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赛事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7月全社会用电量创新高 透过用电量突破看我国产业发展新趋势
央视网· 2025-08-22 01:57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趋势 - 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2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创历史月度数据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纪录[1] - 用电量规模相当于东盟国家年用电总量 为十年前近两倍水平[1] - 高温天气与工业生产稳中向好共同推动用电量快速增长[1] 分产业用电表现 - 第一产业用电量170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0.2% 增速居各产业之首[3] - 第二产业用电量593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7% 较上月增速提升1.5个百分点[3][5] - 第三产业用电量208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0.7% 服务业用电增长显著[3] 区域用电特征 - 河南 陕西 山东 四川 安徽 湖北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超30%[3] - 安徽用电负荷达6857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较去年峰值增长7.92%[11] - 江苏电网最高负荷1.56亿千瓦创新高 同比增长6.12%[11] 新兴产业用电驱动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8.2%[5] - 新能源整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5.7%[5] - 数据中心 算力装备生产线带动园区用电量同比增长38%[9] 新消费模式用电贡献 - 江苏餐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1% 体育场地设施管理用电增长15.8%[7] - 徐州餐饮业用电量激增超25% 烧烤集中区丰储街用电负荷同比翻倍[7] - 深圳充换电服务用电增长显著 超充站数量首超加油站[9] 电网调控措施 - 安徽开展居民节电响应行动 310万户家庭参与节约电量248万千瓦时[11] - 通过每度电3元奖励机制引导错峰用电[11] - 江苏跨省跨区最大受电规模超3700万千瓦 新能源出力占比达41%[11]
“苏超”是这样带动380亿元消费的
江南时报· 2025-08-21 15:33
赛事经济规模与效益 - 单场"苏超"赛事上座人数超6万人 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1] - 2024年上半年监测511场重点赛事活动 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 [1] - 杭州亚运会期间带动周边地区消费最高增长达40%以上 [1] 赛事消费拉动效应 - "苏超"第五轮期间泰州市集3小时销售额突破10万元 16个观赛点客流量达28万人次 环比增幅超60% 营业额同比上周增长超18% [2] - 南京市87个"第二现场"观赛点三日消费总客流达714.83万人次 同比增长13.03% 商品销售额40.44亿元 同比增长10.22% [3] - 8月17日单日消费总客流 商品销售额 消费笔数环比前一周分别增长26.63% 25.31% 30.84% [3] 赛事商业化进展 - 中国网球公开赛门票收入超8000万元 CBA 24-25赛季季后赛场均视频播放量超1500万 [1] - 职业赛事市场价格逐步提升 CBA WTT F1等热门赛事门票销售火爆 [1] - 群众体育赛事形成自下而上发展模式 完成从政府主导到市场运作再到全民参与的转变 [2] 产业融合模式 - 赛事成为连接文化 旅游 商业的纽带 采用"赛事+"与"+赛事"深度融合的"一体两翼"发展思路 [1] - 江苏全省商务部门紧扣赛事开展1800余场促消费活动 实现场内赛事与场外消费联动 [3] - 通过商业综合体大屏直播 市集活动等形式实现跨场景消费融合 [2][3]
赛事经济蓬勃发展 体育总局:积极支持“浙BA”等群众赛事
中国经营报· 2025-08-20 23:18
赛事经济成为消费增长新引擎 - 群众体育赛事如"苏超""村超""浙BA"显著拉动消费 "苏超"单场观赛人数达60633人 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1][3] "村超"两年为榕江县创造旅游综合收入200亿元[1][5] "浙BA"预选赛阶段带动文商旅体综合消费6.03亿元[1][4] - 2024年上半年7地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拉动超3000万元[2] - 杭州亚运会带动周边地区消费最高增长超40% 中国网球公开赛门票收入超8000万元 CBA季后赛场均视频播放量超1500万次[2] 群众赛事创新与规模化发展 - "苏超"累计现场观赛突破100万人次 省外游客在出行和餐饮场景支付占比分别达28.8%和19.7%[3][4] - "浙BA"覆盖浙江90个区县 预选赛吸引77.88万人次观赛 门票收入576.36万元[4] - "村超"网络浏览量突破1000亿次 成为现象级文旅IP[5] 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 国家体育总局出台4项行业标准及《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安全评估工作指南》国家标准[6] - 将研究出台专项政策文件 通过丰富赛事供给、提升品牌影响力强化产业联动[6] - 中办、国办提出支持增加优质运动项目和特色体育赛事供给[6]
多地足球联赛相继开幕 体育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证券时报· 2025-08-20 18:28
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 - 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 近五年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速超10% [10] - 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力 释放出强劲的增长动能与投资机遇 [5] - "苏超"开赛以来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10] 多地足球联赛相继开幕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横空出世 以业余球员、城市对抗、票根经济为关键词 [6] - 武汉城市足球超级联赛开赛 当晚超4万名球迷现场观赛 设城区组和高校组共24支劲旅 [7] - 湖南省足球联赛将于9月7日开赛 开幕式和揭幕战在长沙贺龙体育场举行 [8] - 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计划于2025年9月20日开幕 [9] 体育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 国家体育总局将研制推动赛事经济的政策文件 强化赛事与产业协调联动 [10] - 体育消费需推动与旅游、文化、娱乐、购物等场景深度融合 通过"票根经济"释放潜力 [11] - 文体商旅成为带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黄金组合" [10] 体育概念股市场表现 - A股市场涉及体育产业的上市公司超过30家 9家公司上半年有望盈利 [12] - 华利集团上半年净利润16.64亿元(同比下滑11.42%) 销售运动鞋1.15亿双(同比增长6.14%) [13] - 14只体育概念股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 其中7股不到20倍(如双象股份10.02倍、健盛集团11.55倍) [13] - 双象股份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15亿元至1.5亿元(同比增长128.1%至197.53%) [13] 机构关注度较高的体育概念股 - 华利集团获38家机构"积极型"评级 评级家数居首 [13] - 森马服饰、致欧科技、浙江自然、健盛集团、共创草坪等机构评级家数靠前 [13] - 年内涨幅居前的体育概念股包括西大门(51.71%)、共创草坪(56.53%)、久祺股份(61.17%) [1][3]
运河观察|百天“苏超”激活江苏消费经济新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8-20 14:25
消费端表现 - 苏超赛事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2] - 南京87个观赛第二现场消费总客流达714.83万人次同比增长13.03% 商品销售额突破40.44亿元同比增长10.22% [4] - 老字号板鸭店借助赛事引流实现盐水鸭日销量猛增 真空包装产品销往全国 [3] - 合谷科技为苏超设计的18款文创产品七月单月出货量突破1万件 热门款式屡屡秒罄 [3] - 夜经济活力显著提升 南京建邺区运动街区出现观赛踢球联动消费场景 [4] 产业端影响 - 足球制造业迎来增长契机 南通市高居足球收货量榜首 无锡宿迁南通成为发货主力军 [5] - 泗洪景程体育年产足球约200万个其中80%出口欧美 国内市场需求因赛事热潮显现提升潜力 [5] - 威腾体育凭借革命性免填充人造草坪技术入选国际足联创新计划 为村超捐赠价值200万元8000平方米草坪系统 [6] - 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升级 高质量场地需求强力拉动全产业链升级 [6] 区域经济联动 - 物流大数据显示清凉经济看球伴侣球迷盛宴等关联消费异常活跃 苏州领跑空调风扇收货榜 南京成降温冰块最大消耗者 [8] - 徐州烧烤碳收货量全省第一 连云港海鲜收获量与外运量双领先 常州牛羊肉与啤酒收货量列全省前三 [8] - 赛事+模式持续拓展 苏货嘉年华联动13市特色商品 线上平台构建全域消费网络 体育赛事与招商引资场景高效结合 [8]
百天“苏超”为江苏消费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中国新闻网· 2025-08-20 01:00
消费端表现 - 苏超赛事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单场上座超6万人[1] - 南京87个直播观赛第二现场消费总客流达714.83万人次同比增长13.03% 商品销售额突破40.44亿元同比增长10.22%[4] - 老字号板鸭店借助赛事引流实现盐水鸭日销量猛增 文创企业18款单品单月出货量突破1万件[3] 产业端影响 - 足球制造业呈现产销两旺态势 南通市位居足球收货量榜首 无锡宿迁南通成为发货主力军[6] - 人造草坪企业凭借免填充技术入选国际足联创新计划 为村超捐赠价值200万元8000平方米草坪系统[6][7] - 赛事带动足球装备采购需求提升 年产200万个足球的企业预计国内市场将明显增长[6] 区域经济特征 - 苏州领跑空调风扇收货榜 南京成为降温冰块最大消耗者 徐州烧烤碳收货量全省第一[7] - 连云港海鲜收货与外运量双领先 常州牛羊肉啤酒收货量跻身全省前三[7] - 运满满平台数据显示清凉经济看球伴侣球迷盛宴等关联消费异常活跃[7] 生态体系构建 - 形成核心赛场+全域消费立体生态 通过第二赛场激发夜经济新活力[3][4] - 开发苏超夜间消费地图小程序 构建线上线下全域联动网络[9] - 创新体育赛事+招商引资场景 邀请外企高管观赛提升城市国际化能级[9]
国家体育总局:截至2024年底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
证券日报· 2025-08-19 23:30
行业规模与增长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2023年达3.67万亿元[1] - 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 2023年达1.49万亿元占GDP比重1.15%[1] - 冰雪产业规模从2020年3811亿元增至2024年9700亿元 年均增长26.3%[1] 消费与市场表现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元[1] - 2024年户外运动线上消费人次约2亿 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2] - 2024年水上运动产业规模达4386亿元 同比增长18.7% 参与人数突破1.2亿[3] 产业结构升级 - 体育服务业占比提升 从2020年68.7%增至2023年72.7%[2] - 体育制造业提质增效 2024年底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达146家较2022年翻倍[2] - 碳纤维自行车、智能健身器材等高新技术产品广泛应用[2] 基础设施与参与规模 - 截至2024年底建成健身步道17.18万条总长40.75万公里[3] - 飞行营地、汽车营地达2055个 滑雪场地914个[3] - 钓鱼爱好者约1.5亿人 飞盘玩家约300万人相关社团超1500个[3]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2024年上半年7地监测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4] - 场均带动消费超3000万元 群众赛事如"村超"直接拉动地方消费[3][4] - 行业将推动赛事成为激活消费和拉动经济的强引擎[4]
体育服务消费市场正在崛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23:09
体育产业发展概况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1] - 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2023年占GDP比重达1.15% [1] - 冰雪产业规模从2020年3811亿元增至2024年9700亿元,年均增长26.3% [1]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 [1] 赛事经济表现 - 2024年上半年7地监测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 [3] - 杭州亚运会期间周边地区消费最高增长40%以上 [4] - 中国网球公开赛门票收入超8000万元,CBA 24~25赛季季后赛场均视频播放量超1500万 [4]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4] - 2025年暑期南京五星酒店预订增速同比上涨近20%,苏超南京主场比赛期间河西地区酒店入住间夜增长近30% [4] 体育服务业与制造业转型 - 体育服务业占比从2020年68.7%增至2023年72.7% [6] - 体育制造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较2022年底翻番 [6] - 碳纤维自行车原材料价格从每公斤3000元降至200元 [7] - 某自行车企业零配件国产率达80%,热销款价格3999元 [8] 体育消费多元化 - 2023~2024年路跑赛事数量从699场增至749场,参与人次从605.19万增至704.86万 [8] - 消费场景从鞋服扩展到网球课、滑雪、观赛、马拉松等 [8]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56.5亿元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开放,2025年补助3370个场馆 [5] - 将研制推动赛事经济政策文件,强化赛事与产业联动 [4]
奋力迈向体育强国
经济日报· 2025-08-19 22:04
全民健身发展 - 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达42.3亿平方米,较"十三五"末增加11.31亿平方米 [2] - 2025年全民健身日举办2.2万余场赛事活动,直接参与人次超1100万 [2] - "村赛""城赛"融合多种业态,推动全民健身与健康、文体旅商协同发展 [2] - 2023年制定4项行业标准,2024年发布首项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国家标准 [3]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2024年上半年监测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场均拉动3000万元 [4] - 中国网球公开赛门票收入超8000万元,CBA24-25赛季季后赛场均视频播放量超1500万 [4]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4] - 国际田联街头挑战赛为天津商圈带来5.8万人次日客流量 [5] 产业融合创新 - 体育文创产品(吉祥物、徽章、球衣)扩大体育文化价值 [5] - "体育赛事进景区/街区/商圈"模式推动产业协同,如街舞等潮流赛事赋能服贸会 [5] - 国家体育总局拟出台政策强化赛事与产业联动,激活消费引擎 [5] 竞技体育突破 - 巴黎奥运会新增3个夺金项目,金牌项目总数从21个增至24个 [7] - 实施"633"发展战略:巩固6大优势项目、提升3大基础项、推动"三大球"振兴 [7] - 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和青少年体育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文化进步 [8]
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
证券日报· 2025-08-19 17:25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2023年达3.67万亿元 近五年年均增速10.3% [1] - 体育产业增加值2023年达1.49万亿元 年均增速11.6% 占GDP比重1.15% [1] - 冰雪产业规模从2020年3811亿元增至2024年9700亿元 年均增长26.3% [1] 消费与需求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1000亿元 [1] - 户外运动产业2024年线上消费人次约2亿 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 [2] - 2024年水上运动参与人数突破1.2亿 产业规模4386亿元同比增长18.7% [3] 产业结构 - 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2020年68.7%提升至2023年72.7% [2] - 体育制造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 较2022年底翻倍增长 [2] - 碳纤维自行车、智能健身器材等高新技术产品普及度提升 [2] 基础设施与参与度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健身步道17.18万条 总长度40.75万公里 [3] - 飞行营地、汽车营地等设施达2055个 滑雪场地914个 [3] - 钓鱼爱好者约1.5亿人 飞盘玩家约300万人 相关社团超1500个 [3]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2024年上半年7地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拉动超3000万元 [4] - "村超""浙BA"等群众赛事直接促进地方消费增长 [3][4] - 行业计划通过政策文件强化赛事与产业协调联动 提升品牌影响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