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生物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谭天伟院士:第三代生物制造技术将解决“碳中和”问题
DT新材料· 2025-09-24 16:04
【DT新材料】 获 悉, 9月14日,"第二届国际绿碳科学大会(ICGC 2025)"在青岛开幕,首届" 绿碳杰出成就奖 "颁发,何鸣元、谭天伟、米夏埃 尔·格雷策尔三位科学家获得殊荣。在 绿色生物制造领域 ,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谭天伟教授 是中国生物化工领域的领军者,以创新驱动生 物炼制行业变革,系统推动我国绿色生物制造体系建设与发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会议期间, 《中国科学报》记者对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进行了专访。 《中国科学报》 :作为中国生物化工领域的领军者,你对获得首届"绿碳杰出成就奖"有何感想?你认为中国发展绿色生物制造对于实现"双碳"目标的 核心价值是什么?未来十年,绿色生物制造的最关键突破点会在哪些方向? 谭天伟 :这份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我的团队,属于所有为中国绿色生物制造事业奋斗的同仁。这既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对"生物制 造"这一战略方向重要性的认可。 中国发展绿色生物制造对于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了一条 "不减增长、只减排放"的发展新路径,是破解"发展"与"降碳"两难命题的关 键。 未来十年,绿色生物制造领域将在人工智能驱动的菌种智造、 ...
谭天伟院士:第三代生物制造技术将解决“碳中和”问题
生物制造产业前景与战略价值 - 生物制造是可持续发展的前瞻领域 全球各国智库对此高度重视[4] - 本世纪末生物制造产品可覆盖70%化学制造产品 到2050年将占全球制造业1/3[4] - 2050年生物制造有望创造30万亿美元经济价值 当前产业规模不足8万亿美元[4] 生物制造技术代际演进 - 第一代生物制造以玉米为原料 第二代以秸秆为原料[5] - 第三代生物制造以二氧化碳为原料 称为未来生物制造[5] - 第三代技术普及将极大推动解决碳中和问题[5] 中国绿色生物制造战略意义 - 提供不减增长只减排放的发展新路径 破解发展与降碳两难命题[5] - 是破解发展与降碳两难命题的关键[5] - 系统推动中国绿色生物制造体系建设与发展 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2] 未来十年关键技术突破方向 - 人工智能驱动的菌种智造[5] - 二氧化碳到长链化学品的生物转化[5] - 生物-化学耦合过程的集成与强化[5] 二氧化碳利用的科学与工程挑战 - 科学挑战在于高效捕获和活化惰性二氧化碳分子 需设计超越自然光合作用效率的全新酶催化剂和光-酶耦合系统[5] - 工程挑战在于将高效但脆弱的生物系统进行工程放大 设计稳定连续低成本运行的反应器[5] - 需从仿生走向超生 从实验室走向工厂 是从0到1再到100的全面挑战[5] 跨学科融合机制 - 构建项目共同体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设立项目实现多学科协同攻关[6] - 构建平台共同体 建设跨学院共享实体平台促进多学科思想碰撞[6] - 构建人才共同体 通过双导师制跨学科课程培养具有跨界思维的新生科研力量[6] 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 改革课程体系 增设信息科学人工智能工程伦理等跨学科课程[6] - 改变评价方式 鼓励前沿性探索性研究并容忍失败[6] - 重塑师生格局观 培养科学家+工程师+战略家的复合体 科研为解决真问题和满足国家战略需求[6] 中国在全球绿色科技竞争中的定位 - 中国正处于从并跑向领跑转变的关键阶段[7] - 在应用研究产业化和市场规模上已具备优势[7] - 倡导基于规则的开放国际合作模式 基础研究广泛开放 关键技术领域推行创新联盟模式 核心竞争力领域依靠自身突破[7] 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 - 第五届论坛聚焦非粮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9] - 设置生物质甲醇燃料乙醇生物沼气和可持续航空燃料等专场[10] - 包含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基化学品和非粮生物基材料四大专场[12] - 设置非粮生物基青年论坛和100+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活动[12]
精构生物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董事长王志敏控股55%
搜狐财经· 2025-09-05 07:03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 由金鼎资本领投 海邦投资 天堂硅谷 道彤投资等机构跟投 [1] - 融资资金将重点用于研发投入及生产基地产能建设 加速高附加值营养保健与饲料添加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1] 业务发展 - 公司专注于合成生物技术应用 聚焦人类营养保健 饲料添加等刚需领域 [1] - 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 国际一流的绿色生物制造平台 [1] - 推动绿色生物制造的商业化进程 [1] 公司治理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王志敏 合计控股55.24% [3] - 王志敏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3]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23年 是一家专注于合成生物技术应用的创新型企业 [1]
科技制造持续走热,芯擎科技完成超10亿元新融资
财经网· 2025-08-27 14:27
行业融资概况 - 报告期内国内一级市场共发生34起融资事件 其中27笔披露金额 总规模约44 86亿元人民币[1] - 人民币融资案例25起 美元融资案例2起[2] - 融资地区高度集中 江苏省12笔 北京市6笔 上海市5笔[5] 科技与制造领域 - 科技与制造领域为融资重点 芯片赛道完成4笔融资共12 4亿元人民币 人工智能赛道完成3笔融资超0 59亿元人民币[3][4] - 湖北芯擎科技完成超10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涉及国资 银资 险资等多维度资本[1][23] - 追梦空天科技完成累计超亿元人民币Pre-A++轮及战略轮融资 资金用于倾转eVTOL产品适航取证及量产[1][44] - 引导精密技术获云泽资本数千万元天使轮投资 专注于航空航天领域精密激光加工装备[25] - 极光星通完成A3轮融资 资金用于空间激光通信终端批量化生产及星座研发[32][33][34] 医疗健康领域 - 医疗健康领域大额融资突出 应世生物完成超3400万美元C轮融资 由复健资本领投[1][12] - 惠每科技完成近2亿元人民币融资 由上海科创基金及钟鼎资本联合领投 专注于AI临床决策解决方案[7] - 华硼中子完成数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 资金用于硼中子俘获治疗装置临床试验及商业化推广[12][13] - 蔚程医药完成千万级美元种子轮融资 由杏泽资本领投 专注于肝外靶向小核酸药物开发[11] 人工智能与芯片 - 人工智能赛道融资活跃 红熊AI完成Pre-A轮融资 专注于多模态大模型研发[29][30] - ChatExcel获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专注于AI表格处理与数据分析模型[31] - 芯动力科技获近亿元人民币B2轮融资 由飞图创投领投 专注于高性能通用芯片设计[50] - 奕泰微电子完成近亿元人民币A1轮融资 专注于车载以太网通信芯片[21][22] 高端制造与新材料 - 南智芯材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由毅达资本投资 专注于铌酸锂晶体材料产能扩张[51] - 燕龙科技完成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由恒旭资本及上汽金控领投 专注于汽车车身模具及一体化压铸产品[49] - 国科测试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专注于第三代半导体检测设备产线扩建[35] 绿色科技与智能装备 - 绿色云图完成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 由云泽资本领投 专注于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管理[14][15] - 白犀牛完成近5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专注于无人配送车产品研发及商业场景拓展[41][42] - 魔仓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融资 专注于生产车间与仓库的智能化连接[19][20] - 玛斯特智慧完成天使轮融资 专注于无人装备技术生态构建[36][37]
研判2025!中国氨基酸行业发展历程、市场政策、产业链、供需现状、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小品种氨基酸有望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1 01:35
行业概述 -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含有氨基和羧基的有机化合物,通式为H₂N-CH(R)-COOH,R基团决定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医药等领域 [2] - 按营养功能分为必需氨基酸(8种人体不能合成)、半必需氨基酸(精氨酸和组氨酸)和非必需氨基酸(10种) [3] - 按滋味分为甜味(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等疏水氨基酸)、苦味(精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等亲水氨基酸)、酸味和鲜味(谷氨酸、天冬氨酸等极性带负电荷氨基酸) [3] 生产方法 - 生产方法包括提取法(用于半胱氨酸等少数氨基酸)、化学合成法(用于蛋氨酸、甘氨酸等少数氨基酸)和生物法(发酵法和酶转化法,具有成本低、条件温和、易大规模生产优点) [4] - 发酵法生产谷氨酸产酸水平190-210 g/L,转化率约69%,提取率≥90%;赖氨酸产酸水平220-240 g/L,转化率约69%,提取率≥92%;苏氨酸产酸水平120-130 g/L,转化率≥57%,提取率≥88% [5] 发展历程 - 上世纪50年代前主要从蛋白质水解物中提取,60年代中国引入微生物发酵法,以淀粉为原料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开启工业化生产 [6] - 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企业加大投入,引进技术扩大规模,科研机构研发核心技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6] - 近年来行业竞争加剧,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合成生物学等新技术推动绿色、高效、智能化发展,产品向高端化、多元化拓展 [7][8] 市场政策 - 国家政策支持氨基酸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行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促使饲料企业增加氨基酸使用 [10] - 具体政策包括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生物技术产业 [12]、2021年《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升创新和制造水平 [12]、2022年《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发展生物医药 [12]、2023年《关于特殊膳食用食品中氨基酸管理的公告》规范氨基酸使用 [12]、2024年《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准许相关产品生产使用 [12]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玉米、大豆、小麦等原材料及生产设备、包装材料供应商 [13] - 下游应用包括饲料(占比超60%)、食品加工、医药、保健品等领域 [13][17] - 饲料领域氨基酸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用于生猪、家禽、水产养殖;医药领域合成抗生素、抗心血管药物及输液制剂;食品领域作为营养添加剂、调味剂 [13] 上游供应 - 原材料主要从玉米、大豆、小麦中提取,如玉米淀粉提取葡萄糖作为碳源 [15] - 2024年大豆产量2064.78万吨,小麦产量14009.94万吨(同比增长2.57%),玉米产量29491.69万吨(同比增长2.10%),持续增产提供充足原材料保障 [15] 下游需求 - 饲料为最大需求市场,2025年上半年工业饲料总产量15850万吨(同比增长7.7%),其中配合饲料14807万吨(同比增长8.1%),添加剂预混合饲料342万吨(同比增长6.9%) [17] - 2023年氨基酸需求量575.08万吨,2024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需求缩减影响,需求量降至561.52万吨,市场规模降至608.62亿元 [19] 产品结构 - 2024年谷氨酸占比33.35%,赖氨酸占比32.79%,苏氨酸占比10.11%,蛋氨酸占比13.73%,色氨酸占比2.15% [19] - 未来绿色环保氨基酸及衍生产品受青睐,缬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等小品种氨基酸应用领域扩大,成为新增长点 [19] 竞争格局 - 市场集中度高,头部企业包括梅花生物、星湖科技、新和成、华恒生物、伊品生物、中粮科技、丰原生物、佳禾生物、冀荣药业、无锡晶海、阜丰集团 [21] - 梅花生物为最大赖氨酸生产企业,赖氨酸、苏氨酸产能全球首位,味精产能全球第二;阜丰集团味精、黄原胶产能国内第一;星湖科技并购伊品生物后赖氨酸、苏氨酸产能国内第二 [21] 企业营收 - 2024年阜丰集团营业总收入277.6亿元居榜首,梅花生物250.7亿元,新和成216.1亿元 [23] - 阜丰集团2024年毛利润50.57亿元,毛利率18.22%;梅花生物营收中动物营养氨基酸占比58.33%,食品味觉性状优化产品占比31.69%,人类医用氨基酸占比1.90% [25][27] 发展趋势 - 高纯度支链氨基酸、丝氨酸、苯丙氨酸等高端高附加值产品需求增加,在医药、化妆品、高端饲料领域前景广阔,受国家政策支持 [29] - 环保趋严推动清洁生产,要求提高标准,采用发酵法、酶法等绿色生物制造工艺替代化学合成,研发膜分离等先进提取技术 [29]
受益减糖浪潮,Reb M2申报新食品添加剂公示期结束
全景网· 2025-08-17 09:24
甜菊糖苷(酶转化法)Reb M2获批进展 - 莱茵生物申报的甜菊糖苷(酶转化法)Reb M2作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已完成征求意见稿公示阶段 后续有望逐步进入国内食品饮料市场 [1] 行业政策与市场需求驱动 - 全球减糖行动力度空前 WHO建议将游离糖摄入控制在总能量10%以下 中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减糖纳入国民健康管理重点 [1] - 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共同催生对"低卡 高甜 口感纯正"甜味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 [1] 技术创新与产品优势 - 甜菊糖苷(酶转化法)Reb M2通过酶转化技术突破传统植提甜菊糖苷的口感瓶颈 填补"高甜度与自然风味平衡"的市场空白 [1] - 相较于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安全性争议和第一代植提甜菊糖苷的后苦味缺陷 Reb M2具备"零热量 高安全性 接近蔗糖的纯正甜感"三大优势 [1] - Reb M2甜度达蔗糖的150-200倍 甜味释放曲线呈现"前甜柔和 中甜饱满 后甜短"特征 感官盲测中与蔗糖接受度差异不显著 [2] 产品应用与市场潜力 - Reb M2可与阿洛酮糖 赤藓糖醇等低甜甜味剂复配优化成本与口感 或与三氯蔗糖等高甜甜味剂复配掩盖金属后味并减少用量 [2] - 已在20余个食品品类完成实证研究 覆盖乳制品 饮料 烘焙 调味品等核心赛道 [2] 行业升级与公司机遇 - Reb M2推动甜菊糖苷行业从传统植提工艺向绿色生物制造升级 [2] - 为莱茵生物打开通往健康食饮市场的广阔赛道 [2]
华峰化学,下滑35.23%
DT新材料· 2025-08-12 16:04
华峰化学2025年上半年业绩 - 公司上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21.37亿元,同比下降11.70% [2] - 净利润9.83亿元,同比下降35.23% [2] - 化学纤维营业收入42.15亿元,同比下降9.43%,毛利率18.65%,同比增加3.68% [2] - 公司氨纶产能全球第二、中国第一,聚氨酯原液和己二酸产能全球第一 [2] - 行业周期下行导致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下降,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每股收益分别同比下降36.71%、36.94%、35.23%、35.48% [2] 财务数据对比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3.5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2.59% [3] - 基本每股收益0.20元,同比下降35.48% [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66%,同比下降2.25个百分点 [3] - 总资产361.03亿元,较上年度末微增0.38% [3] SynBioCon 2025大会 - 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四大方向 [4] - 将发布《2025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蓝皮书》 [4] - 设置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等同期活动 [4][5]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协办包括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等机构 [5] 大会日程与议程 - 8月20日举办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发展趋势 [10][11] - 8月21日专题论坛包括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主题,探讨聚酰胺单体生物制造等技术 [19][20] - 8月22日专题论坛聚焦AI赋能生物制造,分享工信部人工智能应用典型案例 [30][31] - 未来食品论坛将讨论工业酶创新、益生菌转化、HMO生物制造等议题 [33]
卫星化学,净利增长33.44%
DT新材料· 2025-08-11 16:0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4.6亿元,同比增长20.93% [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44亿元,同比增长33.44% [1][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0.52亿元,同比增长138.88% [1] - 基本每股收益0.81元/股,同比增长32.79% [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61%,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 [1] C2产业链布局 - 建成182万吨乙二醇、50万吨聚醚大单体与表面活性剂、20万吨乙醇胺、15万吨碳酸酯产能 [2] - 乙醇胺和聚醚大单体市场占有率均超20%,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二 [2] - 80万吨聚乙烯和40万吨聚苯乙烯产品性能优异,已进入家电领域大客户核心供应链 [2] C3产业链发展 - 建成国内最大、全球第二大丙烯酸及酯产能 [3] - 2024年平湖基地年产80万吨多碳醇项目一次开车成功,打通丙烯下游高附加值利用 [3] - 成立卫星寰球公司拓展海外市场,产品出口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第四届SynBioCon 2025大会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制造等四大方向 [5] - 设置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等同期活动 [5][10] - 专题论坛涵盖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农业等领域 [11][22][36] - 将发布《2025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蓝皮书》 [32] 行业技术进展 - 展示聚酰胺材料单体生物制造、塑料降解微生物细胞工厂等绿色化工技术 [23][27] - 探讨工业酶创新、益生菌研究、HMO生物制造等食品领域应用 [36] - 分享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的典型案例和应用 [34]
倒计时8天+参会名单发布!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20-22日宁波)
大会概况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四大方向[2] - 大会将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AI赋能产业创新、革新技术与产品生命力等议题[2] - 同期举办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蓝皮书闭门研讨会等6项活动[2][7] 组织架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3] - 协办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3] -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等5家机构[3] 核心议程 - 8月21日举行开幕式及生物制造产业宏观论坛,专题论坛聚焦绿色化工与新材料[7] - 8月22日专题论坛包括AI赋能生物制造(9:00-12:00)和未来食品&农业(13:40-17:30)[7][24] - 同期活动包括20+行业领袖参与的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第三期)[9] 科技成果展示 - 功能糖生物制备技术涵盖阿洛酮糖、塔格糖等16种产品[29] - 微藻基硒蛋白项目通过底盘改造实现小试生产,产量显著提升[30] - 天然萜类化合物平台实现圆柚酮公斤级生产,驱蚊效果达100%[31] - 人源化"4D"胶原蛋白突破自组装技术,形成独特蜂巢结构[31] 参会阵容 - 已注册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内蒙古伊利等500+企业[32][34][35] - 职务涵盖执行院长、首席科学家、研发总监等关键技术岗位[32][43] - 高校代表来自华南理工大学、江南大学等30余所院校[36][37] 产业地图发布 - DT新材料将发布《中国合成生物产业分布图(2025版)》[51] - 已公布浙江(65家)、江苏(80家)、上海(66家)等区域企业榜单[52]
新和成,两大项目公示
DT新材料· 2025-08-09 16:05
黑龙江新和成项目公示 - 公司计划在黑龙江绥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A9、A10及功能发酵制品项目,形成5000吨/年A10产能、6000吨/年A9产能及其他多种功能发酵产品产能[3] - 公司同时规划A18、A20及异酸项目,将采用生物发酵法共线生产1000吨/年A18、3000吨/年A20和10000吨/年异酸产品,预计投资8316万元[4] - 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为浙江新和成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7年,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维生素C、辅酶Q10等产品,业务涵盖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原料药领域[4] 新和成业绩与投资 - 公司实现营收216亿元,净利润58.69亿元,业绩表现突出[5] - 公司计划投资1.08亿元建设年产17000吨合成香料、8209吨3-甲基-3-丁烯-1-醇和5650吨异戊烯醛项目[5] 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第四届SynBioCon 2025大会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行,聚焦AI+生物制造赛道及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的产业化进展[9] - 大会将举办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蓝皮书闭门研讨会等多项同期活动[9][10][11] - 会议日程包括生物制造产业宏观论坛、AI赋能生物制造专题论坛、未来食品&农业专题论坛等核心内容[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