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多样性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昆虫界大熊猫”阳彩臂金龟现身猫儿山
广西日报· 2025-08-04 02:29
生物多样性发现 - 广西师范大学昆虫调查团队在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正式科学观测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阳彩臂金龟 [3] - 阳彩臂金龟被誉为"昆虫界大熊猫" 其雄虫拥有超长的前肢 鞘翅呈现独特的金属铜绿色与金黄油彩交织的独特光泽 [3] - 该物种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 其存在直接印证着森林生态系统中古老的真菌网络 完整的分解者群落及未被干扰的自然演替过程 [3] 物种分布与保护现状 - 阳彩臂金龟生境狭窄且人为捕采严重 曾于1982年被认为在中国灭绝 2004年才在江西重新发现 [3] - 目前该物种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江西 湖南 福建 广西等地的原生林区 [3] - 猫儿山保护区管理处特别提醒 阳彩臂金龟受法律严格保护 严禁任何形式的捕捉 交易 [3] 后续保护措施 - 公众若在野外发现阳彩臂金龟 应保持安全距离观察 可通过拍照记录并联系当地林业部门或科研机构上报相关信息 [3] - 保护区还将加强监测研究 持续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3]
“绿色情书!” 极危物种跨越百年归来
新华网· 2025-08-02 06:58
濒危物种保护与种质资源库建设 - 中国科研人员成功将极危物种大花石蝴蝶幼苗重新移栽至云南蒙自天坑原生地,该物种曾在文献中"消失"百年[1] - 大花石蝴蝶于1895年被英国植物学家发现后一度消失,2021年中国科考队重新发现并突破性培育出幼苗,2025年6月完成野外移栽[2] -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作为全国唯一国家级种质库,截至2024年底保存2.7万种、33万份资源,成为亚洲最大野生生物种质库[2] - 种质库长期保存植物种子、DNA、微生物等资源,保藏能力达国际领先水平,是国家核心战略资源[3] 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 -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83年建立,1993年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0年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成员[4] - 保护区实现从"打鸟狩猎"到生态旅游转型,百花岭社区成为拥有数百种鸟类的"五星级"观鸟基地[4] - "十四五"期间种质库新增保藏4186种、66572份资源,支撑被子植物、两栖动物研究及水稻、羊肚菌等物种培育[6] - 新技术应用取得显著成果:首次国内记录红鬣羚、重现消失30年的云猫、发现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等新物种[7] 科技赋能与战略价值 - 种质资源库支撑抗逆玉米、大豆等作物育种,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7] - 高黎贡山保护实践为新时代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发挥示范作用[7] - 中国通过系统性保护实现生态与民生协同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4][6]
上海青悦: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现状调研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8-01 11:07
今天分享的是:上海青悦: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现状调研报告 报告共计:19页 该报告聚焦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现状,对国内外共42家相关企业展开调研,其中国内36家、国外6家,通过MSCI评级结果、生物多样 性议题披露等指标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 背景方面,新能源产业在助力"双碳"目标的同时,其项目建设运营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引发关注,国际国内也相继出台相关要求与政策,但行业现状不容乐 观,存在破坏生物多样性及披露不足等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国外企业整体表现更优。MSCI评级中,国外领先企业更多,国内整体评级较低;治理上,国内外多数披露ESG架构,但鲜少提及生物多样 性专项小组;战略上,国外议题识别更规范、级别更高,战略披露更均衡;风险管理上,国外对生物多样性风险重视度高、披露均衡;指标目标上,国外披 露机制更完善;案例披露上,国外更全面系统。国内也有电能实业等优秀案例,但部分企业仍有不足,且存在诸多生态破坏处罚案例。 对此,报告建议企业提升重视与管理水平,完善披露体系,加强案例借鉴与交流;监管机构强化监管与政策引导;行业加强自律与合作,以推动新能源行业 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发展 ...
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国家林草局介绍国家公园建设成效
新华社· 2025-07-31 13:33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雨林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海南长臂猿,野外种 群数量由设立之初的5群35只增长到7群42只,是全球20种长臂猿中唯一持续增长的种群。当地探索园区 内外土地等值置换,生态搬迁群众年收入是搬迁前的近4倍。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江西两省一体化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新发现雨神角蟾等多个新物 种,黄腹角雉数量保持在1000只左右。当地还建设生态茶园,提高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园区内每亩林地 补偿金额比园区外高9元至13.5元。 孙鸿雁说,总体来看,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 护地体系建设已进入系统集成、全面推进的新阶段。下一步,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系统治理,落实自 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稳慎设立新的国家公 园,组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工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3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副司长孙鸿雁介绍, 国家公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原有自然保护地的单一要素保护向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 治理转变,既涉及重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机 ...
公安部部署开展“平安原野—2025”专项行动依法打击危害国家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活动
央视网· 2025-07-31 09:15
公安部要求,要形成整体合力,加强与自然资源、林草等部门的执法联动,强化行刑衔接,进一步畅通 双向移送通道。要密切同法院、检察院的沟通协调,加强疑难案件沟通会商,确保法律效果和政治效 果、社会效果、舆论效果的有机统一。要推动综合治理,会同有关部门排查整治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和 行业,坚决铲除相关黑灰产业链条。要推动配合有关部门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充分发挥法律惩戒作用, 防止死灰复燃。 公安部强调,要强化组织部署,层层压实责任,全力以赴抓推进、抓落实,确保取得实效。要加强问效 评估,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对工作不力的重点督办,全力推动落实。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广泛发动群 众举报,营造爱鸟护鸟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公安部强调,要强化重点打击,全面开展线索摸排,深入挖掘违法犯罪线索,把花鸟文玩、集贸市场、 野味餐饮店,候鸟主要分布区、迁飞通道、驯养繁殖场所以及互联网交易平台作为重点区域、重点部 位,对危害国家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活动重拳出击、露头就打,形成高压震慑态势。要强化区域协 同,处于鸟类等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和迁徙通道的公安机关要建立健全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加强调查取 证、案件侦办等协作配合,对跨区域、系列性案件坚持上 ...
公安部部署专项行动 依法打击危害国家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活动
新京报· 2025-07-31 09:08
公安部要求,要形成整体合力,加强与自然资源、林草等部门的执法联动,强化行刑衔接,进一步畅通 双向移送通道。要密切同法院、检察院的沟通协调,加强疑难案件沟通会商,确保法律效果和政治效 果、社会效果、舆论效果的有机统一。要推动综合治理,会同有关部门排查整治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和 行业,坚决铲除相关黑灰产业链条。要推动配合有关部门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充分发挥法律惩戒作用, 防止死灰复燃。 新京报讯 据公安部消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公安部近日下发通知,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开展 "平安原野—2025"专项行动,依法 打击危害国家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活动,坚决遏制此类犯罪多发势头,全力护航美丽中国,促进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 公安部强调,要强化组织部署,层层压实责任,全力以赴抓推进、抓落实,确保取得实效。要加强问效 评估,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对工作不力的重点督办,全力推动落实。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广泛发动群 众举报,营造爱鸟护鸟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公安部强调,要强化重点打击,全面开展线索摸排,深入挖掘违法犯罪线索,把花鸟文玩、集贸市场、 野味餐饮店,候鸟主要分布 ...
四川省林草局:将加快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
新京报· 2025-07-31 04:39
"目前已经成立的是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在创建的是若尔盖国家公园。"陈宗迁说,在加快推进若尔盖国 家公园创建时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首先,突出若尔盖国家公园核心保护价值,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提升若尔盖自然生态 系统功能,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其次,围绕黑颈鹤、大天鹅等旗舰鸟类保护,通过健全科学监测与 管护体系,有效保护若尔盖珍贵的高原物种基因库;最后,重点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高质量编 制"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减畜降牧方案,努力实现"减畜不减产、降牧不降收"目标;加大省级财政投 入,支持地方积极探索组织化放牧及绿色转型试点示范,充分发挥创建区红色、绿色、特色资源优势, 推动区域转型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依据《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四川省纳入规划的国家公园共三处,分别为大 熊猫国家公园、若尔盖国家公园与贡嘎山国家公园。在7月31日国家林草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四川 省林草局副局长陈宗迁透露,将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 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生物多样性保 护价值显著。其中,若尔盖拥有世界上 ...
罕见!哀牢山惊现7株“冥界之花”
环球网资讯· 2025-07-30 12:30
来源:央视网 7月29日下午,四川昆虫学家、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在云南哀牢山考察时,在原始森林区域内 发现7株被称为"冥界之花"的罕见物种——水晶兰。 来 源丨央视网综合红星新闻 水晶兰是一种罕见且神秘的腐生植物,其通体晶莹洁白、生长于幽暗环境,依赖腐烂的有机物生存,因 其每年仅40多天露出地表(4月至6月开花结果),其余300余天隐匿地下,又被称为"冥界之花"和"幽灵 草"。 "偶遇水晶兰,完全是个意外发现、意外之喜。"此次发现的水晶兰共分三处,共7株,分布在大约一平 方米范围内,海拔高度2450米。水晶兰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定为"国家近危级"。 "其短暂绽放的晶莹之美,唯有在原生山林中才能永恒。若你有幸偶遇,请远观勿扰,留住这份'幽 冥'中的纯粹。"赵力说,人触碰或采摘水晶兰后,它们会迅速变黑、枯萎,因伤口渗液氧化且脱离共生 系统无法存活,其种子微小无营养储备,离开原生环境与特定真菌即无法萌发。 ...
基因编辑技术将成濒危物种“救星”
科技日报· 2025-07-30 01:16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 实习生周思彤)新一期《自然评论·生物多样性》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 示,基因编辑技术与传统保护手段结合,将成为拯救濒危物种的关键。 原标题:基因编辑技术将成濒危物种"救星" 不过,该技术存在多重风险: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产生脱靶效应,基因多效性在研究较少 的物种中难预判,"选择性清除"可能降低基因组多样性;公众质疑和监管滞后也构成阻碍。 专家强调,基因编辑无法替代传统保护,需在栖息地恢复、反盗猎等措施使种群回升后使用。它虽 非"万能药",但在气候剧变和栖息地破碎化的当下,为濒危物种存续带来了新希望,成为生物多样性保 护的重要补充工具。 当前生物多样性锐减导致物种遗传多样性持续流失,而遗传多样性是物种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的核 心。传统保护措施虽能增加种群数量,却无法恢复已丢失的基因多样性,其自然恢复往往需要数千年。 鉴于此,研究团队表示,博物馆的百年标本可提取已丢失的基因变体,经编辑后重新引入野生种 群。"辅助适应"策略还能从近缘物种引入关键基因,类似农业中番茄植入芥菜抗寒基因、栗树获得小麦 抗病基因的模式。 ...
让守信企业“减负担”,让失信企业“增压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14:40
生态环境监管政策优化 - 生态环境部推进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 对信用良好企业原则上不开展现场检查 对失信企业重点监管[2][3] - 印发《关于严格规范生态环境行政检查大力提升执法质效的通知》 要求跨部门检查"能联尽合" 日常检查按年计划按月落实 专项检查需履行报批程序[2] - 通过自动监测设备联网构建智慧执法体系 执法方式由人防转向技防 减少对环保守法企业的现场干扰[3] 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 - 完成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专题评估和"十三五"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环境成效试点评估[1] - 提炼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种转化路径和实践模式 编制实践模式典型案例[1] - 建立生物多样性监督性调查观测网 开展多尺度常态化数据采集 将保护成效评价纳入政绩考核[6]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 联合多部门印发《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25~2030年)》 明确未来5年保护总体要求与关键项目[5] - 构建遗传资源智能化保护体系 研究制定重点监管名录 推动建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制度[7] - 在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开展差异化保护 强化栖息地修复与物种保护项目布局 推进可持续利用试点示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