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铁股份(000976)
icon
搜索文档
退市绝非规避处罚的挡箭牌
搜狐财经· 2025-09-01 22:17
监管处罚动态 - 华铁股份及相关责任人收到广东证监局2415万元罚单 [1] - 2024年以来证监会已对44家退市公司开出总计12亿元罚单 [1] - 63名高管被终身市场禁入 约20家退市公司仍在处罚程序中 [1] 退市公司违规特征 - 公司治理混乱和运作不规范是退市主因 包括财务造假 隐瞒重大信息 违规信息披露 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等行为 [1] - 部分公司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导致退市 反映董监高未履行勤勉尽责义务 [1] - 个别主体在退市定局后变本加厉实施违法违规 [1] 追责体系构建 - 监管层形成行政处罚 刑事追责和民事赔偿"三罚联动"体系 [2] - 2024年以来33家退市公司违法线索被移送公安机关 [2] - 投服中心通过代位诉讼成功追回股东大额占款案例出现 [2] 责任追究建议措施 - 强化董监高责任追究 按规审查财务造假过错并落实赔偿 [2] - 依据新《公司法》细化勤勉义务标准 建立绩效薪酬追索机制 [2][3] - 实控人及控股股东需归还占用资金并支付同期贷款利息 造成损失需额外赔偿 [3] - 司法机关对转移财产行为采取穿透式追查 [3] 机制优化方向 - 健全刑行民衔接机制 完善线索通报 案件移送 执法联动和信息共享 [3] - 落实民事赔偿优先原则 运用诉讼仲裁机制追究赔偿责任 [4] - 行政罚没款可依法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4] 监管目标 - 通过全方位追责机制让违法违规者付出代价形成惩戒震慑 [4] - 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维护资本市场"三公"原则 [4]
时评:退市不是“免责金牌”
证券日报· 2025-08-24 23:45
退市监管执法趋势 - 3家退市公司泰禾集团、华铁股份、美尚生态因上市期间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在退市约1年或2年后仍被地方证监局行政处罚,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均被重罚[1] - 监管部门对退市公司坚持"一追到底"原则,决不允许"金蝉脱壳"或"一退了之",退市违法必究已成常态[1] - 退市制度作为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安排,通过改革已逐步丰富和细化退市指标,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1] 立体化追责机制 - 证券监管部门2024年以来已查处64家退市公司违法行为,其中对44家作出最终行政处罚决定,处罚覆盖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财务总监等"关键少数"[2] - 退市公司因虚假陈述等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需承担赔偿责任,目前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支持诉讼等多种维权渠道已畅通[2] - 证监会2024年已向公安机关移送33家退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犯罪线索,司法部门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康得新原董事长钟玉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2] 投资者保护机制建设 - 泽达易盛、紫晶存储、太安堂等系列案例为投资者获得赔偿救济提供有力支持[2] - 未来需进一步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推动提升民事诉讼便捷性,常态化开展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更大力度落实投资者赔偿救济[2] - 需要强化行刑衔接,完善失信惩戒体系,通过立体追责提高资本市场违法成本[2] 退市制度市场功能 - 退市机制通过"能进能出"保持市场活力,责任体系通过"违法必究"维护市场公平[3] - 健全的退市制度和责任体系使资本市场能真正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居民财富管理的作用[3]
退市不是“免责金牌”
证券日报· 2025-08-24 16:14
退市监管执法 - 3家退市公司泰禾集团、华铁股份、美尚生态因上市期间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地方证监局行政处罚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均被重罚[1] - 退市公司仍可能因财务造假、信披不合规、资金占用等违法违规行为被追责 监管部门坚持"一追到底"原则[1] - 2024年以来证监会已查处64家退市公司违法行为 其中对44家作出最终行政处罚决定 处罚覆盖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财务总监等关键人员[2] 投资者赔偿机制 - 退市公司因虚假陈述等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2] - 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支持诉讼、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示范判决、专业调解等多种维权渠道已畅通[2] - 泽达易盛、紫晶存储、太安堂等系列案例为投资者获得赔偿救济提供实践支持[2] 刑事追责力度 - 2024年以来证监会已向公安机关移送33家退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犯罪线索[2] - 康得新原董事长钟玉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 其他责任人员因参与相关犯罪也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 - 监管部门强化行刑衔接 完善失信惩戒体系 通过立体追责提高资本市场违法成本[2] 退市制度演进 - 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制度安排 旨在将失去持续经营能力或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公司清出市场[1] - 退市指标逐步丰富和细化 多元化退出渠道进一步畅通 退市公司数量大幅增加 退市类型更加丰富[1] - 部分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公司可能因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等高效退市指标而退市[1] 市场生态建设 - 对退市公司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化追责正在重塑市场生态[2] - 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需要"能进能出"的退市机制保持市场活力 更需要"违法必究"的责任体系维护市场公平[3] - 健全的责任体系有助于资本市场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和居民财富管理的作用[3]
杜绝“一退了之”!这家公司,退市后被罚
泰禾集团信息披露违规处罚 - 公司因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及年报存在重大遗漏被福建证监局处以合计1740万元罚款[1] - 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期间发生13起诉讼累计标的额96.74亿元 占2020年净资产48.21% 其中12起单笔超5000万元[2] - 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发生10起诉讼累计标的额61.91亿元 占2021年净资产41.84% 其中9起单笔超5000万元[2] - 公司迟至2023年5月仅披露1起诉讼 其余22起至2025年2月才陆续披露完毕[2] - 2020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均未披露上述诉讼事项[2] 监管部门执法动态 - 华铁股份因信披违规被广东证监局拟处罚超2400万元 涉及公司及13名当事人[1] - 2024年证监会已查处64家退市公司违法行为 对44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合计罚款12亿元[3] - 对实际控制人 董事长 财务总监等关键少数处罚全覆盖 对63人采取3年及以上证券市场禁入措施[3] - 已处罚的44家退市公司中28家因财务造假被罚 7家因资金占用被罚 9家因未按期披露重点事项被罚[3] - 目前仍有20家退市公司的稽查处罚程序正在推进中[3] 退市监管政策导向 - 新国九条提出健全退市过程中投资者赔偿救济机制 要求相关责任方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4] - 最高人民法院与证监会联合发文明确退市公司投资者可因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提起民事赔偿诉讼[4] - 监管部门持续强化自律监管 行政处罚 刑事追责 民事赔偿等全方位立体式追责机制[4] - 充分发挥投保机构作用 运用代表人诉讼 先行赔付 专业调解等方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5]
多家退市公司连遭重罚!“退市≠安全上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07:05
监管处罚动态 - 华铁股份累计罚款达5565万元 实控人宣瑞国被罚950万元并终身市场禁入 财务总监张璇被罚250万元并禁入5年 [2] - 泰禾集团因隐瞒13起重大诉讼被罚600万元 [2] - 2024年证监会已对44家退市公司开出12亿元罚单 63名高管被终身禁入市场 [2] - 约20家退市公司稽查处罚程序仍在推进中 [2] 三罚联动机制 - 行政处罚方面 财务造假与资金占用退市公司遭大额罚款 [2] - 刑事追责方面 2024年以来33家退市公司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锦州港高管被批捕 康得新原董事长获刑15年 [2] - 民事赔偿方面 太安堂案通过代位诉讼追缴5.72亿元股东占款 成为全国首例"零成本"全额追回案例 [2] 监管政策导向 - 退市不免责机制全面实施 无论公司是否退市均对侵害投资者权益行为一追到底 [3] - 监管层通过行政处罚、刑事追责和民事赔偿三方面形成全方位围剿违法者态势 [2][3]
两天两家退市公司被罚 监管部门推动立体追责 杜绝“一退了之”
证券日报· 2025-08-22 16:04
监管执法动态 - 华铁股份和泰禾集团两家退市公司于8月21日及22日先后收到行政处罚公告 [1] - 监管部门对退市公司坚持"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一追到底"的监管态度 [2] - 2024年以来证监会已查处64家退市公司违法行为 对44家作出行政处罚 合计罚款12亿元 案均处罚金额2731万元 [6] 华铁股份违规详情 - 公司因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 于2024年8月27日摘牌退市 [3] - 涉及未披露大额资金占用和财务造假问题 2024年5月被广东证监局处罚2620万元 实际控制人遭终身市场禁入 [3] - 退市后因未披露2023年年报被罚300万元 时任董事长和财务总监分别被罚150万元和80万元 [3] - 2025年8月21日再收罚单 涉及三项违法行为:未披露关联交易11亿元 虚增存货6亿元 多计货币资金5200万元和6981.97万元 [4] - 广东证监局拟对公司及高管处以2415万元罚款 并对财务总监采取5年市场禁入措施 [4] 退市监管政策导向 - 监管部门强调"退市不免责"原则 构建"有错必纠"的市场生态 [4] - 44家被处罚退市公司中28家因财务造假被罚 7家因资金占用被罚 9家因未按期披露重点事项被罚 [6] - 最高人民法院与证监会联合发文明确退市公司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7] - 新"国九条"要求健全退市过程中的投资者赔偿救济机制 [8] 投资者保护机制 - 综合运用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支持诉讼等制度强化投资者保护 [9] - 泽达易盛案中7195名投资者获2.85亿元全额赔偿 紫晶存储案中1.7万投资者获赔10.86亿元 [9] - 太安堂资金占用案通过代位诉讼追回5.72亿元资金本息 [9] - 巴安水务、世茂股份、美尚生态等退市公司涉及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正在审理中 [9][10] 立体化追责体系 - 2024年证监会已向公安机关移送33家退市公司涉嫌犯罪线索 [10] - 美尚生态被移送公安机关 康得新原董事长被判15年有期徒刑 博天环境实控人被逮捕 锦州港相关人员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10] - 刑事追责与行政、民事追责协同构建"三位一体"惩戒体系 [10][11] - 刑事程序有助于锁定可供民事赔偿的资产 为投资者挽回损失创造条件 [11]
罚款2415万元!退市不免责,公司及多名高管遭罚!
中国基金报· 2025-08-22 02:05
公司处罚与违规行为 - 广东证监局拟对华铁股份及相关人员合计处以2415万元罚款 [1] - 公司涉及三项违法行为:2023年半年报未披露关联交易约11亿元、2023年一季报/半年报/三季报虚增存货6亿元、2023年半年报/三季报多计货币资金5000万元/7000万元 [5] - 实际控制人宣瑞国被处以950万元罚款(含直接责任罚款350万元及实际控制人罚款600万元) [5] - 时任财务总监张璇被处以250万元罚款并采取5年市场禁入措施 [5] - 其他9名相关人员被处以50-80万元不等罚款 [6] 公司退市与历史处罚 - 公司股票于2024年8月27日因连续20日收盘价低于1元被深交所终止上市 [3] - 2024年5月曾因未披露资金占用及财务造假被罚款2620万元 [7] - 实际控制人宣瑞国此前已被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7] - 2024年12月5日因未披露2023年年报被处以300万元罚款 [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总收入5.95亿元,同比下降64.13% [4] - 2023年净利润5602万元,同比下降81.87% [4] - 毛利率37.70%,净利率9.42% [4] - 总市值6.54亿元,资产负债率46.65% [4] 监管态度与后续影响 - 证监会强化立体追责,退市后仍追究违法责任 [3] - 投资者可通过民事赔偿诉讼维护合法权益 [7] - 公司股票于2024年11月1日退至新三板挂牌,简称变更为"R通达1" [4]
罚款2415万元!退市不免责,公司及多名高管遭罚!
中国基金报· 2025-08-22 01:55
公司处罚与监管动态 - 广东证监局拟对华铁股份及相关人员合计处以2415万元罚款 针对新发生的三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 [2] - 三项违法行为包括:2023年半年报未披露关联交易约11亿元、2023年多期财报虚增存货6亿元、多计货币资金5000万至7000万元 [8] - 实际控制人宣瑞国被处以950万元罚款(含直接责任罚款350万元及实际控制人罚款600万元) 财务总监张璇被罚250万元并采取5年市场禁入措施 [8][10] 公司退市与财务表现 - 公司股票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 于2024年8月27日被深交所终止上市 [5] - 2023年财务数据显示:总收入5.95亿元(同比-64.13%)、净利润5602万元(同比-81.87%)、毛利率37.70%、净利率9.42% [6] - 公司股票于2024年11月1日退至新三板退市板块挂牌 简称变更为"R通达1" [7] 历史处罚与追责情况 - 2024年5月公司因未披露资金占用及财务造假被罚2620万元 宣瑞国遭终身市场禁入 [12] - 2024年12月因未披露2023年年报被处以300万元罚款 宣瑞国和张璇分别被罚150万元和80万元 [12] - 证监会强化立体追责 投资者可通过民事赔偿诉讼维护权益 [12]
8月15日A股投资避雷针︱航天宏图:尚存逾期未支付商业承兑汇票合计为1677.54万元;美信科技:股东润科投资拟减持不超3%股份
格隆汇· 2025-08-15 00:34
股东减持 - 中自科技股东银鞍岭英计划减持不超过3.00%股份 [1] - 博实结股东博添益和惠添益计划合计减持不超过3%股份 [1] - 热景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林长青计划减持不超过100万股 [1] - 美信科技股东润科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3%股份 [1] - 盟科药业股东盟科香港计划减持不超过3%股份 [1] - 祥源新材多名股东计划合计减持不超过2.924%股份 [1] - 百普赛斯股东上海百普赛斯和上海百普嘉乐计划减持不超过2.74%股份 [1] - 君实生物股东上海檀英计划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2%股份 [1] - 海南华铁股东胡丹锋计划减持不超过4422.95万股 [1] - 麦澜德股东陈江宁计划减持不超过25.98万股 [1] - 中岩大地股东易山计划减持不超过3.00%股份 [1] - 天地数码股东李卓娅计划减持不超过95.18万股 [1] 公司财务与融资 - 航天宏图存在逾期未支付商业承兑汇票合计1677.54万元 [1] - 豫光金铅终止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签署终止协议 [1]
中证1000工业指数报5875.73点,前十大权重包含道通科技等
金融界· 2025-08-06 08:35
指数表现 - 中证1000工业指数报5875.73点 呈现低开高走态势 [1] - 近一个月上涨7.59% 近三个月上涨14.31% 年初至今上涨13.33% [2] 指数构成 - 指数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1000点 [2] - 十大权重股包括惠城环保(1.21%)、内蒙一机(0.94%)、航天彩虹(0.92%)等 前十大权重合计占比9.09% [2] - 深交所持仓占比54.98% 上交所占比45.02% [2] 行业分布 - 机械制造行业占比最高达31.95% [2] - 电力设备占比28.24% 为第二大权重行业 [2] - 交通运输占比11.90% 航空航天与国防占比10.45% [2] - 环保(6.09%)、建筑装饰(5.77%)、商业服务与用品(5.29%)占比较为均衡 [2] - 电子行业占比最低 仅0.30% [2] 指数调整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3] -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样本退市时立即剔除 [3] - 中证1000指数调整时行业指数同步调整 样本公司行业变更时相应调整指数成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