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航成飞(302132)
icon
搜索文档
中际旭创市值超过东方财富,创业板市值“老二”易主!
格隆汇APP· 2025-09-03 07:53
创业板市值排名变动 - 中际旭创总市值达4735亿元 超过东方财富的4209亿元 成为创业板市值第二大成分股 [1][2] - 中际旭创单日涨幅10.99% 年内累计涨幅达246.45% 创历史新高 [1][2] - 东方财富市值排名降至第三 单日下跌4.38% 年内涨幅仅3.44% [1][2] 头部企业市值表现 - 宁德时代以14088亿元总市值保持创业板第一 年内涨幅19.49% [2] - 新易盛市值3674亿元位列第四 年内涨幅349.64% 表现突出 [2] - 迈瑞医疗市值2895亿元排名第五 年内下跌5.54% [2] 成分股涨幅特征 - 胜宏科技年内涨幅544.83% 位列涨幅榜首位 [2] - 阳光电源单日涨15.30% 年内累计涨幅58.27% [2] - 中航成飞单日跌幅14.34% 但年内仍保持27.71%正增长 [2]
中航成飞:截至2025年8月20日,公司股东总数77686户
证券日报网· 2025-09-02 13:14
股东结构 - 截至2025年8月20日公司股东总数为77,686户 [1]
A股巨震释何信号?算力硬件集体大跌,资金反向爆买,159363交投新高!高股息逆市走强,银行ETF涨近2%
新浪基金· 2025-09-02 12:10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回调 沪指跌0.45% 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均跌超2%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8750亿元[1] - 银行等高股息板块逆势走强 银行ETF场内价格涨1.94% 价值ETF涨0.73%[1] - 创新药板块表现突出 港股通创新药ETF场内价格收涨1.08%[1] 行业ETF表现 - 银行ETF(512800)涨1.94% 位居涨幅榜首[2] -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涨1.08% 价值ETF(510030)涨0.73%[2] -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159363)大跌6.14% 创4月8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3][4] - 国防军工ETF(512810)收跌2.25% 振幅达3.57%[17] 人工智能板块分析 - AI算力硬件集体大跌 光模块龙头天孚通信跌超10% 新易盛跌7% 中际旭创跌超5%[3] -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单日净申购5.38亿份 近十日累计增持16亿元 成交额超21亿元创历史新高[4] - 调整原因包括筹码兑现压力及连续数月逼空后的市场分歧[6] - 英伟达预计AI基础设施支出达3-4万亿美元 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46%[6] - 光模块行业正从业绩增长向估值提升阶段转变 头部企业进入价值重估新阶段[6] 券商板块展望 - 券商ETF(512000)近20日资金净流入超41亿元 规模超312亿元创历史新高[9] - 券商板块PB估值1.65倍 处于近10年51.47%分位 补涨空间值得关注[11] - 49只券商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均正增长 13家增幅超100% 两家增长近1200%[11] - 政策面注册制深化和交易机制优化 资金面增量资金入市 转型发展财富管理等高附加值业务[16] 国防军工板块动态 - 国防军工ETF尾盘溢价率抬升至0.48% 显示买盘资金强劲 此前6日资金连续加码超2.25亿元[17] - 中航证券认为短期波动源于资金获利了结 申万证券预计三季报超预期且十五五规划打开空间上限[19] - 开源证券指出2025Q3-Q4军工订单有望兑现 行业基本面触底回升[19] 机构策略观点 - 中国银河证券预计市场维持偏高中枢运行 政策预期和资金面提供支撑 外部环境平稳[3] - 中金公司认为中长期产业升级带动A股资产质量提升 股票市场是资产荒背景下重要配置方向[3] - 摩根士丹利认为市场未全面过热 成交量与历史相比风险可控[11] - 中原证券指出A股处于政策利好和流动性充裕环境 预计稳步震荡上行[11]
成飞概念下跌0.61%,主力资金净流出33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09:16
成飞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9月1日收盘,成飞概念板块下跌0.61%,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 [2] - 板块内14只个股上涨,涨幅居前的包括新大洲A上涨4.85%、光韵达上涨4.63%、多浦乐上涨3.86% [2] - 跌幅居前的个股包括川环科技下跌4.64%、特发信息下跌4.17%、*ST新研下跌4.14% [2][4] 板块资金流向 - 成飞概念板块今日获主力资金净流出8.00亿元 [3] - 33只个股遭遇主力资金净流出,其中6只净流出超5000万元 [3] - 华力创通主力资金净流出1.98亿元居首,川环科技净流出1.97亿元,海格通信净流出1.40亿元,成飞集成净流出9852.54万元 [3][4] 个股资金表现 - 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的个股包括中航成飞净流入1.32亿元、中航光电净流入1.30亿元、天宜新材净流入833.08万元 [3][5] - 华力创通换手率达20.27%,川环科技换手率14.89%,成飞集成换手率14.41% [3][4] - 光韵达虽然股价上涨4.63%,但主力资金仅净流入81.67万元 [4] 行业比较 - 金属锌板块以4.95%涨幅领涨概念板块,金属铅板块上涨4.94%,黄金概念上涨4.39% [3] - 兵装重组概念下跌1.36%表现最差,互联网保险下跌0.69%,国产航母下跌0.68% [3] - 成飞概念板块在跌幅榜中排名第四,表现弱于大多数概念板块 [3]
军工板块午后拉升,航空航天ETF(159227)跌幅收窄,中航成飞涨超4%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08:51
板块表现与ETF动态 - 军工板块异动拉升 航空航天ETF(159227)跌幅收窄至0.94% 成交额达1.89亿元 稳居同类第一 [1] - 持仓股中航成飞涨超4% 中航沈飞、中航西飞、华秦科技、航宇科技等纷纷拉升 [1] - 航空航天ETF最新规模达11.21亿元 创成立以来新高 为全市场规模最大的航空类ETF [1] 行业地位与战略价值 - 航空装备因空中力量作用凸显成为各国军队建设重点 行业技术门槛极高 涉及高端技术和复杂工艺 在军工产业链中价值量占比较高 是军工板块核心方向 [1] - 航空航天ETF跟踪国证航天指数 申万一级军工行业占比高达97.86% 为全市场军工含量最高的指数 聚焦空天力量 覆盖战斗机、运输机、直升机、发动机、导弹、卫星、雷达等全产业链龙头 契合"空天一体"战略方向 [1] 指数表现与行业前景 - 国证航天指数自2024年8月29日至2025年8月29日收益率达68.42% 超越中证国防指数(57.03%)、中证军工指数(59.85%)和军工龙头指数(47.60%) [1] - 未来3年我军建设中心任务是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 加快建成全球一流军队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装备将加速追赶国际先进军事力量 航空航天与防务领域迈向较高景气度发展阶段 [2]
军工电子板块9月1日涨0.5%,新光光电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15.79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01 08:46
军工电子板块市场表现 - 军工电子板块整体上涨0.5%,领涨个股为新光光电(涨幅8.01%)和園博电子(涨幅7.66%)[1] - 上证指数上涨0.46%至3875.53点,深证成指上涨1.05%至12828.95点[1] - 板块内涨幅前五个股包括新劲刚(5.10%)、*ST奥维(5.08%)和华丰科技(4.00%)[1] 个股交易数据 - 新光光电成交额达3.00亿元,成交量6.43万手,收盘价47.19元[1] - 中航成飞成交额最高达39.23亿元,成交量37.90万手,涨幅3.57%[1] - 华丰科技成交量最大为30.88万手,成交额29.78亿元[1] - 跌幅最大个股为智明达(-3.91%)和航大南湖(-3.70%)[2] - 海格通信成交量达108.60万手,成交额15.53亿元,跌幅2.05%[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5.79亿元,游资净流入4.08亿元,散户净流入11.71亿元[2] - 中航光电主力净流入1.45亿元(占比9.17%),但散户净流出1.27亿元[3] - 中航成飞主力净流入1.44亿元(占比3.67%),游资净流出7571.64万元[3] - 六九一二主力净流入1485.81万元(占比7.59%),游资净流出1115.80万元[3] - *ST奥维主力净流入372.49万元(占比11.47%),散户净流出229.79万元[3]
军工催化效应升温,航空航天ETF(159227)成交额突破2亿元,中航成飞持续拉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06:15
市场表现 - 三大指数延续上涨态势 国防军工板块小幅回调[1] - 航空航天ETF(159227)跌幅收窄至0.87% 成交额2.07亿元稳居同类第一 换手率18.72%[1] - 持仓股中国博电子涨超6% 长城军工/航宇科技/中航成飞领涨[1] 行业催化因素 - 9月3日阅兵前自主可控和国防军工板块存在脉冲机会 重磅事件对军工股具显著催化作用[1] - 国证航天指数军工属性极强 申万一级军工行业占比97.86% 为全市场军工含量最高指数[1] - 航空航天装备权重占比达66.8% 显著超越中证军工和中证国防指数[1] 投资工具特性 - 航空航天ETF(159227)为跟踪国证航天指数的最大规模ETF[1] - 该ETF提供高效把握核心军工空天机遇的途径[1]
中航成飞(302132) - 中航成飞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8月29日)
2025-08-31 14:24
财务表现与运营情况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和利润同比下降 主要因一季度处于零部件生产阶段 销售收入较少 且2024年同期交付集中基数高[3] - 2025年二季度收入已超2024年同期 实现同比改善[3] - 公司每年制定专项成本管控方案 通过工艺研发 流程优化提升材料利用率和设备利用率[3] - 通过设计 工艺 采购 制造 经营多业务域协同发力科学压降成本[3] 军贸业务进展 - 公司是航空工业集团主要航空装备出口基地 从事军贸业务超40年[3] - 军贸明星产品包括歼-7系列 枭龙系列 歼-10等[3] - 2025年5月国际区域性冲突后 军贸产品受广泛关注 已接待多次外宾来访[3] - 通过参加展会和市场推介 军贸业务已取得实质性进展[3] 产业链与供应链管理 - 重组上市后主业转变为航空整机装备 产业链控制力极大增强[3] - 下属企业包括贵飞 国创中心 长飞 成飞民机 电测等 形成完整产业体系[3] - 形成"产备修"一体化能力 涵盖零部件生产 整机装备研制 整机维修[4] - 采用政府+龙头企业+配套企业"1+1+N"模式 与地方政府共建航空产业园[4] - 构建协同高效供应商管理体系 形成优质供应商资源池[4] 战略规划与资本运作 - "十五五"期间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防务装备 民用航空 军贸协调发展的新格局[4] - 计划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 建设高水平航空人才中心[4] - 结合十五五发展布局适时策划再融资[4] - 将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运用股权激励 员工持股计划等工具[4]
昨日重现,国防军工ETF尾盘再逆转!长城军工涨停,中航成飞飙升8%!72股交出半年成绩单,最高暴增2162%!
新浪基金· 2025-08-29 12:03
市场表现 - 大盘全天红盘震荡 创业板指盘中站上2900点 [1] - 国防军工ETF(512810)尾盘急速冲高 场内收涨1.2%再创3年半新高 振幅达2.39% [1] - 收盘前10分钟溢价率一度飙至0.83% 全天成交1.62亿元 连续14个交易日超亿元 [1] - 此前4日大举吸金超1.1亿元 [1] - 单周放量成交9.27亿元 续创上市9年来新高 [4] - 8月场内价格累涨10.77% 连续4个月上涨 累计成交30.2亿元 较7月大增逾五成 [6] 成份股表现 - 长城军工尾盘涨停创收盘新高 成交74.62亿元 [3] - 中国卫通收涨8.82% 成交56.48亿元 [3] - 中航成飞尾盘暴拉收涨7.72% 成交35.70亿元 [3] - 菲利华收跌9.31% 振幅超16% 成交50.55亿元创历史天量 [3] - 中国卫星收涨1.90% 成交54.27亿元 [3] - 内蒙一机收涨7.39% 成交37.56亿元 [3] - 华力创通收涨7.18% 成交36.87亿元 [3] 基本面分析 - 72只成份股披露2025年中报 60股上半年实现盈利 占比超83% 其中半数实现净利正增长 [6] - 18股净利同比增速超30% 其中8股超100% [6] - 航天科技净利暴增超21倍 华丰科技净利增速达9.4倍 高德红外增9倍 纳睿雷达增8.6倍 [6] - 中船防务营收101.73亿元 净利同比增258.46% [7] - 北方导航净利同比增256.59% [7] - 本轮行情源自基本面触底回升 2025Q3-2025Q4军工订单有望持续兑现落地 [6] 行业覆盖范围 - 国防军工ETF(512810)覆盖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大飞机、深海科技、军用AI、可控核聚变等热门题材 [7] - 兼顾传统主战力量与新域新质力量 [7] - 为融资融券标的及互联互通标的 [7]
千亿战斗机龙头重组完成,扣非净利大增118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08:58
核心观点 - 中航成飞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后首份半年报显示表面业绩下滑但核心盈利指标显著改善 合同负债创历史新高预示业绩即将进入V型反转周期 [3][4][5] - 公司面临军民业务协同 技术转化效率及集团化管控三大整合挑战 需突破新业务市场应用瓶颈以实现业绩承诺目标 [7][8] 财务表现分析 - 上半年营业收入207.02亿元同比下降38.99% 归母净利润9.13亿元同比下降68.33% 主因合并范围从原中航电测智能测控业务扩展至成飞集团完整航空整机制造体系导致同比基数失真 [3] - 扣非净利润同比激增1180% 综合毛利率逆势提升至22.7%的五年高位 反映航空主业真实盈利能力强化 [3][4] - 合同负债飙升至187.2亿元创历史峰值 较年初暴涨超百亿元 预收款覆盖率达90% 预示未来6-12个月将进入收入确认高峰 [3][4][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6.6亿元 预付账款同比翻倍至136.9亿元 存货规模突破301亿元 体现航空工业"现金前置 收入后置"的特殊生产周期 [4][5] 业务整合挑战 - 航空装备毛利率同比下滑3.77个百分点至7.77% 主因民机部件业务占比提升 需通过军用整机供应链协同降本 [7] - 氢能源无人机 无人机货运空投系统等新业务面临应用场景不明确 市场开拓能力不足问题 战新产业尚未形成独立收入贡献 [7] - 跨地域协作管理复杂度指数级增长 涉及汉中机电检测 成都总装 贵州维修等差异化业务整合 [7] 业绩承诺与目标 - 注入资产承诺2023-2026年收入目标分别为651.5亿元 660.08亿元 699.7亿元及749.4亿元 因资产交割于2025年1月完成导致2024年业绩数据断档 [8] - 公司2025年经营目标为年度营收超800亿元 显著高于承诺期峰值749.4亿元 下半年业绩承诺成为经营压力测试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