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通
icon
搜索文档
中金:恒指及港股通一季度调整影响分析
中金点睛· 2025-05-18 23:35
指数调整及成分股变化 - 恒生指数纳入美的集团与中通快递-W,权重分别为0.33%与0.44%,成分股数量增至85只 [2] - 恒生国企指数无调整,成分股数量维持50只 [2] - 恒生科技指数纳入比亚迪股份(权重8%),剔除阅文集团(剔除前权重0.49%),成分股数量保持30只 [2] 被动资金流向测算 - 恒生指数:中通快递-W与网易-S预计分别带来1.28亿和2.18亿美元被动资金流入,流入时间约2.8与1.4天;万洲国际与恒安国际潜在流出1162万与291万美元 [2] - 恒生国企:网易-S预计流入6394万美元(0.4天),中国神华与建设银行流出603万与1870万美元 [3] - 恒生科技:网易-S因自由流通比例上调预计流入5.9亿美元(3.8天),比亚迪股份新纳入带来20亿美元流入(2.7天),阅文集团流出1.2亿美元(4.7天) [3] 港股通标的调整 - 布鲁可(0325.HK)、古茗(1364.HK)与蜜雪冰城(2097.HK)或符合纳入条件 [4][5] - 地平线机器人-W(9660.HK)预计5月底满足同股不同权额外要求后纳入港股通 [5] - 钧达股份(2865.HK)作为AH股将在价格稳定期结束后进入港股通 [5] 调整后指数特征 - 恒指成分股扩容至85只,目标为100只但进度慢于预期 [6] - 消费业覆盖度从65.5%提升至66.0%,工业覆盖度从47.3%升至49.3% [7] - 新经济市值占比从53.1%升至53.7%,消费业与资讯科技业权重分别提升至29.8%与17.8%,金融业及公用事业与电讯业占比下滑至32.4%与6.7% [7] 调整时间表及市场影响 - 调整结果将于6月9日生效,被动资金或在6月6日调仓,预计相关股票成交将异常放量 [8]
港股通2024年年报分析:港股盈利企稳,科技、医药量价齐升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14 14:16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 年以来港股关注度持续提高,作为本轮中国资产重估的先锋,港股强势、南向资金趋势性流入的格局将延续 - 2024 年年报港股通行业收入、利润、毛利率 TTM、ROETTM 均企稳回升,领先于 A 股基本面改善 - 2024 年年报 TMT、医药盈利边际改善明显,计算机、传媒基本面改善明显,地产、电力设备、煤炭盈利恶化 - 港股通与 A 股相比行业集中度高,继续维持港股优于 A 股的判断,推荐科技、创新药和新消费 [3] 港股通盈利能力领先 A 股企稳回升 - 借鉴 A 股上市公司业绩分析框架,对港股通标的做行业业绩分析,做了数据处理使行业维度呈现日历年经营特征 [8] - 2024 年年报港股通行业收入、利润、毛利率 TTM、ROETTM 均企稳回升,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均为正贡献,盈利能力改善确定性高 [8] - 以非金融口径计算,港股通(非金融)收入增速下行,但归母净利润增速、毛利率与 ROE 企稳,而 A 股 2024 年年报利润增速、毛利率 TTM 和 ROETTM 仍在下行 [9] - 企业扩张意愿较弱,2024 年港股通非金融资本开支同比增速为 -23.3%,在建工程同比增速为 -2.1%,限制未来盈利弹性 [29] 板块:科技、消费、医药量价齐升 - 收入端金融地产、TMT、制造和医药行业环比 24H1 改善,消费与 24H1 总体持平,周期环比 24H1 下降 - 利润端金融地产、TMT、消费、周期和医药行业环比 24H1 改善,中游制造归母净利润增速环比 24H1 下降 - 对大类板块 ROE 拆分,2024 年年报 TMT、消费、医药 ROETTM 边际改善明显,且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均为正贡献;周期价升量跌,制造量升价跌,金融地产价升量跌 [34][35] 行业:计算机、传媒改善明显,地产、电力设备、煤炭恶化 - 计算机、传媒基本面改善明显,地产、电力设备、煤炭盈利恶化;对利润增速贡献拆分,正贡献大的有非银、传媒、交运,负贡献大的有地产、电力设备、煤炭 - 2024 港股通行业毛利率 TTM 改善的行业有传媒、社服、交通运输、有色金属,恶化的行业有电力设备、煤炭、钢铁、房地产 - 对行业 ROE 杜邦拆分,2024 销售净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均改善的行业有计算机、社服等,均恶化的行业有地产、电力设备等,“量升价跌”行业有电子等,“价升量跌”行业集中在周期行业 - 港股通行业集中度高,2024 行业集中度 CR3 超过 80%的行业有石油石化等;统计各行业 2024 年归母净利润累计增速环比 24H1 改善的公司数量占比,交通运输、计算机行业整体仍有明显改善,商贸零售、社服行业平均盈利改善水平相对靠后 [51]
港股通数据统计周报2024.2.12-2024.2.18-20250513
港股通前十大净买入/卖出公司 - 本周前十大净买入公司中,盈富基金净买入金额最高为63.06亿元,持股变动数为273462000[8] - 本周前十大净卖出公司中,腾讯控股净卖出金额最高为30.73亿元,持股变动数为 - 6213998[9] 港股通前十大活跃个股 - 2025年5月6 - 9日,中芯国际、阿里巴巴 - W、小米集团 - W、腾讯控股等多次出现在沪市和深市港股通前十大活跃个股名单中,不同日期合计买卖额和成交净买入情况不同,如5月9日沪市中芯国际合计买卖额45.43亿,成交净买入6.11亿[18][19][20][21] 港股通与南下资金介绍 - 港股通分为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内地投资者可通过相关证券交易服务公司申报买卖规定范围内联交所上市股票[27] - 南下资金指通过港股通进入香港市场股票的中国内地资金,其流向为投资者提供投资依据,且两地资金流动对市场影响较大[28][29][30]
港股新手速成课堂——港股概念梳理和框架介绍
2025-05-12 01:48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涉及港股市场整体,以及金融、社会服务、传媒、农林牧渔、化工、军工、汽车、公用事业、医药生物、电子、食品饮料、商贸零售、地产、纺织服装、通信、银行等行业,还提及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网易、美团等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AH 溢价指数** - 核心观点:不能全面衡量 A 股与港股整体估值差异,对不同投资目的有不同参考价值 [1][15][17] - 论据:金融板块权重占比高达 70%,主要反映中资金融公司价格差异;加权平均权重集中于中资金融股,对其他行业代表性低;获取高额分红时高位表明 H 股更具吸引力,捕捉价格回归时并非完美指标 2. **港股公司类型差异** - 核心观点:H 股、红筹股和中资民营企业在注册地、控股结构和红利税上存在差异,影响投资决策 [1][5][8] - 论据:H 股注册地在内地,红筹股注册地在境外且国资控股,中资民营企业有中资背景非国有控股且多注册在境外;港股通投资 H 股红利税 20%,红筹股 28%,A股 持有满 12 个月免征 3. **AH 股价差** - 核心观点:长期存在且缩小过程漫长,受行业特性和红利税差异影响 [1][9] - 论据:顺周期行业中香港主流外资投资者偏好盈利稳定公司,强顺周期公司盈利波动大不适合其策略;内地 A 股持有满 12 个月免征红利税,港股通投资 H 股和红筹股分别需缴纳 20%和 28%红利税 4. **港股与 A 股总市值及行业市值** - 核心观点:总市值约为 1:2,行业结构差异显著 [1][16] - 论据:社会服务、传媒等行业港股市值远大于 A 股,农林牧渔、化工、军工等板块港股可选范围小于 A 股 5. **港股通纳入机制** - 核心观点:要求股票先进入恒生综合指数,同时满足市值和成交量标准,入通股票表现通常优于出通股票,但涨幅受市场情绪影响 [1][19][22] - 论据:市值要求过去 12 个月日均市值排在市场前 94%,成交量要求过去 12 个月中至少 10 个月达标,过去 6 个月中至少 5 个月达标,达标比例为 0.05% 6. **港股与 A 股机制差异** - 核心观点:在财年安排、业绩披露、盈利预警、再融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23][24][25][26] - 论据:港股公司财年安排灵活,年报截止日期为 3 月 31 日,半年报和年报披露前分别有 30 天和 60 天禁售期;港股公司可自愿披露盈利预警,无业绩预告制度;港股非 H 股公司再融资灵活性大,有闪电配售和供股份额 7. **恒生指数成分变化** - 核心观点:2020 年 9 月编制改革后,新经济行业权重上升,提升了恒指代表性和绝对估值水平 [28] - 论据:个别股票权重上限从 10%降至 8%,同权不同权及第二上市公司被纳入,选股票标准按行业赛道分布 8. **港股市场投资者结构与估值** - 核心观点:投资者结构以机构为主,南向资金流入增加影响板块估值,港股估值与中美利差相关 [3][29][31] - 论据:非香港本地投资者中内地比例提升,内资和外资配置思路不同;2023 年四季度前后中美利差与港股估值关系转变 9. **南向资金流入影响** - 核心观点:将逐步消除港股离岸市场折价,提高整体估值水平 [32] - 论据:全球主要股票市场隐含风险溢价底部 1% - 2%,港股最低 4%,南向资金流入使港股基本面和资金面趋于一致 10. **港股市场情绪指标** - 核心观点:可用恒生指数隐含 ERP 衡量市场情绪和估值水平 [33][34] - 论据:通过计算隐含风险溢价评估投资者情绪和要求的额外风险补偿水平 11. **港股走势与基本面预期** - 核心观点:港股走势与基本面预期密切相关,需坚实基本面支撑 [37][38] - 论据:基本面预期向上修正利于市场上涨,保持稳定能维持涨幅,明显下修难推动上涨 12. **港股通投资者特点** - 核心观点:是坚定长期投资者,持仓占比攀升,对高息股票和成长类板块有明显偏好 [39] - 论据:每日成交量占港市总成交量约 20% - 25%,资金流向高息股票和互联网、医药生物等成长类板块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内地保险公司通过 OSA 账户投资 H 股无需在分配环节缴纳 20%额外红利税,通过港股通渠道投资红筹股红利税实际税率为 10% [11][12] 2. 绝大多数 AH 两边上市公司中,A股 自由流通比例低,H 股几乎 100%自由流通,导致供需结构不同,AH 价差难收敛 [13][14] 3. 恒生综合指数每半年检讨一次,分别在 3 月和 9 月调整,有快速纳入机制 [21] 4. 港股市场隐含 ERP 通常在 6% - 8%波动,随投资者增多波动区间可能下移,长期市场估值中枢将下降 [36] 5. 2023 年 7 月 ETF 纳入互联互通交易后,内地投资者投资香港 ETF 对每日净流入净流出数据产生扰动 [39] 6. 内地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更偏好成长类板块,在高息板块持仓市值偏低,整体南向资金更倾向电子、零售等行业 [40] 7. 过去十年港股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结构变化,导致历史经验不可比,未来南向资金涌入将降低离岸折价提高估值 [41][42]
华安恒指港股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份额发售公告
重要提示 1、华安恒指港股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本基金")的募集已于2025年4月7日中 国证监会《关于准予华安恒指港股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5〕 704号)注册。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风险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 断、推荐或者保证。 2、本基金为交易型开放式、股票型指数基金。 3、本基金的基金管理人为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基金托管人为国信证券股份 有限公司,本基金的登记机构为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4、本基金的发售对象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可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合格 境外投资者以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其他投资人。 5、投资者可选择网上现金认购、网下现金认购2种方式认购本基金。本基金基金份额初始面值为1.00 元,认购价格为1.00元。 网上现金认购是指投资者通过基金管理人指定的发售代理机构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上系统以现金进行的 认购。网下现金认购是指投资者通过基金管理人及其指定的发售代理机构以现金进行的认购。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 ...
“摘帽”后H股一度大涨188% 山东墨龙随即遭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减持超1亿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8 16:39
股东减持 - 公司股东智梦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H股1.07亿股,占总股本的13.39%,减持后持股比例降至5.62% [1] - 减持行为发生在公司刚"摘帽"和被调回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后,股价近期连续上涨 [1][2] - 公司尚未对股东减持原因作出说明,外界推测股价大涨可能是减持原因之一 [2] 股价表现 - 公司股票自5月6日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证券简称由"ST墨龙"变更为"山东墨龙" [2] - 因A股撤销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被调入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 [2] - 消息发布后H股4月30日、5月2日涨幅均约15%,5月6日H股大涨188.51%,A股涨停 [2] - 5月6日至8日A股连续涨停,5月8日收盘价5.27元/股 [2] 公司业务与业绩 - 公司主要从事能源装备行业产品设计研发、加工制造、销售服务与出口贸易 [3] - 主要产品包括石油钻采机械装备、石油天然气输送装备、油气开采装备等 [3] - 2024年营业收入13.56亿元,同比上升2.95%,净利润亏损0.44亿元,亏损同比收窄92.29% [3] - 2024年出售寿光宝隆及威海宝隆股权产生投资收益2.6亿元,计入非经常性损益 [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91亿元,同比增长50.51%,净利润542.32万元,同比下降97.50% [3]
“出通”叠加业绩变脸,高视医疗(02407)拿什么拯救大幅放缓的流动性?
智通财经网· 2025-05-08 09:08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高视医疗股价在4月7日单日跌幅达15 99%,但截至5月7日收盘价6 05港元已修复全部跌幅 [1] - 4月整体股价跌幅为3 53%,跑输恒生医疗保健板块同期1 10%的涨幅 [1] - 被踢出港股通后股价累计下跌25 22%,港股通持股比例从6 85%降至5 94% [3][6] 港股通影响与流动性变化 - 3月10日被剔除港股通当日股价平均下跌14 24%,成交量上升19% [3] - 剔除原因是日均市值24 64亿港元低于40亿港元门槛 [3] - 出通后单月成交量从2月1361 34万股暴跌84 39%至4月212 47万股 [6] 财务业绩与商誉减值 - 2024年收入14 28亿元同比增1 6%,但净利润同比骤降46 75%至9239 4万元 [8] - 商誉减值2325 7万元,主因收购的Roland Consult和宁波高斯医疗经营不佳 [9] - 汇兑损失540-600万元(2023年为收益1560万元),毛利率下降4 1个百分点 [8] 研发投入与业务结构 - 2024年研发开支同比增48 29%至7841 8万元,占收入比重升至5 5% [10][11] - 自有产品收入占比从2023年28%反弹至2024年31 45%,经销产品占比仍达68 55% [11][12] - 当前PS估值仅0 59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2 58倍 [12]
纳入港股通标的 股价涨超4倍 数据看背后风险信号
证券时报· 2025-05-07 17:55
山东墨龙H股股价异动 - 山东墨龙H股在4个交易日内最大涨幅达451 09%,主要受重新纳入港股通标的及A股"摘帽"影响 [1][2] - 5月6日纳入港股通当日股价单日涨幅达188 51%,创历史纪录 A股同日撤销ST风险警示后连续两日涨停,5月7日收盘仍有46 43万手封单 [2] - AH股溢价率从年初130%以上骤降至5月6日的-6 73%(H股首次溢价A股),5月7日回升至9 71% [2] 港股通纳入对股价的短期影响 - 历史数据显示纳入港股通标的当日个股普遍大涨:庄园牧场(2017年+95%)、COSMOPOL INT'L(2023年+76 68%)、洲际航天科技等涨幅超60% [3] - 2023-2025年纳入港股通个股当日平均涨幅分别为1 76%、1 97%、6 58%,显著高于2015-2021年次日平均0 4%的涨幅 [3] - 调出港股通标的当日个股平均下跌5 2%,华音国际控股等9股单日跌幅超30% [3] 资金行为与市场效应 - 港股通纳入吸引内地投资者参与,提升流动性和关注度 资金因AH溢价套利(原溢价130%+)涌入H股导致价差快速收敛 [4] - 短线投机资金加剧波动,形成"追涨"效应 山东墨龙H股5月7日盘中冲高50 4%后收跌6 37%,日内回撤超35% [2][5] - 纳入当日涨幅超20%的个股中,63 16%次日下跌,后5日/20日下跌比例扩大至83 33%/77 78%,平均跌幅分别为2 95%/14 04% [4] 历史案例对比 - 庄园牧场纳入次日跌17 02%,20日累计跌58 97% COSMOPOL INT'L纳入后20日累计跌45 4% [5] - 山东墨龙H股走势与历史规律相似,暴涨后出现显著回撤 [5]
港股通数据统计周报2024.2.12-2024.2.18-20250507
港股通前十大净买入/卖出公司 - 本周前十大净买入公司中,美团 - W净买入金额最高,达39.57亿元,持股变动数为29862986 [9] - 本周前十大净卖出公司中,腾讯控股净卖出金额最高,达 - 34.25亿元,持股变动数为 - 7021759 [10] 港股通前十大活跃个股 - 2025年4月28 - 30日,沪市和深市港股通中,小米集团 - W、阿里巴巴 - W、美团 - W等多次出现在前十大活跃个股名单中 [18][19][20] - 4月30日沪市港股通小米集团 - W合计买卖额53.25亿,成交净买入 - 2.18亿;深市港股通合计买卖额31.66亿,成交净买入4.81亿 [18] 港股通与南下资金 - 港股通分为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内地投资者可通过相关机制买卖规定范围内联交所上市股票 [26] - 南下资金指通过港股通进入香港市场股票的中国内地资金,其流向为投资者提供投资依据 [27][28]
山东墨龙“逆袭”:业绩回暖股价大涨 港股通带来新的曙光
证券时报网· 2025-05-06 11:27
市场表现与事件驱动 -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沪指涨1.13% 深证成指涨1.84% 创业板指涨1.39% 超4900只个股上涨 [1] - 山东墨龙A股涨停 涨幅10.13% 收盘价4.35元 H股涨幅接近190% [1] - 公司A股被撤销其他风险警示 调入深港通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 自2025年5月6日起生效 提升流动性预期 [1] 财务业绩改善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3.56亿元 同比增长约3% [1]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幅度较2023年收窄92.29% 2023年亏损5.67亿元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91亿元 同比增长50.5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42.32万元 [2] 业务进展与战略布局 - 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特殊用途产品 提升行业竞争力 [2] - 中标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订单 突破原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延长油田客户范围 [2] - 2024年完成亏损子公司剥离 后期费用不再纳入合并范围 [2] - 三项费用大幅减少35.61% 成本管控效果显著 [2] - 海外市场覆盖中东、东南亚、中亚、非洲和南美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与阿联酋、埃及、阿曼和智利等国家客户签署订单协议 海外订单实现重大突破 [3] - 筹备设立海外子公司或生产基地 扩大市场份额 [2] 行业环境与机遇 -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维持相对高位 支撑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 [3] - 油气公司资本开支持续回暖 带动油气设备及服务需求增加 [3] - 油气装备行业景气度回升 公司作为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企业有望受益 [3] 资本市场影响 - 调入港股通标的获资本市场认可 有望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3] - 借助港股通平台吸引更多资金关注和发展机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