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火星探索
icon
搜索文档
【微特稿】8000多人中选出10人 美国新一批宇航员亮相
新华社· 2025-09-23 06:17
这些宇航员需要接受两年培训才能获得"上岗"资格。这是1959年以来美国航天局选拔出的第24批宇航 员,上一批宇航员"招新"是在2021年。迄今为止,只有370人通过了美国航天局的宇航员选拔,包括41 名现役宇航员。 【新华社微特稿】美国航天局22日向公众介绍新遴选出的10名宇航员:他们从8000多名申请人中脱颖而 出,包括6名女性和4名男性,女性人数首次超过男性。 美联社援引美国航天局代理局长肖恩·达菲的话报道,新一批宇航员今后或可成为登上火星的首批美国 宇航员之一。 新一批宇航员包括曾参与美国航天局"好奇"号火星车项目的地质学家、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工程师, 以及多名军队飞行员。空军少校亚当·富尔曼在交通晚高峰时接到电话,得知自己入选宇航员。他赶紧 就近驶出公路,在停车场停车"确认没有听错"。 今年入选的安娜·梅农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工程师。去年9月,她作为公司商业载人项目的一员,乘 坐"龙"飞船进入太空,是通过美国航天局宇航员选拔之前就上过太空的第一人。她的丈夫阿尼尔上一批 入选美国航天局宇航员,作为医生曾参与过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太空项目。(完)(欧飒) 美国航天局负责宇航员培训的官员诺姆·奈特说,宇航员选拔 ...
发射前30分钟叫停,SpaceX“星舰”第十次试飞再度延期
金十数据· 2025-08-25 09:46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SpaceX在当地时间周日宣布,因发射场出现技术问题,取消了在德克 萨斯州进行的"星舰"第十次发射任务。这次发射原本被寄予厚望,有望实现此前多次因早期失败而未能 完成的一系列关键发展里程碑。 这些波折凸显出"星舰"最新版本的技术复杂性。新一代火箭配备了更强推力、潜在更耐用的隔热盾和更 坚固的襟翼,以确保大气层再入时的稳定与安全。这些改进也是马斯克长期强调的快速可重复使用的关 键所在。 按计划,整套系统原本应在当地日落时分升空,"星舰"上级火箭在数十英里高空与"超级重型"分离。不 同于此前尝试使用发射台巨型机械臂回收着陆,"超级重型"此次将目标锁定墨西哥湾,进行软着水实 验,以验证备用发动机的配置。 "星舰"则会短暂点火,进一步进入太空,尝试释放首批模拟"星链"卫星,并在亚轨道飞行途中再次点 火。此后,它将在印度洋上空再入大气层,这是测试新型隔热瓷砖与襟翼能否承受极端高温冲击的关键 环节。过去,多次再入过程中,火箭外层都曾被高温严重灼蚀。 马斯克原定在火箭升空前公布"星舰"的最新研发进展,但临时安排的直播最终显示该更新已被取消。 类似延期在以往通常只需数日即可解决。根据S ...
互动实验、展品体验、趣味科普……走进科技馆 让暑假充满浓浓“科技味儿”
央视网· 2025-07-21 02:47
暑期科技馆参观热潮 - 中国科技馆暑期日均开展展品体验及教育活动360余场 放映科普电影20余场 [7] - 互动课堂结合热门科技趋势 如纸张折叠技术应用于飞行器太阳能帆板设计 [3] - 科学表演《空天实验室》通过气球火箭等实验引导理解航天科技原理 [3] 特色主题展览设计 - 武汉中国建筑科技馆推出"建设火星"主题展 包含登陆/建设/开发/入住四大板块 [8] - 展览设置人造火星磁场等互动游戏 展出南丹铁陨石等珍贵样品 [11] - 光影与土壤造景营造沉浸式火星环境体验 [8] 机器人技术展示 - 绵阳机器人创新馆展示工业级复合机械臂 实现360度自由旋转精密操作 [13] - AI人形机器人具备对话/指令响应/游戏互动等交互能力 [13] - 冰壶机器人模拟真实比赛场景 辅助专业运动员训练 [13]
爆炸、失控!“星舰”第九次试飞,马斯克:较上次试飞取得重大进步
证券时报· 2025-05-28 05:02
星舰第九次试飞结果 - 火箭第一级助推器发生爆炸 第二级飞船失控并失联 最终坠入印度洋水域 [1] - 首次重复使用的"超级重型"火箭助推器爆炸 但第二级飞船顺利进入太空 [1] - 飞船侧舱门未能完全打开 燃料舱系统泄漏导致姿态失控 [1] -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确认试飞未造成人员伤亡和公共财产损失 [1] 技术进展与改进 - 主发动机关机程序成功完成 较上次试飞取得重大进步 [2] - 上升阶段未出现大面积隔热瓦脱落现象 [2] - 滑行段与再入阶段因燃料泄漏导致主贮箱失压 但获取大量有效数据 [2] - 前两次试飞中第一级助推器成功实现发射塔回收 但第二级飞船均在上升期间解体 [2] 未来发射计划 - 后续三次试飞节奏将显著加快 计划每3至4周执行一次发射任务 [2] - 公司计划2026年年底搭载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登陆火星 [2] - 载人火星任务最早可能于2029年实施 2031年可能性更大 [2] 公司动态与创始人动向 - 创始人近期回归全天候工作状态 专注关键技术发布和星舰发射 [3] - 创始人去年投入近3亿美元政治捐款 近期表示将大幅削减以专注商业版图 [3] - 特斯拉股价5月以来累计涨幅近三成 [3] 火箭技术参数 - 火箭总长约120米 直径约9米 由两级可重复使用部件组成 [2] - 第一级助推器长约70米 第二级为"星舰"飞船 [2] - 设计目标为将人和货物送至地球轨道、月球和火星 [2]
爆炸、失控!“星舰”第九次试飞,马斯克:较上次试飞取得重大进步
证券时报· 2025-05-28 04:49
星舰第九次试飞结果 - 火箭第一级助推器发生爆炸 第二级飞船失控[2] - 首次重复使用的"超级重型"火箭助推器爆炸 但第二级飞船进入太空[4] - 飞船侧舱门未完全打开导致姿态失控 燃料舱系统泄漏是主因[4] - 飞行器失联后坠入印度洋 SpaceX结束直播[4] 技术进展与改进 - 主发动机关机程序顺利完成 较上次试飞有重大进步[5] - 上升阶段未出现大面积隔热瓦脱落现象[5] - 滑行段与再入阶段因燃料泄漏导致主贮箱失压[5] - 获取大量有效数据可供分析[5] 未来发射计划 - 后续三次试飞节奏将加快 计划每3至4周执行一次发射[5] - 2026年年底计划搭载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登陆火星[5] - 载人火星任务最早可能于2029年实施 2031年可能性更大[5] 火箭规格与设计目标 - 总长约120米 直径约9米[5] - 第一级助推器长约70米 第二级为飞船 均可重复使用[5] - 设计目标为运送人和货物至地球轨道、月球及火星[5] 历史试飞情况 - 第七次和第八次试飞中 第一级助推器成功实现发射塔回收[5] - 第二级飞船在上升期间快速解体[5] 马斯克动态与商业布局 - 近期回归全天候工作状态 因X、xAI和特斯拉关键技术发布[6] - 去年投入近3亿美元政治捐款 今年表示将大幅削减[6] - 特斯拉股价5月以来累计涨幅近三成[6]
突发爆炸!星舰第9次试飞中解体,太空探索公司发声:姿态失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8 01:42
星舰第九次试飞失败 - 美国太空探索公司进行"星舰"第九次试飞任务 一级火箭在发射几分钟后与星舰分离并返回地球 但在下降过程中控制中心与助推器失去联系 推测坠入大海而非按计划进行受控溅落 [1] - 火箭第一级助推器发生爆炸 火箭第二级飞船失控 [1] - 发射约半小时后飞行团队失去对"星舰"的姿态控制 导致飞船在回到大气层途中发生翻转 发生"非计划内的解体" [2] 星舰第八次试飞情况 - 第八次试飞也以失败告终 第二级飞船在试飞中"快速意外解体" [5] - 飞船上升期间尾部出现"能量事件" 导致数台"猛禽"发动机失灵 最终导致飞船失联和解体 [5] - 飞船解体后的碎片落入计划内区域 碎片中不存在有毒物质 预计不会对海洋物种或水质产生重大影响 [5] - 第八次试飞任务重点是继续尝试上次未达到的目标 包括"星舰"在太空进行卫星部署模拟演练等 由于飞船解体部分任务目标无法实现 [5] 星舰未来计划 - 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表示重型运载火箭"星舰"将于2026年年底搭载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登陆火星 [5] - 马斯克称如果登陆顺利则载人火星任务"最早可能于2029年实施 不过2031年的可能性更大" [6] - 马斯克经常调整"星舰"执行火星任务的时间表 去年年初曾表示将在5年内实施首次不载人探测火星任务 7年内实施首次载人探测火星任务 [6] 星舰技术参数 - "星舰"火箭总长约120米 直径约9米 由两部分组成 [6] - 第一级是长约70米的"超级重型"助推器 第二级是"星舰"飞船 两级均可重复使用 [6] - 该火箭的设计目标是将人和货物送至地球轨道、月球乃至火星 [6]
马斯克再提将回归企业运营
北京商报· 2025-05-25 15:51
马斯克工作重心调整 - 马斯克宣布回归全天候工作状态 专注于X xAI 特斯拉和SpaceX的关键技术发布 [1] - 因X平台宕机事件 公司需进行重大运营改进 故障转移机制未发挥作用 [1] - 马斯克将工作模式调整为每周七天 全天候待命 睡在会议室和工厂 [1] 特斯拉重点项目 - 特斯拉近期重点项目包括在奥斯汀推出机器人出租车平台和Cybercab [2] - 公司计划上半年推出几款价格亲民的新车型 这些项目对特斯拉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2] SpaceX关键进展 - SpaceX获批最早于本周执行"星舰"第9次试飞 此前两次试飞以爆炸收尾 [3] - 马斯克将在德州火箭基地Starbase发表"阐述火星游戏计划"的直播演讲 [3] - 公司需满足NASA载人月球登陆条件 包括证明飞船能安全载人飞行和实现太空燃料补给 [3] - 马斯克目标是在2026年地球与火星相对位置较近时 向火星派遣飞船舰队 [3] 马斯克政治活动影响 - 马斯克近期去华盛顿次数减少 社交媒体发帖量从3月日均103条骤降至4月日均52条 [4] - 多数帖子内容转向旗下企业相关 政治关联内容减少 [4] - 特斯拉一季度销售额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 利润同比暴跌71% [4] - 马斯克对特朗普的支持已影响特斯拉汽车销量并引发内部争斗 [4] 马斯克与特朗普关系 - 马斯克仍是特朗普亲密顾问之一 5月21日出席了特朗普与南非总统的会晤 [5]
马斯克访谈总结:美国,可能破产
海豚投研· 2025-04-12 08:59
美国政府效率问题 - 联邦政府软件许可证数量远超实际员工人数,大量许可证无登录记录,造成资金浪费 [5] - 政府信用卡数量是员工数量的2倍,每张额度1万美元,80%属于浪费,20%涉及欺诈 [6] - 向非政府组织拨款监管缺失,例如19亿美元拨款仅交付100台环保家电,存在系统性腐败 [7] - 政府财政系统存在14台“魔法资金计算机”,可凭空发出付款指令,数据误差达5%-10% [8] - 非法移民福利支出可能达1000-2000亿美元,被指利用移民改变选民结构 [10] 人工智能发展 - OpenAI从开源非营利转向闭源营利模式,与初衷背离 [18] - 预计2029年AI可能超越人类智能,存在20%毁灭性风险,但80%概率带来极端繁荣 [24][26] - 人形机器人将在十年内普及,数量达数十亿台,可更换装饰部件 [20] - 自动驾驶五年内覆盖50%行驶里程,十年内达90% [21] - AI医疗诊断准确率已媲美或超越医生,可解析X光、MRI和血液检测数据 [22] 太空探索与星舰计划 - SpaceX占据全球90%卫星发射市场,中国占5%,其他公司合计5% [31] - 星舰计划2025年实现飞船可重复使用,2026年实现全系统快速复用,成本降低100倍 [35] - 火星移民需运送100万吨物资和100万人,计划在15个地球-火星窗口期(约30年)完成 [37] - 热防护技术是最大挑战,需解决可复用隔热罩材料问题,垂直整合供应链 [40][42] - 微流星防护采用双层屏蔽设计,原子雾化技术防止高速撞击 [45] 政治与舆论争议 - 马斯克称左翼组织资助特斯拉充电站纵火事件,涉及ActBlue和Arabella Networks [14] - 政府拒绝SpaceX对滞留太空8个月的宇航员实施救援,因涉及选举政治 [29] - 削减政府浪费可能触及利益集团,马斯克称面临人身安全威胁 [16]
马斯克笑称:火星也将是美国的一部分
券商中国· 2025-03-31 23:40
马斯克言论与火星计划 - 埃隆·马斯克强调对美国忠诚 称"死也要死在美国" 并比喻美国为需共同维护的"大船" [1] - 马斯克提及火星探索计划 称火星未来可能成为"美国的一部分" 暗示太空殖民与国家扩张的关联性 [1] -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2026年底用"星舰"火箭运送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登陆火星 [1] - 载人火星任务时间表披露 若2026年登陆顺利 最早2029年实施载人任务 但2031年可能性更大 [1] 其他关联内容 - 文章未提及具体行业或公司财务数据 无投资相关分析内容 [1] - 信息来源为环球网 未提供其他第三方数据或行业观点 [2]
重大突破!马斯克宣布
证券时报· 2025-03-23 04:28
SpaceX星舰进展 - 公司正在完善星舰V3设计 预计12个月内实现每周1次发射频率 每次可运送100吨物资至星链轨道[1] - 当前版本星舰总长120米 直径9米 由70米超级重型助推器和星舰飞船组成 两级均可重复使用 设计目标为地球轨道/月球/火星运输[3] 星舰试飞情况 - 第八次试飞中第一级助推器成功实现发射塔回收 但第二级飞船在上升发动机点火时迅速解体[2][3] - 第七次试飞同样出现第二级飞船失联并非计划性解体 公司表示将分析数据提高可靠性[3] 火星计划与人形机器人 - 公司计划2026年底用星舰搭载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登陆火星 载人任务或于2029-2031年实施[5] - 特斯拉已生产首台人形机器人 计划2025年试产5000台 2026年扩产至5万台 量产成本预计2-3万美元[5] - 年产量超100万台时机器人成本将低于2万美元 马斯克预测该业务将超越汽车成为最盈利板块[6] 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 - 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预计从2025年2.6万台增至2030年60.6万台 复合增长率87.6% 中国市场同期从0.9万台增至27.1万台 复合增长率99.4%[6] - 机器人应用场景覆盖教育 家政 宠物护理 园艺 零售等多元化领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