙等形式搭建上市公司、研究机构、投资机构的交流平台 [1] - 为投资者提供"听得懂、信得过"的投资逻辑 [1] 本期节目主题与嘉宾 - 第二期节目以"资本助新,产业焕新"为主题,聚焦科创板六周年 [1][2] - 邀请博瑞医药董事长兼总经理袁建栋、皓元医药董事长兼总经理郑保富分享科创企业发展历程 [2] - 特邀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金金、中证指数公司市场服务部副总经理胡威参与互动交流 [2] 科创板发展动态 - "科创板八条"、"1+6"政策陆续推出,配套制度持续落地 [1] - 政策将疏通优质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 [1] - 科创板将为我国经济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动能 [1] 活动信息 - 活动实况将于2025年7月18日15:00在第一财经官网/APP同步上线 [3] - 直播链接已公布 [4]
精彩抢先看 | 价值与投资——科创板六周年:资本助新 产业焕新
第一财经· 2025-07-17 07:46
节目概述 - 节目主题为"资本助新 产业焕新" 聚焦科创板企业在资本助力下的发展历程与产业赋能 [2] - 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与第一财经联合发起 旨在强化"投融两端同频共振" 践行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 [1] - 第二期节目上线正值"科创板六周年" 配合"科创板八条"、"1+6新政"等政策推出 优化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1] 嘉宾阵容 - 上市公司代表:博瑞医药董事长袁建栋、皓元医药董事长郑保富 分享资本助力企业发展的实践经验 [2] - 学术机构代表:上海交大教授李金金(人工智能与微结构实验室主任)提供技术视角分析 [2] - 市场机构代表:中证指数公司副总经理胡威 解读指数市场框架 [2] 节目形式与时间 - 采用访谈对话与线下沙龙形式 搭建上市公司、研究机构、投资机构的交流平台 [1] - 实况记录将于2025年7月18日15:00在第一财经官网/APP同步上线 [3] - 直播链接已通过二维码形式发布 [4][6] 主办与协办机构 - 主办单位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 [6] - 协办单位涵盖上交所投教基地、中证指数公司、第一财经、上证路演中心 [6] - 支持单位涉及博瑞医药、皓元医药、华福证券等企业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