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胖东来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永辉超市大变革,从冷落CEO开始?
创业邦· 2025-03-19 09:28
公司股权变动 - 名创优品子公司骏才国际以2.35元/股价格收购永辉超市29.40%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耗资近63亿元 [3] - 原第一大股东牛奶国际彻底退出,京东世贸股权降至2.94%并着手减持 [3] - 公司仍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3] 人事调整 - 第六届董事会完成换届,创始人张轩松继续担任董事长 [4] - 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等3人进入董事会 [4] - 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叶国富任组长 [4] - 前CEO李松峰落选董事会且未获高管职位 [4][5] - 公司暂未聘任CEO,计划全球招募 [4] 前CEO李松峰情况 - 任职期间推动数字化转型,学习胖东来模式并推广品质零售店 [7] - 2021-2023年公司累计亏损超80亿元,2024年预计再亏14亿元 [9] - 曾任职京东技术部门10年,参与多项重大技术转型项目 [7] - 2021年1月入职永辉,同年接任CEO [8] 战略方向 - 叶国富认为胖东来模式是中国超市的唯一出路 [11] - 计划2025年调改200家门店,关店250-350家 [12] - 目标2026年完成所有存量门店调改 [12] - 强调零售回归本质,注重品质和体验 [11] 市场反应 - 名创优品入股后股价连续6个涨停 [12] - 股价从收购价2.35元最高涨至7.87元 [12] - 3月18日收盘价5.40元,较收购价上涨近130% [12]
关店350家!CEO突然卸任,被迫出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8 14:12
文章核心观点 永辉超市持续亏损,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坐不住,在董事会换届中名创优品获三席非独立董事席位,公司将推进组织、运营、供应链变革及门店调改,虽面临诸多问题但叶国富势要推动其重生 [1][14] 董事会换届情况 - 2025年3月17日永辉超市董事会换届,六席非独立董事席位中三席由名创优品持有,分别是叶国富、张靖京、王永平;两席是永辉超市创始人张轩松、张轩宁兄弟;原董事兼CEO李松峰落选 [1] - 张轩松当选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CEO之位暂空缺,将全球招募;公司聘任王守诚等为副总裁,吴凯之为财务负责人,黄晓枫为董事会秘书 [2] - 叶国富出任新成立的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包括王守诚等多人 [3] 李松峰落选情况 - 李松峰在2月底推荐的候选人中位列其中,但最终因得票率仅20.6%落选,同时不再任CEO,张轩宁投下唯一反对票,认为其为公司发展奠定基础,当前是关键阶段不应更换 [6] - 李松峰表现冷静,称一切是最好安排,会交接工作 [7] - 部分投资者认为其“出局”正常,因他来自京东且京东计划清仓永辉超市股份,京东将在2025年4月2日至7月1日减持不超过2.94%股份,减持后不再持股 [9] 公司亏损情况 - 2024年9月23日名创优品拟63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股权,成为单一最大股东 [10] - 2025年1月永辉超市预计2024年归母净亏损14.0亿元,归母扣非净亏损22.1亿元 [11] - 2021 - 2023年永辉超市营收下滑,净亏损分别为39.44亿元、27.63亿元、13.2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约80亿元 [13] 改革计划 - 叶国富表示改革小组将推进组织、运营、供应链三大变革,2025年调改门店约200家,关店250 - 350家,计划至2026年完成所有存量门店调整 [14] - 3月18日东北永辉超市宣布黑龙江、吉林共12家门店预计4月18日停止经营,比优特承接这些门店 [15] 供应链问题及改革 - 永辉超市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如2024年12月福建永辉超市因鲜牛蛙肉、纯蛋糕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被点名,这被认为是供应链问题导致 [17][18] - 永辉超市原供应链模式为KA模式,忽略顾客需求,导致低需求产品充斥货架,客流和业绩下降 [18] - 此前负责食品用品供应链和营运业务的黄林未出现在最新高管名单中,专家认为供应链改革要考虑顾客需求,重构供应链体系,否则永辉超市难以重生 [19]
正认真学习胖东来,永辉超市突然变天!名创优品老板成为“小组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17 22:46
公司治理变动 - 永辉超市成立改革领导小组 叶国富担任组长 成员包括王守诚等9人 [1] - 董事张轩宁投反对票 理由为议案未涉及CEO安排 认为现任CEO李松峰带领公司成功转型并推广胖东来模式 [1] - 李松峰在董事会换届选举中得票未达有效表决权比例 未能连任非独立董事 [2] 股权结构变化 - 名创优品以62.7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股权 成为第一大股东 [1] - 京东计划清仓永辉超市2.66亿股 占总股本2.94% [3][4] 市场表现 - 永辉超市A股收盘价5.00元/股 市值453.75亿元 [5] - 名创优品美股股价21.635美元 涨幅4.57% 市值67.60亿美元 [6] 战略转型 - 公司正处于数字化转型战略收获期 品质零售店全国推广成效显著 [1] - 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标志着收购行动接近尾声 将加速公司转型步伐 [3]
中国零售近七年最大投资案:缺钱的永辉、很勇的名创和 “救星” 胖东来
晚点LatePost· 2024-09-28 12:08
行业格局演变 - 传统商超面临电商、同城配送等多重冲击,行业竞争回归产品和细节,不再强调"新零售"概念[2] - 山姆会员店模式成为行业学习对象,其成功源于商品打磨和全渠道布局,2022年电商订单增速超300%,前置仓订单占比过半[14] - 2023年超市行业集中度提升,沃尔玛中国以1202亿元销售额居首,永辉以855.5亿元位列第二但同比下滑12.7%[19] 永辉超市经营现状 - 连续三年亏损总额超80亿元,资产负债率从2019年63.69%升至88.6%,远超行业64.18%的平均水平[7] - 门店数量从2019年1440家缩减至838家,2023年销售额855.5亿元较2020年峰值1045亿元下滑18%[15][19] - 股价较2018年高点下跌72.2%,市值蒸发780亿元,大股东持续减持[12][13] 资本运作与股东变动 - 名创优品以62.7亿元现金收购永辉29.4%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交易金额仅次于2017年阿里224亿港元投资高鑫零售[2] - 京东累计投资64.3亿元持股13.39%,按2.48元股价计算亏损约30亿元,亏损比例53%[2] - 原股东牛奶国际投资56.71亿元最终亏损16.3%,浮亏9.22亿元[5] 战略调整与转型尝试 - 计划引入"胖东来模式",调改门店员工月薪增加1000元至4000元以上,营业时间缩短3小时,70%商品被更换[19][20] - 曾尝试仓储会员店业态但未成功,2018年超级物种业务失败导致80余家门店仅剩4家[18] - 2023年以来出售万达商管、红旗连锁等资产回笼资金超56亿元[13] 名创优品跨界逻辑 - 交易动用25亿元现金占流动资产24%,60%资金通过银行低成本融资完成[6] - 目标整合永辉196亿元家居用品营收与自身IP运营能力,提升自有品牌占比[23] - 创始人叶国富提出打造"万亿零售企业"愿景,认为胖东来模式是传统零售唯一出路[23][24] 竞争环境挑战 - 山姆中国SKU仅4000个(永辉一半),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价格,并实现1小时配送到家[14] - 电商渗透率提升改变消费习惯,达达日均配送200万单中40万单来自山姆[14] - 2023年一季度全国31家超市品牌关闭140余家门店,家乐福中国4年亏损74.66亿元[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