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搜索文档
以金融“活水”激发小微企业活力(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 2025-09-22 22:08
企业发展,少不了贷款。可贷款从哪里来?可以从"数"中来。 提升融资服务的可得性精准性,数字技术是填平"信息鸿沟"的好工具。如今积极发展数字金融,就是要 连通"数据孤岛",实现银企双赢。调研时,不少银行客户经理说,最开始接到"推荐清单"时,以为 是"摊派任务"。一走访才发现,清单上的企业确实有发展前景、有资金需求,服务效率大幅提升。现实 情况在变,企业需求在变,利用新技术更好满足客户的多样化、动态化需求,金融业才能不断开辟高质 量发展的新空间。 进一步讲,每一笔融资业务的背后,都有高质量发展的挖潜空间。比如,一家砂石开采企业曾受到行政 处罚,这个"污点"影响了后续经营。当地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专班了解情况后,协调有关部门辅导企业完 成信用修复,企业得以轻装再出发。再如,针对企业反映集中的贷款到期"过桥"难题,浙江、山东等地 将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嵌入协调工作机制,企业得以减负。进一步加强支撑保障,做好更有力度、温度 的金融服务,不断为破解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贡献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金融活水才能更好浇灌高 质量发展沃土。 金融活则经济活,好政策要重落实。加强央地协同、用好数据手段、各领域汇聚合力,定能更好推动惠 企政 ...
打通小微企业融资“最后一米”
人民日报· 2025-09-15 01:08
工作机制运行成效 - 截至6月末累计走访超过9000万户小微经营主体[1][2] - 银行对推荐清单内主体新增授信23.6万亿元[1] - 新发放贷款总额达17.8万亿元[1] 机制协同架构 - 国家层面由金融监管总局与发改委牵头形成政策合力[1] - 地方建立省市区县三级工作机制并以区县为主战场[1] - 通过央地协同完善金融服务生态体系[1] 基层覆盖实施 - 依托市场监管工信税务等部门数据拆解走访清单[2] - 将机制融入乡镇街道社区基层治理毛细血管[2] - 通过基层力量加快摸清企业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2] 信贷结构优化 - 新发放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达32.8%[2] - 多部门数据共享助力轻资产企业精准画像[2] - 加大对外贸民营科技消费等重点领域资源倾斜[2] 数据赋能措施 - 加快完善地方信用数据平台建设[3] - 基于大数据开发匹配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产品[3] - 降低金融机构风险识别成本和融资风险[3] 政策协同创新 - 将无还本续贷政策嵌入机制统筹推进[3] - 根据形势增列外贸板块引导资源倾斜[3] - 借助央地协同优势提升政策措施效能[3] 营商环境优化 - 指导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和规范财务管理[3] - 协调解决土地环保征信等经营困难[3] - 激发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和经营能力[3]
打通小微企业融资“最后一米”(财经观)
人民日报· 2025-09-14 22:03
在精准度上发力,深挖重点领域信贷潜力。还有一个数据引人注目,依托机制新发放的贷款中,信用贷 款占比达32.8%。这一较高占比体现出,机制通过多部门数据共享,让金融机构能够为更多轻资产的小 微企业精准"画像",从而降低对抵押担保的依赖,这也有助于加大对外贸、民营、科技、消费等重点领 域的资源倾斜,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通过在协同性、覆盖面和精准度上发力,既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 优势,又充分遵循金融市场规律,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这一难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截至6月末,各地依托工作机制累计走访超过9000万户小微经营主体,银行对"推荐清单"内经营主体新 增授信23.6万亿元,新发放贷款17.8万亿元……近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亮出阶段性成绩 单,一系列数据有力显示了机制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发挥的积极成效。 去年10月建立,运行不到一年,这一机制为何能够快速显效?观察机制运行模式,不难看出,找准发力 点是打通小微企业融资"最后一米"的关键。 在协同性上发力,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这一机制并非简单的政策叠加,而是通过央地协同完善 了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生态体系。在国家层面, ...
金观平:综合施策优化民企金融服务
经济日报· 2025-09-01 03:35
金融支持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并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 加强民营制造业企业金融服务[1] - 政策提出借助"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从供需两端发力实现银行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2] 民营企业经济地位 - 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92%以上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92%以上 数量超过42万家[1] - 民营企业对进出口和税收贡献均超50% 对城镇就业贡献达到80%以上[1] - 截至6月末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达70.9万亿元 同比增长5.4%[1] 融资困境分析 - 金融机构存在"不会贷"问题 信用风险评估手段单一且过度依赖传统抵押物[1] - 金融机构存在"不敢贷"问题 对科技型民营企业技术背景和产品前景缺乏了解[1] - 金融机构存在"不愿贷"问题 尽职免责规定未充分落实导致一线员工顾虑风险[1] - 部分民营企业因盲目多元发展 市场把握不佳和经营管理不善推高自身风险[1] 解决方案与工作要求 - 金融机构需优化信用风险识别评估手段 针对不同行业规模企业采取差异化措施[2] - 金融机构需落实尽职免责规定 确保一线员工"愿贷""敢贷"[2] - 民营企业需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 强化内部监督以降低信用风险[2] 工作机制成效 - 各地依托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累计走访超9000万户小微经营主体[3] - 银行对"推荐清单"内经营主体新增授信23.6万亿元 新发放贷款17.8万亿元[3] - 新发放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达32.8%[3]
综合施策优化民企金融服务
经济日报· 2025-08-30 01:08
政策导向与支持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并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 加强民营制造业企业金融服务 [1] - 政策提出借助"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从供需两端发力 实现银行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 [2] - 各地依托工作机制累计走访超过9000万户小微经营主体 银行对"推荐清单"内主体新增授信23.6万亿元 新发放贷款17.8万亿元 其中信用贷款占比32.8% [3] 民营企业经济地位 - 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92%以上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达42万多家 占比同样超过92% [1] - 民营企业对进出口和税收贡献均超五成 对城镇就业贡献达到八成以上 [1] - 截至6月末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达70.9万亿元 同比增长5.4% [1] 融资困境与成因分析 - 部分金融机构存在"不会贷"问题 信用风险评估手段单一且过度依赖传统抵押物 [1] - 部分金融机构因不了解科技型企业技术背景而"不敢贷" 难以判断企业成长性 [1] - 部分金融机构因尽职免责规定未落实而"不愿贷" 一线员工存在风险顾虑 [1] - 个别民营企业因盲目多元发展导致经营管理不善 抬高风险并增加融资难度 [1] 金融机构改进方向 - 要求金融机构消除融资门槛的人为障碍 确保民营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和参与市场竞争 [2] - 金融机构需优化信用风险识别手段 针对不同行业和规模企业实施差异化评估 [2] - 落实尽职免责规定以消除一线员工顾虑 保障"愿贷敢贷"机制有效运行 [2] 企业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 民营企业需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 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下的监督机制 [2] - 规范股东行为和强化内部监督 有利于降低信用风险并获得融资支持 [2] - 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仅助力融资 更有利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2] 协同工作机制成效 - 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通过政银企协同 在走访对接后向银行推荐企业 [3] - 对不符合授信标准的企业提供问题分析与修复支持 既解决融资问题又增强发展后劲 [3]
小微企业融资难?浙江首创多种融资模式
搜狐财经· 2025-08-19 08:29
浙江小微融资协调机制成效 - 截至6月末浙江已走访企业413万家,纳入推荐清单98.2万家,其中96.3万家获授信支持,累放贷款2.6万亿元 [2] - 截至5月末浙江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5万亿元,居全国首位 [2] - 温州"科创指数贷"累计发放1087亿元,覆盖44家银行机构 [3] - 浙商银行通过"浙银善标"体系向推荐清单内主体累计授信超950亿元 [8] - 三门农商银行创新"台创·专利池贷",以专利技术评估为企业提供1100万元授信 [6] 创新融资模式 - 温州创设"科创指数"评价体系,从创新能力/产出/融合三方面11项指标对企业科技能力赋分 [3] - 浙商银行推出"普惠数智贷",依托大数据分析与智能风控模型实现2日内放款100万元 [8] - 路桥农商银行采用"银税互动+金融网格"模式,基于纳税/用电/生产数据24小时完成500万元信贷审批 [9] - 瑞安农商银行通过无还本续贷为企业解决5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到期问题 [10] - 三门农商银行将管理体系认证纳入标准,升级"冲锋·认证贷"为迅猛龙户外提额至350万元 [13] 重点企业案例 - 豪联科技获农行300万元"科创指数贷",从申请到放款仅3个工作日 [3] - 气协科技通过专利质押获1100万元授信,2024年产值达3500万元(同比+320%) [6][7] - 瑞得机械凭借"善标一级"评级获浙商银行100万元纯信用贷款 [8] - 鼎博水暖获工行500万元经营性贷款用于技术升级 [11] - 傲隆管道作为初创企业获温州银行420万元信用授信 [12] 机制优化措施 - 温州建立"精准筛分/双线对接/数智监测/联合指导"四项机制筛选活跃经营主体 [11] - 针对首贷户建立"无贷户-首贷户-伙伴客户"递进式服务体系,优化准入门槛 [12][13] - 无还本续贷新政要求银行提前1个月沟通,建立续贷支持与尽职免责机制 [10] - 工商银行实施"一企一策"定制方案,为鼎博水暖匹配技术升级贷款 [11]
小微融资机制一线调研 | 搭桥铺路破梗阻 多方协调“润”小微
上海证券报· 2025-08-15 00:39
协调机制建设与落地 - 金融监管总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已在重庆、山东等地落地 搭建了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共同参与的融资通道 [1] - 协调机制旨在让依法合规经营、有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获得所需发展资金 近一年来已推动小微企业从不敢贷、贷不到转变为愿意贷、容易贷 [1] 数据挖掘与企业画像 - 重庆金融监管局通过"金渝网"平台深度挖掘金融数据 建立4133条资金映射规则 绘制全市43条产业链资金图谱 覆盖24万户制造业企业和370万户供应链经营主体 [2] - 通过分析企业资金往来数据精准刻画"还款置信度" 挖掘有潜力优质企业并生成推荐名单推送给银行 [2] 信贷创新与案例成效 - 重庆勐马初心农产品公司通过农行巴南支行获得200万元纯信用贷款 解决了订单和生计问题 [3] - 政府赋能确保数据真实性 银行依据产业链分析和真实经营数据革新授信方式 创新信贷产品 [3] - 山东建立"联合会诊"机制 开展1366次会诊 解决4422家企业的4520个融资难题 [4][5] 跨部门协同与价值认定 - 东营市通过多部门联合为广饶长冠公司解决轻资产融资问题 发改部门出具项目备案证明 科技部门纳入科创扶持 金融部门认定符合五项标准 [6] - 邮储银行基于政府认证为企业办理1000万元科技信用贷款 突破技术壁垒和前景评估难题 [7] - 重庆江津区联合发改委发布协调机制运行方案 组织政府部门、镇街和银行共同推动 实现园区宣讲和乡镇对接全覆盖 [7] 工作机制常态化 - 山东邹平市将协调机制纳入年度工作规划 出台评估方案激励发改、科技、工信、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参与 [8] - 建立线上线下工作群和召集机制 开展"金融+"政策宣介活动 整合科技扶持、财政贴息和信贷优惠 [8] 规模数据与投放成效 - 协调机制启动以来 重庆向31.32万户次小微企业投放信贷6288.81亿元 [8] - 山东有32.63万户小微企业获得贷款 获贷率89.11% 累计发放贷款1.17万亿元 平均年化利率4% [8] 基层走访与需求摸排 - 重庆江北区"红金渝"网格员与金融机构联合走访 上半年走访700多家小微企业 投放贷款4000多万元 [10] - 山东寿光梳理9万户正常经营小微企业 重庆组建超万人专职网格员队伍与1万多名金融网格员共同摸底 [10] 产业园区服务创新 - 重庆双福工业园聚集9000余户小微企业和16360户个体工商户 设立银行集中办公点提供一条龙服务 [11] - 山东邹平铝产业园设立"金融+"工作室 针对铝产业集群轻资产、高成长特点定制金融服务方案 [11] - 山东桓台开通专属服务热线 提供政策解读、需求对接和问题解答一站式电话服务 [11]
河北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取得积极成效
中国发展网· 2025-08-14 09:22
核心观点 - 河北省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通过走访摸排和精准对接 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1] - 工作机制运行关注覆盖率和重点领域支持 同时开展助企帮扶工作 提振小微企业发展信心 [1] - 截至2025年7月末累计走访535万户小微主体 新授信1.3万亿元 新发放贷款1.1万亿元 信用贷款占比49.6% [2] 工作机制建立 - 2024年10月建立省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指导市县建立本级机制 组建三级工作专班 [1] - 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 按五项标准摸排融资需求:合规持续经营 固定经营场所 真实融资需求 信用状况良好 贷款用途合规 [1] 融资对接成效 - 银行机构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开展精准融资对接 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基层 快速便捷 利率适宜 [1] - 单列外贸板块 加大对外贸 民营 科技 消费等领域资源倾斜 [1] - 新授信金额达1.3万亿元 实际发放贷款1.1万亿元 信用贷款占比49.6% [2] 未来工作方向 - 做深做实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高效摸排融资需求 畅通信贷直达渠道 [2] - 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帮助小微主体解决实际困难 激发发展动能 [2]
融资协调新机制显效:金融活水灌溉科技外贸小企业
中国证券报· 2025-08-12 21:06
赋能科技企业发展 - 浙江豪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数据管理、容灾备份、数据安全运维等业务,拥有30余项专利与软件著作权,获得"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 [1] - 农业银行温州瓯海龙霞支行为豪联信息提供300万元无抵押科创指数贷,从申请到放款仅用3个工作日 [2] - 温州科创指数评价体系从创新能力、创新产出、创新融合三个方面,结合11项指标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已有44家银行机构累计发放科创指数贷超1100亿元 [2] - 龙合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拥有313项国家专利,营收同比增长32%,工商银行龙岩分行通过专精特新贷产品为其提供2000万元贷款 [3] - 工商银行龙岩分行帮助龙合智能完成财政贴息申请,每年节约利息支出20万元 [4] 支持外贸企业融资 - 福建金融监管局梳理1.84万家外贸企业,截至6月末已走访1.49万家,放款6013户、363.77亿元 [5] - 浙江金融监管局摸排9万余家外贸企业,截至6月末已走访6.9万家,累计放贷超4700亿元 [6] - 工商银行温州鹿城支行为浙江鼎博水暖制造有限公司发放500万元经营性贷款,并下调贷款利率 [6] - 鼎博水暖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备升级后产能将提升,产品从民用走向工业用 [6] 信用修复机制 - 台州金融监管分局引入融资辅导工作机制,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7] - 三门迅猛龙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在浙江农商银行系统帮助下完成信用修复,获得350万元贷款 [7][8] - 台州金融监管分局指导三门、天台等地对涉网贷小微经营主体开展摸排,实行"金融顾问认领制" [8]
经济新方位丨三个镜头,看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人民日报· 2025-08-10 06:52
政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1] - 从去年9月到今年5月再到近期,一系列金融政策出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是政策发力重点[1] - 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优化无还本续贷政策,改进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模型[1] 协调机制促进银企对接 - 金融监管总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2] - 各地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和专班,打通小微企业融资堵点卡点[2] - 截至6月底,浙江96万家小微企业通过该机制获得授信支持[3] - 河南濮阳将企业分为"绿灯企业"和"黄灯企业",推动"黄转绿"提高获贷率[3] 政策实施效果显著 - 截至6月底,各地累计走访超9000万户小微企业,其中1100万户纳入"推荐清单"[4] - 银行对"推荐清单"经营主体新增授信23.6万亿元,新发放贷款17.8万亿元[4] - 信用贷款占比达32.8%[4] 无还本续贷政策扩围 - 优化后的无还本续贷政策服务对象扩展至所有小微企业[5] - 截至6月底,全国小微企业续贷余额8.2万亿元,同比增长43.8%[6] - 今年前6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89%,较2020年下降1.98个百分点[7] 信用平台提升融资效率 - 四川"天府信用通"征信平台通过大数据为企业信用画像[8] - 浙江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汇集54个政府部门信息,实现智能化审批[9] - 各地强化信用信息共享,改进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模型[9] 金融支持助力企业发展 - 农业银行温州乐清城南支行为迈龙电气提供990万元贷款[2] - 邮储银行武平县支行为金时裕电子提供2500万元无还本续贷[5] - 凉山农商银行为天云生物发放200万元纯信用贷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