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宝科技(300019)

搜索文档
硅宝科技:总经理黄强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约3.27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0 07:49
高管减持计划 - 总经理黄强持有公司股份约13万股(占总股本0.0333%),计划减持不超过约3.27万股(占总股本0.0083%)[1] - 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李媛媛持有公司股份约6.87万股(占总股本0.0175%),计划减持不超过约1.71万股(占总股本0.0043%)[1] - 财务负责人李松持有公司股份11万股(占总股本0.028%),计划减持不超过约2.75万股(占总股本0.007%)[1] 减持时间安排 - 所有高管减持计划均在公司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实施[1]
硅宝科技(300019) - 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预披露公告
2025-08-10 07:45
高管减持 - 总经理黄强拟减持不超32,700股,占比不超0.0083%[2][4] - 副总经理李媛媛拟减持不超17,100股,占比不超0.0043%[2][5] - 财务负责人李松拟减持不超27,500股,占比不超0.0070%[2][6] 减持详情 - 原因是个人资金需求,来源为已解除限售股份[4][5][6] - 方式为集中竞价,期间为公告披露15个交易日后3个月内[4][5][6][8] - 价格根据二级市场价格确定[4][5][8] 相关情况 - 与此前披露持股意向、承诺一致,无减持限制情形[4][5][8] - 实施有不确定性,不导致控制权变更及影响日常经营[9]
行业周报:美对印加征关税或利好国内纺服出口及化纤行业,草甘膦、草铵膦价格上涨-20250810





开源证券· 2025-08-10 02:14
行业投资评级 - 基础化工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草甘膦市场供应减少,价格重心小幅上移,95%草甘膦原粉市场均价为26399元/吨,较上周价格上涨98元/吨,涨幅0.37%[4] - 草铵膦市场现货偏紧,价格小幅上涨,95%草铵膦原粉主流成交参考4.45万元/吨,较8月5日上涨0.03万元/吨,涨幅0.68%[4] - 橡胶助剂行业倡议抵制"内卷式"竞争,实现行业良性发展[5] - 美国对印度加征关税或利好国内纺服出口及化纤行业[4] 化工行情跟踪 - 本周化工行业指数报3814.15点,较上周五上涨2.33%,跑赢沪深300指数1.1%[17] - CCPI(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报4059点,较上周五下跌0.69%[17] - 本周化工板块的545只个股中,有418只周度上涨(占比76.7%)[17] 产品价格变化 - 近7日跟踪的226种化工产品中,有54种产品价格较上周上涨,有104种下跌[18] - 7日涨幅前十名的产品:液氯(14.98%)、焦炭(4.57%)、代森锰锌(4.00%)、炼焦煤(3.55%)、苯胺(2.82%)[75] - 7日跌幅前十名的产品:布伦特(-8.41%)、WTI(-7.77%)、叶酸(-6.00%)、丙烯酸(-5.51%)、维生素D3(-5.41%)[76] 重点产品跟踪 - 涤纶长丝POY市场均价为6739.29元/吨,较上周均价上涨25元/吨[35] - 粘胶短纤市场均价为12,850元/吨,较上周同期价格持平[39] - 国内尿素市场均价1780元/吨,较上周四上涨11元/吨,涨幅0.62%[52] - 氯化钾市场均价3277元/吨,环比上周上涨42元/吨,涨幅1.3%[56] 推荐及受益标的 - 化工龙头白马: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恒力石化、荣盛石化等[6] - 氟化工:金石资源、巨化股份、三美股份等[6] - 化纤行业:新凤鸣、桐昆股份、华峰化学等[6] - 农化&磷化工:兴发集团、利民股份、云图控股等[6]
硅宝科技:公司产品暂未应用于大飞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9 09:42
公司产品应用领域 - 有机硅材料具有卓越的耐高低温性能和耐老化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有广泛应用 [2] - 公司产品暂未应用于国产大飞机,但将积极拓展相关业务 [2] 投资者关注点 - 投资者询问公司产品是否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及国产大飞机 [2] - 公司明确回应当前产品未应用于大飞机,但未来会积极拓展 [2]
市场洞察:百亿市场崛起,这些企业正在悄悄“攻占工地”
头豹研究院· 2025-08-06 11:4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中国结构胶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迅速,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复合增长率6.8% [3][16] - 结构胶具有高强度、耐疲劳、耐老化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2][8][9] - 中国结构胶出口销售额预计2025年突破45亿元,复合增长率3.7% [17][21] -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CR10企业市场份额约为40%,回天新材、杭州之江、硅宝科技为市场领先企业 [23][26][28] -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包括高性能化、绿色环保化、服务系统化、细分赛道头部品牌崛起和出海全球化 [29][30][31][32] 结构胶定义与特性 - 结构胶是一种高强度胶粘剂,压缩强度>65MPa,钢-钢正拉粘接强度>30MPa,抗剪强度>18MPa [2] - 与其他胶粘剂相比,结构胶重叠剪切力达7.0-40mpa,具有应力分布均匀、不损坏基材等优势 [3][4][8] 结构胶分类与应用 - 按化学成分可分为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脂等类型,环氧树脂、聚氨酯、硅酮等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9][10] - 环氧树脂结构胶适用于高强度环境,聚氨酯结构胶适用于柔性连接结构,硅酮结构胶适用于建筑外立面 [9][10]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15年中国结构胶市场规模约269亿元,2024年达485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500亿元 [14][16] - 出口销售额2022年突破40亿元,2024年约43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45亿元 [17][21] 竞争格局 - 回天新材2024年市占率9.5%,杭州之江6.2%,硅宝科技5.4% [23][26][28] - 康达新材料市占率从2023年2.5%增长至2024年3.8%,白云化工从1.9%增长至2.7% [24][26][28] 发展趋势 - 高性能化:产品将具备更高强度、更好耐久性,满足高强度要求和重载荷环境 [29][30] - 绿色环保化:开发低VOC、健康环保的结构胶产品 [29][32] - 服务系统化:提供从设计到施工的全流程服务 [30][32] - 细分赛道头部品牌崛起:差异化竞争加速细分赛道龙头企业崛起 [30][32] - 出海全球化: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市场 [31][32]
硅宝科技:引领资本增持计划完成,累计增持492.62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10:19
公司股权变动 - 引领资本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累计增持公司股份492.62万股 [1] - 增持比例达1.25% 合计金额7745.90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1] - 本次增持计划实施期限届满并已完成 [1] 财务与经营结构 - 公司当前市值83亿元 [2] - 2024年1-12月营业收入构成中化工业务占比99.54% [1] - 其他产品收入仅占营业收入0.46% [1] 行业动态 - 德资巨头中国区高管警示智能驾驶领域存在残酷价格战 [2] - 行业观点认为智驾服务免费化将给全行业带来灾难性影响 [2]
硅宝科技(300019.SZ):引领资本完成增持1.25%股份
格隆汇APP· 2025-08-04 10:17
公司股份增持完成 - 引领资本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增持公司股份492.62万股 权益变动比例达1.25% [1] - 合计增持金额为7745.90万元 不含交易费用 [1] - 增持计划实施期限届满且已完成 [1]
硅宝科技(300019) -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增持计划期限届满暨实施完成的公告
2025-08-04 09:52
增持计划 - 2025年2月5日起6个月内拟增持274.58 - 549.15万股,价格不超16.20元/股[3] - 增持方式为深交所系统集中竞价交易[7] 资金来源 - 建行成都新都支行提供不超8006.607万元贷款,不超实际增持金额90%[7] 持股情况 - 本次增持前持股6411.80万股,占比16.31%[4] - 本次增持后持股6904.42万股,占比17.56%[11] 过往增持 - 截至披露日累计增持492.62万股,权益变动1.25%,金额7745.90万元[3][10] - 2024年6 - 12月累计增持815.4673万股,权益变动2%[6] 限制条件 - 增持完毕后6个月内不减持[8][9] - 增持符合法规,不影响股权分布和控制权[11][12]
世界首个万吨级硅碳负极项目即将量产
DT新材料· 2025-08-03 16:04
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化进展 - 内蒙古硅源新能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建的世界首个万吨级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土建工程完成率超过90%,设备安装进度突破85%,计划2025年三季度试生产[4] - 该项目采用清华大学硫化床包裹技术生产第三代CVD硅碳负极材料,相比传统石墨材料可提升能量密度20%至30%[4] - 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占地400亩,规划分三期建设年产2万吨产能,全面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40至60亿元[4] - 硅碳负极理论比容量高达3500mAh/g,远高于石墨材料的370~380mAh/g,可使新能源汽车续航提升20%以上[5] 主要企业产能布局 - 昱瓴新能源一期年产1万吨硅碳负极产线已达产,二期规划提升至3万吨产能[5] - 天目先导已建成年产8000吨高端硅碳材料生产线,未来规划产能达15万吨[6] - 贝特瑞硅基负极有效产能5000吨,预计2028年形成5万吨/年产能,产品已获宁德时代等客户认可[6] - 杉杉股份已建设年产4万吨硅碳一体化产能,产品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供应体系[6] - 璞泰来总投资30亿元的年产1.2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已开始试生产,预计2025年8月正式投产[6] - 碳一新能源在安徽皖江投资34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硅碳负极生产基地,预计达产后年产值超百亿元[6] - 硅宝科技硅碳负极产品1000吨/年中试线稳定运行,3000吨/年产能建设推进中[7] 市场前景 - 预计2025年全球硅碳负极市场规模突破120亿元人民币,2030年将超过500亿元,国内市场预计占据70%以上份额[7] - 头部企业正通过提升原材料自控比例、强化与整车/电池厂协同开发等方式抢占行业制高点[7] 行业展会信息 -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展览会将于2025年12月9-1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11] - 展会设置3大主题展馆,展出面积30000+平方米,800+展商参展[14] - 预计吸引3000家国内外企业、2000家终端用户、1000位行业CEO参与[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