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

搜索文档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至超过90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3:31
中央企业综合实力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 年均增速7.3% [1][2] - 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 年均增速8.3% [1][2] - 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从59.4万元增长到81.7万元 [2] 经营质量效率 - 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到6.7% [2] - 国有资本回报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持续改善 [2] - 万元产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2.8%和13.9% [3] 科技创新投入 - 研发经费连续3年超过万亿元 投入强度从2.6%提升到2.8% [2] - 参与全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 打造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 [2] - 组建23个创新联合体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 累计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8.6万亿元 较"十三五"大幅提升 [4] - 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 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5]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收入均超万亿元 [5] 产业转型升级 - 打造1854个智能工厂 布局"AI+"应用场景超800个 [3] - 中央企业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约占全国一半 [5] - 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占全国比例超20% [5] 重组与整合 - 6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 9家新央企组建成立 [3] - 开展邮轮运营等领域专业化整合 [3] - 设立创投基金总规模近千亿元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5] 社会贡献 - "十四五"累计上交税费超10万亿元 [3] - 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股权1.2万亿元 [3] - 保障煤电油气基础产品供给及通信航空网络运营 [3]
澄迈电竞嘉年华开幕 虎牙为海南企业战队搭建竞技舞台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08:38
9月15日,由澄迈县人民政府、海南老城科技新城管委会主办,虎牙直播承办的海南老城科技新城2025 年电竞嘉年华正式开幕。作为一场专属于海南企业战队的竞技狂欢,开幕式不仅带来了丰富的特色表 演,更标志着澄迈电竞企业赛正式开赛。 电竞产业是数字经济与年轻消费群体的重要交汇点,海南依托自贸港开放政策和年轻客群消费潜力,有 望成为亚太电竞消费新高地。当前,海南正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和旅游产业基础,加速布局电竞产业, 本次赛事赛程将持续至10月11日,按规划分为线上海选、线下淘汰赛、半决赛及总决赛四个阶段。观众 可通过虎牙直播、抖音、微信视频号搜索"澄迈电竞嘉年华",观看赛事全程直播。 着力打造"政策引领—赛事落地—文旅融合—人才培育"的全链条发展模式。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重 要节点城市,澄迈始终以追求新活力为城市发展内核,将电竞产业视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在海南老城科技新城孵化楼开幕式现场,众多海南企业战队代表与电竞爱好者齐聚一堂,多元文化表演 接连登场。王者荣耀coser开场秀率先点燃全场热情,经典游戏角色以高还原度造型亮相,精准衔接电 竞主题与观众期待;本地特色舞蹈《黎锦秀》聚焦海南黎族古老织锦工艺,以 ...
央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四五”以来累计投资8.6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7 07:01
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效 - 中央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局性工作 实施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启航、"AI+"等专项行动[3] - 中央企业聚焦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进行系统化布局 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 较"十三五"时期大幅提升[3] - 在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在人形机器人、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3] 产业格局与保障能力 - 工业母机、新材料等领域托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形成"梯次拓展、合力并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3] - 中央企业新能源累计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占全国50% 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占全国超20%[4] - 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 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4] 新兴产业发展规模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收入均超过万亿元[4] - 中央企业设立创投基金总规模近千亿元 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和新兴领域[4] - 通过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发布供需清单近万项 有效促进供需对接[4] 创新发展模式 - "AI+"专项行动推动通用大模型和行业模型加速应用 赋能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4] - 创投基金采取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策略 形成产融结合新模式[4] - 通过供需对接和产业合作形成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4]
国务院国资委回答新华财经提问: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
新华财经· 2025-09-17 06:59
产业格局 - 中央企业聚焦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进行系统化布局 形成梯次拓展 合力并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1] - "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 较"十三五"时期大幅提升 [1] - 在集成电路 生物技术 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在人形机器人 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 [1] 增长动能 - 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 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收入均超过万亿元 [2] - 中央企业新能源累计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占全国50% 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占全国超20% [2] 发展模式 - 中央企业发布供需清单近万项促进供需对接 形成产业合作新模式 [2] - 中央企业创投基金总规模接近千亿元 聚焦科技属性和硬科技领域投资 [2] - 通过"AI+"专项行动推动通用大模型和行业模型应用 赋能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 [2] 未来规划 - 将以"十五五"规划为契机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 [3] - 加快打造引领未来竞争的新兴支柱产业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3]
“大国财政”系列之四:财政“下半场”,可能的“后手”?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7 06:42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达8.9%,高于名义GDP增速4.3个百分点,显著超过2022年以来年均1-3%的增速水平[1] - 6月广义财政收支差达-5.3万亿元创同期新高,其中一般财政收支差-2.6万亿元,政府性基金收支差-2.7万亿元[1] - 社保就业支出同比增长9.2%(较2024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9.1%(较2024年同期提升10.5个百分点)[2] 财政政策工具与空间 - 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近1.8万亿元(进度近90%),特殊新增专项债发行超4600亿元(进度58%)[2] - 政策性银行"准财政"工具可通过财政贴息和杠杆效应快速落地,政府结存限额约1.5万亿元(其中国债结存限额2024年底结余2000亿元)[4] - 新增政府债务限额需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落地到项目至少需2个月,历史上中央年中调整预算仅5次(1998-2000年增发国债2100亿元)[4] 重点支持领域 - 隐债化解领域获财政重点倾斜,2025年财政部两度通报"隐债问责"典型案例并实施"穿透式"监管[5] - 新兴产业支持聚焦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海洋经济等领域,服务业开放被多次提及以激活服务消费[5] - 中央财政安排育儿补贴预算约900亿元(中央承担90%),若全面推行贴息政策可节约居民支出2120亿元(基于21.2万亿元非住房消费贷余额)[5]
IASP2025世界大会在京开幕
北京商报· 2025-09-17 05:50
据悉,大会期间将举办4次全体会议、15场平行论坛,覆盖开放创新生态、产业升级等五大领域;设置 展览区展示智慧园区、低碳技术等成果,并策划7条科技参访路线,覆盖中关村国际机器人产业园等10 个科技地标。同时,大会首次设昌平分会场及"IASP地平线项目",推动中外企业精准对接,一批合作 项目将在会议期间达成。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王天逸)9月17日,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2025年世界 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这是北京第四次举办该全球科技园区顶级盛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 市相关负责人,IASP首席执行官艾巴・伦德、轮值主席莉娜・米兰达等出席致辞。 大会以"追求卓越——创新集群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IASP与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市科委 及中关村管委会承办,吸引97个国家和地区约800名科技园区代表、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参会。 ...
煤焦油深加工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中国化工报· 2025-09-17 02:46
原料供给趋紧 - 唐山国义特种钢铁等4家企业共8座焦炉封停拆除 推动超500万吨焦炭产能退出市场[2] - 2024年中国焦炭产量约4.7亿吨 同比微降0.5% 副产煤焦油约2000万吨[2] - 环保政策趋严导致小型焦化企业关停 焦炭产量将进一步下降 煤焦油原料供给量持续受限[3] 产能与技术现状 - 煤焦油深加工总产能突破2600万吨 近五年年均增速约3% 产能利用率维持在75%-80%[4] - 常减压蒸馏为基础工艺 加氢技术在江苏山西等多地实现工业化应用 可生产高附加值芳烃产品[4] - 华东地区特种炭材料产能占全国超50% 华北西北具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 形成东引西进技术升级格局[4] 下游需求增长 - 炭黑产量约550万吨 其中70%用于轮胎制造 其余用于橡胶制品和油墨涂料等领域[5] - 针状焦需求量达120万吨 同比增长20%以上 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关键原料迎爆发式增长[5] - 沥青基炭纤维用于航空航天及体育器材等高端领域 医药中间体市场需求稳步增长[5] 行业发展趋势 - 产业朝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需实现产品结构升级与高附加值化[6] - 绿色化要求节能减排与资源高效利用 智能化需借助工业互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生产管理[6] - 新能源航空航天5G通信等领域对高性能电子化学品及特种炭材料需求增加带来新机遇[5]
南京已建成各类博士后载体428个
南京日报· 2025-09-17 02:43
9月9日,在栖霞区的一间实验室内,江苏现代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在站博士后李靖正专注地调试着 一台精密仪器。他的研究课题——"固废基泡沫轻质土",不仅是企业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突破,也 寄托着南京这座城市对博士后人才的厚望与支持。 而在光大环境,博士后工作站已成为企业创新"引擎"。公司累计培养15名博士后科研人员,目前在 站6人,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4项,获授权知识产权超1150项。"没有南京 在平台搭建、资金支持、服务保障上的系统性助力,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集聚这么多高端人才。"光大 环境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负责人庞媛媛感慨道。 "我来南京,是因为这里真正把博士后当'宝'。"李靖笑着说。2021年从东南大学博士毕业后,他选 择加入现代路桥,并在2024年进入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除了极具竞争力的薪资和先进的科研设 备,公司和南京市政府还为他提供了多项生活与科研补助以及出站后留宁工作的额外激励。 同样感受到南京"惜才"温度的,还有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专业工程师、在站博士后常俊 俊。2020年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毕业后,她带着对环保技术的热忱来到南京。让她惊喜的 是,甫一落地, ...
青昀新材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以自主研发引领高端材料产业升级
36氪· 2025-09-17 02:33
本轮融资由元禾璞华领投,各产业资本持续加注。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新一代鲲纶材料研发、产能扩张 及产业链生态建设,进一步巩固公司在高端特种材料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为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与 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自主研发破垄断,定义全球新标准 青昀新材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公司成功打破了海外长达60年的技术封锁,实现了鲲 纶超材料从原料配方、核心设备到生产工艺的全链路自主可控。 智造赋能产业升级,构建安全绿色供应链 本轮融资将加速青昀新材的智能化与绿色化产业升级,推动国产高端材料实现全球引领: 1. 产能与效率跃升: 2. 绿色制造标杆: 应用生态繁荣,鲲纶Inside驱动千亿场景革新 青昀新材以材料科技为支点,深度赋能医疗、半导体、建筑、防护等近百个高附加值应用场景;开放合 作生态,公司推出鲲纶Inside双品牌战略,摒弃低价竞争,与行业领先客户深度合作,联合开发定制化 解决方案,共同构建高价值产业生态圈。 未来愿景:做全球产业链的"中国基石" 青昀新材创始人兼CEO陈博屹表示:"青昀的使命是以材料科学重构安全边界,让中国制造成为全球产 业链值得信赖的'安全底牌'。C轮融资是公司发展的关键里程碑, ...
在服务实体与产业升级中探寻新增长点
金融时报· 2025-09-17 02:05
行业战略定位与转型 - 融资租赁行业投放资金更多流向租赁服务、公共能源、交通运输等关键民生与基础设施行业,对专精特新、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相关民生领域的服务和渗透力度持续加大 [1] - 全行业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七个行业的投放量已超1000亿元 [1] - 行业需在服务实体与产业升级中找准新定位、新路径、新增长点,锚定国家战略,深化创新转型,支持国内大循环,拓展全球布局新市场,提升跨境竞争力 [2] - 行业需构建合规发展新范式,筑牢风险防控生命线,打造科技驱动新引擎,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2] - 租赁企业需把握服务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使命,推进战略转型与业务升级,跳出传统业务框架,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谋突破 [2] - 行业转型是主动重构核心能力、重塑市场定位的必然选择,在监管导向与市场变化双重驱动下从方向共识走向实践落地 [3] 业务创新与领域拓展 - 金融租赁公司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储能设备、智算中心、低空飞行器等新业务领域,丰富业务方向,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2] - 行业形成新的战略转型路径,淡化资金中介功能,聚焦设备获取、配置优化、技术维护与残值管理等核心能力,构建设备管理专家新生态 [4] - 金融租赁凭借融资+融物独特优势,成为国产高端装备出海的重要推手 [5] - 金融租赁作为连接设备流通与跨境服务的关键纽带,应成为全球化浪潮中的新力量,帮助企业破解海外融资难题,推动装备顺畅出口 [6] - 金融租赁公司加大对国产装备出口的支持,是通过金融工具创新应用为全球供应链重构提供中国方案 [6] 发展策略与能力建设 - 租赁企业可从五方面入手助推高质量发展:深耕多维行业构建产融结合专业壁垒、优化客户结构打造精准适配专属客群、开辟差异赛道串联场景生态实现整合升级、拥抱数字科技重构业务逻辑模式进化、强化培育引擎打造人才发展坚固底盘 [3] - 行业应积极探索发展,坚持主营主业,以租赁物运营及价值管理为核心拓展业务,深耕产业链条,提高附加价值,守牢风险底线,确保核心竞争力实现合规且可持续发展 [4] - 建议强化战略定力加大对国产装备出口支持力度、深化产品创新满足中资企业多元化场景化需求、优化多方合作推动政策税收科技环境协同发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