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icon
搜索文档
28条措施出炉!广东以改革更好促进“百千万工程”
南方农村报· 2025-05-21 07:01
县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 - 深化县镇管理体制改革 通过菜单式赋权方式赋予县(市)更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深化"县直报省 省直达县"改革 [9][10] - 强化财政体制激励导向 优化共享收入分成比例 国家税制改革增加的地方收入向市县倾斜分配 [14][15] - 健全县域投融资机制 推动财政"补改投"改革 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券支持力度 培育县域国企作为市场发债主体 [17][18][19] 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 建立"一县一策"特色产业培育机制 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作用 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30] - 强化现代化海洋牧场 海上风电 海工装备等发展建设能力 推进省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32][33] - 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培育壮大预制菜等食品工业 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36][37] 新型城镇化建设 - 健全县域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机制 采用购房补贴 房票等形式支持农民进城购房 [59][60] - 加强典型镇培育 推动中心镇按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 重点打造工业重镇 商贸强镇等特色镇 [63][65] - 压茬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 统筹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 [55][57] 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 健全产粮大县支持政策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75] - 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市场运行机制 支持通过入股 托管等方式与其他市场主体合作 [77] - 探索建立"土地超市" 健全闲置农房流转和盘活利用机制 [79][99] 城乡协调发展 - 高水平打造产业承接主平台 创新"飞地经济"等产业合作模式 [100][101] - 深化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对口帮扶协作 引导省属国企向欠发达地区布局 [102] - 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管护 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 发展物流统仓共配 [86][87]
广东:鼓励因地制宜采用发放购房补贴、房票等形式支持进城农民购房
快讯· 2025-05-21 01:03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以改革更好促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 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健全县域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机制,系统推进好房子、 好社区建设,完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和供应机制。鼓励因地制宜采用发放购房补贴、优化住房 套数认定标准、商品房收储、房票等形式支持进城农民购房,保障住房需求。健全农房有机更新机制, 探索联建房、集约式住宅等农民住房保障机制。(人民财讯) ...
一城萤火一城花,写给绿美广东的520生态情书 | 绿美热榜
南方农村报· 2025-05-20 09:35
广东省林业发展 - 广东获评全国林长制督查考核优秀等次,综合排名Ⅱ类地区第1名,广州市及增城区获激励表扬 [9][10][11] - 全省通过全民义务植树网累计上报活动7000多场次,参与超50万人次,植树超160万株 [13][14] - 启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展出珍贵标本及生态监测技术,主题为"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18][19][20] 广州市生态建设 - 观测到黑脸琵鹭91只,数量创历史新高,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评估报告 [24][25][27] - 白云湖碧带获市级绿美碧带奖补遴选综合评分第三名,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28][29][30] - 南沙区首次开展农业固废执法整治,采用"普法+巡查+回查"模式治理"白色污染" [32][33][35] 深圳市与珠海市生态亮点 - 深圳大鹏海域首次记录野生珊瑚产卵现象,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石珊瑚 [38][39][40] - 珠海光华街通过"1+N"活化模式改造,保留龙眼树乡愁记忆,联动多方参与城市更新 [44][45][47] 佛山市乡村振兴 - 九江镇水南社区拥有600多年历史,获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50][51][54] - 芦苞刘寨村开展植树活动,种植黄花风铃木50棵,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61][62][63] 其他地市动态 - 河源市印发"四大工程"工作方案,包括森林斑块打造和县镇村绿化提升 [74][75][77] - 惠州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成果入选全国市级优秀案例 [80][81][82] - 中山市推广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信息素防控技术 [101][102][103] - 江门台山市发展庭院经济,"石桥樱花谷"项目带动村民增收 [110][111][113] - 阳江市再次发现珍稀植物无叶美冠兰,证明东湖森林公园生态优越 [123][124][125] - 肇庆端州区举办萤火嘉年华,展示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成果 [144][145][146] - 云浮佛洞村将旧猪圈改造为"四小园",推动典型村建设 [168][169][170]
驻化州市新安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政企同心传递健康关怀
南方农村报· 2025-05-17 12:01
公司捐赠活动 - 燕塘乳业向化州市新安镇捐赠440箱优质牛奶 [2] - 新安镇党委向公司赠送感谢信和牌匾以表彰其社会责任担当 [7] 业务拓展计划 - 公司计划在新安镇设立1到4个经销点以优惠价格提供牛奶及相关产品 [9][10] - 该计划旨在满足当地群众对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并深化产业帮扶 [9][10][14] 政策与行业背景 - 该活动是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实践部分 [4][12] - 工作队以推动富民兴村产业落地为重点持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13][14]
江门开平塘口“IE公社”:“无界创客”激活侨乡振兴新动能
南方农村报· 2025-05-15 14:05
项目概述 - 江门开平塘口"IE公社"建设暨"无界创客"招募计划正式发布,旨在吸引全球创新创业者[2][3][4] - 项目由广东省文明办指导,江门市委宣传部等多部门联合主办,响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7][8][9] - 项目通过"乡风文明+数字创新"双轮驱动,打造开放、包容、可持续的现代化乡村社区[9][10] 项目定位 - "IE公社"是融合数字基因与乡土文化的创新实践平台,强调"不管I人还是E人,来了都是一家人"的包容理念[17][18][23] - 项目是江门落实中央"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工程"的重要探索,旨在深化乡村人才振兴、破解空心化难题[25][26] - 江门市将以塘口镇为试点,探索"塑形"与"铸魂"并重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构建"原乡人、新乡人、归乡人、旅乡人"四类人群共生共荣的发展生态[28][29] 项目特色 - 发布"IE公社"吉祥物"糖糖"和"可可",寓意"甜美"与"活力",为都市人提供对抗焦虑的生活方式[31][32][33][34] - "无界创客"定义为打破地域、行业、思维边界的新时代创新创业者,包括自由职业者、数字游民、创意工作者等[35][36][37] - 项目提供低成本创业空间、共享办公设施,符合政策的创业项目可申请最高30%补贴,配套人才公寓、子女入学等福利[59][60][61] 项目成效 - 塘口镇从仅剩9户留守到吸引2000余名"新塘口人"扎根,形成四类人群共生共荣的乡村振兴新生态[44][45][46] - 近三年新增初创企业372个,引进文旅、设计等领域专业人才30多名,带动超2000人就业[55][56] - 2024年塘口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2%,工业投资增速达124.8%,展现强劲发展势头[56][57] 未来规划 - 计划联动网络文学孵化中心、影视拍摄基地等项目,巩固人才生态,打造乡村数字经济活力引擎[61][62] - 推出《塘口"数字化小镇"建设方案》,聚焦青年创业孵化平台、网络文学青创孵化中心、网络微短剧与影视拍摄基地三大任务[75][76][83] - 通过数字化手段发展具有侨乡特质的"文化新质生产力",形成"人才振兴+青年发展"的双赢格局[84][85][86]
河源启动“十带百坊千创客”培育行动 打造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3 08:26
其中,"十带"指的是在全市选取基础好、特色足、人口多的12条示范带重点打造,总长度252公里、覆 盖收益人口60.9万人,共谋划228个项目、总投资额29.15亿元;"百坊"即在示范带中策划布局超过一百 个"创客工坊",包括但不限于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及销售、农村电商等领域;"千创客"则是 指围绕示范带"百坊"产业项目,开展千名创客培育,并举办创客大赛,选出一批创客落户运营示范带产 业项目。 《方案》提出,结合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同步开展"十带百坊千创客"培育行动。培育行动 以"训、赛、进"作为三大抓手,通过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的专项培育方式,培养一批具有新业态管 理、数字化营销、内容运营等综合经营能力的乡村振兴人才群体。培育行动将基于示范带创客培育平台 挖掘的人才和项目资源,推出一批具有河源特色且与示范带相契合的创业项目。本次培育行动精心设计 了"理论课堂+实地考察+项目孵化"三位一体课程体系,为创客打造成长"加速器"。 今年是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为深入推进"百千万 工程",让成果更广泛惠及群众,5月12日下午,河源举行"十带百坊千创客 ...
“百千万工程”推动茂名县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2 07:58
工业投资与技改 - 茂名2024年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速29.4%,居全省第一 [1] - 2024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3.1%,增速全省第一 [1][4] - 超过15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80家开展数字化转型 [4] 县域经济发展 - 高州2024年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2% [3] - 茂名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59个,总投资510.3亿元 [4] - 申菱环境高州基地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年利税超6000万元 [2] 新型城镇化 - 茂名2024年末城镇常住人口301.8万人,比2022年增加15.84万人 [1][6] - 城镇化率48.11%,比2022年提高2.27个百分点 [6] - 信宜、高州、化州两年新增城镇常住人口11.02万人 [6] 特色产业与乡村振兴 - "五棵树一条鱼"全产业链产值达550亿元,带动60多万人就业 [8] - 茂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08.86亿元,增加值772.10亿元,均居全省第一 [9] - 全市美丽宜居村达标率77.74% [10] 产业布局与招商 - 茂名实施"五链共建",包括石化升链、零碳产业园建链等 [3] - 每个县域聚焦1-2个主导产业,强化龙头企业壮大和产业转移承接 [3] - 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1.76亿元 [4]
《外国友人看万村》微综艺正式开机!在清新乡村中感受立体中国
南方农村报· 2025-05-10 00:36
《外国友人看万 村》微综艺正式 开机!在清新乡 村中感受立体中 国_南方+_南方 plus 5月9日,《外国 友人看万村》 (清新篇)乡村 微综艺栏目开机 仪式在广东外语 外贸大学白云山 校区举行。之 后,来自美国、 巴西、刚果 (布)、埃及等 国家的30多名留 学生将通过实地 探访、文化体验 等形式,深入了 解清远市清新区 地方文化,领略 清新乡村振兴的 新面貌,以国际 学生视角,记录 清新乡村在"百 县千镇万村高质 量发展工程"中 的创新实践。 国际学生"解锁"乡村新玩法 从AR技术到非遗手作 据介绍,这次活 动由广东外语外 贸大学、中共清 远市清新区委宣 传部、中共清远 市清新区委外事 工作委员会办公 室、广州市海珠 区驻清新区对口 帮扶工作队主 办,广东外语外 贸大学留学生教 育学院、广东外 语外贸大学驻清 远市清新区"双 百行动"服务 队、清远市清新 区融媒体中心联 合承办。 领导嘉宾与外国留学生共同启动栏目 清新探村之行充 满期待" 。 活动现场,领导 嘉宾们共同启动 拍摄装置,宣布 《外国友人看万 村(清新篇)》 乡村微综艺栏目 正式开机。主办 方通过裸眼AR 技术,让外国友 人在校园内"穿 越 ...
花都发布“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 推动66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
广州日报· 2025-05-08 21:38
产业提质行动 - 重点发展6个战略性产业、3个未来产业、5个现代服务业 围绕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结合"一区一城一港一湾"产业发展格局 [1] - 加快打造"盆景、花卉、渔业、果蔬、畜禽"5个10亿级产业集群 深化农村职业经理人、强村公司、典型村专员等试点工作 [2] 重大项目投资 - 重点推进10大类66个项目 总投资1148.42亿元 实施26项大仗硬仗任务83项攻坚举措 [1] 平台建设 - 纵深推进广州北部增长极建设 推动南方枢纽上升为省级和国家重大战略平台 抓好国家级经开区建设 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1] 消费与服务业 - 出台加快商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 [2] - 2025年新增1个A类农贸市场 争创1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 打造1个乡村酒店(民宿)发展集聚区 [2] 农业现代化 - 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 2025年目标创建现代农业产业标杆 [2]
东莞草莓音乐节拉动消费2.8亿元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08 07:52
文旅活动带动消费 - "五一"假期东莞超级草莓音乐节吸引8万乐迷,带动相关行业收入约2.8亿元,占该市旅游收入的十分之一[1] - 虎门镇结合音乐节开展商贸文旅促消费活动,拉动社会消费同比增加近35%[1][3] - 东莞共接待游客近360万人次,同比增长22.3%,实现旅游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31.2%[3] 音乐节特色与创新 - 2025东莞超级草莓音乐节升级三大舞台,分54个演出时段,超一半表演者为东莞首演[2] - 针对大湾区乐迷推出"粤语专场",被粉丝称为"大湾区春晚"级别演出[2] - 北京与东莞同步举办音乐节,通过实时声画交互实现两地联动[2] 文旅融合效应 - 乐迷在观演之余打卡虎门特色景点、美食,开启"音乐+"之旅[3] - 酒店行业入住率比平时提升约40%,餐饮行业烧鹅销量比平时周末多一半[3] - 商圈推出优惠措施并结合文旅消费热潮举办各类活动,对持音乐节门票顾客提供额外福利[3] 城市发展战略 - 东莞瞄准"年轻人友好"赛道,用音乐节等潮流文旅活动打造假期爆款[1][2] - 探索以精品文旅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1] - 作为平均年龄33岁的城市,东莞通过文旅活动与年轻人实现双向奔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