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带货冠军牵走“怀集石山羊”!怀集新农人直播助农产出山
南方农村报· 2025-08-05 03:33
电商直播擂台赛概况 - 怀集县举办农产品电商直播擂台赛,20支新农人队伍通过抖音直播推广怀集特色农产品,实现销售额近7万元 [2][3][4][9][10] - 赛事设置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优秀奖5名,最高金奖奖金4000元及怀集石山羊1只,奖金奖品总价值近万元 [28] - 清源(肇庆)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啊妹走乡村"团队以单场带货4.77万元的成绩获得金奖 [30] 赛事特色与创新 - 赛事深度融合燕子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性地将金燕文化IP与农产品营销结合,提升品牌附加值 [7][18] - 20个标准化直播间内,主播对怀集六十日黄菜、白糍、诗洞腐竹等特色农产品进行沉浸式讲解 [14][15] - 国家高级电子商务师张邦健等专家组成评审团,从流量转化、直播表现等维度动态评分 [16][17] 产业影响与成果 - 赛事为怀集孵化20支本土电商生力军,构建"培训-实战-销售"可持续助农通路 [25][26] - 怀集县拥有"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和"岭南蔬菜之乡"美誉,赛事助力品牌上行渠道拓宽 [20][21] - 活动是怀集首次实现省级文化IP(金燕节)与农产品营销的深度耦合,为全省县域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范例 [33][35][39] 消费者反馈 - 网友通过直播间对怀集农产品产生更深入认识并下单购买,期待品尝怀集美味 [22][23]
海南农文旅融合亮出新名片
经济日报· 2025-08-04 22:08
传统非遗焕新彩 - 昌江黎族自治县采用"非遗传承+科普研学+乡村文化旅游"模式,以保突黎陶馆为核心阵地,依托昌江保突黎陶制品专业合作社,通过技艺培训、产品设计研发提升、展示展销等形式传承黎陶技艺,带动当地村民就业150余人,人均年收入2万元至3万元 [2] - 昌江县定期组织公益性黎陶制作技艺培训活动,提升传承人和从业者实践能力,同时开展非遗黎陶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黎陶工艺,成为非遗技艺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3] - 黎陶文化产业构建了产、学、研、旅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千年黎陶制作技艺焕发新活力,为乡村全面振兴开辟新路子 [3] 自然风光展魅力 - 五指山毛阳镇牙胡梯田通过"以农促旅、文旅结合"的梯田农旅发展思路,形成"党支部+合作社+运营企业"模式,既保护梯田稻作系统文化遗产,又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旅游各项收入突破600万元,带动劳动力稳定就业16名,季节性就业46名 [4] - 五指山红峡谷文化旅游区因项目多样性受到游客喜爱,包括峡谷漂流、步步惊心、峡谷栈道等项目,2024年游客接待量达32万人次,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5] 古村新韵绽芳华 - 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三卿村紧扣"古村风貌+非遗体验+传统火山民居"主题定位,深度挖掘特色火山古村落风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百年传统文化资源,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6] - 春风十里非遗小院保留原有火山石屋风貌,结合火山石屋特点设计,成为集主题沙龙培训、非遗体验、团建等多项活动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空间,春节时期每天接待游客约300人次 [6] - 三卿村拥有春风十里非遗小院、阿鲁那瑜伽中心等多个特色消费场景,"一院一品"的差异化布局构成特色鲜明的文旅消费集聚区 [7] 农文旅融合模式 - 海南以"农文旅+"的融合思维,将生态价值、文化价值转化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经济价值,通过系统性思维构建文化体验、生态休闲、产业振兴的立体网络 [7] - 海南探索出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未来将继续谱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故事 [7]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这个地方您一定唱过!“陕北的好江南”如今更美了
新华网· 2025-08-04 10:07
历史背景与精神传承 - 八路军第三五九旅1941年在南泥湾开展垦荒生产运动 将荒芜土地发展为农业基地[2] - 至1944年底 南泥湾种植面积达26万亩 粮食收获37000石 向陕甘宁边区政府缴纳公粮10000石[3] -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成为当地发展核心动力 延续至今[6] 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 - 马坊村发展酱菜厂、米酒厂及电商销售渠道 推动榨菜、香菇酱、小杂粮等农产品远销[6] - 建成72座设施大棚 年产有机蔬菜直供延安市区 2023年全村人均收入达2.3万元[6] - 村集体经济规模持续增长 预计2024年突破100万元[6] 文旅融合与景区建设 - 2024年南泥湾景区获评国家4A级景区 年接待游客超140万人次[8] - 建成陕北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及科技示范镇[7] - 开展红色旅游与研学活动 千亩稻田景观与湿地公园成为核心旅游吸引点[1][9] 农业现代化合作 - 与北大荒集团合作建设千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 再现稻谷飘香景象[7] - 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园实现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与销售渠道拓展[6][7]
金融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及问题分析 以吉林省白山市为例
金融时报· 2025-08-04 02:30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文化+旅游"(下文简称"农文旅")融合发展已成为促进 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承载着经济增长与文化传承的双重使命。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锚定"乡村全 面振兴"目标,将"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列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农业为基,是民生根本, 文旅添翼,赋予发展新活力,三者有机融合,不仅拓宽了农业的发展维度,也为文旅产业开辟了新的增 长赛道,对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及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全面发挥金融在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作用,本文以吉林省白山市为例,通过梳理金融服务现状 及创新实践,查找金融支持过程中的难点与堵点,探寻如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白山市"农文旅"融合 发展提供更加有力、高效的金融支持,助力打造具有白山特色的"农文旅"融合产业体系,实现经济效益 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基本情况 "农文旅"融合作为一种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是城乡要素互动的桥梁和纽带,实现了"乡村产业+城 乡空间+多元主体"的深度融合,成为促消费、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白 山市地处长白山(603099)腹地,鸭绿江、松花江 ...
南农晨读丨森呼吸
南方农村报· 2025-08-04 02:03
南农晨读丨森呼 吸_南方+_南方 plus 南农晨读 文案: 陈 迎 美编:欧剑钊 广州石门国家森林公园 州第一高峰的天堂顶脚下 从以杉木为主的单层林分 到杉木、木荷、红锥交错相伴的复层混交林 线 这片林海 于时光长河里静默生长 在岁月流转中悄然更新 (彭华 摄)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管主办 南方农村报出版 南方展村报 兴 | 友 力 量 · 时代 担 当 08.04 2 【今日关注】 红色预警!广东 中部和西部发生 山洪灾害可能性 大 预计,8月3日20 时至8月4日20 时,河北西部、 广东中部和西 部、广西东部、 云南西部、甘肃 南部、青海东 部、宁夏中部等 地部分地区发生 山洪灾害可能性 大(橙色预 警),其中,河 北西部、广东中 部和西部、广西 东部、甘肃南 部、青海东部、 宁夏中部局地发 生山洪灾害可能 性很大(红色预 警),预警区域 涉及的县(市、 区)见下表。其 他地区也可能因 局地短历时强降 水引发山洪灾 害,请各地注意 做好实时监测、 防汛预警和转移 避险等防范工 作。 顾益康:市民下 乡、农民增 收!"真乡"平台 将对广东农文旅 融合发展产生重 要影响 村三步并作一步 走,实现跨越式 发展 ...
从“藤梯求学路”到“15分钟生活圈” 悬崖村搬进新天地
中国青年报· 2025-08-03 23:13
悬崖村搬迁与生活变迁 - 2020年5月12日悬崖村村民搬迁至昭觉县城安置点,5年间在沐恩邸、昭美、南坪等社区扎根 [2] - 搬迁后形成"15分钟生活圈",学校、医务室、彝绣工坊步行10分钟可达 [3] - 村民从穿胶鞋劳作变为穿皮鞋工作,59岁甲拉尔洛担任楼栋长负责社区管理 [1][2] 教育条件改善 - 教师队伍从初中毕业生升级为大学生和研究生 [3] - 家长主动咨询3岁以下儿童提前入学可能性 [3] - 莫色格服成为村里第二个大学生,毕业后返乡担任社区文书 [2][6] 产业发展与就业 - 吉克木果开设商铺并运营40万粉丝抖音账号,月收入6000-9000元 [4] - 恒驰服饰二期生产线将新增200余就业岗位,2025年计划投入6000万元实施15个协作项目 [6] - 服装厂零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绣娘人均增收2500元 [5][6] 特色产业经济 - 彝绣品牌"薇穆嘎扎"2024年完成330万元订单,绣娘总收入172万元 [5] - 5亩脐橙种植年收入约3万元,村民在悬崖村酒店担任保安月薪3000元 [5] - 农文旅融合带动民宿酒店发展,村民获得可观收入 [6] 居住条件升级 - 从茅草房搬迁至三室两厅新楼房 [4] - 杨铝洗一家告别"说垮就垮"的旧居 [4] - 社区楼房崭新整洁,居民感叹"跟做梦一样" [3]
特色农产品成为撬动振兴“金种子” 农文旅融合描绘村民生活“幸福景”
央视网· 2025-08-02 10:01
江西省泰和县白莲产业 - 泰和县白莲种植面积超1万亩,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1][5] - 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标准化种植,带动加工产业发展,生产通心白莲等产品[3] - 全产业链带动3000多户农户就业,户均年增收达4000多元[5] 新疆吉木萨尔高山花海 - 2000余亩高山花海进入最佳观赏期,种植鲁冰花、牡丹等30多种花卉[7] - 花海位于海拔1500米山区,依托充足光照和凉爽气温,观赏期延续至8月中旬[7] 西藏白朗县高原农业与生态旅游 - 年楚河畔万亩青稞田与油菜花形成黄绿相间的高原田园景观[10] - 当地结合粮食安全与生态旅游,展示高原农耕文明[10] 四川雅江县松茸产业 - 松茸开山季推动"农—文—旅"融合,融入藏族歌舞、美食等元素[14] - 发展民宿、农家乐及特色旅游线路,去年综合产值超千万元,吸引游客数万人次[14] 江苏连云港湿地生态 - 连云区海滨湿地首次大规模观测到东方白鹳,反映湿地生态改善[16][17] - 东方白鹳为湿地生态"晴雨表",其种群数量稳步提升[16]
大同镇农创园集装箱里的“乡创青春”
杭州日报· 2025-08-01 02:26
公司运营与产品策略 - 主理人王文娟采用"早C晚A"模式经营日咖夜酒小店 白天提供咖啡饮品 夜晚提供酒精饮品 瞄准年轻消费群体[1] - 店铺将本地农特产品与咖啡结合 开发出"稻香拿铁""草莓牛乳咖"等特色饮品 利用"建德草莓"和"喝山泉水的大米"等原材料[1] - 试营业首月通过新媒体平台吸引500余名外地游客 实现营收1.2万元[1] - 计划拓展减脂轻食 团建轰趴 插花体验等新业态 以咖啡为媒介反哺乡村农文旅发展[2] 行业发展与政策支持 - 大同镇发布"创业实习"招募令 提供场地保障 资金补贴 个人宣传特辑等多项鼓励政策[1] - 镇政府提供实质性创业支持 包括协助解决水电线路问题 排查食品安全隐患等[1] - 农创园由19个集装箱组成创意空间 形成沿溪而立的特色创业集群[1] 区域创业生态 - 陶艺工作室"牧之陶艺"集陶艺体验 成品烧制 教育咨询于一体 开业一周接待游客200余人次 营收超3000元[2] - 创业者之间形成联动效应 计划开发组合产品增强区域活力[2] - 农创园成为青年创业热土 吸引2021年高校毕业生等年轻群体返乡创业[2]
城阳4个乡村振兴片区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
齐鲁晚报网· 2025-07-31 13:13
乡村振兴片区规划布局 - 城阳区在夏庄 惜福镇 棘洪滩和上马四个涉农街道布局建设4个乡村振兴片区[1] - 棘洪滩东毛西毛片区2022年5月入选市级片区 夏庄山色峪片区2024年4月入选省级片区[1] - 夏庄山色山谷片区和惜福镇百果百福片区2025年6月入选第二批市级片区[1] 片区发展规划特色 - 依托崂山西麓生态本底串联山色山谷片区和百果百福片区打造青岛近郊生态会客厅[3] - 沿桃源河水系廊道串联东毛西毛片区与智慧生态农业片区聚焦科技种植和科普研学领域[3] - 坚持一片一策分类施策 聘请国内一流规划设计事务所实现愿景策划 片区规划和项目方案三个到位[3] 具体片区功能定位 - 山色山谷片区规划"一带双径五谷"总体布局以绿水青山打造"找到自己的地方"[5] - 东毛西毛片区规划"一园三厅一线"建设布局打造"都市圈家庭出游首选地"[5] - 百果百福片区构建"三季有果四季有景"田园画卷打造康养采摘为特色的城市近郊游新中心[5] - 智慧生态农业片区以"水韵桃源智慧乡村"为主题打造产村融合发展示范和近郊生态田园样板[5]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山色山谷片区改造建成6公里片区环线和2.45公里慢行环山步道 提升2个村庄风貌[6] - 东毛西毛片区以锦泉路锦观路为主轴打造特色动线 建设水畔花屿等特色景观[6] - 惜福镇和上马街道实施强弱电供排水气暖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6] 产业投资与发展 - 山色山谷片区引入社会投资1200万元建设LAAN咖啡自然憩所和全市首家中华蜂智慧产业园[7] - 东毛西毛片区投资4.35亿元提升产业 东毛民宿翠林云庄旅游配套等项目全部建成运营[7] - 东毛蟠桃园和创邦农业园等项目即将完工 形成以片区环线为核心的多元化产业生态链[7] 运营成效与收入增长 - 东毛西毛片区搭建"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联合运营平台 5个村庄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100万元[8] - 核心东毛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万元 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万元[8] - 4个片区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 特色农产品销售额增长5% 农文旅综合收入增长6%[8] 创新融资与发展模式 - 东毛西毛片区开创全市首例"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国有平台公司担保银行融资支持"融资模式[8] - 山色山谷片区探索"五金共富五美同创五治并举"发展路径 获评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8] - 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在4个片区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实践基地 聘请11名专家挂职5名指导专员[8]
华南农业大学以“双百行动”赋能紫金县高质量发展
南方农村报· 2025-07-31 11:20
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以"双百行动"为契机,立足紫金县资源禀赋与发展需求,组建跨学科专家团队, 聚焦城乡规划、农文旅融合、生态建设等领域,开展全链条规划设计技术服务,赋能"百千万工程"。 截至目前,华南农业大学已完成1个典型镇、30个典型村规划设计、4个"美丽庭院"示范片规划、2个农 文旅项目的IP形象和项目发展规划设计,以及紫金商会林、秋香江"一江两岸"景观提升和沙子坝风貌提 升等多项专项设计项目,规划设计总面积达500余平方公里,规划项目金额超3.5亿元。 15支城乡规划设计团队,300余人次实地调研 华南农业大学组建15支城乡规划设计团队,投入300余人次深入紫金县蓝塘镇、龙窝镇等1镇30村,开展 航拍、测绘及实地调研。设计团队构建"产业规划+风貌整治+节点设计"三合一框架,整合生态、景 观、建筑等多学科技术,因地制宜制定镇村发展路径。 设计团队注重协同联动,先后召开5场协调交流会,确保邻近镇村设计方案既分类施策又统筹衔接。截 至目前,团队已完成31项规划成果,覆盖面积超500平方公里,为典型镇村建设提供全域科学指引。 例如,蓝塘镇典型镇规划设计围绕"七个一"建设要求,从"激活入口门户、装扮圩镇主街、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