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搜索文档
习近平的民生之问丨“今后村民收入靠什么?”
中国新闻网· 2025-08-17 00:51
发展模式转型 - 余村从依赖石灰岩资源发展石头经济转向生态旅游和农家乐模式 [3][5] - 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导致村集体收入从300万元直线下滑至20万元 [3] - 转型后2024年接待游客122万人次 旅游收入达6000万元 [8] 生态经济理念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 [5] - 生态保护带来经济回报 例如高端农产品葡萄一串最高卖出268元 [10] - 该理念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6] 转型成效 - 余村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8] - 理念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实现山乡巨变和逐绿而行的燎原之势 [9] - 20年间从小山村发展理念升级为全国性发展动能 [12]
从安吉到雄安,“两山”理念持续书写新画卷 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
人民日报· 2025-08-16 22:30
绿色发展理念 - 雄安新区建设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心理念,强调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目标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2] -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被定位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工程,需统筹推进[2] 生态修复成果 - 白洋淀野生鸟类数量达296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90种,生态修复成效显著[3] - "千年秀林"工程累计造林48.1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1%提升至35%,创造就业岗位2万多个[4] - 林下经济带动就业近10万人次,苗木销售超6000万元[4] 绿色生活设施 - 建成2327个林荫停车位,车内温度较露天车位低约5摄氏度[5] - 2035年规划目标:绿色交通出行占比90%,公交占机动化出行80%[5] - 公交站点覆盖半径将缩短至300米,容东等片区居民步行500米可达站点[6] 低碳能源应用 - 雄安站屋顶光伏累计发电2878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23万吨[7] - 中国中化大厦光伏年发电量超45万千瓦时,可满足45%照明用电[8] - 中国华能总部大楼能耗较节能标准降低20%,供热系统100%使用清洁能源[8] 绿色建筑成就 - 新区新建5000多栋楼宇中,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比100%,累计减碳140万吨[9] - 地标建筑如中国中化大厦、中国华能总部均按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建设[8]
新时代青年畅谈投身生态环保事业(青年圆桌)
人民日报· 2025-08-16 22:03
生态治理案例 - 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西港村通过"美丽庭院"计划和生态管护公约实现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转变 [4] - 村委会组织清理河道碎石水泥块等废弃物并种植芦苇等净水植物 [4] - 推出环境积分卡制度鼓励村民参与环保活动 [4] 国家公园保护 - 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生态管护员开展草原防火、野生动植物监测等工作 [5] - 管护员累计骑坏4辆摩托车开展巡护工作 [5] - 通过生态修复使黑土滩重新焕发生机 [6] 环保公益行动 - 晋青可持续发展公益服务中心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宣传教育项目 [7] - 团队跨越山西陕西内蒙古三地开展实地调研和校园宣讲 [7] - 2025年举办首届黄河流域青年生态文明交流活动 [7] 工业环保技术 - 江西理工大学团队研发铜尾矿深度脱硫技术实现年处理250万吨尾矿 [10] - 将铜尾矿制成建筑原料解决尾矿堆积问题 [10] - 技术突破使尾矿含硫量达到建材生产标准 [10] 钢铁行业减排 - 江阴兴澄特钢通过超低排放改造使颗粒物排放下降20.1% [12] - 二氧化硫排放下降60.1% 氮氧化物排放下降58.7% [12] - 吨钢排放强度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12] 物种保护成果 -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长臂猿数量从5群35只增长到7群42只 [15] - 护林员每月开展不少于10天的现场监测 [15] - 建立详细的行为记录和食物选择数据库 [15] 矿山生态修复 -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大堆丰废弃矿山改造出100多亩农田 [17] - 通过分层剥离保存黑土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至3.5%以上 [17] - 试验田亩产突破1000斤达到高标准农田要求 [17] 防沙治沙工程 - 内蒙古成吉思汗国家森林公园完成131个现地核查点调研 [20] - 建立"一林一档"动态管理机制实现精细化管护 [20] - 沙地人工造林使黄沙消退绿树成荫 [20] 水生态监测 - 重庆市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升到100% [22] - 监测团队累计跋涉超10万公里开展水样采集 [22] - 运用环境DNA等技术为水生态环境"问诊把脉" [22] 资源循环利用 - 中山市建立环卫清运与再生资源回收双网融合体系 [24] - 在小区和转运站设置便民回收点实现资源有偿变现 [24] - 推动旧家电标准化拆解和废纸分类处理 [24]
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
人民日报· 2025-08-16 22:03
雄安新区绿色发展成果 生态修复与保护 - 白洋淀野生鸟类数量达296种 较新区设立前增加90种 [3] - 累计造林48.1万亩 森林覆盖率从11%提升至35% [4] - "千年秀林"项目创造就业岗位2万多个 带动近10万人次就业 [4] 绿色城市建设 - 建成2327个林荫停车位 车内温度较露天车位低约5摄氏度 [5] - 2035年规划目标: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90% 公交占机动化出行80% [5] - 容东、容西片区公交站点覆盖半径缩短至500米 未来将达300米 [6] 低碳能源应用 - 雄安站屋顶光伏板累计发电2878万千瓦时 减排二氧化碳2.23万吨 [7] - 中国中化大厦光伏年发电量超45万千瓦时 满足45%照明用电 [8] - 中国华能总部大楼能耗较节能标准降低20% 供热100%使用清洁能源 [8] 绿色建筑发展 - 新区新建5000多栋楼宇中 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比100% [9] - 绿色建筑累计实现减碳140多万吨 [9]
坚定信念、扎根一线、实干笃行,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新时代青年畅谈投身生态环保事业(青年圆桌)
人民日报· 2025-08-16 21:40
乡村治污 - 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西港村通过"美丽庭院"计划和"微改造"清单,利用旧轮胎种花草、废木板搭花架等方式解决杂物乱堆乱放问题 [2] - 村委会推动制定生态管护公约,发动党员志愿者组建"环境保护志愿队",带动更多年轻人加入环保队伍 [3] - 通过顺口溜和"保护环境积分卡"等方式,提高村民参与河道清洁、垃圾分类、庭院美化的积极性 [2] 生态管护 - 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生态管护员通过巡护、防火、病虫害预防报告、野生动植物监测等工作,保护生态环境 [4] - 管护员与牧民携手进行生态修复,使黑土滩重新焕发生机,生态链得到修复 [5] - 通过摄影记录雪豹、斑头雁等野生动物,监测生态环境变化 [4] 公益服务 - 晋青可持续发展公益服务中心在黄河流经的山西各县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项目,唤起公众对黄河生态的关注 [6] - 通过实地调研、校园宣讲和跨省协作,凝聚合力保护黄河 [6] - 举办首届黄河流域青年生态文明交流活动,呼吁更多年轻人参与黄河保护 [6] 科研攻关 - 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铜尾矿制成建筑原料,实现大规模消纳 [8] - 利用新型活化剂实现铜尾矿深度脱硫,攻克铜尾矿制备硅质原料等关键技术 [8] - 2020年建成年处理250万吨铜尾矿的综合利用厂房,将尾矿变为建材市场热销原料 [9] 大气治理 -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通过超低排放改造,使颗粒物排放下降20.1%,二氧化硫排放下降60.1%,氮氧化物排放下降58.7% [11] - 吨钢排放强度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厂区和周边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11] - 通过光伏绿电车间等举措,推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 [12] 物种保护 -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通过每月不少于10天的现场监测,保护海南长臂猿 [13] - 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从5群35只增长到7群42只 [14] - 通过"动作描写"、活动区域记录等方式,为物种保护提供参考 [13] 生态修复 - 黑龙江省地矿投资集团将佳木斯市大堆丰废弃矿山改造成良田沃土,移山填壑45万立方米土石,造出100多亩平地 [15] - 通过分层剥离黑土、施用有机肥、科学配比植物秸秆和微生物菌剂,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至3.5%以上 [16] - 2024年试验田亩产突破1000斤,达到高标准农田亩产要求 [16] 防沙治沙 - 内蒙古成吉思汗国家森林公园通过"三北"工程,将荒漠变为标准化林带 [17] - 完成131个现地核查点的全覆盖调研,建立"一林一档"动态管理机制 [17] - 实现资源管护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确保绿色屏障持续健康发展 [17] 生态监测 - 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通过采集水样、运用分类鉴定及环境DNA技术,为水生态环境"问诊把脉" [19] - 重庆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升到100% [20] - 累计跋涉超10万公里,守护长江水生态 [20] 绿色循环 - 广东香山城市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参与无废城市建设,打通环卫清运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21] - 在小区、环卫转运站设置便民回收点,让居民有偿变现可再生资源 [21] - 通过标准化拆解流程和分拣技术,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 [21]
从“龙须沟”到“生态河” 看长沙雨花区圭塘河治理的“两山”答卷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6 09:29
圭塘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 长沙市雨花区累计投入85亿元用于圭塘河流域综合治理 [1] - 治理后水质从劣V类提升至Ⅲ类标准,生物多样性从濒临灭绝增至425种 [4] - 拆除违建300万平方米,修复缓冲带20公里,每日生态补水23万吨 [4] - 全流域防洪标准提升至百年一遇,调蓄空间增加81.5% [7] 生态经济转型成果 - 跳马镇关停141家工业企业,转型发展花木产业升级/文旅/露营经济,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5] - 雨花经开区建成"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形成新能源汽车/智能光学装备/生物医疗三大绿色产业集群 [5] - 省植物园赏花季20天吸引100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1000万元,周边商圈消费超2000万元 [6] - 井塘海绵公园15年运营预计创收2.75亿元,周边土地升值达1000万元/亩 [7] 城市功能与产业升级 - 打造"省植物园+圭塘河+红星片区"生态城市示范区,形成2.8公里河岸与2100亩绿地交融的都市空间 [6] - 自贸雨花区块依托2.9公里景观带,推动中非经贸合作,打造"永不落幕的中非经贸博览会" [6] - 建成100公里绿道网/24万平方米景观绿地/15万平方米儿童乐园等免费公共设施 [7] 创新治理模式 - 采用"分段—分层—控点"梯度开发模式,实施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四大工程 [4] - 形成政府/企业/市民"三方共治"机制,志愿者巡河队常态化运作 [4] - 升级为全省首个EOD模式,实现"生态修复→土地增值→产业反哺→惠民"的循环体系 [8]
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央视网· 2025-08-16 03:22
全球生态理念与实践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被多国人士认可为兼具中国特性和全球价值 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1] - 该理念主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协同实现 突破传统牺牲环境的发展模式 其启示意义超越中国国界 [3] - 中国通过该理念指导 成功探索出经济与生态双赢的绿色转型路径 成为可复制的国际范例 [4] 中国环保领域成就 - 在可持续生产消费 绿色出行 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形成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独特模式 [6] - 通过绿色"一带一路"和南南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国际地位从参与者升级为引领者 [8] - 可再生能源应用领先全球 电动汽车普及等技术突破降低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成本 [13][14] 国际评价与角色转变 -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指出中国已取代欧洲成为全球绿色技术实践标杆 北京 杭州 深圳成为学习目的地 [11] - 世界自然基金会肯定中国在气候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作用 其环保决心推动全球绿色转型 [3] - 世界经济论坛强调中国实现碳排放减少与经济增长并行的示范效应 为气候变化应对提供有效路径 [13][14]
长沙大力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生态底色更加鲜亮
长沙晚报· 2025-08-16 03:10
生态修复与城市规划 - 大泽湖近自然湿地公园成为城市"生态新IP",吸引大量市民休闲运动,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2] - 《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783.82平方千米,构建"一江六河、东西两屏、南心北垸"的生态安全格局 [3][4] - 规划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提出水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等生态要素的保护与利用要求,并围绕"天蓝、水碧、土净"目标制定污染控制措施 [4] 矿山生态修复案例 - 浏阳市永和镇金桥磷矿通过"边开采、边治理、边修复"模式,累计栽种树木6800棵,复垦复绿面积2公顷,绿化复垦率达90%,并发展苗木产业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5] - 长沙市自2022年启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已完成217.02公顷历史遗留矿山和107.61公顷有责任主体矿山的修复,实现绿色矿山全覆盖 [6] 生态价值转化实践 - 湘江欢乐城利用废弃矿坑建成全球最大深坑乐园,采取"生态+人文景观+旅游产业"模式激活发展新动能 [8] - 圭塘河井塘海绵公园通过EOD模式将93公顷修复绿地转化为经营性资产,吸引社会资本13.8亿元,创造2.75亿元预期运营收益,形成"生态修复—土地增值—商业反哺"循环 [8] - 湘江欢乐城和圭塘河案例入选湖南省首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经验 [8] 绿色发展长效机制 - 长沙市持续推进资源与产业、生态深度融合,完善"三级三类"规划体系,健全规划管理和实施机制,强化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 [9]
你好,三江源!变迁“诉说”守护力量 | 看见美丽中国
央视网· 2025-08-16 02:34
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 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1] -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1] - "两山"论提出20周年以来 神州大地山河蝶变 生态美 百姓富 处处涌动绿色生机[1] 三江源生态价值 - 三江源被称为"中华水塔" 是长江 黄河 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5] - 每年为下游稳定输送近千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源 维系中国乃至亚洲水生态的安全命脉[5] - 三江源国家公园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拥有星宿海等河湖湿地景观[7] 历史生态问题 - 20多年前三江源区域曾出现沙化 大量湖泊消失 扎陵湖和鄂陵湖之间一度断流[9] - 玛多县曾被称为"千湖之县" 有大小湖泊4000多个 但最低谷时锐减至1800多个[13] - 草地植被退化导致黑土滩现象日益严重 黑土滩每扩张一分草地就退缩一分[15] 生态治理措施 - 2005年启动三江源生态治理攻坚战 实施沙化治理 退牧还草 消灭鼠害等措施[17] - 采用免耕机对裸露草场进行生态补植 植被盖度从不足20%提升至80%以上[17][30] - 设立招鹰灭鼠架利用老鹰防治鼠害 保护草场生态系统[19][22] - 实施科学放牧管理 测算单位面积草场最高载畜量 超7万牧民完成易地搬迁[25] - 2016年启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工程 修复荒漠 保护草地 河湖 雪山冰川及湿地[28] 生态改善成效 - 黄河源头区域再未发生断流 玛多县湖泊数量从1800多个恢复至5849个[30] - 扎陵湖面积较2005年扩大19平方公里 鄂陵湖扩大24.5平方公里 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30] - 三江源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缩减"[30] - 藏羚羊数量从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 种群数量增长近4倍[36] - 每户牧民家庭可有一人担任生态管护员 平均每年领取超2万元生态补助[28] 生物多样性恢复 -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立"天地空"一体化网络监测系统 划定核心保护区供野生动物安全栖息[36] - 藏羚羊 藏狐 野牦牛 雪豹 白唇鹿等珍稀动物种群数量显著恢复[36][40][45] - 生态改善使更多野生动物回归 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34][40]
2025年全国生态日广西主场活动在北海举行
广西日报· 2025-08-16 02:14
全国生态日广西主场活动 - 活动于8月15日上午在北海市举行,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展示广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并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1] - 自治区政府及多个厅局、设区市相关单位负责人参与活动 [1] - 8月15日为第三个全国生态日,恰逢"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 [1] 广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 广西近年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与发展协同成效显著 [1] - 桂林灵渠、北海涠洲岛获评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2] - 全区创建1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6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2021年起广西在7个市县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8个市县开展总值核算试点 [2] - 桂林市为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路径 [2] - 广西计划以生态日为契机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探索"生态美、经济强、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