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意法半导体(STM)
icon
搜索文档
ST(STM) - 2025 Q1 - Quarterly Report
2025-05-05 20:16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净收入25.2亿美元,同比下降27.3%,环比下降24.2%[5][6][7][9] - 第一季度毛利率33.4%,同比下降830个基点,比公司指引中点低40个基点[5][6][7][10] - 第一季度营业利润300万美元,同比下降99.5%,营业利润率降至0.1% [6][7][11] - 第一季度净利润560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0.06美元,同比分别下降89.1%和88.9% [6][7][11] - 预计第二季度净收入27.1亿美元,环比增长7.7%,同比下降16.2%,毛利率约33.4% [7][22] - 2025年第一季度净销售额为25.13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34.44亿美元;净收入为5900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5.14亿美元[33]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06美元,2024年同期为0.57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0.06美元,2024年同期为0.54美元[33] - 2025年Q1总净收入为25.17亿美元,运营收入为300万美元[43] - 2025年Q1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下净利润为560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0.06美元;非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下净利润为630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0.07美元[49] 现金流与资本支出相关数据 - 第一季度经营活动净现金为5.7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8.59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300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负1.34亿美元[15][16]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5.74亿美元,投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7.96亿美元,融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2.82亿美元[36] - 2025年第一季度折旧与摊销为4.28亿美元,资本支出净支付为5.38亿美元,向股东支付的股息为7200万美元[36] - 2025年Q1净资本支出(非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为 - 5.3亿美元[59] - 2025年Q1自由现金流(非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为3000万美元[62] - 2025年净资本支出计划维持在20 - 23亿美元,用于重塑制造布局[7] 资产负债与权益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29日,公司总资产为249.23亿美元,总负债为69.64亿美元,股东权益为179.59亿美元[35] - 截至2025年3月29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7.81亿美元,短期存款为16.5亿美元,有价证券为25.28亿美元,总流动性为59.59亿美元[53] - 截至2025年3月29日,公司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财务状况为30.8亿美元[18] - 截至2025年3月29日,公司净财务状况(非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为30.82亿美元,调整后净财务状况(非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为27.05亿美元[53] 库存数据 - 第一季度末库存为30.1亿美元,库存销售天数为167天[17] 公司战略与目标 - 公司计划到2027年底实现每年节省数亿美元成本的目标[7][19] - 公司有50,000名员工,与超200,000家客户和数千家合作伙伴合作,计划到2027年底实现100%可再生电力采购目标并实现直接和间接排放碳中和[31] 报告分部调整 - 自2025年1月1日起,公司对报告分部进行调整,在两个产品组下形成四个报告分部[38][41] 公司面临风险 - 公司面临全球贸易政策变化、宏观经济和行业趋势不确定、客户需求与预测不符等风险[27] - 行业监管增加、流行病或大流行、行业整合等因素可能对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32] 信息更新说明 - 公司不打算更新本新闻稿中包含的行业信息或前瞻性陈述以反映后续事件或情况[2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Q1模拟产品、MEMS和传感器(AM&S)细分市场净收入为10.69亿美元,运营收入为8200万美元[43] - 2025年Q1嵌入式处理(EMP)细分市场净收入为7.42亿美元,运营收入为6600万美元[43] 市场渠道占比 - 2025年市场渠道中,总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占比71%,分销占比29%[43] 财务日历 - 2025年财务日历显示,4月24日公布Q1财务结果,7月24日公布Q2财务结果,10月23日公布Q3财务结果[64]
法国和意大利在意法半导体公司管理问题上爆发冲突
商务部网站· 2025-04-24 16:08
(原标题:法国和意大利在意法半导体公司管理问题上爆发冲突) 欧洲时报4月11日报道,法国和意大利目前因意法半导体公司的管理问题而产生矛 盾。意法半导体是法国两大半导体公司之一,两国均是主要股东,公司管理层正计 划"自愿裁员"2800人。 矛盾焦点在于公司监事会拒绝任命意大利提名的意大利经济财政部经济司司长、 总理梅洛尼的亲信马尔切洛•萨拉(Marcello Sala)。被拒绝的原因是萨在公开和私下表 达了对首席执行官谢里以及他的战略的失望。这些批评是在该集团2024财年净利润下 降63%至15.6亿美元、销售额下降23.3%至略高于130亿美元的情况下提出的。 意法半导体监事会则再次表示支持首席执行官和管理团队,特别是他们在半导体 行业的困难时期执行公司转型的能力。 意法半导体10日制定了未来几年的路线图,其中包括提高效率,特别是通过自动化和 人工智能,以及在3年时间内,除了自然减员外,全球多达2800名员工自愿离职,不过 不会关闭任何工厂。该公司在全球拥有50000名员工,其中包括在法国的11500名员工。 意法半导体还承诺在未来几年内提高产量,以保持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意大利财长乔尔杰蒂称不可理解和无 ...
ST(STM)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4-24 10:52
业绩总结 - 2025年第一季度净收入为25.2亿美元,同比下降27.3%,环比下降24.2%[11] - 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为33.4%,较去年同期下降830个基点[30] - 2025年第一季度运营利润率为0.1%,净收入为5600万美元[11] - 2025年第一季度净运营费用为8.3亿美元,占收入的33%[35] - 2025年第一季度现金流为5.74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3000万美元[41] - 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入预期为27.1亿美元,同比下降16.2%,环比增长7.7%[11] - 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预计约为33.4%[70] 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汽车市场收入下降39%[25] - 2025年第一季度工业市场收入下降32%[25] - 2025年第一季度个人电子产品收入下降11%[25] - 汽车市场占公司总收入的44%[86] 资本支出与财务状况 - 2025年第一季度资本支出为5.3亿美元,预计2025年资本支出计划在20亿至23亿美元之间[11] - 截至2024年3月30日,调整后的净财务状况为27.8亿美元[48] - 2024年12月31日的净财务状况为28.5亿美元,2025年3月29日为27.1亿美元[48] 股东回报与信用评级 - 2025年第一季度支付给股东的现金股息总额为7200万美元[42] - 公司信用评级为BBB+(稳定展望)和Baa1(稳定展望)[47] 未来展望与战略 - 公司确认到2027年将实现高三位数百万美元的年度成本节约目标[61] - 计划到2027年实现碳中和,并在同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采购[66]
ST的MCU怎么又双叒热了?
芯世相· 2025-04-24 05:55
文章核心观点 - ST MCU在2025年4月现货市场价格整体上涨 部分型号涨幅显著 主要受关税政策情绪波动和分销商补货行为推动 但终端真实需求未同步增长 市场存在观望和分化现象 [1][4][8][14][18][21] ST MCU价格变动趋势 - 2025年4月ST MCU报价较3月整体上涨 其中通用基础型MCU型号STM32F103C8T6价格从4-5元涨至4-5.5元 [4] - 热门型号涨幅分化:STM32F407VET6从10元涨至13元(涨幅30%) STM32F103RCT6从6.3元涨至7.5元(涨幅19%) STM32F405RGT6从12元涨至17元(涨幅42%) STM32F030C8T6从3元涨至4.5元(涨幅50%) STM8S003F3P6从1.1元涨至1.2元(涨幅9%) [5] - 高性能MCU H7系列同步上涨:STM32H743VIT6从35元涨至40元 STM32H750VBT6从13元涨至21元 STM32H743IIT6从28元涨至35元 [7] - 价格上涨始于2024年价格企稳和库存去化 2025年初出现回升迹象 [4][8] 价格上涨驱动因素 - 4月中旬受关税政策情绪影响 华强北市场ST MCU报价单日整体上涨约30% [2] - ST全球13个生产基地均位于非美国地区(法国6座 意大利2座 新加坡1座 后端工厂分布于法/意/中/摩洛哥/菲律宾/马耳他/马来西亚) 加征关税无直接影响 但市场情绪蔓延至欧洲品牌 [8] - 分销商同行补货热情高涨 尤其STM32F4系列 带动短期价格反弹 [15] - ST产品线覆盖面广 高端芯片存在差异化机会 进一步助推报价上涨 [11] 终端需求状况 - 终端客户需求分化:部分恐慌性备货担心涨价 部分持观望态度比价采购 [17][18] - 真实需求未同步增长:许多工厂生意不佳 外贸型工厂受关税不确定性影响 封装厂需求接近往年淡季水平 [17] - 客户对涨价接受度不高:倾向选择低价供应商 部分仍对比2024年低价 [19] - 价格倒挂现象未完全消除 涨价仅为理性回调而非缺芯期非理性暴涨 [13]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初ST出货量达2022年以来首次高峰 需求主要来自现货市场分销商 终端客户以观望为主 [21] - ST在通用芯片领域份额被国产厂商蚕食 但中高端领域仍具差异化机会 [21] - 短期价格反弹未必代表实质性需求回暖 需警惕市场炒作行为 [21]
STMicroelectronics Reports 2025 First Quarter Financial Results
Newsfilter· 2025-04-24 05:00
文章核心观点 STMicroelectronics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净收入、毛利润等指标同比下降,公司正推进制造布局重塑和成本调整计划,预计第二季度净收入和毛利率有一定变化 [3][6]。 各部分总结 财务数据 - 第一季度净收入25.2亿美元,同比降27.3%,环比降24.2% [3][7] - 毛利润8.41亿美元,同比降41.7%,毛利率33.4%,同比降830个基点 [3][8] - 运营收入300万美元,同比降99.5%,运营利润率0.1%,同比降1580个基点 [3][9] - 净利润560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0.06美元,同比分别降89.1%和88.9% [3] - 过去12个月,经营活动净现金流5.74亿美元,同比降51.5%,自由现金流3000万美元,同比从负转正 [13][14] - 第一季度末库存30.1亿美元,库存销售天数167天,高于前一季度和去年同期 [15] 业务板块 - 各业务板块净收入均同比下降,模拟产品、MEMS和传感器(AM&S)板块降23.9%,功率和分立产品(P&D)板块降37.1%等 [7] - AM&S板块运营利润8200万美元,同比降66.7%;P&D板块运营利润从7700万美元降至 -2800万美元 [11] 公司发展 - 4月10日,公司详细介绍制造布局重塑和全球成本调整计划,确认2027年底实现高三位数百万美元的年度成本节约目标 [17] 业务展望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预计净收入27.1亿美元,环比增7.7%,毛利率33.4% [6][21] 报告调整 - 自2025年1月1日起,公司对业务板块报告进行调整,相应调整了去年同期数据 [4]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 - U.S. GAAP)指标 -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运营收入、净利润和摊薄后每股收益等指标经调整后有不同表现,如第一季度调整后运营收入1100万美元 [54] - 公司认为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指标有助于投资者和管理层进行业绩比较、趋势分析和结果对比 [52] 财务日历 - 2025年各季度财报公布时间及相应静默期已初步确定,但需最终确认 [67]
华为展示 eFlash 的替代方案,VLSI 2025亮点曝光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23 01:58
VLSI 2025研讨会概况 - 第45届VLSI技术与电路研讨会将于2025年6月8日至12日在日本京都举行,主题为"培育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花园:从创新种子到蓬勃发展",聚焦先进技术整合与智能互联设备转型 [2] - 论文录用情况:共251篇常规论文(含1篇Late News),其中技术组104篇、电路组141篇,另有12篇邀请论文和4篇全体报告 [2] - 国家/地区论文排名:美国57篇(第一)、韩国54篇(第二)、中国大陆52篇(第三)、中国台湾23篇(第四)、日本20篇(第五) [2] - 华为展示采用7nm厚HZO薄膜的1T1C 3D FeRAM测试芯片,具有10年数据保存能力和125°C高温稳定性 [2][18] 先进CMOS技术突破 - 英特尔18A工艺采用RibbonFET和PowerVia技术,相比intel 3工艺性能提升25%(1.1V电压)、功耗降低36%,在0.75V低压下性能仍提升18% [4][5] - 台积电开发1.2nm等效栅氧化层厚度的背栅PMOS器件,导通电流达400 µA/µm,亚阈值摆幅72 mV/dec [10] - 东京大学利用ALD工艺生长晶体InGaOx材料,迁移率显著提升并实现常关操作纳米片晶体管 [15] - 三星与佐治亚理工学院合作开发IWO沟道MOSFET,导通电流244 μA/μm,EOT缩小至0.3纳米 [16] 存储技术进展 - 三星推出286层第九代3D-NAND闪存,位密度提升50% [16] - 美光第二代铁电NVDRAM实现41纳米间距和5纳米铁电堆栈,1E10次循环后仍保持250mV窗口 [19][20] - 台积电演示BEOL存储器与逻辑单片集成技术,密度高于SRAM [21] - 台积电3nm FinFET高密度6T SRAM实现功耗降低17%、待机漏电降低10% [23][24] 图像传感器创新 - 索尼10微米间距背照式SPAD深度传感器在940nm波长下光子探测效率达42.5% [26] - 索尼LiDAR方案实现25M点/秒测量速率,300米距离精度17厘米 [28][29] - 佳能汽车用SPAD传感器实现156dB动态范围和0.1勒克斯低光捕捉 [31] - 北京大学22nm FDSOI图像传感器光敏度达5x105 A/W,支持1000fps高速成像 [34] 其他领域技术亮点 - 北京大学等团队开发癫痫检测加速器PANDA,灵敏度99%且能效3.178 TOPS/W [37] - imec推出3D类器官接口微电极阵列,输入参考噪声仅9.1µVrms [39] - 东京大学14位560MS/s ADC实现72.14dB SNDR和176.7dB Schreier FoM [41][42] - 英特尔18A工艺128Gb/s发射器能效0.67pJ/bit,满足PAM-4标准 [58][59] 行业领袖观点 - SK海力士CTO指出DRAM技术面临10nm后转折点,需创新单元方案应对AI需求 [62] - 英伟达副总裁强调AI时代需全方位VLSI创新,从材料到系统层级 [62] - 联发科高管探讨生成式AI对半导体设计的挑战,强调能效与异构集成 [62] - 意法半导体提出边缘AI需结合情境感知与生成智能技术 [63]
美国芯片,都从哪里进口?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23 01:58
美国半导体进口结构及关税影响 - 2024年美国半导体进口中64%来自马来西亚、中国台湾、泰国和越南,中国大陆仅占3% [3] - 中国大陆制造的半导体主要通过成品电子设备进入美国市场 [3] - 这四个地区占据全球半导体封装和测试(A&T)设施的70%份额 [5] - 美国主要IDM公司(Intel、Micron、TI)的A&T设施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 [7] - 无晶圆厂公司(Nvidia、高通、博通、AMD)依赖台积电的代工服务 [7] - 若征收半导体进口关税将直接推高美国半导体公司的生产成本 [7] 全球A&T设施建设现状 - 新建A&T工厂需2-3年时间,成本可能超过40亿美元 [8] - 近期宣布的A&T项目中仅2个位于美国(Amkor亚利桑那州、Integra堪萨斯州) [8] - 欧美建设A&T设施平均成本30亿美元/1900人,亚洲为8.4亿美元/3500人 [8] - Intel波兰工厂和Integra堪萨斯项目均已推迟 [8] 半导体产业竞争格局 - 全球尖端芯片制造集中在前三大公司:台积电、三星、英特尔 [14] - 中国正大力投资模拟芯片制造领域 [15] - 存储芯片相对简单,逻辑芯片(如AI加速器)技术门槛和附加值更高 [10] - 芯片已成为数字经济核心基础设施,重要性堪比石油 [10] 地缘政治因素 - 美国通过出口管制限制中国获取先进芯片技术 [11] - 新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加剧了各国对芯片自主可控的重视 [11] - 美国正推动半导体制造业回流,但面临成本和时间挑战 [8][11] - 台湾在全球芯片供应链中占据关键地位,特别是先进制程领域 [14]
华为展示 eFlash 的替代方案,VLSI 2025亮点曝光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23 01:58
会议概况 - 第45届VLSI技术与电路研讨会将于2025年6月8日至12日在日本京都举行,主题为"培育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花园:从创新种子到蓬勃发展",聚焦先进技术、电路设计及智能互联设备应用转型 [1][2] - 会议共录用常规论文251篇(含1篇Late News),其中技术组104篇、电路组141篇,另有12篇邀请论文和4篇全体报告 [2] - 论文录用数量国家/地区排名:美国57篇(第一)、韩国54篇(第二)、中国大陆52篇(第三)、中国台湾23篇(第四)、日本20篇(第五) [2] 关键技术突破 CMOS工艺 - 英特尔18A平台采用RibbonFET和PowerVia技术,相比intel 3工艺性能提升25%(1.1V电压下),功耗降低36%,面积缩小0.72倍;低压(0.75V)下性能提升18%,功耗降38% [4] - 英特尔18A将HP库单元高度从240CH降至180CH,HD库从210CH降至160CH,垂直尺寸缩减25% [5] - 台积电展示1.2nm等效栅氧化层厚度的背栅PMOS器件,导通电流达400µA/µm,亚阈值摆幅72mV/dec,导通/关断比7个数量级 [9] 存储技术 - 三星推出286层第九代3D-NAND闪存,位密度比上代提升50% [15] - 华为展示32Mb容量1T1C 3D HZO FeRAM测试芯片,采用40nm CMOS平台7nm厚HZO薄膜,数据保存时间10年,125°C下存储窗口保持200mV [17] - 美光第二代铁电NVDRAM实现41nm间距、5nm铁电堆栈厚度,1E10次循环后电压窗口>250mV [18][19] - 台积电演示BEOL存储器与逻辑单片集成技术,密度高于SRAM [20] 图像传感器 - 索尼10μm间距背照式SPAD深度传感器在940nm波长下光子探测效率达42.5% [25] - 索尼LiDAR方案实现25M点/秒测距能力,250米距离可检测25cm物体 [27][28] - 北京大学22nm FDSOI图像传感器光敏度达5x105 A/W,支持1000fps成像 [33] 创新应用与系统 - 英特尔基于18A工艺的128Gb/s发射器实现0.67pJ/bit能效,满足PAM-4标准 [57][58]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异构SoC MAVERIC峰值能效达8 TOPS/W,支持1GHz运行频率 [53] - 东京科学研究所6G相控阵收发器IC在150GHz频段实现56Gb/s传输速率,单天线路径功耗发射150mW/接收93mW [55] - 韩国KAIST神经视频处理器NuVPU能效达36.9 TOPS/W,比前代提升9.2倍 [43] 行业领袖观点 - SK海力士CTO指出DRAM技术面临10nm后转折点,需创新单元方案应对AI需求 [61] - 英伟达副总裁强调VLSI需从材料到系统全方位创新以支持AI发展 [61][62] - 联发科高管认为生成式AI推动计算/存储/连接技术投资,需解决能效与工程复杂性挑战 [63] - 意法半导体提出边缘AI将结合情境感知与生成智能,推动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64]
ST重整晶圆厂,或将裁员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11 00:55
制造布局重塑计划 - 公司宣布全球制造布局重塑计划,旨在增强竞争力并巩固全球半导体领导者地位,该计划是2024年10月公布的2024年计划的一部分 [1] - 计划将利用欧洲战略资产保障集成设备制造商(IDM)模式的长期可持续性,并提升创新能力 [1] - 重点包括优化先进制造基础设施和主流技术,重新定义部分工厂使命以支持长期成功 [1] 制造战略目标 - 制造战略聚焦两大目标:优先投资300毫米硅片和200毫米碳化硅晶圆厂以实现关键规模,同时最大化现有150毫米和成熟200毫米产能的效率 [2] - 计划持续投资技术升级,部署更多AI和自动化技术以提高研发、制造和认证流程效率 [2] 全球工厂定位 - 未来三年将构建互补生态系统:法国工厂专注数字技术,意大利工厂专注模拟和电源技术,新加坡工厂专注成熟技术 [3] - 所有现有工厂将继续在全球运营中发挥长期作用 [3] 核心工厂扩建计划 - 意大利Agrate的300mm晶圆厂产能目标在2027年翻倍至每周4,000片晶圆,并计划模块化扩容至每周14,000片 [4] - 法国Crolles的300mm晶圆厂产能目标在2027年提升至每周14,000片晶圆,并计划扩容至每周20,000片 [4] - 卡塔尼亚碳化硅园区200mm晶圆生产预计2025年Q4启动,将巩固公司在下一代功率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5][6] 其他生产基地优化 - 法国Rousset工厂将专注200毫米制造并重新分配产量以实现产能饱和 [7] - 法国图尔斯工厂将保留200毫米硅片部分工艺,新增面板级封装业务以支持Chiplet技术 [7] - 新加坡宏茂桥工厂将整合全球传统150毫米硅片产能 [7] - 马耳他Kirkop工厂将升级测试和封装能力并增加先进自动化技术 [7] 劳动力调整 - 未来三年员工技能将向过程控制、自动化和设计转型,预计全球范围内通过自愿措施减少2,800名员工 [8] - 人员调整主要发生在2026-2027年,公司将与员工代表保持建设性对话 [8]
STMicroelectronics details company-wide program to reshape manufacturing footprint and resize global cost base
Newsfilter· 2025-04-10 12:00
文章核心观点 - 意法半导体披露重塑全球制造布局计划,旨在加强竞争力、巩固全球半导体领先地位,确保集成设备制造商模式的长期可持续性 [2] 公司战略目标 - 重塑和现代化制造运营,优先投资未来基础设施,最大化旧有产能的生产力和效率,持续升级技术并注重可持续性 [5] - 未来三年重塑制造布局,设计和加强在法国、意大利和新加坡的互补生态系统,实现产能充分利用和技术差异化 [6] 制造业务创新与效率提升 - 随着创新周期缩短,制造战略不断演变,加速向全球客户大规模交付创新专有技术和产品 [4] - 计划继续投资升级运营技术,部署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提高技术研发、制造等流程的效率 [5] 各地区制造布局调整 意大利 - 阿格拉特300mm晶圆厂将扩大规模,目标是到2027年将产能翻倍至每周4000片晶圆,根据市场情况可扩至每周14000片,200mm晶圆厂将专注于MEMS [7][8] - 卡塔尼亚将继续作为功率和宽带隙半导体设备的卓越中心,200mm碳化硅晶圆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生产,资源将重新聚焦于200mm碳化硅和硅功率半导体生产 [10] 法国 - 克勒(Crolles)300mm晶圆厂将巩固为数字产品生态系统的核心,到2027年产能增至每周14000片晶圆,根据市场情况可扩至每周20000片,200mm晶圆厂将转换为支持电气晶圆分选高容量制造和先进封装技术 [9] - 鲁塞(Rousset)将继续专注于200mm制造,从其他工厂重新分配额外产量以实现现有产能的充分利用 [11] - 图尔(Tours)将专注于200mm硅生产线,其他活动将转移到不同工厂,还将成为氮化镓能力中心并开展面板级封装新活动 [12] 其他地区 - 新加坡宏茂桥工厂将专注于200mm硅制造,并整合全球旧有150mm硅产能 [13] - 马耳他柯科普工厂将升级,增加先进自动化技术以支持下一代产品 [13] 员工与技能发展 - 未来三年制造布局重塑,员工规模和技能要求将发生变化,公司将通过自愿措施管理过渡,预计最多2800人自愿离职,主要发生在2026年和2027年 [14] 公司概况 - 公司拥有50000名员工,与超200000家客户和数千家合作伙伴合作,致力于实现碳中和及100%可再生电力采购目标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