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自信
icon
搜索文档
三苏祠“上新” 在沉浸式体验中坚定文化自信
四川日报· 2025-06-03 00:47
俯瞰眉山三苏祠博物馆。记者 吴聃 摄 端午假期,游客在三苏祠参与"苏祠寻宝"活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供图 习 语 回 响 上新多种接地气的活动 将文化厚度转化为传播广度 端午节叠加"六一"国际儿童节,连日来,三苏祠博物馆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6月2日,记者在这里看到, 在晚香堂,游客们参与"诗词擂台赛",背诵苏轼《赤壁赋》等作品,赢取手提袋、明信片等文创礼品;在披风 榭,游客们制作艾草香包、聆听古琴演奏,感受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在东坡盘陀像周边,博物馆准备了一举 高"粽"打卡墙和状元服饰,为中高考考生加油鼓劲。 更受追捧的,是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发布的"苏祠寻宝"线上剧本游。玩家可以选择化身"四大主角"—— 苏洵、苏八娘、苏轼、苏辙,走进三苏祠博物馆开启寻宝之旅,只要在游戏中积累金币并集齐4枚"通关"印章,就 可以兑换一个文创手提袋。"一边玩游戏,一边还能学知识,真棒!"游客李彤点赞。 温暖嘱托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 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眉山三苏祠时的重要讲话 回访看变 位于眉山市中心的三苏祠博物馆,红墙灰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在文旅融合中彰显时代精神、以优质文化资源点亮美好生活
央广网· 2025-06-02 02:59
文化传承与旅游融合 - 龙门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端午假期吸引大量游客,游客反馈实地参观比书本知识更生动且增强文化自信 [1] - 龙门石窟研究院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保护、传承和传播,提升公众参与度和文化感知 [2] - 六尺巷景区通过"礼让家风文创空间"活动弘扬传统美德,社区运用"六尺巷工作法"提升基层治理文化底蕴 [2] 节日文化活动与消费 - 端午假期各地开展龙舟竞渡、经典诵读等特色文化活动,突出文旅融合 [2] - 2025年端午档票房14小时内突破1亿,显示假期文化消费需求旺盛 [3] - 甘肃天水开展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活动,覆盖社区、敬老院等场所,促进邻里互动 [3] 政策导向与文化使命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结合马克思主义赋予新时代意义 [1] - 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文化使命 [3]
近镜头·习近平的文化足迹 | “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新华社· 2025-06-02 02:06
国家版本馆建设背景与意义 - 国家版本馆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的建设项目,被定位为文明大国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标志性文化工程 [2] - 建设初心是全面收集保护历史典籍资料,传承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 [2] - 项目体现了盛世修文的文化传承理念,彰显当前阶段的文化保护意愿和能力 [2] 馆藏资源与数字化进展 - 目前典藏版本资源达3400多万册/件,数字资源规模近1PB [4] - 面向基层、民间和海外广泛征集各类版本,同步建设国家版本数字资源总库 [4] - 采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创新展示形式,推动古籍数字化传承 [4] 文化传承使命 - 版本资源承载着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实证 [4] - 馆内收藏包括汉藏蒙满四种文字大藏经雕版、《四库全书》多个版本等珍贵文物 [2] - 通过"赓续文脉"的使命宣言,彰显新时代国家文化殿堂的职责 [3]
【文脉华章】习言道 | 这块隋碑,习近平挂念40余年
中国新闻网· 2025-06-02 01:39
文化遗产保护 -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龙门石窟时提及河北正定隆兴寺的隋碑"龙藏寺碑",该碑刻立于隋开皇六年,被誉为"隋碑第一"和"楷书之祖" [1] - 1984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国青年》杂志撰文介绍正定时,特别提到龙藏寺碑的书法价值,称其"上承南北朝余风,下开初唐书法诸家先河",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代表作 [3] - 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发现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撰写的"本命长生祝延碑"缺乏保护,立即批评并要求整改 [3] 文化传承与创新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理念,并以时代精神激活其生命力 [4] - 在山西云冈石窟考察时提出要让旅游成为"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4] - 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指出需激发青少年对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热爱 [4] 地方实践案例 - 福建三明万寿岩史前遗址面临爆破开采时,习近平同志紧急批示停止爆破,保留远古人类遗迹 [3] - 浙江良渚遗址保护中,习近平同志果断关停影响遗址安全的湖州德清县6家石矿场 [3] -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考察时寄语青少年"多到实地寻溯中华文化,从小树立文化自信" [4]
百年非遗“圈粉”世界 外国友人用行动投票:爱上龙舟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02 01:33
文化传承与国际化 - 广东佛山叠滘龙舟活动吸引外国友人参与,形成中外融合的独特风景线 [1][3] - 德国龙舟爱好者本杰明通过参与训练,从竞技体验延伸到对非遗文化的深度认同 [3][5] - 本地队员温永铖积极推广龙舟文化,体现文化自信并促进国际交流 [7] 外国参与者的融入与体验 - 本杰明作为啤酒酿酒师,在佛山生活十几年后视当地为家,通过龙舟加深文化连接 [3][5] - 德国队员迈克尔为参与训练每日往返4小时,因团队情谊坚持三个月风雨无阻 [9][11] - 外国队员在落水时获队友即时救助,体现龙舟团队无国界的协作精神 [11] 龙舟文化的生命力 - 叠滘龙舟凭借独特文化底蕴和开放包容性,持续吸引外国爱好者加入 [7] - 外国"扒仔"与本地队员同舟共济,推动百年非遗技艺焕发新生 [11] - 龙舟活动从体育竞技升华为村落凝聚力象征,强化文化认同感 [5][7]
第一观察|总书记要求这些事“从娃娃抓起”
新华社· 2025-06-01 02:55
教育理念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要求从娃娃抓起树立正确价值观 [2] - 提出"节约粮食要从娃娃抓起",从小传递美好道德观念如"精忠报国" [2] - 指出小学、中学甚至幼儿园在人生中起重要作用,必须从娃娃抓起 [2] 文化传承 - 在河南龙门石窟考察时,鼓励孩子们多实地寻溯中华文化,从小树立文化自信 [4] - 早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强调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奠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基础 [4] - 今年全国两会再次强调"从娃娃抓起",要求从小树立理想,培养可靠接班人 [4][6] 综合素质培养 - 强调科学素养培养,要求"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7] - 在北京育英学校勉励学生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 [7] - 重视体育健康,2014年提出"从娃娃抓起"提高竞技体育水平,2019年强调"体育运动要从娃娃抓起" [9] 全面发展 - 提倡从小培养劳动意识和生态意识,参加植树活动"把绿色的种子种进心里" [9][11] - 比喻"孩子教育跟植树一样",一开始就要竖正,否则就会长歪 [11] - 寄语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做人、立志、创造",成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未来生力军" [11]
端午消费何以长红
经济日报· 2025-05-30 21:56
民俗文化消费热度 - 端午民俗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超100%,"龙舟""粽子"等关键词热度环比增长超200% [1] - 佛山、汨罗等民俗游目的地预订量显著增长 [1] - 南北粽子"甜咸"争论及艾草花束身价暴涨反映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推崇 [1] 传统节日商业创新 - 粽子品牌推出冰粽、低糖粽等新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1] - 各地以民俗文化为切入点创新消费场景,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可感知的消费力 [1] - 赛龙舟通过体旅融合将赛事"流量"变为消费"增量",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1] 民俗文化国际吸引力 - 赛龙舟和粽子在海外受追捧,彰显中国民俗文化吸引力 [2] - 入境游持续升温,端午节可成为"China Travel"重要名片 [2] - 国内文旅产品可通过差异化竞争突出民俗特色及地方优势 [2] 节日经济产业链效应 - 甘肃庆阳香包带动当地就业增收 [2] - 小粽子串联农业、物流、加工、文创产业链 [2] - 龙舟赛衍生出制造业、体育赛事、文化旅游三大主体产业 [2] 消费环境与文化传承 - 传统工艺需在传承创新中坚守质量底线 [2] - 文旅融合需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避免商业噱头 [2] - 消费者期待兼具文化底蕴与商业活力的传统节日 [2]
专访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苑举正:和平统一才是正途,需相信社会主义对未来的价值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30 01:28
两岸关系与民进党政策 - 民进党当局将两岸关系比作"公司并购"的说法被批评为对主权概念的无知 主权理论强调不可分割和强制统一的力量 大陆对台湾的惠台政策基于"一家人"的扶持而非条件交换 [3][4] - 民进党从赖清德上台以来一事无成 政治上"大罢免"导致台湾当局永无宁日 经济上台积电被送给美国 外汇存底被滥用 限制陆客来台让经济雪上加霜 社会层面通过修改"人口"构成等政策制造分裂 [5] - 赖清德称"台湾与日本像家人"的言论被批评为美化殖民历史 日本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台湾是全世界唯一被殖民后"爱上"殖民帝国的地方 这是殖民教育的恶果 1945年台湾根据《开罗宣言》回归中国 [5] 中美博弈与台湾地位 - 台湾民众对中美博弈中的台湾地位有三种态度 一是迷信"美国会出手保护台湾" 二是赞成和平统一 三是市井小民只求温饱 美国未必干预 和平统一才是正途 [6] - 大陆在贸易战中有底气 从2018年开始已筹备七八年 预料到美国可能的行动 中央政府的命令能让全民团结对抗美国欺压 持续发展军事科技对美国形成警告 美国国内存在分裂因素迫使特朗普调整政策 [7] - 台湾在贸易战中缺乏话语权 与大陆无法相比 [7] 文化自信与制度优势 - 大陆的制度优势在应对中美贸易战中已显现 准备时间长 中央统筹能力强 军事科技威慑力足 但文化自信仍需进一步强化 部分大陆人对"美国梦""哈佛教育"等存在盲目崇拜 [8] - 对台湾而言 大陆需展现统一后的愿景 不是"吞并"而是"融合" 消解对立 凝聚共识 [8] - 特朗普限制哈佛招收外国学生可能削弱美国在全球的教育影响力 动摇"美国梦"的根基 [9] 台湾青年与媒体生态 - 台湾青年的认知存在分化 部分有识之士主动来大陆求学怀揣"大中国梦" 也有不少青年受民进党"去中国化"影响对大陆认知模糊 大陆可通过文化共鸣证明制度优势 [10] - 大陆媒体需在"事实"与"话语权"上双管齐下 明确惠台政策的本质是基于"两岸一家亲"的扶持 主动解读国际事件 通过具体案例展现大陆实力 传递"社会平等"的价值观 [10] - 台湾媒体生态可概括为"放任自由下的政治缩影" 统派与"独派"媒体泾渭分明 部分媒体通过分析国际新闻强调中国崛起 "独派"媒体则以诽谤造谣攻击大陆为主 台湾媒体未促进社会融合反而加深撕裂 [10]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丨更好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文化强国建设战略 - 文化强国建设被置于治国理政突出位置 推动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1] - 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为文化繁荣和强国建设提供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 [2][4] - 文化建设成就体现新时代伟大变革 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凝聚力 为复兴注入精神力量 [2][6]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意义 -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深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3][4] - 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 推动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等创新观点 [4] - 形成明体达用的科学体系 包含理论突破与战略部署 如意识形态责任制 文化体制改革等 [4][8] 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 坚持党对文化的全面领导 发展面向现代化世界的社会主义文化 壮大主流价值与舆论 [8][9] - 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 实现数字化赋能 [10] - 培养高质量文化人才队伍 完善选拔激励机制 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团队 [11] 文化软实力与国际传播 -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构建多渠道对外传播格局 创新网络外宣 [12] - 推进全球文明倡议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 创造汇通中外的文化成果 [12] - 宣介中国主张与形象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6][12]
港人创业盯上岭南醒狮:这是能把全球华人连在一起的文化符号
南方都市报· 2025-05-29 13:16
公司背景与创业历程 - 香港人周皓晖以岭南醒狮文化为原型,于2016年在佛山创立服装品牌HEA,品牌理念为开心(Happy)、简单(Easy)、无所畏(Anyway)[1] - 创业灵感来源于个人生活经验,周皓晖自小接触舞狮文化,留学期间看到海外华人舞狮激发文化认同感[3] - 创业前曾探索佛山陶瓷、家具、电器等传统产业,最终选择服装行业结合传统文化IP[3] - 公司初期设计以岭南醒狮为原型的小狮子IP作为服装图案,后发展为文化载体[3] 品牌发展与业务布局 - 经过九年发展,公司已形成服装、茶饮咖啡、文创线下门店、客栈等多业务板块[1] - 2017年在佛山开设第一家线下服装实体门店,一年内扩展至60家,次年新增180家门店[6] - 首家省外门店选址重庆,基于线上销售数据排名第一的考量,目前最远门店已扩展至新疆和西藏[8] - 尚未进入香港和澳门市场,计划未来将港澳门店打造为文化传播桥梁[10] 文化理念与市场策略 - 品牌通过调研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华人社区,强化醒狮作为全球华人文化符号的定位[4][5] - 海外调研发现马来西亚举办世界级醒狮比赛,华人群体对醒狮文化保持高度热情[5] - 重庆门店成功验证省外市场对南方醒狮文化的接受度,增强文化自信[8] - 计划将港澳门店作为向国际传播岭南文化的窗口[10] 销售渠道与业绩表现 - 全面布局九大电商平台官方旗舰店,包括抖音、天猫、拼多多等[10] - 2023年7月启动抖音本地生活直播,累计销售超100万件商品[10] - 2024年全年GMV达5亿元[10] - 战略重心从电商向实体店回调,强调线下体验的情感交互价值[10] 行业观察与区域发展 - 中国零售行业转型迅速,被认为是全球领先水平[10] - 粤港澳大湾区创业配套完善,企业注册手续可一日办结[8] - 鼓励香港青年把握湾区创业机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