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采摘机器人

搜索文档
这边,“丰”景正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6 00:54
在各地活动现场,不仅能大饱口福,还能大饱眼福——看到各种新装备新技术。 在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展示的草莓采摘机器人、苹果采摘机器人、蓝 莓收获机成为焦点。演示中,苹果采摘机器人伸出机械臂,在双视觉识别系统的帮助下,"发现"苹果模 型并用机械手轻柔地采摘下来。"这个机器人采用了轮式移动平台,方便维护、可靠性高,适用于果园 环境,工作半径可达1米。"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化伟说。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分时节,我国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看新农村建设成果,品农民 丰收喜悦,全国各地庆祝活动精彩上演。 农民登台发丰收喜报、晒美好生活,电商平台组织主播热情带货,戏曲展演乡韵悠长……在今年"中国 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举办地——山东烟台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喜庆热烈的群众庆祝丰收联 欢活动吸引众人驻足欣赏。 丰收节,农民是节日的"主角"。 天津今年丰收节庆祝活动的主会场设在北辰区西堤头镇曙光水镇。主舞台上,致敬农民文艺演出将活动 气氛带向高潮。开场鼓群舞《龙腾虎跃》登场,激昂的鼓点点燃全场气氛。随后,《我要上村晚》《丰 收好物大比拼》等互动节目邀请农民登台,让他们从" ...
从丰收节看中国农业转型升级
经济观察报· 2025-09-24 15:11
2025年9月23日,第八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山东省招远市大户陈家村举行。时值"十 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本届丰收节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展现出特殊的历史意义。 此时中国农业交出了一份丰收的答卷。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在9月16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 五"时期,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202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 产了740亿斤。如今,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达到了500公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 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充分保障。 本届丰收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新农人、地方特色农产品经营者、农业合作社、农业相关企业和电商 平台等。他们参会目的各有不同:有的想推广自主研发的农业新品种与深加工产品,有的想借助全 国性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对接上下游资源,有的想展示智慧农业技术与数字化管理成果,还有的想 通过交流学习先进的农业模式推动本地产业升级。 但他们普遍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丰收节不仅是庆祝 丰收的平台,更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促 进产销对接、激发乡村活力的重要契机,通过资源共享与技术协作,共同助力中国农业迈向高质 丰收节不仅是庆祝丰收的平台,更是推动农业全 ...
从丰收节看中国农业转型升级|丰收新图景
经济观察网· 2025-09-24 12:12
秋分时节,中国大地五谷丰登。 如今的丰收节,已然成为展示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 种业新根基 种子是农业的起点,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被称为农业的"芯片"。在丰收节的种业振兴成果展区,一场关乎自主可控的"芯片"之战成果初显。 记者在展区看到,华蜜、中梨玉翠、中矮红梨、五九香等不同品种的中国梨整齐摆放。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赵德英对记者介绍,通过传统杂交 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相结合,中国梨育种技术不断升级,早熟、优质、抗逆新品种不断涌现。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自主育成的华蜜梨为例,其母本为八月红、父本为红香酥,不仅树势较强、树姿半直立,成枝力与萌芽率也处于适中水平,且 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同时具备抗梨黑星病、耐寒冷的特性。 赵德英指出,目前,中国梨的种质资源利用从"依赖引进"转向"本土创新+引进改良"并行,遗传基础持续拓宽。然而,中国梨产业虽然规模庞大,但主栽品 种结构较为单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占比较低,市场选择有限。突破的关键在于高效育种理论、关键技术创新和种质资源的深度保护与利用。 2025年9月23日,第八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山东省招远市大户陈家村举行。时值"十四五"规 ...
从丰收节看中国农业转型升级
经济观察网· 2025-09-24 11:52
秋分时节,中国大地五谷丰登。 2025年9月23日,第八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山东省招远市大户陈家村举行。时值"十四 五"规划收官之年,本届丰收节以"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展现出特殊的历史意义。 此时中国农业交出了一份丰收的答卷。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在9月16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 期,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202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产了740亿 斤。如今,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达到了500公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 安全充分保障。 本届丰收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新农人、地方特色农产品经营者、农业合作社、农业相关企业和电商平台 等。他们参会目的各有不同:有的想推广自主研发的农业新品种与深加工产品,有的想借助全国性平台 拓宽销售渠道、对接上下游资源,有的想展示智慧农业技术与数字化管理成果,还有的想通过交流学习 先进的农业模式推动本地产业升级。 种子是农业的起点,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被称为农业的"芯片"。在丰收节的种业振兴成果展区,一 场关乎自主可控的"芯片"之战成果初显。 记者在展区看到,华蜜、中梨玉翠、中矮红梨、五九香等不同品 ...
不输“老把式” 机器人重构农业DNA
北京商报· 2025-08-10 16:34
农业机器人市场概况 - 2024年中国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28亿元,同比增长67%,预计2025年将突破200亿元 [1] - 农业机器人渗透率从2020年的3.2%跃升至2024年的15.7%,但与荷兰(38%)、日本(29%)仍有差距 [6] - 中信证券研报预测2030年中国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7] 农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 履带式双臂苹果采摘机器人可在5秒内完成采摘动作,预计市场价格有望降到10万元以下 [1][6] - 农作物巡检机器人能识别180种农作物常见病,巡检效率较人工提升75%,单台可覆盖500亩基地 [2] - 虫·草害视觉感知与诊断系统处理速度超过每秒50帧,能准确识别病虫害并决定农药用量 [3] - "温室小蜜蜂"多臂授粉机器人采用超声波、气流震荡和喷洒相结合方式,座果率大于98%,授粉成本比熊蜂授粉降低30% [4] 政策与资本支持 - 中央财政今年安排4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农业机器人研发,31个省份出台补贴政策,单台设备最高补贴比例达40% [6] - 2024年农业机器人领域融资额达47亿元,极飞科技、丰疆智能等头部企业估值均超百亿 [6] - 《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到2026年底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0%以上,2028年底达到32%以上 [6] 行业发展趋势 - 农业机器人正在重构农业生产底层逻辑,从"靠天吃饭"走向"知天而作" [7] - 未来农田将实现机器人集群作业,作物生长数据实时上传云端形成全球最大农业知识库 [7] - 基因编辑技术将让作物主动"告诉"机器人何时需要浇水、施肥 [7]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不输“老把式” 机器人重构农业DNA
北京商报· 2025-08-10 13:47
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28亿元,同比增长67%,预计2025年突破200亿元 [1] - 2030年中国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7] - 农业机器人渗透率从2020年的3.2%跃升至2024年的15.7%,但与荷兰(38%)、日本(29%)仍有差距 [7] 农业机器人应用场景与技术 - 履带式双臂机器人可精准采摘苹果,整个过程不到5秒 [1] - 农作物巡检机器人可识别180种农作物常见病,巡检效率较人工提升75%,单台可覆盖500亩基地 [3] - 虫·草害视觉感知与诊断系统处理速度超过每秒50帧,能准确识别病虫害并决定农药用量 [4][5] - "温室小蜜蜂"多臂授粉机器人座果率大于98%,授粉成本比熊蜂授粉降低30% [5][6] - 苹果采摘机器人一小时可采摘1600个苹果,研发成本超过百万元,未来市场价格有望降到10万元以下 [6] 政策与资本支持 - 中央财政2024年安排4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农业机器人研发,31个省份出台补贴政策,单台设备最高补贴比例达40% [7] - 2024年农业机器人领域融资额达47亿元,极飞科技、丰疆智能等头部企业估值均超百亿 [7] - 《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到2026年底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0%以上,到2028年底达到32%以上 [7] 行业未来展望 - 未来农田将没有农机手,由"农业大脑"统筹机器人集群作业,作物生长数据实时上传云端 [8][9] - 基因编辑技术可能让作物主动"告诉"机器人何时需要浇水、施肥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