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经济

搜索文档
无人记得江小白
新浪财经· 2025-05-27 01:40
公司发展历程 - 2012年横空出世,以100ml小瓶装、低度化瞄准年轻市场,打破传统白酒"重口""老气横秋"的刻板印象,立志成为"年轻人的第一瓶酒" [3] - 2013年至2019年营收从5000万飙升至30亿,翻了6倍,在小瓶酒市场抢下20%的市场份额 [5] - 2020年后市场份额暴跌至0.5%,不再公布销售数据 [5] - 2024年将集团名字从"江小白酒业"改名为"瓶子星球",转型为以低度新酒饮为主 [13] 营销策略 - 以微博、微信为主要阵地进行营销,各种伤痛文学式小金句引发消费者自发性传播 [3] - 2013年创始人陶石泉获得年度中国杰出营销人金鼎人物奖 [5] - 2025年梅见新年营销文案因"不尊重女性"引发争议,随后道歉 [8] 产品与品质 - 旗下所有白酒产品采用纯粮固态发酵酿造工艺,执行小曲固态法白酒国标 [11] - 网络评价多为"难喝""塑料酒精味""酒精兑水",风评较差 [12] - 40度100ml零售价约15元,性价比低于牛栏山、红星等竞品 [12] 转型与新业务 - 2019年推出果汁酒"果立方"系列和青梅酒系列"梅见",切中年轻人低度+果味喜好 [5] - 2024年低度新酒饮业务增长30%,"梅见"突破1个亿级销售城市、20个千万级销售城市 [13] - "果立方"在郑州、杭州等5个城市销售额破千万,核心城市增长超210% [13] 行业竞争 - 低度酒市场规模从2020年200亿元跃升至2024年超570亿元 [15] - RIO在2023年营收32.41亿元,江小白品牌力和产品力不足 [15] - 传统白酒巨头如茅台、五粮液、洋河纷纷推出低度酒新品,竞争加剧 [15] 挑战与前景 - 新酒饮赛道门槛不高,追求新鲜感是永恒主题,难以长久占据年轻人心智 [16] - 需以产品品质打动人心,而非依赖营销 [18] - 白酒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企业浮沉将继续 [18]
靠柴火气出圈的乡村面包店,还能火多久?
36氪· 2025-05-23 06:23
乡村窑烤面包店行业现状 - 乡村窑烤面包店成为新晋网红餐饮业态,主打欧包和咖啡饮品,人均消费30-50元,并开设烘焙课堂和研学活动以增强体验 [1] - 门店多选址于依山傍水的乡村风景区,装修风格以田园风为主,叠加情绪价值吸引城市消费者 [4][7] - 典型门店案例:湖南郴州河边边窑烤面包屋开业半年即生意火爆,高峰期座无虚席;彭州友人森林面包店2024年接待超万人次;襄阳白云村窑·远面包房客户回购率达50%,日均营业额近万元 [1][5] 产品与运营特点 - 窑烤面包采用土窑柴火四五百度高温烘制,形成外皮焦脆、内部蓬松的独特口感,并自带柴火气差异化卖点 [7] - 产品主打"现制""纯天然""无添加"健康标签,原料选择注重天然属性以强化竞争力 [7] - 部分门店结合咖啡、围炉煮茶等业态,并通过小程序配送服务延伸消费场景 [5] 市场挑战与风险 - 性价比争议突出,部分消费者认为客单价过高(如4个面包100多元),且口感与宣传不符 [9] - 行业可复制性强导致竞争加剧,例如安吉县短期内新增4家同类门店,市场趋于饱和 [11] - 新鲜感消退后客流下滑明显,湖南郴州门店主理人指出"旅游式消费"难以形成长期粘性,需探索场景创新 [12]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需通过持续产品迭代和场景创新(如丰富户外休闲生态)将"网红经济"转化为"长红模式" [13] - 核心挑战在于平衡乡村场景的稀缺性与产品力,避免因同质化竞争陷入价格战 [11][12]
网红与MCN机构,注定相爱相杀
新京报· 2025-05-22 12:54
网红与MCN机构纠纷现状 - 网红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网红与MCN机构在利益分配、内容控制、IP归属等问题上矛盾频发,成为行业焦点 [1] - 典型案例包括李子柒与微念的IP归属纠纷、董宇辉与东方甄选利益分配博弈、隋坡与毫末MCN的公开对战 [1] - 裁判文书网显示以"主播"和"合同纠纷"为关键词的诉讼文书近万份,解约、跳槽、违约、赔偿是高频争议点 [3] 纠纷核心矛盾点 - **利益分配不均**:网红商业价值提升后,原有分配机制未能及时调整,创作者贡献与回报不对等(李子柒案例中微念侧重长期运营收益,李子柒主张IP创造者权益) [2] - **合同条款失衡**:MCN主导的格式合同常含模糊宽泛条款,2024年上海案例显示某网红被索赔200万违约金最终被法院认定过高 [3] - **IP运营冲突**:MCN"去人格化"商业运营与网红个人品牌化需求存在根本矛盾(隋坡新账号反超原账号证明用户追随人格化IP) [4] 纠纷对行业影响 - **对网红影响**:职业发展受限、经济赔偿压力、声誉受损风险 [6] - **对MCN影响**:品牌价值受损(微念因李子柒纠纷承受舆论压力)、运营成本增加(法律诉讼资源消耗)、业务受直接冲击(董宇辉离开导致东方甄选需培育新IP) [6] - **行业生态变化**:引发信任危机促使网红加强合同审查,MCN强化背景调查与风险评估 [6] 行业改进路径 - **合作模式创新**:探索IP共有化、阶梯式分成、会员制等模式,推动MCN从"流量中介"向"内容服务商"转型 [7] - **合同机制优化**:明确利益分配/IP归属/竞业限制等关键条款,保持合同灵活性以适应市场变化 [7] - **分配机制改革**:引入第三方评估网红商业价值,平衡个人贡献与机构运营成本 [7] - **法律监管完善**:需相关部门健全法规制裁不合理条款与恶意诉讼行为 [7] 行业发展趋势 - 当前纠纷是创作权与商业化矛盾的必然过程,未来需通过权利义务再平衡推动内容产业良性变革 [8]
粤开市场日报-20250522
粤开证券· 2025-05-22 08:39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5月22日A股主要指数多数收跌,个股跌多涨少,沪深两市成交额缩量,申万一级行业除部分外全部下跌,部分概念板块涨幅居前 [1] 市场回顾 - 指数涨跌情况:沪指跌0.22%收报3380.19点,深证成指跌0.72%收报10219.62点,科创50跌0.48%收报990.71点,创业板指跌0.96%收报2045.57点;全市场4451只个股下跌,882只个股上涨,77只个股收平;沪深两市成交额合计11027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707.55亿元 [1] - 行业涨跌情况:申万一级行业除银行、传媒、家用电器外全部下跌,美容护理、社会服务、基础化工等行业领跌 [1] - 板块涨跌情况:涨幅居前概念板块为银行精选、智能音箱、多模态模型等 [1]
一年连关三家,红极一时的网红书店为什么不红了?
36氪· 2025-05-19 09:20
曾经,网红书店都是各个城市的打卡目的地,不少年轻人都会把约会地点选在网红书店,甚至网红书店成为了一众文艺青年们最喜欢的地方,然而就在最近 红极一时的网红书店就接连关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一年连关三家的网红书店?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曾红极一时的网红书店,又一家门店正式闭店!2025年4月,在经历三个月的停摆后,茑屋位于上海静安MOHO商场的书店 TSUTAYA BOOKSTORE正式宣布闭店,让许多人叹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来到位于江宁路699号的静安MOHO商场,发现该商场目前几乎处于半停摆的状态。商场地下两层至地上四层,约半数店铺空置,客流 稀疏,只有一楼的服务台前坐着客服人员。许多买手店和潮流品牌店都已关停,所剩不多的餐饮店冷冷清清。 原先茑屋书店所在的三楼大半平层,已经被新开业的网红健身房Change健身中心占据——与整座商场的冷清形成对比,这里反而是人气高地。 茑屋书店在日本文化消费市场不啻传奇般的存在。成立40余年,茑屋书店在日本开枝散叶,顶峰时门店超1400家,会员覆盖超半数国民。 首创书籍区与星巴克融合模式的六本木之丘TSUTAYA TOKYO ROPPONGI,创造集超美大型 ...
京津冀企业携16个前沿项目来汉“育种”
长江日报· 2025-05-16 03:46
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 - 返乡村民杨和平在武汉江夏区湖泗漍海洋村经营民宿,家乡的螃蟹、莲藕成为网红产品,体现武汉的磁吸效应带动乡村经济转型 [1] - 北京武汉企业商会会长杨驰升追加7.3亿元投资武汉阳森·湖泗漍海洋生态谷二期项目,计划年底动工,结合有机农业与乡愁经济 [2] - 光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计划通过文旅部武汉市网红经济实践基地项目,三年培育万名农副产品直播人才,推动湖北名品通过网红经济出圈 [2] 跨区域产业协同 - 京津冀30多家企业参与武汉行座谈会,带来16个"金种子"项目,探索"需求牵引+场景验证+政策护航"的跨区协同模式 [2] - 寒序科技(北京)计划在武汉设立磁概率计算芯片研发基地,依托本地产业集群解决芯片封装关键需求 [2] - 上海磐易科技将在武汉建立研发基地,服务机场高铁安防,并与本地车企合作开发运输场景,已获多个武汉客户意向 [2][4] 产业集群与招商引资 - 座谈会项目精准对接武汉"965"产业集群,覆盖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七大领域,技术转化率超80% [4] - 武汉市投促局围绕"51020"现代产业集群开展专题招商活动,聚焦区域协同发展,推动资源要素集聚 [4]
北美消费市场,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虎嗅· 2025-05-14 09:22
泡泡玛特北美市场表现 - 泡泡玛特旗下LABUBU 3 0玩偶在洛杉矶引发通宵排队抢购热潮[1] - 公司2024年营收达130 4亿元 市值突破2300亿元[3] - 美洲市场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895%至900%[3] 北美消费市场格局变化 - 传统零售巨头梅西百货计划2025年关闭65家门店 三年内共关闭125家门店[3] - Forever 21于3月18日宣布破产 全球最大连锁药店沃博联以不足巅峰市值十分之一价格被收购[3] - Dollar General Food Locker Party City Big Lots等传统零售商宣布大面积关停[3] 新消费品牌崛起案例 - 医疗健康品牌Hims Hers估值较IPO时暴涨230%[4] - 个护品牌Native通过场景化产品矩阵实现品类破圈[4] - Kylie Cosmetics通过社交资产货币化实现百亿估值 W Labs以Z世代叙事重构个护品牌形象[4] Hims Hers商业模式分析 - 2024年营收14 77亿美元 同比增长69% 毛利率达83%[9] - 订阅用户数220万 用户年均复购率68% 长期订阅用户占比81%[9] - 通过仿制药平价策略 药品价格比常规渠道低30%至50%[17] - 订阅收入占比超90% 订阅式健康管理服务推出6个月内用户占比达57%[20] Hims Hers发展策略 - 2017年以男性性健康和脱发治疗切入市场 首年营收2700万美元[22] - 2018年推出女性健康品牌Hers 拓展痤疮治疗 心血管健康和心理健康等垂直方向[23] - 2024年Hers用户增长48% 新增生殖健康和更年期管理服务 预计2025年收入贡献超15%[24] - 通过快速新增Zepbound Mounjaro和利拉鲁肽仿制药应对司美格鲁肽短缺危机 股价较2023低点上涨150%[26] Native品牌发展路径 - 2017年被宝洁以1亿美元收购 年营收突破1亿美元 复购率超50%[29][34] - 以天然成分除臭剂切入市场 定价12-15美元填补中端市场缺口[30] - 通过小批量试产试销验证市场 消费者搜索量年增25%背景下天然除臭剂市场渗透率不足5%[31] - 加入宝洁后产品覆盖沃尔玛门店 实现48小时全美配送 产品线延伸至洗护防晒品类[37][38] 网红经济模式演变 - Kylie Cosmetics首款产品48小时内售罄 品牌估值达12亿美元[41] - W Labs通过多元化合作弱化单一网红绑定 塑造男子气概品牌形象[43][44] - Old Navy通过素人博主穿搭视频带动日韩销量增长35%[48] - Glossier通过定制化内容使官网访问量一周激增40%[49] 华人创业者案例 - 电动自行车品牌Velotric独立站销售额超1500万美元 获两轮融资[5][52] - 放弃价格战策略 通过深度用户访谈(团队400小时 创始人200小时)优化产品服务[57] - GrubMarket疫情期间转型B端供应链服务商 为农场提供数字化采购系统[58] - Tatcha品牌将内涵从"京都艺妓秘方"转向"现代东方智慧" 2024年营收逆势增长23% Z世代用户占比41%[59]
庄稼被踩踏,垃圾扔麦田,谁在“暴力打卡”?
央视网· 2025-05-13 02:31
核心观点 - 成都环城生态区的麦田景观因社交媒体传播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大量市民前往,但导致农作物踩踏和垃圾遗留问题 [1][2][3] - 网红打卡现象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冲突在全国多地出现,包括四川绵阳、安徽池州、广东阳江等地,引发公众争议 [4][5][8][9] - 管理方尝试通过增设游览通道、观景平台、加强宣传和人员管理来平衡流量与农业生产,同时呼吁公众文明打卡 [16][17] 行业分析 网红经济与农业冲突 - 成都环城生态区133平方公里范围内有10万亩粮油产业带,至少20个"野生"网红点位因农作物景观走红 [1][3] - 四川绵阳帽儿山麦田因游客踩踏导致明显破坏,可能影响收成,当地政府考虑与承包户协商补偿 [5][7] - 安徽池州"孤独的树"麦田景观走红后,大量游客涌入导致周边农田损毁 [8] - 广东阳江稻田因游客踩踏拍照引发村民不满,强调拍照不应破坏庄稼 [9] 管理措施与规划 - 成都环城生态区计划在热门打卡点增设游览通道和观景平台,并增加安全管护人员、环境维护人员 [17] - 管理方安排垃圾清理人员,增设宣传标语和科普告示牌,特别是在农作物花期或采收期加强管理 [17] - 环城生态区主要打造了7个农业示范区,人流量较大,但10万亩连片农田本身具备网红打卡潜质 [3][16] 社会影响与公众行为 - 有游客凌晨4点花费50元打车前往网红麦田打卡,显示网红景点的高吸引力 [3] - 游客遗留气球等垃圾,踩踏出小道,甚至无视"禁止踩踏"警示牌 [2][5] - 公众被呼吁尊重农业生产,避免在流量狂欢中破坏他人利益 [17][18] 公司动态 - 成都天府绿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环城生态区农业项目,回应网红打卡点问题并制定管理方案 [1][3][16][17]
中国目的地·入境游简报006|外国网红游中国启示录
新浪财经· 2025-05-12 01:15
重点关注:外国网红游中国 - 美国网红"IShowSpeed"(甲亢哥)首次中国之旅以全程直播形式覆盖8个城市,YouTube直播观看总数达9070万次,甲亢哥中国行话题30天内浏览量34.6亿次 [1][3] - 直播内容展现中国5G网络优势(如上海隧道内流畅直播)及文化互动(少林寺武术师傅拒绝收费),推动"中国科技旅行"成海外热搜词 [6][8] - 携程数据显示,甲亢哥系列短视频拉动五一期间入境酒店搜索指数同比激增200% [5] 政策速递 - 商务部等6部门优化离境退税政策:起退点降至200元,现金退税限额提至2万元,推广"即买即退"服务 [16][17] - 外交部与阿塞拜疆签署互免签证协定,文化和旅游部全球推广"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 [18][19] - 浙江、安徽、甘肃等省份推出专项计划:浙江试点10项支持政策,安徽设2000万元专项资金,甘肃目标2025年入境游客增长25%至30万人次 [20][21][22] 数据说话 - 一季度全国查验出入境人员1.63亿人次,同比增33.4%;免签入境占比71.3%达657万人次 [26] - 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1892.5万人次,超2019年同期4.5%;江苏入境游消费65.47亿元,同比增21.69% [27][28] - 北京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2.6倍,四川退税商店销售金额增200.91%,福建免签入境游客增89.3% [30][31][32] 趋势解锁 - 外国网红与影视作品(如韩剧带火张家界)成"种草"中国旅游的重要渠道 [33][34] - 深度文化体验游(书法、非遗等)需求上升,10天以上深度游产品预订量持续增长 [36][37] - 上市公司加速布局:岭南控股拓展国际中转服务,众信旅游新设入境子公司,丽江玉龙强化高端定制游 [37][38] 仍待改善 - 长沙站因强行植入宣传内容遭舆论反噬,暴露文旅业流量收割与真实体验的失衡 [8] - 翻译服务质量差异显著(如曲解文化解释)影响游客认知,需提升多语种导游文化敏感度 [11][15] - 热门街区面临过度旅游压力(如上海衡复音乐街区),需智慧化管理平衡游客与居民需求 [39][41]
市集摆摊,先赔为敬
虎嗅APP· 2025-05-08 13:13
地摊经济现状分析 - 五一小长假期间各类市集密集出现,涵盖公园、商场、艺术街区等场所,但商品价格普遍偏高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低 [3] - 摊主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传统小吃摊主被改造碱水面包等新式产品的年轻人取代 [3] - 网络宣传存在两极分化:一方面鼓吹"月入过万"的致富神话,另一方面则是"地摊尽头是骗局"的失败案例 [3] - 实际经营情况显示,多数摊主面临亏损,典型案例为出摊三天总收入3050元(其中3000元来自卖掉推车) [3] 地摊选品特征 - 选品呈现明显潮流化趋势,紧跟网红产品如暴打柠檬茶系列,名称创新度高(暴打渣男/前任/甲方等) [7] - 存在显著代际差异:中老年摊主偏好烤肠/烤冷面等传统品类,青壮年注重创新(现穿烤牛肉串),年轻摊主追求完全创新品类(麻辣烫冰饮二合一) [9] - 城市差异化初期明显(一线城市豪车后备箱经济),但创新模式会快速向低线城市扩散并本地化(长沙出现后备箱卖辣条) [9] - 老摊主普遍不看好年轻摊主的创新模式,认为难以持续经营 [9] 地摊经济发展历程 - 2020年作为"救市"模式兴起,从被动就业过渡逐渐演变为青年创业热门赛道 [11] -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从初期放松管制发展为将市集纳入城市建设重点(创意夜市/复合商业街) [11] - 长沙等城市形成网红夜市集群(扬帆/四方坪/冬瓜山),江浙地区也出台专项扶持政策 [11] - 连锁餐饮品牌开始参与地摊经济,商场频繁策划主题快闪集市 [11] 互联网对地摊经济的影响 - 短视频平台催生地摊网红,如"腰子姐"和拥有670万粉丝的福建网红"白菜" [12] - 多数"摊主"实质是内容创作者,通过摆摊场景展示颜值/搞笑等内容 [12] - 催生配套培训产业,网课从低价教学发展为定价数千元的创业陪跑服务 [13] - 年轻摊主过度关注互联网概念(私域流量/社群运营),但实际经营能力不足 [13] 地摊经营成本结构 - 设备投入呈现升级趋势,新手倾向购买高档设备而非性价比高的二手器材 [15] - 供应链不专业导致成本飙升(如分装山姆甜品需额外承担采购成本) [16] - 摊位费用高企:普通散摊日租50-100元,黄金地段月租达两三千元 [16] - 网红夜市准入壁垒高,需通过筛选面试甚至托关系获取摊位 [16] 消费端反馈 - 价格持续上涨导致消费者体验下降,地摊食品价格已接近或超过实体店(长沙烧烤需花费大几十元) [17] - 出现"地摊刺客"现象,网红产品溢价严重,性价比优势消失 [17] - 实体店通过"地摊风"装修营造性价比印象,与真实地摊的消费升级形成反差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