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宁波银行(002142)
icon
搜索文档
重磅利好!QFII、社保基金、券商、养老基金、保险最新重仓股出炉
天天基金网· 2025-05-08 11:18
货币政策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等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 [1] - 合并使用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额度 [1] 五大机构总持仓情况 - 2025年一季度五大机构(QFII、保险、社保基金、券商、养老基金)重仓股流通股总市值2.06万亿元 [3] - 保险公司持有流通股市值最高,达13775.61亿元;养老基金持有流通股市值最低,为321.63亿元 [3] QFII持仓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共有760家上市公司被QFII重仓持有 [7] - QFII持股市值较大的个股包括宁波银行(321.7亿元)、南京银行(192.64亿元)、生益科技(88.91亿元) [8] - 新加坡华侨银行有限公司持有宁波银行13.22亿股,法国巴黎银行持有南京银行19.96亿股 [8] 保险公司持仓情况 -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持有中国人寿193.24亿股,持仓市值7265.65亿元 [10] - 平安银行被保险公司合计持有112.45亿股,持仓市值1266.2亿元 [10] - 保险公司重仓股还包括兴业银行(642.04亿元)、浦发银行(606.31亿元)、招商银行(489.61亿元) [11] 社保基金持仓情况 - 2025年一季度社保基金出现在607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名单中 [12] -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有农业银行235.21亿股(1218.39亿元)、工商银行123.32亿股(849.65亿元)、中国人保56.31亿股(384.04亿元) [12] - 社保基金新进持有包钢股份、金地集团、中国国航、远兴能源、广汇能源等个股,均超4000万股 [13] 券商持仓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券商共现身285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 [16] - 中信证券持有中信建投3.83亿股(92.5亿元),华泰证券持有江苏银行9.23亿股(87.73亿元) [16] - 券商新进重仓股包括中国外运、明泰铝业、嘉应制药、美盈森、遥望科技、凯撒旅游、诺德股份等 [16] 养老基金持仓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养老基金持仓市值最高的个股是正泰电器,持股市值17.01亿元 [18]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八零二组合、八零八组合合计持股7222.98万股 [18]
宁波银行一年减员2233人,董事长陆华裕等九位董监高年过六旬
搜狐财经· 2025-05-08 08:58
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6 32亿元 同比增长8 19% 营业利润315 48亿元 同比增长12 56% 净利润272 21亿元 同比增长6 29% [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1 27亿元 同比增长6 23% 扣非净利润273 02亿元 同比增长7 38% [2] - 基本每股收益3 95元 同比增长5 33% 扣非每股收益3 98元 同比增长6 42%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850 05亿元 同比下降50 97% [2] 收入结构 - 非利息收入186亿元 同比下降9 9% 主要因手续费收入和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下降 [3]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6 55亿元 同比下降19 28% 主要受代理类业务下滑影响 [3] 成本控制 - 业务及管理费用236 7亿元 同比下降1 42% [3] - 员工费用148 25亿元 同比增长1 28% [3] - 员工总数26976人 同比减少2233人 人均薪酬52 8万元 [4] 高管薪酬与治理 - 9名董监高薪酬超200万元 董事长和行长薪酬均为275万元 [4] - 董监高年龄结构偏大 9人超过60岁 占比超30% 其中独立董事李仁杰71岁 [4][5] - 董事长陆华裕任职20年 副行长罗维开60岁且身兼四职 [4] 市场地位 - 公司坚持差异化经营策略 定位"大银行做不好 小银行做不了" [1] - A股估值最高和不良率最低的银行之一 [1]
银行「消费贷」不良到底有多少亿?
36氪· 2025-05-08 02:01
消费金融市场格局 - 消费金融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互金平台和银行机构,其中银行机构是最大玩家[1] - 互金平台主要承担导流获客、部分风控及贷后角色,自身小贷牌照放贷不多[1] - 2024年大部分银行消费贷余额显著增长,16家银行一年新增消费贷超7500亿元[4] 银行消费贷规模增长 - 工商银行2024年消费贷余额4211.95亿元,同比增长28.30%[2] - 建设银行消费贷余额5278.95亿元,同比增长25.21%[2] - 农业银行消费贷余额4763.91亿元,同比增长39.76%[2] - 交通银行消费贷余额3337.72亿元,同比增长86.94%,增幅连续四年领先同业[2][5] - 邮储银行"个人其他消费贷"规模最大,余额6138.53亿元[2] - 平安银行消费贷余额4746.63亿元,同比下降12.95%[2] - 宁波银行消费贷规模最大达3575亿元,南京银行同比增长18.39%增幅最高[2][5] 消费贷不良情况 - 13家披露数据的银行消费贷不良贷款累计达662亿元[8] - 工商银行消费贷不良贷款100.57亿元,不良率2.39%[7] - 浦发银行不良率2.28%,中信银行2.14%,均超过2%[7] - 交通银行不良率从1.45%降至1.12%,招商银行从1.09%降至1.04%[7] - 平安银行不良规模减少近3亿但不良率增长0.12%至1.35%[7][8] 银行消费贷拓展方向 - 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自营消费贷主要面向优质客群如公务员、事业单位等[9][10][11] - 建设银行联合热门行业头部商户承接补贴和消费券发放[12] - 交通银行创新家居贷产品,扩展新能源汽车品牌合作[13] - 招商银行坚持优选客群并提升大数据风控能力[14] - 兴业银行丰富消费场景打造分行特色专案[15] - 中信银行深耕安居、汽车等消费金融场景[16] - 民生银行"民易贷"余额558.86亿元,增长20.52%[17] - 江苏银行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突破50亿元[18] - 上海银行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29.83亿元[19] - 南京银行聚焦家装、家电、数码、汽车等重点消费领域[19] - 新能源汽车和家居"以旧换新"是主要发力方向[20] - 客群分层精细化运营和产品还款方式优化是重要方向[21]
城商行2024净利榜:北京银行换帅3年间从第1降至第3
中国经济网· 2025-05-07 23:23
城商行2024年归母净利润排名 - 江苏银行以318.43亿元归母净利润位列城商行第一 [1] - 宁波银行和北京银行分别以271.27亿元和258.31亿元排名第二和第三 [1] - 上海银行和南京银行分别以235.60亿元和201.77亿元位列第四和第五 [1] - 杭州银行以169.83亿元排名第六 [1] - 徽商银行和成都银行分别以154.14亿元和128.58亿元位列第七和第八 [1] 城商行2024年归母净利润增速表现 - 杭州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达18.07%,表现突出 [1] - 青岛银行增速最高,达到20.16% [2] - 齐鲁银行增速17.77%,表现优异 [2] - 泸州银行增速最快,达28.31% [3] - 哈尔滨银行增速24.28%,表现亮眼 [3] - 江苏银行和成都银行增速均超过10%,分别为10.76%和10.17% [1] - 苏州银行增速10.16% [2] - 宁波银行和徽商银行增速分别为6.23%和6.80% [1] - 北京银行增速最低,仅0.81% [1] 净利润下滑的城商行 - 贵阳银行归母净利润下滑7.16% [2] - 厦门银行下滑2.60% [2] - 晋商银行下滑12.37% [3] - 盛京银行下滑15.21% [3] - 甘肃银行下滑9.65% [4]
城市24小时 | “市市通高铁”,终于轮到东北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7 16:00
沈白高铁建设进展 - 沈白高铁全线铺轨施工圆满完成 正线全长430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途经7个地市(州)[1] - 预计2024年9月开通 沈阳至长白山最短运行时间压缩至1.5小时 北京至长白山压缩至4小时以内[2] - 项目2015年启动 2021年全线开工 建成后将实现辽宁省"市市通高铁"目标 抚顺市将结束不通高铁历史[2] - 将填补沈阳东向高铁空白 形成"米字形"高铁骨架 巩固沈阳东北高铁枢纽地位[3] 浙江A股上市公司业绩 - 723家浙江A股上市公司2024年共实现净利润2788.51亿元 595家实现盈利 占比超八成[18] - 宁波银行以271.27亿元净利润居首 同比增长6.23% 杭州银行(169.83亿元)和浙商银行(151.86亿元)分列二三位[20] - 71家企业扣非净利润超10亿元 4家超百亿元 72家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18] - 银行、电力设备、基础化工行业表现突出 佩蒂股份、宋城演艺等10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00%[18][23] 农民工监测数据 - 202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973万人 比上年增加220万人 增长0.7%[11] - 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升至31.6% 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16.0% 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13] - 第三产业就业农民工占比54.6% 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占比44.7%[15] - 农民工月均收入4961元 增长3.8% 其中外出农民工5634元 本地农民工4291元[17] 区域经济发展动态 - 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将于2025年7月5日开园 为全球开园规模最大的乐高乐园[6] - 湖北将实施"五大行动"加快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 目标2025年R&D经费超1000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0家[7] - 广东提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重点促进入境消费 支持广州、深圳等打造入境旅游首站城市[8] - 广州推进数据跨境流动 探索建设算力服务平台 巩固国际信息枢纽地位[9]
2025年4月宁波A股上市公司涨幅排行榜
搜狐财经· 2025-05-06 11:53
4月A股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在21个交易日中有15天上涨 但整月下跌1.70% [2] - 科创50整月下跌1.01% 深证成指有10天上涨但整月下跌5.75% [2] - 创业板指整月下跌7.40% 北证50逆势上涨4.72% [2] 宁波市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 宁波市122家A股上市公司中仅36家股价上涨 占比29.51% [2] - 总市值达13028.58亿元 较3月末有所下降 [9][12] - 宁波银行以1578.26亿元市值保持第一 公牛集团920.28亿元第二 拓普集团908.02亿元第三 [9] 宁波市涨幅前十上市公司 - 大叶股份以53.85%涨幅居首 主营园林机械设备 涉及减速器、机器人等概念 [3][7] - 双林股份涨29.98%位列第二 主营汽车零部件 涉足人形机器人、特斯拉等概念 [4][7] - 瑞晟智能涨17.81%排名第三 主营智能物料传送系统 具有智能物流、人工智能概念 [5][7] - 宁波中百涨16.75% 长阳科技涨16.18% 天龙股份涨14.73% 分列第四至六位 [7] - 夏厦精密涨10.97% 海伦钢琴涨10.02% 宁波富邦涨8.65% 新芝生物涨8.13% 位列第七至十名 [7] 宁波市跌幅前十上市公司 - 雪龙集团以31.68%跌幅居首 *ST波导跌21.38%位列第二 [8] - 宁波精达跌20.74% 鲍斯股份跌20.52% 德昌股份跌19.49% 分列第三至五位 [8] - 慈星股份跌18.99% 海天精工跌16.14% 弘讯科技跌15.65% 位列第六至八位 [8] - 三星医疗跌15.23% 博威合金跌15.15% 位列第九、十名 [8] 宁波市市值排名变动情况 - 双林股份市值从241.66亿元升至317.52亿元 排名从第9升至第8 [12] - 大叶股份市值从38.01亿元大幅上升至57.48亿元 排名跃升28位至第50 [12] - 容百科技市值从165.32亿元降至142.66亿元 排名下降3位至第19 [12] - 博威合金市值从163.29亿元降至141.29亿元 排名下降3位至第20 [12] - 德昌股份市值从90.11亿元降至72.91亿元 排名下降4位至第39 [12]
多家银行积存金千元起购,风控升级下“炒金”攻略盛行
北京商报· 2025-05-05 11:37
银行积存金业务调整 - 多家银行上调积存金业务起购门槛至千元水平 建设银行自5月6日起将起点金额由800元上调至1000元[3] 招商银行于5月8日起将起点由800元调整为1000元 此为该行年内第四次上调[3] 光大银行已于4月8日将起购金额由700元调整为1000元[3] - 银行普遍调整积存金起购金额 目前起购金额已普遍涨至750-800元之间 涉及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机构[4] - 银行对积存金业务风险测评进行优化调整 要求客户需通过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并签订风险揭示书方可办理业务[5] 积存金投资行为与市场现象 - 社交平台兴起积存金风险测评攻略 投资者通过重新评估或使用网友分享的答案教程以通过测评完成签约[6] - 有银行已加强风险测评管理 当投资者本次评估结果与前次相差较大时 系统会提示需前往银行网点柜面进行评估[6] 黄金市场价格波动 - 国际金价波动加剧 2025年开年以来延续强势 2月初站上2900美元关口 3月14日突破3000美元大关[7] 4月22日突破3500美元关口后波动下行 5月5日盘中一度突破3300美元关口[7] - 4月以来金价急涨急跌频繁 在24个交易日内有16个交易日振幅超过2% 其中10个交易日振幅超3%[8] 而今年前3个月63个交易日中仅有5个交易日振幅超过2%[8] - 全球黄金投资需求大幅增长 一季度全球黄金投资需求量为551.9吨 同比大增170%[8] 同期全球金饰消费总量同比下降21% 为2020年以来最低点[8] 行业专家观点与分析 - 分析认为积存金适合作为长期资产配置工具 但短期波动风险较高[8] 建议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投资者采用定期定额投资 分散买入时点以平滑成本并控制黄金在投资组合中的比例[8] - 银行上调积存金认购起点旨在更好地管理风险 并使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与金价上涨趋势相适应[4] 国际地缘政治经济环境未改善 黄金作为避险资产长期看涨趋势预计将持续[4]
宁波银行(002142):利息强劲,存贷高增
长江证券· 2025-05-05 02:4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宁波银行2025Q1营收、归母净利润、利息净收入增速分别为5.6%、5.8%、11.6%,非利息净收入同比降5.8%,手续费净收入增速-1.3%,压力改善;归母净利润降速因信用成本同比上升,所得税费用支出减少及成本收入比下降产生正向贡献,PPOP增速达9.7%;贷款、存款较期初高增11.1%、18.9%;Q1末不良率环比稳定于0.76%,拨备覆盖率环比降19pct至371%,Q1不良净生成率1.14%,较2024全年回落 [2][6] - 信贷投放强劲带动利息净收入高增长,息差有相对优势,存款成本持续下降,中收压力改善;目前估值0.70x2025PB,在城商行同业中无明显溢价,对零售风险波动反应充分,未来零售资产质量改善或经济复苏预期升温,估值有向上修复弹性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 - 2025Q1利息净收入同比增11.6%,高增速核心是扩表强劲+息差降幅可控;非利息净收入同比降5.8%,手续费净收入增速-1.3%;Q1归母净利润降速源于信用成本同比上升,所得税费用支出减少及成本收入比下降使PPOP同比增速达9.7% [11] 规模 - 2025Q1末总资产较期初增8.7%,贷款较期初增11.1%,增量1641亿同比多增547亿,预计增速领先同业;对公、票据增长17.1%、29.7%,制造业、政府类贷款是重点投向领域;Q1零售贷款规模较期初降0.9%,消费贷、经营贷需求弱,且行业风险抬升,主动收紧风控;Q1末存款较期初大增18.9%,对公存款大增21.7%,依托结算、代发领域优势积累低成本存款 [11] 息差 - 2025Q1净息差1.80%,较2024全年降6BP,资产收益率下行,测算生息资产收益率较2024全年降31BP至3.66%,贷款收益率下行受重定价和高收益零售贷款占比下降影响;负债端成本加速下行,测算计息负债成本率较2024全年降22BP至1.84%;预计2025年存款成本继续下行,缓释息差下行压力 [11] 非息 - Q1非息净收入同比降5.8%,中收同比下滑1.3%,降幅收敛,预计前期财富管理业务降费等影响因素消退;投资收益等其他非利息收入同比下滑7.2%,主要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受债市波动影响亏损,投资收益、汇兑损益收入同比增加,去年以来投资收益释放审慎,未明显释放投资收益拉动营收,2025Q1末净资产OCI余额较年初收缩56亿,降至100亿 [11] 资产质量 - Q1末不良率环比稳定,风险指标稳定源于分母端高速扩张,拨备覆盖率受不良生成率上升影响持续下行;测算2025Q1年化不良净生成率1.14%,较2024全年下降,但环比Q4单季度回升6BP,预计零售不良有波动但大方向回落;随着持续核销+零售风控收紧,预计下半年不良生成率企稳回落,今年关注零售风险改善进度 [11] 投资建议 - 利息净收入高增,关注零售风险改善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11]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资产合计(百万元)|3,125,232|3,640,895|4,187,030|4,794,149| |营业收入(百万元)|66,631|71,173|76,359|83,041| |利息净收入(百万元)|47,993|53,291|59,743|67,050|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百万元)|4,655|5,108|5,592|6,266| |投资收益等其他业务收入(百万元)|13,983|12,774|11,023|9,725| |营业支出(百万元)|35,083|38,931|41,747|45,950| |PPOP(百万元)|42,227|46,263|50,397|55,222| |信用减值损失(百万元)|10,679|14,020|15,786|18,131| |营业利润(百万元)|31,548|32,242|34,611|37,091|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7,127|28,847|30,953|33,180| |资产总额增速|15.25%|16.50%|15.00%|14.50%| |贷款总额增速|17.83%|17.22%|14.09%|13.92%| |负债总额增速|15.20%|17.27%|15.41%|14.87%| |存款总额增速|17.24%|20.50%|13.65%|13.70%| |营业收入增速|8.19%|6.82%|7.29%|8.75%| |利息净收入增速|17.32%|11.04%|12.11%|12.23%| |非利息净收入增速|-9.87%|-4.05%|-7.09%|-3.76%| |成本收入比|35.52%|34.00%|33.00%|32.50%| |归母净利润增速|6.23%|6.34%|7.30%|7.20%| |EPS(元)|4.01|4.21|4.53|4.87| |BVPS(元)|31.55|34.01|37.59|41.43| |ROE|13.75%|12.85%|12.66%|12.33%| |ROA|0.93%|0.85%|0.79%|0.74%| |净息差|1.86%|1.76%|1.71%|1.67%| |不良贷款率|0.76%|0.76%|0.76%|0.76%| |拨备覆盖率|389%|349%|327%|321%| |P/E|5.97|5.67|5.27|4.91| |P/B|0.76|0.70|0.64|0.58| |股息率|3.77%|4.01%|4.32%|4.64%| [23]
你追我赶的长三角城商行!
券商中国· 2025-05-04 08:54
行业信贷趋势 - 我国银行业整体信贷投放增速从两位数放缓至个位数,主要由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尤其是居民部门需求不足 [1] - 长三角地区城商行得益于当地经济活力,信贷投放增速保持稳健,一季度资产规模平均环比增速达7% [4][6] 长三角城商行资产规模变化 - 江苏银行资产规模首次站上4万亿元,增速12.84%,位居国内城商行第二、长三角第一 [3][6] - 宁波银行资产规模3.4万亿元,增速8.67%,超越上海银行(3.27万亿元,增速1.37%)成为长三角第二位 [3][6] - 南京银行和杭州银行资产规模分别为2.77万亿元(增速6.71%)和2.22万亿元(增速5.2%) [6] 信贷结构分析 - 长三角银行资产增量主要靠对公驱动,零售端增速普遍放缓 [7] - 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企业贷款增速分别达28.59%和24.13%,显著高于其他银行 [7] - 上海银行对公信贷余额增速仅为3.17%,南京银行对公信贷增速也有所放缓 [7] 净利息收入表现 - 长三角城商行净利息收入实现双位数高增,江苏银行(165.92亿元,同比21.94%)、宁波银行(128.35亿元,同比11.59%)、南京银行(77.52亿元,同比17.80%)表现突出 [8] - 利息净收入增长支撑营收,南京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收比重上升5.22个百分点至54.63% [11] 营收与利润表现 - 长三角城商行一季度营收平均同比增速约5%,高于上市城商行平均1.59%的增速 [11] - 江苏银行以223.04亿元营收规模位居上市城商行首位,归母净利润97.80亿元,同比增速8.16% [12] - 杭州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达17.30%,为五家银行中最高 [12] 非息收入与投资收益 - 长三角银行投资收益表现亮眼,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增速在三成上下,占营收比重约20% [12] - 上海银行和杭州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增速分别达119%和116%,占营收比重分别为22.86%和19.61% [12] - 2024年长三角农商行非息收入同比增幅普遍在20%-90%之间,张家港行和瑞丰银行非息收入同比增幅分别达97%和84% [14] 全行业投资收益趋势 - 一季度A股42家上市银行中34家投资收益实现正增长,10家银行同比增速超100%,光大银行以302.96%增速居首 [13] - 半数以上上市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增速在20%-90%区间,显示银行债市兑现收益现象明显 [13]
A股上市城商行一季报出炉:北京银行、贵阳银行、厦门银行营收利润均下降
观察者网· 2025-05-03 07:24
营收表现 - 2025年一季度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14家营收正增长,3家负增长,平均增速2.96%,较上年同期5.61%下降2.65个百分点[1][3] - 青岛银行营收增速领跑达9.69%,西安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紧随其后,增速分别为8.14%、6.53%、6.21%[3] - 北京银行、贵阳银行、厦门银行营收负增长,同比分别为-3.18%、-16.91%、-18.42%[4] - 江苏银行营收规模最大达223.04亿元,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营收超100亿元,厦门银行营收最低仅12.14亿元[4][5] 净利润表现 - 14家城商行归母净利润正增长,3家负增长,平均增速5.49%,较上年同期7.05%下降1.56个百分点[1][6] - 杭州银行净利润增速17.3%居首,齐鲁银行、青岛银行增速超15%[7] - 北京银行、贵阳银行、厦门银行净利润负增长,同比分别为-2.44%、-6.82%、-14.21%[7] - 江苏银行净利润规模最大达97.8亿元,北京银行、宁波银行超70亿元,西安银行、厦门银行、兰州银行低于10亿元[7][8] 资产规模 - 2025年3月末A股上市城商行资产规模较上年末增长6.53%,较上年同期增速上升1.88个百分点[2][8] - 8家城商行资产规模超万亿元,北京银行(44694.22亿元)、江苏银行(44596.21亿元)超4万亿元,宁波银行、上海银行超3万亿元[9][10] - 江苏银行资产规模增速最快达12.84%,上海银行增速最低仅1.37%[10] 资产质量 - 7家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低于1%,成都银行最低为0.66%,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均为0.76%[11][12] - 兰州银行不良贷款率最高达1.81%,郑州银行、贵阳银行分别为1.79%、1.6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