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

搜索文档
为低空经济插上“人才之翼”
环球网资讯· 2025-08-11 01:45
低空经济与无人机行业概况 - 低空经济被写入2024-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2035年达3.5万亿元 [5] - 截至2024年底国内注册无人机217.7万架,有效执照24.73万本,但飞手岗位缺口达100万人 [5] - 农用无人机运行量占无人机总运行量的98.27%,2023年累计飞行412.05万小时 [6] 农用无人机发展与应用 - 农用无人机起源于2008年植保需求,2010年首代模型亮相,2016年后大疆等企业推动产业化 [6] - 应用场景从植保扩展到撒肥、播种、吊运等,2024年全国农资运输无人机销量超1万架,2025年预计井喷 [8] - 典型案例:湖北秭归县200名飞手用无人机日均运输脐橙3万斤,效率相当于15人劳动力 [8][9] 无人机培训与认证体系 - 2024年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农用无人机操作需持证,违规罚款1千-1万元 [10] - 农用无人机培训周期3天,费用约1500元,大疆等企业年培训7-8万名学员 [11] - CAAC执照分为4机型3等级,超视距驾驶员培训费8000-12000元,全国培训机构达3602家 [12][13][14] 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 - 全国523所高职院校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31所高校设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本科专业 [18] - 苏州农职院2018年开设无人机专业,课程涵盖飞行技术、装调检修、农业数据分析等 [16][17] - 中国农业大学成立农业无人机系统研究院,5年培养22名硕博研究生,研发枝向对靶植保技术 [19][20] 行业规范与未来发展 - 农业农村部2024年启动高素质农民培育试点,11个地区开展飞手培训 [21] - 行业痛点包括飞防服务外包乱象、作业标准缺失,建议建立全国施药质量评估系统 [23][24] - 精准农业航空技术分会计划打造飞防服务平台,规范作业质量评估与产业链协同 [24]
不输“老把式” 机器人重构农业DNA
北京商报· 2025-08-10 16:34
农业机器人市场概况 - 2024年中国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28亿元,同比增长67%,预计2025年将突破200亿元 [1] - 农业机器人渗透率从2020年的3.2%跃升至2024年的15.7%,但与荷兰(38%)、日本(29%)仍有差距 [6] - 中信证券研报预测2030年中国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7] 农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 履带式双臂苹果采摘机器人可在5秒内完成采摘动作,预计市场价格有望降到10万元以下 [1][6] - 农作物巡检机器人能识别180种农作物常见病,巡检效率较人工提升75%,单台可覆盖500亩基地 [2] - 虫·草害视觉感知与诊断系统处理速度超过每秒50帧,能准确识别病虫害并决定农药用量 [3] - "温室小蜜蜂"多臂授粉机器人采用超声波、气流震荡和喷洒相结合方式,座果率大于98%,授粉成本比熊蜂授粉降低30% [4] 政策与资本支持 - 中央财政今年安排4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农业机器人研发,31个省份出台补贴政策,单台设备最高补贴比例达40% [6] - 2024年农业机器人领域融资额达47亿元,极飞科技、丰疆智能等头部企业估值均超百亿 [6] - 《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到2026年底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0%以上,2028年底达到32%以上 [6] 行业发展趋势 - 农业机器人正在重构农业生产底层逻辑,从"靠天吃饭"走向"知天而作" [7] - 未来农田将实现机器人集群作业,作物生长数据实时上传云端形成全球最大农业知识库 [7] - 基因编辑技术将让作物主动"告诉"机器人何时需要浇水、施肥 [7]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不输“老把式” 机器人重构农业DNA
北京商报· 2025-08-10 13:47
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28亿元,同比增长67%,预计2025年突破200亿元 [1] - 2030年中国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7] - 农业机器人渗透率从2020年的3.2%跃升至2024年的15.7%,但与荷兰(38%)、日本(29%)仍有差距 [7] 农业机器人应用场景与技术 - 履带式双臂机器人可精准采摘苹果,整个过程不到5秒 [1] - 农作物巡检机器人可识别180种农作物常见病,巡检效率较人工提升75%,单台可覆盖500亩基地 [3] - 虫·草害视觉感知与诊断系统处理速度超过每秒50帧,能准确识别病虫害并决定农药用量 [4][5] - "温室小蜜蜂"多臂授粉机器人座果率大于98%,授粉成本比熊蜂授粉降低30% [5][6] - 苹果采摘机器人一小时可采摘1600个苹果,研发成本超过百万元,未来市场价格有望降到10万元以下 [6] 政策与资本支持 - 中央财政2024年安排4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农业机器人研发,31个省份出台补贴政策,单台设备最高补贴比例达40% [7] - 2024年农业机器人领域融资额达47亿元,极飞科技、丰疆智能等头部企业估值均超百亿 [7] - 《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到2026年底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0%以上,到2028年底达到32%以上 [7] 行业未来展望 - 未来农田将没有农机手,由"农业大脑"统筹机器人集群作业,作物生长数据实时上传云端 [8][9] - 基因编辑技术可能让作物主动"告诉"机器人何时需要浇水、施肥 [9]
种地像打游戏,智慧农业“so easy”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9 06:06
农业科技应用场景 - 广东"百千万工程"推出"粤来粤好百千万·农业科技"系列内容 涵盖种业振兴 海洋牧场 新型农机 智慧农场 生态农业 数字产销等六大主题 打造多个特色单元 展示科技为农业注入的新动能 [1] 极飞科技R100无人车技术 - 极飞科技R100无人车在广州市黄埔区"超级农场"试验田和深圳绿化公园进行植保作业 实现"人药分离"的精准遥控作业 作业人员可远程操控 避免高温暴露 [3] - R100无人车配备超广角FPV摄像头和XLink数链技术 可实时观测田间画面 看清作物枝叶和路况细节 车载睿图系统结合厘米级行驶轨迹与RTK数据 构建作业区域高清地图 [3][4] - R100无人车具备定速巡航和路径保持功能 作业人员只需管理方向 车辆智能控制其他操作 全铝合金轻量化机身和80厘米超窄车宽使其适应2至4米种植行间 四轮独立电机驱动系统适应泥泞路面 [4] 无人车作业效率与能力 - R100无人车搭载车载睿喷系统 包括120升智能药箱 离心雾化系统和风送系统 可精准控制60-200微米雾滴粒径 避免药滴过大导致"烧叶" 高速气流确保雾滴均匀覆盖作物正反面 [4] - R100每分钟最大喷洒流量为8升 每小时可作业10亩地 相当于4个工人的工作量 每亩地仅需1-2升药液 120升药箱在大棚中覆盖40至100亩 相当于传统车辆500升的作业能力 [5] 智慧农业的推广与成效 - 极飞科技智慧农业方案已服务全球466个农场 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广东8个智慧农场样板实现水稻 小麦 玉米 花生等作物的"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 [5] - 智慧农业设备加速融入广东"百千万工程"实践 科技重塑传统耕作模式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效益 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5]
潍柴雷沃赴港IPO:市场地位领先,资产负债率超80%
金融界· 2025-08-07 13:41
上市路径转变 - 公司最初申请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于2023年3月23日获得受理 4月20日进入问询阶段 但于2024年4月29日撤回申请 [3] - 撤回创业板IPO申请后 公司于2025年6月转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3] - 上市路径从A股转向H股反映了公司基于市场环境对资本运作规划的重新统筹 [3] 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定位为"中国领先的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 业务基于成套智能农机装备与智慧农业服务两大核心支柱 [3] - 收入主要来自农机装备销售 其中拖拉机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49.8%提升至2024年52.1% 收获机械收入占比从45.5%下降至40.8% [4] - 拖拉机工厂产能利用率2023年达121.1%超负荷水平 2024年回落至102.9% [6] - 轮式谷物收获机械工厂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97.2%下降至2024年81.6% 履带式从2022年72.6%下降至2023年55.3% 2024年回升至67.5% [6] - 产能利用率下降主要因国家新排放标准政策增加用户购机成本导致市场需求低于预期 [6] 财务结构分析 - 资产负债率持续高企 2022年83.4% 2023年80.44% 2024年80.24% 显著高于行业约45%水平 [7][8] - 2024年末总负债153.91亿元人民币 其中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达123.69亿元 占总负债比例80.37% [8] - 负债结构显示公司运营高度依赖占用供应商资金而非传统金融机构借贷 [8] 现金流状况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8.13亿元人民币 [10] - 同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增加42.44亿元 完全覆盖经营现金流净额且超出4.31亿元 [10] -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216.0天上升至2024年244.4天 意味着平均超过8个月支付供应商货款 [12] - 现金流状况表明公司正向经营现金流主要通过延迟付款实现而非核心业务盈利转化 [10][12] 盈利能力表现 - 毛利率水平较低 2022年12.0% 2023年13.2% 2024年13.2% [13] - 毛利率在多数年份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主因关键部件自制率低且原材料依赖外部采购导致整机成本较高 [13] - 低毛利率 高负债和对供应商信用依赖形成相互关联循环 限制业务自身造血能力 [13] 股权结构与关联交易 - 股权高度集中 潍柴动力直接持股61.10% 潍柴控股持股27.26% 两者合计控制约88.36%投票权 [14] - 最大供应商为控股股东山东重工 2022年采购金额13.40亿元(占总采购10.0%)2023年24.24亿元 2024年26.84亿元(占19.3%) [14] - 关联采购规模持续增长 体现集团内部产业协同但同时影响公司成本和利润空间 [14][15] 分红与募资计划 - 上市前进行大额现金分红 2022年宣派股息总额9.61亿元(中期5.40亿元 末期4.21亿元)超过当年归属母公司拥有人利润7.68亿元 [16] - 2024年宣派末期股息1.15亿元 2025年6月通过派发现金股息2.29亿元方案 [16] - H股IPO募资计划部分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此前A股IPO曾计划将50亿元募资中1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16] - 高负债背景下进行超额分红后又计划通过IPO补充营运资金 构成资本运作关键特征 [16][18]
2025年中国直播电商产业链图谱及投资布局分析
钛媒体APP· 2025-08-07 02:41
行业阶段与驱动力 - 直播电商从野蛮生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技术突破、垂直深耕与全球化布局是核心驱动力 合规运营和用户信任建设成为机构生存关键[1] - 深度融入数字经济生态 成为拉动内需和促进就业的重要引擎 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1]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由上游供应端、中游平台端、下游消费端构成[2] - 上游供应端包括厂商、品牌商、经销商 主要提供服装鞋帽、日用品、美妆个护、食品饮料等产品[2] - 中游平台端包括直播平台、MCN机构、主播[2] - 下游消费端为通过直播平台观看并购买商品的消费者[2] 上游供应端分析 - 农副食品加工业2024年营业收入达52908.3亿元[4] - 工业39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 增长面95.1% 较上年大幅提高26.8个百分点[6] - 统计的61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395种产量实现增长 增长面63.8% 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6] - 重点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率:成品糖1498.6万吨增17% 新能源汽车1316.8万辆增38.7% 集成电路4514.2亿块增22.2% 工业机器人55.6万台增14.2% 太阳能超白玻璃287884.5万平方米增53.5% 充电桩469.7万个增58.7% 虚拟现实设备836.6万台增59.4%[7] 中游平台端分析 - 2024年直播电商交易规模达5.33万亿元 同比增长8.31% 预计2025年达5.60万亿元[8] - 2024年直播电商渗透率34.3% 增长率7.52% 预计2025年保持在36.02%左右[10] - 直播电商相关企业注册量从2021年2.58万家增长至2024年10.39万家 2025年上半年达6.5万家[13] - 2024年MCN市场规模636亿元 较上年增长16.7% 预计2025年达743亿元[15] - 头部平台包括淘宝直播、抖音电商、快手电商 主要MCN机构包括谦寻文化、美腕、遥望、交个朋友、东方甄选[17] - 重点企业布局:淘宝直播整合天猫淘宝资源构建明星+王福+品牌矩阵 抖音电商依托短视频流量构建内容+直播+商品闭环 快手电商以老铁经济为核心布局产业带直播 京东直播结合供应链优势主打3C家电和快消品[18] - MCN机构特色:谦寻文化布局AI数字人直播 美腕打造直播+自有品牌模式 交个朋友多平台布局拓展垂直品类 遥望科技签约明星布局虚拟人直播 东方甄选依托教育IP转型主打农产品[19] 下游消费端分析 - 2024年直播电商用户规模达6.20亿人 同比增长14.81% 预计2025年达6.94亿人[22] - 2024年用户人均年消费额8589元 同比下降0.82% 预计2025年保持在8760.78元左右[24] - 2024年智慧物流市场规模约8546亿元 较上年增长8.14% 预计2025年达9655亿元[25]
“父子粮王”接力守粮仓
中国青年报· 2025-08-07 02:39
从中国农村改革之初承包下第一片土地垦荒开始,刘文豹40多年坚守种粮一线,被称为一代"粮王";华 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的儿子刘斌这一代接力种粮,带来科技新力量。两代人辗转多地改良土地两万 多亩,为国家贡献9000万斤粮食,守护了大国粮仓。 如今,从拓荒种地到流转农田经营,全家正踏在新的时代节点上。刘斌说,国家需要年轻人种田,家庭 农场守着土地,就如同守着大国粮仓的安全红线。"这既是新机遇,也是新责任。" "现在你能看到的,都是我的地,很多还是老乡以为种不出来的抛荒地。"盛夏时节,小汽车在湖北省枣 阳市王城镇董楼村田间小路上颠簸,车内79岁的刘文豹身板坐得直直的,话语间充满自豪。 "我们地里的稻子从来不倒伏。"站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稻海"前,这位新中国第一代"粮王"张口就是一 本"种粮经":"不同的庄稼,要用不同的肥料,还要注意比例。有的老乡磷肥加得多,开始庄稼是长得 更好,但最后容易倒伏反而减产。" 从中国农村改革之初承包下第一片土地垦荒开始,刘文豹40多年坚守种粮一线,被称为一代"粮王";华 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的儿子刘斌这一代接力种粮,带来科技新力量。两代人辗转多地改良土地两万 多亩,为国家贡献9000万 ...
守护良田沃土 筑牢大国粮仓(建言)
人民日报· 2025-08-06 22:20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核心资源 全球粮食市场波动加剧和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凸显其战略价值 [1] - 行业实行最严格保护制度 包括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和建立永久基本农田机制 [1] - 耕地安全面临城市化扩张和违规占用威胁 需通过法律约束和占补平衡制度强化保护 [1] 高标准农田建设 - 国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过土地平整和灌溉设施完善提升产能 目标2030年建成12亿亩 [2] - 盐碱地和撂荒地改良成为重要方向 耐盐碱作物育种等技术可转化边际土地为新增产能 [2] - 耕地建设需遵循生态系统规律 确保粮食生产可持续性 [2]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精准灌溉和无人机施肥等技术显著提高耕地利用率 数字农田和智能农机是未来重点 [2] - 基因育种技术培育抗逆性强作物 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挑战 [2] 政策协同机制 - 行业形成"保护+建设+科技"三位一体政策体系 完善农民利益补偿机制激发保护积极性 [3] - 政府主导与市场参与结合 通过轮作休耕补贴构建多元协作模式 [3]
乡村振兴2025年二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Wind万得· 2025-08-04 22:33
行业概览 - 2025年二季度乡村振兴领域在粮食生产、产业发展、农村建设等方面成果显著,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冬小麦面积稳定在3.4亿亩,拔节期一二类苗比例达91.2% [8][9] - 种业振兴政策加码,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基因编辑育种产业化攻关"纳入重点任务,审批周期缩短至18个月,智慧农业获政策支持,拓展AI、数据等技术应用场景 [3][9]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36元,实际增长6.2%,高于城镇居民增速,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409亿元,同比增长4.9% [9] 投融动态 - 2025年二季度乡村振兴领域融资案例46起,环比增长2.22%,融资金额16.09亿元,环比增长8.64% [4][18] - 农产品加工赛道融资8起,金额14.1亿元居首,农资赛道融资8起但披露金额较少,转基因生物赛道政策与产业双驱动 [4][18] - 融资轮次向后集中,中后期案例占比升至51.91%,金额占比达80.75%,早期融资占比降至48.09% [19][21] - 江苏、广东、浙江、北京、湖南五地融资案例占比58.69%,海南、北京、广东、江苏、湖南五地融资金额占比98.19% [23] 政策与时间线 - 云南省推进康乡村建设,目标2030年乡村健康服务能力提升,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至12.95% [12] - 中央网信办提出2025年底行政村5G通达率超90%,农业生产信息化率提升 [12][13] - 安徽省金企对接会签约贷款13.67亿元,同比增长113.9%,三年累计促成涉农融资1331亿元 [13] - 山西省通过《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滨州中裕13亿元现金增资控股盛泰创发,整合粮食深加工产业链 [13][15] 转基因生物 - 中国农业农村部修订《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引入基因编辑技术分类管理制度,提升国际认可度 [33] - CRISPR-Cas9技术持续优化,miCas9变体提升基因敲入效率,降低indels发生率,未来向多基因叠加、精准编辑发展 [34] - 全球市场被拜耳、科迪华、先正达垄断,中国种业市场规模突破1500亿元,270家企业组成国家种业企业阵型 [35] - 2025年转基因作物需求量预计3.4万吨,占比36%,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2027年目标8000-10000万亩 [39] 代表企业 - 极智生物成立于2021年,聚焦基因科技与农业育种,数字育种技术可缩短周期40%-60%,降低成本30%-50% [45][47] - 公司计划2-3年内推出高产、优质、耐盐碱小麦新品种,优化"小麦131数字育种加速系统",目标育种效率提升50% [48] - 已完成2轮融资,总金额超2000万元,投资方包括前海母基金等 [49]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董事长陈渝阳用科技提升传统农业——从泥泞田埂走向智慧云端
搜狐财经· 2025-08-04 06:15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托普仪器成立于2001年 核心产品坚持自主创新策略[6] - 2015年更名为托普云农 实施硬件与软件高度协同的双轮驱动战略[8] - 2024年10月17日在深交所上市 目前进入新发展阶段[9] 技术研发成果 - 累计获得238项国家专利和401项软件著作权[1] - 开发植物营养无损测定仪等上百种新农具 国产设备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10%[7][8] - 建成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 集成无人机巡田 虫情测报 智能灌溉等智慧农业技术[2] - 植物表型采集分析技术融合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等前沿学科[9] 业务与财务表现 - 2024年智慧农业项目收入达2.94亿元 较智能硬件设备收入高出1亿余元[8] - 业务覆盖全国超1000个各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及科研单位[3] - 参与建设浙江乡村大脑 吉林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项目[2] 核心产品体系 - 开发见虫系统可精准识别8800余种害虫和70余种病害症状[5] - 推出AI智能体问稷 集成九大类53项算法模型 支持手机和AR智能眼镜接入[10] - 正建设全国最大植物多源表型数据库 研发植物表型与智能育种大模型[9] 战略发展方向 - 打造开源人工智能底座平台 实现农业全产业链云边端融合[10] - 布局多种AI+垂直农业大模型 借鉴国际精细农业与循环农业经验[10] - 通过多元多模态大数据模型建立中国特色的智慧农业模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