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

搜索文档
华谊集团子公司上海能化吴泾基地装置实行永久性停产
格隆汇· 2025-09-12 08:36
公司停产决策 - 华谊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能化吴泾基地装置实行永久性停产 [1] - 停产系根据政府部门关于吴泾地区产业调整转型及工业碳达峰要求 [1] - 停产符合国家双碳战略方向 推动公司绿色低碳转型 [1] 停产装置详情 - 停产装置位于上海能化吴泾基地 主要生产甲醇 醋酸 氢气 合成气等产品 [1] - 甲醇设计产能95万吨 2024年产能利用率46.5% [1] - 醋酸设计产能70万吨 2024年产能利用率70.7% [1] - 装置建成时间较早 [1] 停产影响 - 停产是落实政府产业调整转型及工业碳达峰要求的举措 [1] - 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履行绿色发展社会责任 [1]
服贸会|以营造“好房子”为使命 建筑业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阶段
中国经营报· 2025-09-12 08:30
9月11日下午,2025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核心论坛——"绿色智建赋能好 房子高品质发展论坛"在北京首钢园举办。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此次论坛上,围绕国家"双碳"战略部署与"好房子"建设要求,多位业内人 士指出,好房子建设是建筑业的重大战略机遇,需树立未来观、全球观、全局观,把握内需、全球化与 数字化机遇,推动行业全面高质量发展。 建筑业破局立新 在论坛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总工程师工作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毛志兵表示,新 中国成立76年来,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支柱产业地位稳固。当前,随着人口结构 调整和城镇化进程推进,居民住房需求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行业发展逻辑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 优化。 他指出,这一转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市场重心转变,从新建项目转向城市更新。2023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十四 五"期间存量建筑改造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0万亿元。 二是发展动能转变,从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绿色建造、智能建造、工业化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将逐 步取代传统高耗能、低效率的模式。 毛志兵认为,建设好房子需要坚持系统思维, ...
服贸会|“好房子”与智能建造双轮驱动 服贸会见证建筑行业变革
中国经营报· 2025-09-12 08:13
行业转型与创新实践 - 建筑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和数智驱动转型 集中呈现"好房子"建设与"智能建造"领域的创新实践 [1] 好房子建设标准与技术应用 - "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成为行业重要发展方向 多家央企展示系统性建设方案 [2] - 中建六局发布《健康幸福家"好房子"建设技术标准》 推出C-LIFE系统解决方案 包含五大核心模块 已在天津及西安项目落地 [2] - 中建八局聚焦"六不漏、不臭、不吵、不霉、不裂、不堵"承诺 通过聚氨酯防水带等多项技术提升房屋物理性能 [2] 居住服务与社区功能升级 - 中建八局项目系统提升物业水平 支持养老托育家政服务 采用管线分离设计和架空地面 配备新风系统 [3] - 北京建工提出六大核心标准 增加适老与灵活特点 嘉境里项目引进法国鹰演健康检测设备 提供亚健康筛查及就医服务 [3] - 中建二局打造全国首个全域低碳社区"上海嘉定理想之地" 为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完整的综合型低碳社区 [3] 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效 - 嘉定项目实现40%屋顶光伏铺设 近零碳区域达50% 年发电257万度 减碳1080吨 [4] - 使用全国首创保温模板一体化施工工艺 住宅能耗降低24千瓦时/平方米·年 [4] - 商业市集采用"光储直柔"技术 装配率达82% 系统整合20余项绿色技术 减少31%碳排放 [4] 智能建造装备与效率提升 - 北京建工设立首个"工程建造机器人6S店" 提供买卖租赁定制培训一站式服务 [5] - 智能模板加工机器人误差控制0.1毫米内 3D打印设备72小时完成异形构件制作 [5] - 中建八局"天蝉"机器人系统覆盖全部施工工序 节省人力60%以上 [6] - 中建三局"空中造楼机"集成智能塔机等设备 承载力达数千吨 可抵抗14级飓风 [6] 机器人应用与行业解决方案 - 新中大科技展示四足机器人"绝影X30Pro"等产品 具备激光雷达与AI感知技术 [6] - 机器人实现在-20℃至55℃超宽温域作业 提供电站巡检和应急救援解决方案 [7] - 云深处机器狗与智能建造平台深度融合 解决施工现场环境复杂与人工巡检效率低痛点 [7] 绿色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 - 中建八局推出"方境石墨烯绝热不燃板" 为国内首款A级阻燃均质保温材料 累计使用6万平方米 [8] - 中建二局研发"建筑固废资源化处理生产线" 实现建筑垃圾100%循环利用 年处理能力60万吨 [7] - "绿碳方舟"碳管理平台实现全自动化碳源采集 已开发杭州亚运三馆建筑碳信用产品 [8] 产业协同与海外拓展 - 中建六局与中建丝路协同联动 在西安安置房等项目展现全产业链优势 [9] - 海外业务覆盖17个"一带一路"国家 承建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等标志性工程 采用中国标准与技术 [9]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展示航站楼等国际项目 通过"全球对话"活动推动中外经验互鉴 [10] 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 企业通过科技研发与产业协同提升工程效率质量 响应国家"双碳"战略 [10] - 智能装备绿色材料数字平台等技术持续落地 推动行业向高效绿色人性化方向发展 [10]
华谊集团(600623.SH)子公司上海能化吴泾基地装置实行永久性停产
格隆汇APP· 2025-09-12 07:54
公司停产措施 - 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能化吴泾基地装置实行永久性停产 [1] - 停产装置包括甲醇设计产能95万吨和醋酸设计产能70万吨 [1] - 甲醇2024年产能利用率为46.5% 醋酸2024年产能利用率为70.7% [1] 停产背景与原因 - 停产系根据政府部门关于吴泾地区产业调整转型及工业碳达峰相关要求 [1] - 装置建成时间较早 符合国家"双碳"战略方向 [1] - 有助于公司履行绿色发展社会责任并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1] 子公司业务范围 - 上海能化主要生产甲醇、醋酸、氢气、合成气等产品 [1] - 上海能化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1]
华谊集团:子公司上海能化吴泾基地装置实行永久性停产
新浪财经· 2025-09-12 07:39
停产背景 - 上海华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吴泾基地装置因政府部门关于吴泾地区产业调整转型、工业碳达峰等相关要求实行永久性停产 [1] - 本次停产是落实政府要求的举措 符合国家双碳战略方向 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履行绿色发展社会责任 推动公司绿色低碳转型 [1] 生产基地情况 - 吴泾基地主要生产甲醇、醋酸、氢气、合成气等产品 装置建成时间较早 [1] - 2024年末该基地资产总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资产总额的7.9% [1] - 2024年度该基地营业收入占公司合并报表营业收入比例为5.9% [1] - 2024年该基地净利润为-12235.2万元 [1]
电建新能上交所IPO已受理 拟募资90亿元
智通财经· 2025-09-12 07:25
本次募集资金将投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拟使用募集资金约90亿元,项目情况如下: | 项目类型 | 装机规模(万千瓦) | 总投资金额(亿元) | | --- | --- | --- | | 新能源大基地项目 | 328.00 | 197.21 | | 绿色生态文明项目 | 120.00 | 61.04 | | 就地消纳负荷中心项目 | 248.00 | 163.68 | | 产业融合发展项目 | 150.00 | 62.88 | | 合计 | 846.00 | 484.81 | 财务方面,于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以及2025年1-3月,电建新能实现营业收入约为83.82亿 元、87.28亿元、98.1亿元、26.61亿元人民币;同期,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约为19.81亿元、25.03亿元、 28.22亿元、5.55亿元人民币。 9月11日,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电建新能)上交所主板IPO已受理。中金公司 (601995)为其保荐机构,拟募资90亿元。 招股书显示,电建新能主营业务为中国境内风力及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开发、投资、运营和管理,主要产 品为电力。公司全力开拓风力发 ...
中国内燃机学会氢发动机创新联合体第三次理事会会议在潍坊召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2 06:17
行业活动与组织发展 - 中国内燃机学会氢发动机创新联合体在山东潍坊召开第三次理事会会议[1] - 联合体新增9家理事单位包括博世汽车 上海拓界新能科技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 Afton Chemical 广西北海玉柴马石油 同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浙江科技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3] - 联合体秘书长汇报工作进展及下一步计划包括出版《中国氢发动机产业发展蓝皮书》推动国家标准立项和发布揭榜挂帅课题[3] 技术研发进展 - 北京理工大学和天津大学分享2024年度揭榜挂帅课题"氢发动机早燃爆震机理及抑制技术"研究进展[4] - 联合体副理事长介绍潍柴动力承接国家氢发动机项目这是国内首次在国家级科研项目中立项[4] - 会议讨论2025年揭榜挂帅课题设置的主题申报机制及实施路径等关键议题[5] 战略规划与发展方向 - 联合体理事长强调把握氢发动机战略机遇期深化技术攻关标准体系建设和示范应用推广[5] - 指出需加强上下游企业零部件供应商主机厂及检验检测机构之间的深度协作[5] - 强调氢发动机与氢燃料电池在氢能安全储运技术成本控制及原料供应等方面具备协同效应[5] 政策支持与行业意义 - 专家委副主任指出氢能已成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战略方向[6] - 氢燃料发动机是传统内燃机技术转型升级关键路径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6] - 各理事单位需提高战略站位推进氢内燃机技术的自主创新与产业化进程[6] 工作机制与实施保障 - 各工作组需明确任务节点压实责任强化跨单位跨领域沟通协作[7] - 要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与标准体系建设推进阶段性目标落地[7] - 秘书处需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统筹协调与服务保障能力[7]
中冶宝钢 冶金物流装备实现突破
中国证券报· 2025-09-11 20:35
● 本报记者李梦扬 具体到智能化方面,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重型机械分公司党委书记、经理徐旭文接受记者采访时 表示:"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智能驾驶等应用场景测试,计划今年年底落地。在一些作业现场环境相对恶 劣的地方,远程操作可以帮助驾驶员更安全、高效地完成工作。未来,我们也会进一步推进抱罐车的智 能化和无人化发展。" 三款车辆的技术突破还将为冶金企业物流运输带来显著的环保效益。具体来说,中冶宝钢介绍,上述运 输环节实现"零碳排放",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700吨,电耗成本仅为燃油车的三分之一,维护成 本降低40%以上,为"零碳"生产提供了关键支撑。 坚持创新驱动 记者获悉,上述三款"新能源"电驱无轨化冶金大物流特种车辆将发往湛江钢铁。据介绍,120吨电动抱 罐车采用整体式车架结构和四电机独立驱动系统,让抱罐车重载运输如履平地;120吨电动渣罐运输车 创新应用单轴线牵引驱动及整体旋转顶盖系统,大幅提升高温渣料运输的安全环保水平;80吨铰接式电 动抱罐车则通过快速充电与电池更换双模式,解决了新能源装备在连续作业中的续航焦虑。 "今天看到这三款新能源特种车辆成功下线,我非常激动。"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重型机械分 ...
中冶宝钢冶金物流装备实现突破
中国证券报· 2025-09-11 20:17
● 本报记者 李梦扬 9月11日,中冶宝钢研制的三款"新能源"电驱无轨化冶金大物流特种车辆成功发车,将发往湛江钢铁。 这标志着中冶宝钢"中冶重机"品牌冶金物流装备实现了"绿色化、智能化"的跨越式发展。 中冶宝钢表示,公司持续深耕绿色技术创新,深化产品研发,聚焦电驱动、智能网联、轻量化等核心技 术,扩充新能源产品线,推动冶金大物流装备"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高效化"迈上新台阶。 响应"双碳"战略 据悉,此次发车的三款共7台无轨化冶金大物流特种车辆,包括2台120吨整体式电动抱罐车、4台120吨 电动渣罐运输车及1台80吨铰接式电动抱罐车。据公司介绍,这是中冶宝钢响应"双碳"目标的标志性成 果。三款新能源特种车辆投入现场使用后,将有效解决冶金渣处理运输环节的效率与环保痛点,彰显中 冶宝钢响应"双碳"战略的责任担当。 技术方面,中冶宝钢表示,其项目研发团队以"结构创新、电机直驱、动能回收、高压安全互锁"为核心 技术架构,实现了冶金大物流装备续航能力、作业稳定性与智能化水平的质的飞跃。 具体到智能化方面,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重型机械分公司党委书记、经理徐旭文接受记者采访时 表示:"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智能驾驶等应用 ...
研制成功!我国这一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观察者网· 2025-09-11 13:09
技术突破 - 离子回旋加热系统实现全链路国产化 突破兆瓦级电子四极管和真空电子管技术垄断 [1][3] - 系统具备2MW稳态功率输出能力 支持40-80MHz宽频段千秒量级稳定运行 [3][4] - 攻克大功率合成器与低损耗传输器件技术 实现多路兆瓦级功率合成与传输 [3] 应用价值 - 直接加热等离子体离子至亿摄氏度 提升氘氚聚变反应概率 [4] - 为BEST/CFEDR/ITER装置提供研发测试平台 支持聚变能源发展 [4] - 技术可拓展至运载推进 半导体 医疗健康及电子科技领域 [3] 战略意义 - 实现高功率射频加热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4] - 彰显聚变能源领域全链条创新能力 助力全球能源革命科技制高点争夺 [4] - 支撑国家双碳战略实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