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

搜索文档
中丹养猪合作:优势互补 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6 06:30
当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遇上丹麦领先的生猪养殖技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年来,中国与丹麦 在生猪养殖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依托双方显著的互补优势,逐步构建起互利共赢的可持续伙伴关系。 从数据上看,丹麦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种猪来源地之一。据中国畜牧业协会及海关统计,2022年丹 麦种猪占中国进口种猪总量的比例超过40%。另据丹麦农业与食品委员会的报告,2023年丹麦向中国出 口猪肉21万吨,体现出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上的紧密纽带。这些数字不仅反映了强劲的贸易往来,更是资 源协同与能力互补的直观体现。 丹麦农业与食品委员会主席埃里克·延森表示:"中国市场的深度与丹麦技术的精度结合,正在重塑 全球农业价值链。"中丹养猪合作不仅推动了两国农牧业现代化,更体现了双方在食品安全、绿色发展 和农业现代化领域的共同愿景。 物流与市场融合同样成效显著。依托中欧班列,丹麦猪肉输华的运输时间较海运大大缩短,显著提 升了产品的时效竞争力。与此同时,中国的贸易企业和饲料加工厂也成功引入了丹麦的乳清蛋白等副产 品,实现了两国供应链资源的双向互补与畅通。2024年4月,两国续签《关于生猪养殖合作的谅解备忘 录》,明确将在育种、饲料加工、冷链物流等环 ...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平原土地鲁望公司:融合生产经营做强粮食产业
中国发展网· 2025-09-23 08:00
科技赋能,提升生产水平。一是精准农业技术应用。利用多光谱无人机、传感器、田间气象站等技术, 对土壤肥力、墒情、病虫害等进行监测分析,根据监测数据精准施肥、灌溉和防治病虫害。在去年的小 麦种植中,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化肥使用量减少了10%,亩均产量提高了3%。二是推广优良品种。积 极引进和推广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粮食品种。例如公司推广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不仅取得了较好的产 量,每斤还可以多卖0.1—0.2元,有效增加了种植收入。 绿色生产,保障粮食品质。采用种养循环、秸秆还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 和化肥的使用量,推广可持续农业。公司成为全国首个获得FSA国际农业可持续认证的粮食生产企业, 品质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目前,公司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18人,其中硕士8人。与中国农科院周卫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张福 锁院士联合开展"智慧水肥调控"和"绿色吨半粮"等技术试验,取得了良好技术提升和人才培养效果。未 来,公司将继续秉承保障粮食安全、服务社会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为粮食生产作出更大贡献。(平 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发展网讯山东省平原县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
赋能现代农业,畅通供需循环!深圳农业科技与服务对接活动成效显著
南方农村报· 2025-09-20 13:32
赋能现代农业, 畅通供需循环! 深圳农业科技与 服务对接活动成 效显著_南方+_ 南方plus 9月19日,由深 圳市农产品质量 安全检验检测中 心(以下简 称"深圳市农检 中心")主办的 2025年深圳市农 公司分享了深圳 绿色农业的创新 与集成技术,为 参会企业提供了 可复制的绿色发 展模式;深圳农 科玉种业有限公 司则聚焦深圳特 色农产品品牌建 设,分享了品牌 打造的成功经 验;深圳市天天 学农网络科技有 限公司通过社会 化服务模式创新 的实践案例,展 现了农业服务的 新思路与新方 法。 业科技下乡暨农 技推广社会化服 务技术供需对接 活动在南山智谷 产业园成功举 行。 本次活动以科技 赋能·精准对接 为主题,通过案 例分享、技术展 示、需求对接和 座谈会等多维形 式,搭建起农技 推广机构、科研 单位、社会化服 务组织与农业经 营主体的精准对 接平台,有效推 动农业科技与社 会化服务深度融 合。广东省农业 技术推广中心相 关负责人莅临指 导,深圳市乡村 振兴和协作交流 局处室负责人、 农业企事业单位 及行业协会代表 共计46家农业企 业、80余人参加 本次活动。 在案例分享环 节,深圳市瑞德 安环境技术 ...
超受追捧!广东绿色优质农产品推介会举办
南方农村报· 2025-09-16 08:05
活动概况 - 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于9月15日至17日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2] -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牵头组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2][3] - 活动汇聚25个省市的优质农产品[3] - 5家广东企业参与推介"粤字号"绿色优质农产品[5][6] 广东农产品质量与认证 - 广东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战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承诺达标合格证)[9] - 截至2025年8月31日全省认证绿色优质农产品总数达1532个[10] - 包括绿色食品799个、有机产品9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78个[11] - 产品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11] - 代表性产品包括凤凰单丛、梅州金柚、广东丝苗米等[14] 参展企业及产品特色 **广东丹唇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主打龙眼干、荔枝干等产品[16] - 拥有16年绿色认证[17] - 采用鲜果直接烘干工艺[18] **英德市怡品茗茶叶股份有限公司** - 推出"英州红韵·怡品天成"系列红茶[20] - 选用60多年老茶树[21] - 产品具有"花蜜香、浓醇爽"典型风格[21] **德庆县巢顶山茶场** - 产品包括巢顶岩红、巢顶乌龙[25] - 茶场位于海拔1049米国家级AAA景区[25][28] - 以"天然富硒、绿色健康"为卖点[30] **广东岭南大健康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推新会陈皮及柑茶[39] - 新会陈皮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0] - 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60亿元[40] - 带动就业7.8万人,人均增收2.6万元[41] - 出口至北美、日韩等地[41] **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展示"壹号土猪""壹号土鸡""壹号蛋品"及深加工系列[45] - 2024年销售额超35亿元[45] - 土猪肌肉脂肪含量达4.2%-6%(普通猪肉2倍)[46] - 蛋鸡存栏量超1000万羽(全国前五)[47] - 产品通过可生食和无抗认证[47] 市场反响与产业影响 - 现场吸引大量采购商驻足洽谈[6] - 采购商认可广东农产品品质过硬且具备文化底蕴[52] - 符合消费者对"绿色、健康、溯源"的需求[53] - 活动成为粤闽农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54] - "粤字号"农产品正走向全国和世界[56]
2025年中国BB肥(掺混肥料)行业发展历程、市场政策、产业链图谱、供需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产销稳步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5 01:39
行业概述 - BB肥是一种掺混肥料 通过干混方法制成颗粒状肥料 至少含有两种标明量的氮 磷 钾养分 其核心特点是配方灵活可调 养分针对性强 能实现精准施肥 有效避免传统复合肥养分固定和适用范围窄的问题 [2] - 按成分和特性可分为二元复混肥料 三元复混肥料和多元复混肥料 按物理状态可分为粉状BB肥和粒状BB肥 [3] - 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种植与精准农业实践 特别是在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中 满足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2][8] 发展历程 - BB肥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引入中国 1988年广东中加混合化肥厂生产出国内第一袋BB肥 [5] - 2005年首届中国BB肥行业发展高层论坛召开 探讨掺混肥料国家标准制定 2008年《掺混肥料国家标准》正式颁布 标志着产业进入健康有序发展阶段 [5] - 2015年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掺混肥料分会成立 BB肥从一个独立产品发展成为一个产业 近年来在"互联网+"时代和节能减排政策推动下 产品向绿色化 功能化方向发展 生产工艺设备升级 智能配肥技术广泛应用 [5] 市场政策 - 国家发布一系列政策推动肥料生产技术创新和升级 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包括《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等 推动BB肥行业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 [6][7] 产业链 - 行业上游主要包括氮肥 磷肥 钾肥等基础原料供应商 锌 硼等微量元素供应商以及生产设备和包装材料供应商 行业中游为BB肥生产企业 下游为应用市场 [8] - BB肥主要消费对象为小麦 玉米 水稻等粮食作物 2024年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11931907千公顷 同比增长0.29% 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45669千公顷 玉米播种面积4496839千公顷 同比增长1.79% 稻谷播种面积3078409千公顷 同比增长0.12% 农作物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为行业发展带来广阔增长空间 [8] - 蔬菜 水果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对BB肥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设施农业中BB肥凭借高效性成为首选肥料之一 [8] 供需现状 - 随着精准农业理念推广 BB肥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2024年我国BB肥需求量达8651万吨 同比增长895% 同年产量完成8475万吨 同比增长674% [9] 竞争格局 - 受市场前景吸引 众多化肥企业布局BB肥业务 截至2025年6月底在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备案的BB肥产品总数达94481个 其中2025年以来新增产品备案数10714个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9] - 在2024年中国化肥企业100强榜单中 布局BB肥业务的企业包括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9] - 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达1556亿元 毛利润2435亿元 毛利率为1564% 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完成1696亿元 毛利润2332亿元 毛利率为1374% [10][11] 发展趋势 - 随着农业精细化管理理念推广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遥感技术实现精准施肥 BB肥配方将更加精准化 以满足不同地区 不同作物 不同生育期的个性化需求 [12] - 环保法规日益严格 开发绿色高效的BB肥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企业将更加注重使用环保型原料和生产工艺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如生产含腐殖酸 氨基酸等功能性成分的BB肥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 [12]
生物农化制品:绿色农业的新引擎
Wind万得· 2025-09-11 22:51
文章核心观点 - 生物农化制品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高速增长趋势 受政策引导、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驱动 行业从传统化学投入品向绿色生物投入品转型 [4][7][10] - 中国生物农化制品领域在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和资本市场上表现活跃 政策目标明确 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 [11][12][13] 生物农化制品行业定义与分类 - 行业涵盖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农药、肥料、生物刺激素及土壤调理剂等产品 核心包括微生物菌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和生物发酵制品 [4] - 细分领域按功能分为植物营养与促生、病害防控、土壤改良与修复 典型产品包括根瘤菌、苏云金孢杆菌、昆虫信息素及微生物修复菌剂等 [6] 全球政策环境与影响 - 欧盟有机农业面积2024年超1850万公顷占全球19% "Farm to Fork"战略目标2030年化学农药减量50% 化肥减量20% [7][8] - 美国EPA 2023年起实施生物农药监管豁免 简化注册流程并降低合规成本 [8] - 中国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科研投入支持行业发展 [9] 全球技术研发与应用现状 - 海外企业聚焦前沿技术:Tidal Grow AgriScience开发壳聚糖生物农药 Ascribe Bioscience探索RNA干扰技术智能农药 [10] - 巴西2023年生物农药施用面积超3000万公顷 2024年生物投入品使用率从34%跃升至73% 棉花作物生物肥料使用率从53%增至97% [10] - 中国农科院研发重金属钝化微生物菌剂 使稻米镉含量超标率下降逾30% 江苏协联生物开发土壤改良剂和生物刺激素产品 [11] 中国市场发展数据 - 2024年中国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13.9亿亩次 绿色防控率57.7% 政策目标2025年覆盖率超55% [12] - 2020-2024年新登记农药85个中生物农药占67.1% 生物肥料产品10781个 应用面积超5亿亩 [12] 资本市场动态 - IPO方面:丰倍生物2025年8月过会拟募资10亿元 广西田园年收入超18亿元 上海生农进入北交所辅导 [13] - 并购方面:先正达2025年4月收购诺华农用天然化合物库 富邦科技明确围绕农化助剂开展并购 [13] - 2025年发生多起融资事件:思威博B轮数千万人民币 圣地生物A轮2800万人民币 苏利宁夏战略融资1.62亿人民币 [16] 行业发展趋势 - 产品向功能性整合发展 结合有机质、微生物菌剂与特定养分实现"改土"和"营养生长"同步 [14] - 生物农化制品成为生物农业领域新兴热点 融资集中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细分领域 [14]
生物农化制品:绿色农业的新引擎
来觅研究院· 2025-09-11 06:58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生物农化制品行业正成为现代农业投入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涵盖生物技术为基础的农药 肥料 生物刺激素及土壤调理剂等产品 [4] - 全球行业呈现由传统化学投入品向生物投入品过渡的趋势 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应用比例逐年上升 [4] - 政策引导是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欧盟有机农业补贴和美国EPA监管豁免显著提升市场准入效率 [5][6] - 中国政策支持力度强劲 农业农村部推出农药登记快速评审通道 目标到2025年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比例提升至30% [8] - 全球市场快速发展 巴西2023年生物农药施用净面积超3000万公顷 2024年生物投入品使用率从34%跃升至73% [9][10] - 中国市场快速增长 2024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实施面积13.9亿亩次 绿色防控率57.7% 生物农药登记数占新登记总数67.1% [11] - 资本高度活跃 多家企业冲刺IPO 并购整合频繁 2025年发生多起融资案例 [12][13][14] 细分领域及作用机制 - 生物肥料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固定氮素 活化磷钾养分或直接提供营养 典型产品包括根瘤菌 固氮螺菌等 [7] - 生物刺激素通过刺激植物生理活动改善土壤微环境 增强养分吸收效率 典型产品包括海藻提取物 腐植酸等 [7] - 生物农药(微生物源)通过微生物产生毒素 寄生等方式抑制害虫 典型产品包括苏云金孢杆菌 白僵菌等 [7] - 生物农药(植物源)利用植物次生代谢物质防治病虫害 典型产品包括除虫菌素 印楝素等 [7] - 生物农药(生物化学)通过信息素干扰害虫交配或激活植物免疫系统 典型产品包括昆虫信息素 植物诱抗剂等 [7] - 土壤修复剂通过添加有机质或微生物降解农药残留 钝化重金属 改善土壤结构 典型产品包括有机肥 微生物修复菌剂等 [7] 全球发展现状 - 海外发达国家在研发层面持续推进 如美国Tidal Grow AgriScience开发基于壳聚糖的生物农药 Ascribe Bioscience探索RNA干扰技术 [9] - 巴西是全球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率最高国家 2023年生物农药施用净面积超3000万公顷 [9] - 中国在技术落地方面取得突破 中国农科院研发微生物菌剂使稻米镉含量超标率下降逾30% 江苏协联研发土壤改良剂在盐碱地治理效果显著 [10] 资本动态 - IPO市场活跃 丰倍生物2025年8月IPO过会拟募资10亿元 广西田园2025年6月完成深交所主板辅导年收入超18亿元 上海生农2025年4月进入北交所辅导期 [12] - 并购整合频繁 先正达2025年4月收购瑞士诺华农用天然化合物和菌株库 富邦科技2025年5月明确围绕农化助剂与特种肥料开展并购 [12] - 一级市场融资案例集中 2025年发生多起融资 包括思威博B轮数千万人民币 科氏帛生物A轮未披露 美奥博特Pre-A轮未披露等 [14]
国网临汾供电公司:银线编制致富梦 绿电滋润大棚春
中国能源网· 2025-09-10 16:22
农业电力服务支持 - 国家电网山西电力党员服务队对临汾市翼城县里砦村5座日光蔬菜大棚开展用电安全检查 保障大棚用电安全稳定 [1][3] - 服务内容包括检查大棚内照明 卷帘 通风 加温等关键设施 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 [3] - 服务队不定期上门走访 协助客户排查水泵 卷帘门等用电设备安全隐患 并向农户普及安全用电知识 [3]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 里砦村位于黄河中游 气候适宜土壤肥沃 是当地重要蔬菜生产基地 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种植技术持续升级 [1] - 全村已建成日光温室 大棚等现代化蔬菜种植设施 种植品种涵盖番茄 黄瓜 西葫芦等多种高附加值蔬菜 [1] - 现代化蔬菜种植设施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1] 绿色农业推广 - 积极推广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鼓励农户使用节能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3] - 通过推广LED照明 太阳能灌溉等节能技术 降低农户用电成本并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3] - 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3] 电力保障与未来规划 - 国网临汾供电公司通过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 为蔬菜基地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 [3] - 公司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用电支持力度 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3] - 加强当地政府和农户合作 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贡献力量 [3]
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引领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9-04 23:16
核心观点 - 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有助于实现生态与农业协同共进 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指引下遵循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原则 [1] 生态环保理念推广 - 通过农村宣传栏 文化墙 挂画 文字 宣传册等简单易懂方式向农民介绍绿色农业核心内容 [1] - 利用农村大喇叭 微信群 公众号 抖音等多渠道推送绿色农业与生态环保相关内容 [1] 农业绿色发展措施 - 采取行动保护耕地 治理现有污染 严守耕地红线 减少耕地闲置或撂荒率 [2] - 实施轮作 土壤改良及修复等措施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2] - 根据区域水资源现状选择农作物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 引进节水设备及智能化灌溉系统 [2] - 推广可持续地膜 建设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网点 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 [2] - 推广有机肥 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 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面积及数量 [2]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培育农业新业态 综合考虑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差异化发展 [2] - 在产业集聚区设立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结合工业生产延伸精细化加工 仓储 物流等环节 [2] - 将绿色农业与文旅 教育 卫生结合 发展旅游观光 农耕文化 休闲康养等产业体系 [2] 人才培育体系 - 从高校 科研院所引进具备绿色农业知识及技能的科技与管理人才 配套住房补贴 生活补助等激励制度 [3] - 针对本土农民开展绿色农业技能培训 通过实操锻炼掌握绿色种植养殖技术 借鉴示范基地经验 [3]
中国最北生态农业县4万亩小麦秋收过半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09:06
农业生产情况 - 呼玛县4万亩小麦秋收作业已过半 预计9月初完成全部收割[1] - 合作社种植小麦4000亩 亩产预计700斤左右[5] - 全县农业人口占比65% 主要种植作物以大豆 小麦为主[5] 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 - 使用大型联合收割机进行高效作业 实现脱粒 清选 卸粮全程机械化[3] - 驾驶员通过智能终端实时监控作业进度 实现精准化操作[3] - 通过土地托管推动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 机械化 集约化转变[6] 生态农业优势 - 呼玛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1.2% 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5] - 黑龙江支流形成天然水系 河谷平原土壤有机质丰富[5] - 全县绿色食品认证面积突破100万亩 绿色食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80%[6] 政策支持与行业认可 - 依托低空经济发展浪潮争取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6] - 推进飞防作业和农机作业代耕服务[6] - 2025年入选全国第三批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成为高寒地区绿色农业发展标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