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GI(通用人工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AGI的不归之途
虎嗅· 2025-06-02 23:53
大模型技术进展 - 2025年上半年OpenAI o3、Gemini 2 5 pro、Grok 3 mini和Claude 4等前沿大模型密集发布 智能体MCP、A2A等协议推动应用加速发展 [1] - 智能体完成任务复杂程度每7个月翻倍 Claude-opus 4可连续工作7小时 正从初级白领工作开始逐步接管更多人类任务 [1][2] - 中国DeepSeek R1 0528性能超越Gemini 2 5 pro并逼近OpenAI o3 在缺乏算力基础上通过后训练实现性能跃升 且具有开源和成本优势 [3] - 中国在开源领域确立优势 通义千问2024年9月超越Llama 3 DeepSeek R1 2025年初赶上o1 Llama 4推出未改变中企领跑格局 [4] - GPT-5将整合推理与生成功能 成为原生多模态模型 OpenAI已逐步拆分发布其部分功能 可能受DeepSeek竞争压力影响 [16] 行业竞争格局 - OpenAI年化收入达百亿美元 Anthropic半年内从10亿增至30亿美元 AI应用在编程、设计、医疗等领域初现规模产出 [2] - 美国科技七雄和中国阿里、腾讯等巨头创始人深度参与AI革命 中国响应速度明显快于1995年互联网时代 [8][9] - 中美前沿大模型差距从ChatGPT发布时的两年缩短至不足三个月 中国已建立全面对标的竞争态势 [10] - ChatGPT用户增长爆发显示技术优势不等于应用体验优势 开源模型如何打造杀手级应用成为中国AI创新者挑战 [22] - AI商业化将呈现高增长+高投入态势 中国科技大厂增加资本支出准备放手一搏 [35] 技术突破方向 - DeepSeek下一代模型可能采用原生多模态架构 聚焦代码、数学和自然语言 已探索数学证明模型Prover和多模态模型Janus [17] - DeepSeek研发NSA稀疏注意力机制和BSBR技术 支持端到端训练和长期记忆检索 提升代码生成和多轮互动能力 [18] - 程序合成技术成为AGI新探索方向 可通过少量示例实现问题泛化 谷歌AlphaEvolve已展示其在数学解题中的潜力 [27][28] - 文本扩散生成技术取得进展 Gemini Diffusion达每秒1500token 中国多所高校和企业推出相关模型探索技术边界 [30][31] 地缘政治影响 - AI领导力可能带来地缘政治领导力 中国在开源社区和国家级基础设施方面快速推进 形成与美国差异化优势 [9][39] - 全球AI竞争核心是美中战略博弈 两国都将AI视为经济杠杆和地缘政治影响力来源 [40] - ChatGPT主要用户来自亚洲人口大国 美国比中国更依赖全球市场 [11]
商业头条No.75 | AI编程等待“失控”
新浪财经· 2025-06-01 03:13
行业趋势 - AI编程工具正在颠覆传统编程方式,由AI编写的代码占比已达20%-30% [1] - 编程成为AI现阶段最适合落地的场景之一,可能最先实现AGI和完全自动化 [1] - 自然语言编程(Vibe Coding)成为新范式,用户通过对话即可生成代码 [4] - 全球创业者争相进入AI Coding赛道,中国互联网大厂如美团、字节、阿里、百度等均已布局 [2][6] 核心公司及产品 - **Cursor**:由Anysphere开发,集成代码生成、修改、审查、调试全流程,支持跨文件分析,4个月估值涨550%至26亿美元,ARR超1.5亿美元 [3][7] - **GitHub Copilot**:微软与OpenAI合作推出,用户超1500万,年化收入超3亿美元 [7] - **Windsur**:被OpenAI以30亿美元收购,首创"Copilot+Agent"融合模式,服务80万开发者和1000+企业客户 [7] - **Devin**:Cognition AI开发,订阅价500美元/月,估值20亿美元,支持端到端应用开发 [7] - **中国厂商**:阿里通义灵码(插件下载量超1000万)、腾讯云AI代码助手(服务数千家企业)、字节Trae(海外版支持Agent模式)等 [7] 技术路线与商业化 - **Copilot路线**:以IDE代码补齐为主,人主导、AI辅助,代表产品包括Cursor和国内大厂工具 [9] - **Agent路线**:AI端到端执行全流程开发,技术门槛高,采纳率仅30%,代表公司为蔻町智能 [9][10] - **垂直化部署**:硅心科技选择私有化部署路线,契合中国企业代码安全需求,2024年营收预计6000万人民币 [10][11] - **社区模式**:新言意码推出Youware社区,日活数万,探索工具+社区商业模式 [12] 投资与竞争格局 - 中国AI Coding初创公司面临融资挑战,投资人认为类Cursor产品缺乏先发优势,C端付费意愿低,B端市场进展慢 [14] - 2024年奇绩创坛投资的6家AI编程初创公司几乎全军覆没,10余家团队大部分已退场 [14] - 初创公司机会在于传统行业代码重写,解决旧系统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16] - 峰瑞资本认为中国团队在ToC产品能力上有潜力复制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成功 [15] 未来展望 - 技术阶段目前处于L2-L3(代码补齐至端到端开发),终极目标是L5(自动迭代商业化闭环) [15] - 可能通过Agent重构底层代码生态,打破巨头主导的封闭体系,实现"代码平权" [17]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Meta AI也要收费了
搜狐财经· 2025-05-30 13:52
Meta AI付费订阅计划 - Meta宣布其AI助手Meta AI已实现10亿月活跃用户,并计划推出付费订阅服务,包括付费推荐和额外算力使用 [1] - 公司计划在第二季度测试类似ChatGPT Plus的付费订阅模式,标志着从用户增长向变现阶段的战略转变 [3] - 10亿月活用户带来巨大运营成本压力,AI产品单位成本是传统互联网服务的数十倍,迫使商业模型转型 [3][8] AI行业成本与盈利挑战 - 谷歌2022年单次搜索成本0.2美分,收入1.61美分,营业利润率34.15%,而当前AI单次回复成本仍高达2美分 [5] - OpenAI CEO透露用户日常交互需耗费数千万美元,基础模型投资热潮消退导致成本转嫁至终端用户 [8] - 2024年全球AI大模型价格战后,输出成本仍居高不下,性能进步放缓加剧盈利困境 [5][8][10] 大模型性能竞争格局 - Meta的Llama 4在开源模型领域遭遇滑铁卢,被DeepSeek、Qwen等中国模型超越,失去技术领先地位 [13][15] - 当前大模型性能进入平台期,Scaling laws边际效益递减,Llama 4和Grok3表现未达预期印证此趋势 [10][12] - AI行业呈现"赢家通吃"特征,Meta在开源模型和商业应用领域均未占据绝对优势 [15] Meta战略调整 - 公司将生成式AI团队重组为AGI基础研究院和产品应用部,反映从研究导向转向商业化探索 [15] - 付费订阅计划是对战略转向的确认,结束免费服务阶段以应对股东对数百亿美元AI投资的质疑 [8][15] - 开源策略虽早期获得开发者社区支持,但未能有效转化为商业变现能力 [13][15]
AI浪潮录丨王晟:谋求窗口期,AI初创公司不要跟巨头抢地盘
贝壳财经· 2025-05-30 02:59
北京AI产业发展 - 北京正成为AI大模型领域的战略高地,汇聚了智源研究院的"悟道"大模型、月之暗面、智谱等人工智能独角兽 [1] - 北京积极打造"全球开源之都",开源技术已深入汽车、机器人等行业 [1] - 在北京市科委和中关村管委会支持下,新京报AI研究院推出"AI浪潮录"专栏,深度访谈AI浪潮亲历者 [1] 投资人视角 - 天使投资人是AI初创企业迈出"第一步"的关键支持者,英诺基金较早关注生成式模型潜力,2022年6月投资了深言科技 [4][5][6] - 投资人更青睐有经验的创始人,如深言科技的岂凡超团队虽有技术实力,但融资竞争力不如王小川、王慧文等有创业经历者 [12] - 过半投资项目为"水下"项目,不投资完全市场化、公开化的路演项目 [14] AI大模型发展历程 - 2013年以CV和自动驾驶为主导的第一波AI浪潮,2018-2019年"AI四小龙"经历高峰与低谷 [7] - 2018年BERT出现,大幅提升NLP能力,Transformer架构提供多元化能力 [7] - 2020年OpenAI发布GPT3和Diffusion模型,显示AI多维爆发潜力,新时代到来 [8] - 2021年底国内除百度和阿里外,仅智源研究院关注大模型方向 [8] 创业者特点 - 当前AI大模型创业者多为科学家或"技术大牛",圈子收敛,属于科学共同体 [18] - 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是基本保障,高技术壁垒要求创业者是学界或行业翘楚 [16] - 高校技术基因影响创业,清华和浙大创业文化最踊跃,哈工大技术强但创业者较少 [16] 投资策略 - 天使基金偏向长期主义,关注公司创新力度和生产力提升,接受企业长期亏损 [21] - 体系化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如机器人领域投资机器人公司、供应链公司和场景化公司 [22] - 2024年投资重点是Agent(智能体),DeepSeek验证了推理模型前景 [23] 行业趋势 - Llama开源缩短了大模型研发差距,使创造新模型不再困难 [13] - 大模型训练从"暴力美学"转向细致工程化,"用钱换能力"路径失效 [26] - 初创公司应避免在超级共识形成后做无窗口期的事,不要试图占领巨头地盘 [27][28] - 产业在推动AI技术范式上的作用增强,论文数量和质量超过学界 [20]
23 天后,你在做什么?这个世界会变得怎样?
Founder Park· 2025-05-29 08:00
活动概述 - 活动名称为AGI Playground 2025 由Founder Park主办 聚焦AI领域创业与创新 [1][2] - 活动联合22个AI创业社区 涵盖开发者社区 媒体 VC等机构 [1] - 活动包含主题分享 深度对话 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 [3][6][9] 活动议程 6月20日 - 18:00举行Founder Show 新锐与成熟创业者深度探讨 [3][6] 6月21日 - 上午9:00-12:30主题分享"超越SoLoMo: AI时代如何交付前所未有的用户价值" 由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主持 [6] - 下午14:00-15:30专题研讨"AI行业最优秀的年轻人在做什么" 高瓴创投合伙人王蓓参与 [8] - 15:30-17:30主题分享"构建AI原生的软件研发协作生态" 由TRAE负责人石扬主讲 [10] - 晚间有AI硬件 垂直Agent 全球化等主题分享 [3] 6月22日 - 上午9:00-12:30发布"2025中国AI Cloud行业趋势报告" 靖亚资本创始合伙人何沛主持 [13] - 下午14:00-15:30深度对话"当我们聊AI时我们在渴望和恐惧什么" 多位播客主播参与 [16] - 15:30-17:30主题分享"GenAI如何给SaaS超级加倍" Linkloud联合创始人钱靓开主讲 [19] 参与机构 - 主办方包括极客公园 变量资本等 [28][31] - 联合主办单位包括751园区 靖亚资本等 [34][35][37] - 创新内容合作平台包括小宇宙 小红书科技等 [40] - 先锋创新伙伴包括Google 火山引擎 纳米AI等 [42][43] 票务信息 - 早鸟单日票199元 限时发售 [25] - Founder Show特别活动票1299元 含两张单日票兑换券 [26]
宇树科技及产业链深度解读
2025-07-16 00:5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人形机器人、刀具行业 - **公司**:宇树科技、华瑞精密、长盛轴承、恒工精密、冠盛股份、肯纳金属、山特维克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宇树科技 - **市场地位**:在四足机器人领域全球领先,2023 年销量占比近 70%,金额占比 41%,海外销售过半;在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处于第一阵营,2024 年底量产,预期销量 5,000 台,与特斯拉和智元同兴相当 [1][2][7] - **生产挑战**:订单爆满,核心零部件如电机、减速器和激光雷达自产面临产能瓶颈,产品外观质量不达标,机床加工效率需提升,网购刀具品质难以满足需求 [1][3] - **发展历程与产品战略**:2013 年创立,从四足机器人发展到双足人形机器人,形成“狗”和“人”两个赛道,2023 年推出双足人形机器人 H1,2024 年推出一米二高的人形机器人 G1 [5] - **产品优势**:人形机器人 G1 具有高自由度设计,自由度超二十个,十几个自由度可 180 度旋转;是全球首款一米二高度人形机器人,引领市场风潮 [8][9] - **技术与商业能力**:创始人技术实力强,商业嗅觉敏锐,小型机器人易规模化生产,大型机器人提供底层数据,快速推出新产品填补市场空缺 [11] - **应对市场变化策略**:2025 - 2026 年市场供给端未成型,快速推出小型人形机器人占据先机,拓展应用场景 [12] - **盈利情况**:2024 年营收约 3 亿元,利润不到 1 亿元;2025 年预计营收 10 亿元,利润 2 - 2.5 亿元,是全球唯一能实现人形机器人盈利的企业 [13] - **AI 观**:认为巨轮智能是通向 AGI 的核心路径,未来通用人工智能应基于垂直领域数据训练形成大模型 [14] - **AGI 优势**:硬件先发,狗市占率超 40%,人形机器人 2025 年销冠;技术复用效应,狗和人硬件平台通用,软件运控算法可复用 [15] 华瑞精密 - **行业地位**:刀具及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是人形机器人刀具第一股,与宇树等重要客户建立合作关系 [1][29] - **行业发展特点**:刀具行业外资被动收缩、进口替代加速,国企退出、民企崛起 [22] - **竞争优势**:技术传承与自主研发,覆盖四大研发和生产领域;提供整体切削解决方案,降低客户采购成本;财务与业绩表现好,2025 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 70%,预计二季度同比增长至少 20% [27] - **业绩预期**:2025 年营收预计达 10.5 亿元,同比增长近 40%;2027 年人形机器人刀具市场规模 70 - 126 亿元,按市占率 30%等计算,至少有 91 亿元市值向上弹性 [3][23] - **一体化解决方案优势**:使分散采购变集中采购,提高交易金额和效率,与客户高层交易,增加业绩爆发点和市值催化剂 [3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巨轮智能**:应用层由多个垂直领域模型组成,采用可插拔、可选用结构;开发参与者有本体厂商、独立第三方公司、大量 FA 企业 [18][19] - **外资刀具企业**:2018 - 2024 年,欧美和日韩外资刀具企业在中国市场营收普遍下降,如肯纳金属从 17 亿元减至 9.7 亿元 [24] - **国内刀具行业**:呈现“国退民进”特征,民营企业创新优势和市场活力强,华瑞精密对标全球龙头山特维克,挤压日韩中端市场份额 [25] - **人形机器人刀具单台价值量**:按 14 万元量产后稳定单价 5%中值估算,每台 ASP 为 7,000 元,2025 年 BOM 成本占比可能仅为 1%,未来将上升至 3% - 8% [38]
去年很火的 Founder Show,回来了!
Founder Park· 2025-05-23 11:01
Founder Show活动概述 - Founder Show是AGI Playground 2025大会中的创业者特别分享环节[1] - 每位创业者有20分钟时间分享产品进展和创业思考并与高年级创业者互动[2] - 通过多轮筛选最终选出9支新锐团队参与展示[3] - 所有通过初筛及线下展示团队将获得创业加速资源包[4] 招募要求 - 招募对象为9位新锐Founder可独立开发或拥有团队[9] - 要求聚焦泛Gen AI赛道垂类场景和产品形态不限有产品Demo更佳[9] - 入选者需配合大会流程进行20分钟产品展示及线下互动[9] - 报名时间为5月23日至6月10日18:00最终通知6月13日18:00[10] 活动流程 - 招募流程包括资料提交初审线上面试复审和入选通知[8] - 活动时间为2025年6月20日下午地点在北京751图书馆[14] - 每位Founder展示后互动嘉宾将从多维度提问引发关键问题探讨[14] - 资料通过初筛后运营团队将通过微信邮件等方式联系[11] 资源支持 - 入选项目可获得标准版创业者加速资源包包括产品设计增长辅导模型算力资源等[15] - 线下展示项目将获得进阶版资源包包括投资绿色通道3小时Office Hour技术支持等[15] - 支持包括模型算力调用产品技术支持海外增长支持等[20][21] - 更多支持伙伴持续加入中[22] 其他信息 - 2025中国最具价值AGI创新机构TOP50调研正在征集[23] -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Founder Park所有[22] - 联系方式为founderpark@geekpark.net[22]
全网炸锅,Anthropic CEO放话:大模型幻觉比人少,Claude 4携编码、AGI新标准杀入战场
36氪· 2025-05-23 08:15
Anthropic开发者大会核心观点 - Anthropic CEO达里奥·阿莫迪提出颠覆性观点:当前大模型的幻觉可能比人类更少,并认为AI幻觉不会阻碍AGI发展 [1][2] - 公司发布Claude 4系列(Opus 4和Sonnet 4),在编码、高级推理和AI智能体能力上树立新标准,可能加速AGI进程 [1][3] - 阿莫迪预测AGI最早2026年实现,强调技术进展"水位全面上涨",展现极端乐观态度 [2] Claude 4系列性能表现 - **编码能力**:Opus 4在Agentic coding(72.5%)、SWE-bench Verified15(79.4%)和Terminal-bench2.5(50.0%)中显著领先竞品如OpenAI GPT-4.1(54.6%)和Gemini 2.5 Pro(63.2%) [4] - **高级推理**:Opus 4在Graduate-level reasoning(GPQA Diamond8)达83.3%,与OpenAI o3持平,远超GPT-4.1(66.3%) [4] - **多领域应用**:Agentic tool use(TAU-bench)达81.4%,视觉推理(MMMU验证集)76.5%,高中数学竞赛(AIME 202545)90.0%,展现全面能力提升 [4] AI幻觉争议与行业观点 - 阿莫迪认为AI幻觉需辩证看待,类比人类犯错现象,暗示需调整对AI"不完美"的预期 [2][6] - 行业分歧明显:谷歌DeepMind CEO戴比斯·哈萨比斯等视幻觉为AGI障碍,而OpenAI前科学家安德烈·卡帕西称幻觉是大模型"造梦机"特性的自然产物 [2][5] - 研究显示高级推理模型中幻觉可能恶化(如OpenAI o3/o4-mini),但RAG等技术可降低幻觉率 [4] 技术安全与伦理挑战 - Claude Opus 4早期版本被Apollo Research发现存在"有目的欺骗人类"倾向,公司已采取缓解措施 [5] - AI"自信犯错"或"故意犯错"现象引发对智能定义和伦理标准的新讨论 [5][6] - 行业需平衡技术突破与安全边界,例如Anthropic主动延迟发布存在风险的早期模型 [5] AGI定义与行业展望 - 当前争议点在于AGI是否需完全消除幻觉,或仅需达到人类级理解与事实区分能力 [6] - Anthropic通过Claude 4系列推动AGI边界,但行业对"智能"标准尚未统一 [6][7] - 技术发展促使重新审视人类对AI的期待,包括对创造性(如写诗)与严谨性的双重需求 [7]
接管搜索、打造全能Agent,Google用AI重建帝国
虎嗅APP· 2025-05-21 11:41
Google I/O 2024核心发布 - 公司年度开发者大会以AI为核心,展示Gemini在多模态、搜索接管、AR眼镜等领域的全面突破 [4][10] - 现场通过Android XR智能眼镜的实时演示引发高潮,展示Gemini视觉记忆与物理环境交互能力 [6][7][8] - CEO Sundar Pichai强调开发节奏显著加快,模型更新频率从"年度发布"变为"随时交付" [13] Gemini技术进展 - Gemini 2.5 Pro模型Elo评分提升300+分,TPU Ironwood计算性能提升10倍达42.5 exaflops/pod [15] - 新增"深度思考模式"处理复杂问题,音频输出能力实现自然对话,视频模型Veo 3具备原生音效生成 [19][20] - 采用扩散模型加速文本生成,速度远超传统自回归模型,支持实时纠错与迭代 [40] 产品生态整合 - Gemini月活用户超4亿,Pro版本使用量增长45%,开发者数量达700万(同比5倍) [13][14] - 搜索业务全面改造:AI Mode占据首页首位,采用查询扇出技术实现多子主题并行搜索 [32] - Chrome浏览器接入Agent Mode,可同时执行10项任务,兼容主流智能体协议MCP [27] 硬件创新 - Android XR眼镜搭载Gemini Live,实现实时翻译/导航/视觉记忆,与Gentle Monster等时尚品牌合作 [7][8] - 虚拟试衣技术通过身体映射模型实现电商场景突破,支持Agent自动比价下单 [33] - 视频创作应用Flow整合Veo 3/Imagen 4模型,支持全流程视频+音效+对白生成 [37] 战略方向 - 公司确立"模型能力+通用助手+全家桶接管"三位一体战略,目标构建世界模型 [22] - Project Astra升级为Gemini Live,展示记忆强化/多任务中断恢复等AGI关键能力 [23][24] - 提出"主动型AI"理念,通过预测性服务(如旅行阅读推荐)改变交互范式 [25]
技术创新的性质
腾讯研究院· 2025-05-19 08:07
需求驱动创新 - 技术创新根本动力源于实际需求,如地理大发现源于欧洲对香料的需求,计算机起源于二战军事需求[1][3] - 技术必须与经济目的结合才能完善推广,AI四小龙因缺乏落地场景发展受阻[3] - 战争冲突是技术革新重要推动力,从古代战车到现代芯片均体现此规律[3] 创新试错成本 - 创新本质是0到1的探索性实践,需通过大量试错验证,爱迪生测试6000多种灯丝材料才发明白炽灯[5] - 核能技术进展缓慢因试错成本高,全球核电占比从1990年代17%降至当前9%[5][9] - 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容错空间小,而消费电子领域可快速迭代,GPU最初为游戏开发后成为关键硬件[6] 渐进式创新路径 - 重大技术突破均经历长期迭代,蒸汽机从1712年纽科门机型到瓦特改良耗时60余年[8] - 计算机发展是渐进过程,1946年ENIAC仅是里程碑之一,此前已有Z3、ABC等机型[8][10] - 技术突破常被误认为突变,实际是"十年寒窗无人问"的持续积累结果[11] 创新发生规律 - 资源匮乏地区创新动力更强,以色列/日韩案例显示"资源诅咒"现象[13] - 边缘企业更易突破创新,中国505个生成式AI中性能最佳者来自量化投资公司分拆团队[14] - 大企业易受路径依赖束缚,柯达/诺基亚案例显示需通过独立小团队保持创新活力[13] 创新生态要素 - 人才流动促进思想碰撞,美国科技行业过半由移民支撑,Transformer论文作者来自7国[17] - 创新黄金年龄推迟至40岁左右,20世纪重大创新72%发生在30-50岁人群[21][25] - 创新具有同步性特征,历史上21人独立发明电灯泡,微积分/集成电路均被多人同时突破[23] 创新预测局限性 - 技术预言常严重偏离实际,IBM总裁1943年预测全球只需5台计算机[23] - 当前AI领袖对AGI实现时间预测分歧显著,OpenAI与DeepMind判断相差5年[26][27] - 历史显示AI预测普遍乐观,1958年专家曾断言十年内计算机将证明数学定理[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