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智胜(002253)

搜索文档
川大智胜(002253) - 2016年1月1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11:11
公司经营目标 - 2016年具体经营目标将在2015年年度报告中披露,预计2016年4月披露2015年年度报告 [2] 人脸识别技术 - 公司人脸识别技术包括二维和三维,三维人脸识别技术对姿态角变化适应性好,用户体验便捷,数据安全性高,二维和三维技术互补且二维技术已开始应用 [2][3] 新产品进展 - 人脸识别产品已在多个行业用户处试用和完善,希望从2016年开始产生效益且逐年增加;文化科技产品已与客户签订合同,效益将在2016年体现 [3] 业务规划 - 针对将来智能交通需求研发新技术和产品 [3] 产品市场前景 - 受相关政策影响,低空监视产品短期无法预计,长远市场前景看好 [3] 模拟机安装地点 - 第三台模拟机将安装在上海 [3] 机场空管系统配备情况 - 新建机场投入使用需配备必要空管相关设备和设施,但不是每个机场都需要空管自动化系统,多数小机场新建时一般不配备 [3] 民用空管业务 - 公司民航空管领域产品包括空管自动化系统、空管仿真模拟机、飞行模拟机产品、人脸识别产品、虚拟现实和全景互动体验产品,从去年开始业务机会明显增加 [3][4]
川大智胜(002253) - 2016年8月1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10:56
业务发展情况 - 2016年空管业务新签合同额在2015年基础上继续增长,民航和军航业务新签合同额预计都会增长 [2] - 2016年人脸识别算法进展大,部分人脸识别产品已用户现场试运行并进入市场推广阶段,已启动首批十多种应用产品开发,预计下半年或明年初投入市场 [2] - 2016年虚拟现实新产品“数字天象厅”已开始销售,部分新产品年底前将进入市场 [2] - 2016年飞行模拟产品新签合同和已确定任务较去年有较大幅度增长,销售增加源于客户对自主知识产权高端飞行产品及空管部门对高端飞行模拟产品的需求 [3] - 2016年虚拟现实产品预计新签合同额仍将持续增长 [3] 产品相关问题 - VR科普教室仍在开发中,商业模式在策划中,用于VR科普教室的内容公司自己开发,制作成本比影视级内容低 [3] - 2015年虚拟现实产品收入主要来源于控股子公司华图科技的虚拟现实业务,包括系统、专用硬件、软件和节目等 [3] - 文化科技产品与服务包括高清LED显示屏和巨幕立体科普体验馆,向四川大学提供的是分辨率达到6K的巨幕立体科普体验馆 [3] - 三维人脸识别更多以产品模式运营,但某些重点行业刚开始以项目方式做示范应用 [4] - 三维人脸识别建库采用三维人脸模型,有全三维识别、半三维识别、三维辅助二维识别三种基本应用模式,三维人脸模型数据对二维人脸识别技术有较大提升 [4] 合作与业绩预测 - 与利亚德、奥飞已在一些技术和产品上开展合作,未进入合作投资阶段,合作会逐渐深入推进 [4] - 2016年图像图形产品收入目前不好做出准确预计 [4] - 公司内部各业务领域有年度业绩目标,但三维人脸识别产品收入未对外披露 [4] 行业相关问题 - 电影院不建LED屏的原因包括传统投影播放设备商业影响力、配套版权保护技术及设备、LED屏亮度偏高以及成本等 [3] - 以商业化应用为目标的三维人脸识别产品企业不多,据公开资料法国和俄罗斯分别有一家公司在做 [4] 公司计划 - 公司没有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十三五”期间将以无形资产和技术人员注入等多种方式支持子公司“二次创业”,做大做强 [5]
川大智胜(002253) - 2016年5月1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09:06
业务发展模式 - 公司“十三五”期间盈利模式从“项目模式”为主转变为“项目 + 产品 + 服务”模式,高端训练和体验服务将成主要盈利模式之一,多项新产品将助力业绩增长 [1] 虚拟现实技术 - 控股子公司华图科技的虚拟现实技术产品主要用于科普教育,公司 VR 技术有长时间积累,主要用于航空和空管,也开始进入科普和教育领域,两家技术独立发展,产品无重叠,下一步将整合资源 [1] - 公司和华图科技的虚拟现实产品都非穿戴式设备,公司 VR 科普体验中心预计年底试运行 [1] 战略合作 - 公司与利亚德、奥飞的合作具体事项仍在推进,合作层次包括技术、产品和投资,公司将及时披露进展 [2] 订单情况 - 公司 2013 年中标的 2.38 亿订单无落实时间表,希望在“十三五”期间落实 [2] 三维人脸识别产品 - 产品模式是将自研算法应用到不同行业,开发示范系统,不断完善后形成可复制和批量推广的产品,再与行业伙伴一起推广 [2] - 人脸识别产品主要针对公共安全等领域,用于校园宿舍区门禁、铁路、公安等行业,目前处于示范阶段,已在成都市火车东站试用,效果较好 [2] 低空改革市场 - 通航市场未起来,需求不明确,公司根据自身优势和积累积极准备,与民航飞行学院合作研制开发了通航飞行训练器,2011 年公开增发项目的低空监视管理服务系统已完成,低空改革对公司有积极影响,但市场规模不好预计 [2] 业务结构变化 - “十三五”期间业务结构分为空管、高等级飞行模拟、图形图像业务,空管业务平稳增长,飞行模拟业务效益明显且逐年增长,图像图形业务产品(人脸识别、VR 与文化科技)初步成型 [3] 业绩增长点 - 公司新产品在“十三五”期间将产生效益,空管、飞行模拟培训收入预计增长 [3] 其他产品收入 - 其他产品收入主要是子公司系统集成公司信息化产品,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电子政务信息化系统、城市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智慧景区解决方案、世界遗产监测解决方案等产品和服务,毛利率整体波动较大 [3] 信息披露原因 - 2015 年度报告不详细披露前 5 大供应商和客户信息,主要基于商业秘密保护和客户要求考虑 [3] VR 技术合作态度 - 公司对 VR 技术对外合作持开放态度 [3]
川大智胜(002253) - 2016年5月1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二)
2022-12-06 09:06
传统空管业务 - 十三五期间,2013年中标的2.38亿元空管合同有可能落地,其他空管业务也在恢复增长 [2] - 2015年空管业务收入中军工相关收入占比不到50% [2] 高端体验和培训服务 飞行模拟培训 - 主要用D级飞行模拟机为飞行员培训,目前有2台D级飞行模拟机正式运营,第3台已运抵上海正在安装,今年投入培训运营,第4台已签订合同 [2][3] - 飞行模拟机培训与航空公司签订长期服务合同,客户包括国航西安分公司、西藏航空等 [3] 管制员培训 - 用空管仿真模拟设备(塔台模拟机、雷达模拟机、程序模拟机)为管制员提供空管培训,运用管制员飞行体验器供管制员体验飞行 [3] - 2015年度管制员飞行器主要开展管制员付费培训,2016年有望实现整机销售 [3] VR领域 - 公司主要发展非穿戴式设备,2015年VR领域主要收入来自控股子公司华图科技,公司在VR领域有长时间技术积累 [3] 人脸识别 - 人脸识别产品主要针对公共安全等领域,已在成都市火车东站试用,效果较好 [3]
川大智胜(002253) - 2016年4月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08:38
公司活动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现场参观 [1] - 活动时间为2016年4月7日10:00 - 12:00,地点在公司培训教室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宋万忠,证券事务代表吴俊杰 [1] 公司产品参观 - 参观产品包括塔台视景模拟机、管制员体验飞行模拟机、全景互动体验系统、巨幕立体互动体验系统、三维人脸照相机、人脸识别演示系统 [1] 公司情况介绍 “十三五”发展计划要点 - 可能是公司自成立以来业绩增长最快的五年 [1] - 盈利模式从“项目模式”转变为“项目 + 服务 + 产品”模式 [1] - 高端训练和体验服务将成为主要盈利模式之一 [1] - 新产品将为业绩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1] - 传统空管业务将走出低谷,有望再创辉煌 [1] - 创新创业和自有科技成果孵化有望为业绩做出重大贡献 [1] VR与文化科技业务 - VR技术和业务特色:技术积累久(1990年代中期开始)、高技术(承担多项国家级课题)、系统规模大(视觉空间360度 + 垂直210度、显示面积可达数百平米、单套系统首家最高超千万元)、显示度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 自1990年代中期有持续技术积累,涉及SGI图形工作站应用开发等多方面 [2] - VR技术应用拓展到空管、飞行指挥、飞行模拟、文化科技等领域 [2] - 已开始VR产业链布局,包括非穿戴式系统和穿戴式应用 [2] 低空监视管理和服务系统 - 技术具有主动监视、数据融合、目标识别等特点,适合我国低空空域安全监管 [2] 问题回答 市场环节措施 - 以技术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加大市场投入、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加强与相关单位合作进行市场拓展 [3] 业务发展方向 - 无向游戏方面发展的计划,评估进入领域需考虑技术优势和自身定位 [3] 合作模式 - 与卫士通、奥飞、利亚德的合作具体事项目前在推进中 [3] 激励措施 - 对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有内部激励措施,无股权激励计划,新业务领域有更多激励机会 [3] 低空开放影响 - 低空开放对公司有积极影响,但市场空间规模不好预计 [3] 业务发展前景 - 主要业务领域都有机会,高端培训与体验服务、新业务领域持续增长空间大 [3] 军工合同问题 - 无法估计2013年中标2.38亿项目合同的签订时间 [4] 毛利率问题 - 航空及空管产品毛利率下降因产品分节点确认收入,不同节点软硬件收入和成本不同 [4] - 2015年信息化及其他产品毛利上升与具体合同软件和硬件比例有关 [4] 军工任务 - 以空管相关为主,飞行模拟以后可能逐渐增加 [4] 业务发展模式 - 盈利模式将从“项目模式”为主转变为“项目 + 服务 + 产品”模式 [4] 收入区域不均衡 - 区域收入不均衡由用户行业性质决定,重点应关注分产品收入 [4] 裸眼3D合作 - 公司关注裸眼3D相关技术,与四川大学相关团队有合作关系 [4]
川大智胜(002253) - 2017年5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02:48
人脸识别产品 - 人脸识别算法进展大,部分产品在成都火车东站铁路人证票查验系统试用,经500万人次检验,正确识别率达95.6%,已启动首批十多种应用产品开发,预计下半年或明年初投入市场 [1] - 产品主要针对公共安全等领域,处于示范阶段,暂未形成正式订单 [1] - 运营模式更多以产品模式开展,但某些重点行业先以项目方式做示范应用系统 [1] D级飞行模拟机培训业务 - 采购D级飞行模拟机为航空公司提供飞行员模拟机培训服务,可替代真飞机训练并训练特殊科目 [2] - 经营模式是“融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长期定制服务模式”,与航空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2] - 目前有4台D级飞行模拟机在运行,将助力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2] 政策影响与发展规划 - 低空空域改革政策短期内对公司业绩影响无法预计,“低空空域监视管理和服务系统”适合我国低空空域安全监管要求 [2] - 董事会和管理层正在拟定和讨论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将在定期报告中披露 [2] 利润增长点与盈利模式 - “十三五”期间,在相关战略背景下,公司保持传统业务优势,加大新业务领域推进,重点发展空管、飞行模拟、三维人脸识别、虚拟现实和文化科技等领域 [2] - 盈利模式将从“项目模式”为主转变为“项目 + 产品 + 服务”模式 [2] 其他业务相关 - 如有股权激励计划将及时披露,公司支持员工“二次创业”实现双赢 [3] - 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向科普、教育方面发展 [3] - 信息化产品由前子公司系统集成公司提供,包括电子政务信息化系统等,毛利率整体不高 [3] - 2016年6月起系统集成公司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研发人员较2015年下降26% [3] - 智能交通业务基于车辆自动识别,核心技术是基于视频图像的车辆号牌和类型自动识别,2015年起开发新一代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智能识别技术重回领先位置 [3]
川大智胜(002253) - 2017年9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5 01:50
技术概念 - 公司将美国汽车工程协会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分级标准(SAE0.0 到 SAE3.0)运用到空中交通管理,含义是从主要由人类指挥过渡到机器指挥、人工监督 [2] 政策影响 - 受相关政策影响,短期内公司无法预计低空开放对业绩的影响,若政策落地,考虑产品服务、影响力和技术储备,会对业绩有积极影响 [2] 业务收入 - 公司与航空公司签订 4 台空客 A320 飞行模拟培训长期服务合同,下半年正常情况会有持续收入 [2] 产品盈利与应用 - 人脸识别产品主要采取产品模式,也在探索服务模式,应用于公共安防领域;二维人脸识别产品在北京师范大学宿舍门禁和成都火车东站人证票查验系统有应用,三维产品处于样机阶段,预计几年后产生效益 [3] 产品优势 - 全景互动产品优势在于公司在图形图像处理方面有技术积累,虚拟现实技术向科普、教育方面发展 [3] 业绩预测 - 航空领域及图形图像领域业绩增长与披露材料一致,稳步增长 [3] 战略合作 - 与利亚德、奥飞动漫战略合作,利亚德是 LED 龙头,公司产品对 LED 显示有要求,奥飞动漫在娱乐领域有 IP,公司虚拟现实节目在科普教育领域,合作利于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公司正积极推动合作并会及时披露进展 [3] 毛利率预测 - 产品领域毛利率不会出现较大变化 [3]
川大智胜(002253) - 2017年8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5 01:16
公司业务板块及发展情况 - 航空业务增长稳定,低空领域受政策影响,短期内无法预计对业绩的影响;飞行模拟业务对公司收入产生较大影响;智能化图像识别和合成方面,三维人脸识别及相机处于开发试用阶段,智能交通业务竞争大、进入门槛低,较2016年无重大变化;虚拟现实产品用于互动体验及科普;信息化用于电子政务系统及方案解决 [2] 营业收入减少原因 - 合并范围中减少了系统集成公司,目前公司持股25% [3] 航空业务占比及营运能力 - 作为传统业务,公司保持优势;军航业务受政策影响减少,民航订单增加 [3] 人脸识别产品情况 - 以产品模式运营,市场上主要是二维产品,三维处于研发阶段;部分产品在成都火车东站、北京师范大学试用,正确识别率达95.6%,效果显著 [3] 人脸识别产品应用领域 - 未涉及金融领域,主要针对公共安全等领域,处于示范阶段 [3] 人工智能进展 - 2016年开始布局空管方面应用,产品处于自主研发阶段 [3]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方向 - 公司在该技术上积累深厚,向科普、教育方面发展 [3] 业务模式及利润增长点 - 业务未转型,保持传统业务优势,推进新业务领域;盈利模式从“项目模式”转变为“项目 + 产品 + 服务”模式 [4] 技术团队构成及防人员流失措施 - 团队由四川大学输送的硕博研究生和招聘的研发人员构成;与四川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股权激励 [4]
川大智胜(002253) - 2017年9月2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5 01:04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 002253,证券简称川大智胜 [1] - 投资者关系活动于 2017 年 9 月 21 日 14:30 - 15:30 在公司会议室进行,接待人员有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王洋和证券助理赵静 [1] 业务相关问题 信息化业务淡化原因 - 信息化业务由前子公司系统集成公司负责,自去年 6 月起该公司不再是子公司,不再合并报表,决策出于公司和系统集成公司自身发展需要 [1] 低空政策落地影响 - 短期内无法预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若政策落地,考虑产品和服务必然性、公司影响力和技术储备,对业绩有积极影响 [1] D 级飞行模拟机培训业务 - 公司采购 D 级飞行模拟机为航空公司提供飞行员模拟机培训服务,可替代真飞机训练并训练特殊科目 [2] - 经营模式是“融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长期定制服务模式”,与航空公司签长期合作协议,实现双赢 [2] - 目前有 4 台 D 级飞行模拟机在运行,将为业绩持续增长做重要贡献 [2] 人脸识别产品 - 二维人脸识别产品在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宿舍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使用效果显著,在成都火车东站铁路人证票查验系统试用超 1 年,经几百万人次测试 [2] - 三维人脸识别产品处于产品样机和工程样机阶段,预计今后几年陆续产生效益,核心团队占公司总人数较大比例 [2] 基于人工智能的高端自动化空管系统 - 基于大量数据积累,通过语音识别功能实现管制通话实时识别理解、决策和应答,致力于实现自动化空管从 SAE0.0 到 SAE3.0,减轻管制员工作负荷,减少出错概率 [2] - 目前处于关键技术研发阶段 [2] 公司规划相关问题 2017 年股权激励计划业绩考核标准 - 遵循市场大环境趋势,综合考虑公司历史业绩、经营环境、行业状况和未来发展规划等因素 [2] - 对公司、团队及个人都有业绩考核指标,激励对象需同时满足考核目标才能行权 [3] 融资租赁公司 - 是公司全资子公司,设立是为配合“十三五”发展战略目标、助推扩大市场营销规模,目前处于设立筹备阶段 [3] 未来几年发展战略 - 在提升技术实力基础上,可能向与主营业务相关领域发展,具体事项董事会和管理层正在拟定和讨论,会在定期报告披露 [3]
川大智胜(002253) - 2020年8月2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4 09:30
公司介绍与报告内容 - 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8月25日15:00 - 17:00举行业绩说明会,参与单位众多,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游志胜等 [2] - 董事长介绍高精度三维人脸识别核心技术及优势,总经理介绍半年度经营情况及未来市场战略 [2][3] 三维人脸识别产品应用 应用领域与案例 - 应用于教育、医疗、交通、公安、煤矿等领域 [3] - 教育领域:在川渝数十所大中学复课防疫和高考、自考“防替考”规模化应用,与两地考试院合作使用产品341套 [3] - 医疗领域: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锦江分院安装124套,合同金额345.08万 [3] - 交通领域:与铁路研究部门合作进行大中型高铁站“刷脸出行”识别测试研究,对15万超大群体,高精度三维人脸识别首选正确率>95%,2020年下半年进入实验运行阶段 [3][5] - 公安领域:与中国电信合作,在手机用户实名制注册中进行采集高精度三维人脸示范实验;与中国电信系统集成公司合作示范,提升“魔镜慧眼”系统对关注对象发现概率20%至30% [3] - 煤矿领域: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合作进行旷工下井前后人脸对比示范,高精度三维识别有望成矿山行业标准 [3] 技术优势 - 与传统二维人脸识别产品相比,具有动态识别能力强、能鉴别仿冒、满足超大群体精准识别、防遮挡或污渍人脸识别的优点 [3] 刷脸出行相关情况 发展阶段 - 铁路交通“刷脸出行”经历“人 - 证 - 票”出行、“人 - 证”出行,现提出大范围精准识人、无需验证车票及身份信息的“刷脸出行” [4] 技术验证 - 2018 - 2019年铁路科研部门实测比选,入门条件是5000人群体,首选识别正确率>90%,多家二维人脸识别公司未达要求 [4] - 公司与铁路科研部门合作,西南某高铁站采集5000个高精度三维人脸样本测试,1:n识别(n = 5000)时,首选识别正确率>99% [4] - 报告期内,北京高铁站现场采集高精度三维人脸测试,对15万超大群体,首选正确率>95% [5] 后续计划 - 2020年下半年高铁“刷脸出行”研究进入实验运行阶段,将在指定新建高铁线实验运行 [5] 公司业务转型与产品特点 业务转型背景 - 2008年上市后空管业务为主,因市场局限性,2012年提出“二次创业”,涉足虚拟现实及三维人脸识别领域 [5] - 2013年开始研发三维人脸识别技术,承担国家重大项目,2018年底项目获技术验收,2019年9月发布新产品,2020年上半年产品开始销售 [5] 产品特点 - 与其他公司产品相比,优势在精度,可直接通过识别实现精准识别,三维人脸照相机关键技术指标深度精度达0.036mm和0.038mm,专家组评价国际领先 [6] 市场规模与经营调整 市场规模 - 未来三年高精度三维人脸识别国内市场规模预计达320 - 400亿元 [6] 经营调整 - 2020年调整经营模式为“长期服务”模式,寻找战略合作伙伴,调整业务重心至产品推广应用 [6] 产品毛利率与业务影响 毛利率增长 - “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中三维人脸识别相关产品上半年开始销售,收入2779.5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4.11%,使毛利率增加17.26个百分点 [6] 航空与空管业务 - 受疫情影响,去年2亿多合同执行和验收推迟,一季度收入和利润下滑,但2020年1 - 6月新签合同1.2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33% [6] - 2013年中标项目预计2020年下半年启动,“基于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空管安全防护系统”下半年起在全国空管系统推广应用 [7] - 未来推动优势产品推广部署,结合传统产品与人工智能推动业务持续稳定发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