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商税
icon
搜索文档
千亿市场只剩三百亿:净水器的黄金赛道哪去了
犀牛财经· 2025-09-29 09:56
作者:Hasove 曾几何时,净水器几乎是每个新装修家庭的标配,如今家里厨房底下的那个净水器,有的已经"吃灰",有的家庭甚至根本就不装了。 曾经被吹上天的家用净水器,如今怎么了? 2024年国内水家电整体零售额仅为346亿元,这数字和此前预测的千亿元市场规模差得太远。说好的"黄金赛道",这才跑到三分之一就喘不上气了? (数据来源:奥维云网) 2025年上半年,中国净水器行业线下零售额同比增40%,一片繁荣景象。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前三大品牌市场份额超过50%。海尔净水线下市场销售额占 比18%、销量占比20.3%,实现了行业双冠,安吉尔等头部品牌也出现大幅增长趋势。然而,在这高增长背后,各大头部品牌却各有各的难。 目前的净水行业正陷入一个怪圈,商家将整机价格从大几千压至千元档位,却在后续滤芯更换中获取数倍利润。而作为行业头部的海尔,想要打破这一模 式,比如海尔净水器承诺RO膜8年不衰减和全国2800多个区县的"超标免费"活动来吸引消费者,但这种长期承诺实际上可能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这 或许需要持续的巨大投入,可能对利润结构构成压力。 2025年,美的和一位科技博主策划复刻恒河水,通过美的净水器过滤后变得 ...
理肤泉回应“上百元喷雾成分只有水”
第一财经· 2025-09-02 13:58
产品成分与定价争议 - 理肤泉温泉水喷雾成分仅标注为"水"但实为法国理肤泉小镇天然温泉水 保留矿物质和微量元素[3] - 150ml售价119元 300ml售价129元起 定价依据包括温泉水筛选加工杀菌成本及高造价喷头技术[3] - 喷头技术使水雾呈广角形态且质地细腻 提升使用体验与覆盖均匀度[3] 专家对产品功效的评估 - 喷雾主要作用为瞬时补水 含锌硒等成分可抗炎抗衰老但效果取决于用法用量及皮肤吸收程度[6] - 无法替代保湿产品 需搭配乳液面霜使用 过度使用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6] 公司背景与法律风险 - 理肤泉隶属欧莱雅集团 中国公司注册资本约5801万美元 经营范围含医疗器械及美容服务[6] - 欧莱雅中国存在上百起法律纠纷 曾因买卖合同纠纷被起诉[6] 产品安全事件记录 - 2025年3月欧莱雅在美加召回理肤泉Effaclar Duo祛痘乳 因检出微量苯 涉事产品未在中国销售[7] - 2025年1月欧莱雅旗下CeraVe等BPO痤疮产品在美被指含高浓度苯 面临至少六起集体诉讼[7]
成分只有水售价上百元!温泉水喷雾被指智商税,理肤泉回应
南方都市报· 2025-09-02 11:01
产品成分争议 - 理肤泉舒缓调理温泉水喷雾因成分表仅标注"水"引发网络质疑 被指为"智商税" 相关话题登上热搜 [1] - 官方回应称产品使用法国理肤泉小镇温泉水 富含微量元素 核心成分"硒"为天然抗氧化剂 具有舒缓功效且经皮肤学研究证实 [3] - 产品实际成分包含推进剂"氮" 300ml两瓶组合装单瓶售价达101.5元人民币 [3]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销售额224.73亿欧元(约1861.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 营业利润47.4亿欧元(约392.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 [3] - 相较过去三年双位数增长 2024年上半年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增速均回落至个位数 [4] - 净利润36.5亿欧元同比增长8.8% 营业利润率20.8%同比提升10个基点 [4] 业务部门表现 - 四大事业部2024年上半年全线增长但增速分化 专业美发产品部以6.5%增速成为增长引擎 销售额25.5亿欧元(约211.6亿元人民币) [4] - 专业美发产品部第二季度增速达11.5% 卡诗和Color Wow品牌持续受消费者青睐 [4] - 皮肤科学美容部销售额38.6亿欧元(约32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 理肤泉 修丽可 适乐肤三大品牌支撑双位数增长 [5] - 大众化妆品部销售额84.1亿欧元(约69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 [5]
雅漾回应喷雾成分是“水”
新浪财经· 2025-09-02 09:07
产品成分与功效争议 - 雅漾喷雾主要成分为水和氮 氮气用于实现雾状喷洒效果[8] - 官方宣称含266mg/L低矿物含量 钙镁离子比例2:1 以及硅酸盐和微量元素 但未提供具体微量元素数据[3][8] - 第三方检测仅显示皮肤含水量提升数据 其他功效数据均属主观感受性评价[3][9] - 行业人士质疑矿物质成分功效不明确 认为产品本质是水源不同的水[3][8][9] 产品定位与使用场景 - 喷雾核心功能为湿润角质层 提供应急舒缓效果 特别适用于日晒后或皮肤敏感时期[9] - 官方建议喷后20秒内用化妆棉轻擦 或采用湿敷法并每5分钟补喷一次[10] - 行业人士认为湿敷必要性不足 直接使用面膜更为有效[10] 市场价格变动 - 300毫升喷雾单价从历史近200元降至目前76.4元 跌幅超60%[3][12] - 促销期间出现更低单价:两瓶单价约72.1元 三瓶单价约69.5元[12] - 部分渠道出现大幅优惠 300毫升两大瓶加50毫升两小瓶售价113.9元[12] 市场表现与品牌背景 - 喷雾产品在官方旗舰店畅销榜排名第一 宣称每秒售出35瓶 累计订单超100万个[12] - 母公司皮尔法伯集团为世界第二大药妆研发商 旗下拥有康如、馥绿德雅等品牌[13] - 品牌2024年全渠道总成交额实现双位数增长[14] 行业观点 - 产业评论人认为该类产品与瓶装水理念类似 成本主要集中于包装、品牌溢价和营销投入[14] - 功效价值与价格匹配度及成分真实性(是否真正从法国运输)成为核心争议点[14]
雅漾回应喷雾成分是“水”
新浪财经· 2025-09-02 08:52
产品成分与功效 - 雅漾喷雾主要成分为活泉水和氮气 氮气用于实现雾状喷洒效果[3] - 产品宣称含有266mg/L低矿物含量 钙镁离子比例2:1 以及硅酸盐和微量元素 但公司无法提供具体微量元素数据[1][3] - 第三方实验显示敏感性肌肤使用者主观认可保湿舒缓效果 但仪器测量仅皮肤含水量一项有数据支持[5] - 行业资深人士指出喷雾实际成分就是水 不同品牌仅水源不同 对矿物质微量成分的功效表示质疑[1][4] 产品定位与使用场景 - 喷雾核心功能为湿润角质层 提供即时凉爽感和应急舒缓效果 特别适用于日晒后或皮肤敏感时的急救处理[5] - 公司建议喷洒后20秒内用化妆棉擦拭或采用湿敷法 每5分钟补喷一次[5] - 行业观点认为喷雾更适合应急使用 对于皮肤屏障养护效果有限 湿敷操作不如直接使用面膜[6] 市场价格变化 - 300毫升雅漾喷雾单价从历史近200元降至目前76.4元(单瓶) 69.5元(三瓶装) 跌幅超过60%[1][8] - 产品在官方旗舰店畅销榜排名第一 宣称每秒售出35瓶 累计订单超100万[8] - 当前每毫升价格约0.25元 显著低于理肤泉同类产品(300毫升售价177元 合0.59元/毫升)[8] 品牌背景与市场表现 - 雅漾母公司皮尔法伯集团为世界第二大药妆研发商 法国第二大私营制药集团 旗下还拥有康如、馥绿德雅等品牌[8] - 雅漾1974年通过收购水疗中心进入皮肤护理领域 1990年确立为敏感性皮肤专业品牌[9] - 公司宣布2024年全渠道实现总成交额双位数增长 归因于中国消费者对功能性护肤产品需求提升[9] 行业争议 - 消费者质疑喷雾类产品技术含量集中于包装瓶而非内容物 产业评论认为其与瓶装水商业模式类似 存在品牌溢价和营销成本[9] - 核心争议点在于产品溢价是否合理 以及活泉水是否真正具备与价格匹配的护肤功效而非安慰剂效应[9]
以含有特殊矿物质等为卖点,“网红盐”是智商税吗
新华网· 2025-08-12 05:54
产品定位与市场表现 - 网红盐以天然、特定原产地和含有特殊矿物质为卖点进行高端定位 价格是普通食盐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例如200克喜马拉雅岩盐售价58元 454克法国灰盐标价108元 113克美国夏威夷黑盐标价148元 最高端的法国盐之花每克售价0.5-1.5元 相当于普通食盐价格的70-200倍 [1] - 产品线延伸至调味品组合 喜马拉雅盐调味品每瓶售价约50元 推出橘子组合、柠檬组合等新口味 并配备可调节研磨器制造噱头感 [4] - 电商平台销售表现火爆 尽管定价高昂仍吸引大量消费者购买 形成异域风情特色商品细分市场 [1] 营销策略与宣传手法 - 商家普遍使用天然有机认证和富含矿物质等标签进行宣传 声称产品含80多种人体所需矿物质 能调节人体酸碱平衡 [3] - 部分品牌采用模糊宣传策略 例如宣称海藻加碘盐实际添加碘化钾和海藻鲜味液 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现象 [7] - 利用消费者好奇心和对外国商品的迷信心理 通过华而不实的广告语提升产品溢价 市场监管部门指出其存在夸大宣传问题 [7] 产品成分与营养价值 - 专业测试显示27组食盐样品中均未检出锌 仅4组检出硒 18组检出铁 23组检出镁 22组检出钙 所有微量矿物质元素含量均十分有限 [6] - 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 不同产地盐品只要纯度达标 其营养成分和价值没有显著差异 所谓特殊矿物质补充效果微乎其微 [5] - 行业专家强调食盐摄入量每日仅约5克 通过食盐补充矿物质既不科学也不必要 且高钠摄入反而会导致钙质流失 [5][6] 行业监管与消费者认知 - 监管部门依据广告法约束不实宣传 对违规营销行为进行严格查处 已对虚假宣传品牌实施约谈处理 [7] - 营养学专家建议消费者关注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和碘指标即可 无需过度关注其他成分 盐本质是调味品而非保健品 [6] - 消费者需建立科学消费观念 认清网红盐与普通食盐功能一致性 避免因猎奇心理支付超额溢价 [7]
一瓶白桦树汁,半瓶智商税?
半佛仙人· 2025-07-27 04:07
白桦树汁市场现象 - 白桦树汁在便利店和超市的售价高达一二十元/300毫升 远高于巴黎水(五六元)和汽油(两三元) 利润率极高[5] -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 白桦树汁拼单量超过500万箱 但实际发货地多为南方 与宣传的大兴安岭产地不符[14] - 部分商家为节省成本 直接使用白桦树皮加糖煮水灌装 反而保留了树皮中的三萜类物质[18][19] 产品营销策略 - 宣传强调"大兴安岭白桦树林新鲜钻取" "每三年采一次/每次15天/每树仅采300mL"等稀缺性概念[7] - 功效宣传包含消炎利尿 抗衰抗氧化 甚至暗示能"让拄拐者表演杂技"等夸张说法[10][11][17] - 定位为"植物黄金" "液体虫草" 并打上"男人加油站/女人美容院"等标签[8] 消费者行为分析 - 中年男性是主要消费群体 存在"后备箱囤货"现象[6] - 消费者明知营养价值存疑 但仍购买 更多是追求"吸食树木"的心理体验[20][21] - 饮用行为被赋予情感价值 如"对着大兴安岭黑土猛嘬" "像十七年蝉吸食树木"等心理暗示[22][23][24][25] 产品实质分析 - 实际成分与普通植物汁液无异 含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但含量极低[9][16] - 消炎利尿等功效与普通水无异 抗衰抗肿瘤等说法缺乏科学依据[10][16] - 作为速生工业树种 白桦树本身不具备特殊营养价值[16]
壹快评丨北大未名湖湖水被明码标价,深层次原因值得思考
第一财经· 2025-06-14 11:52
事件概述 - 线上二手交易平台出现多个商家售卖北京大学未名湖湖水 每500毫升标价20元到近百元不等 其中标价99元的商品页面显示已吸引400余次浏览 [2][3] - 同店铺售卖的"北大土"单价高达每公斤143元 商家宣传称湖水具有"增益脑力"和"激发智慧"的神奇功效 并提供配套的"取水仪式"视频服务 [3] 校方回应 -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校内河湖水是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宝贵资源 不应成为用以非法牟利的商品 两校已联系相关平台督促下架相关商品 [2][3] - 校方强调该行为违反校园管理相关规定 坚决反对此类行为 [3] 社会现象分析 - 类似事件此前已有发生 如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其山东高密老家旧居墙皮被游人刮取 因被认为"被赋予了智慧" [3] - 商家最初售卖湖水纯属制造噱头 但意外形成社会话题 反映出部分消费者愿意为此类商品买单 [5] 潜在影响 - 此类行为可能通过"言传身教"传导给下一代 形成不良示范效应 [5] - 评论建议校方在加强管理的同时 可考虑开放校园让公众自由亲近湖河水 从根源上减少商业炒作空间 [5]
壹快评丨北大未名湖湖水被明码标价,深层次原因值得思考
第一财经· 2025-06-13 14:03
未名湖湖水售卖事件 - 线上二手交易平台出现多个商家售卖北京大学未名湖湖水,每500毫升标价20元到近百元不等 [1] - 商家宣传称北大未名湖湖水和清华校河河水具有"增益脑力"和"激发智慧"的神奇功效 [2] - 某标价99元的未名湖湖水商品页面显示已吸引400余次浏览,并提供配套"取水仪式"视频服务 [2] - 同店铺售卖的"北大土"单价高达每公斤143元 [2] 校方回应 -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校内河湖水是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宝贵资源,不应成为用以非法牟利的商品 [1][2] - 两校已联系相关平台督促其下架相关商品 [1] - 校方强调这种行为违反了校园管理相关规定 [2] 社会现象分析 - 事件最初是商家制造噱头,但意外成为社会关注话题 [1][3] - 类似现象包括莫言获诺贝尔奖后其旧居墙皮被游人刮取,认为"墙皮被赋予了智慧" [2] - 评论指出购买这类商品的消费者存在非理性行为,可能传导不良影响 [3] 解决方案建议 - 建议北大、清华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拆掉"校园"围墙",开放校园让公众自由亲近湖河水 [3]
奶瓶界爱马仕,还能风光多久?
36氪· 2025-06-11 11:19
行业背景 - 母婴行业已进入完全竞争阶段 头部品牌集中在奶粉、纸尿裤等同质化品类 价格战激烈 [2] - 奶瓶细分市场2020年零售总额64.1亿 2021年增速仅2.6% 增速放缓明显 [12] - 新生儿出生率持续下降(除2024年龙年) 直接影响奶瓶需求 [12] - 竞争格局包含Hegen、贝亲、COMOTOMO等多价位品牌 贝亲2022年中国市场销售额下滑6.6%至347.76亿日元 [12][14] 公司定位 - 专注"断奶奶瓶"细分场景 解决母乳转奶粉的过渡痛点 过渡期约半年 [1][2] - 产品定位高端 单个奶瓶售价约200元 被称为"奶瓶界爱马仕" 估值曾达50亿元 [5] - 通过三大创新点建立差异: 世喜棕配色、超软硅胶材质、仿真大奶嘴设计 [5] 产品表现 - 2016年推出第一代断奶奶瓶 2017年累计销量达5万件 奶嘴超10万件 [3] - 2017年双11二代产品天猫30分钟售出5482件 爆款大棕瓶覆盖超200万妈妈 [5] - 衍生开发断奶勺等配套产品 形成喂养场景全覆盖 [7] 营销策略 - 2018年起全面布局线上营销 包括公众号内容、育儿栏目曝光、KOL合作 [9] - 小红书完成5000+种草 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超3.5亿次 [9] - 转介绍订单占比达38% 建立用户裂变机制 [11] 面临挑战 - 产品被质疑"智商税" 2023年因欺诈消费者被判退1赔3 [8] - 黑猫投诉平台数百条投诉 涉及设计缺陷、奶嘴质量问题等 [11] - 营收过度依赖断奶奶瓶单品 行业壁垒低面临竞品冲击 [11][12] 发展路径 - 产品创新方向: 防胀气功能、温度调节、便携性改进等 [14] - 市场拓展: 通过国际橡塑展等渠道探索海外市场 [14] - 营销深化: 品牌活动、节目赞助、KOL矩阵建设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