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000069)

搜索文档
信贷开门红为何超预期?
格隆汇· 2024-02-11 01:42
文章核心观点 1月金融数据显示信贷和社融开门红好于预期,除春节错期因素外体现银行年初项目储备较好和早投放早受益动力较强;信贷需求实质性恢复仍需观察更多信号,预计2024年新增贷款规模略低于2023年;业绩期临近建议关注银行基本面,重点关注部分中小银行 [1][2] 1月金融数据情况 新增贷款与贷款余额增速 - 新增贷款4.9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高于Wind一致预期的4.7万亿元;贷款余额增速10.4%,较上月继续下降0.2ppt [1] 新增社融与社融余额增速 - 新增社融6.5万亿元,同比多增5160亿元,高于Wind一致预期的5.8万亿元;社融余额增速9.5%,环比上月持平 [1] M1与M2增速 - 1月M1增速5.9%,环比上升4.6个百分点;1月M1环比增速2.0%,相比去年同期的 -2.5%上升4.5个百分点 - 1月M2增速8.7%,环比下降1.0ppt,主要由于居民存款同比少增3.7万亿元 [2] 信贷“开门红”超预期原因 居民贷款 - 去年同期疫情后初期叠加春节效应导致低基数,今年居民贷款同比多增7229亿元,是超预期主要贡献来源,其中居民短期、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多增3187/4041亿元,可能主要由消费和经营贷贡献 [1] 对公贷款 - 去年高基数下今年同比少增8200亿元,但降幅仅少增2400亿元,降幅低于预期,体现银行项目储备较好和降息预期下“早投放、早收益”动力仍在 - 1月新增5000亿元抵押补充贷款后部分城市城中村首批贷款落地,截至1月底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中83个项目发放贷款共179亿元,截至2月初1万亿元国债项目全部下达,对1月对公贷款有一定贡献 [1] 票据贴现 - 1月票据贴现净减少9730亿元(同比多减5606亿元),体现贷款投放较好、减少票据市场占用信贷额度 [1] 社融增长超预期原因 企业债券 - 企业债券同比多增3349亿元,主要由于去年同期利率波动和春节效应导致低基数 [1] 表外票据 - 表外票据同比多增2672亿元,主要由于表内票据贴现减少 [1] 政府债券 - 政府债券同比少增1193亿元,主要由于去年四季度国债和特殊再融资债资金拨付后地方收支压力缓解,地方债供给减少 [1] 后续信贷投放展望 年初投向领域 - 预计年初信贷主要投向基建、制造业、绿色、普惠、三大工程等政策支持领域,以及同业价格竞争较为激烈的个人消费和经营贷等领域 [2] 2 - 3月情况 - 考虑到去年2月、3月新增贷款基数较高,预计今年2 - 3月贷款实现同比多增有一定难度 [2] 全年情况 - 预计“盘活存量”背景下,信贷投放更加注重效率而非规模,2024年新增贷款规模可能略低于2023年,贷款增速下降,信贷量份更加平衡 [2] 关注重点 - 后续重点关注房地产城市融资机制落地效果、三大工程进展、国债项目落地以及更多“稳增长”政策情况 [2] 银行股观点 近期表现 - 年初银行股在“高股息”行情下表现较好,但近期波动率上升 [2] 业绩情况 - 存量按揭利率下调、保险“报行合一”和城投化债影响下4Q23和1Q24银行净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收入增速可能承压 - 4Q23在其他非息收入低基数影响下营收表现出韧性,但部分银行信用成本下降空间受限,净利润增速有所下滑 - 1Q24部分全国性银行在去年其他非息收入高基数影响下营收和利润增速可能有所下滑 [2] 关注方向 - 重点关注估值和仓位较低、增长较快或资产质量存在改善预期的中小银行 [2]
越来越多居民以旅游开启农历新年
中国经济网· 2024-02-11 00:25
春节旅游数据 - 除夕和大年初一国内旅游订单同比增长102%[4] -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当天上海共接待游客172.99万人次,同比增长4.58%[3] - 国家移民管理局预测,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口岸将迎来新一轮出入境客流高峰,日均通关人数将达180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增长约3.3倍[9]
看春晚淘同款成过年标配 章若楠同款毛衣10分钟售罄
财经网· 2024-02-10 12:32
文章核心观点 春晚同款频频冲上淘宝热搜,体现社会热点种草力,公众情绪在淘宝加速转化为消费意愿,为淘宝商家带来机会 [6] 淘宝热搜情况 - 除夕夜淘宝热搜被春晚同款霸榜,如马丽、朱一龙、杨幂等明星同款及熊猫花花同款龙头帽上榜 [1] - 超360万人搜索“章若楠”,其同款粉色毛衣不到10分钟售罄 [1] - “春晚汉服”火上淘宝热搜,节目中多款汉服来自淘宝店铺 [3] - 龙年新春含龙元素的汉服、新中式拜年服屡屡登上淘宝热搜 [4] 淘宝平台举措 - 淘宝连夜上线主题会场,搜索“晚会同款有哪些”可直达,含明星穿搭等内容及同款正品 [1] - 春晚开场后拍立淘使用量暴增60%,还上线“拍拍龙”领红包活动 [1] 明星同款销售情况 - 春晚小品中章若楠同款粉色开衫1分钟内数十万人用拍立淘搜同款、超5000人加购,不到10分钟售罄,补货后又售罄 [2] - 李沁春晚内搭汉服同款已售罄,商家正在补货中 [3] 淘宝店铺相关 - 杨幂带火淘宝店“花影妖妖”新中式棉服,辛芷蕾背淘宝原创设计师店铺古良吉吉棒球包,魏晨同款西装来自淘宝独立设计师品牌“山谷少年” [4] - 熊猫花花饲养员手上玩偶是淘宝店“熊猫工厂”主理人胡玉路原创作品,胡玉路获相关奖项 [5]
2023年我国消费品新增近2000万种 消费品总量达19173.7万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2-09 23:21
文章核心观点 2023年我国消费品新增近2000万种,总量达19173.7万种,消费市场转入持续增长轨道,各大类别增长显著 [1] 消费品数量情况 - 2023年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消费品新增1964.0万种,消费品总量达19173.7万种 [1] 消费市场增长原因 - 2023年国家恢复和扩大消费政策措施深入实施,旅游、娱乐业等服务型消费强力带动,居民购物需求加速释放,促进消费品供给转入正增长区间 [1] 消费品类别增长情况 - 2023年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41大类消费品中39类实现增长,增长面达95.1% [1] - 增量排位前十类别中,机动车辆相关产品、家用或办公家具和陈设、个人配饰同比增长位居前三,分别增长120.0%、66.8%、51.1% [1] - 电气用品、厨房用具和餐具分别增长47.5%、47.1%,增速较上一年提升近一倍 [1] - 食品/饮料和烟草、美容/个人护理和卫生用品分别增长36.1%、33.7%,实现由稳步恢复转为实质增长 [1]
2023年我国消费品新增近2000万种
中国经济网· 2024-02-09 23:19
消费品种类增长 - 2023年新增消费品种类达1964.0万种,总量达19173.7万种[1] 消费市场趋势 - 2023年消费市场转入持续增长轨道,消费需求加速释放[2] 消费品类增长趋势 - 2023年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消费品中,机动车辆相关产品、家具和陈设、个人配饰增长势头强劲[2]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烟花爆竹等3类产品消费提示和风险提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2-09 13:27
烟花爆竹购买与燃放注意事项 - 烟花爆竹购买时应选择正规销售网点,注意选择标注有“个人燃放”字样的产品[1] - 烟花爆竹燃放时应选择空旷、平坦、无障碍的场地,远离危险源,儿童燃放时家长应陪同监护[1] 室内取暖器购买与使用注意事项 - 室内取暖器购买时应选择具有过热保护、倾倒自动断电等多重安全保护功能的产品,远离易燃物,人走关电[2] 羽绒被购买注意事项 - 羽绒被购买时应仔细检查标签信息,按压回弹时间越快保暖性越好,选择无异味的产品[3]
预制菜成年夜饭“新宠”
财经网· 2024-02-09 10:07
文章核心观点 预制菜已逐渐渗透大众生活,但知情权、标准等问题尚待解决,行业发展虽进入快车道,但需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并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未来将更标准化、规范化且具柔性定制能力 [1][2][3][4] 登上年夜菜饭桌 - 今年除夕不放假,很多家庭没时间做年夜饭,预制菜相关话题受广泛关注 [1] -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6.91%受访用户选预制菜作年货,预制菜成新春礼盒十大选择类型之一 [1] - 各地餐馆年夜饭预定火爆,还推出家宴礼盒等预制菜产品,电商平台和超市也推出多样预制菜并促销,新兴渠道受青睐 [1] - 85后宝妈张彩网购预制菜搭配自制菜做年夜饭,认为能节省时间精力 [1] - 天眼查数据研究院认为,若预制菜品牌保证食品安全、提供多样产品,满足团圆愿望,预制菜年夜饭是适应时代的解决方案 [1] 知情权等问题需解决 - 预制菜因烹饪简单等优点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2022年规模达4221.3亿元,预计2025年接近9000亿元 [2] - 微博预制菜相关话题阅读量高,大部分网友认为预制菜不新鲜、不健康、添加剂多 [2] - 江苏省消保委报告显示,预制菜消费争议排维权舆情首位,问题集中在与宣传不符、餐厅未提前告知、标识标签信息不全 [2] - 2023年2月预制菜写入“中央一号文件”,9月“预制菜进校园”引发舆论争议,教育部表态后风波平息 [2][3] - 预制菜无“国标”,定义概念不明确,团体标准多,公众认知有“误区” [3] - 现存预制菜团体、地方标准164个,加上企业标准总数超190个,业内认可较高的是中国烹饪协会《预制菜》团体标准 [3] -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2024年预制菜行业应建立统一国标,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3] 未来趋势如何 - 国家政策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各地出台推进高质量发展意见 [4] - 国内预制菜渗透率已达10% - 15%,预计2030年增至15% - 20%,市场规模可达1.2万亿元,获资本喜爱 [4] - 天眼查数据显示,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6.4万余家,2023年新增5000余家,同比增长152.9%,成立1 - 5年内占33.7%,1年以内占8.9%,投融资事件40起,金额超40亿元 [4] - 朱丹蓬认为,国家政策支持但国家标准不足,产业规范化等程度待提升 [4] - 预制菜国家标准稿报送稿出炉,亮点是禁止添加防腐剂、必须冷链运输 [4] - 评论家解筱文指出,国标报送稿利于推动生产标准化、提升消费者信心、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4] - 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轮值主席陈丹指出,预制菜行业将更标准化、规范化,注重保鲜等,会有新产品、新品牌,实现柔性定制 [5][6]
释放新潜能 春节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动力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2-09 07:49
春节消费市场活力 - 春节期间各地消费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多措并举营造良好氛围,释放消费潜力[1],[2] - 预计2024年春节假期销售高峰将更加集中,各城市消费市场将受到返乡、探亲、出游热的带动[5] - 春节期间电商平台和商超平台加紧部署节日市场保供稳价促消费,多家平台承诺商品不会涨价[10] 居民消费需求增加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份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增加,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3%[8] - 居民收入、消费意愿向好趋势下,促消费政策发力,消费恢复基础将巩固,有助于消费企稳[15] 数字消费发展 - 商务部表示要大力发展数字消费,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发数字消费活力[9] 文旅行业发展 - 文旅行业推动发展,多地推出优惠政策吸引游客,节前预订高峰提前近10天[13] - 文旅消费牵动餐饮、购物、体育等服务消费增长,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企稳回暖[14]
白酒2024年的五个关键点|氪金 · 大消费
36氪· 2024-02-09 01:27
白酒行业整体情况 - 2023年,白酒行业整体面临挑战,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减少[2] - 白酒行业存在库存“堰塞湖”问题,部分企业提价应对[4] - 部分白酒企业在2024年继续消耗积压库存,发展态势呈现分化[6] - 部分经销商表示2023年亏损,五粮液出现“价格倒挂”现象[18] - 白酒行业面临清库存难题,消费降级持续影响[33] 企业财务表现 - 贵州茅台2023年财报数据显示,营收和利润双增,首次实现营收、利润“双千亿”目标[3] - A股上市白酒企业存货总额高达1363.54亿元,部分企业存货超百亿元[5] - 五粮液、顺鑫农业相继提价,白酒板块在二级市场呈现向好态势[7] - 五粮液提价50元,顺鑫农业牛栏山酒厂也调价,生产成本增加[13] 销售和市场趋势 - 春节是白酒销售旺季,部分白酒品牌销量下滑,但线上销售额有所增长[21] - 部分酒企推出促销活动如“开瓶扫码领红包”,以提升销量[23] - 部分名优酒企计划提升产量,以丰富产品线、增加效益[27] - 高端白酒和大众消费白酒保持快速增长,次高端白酒受商务消费低迷影响[29] - 光瓶酒销量下滑严重,主要消费群体为进城务工的普通消费者[30][31] 行业竞争和发展方向 - 部分酒企推出促销活动如“开瓶扫码领红包”,以提升销量[23] - 部分名优酒企计划提升产量,以丰富产品线、增加效益[27] - 行业内部竞争加剧,企业内卷到低价或免费竞争[34] - 抢占人心成为行业关键,决定企业去库存效率[35] - 白酒行业加速出海,茅台等企业拓展海外市场[36]
盲袋销售不能成为监管盲区
中国经济网· 2024-02-07 23:26
文章核心观点 - 盲袋销售模式一定程度上刺激市场提振消费,但不能成为监管盲区,商家应恪守诚信,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规范 [1] 盲袋销售现状 - 连锁快消品牌、知名百货商场推出春节盲袋,商品包括日用百货、鞋服、书籍等,因神秘感和低价吸引消费者 [1] - 部分商家将盲袋销售当成清理库存手段,商品存在残次品、假冒伪劣、二次销售品、“三无”产品等问题 [1] - 盲袋销售信息不对称,商家存在夸大商品价值、虚构中奖概率、夸大宣传或虚假广告等行为 [1] - 盲袋商品维权比普通商品难度大,商家常以各种理由拒绝售后服务 [1] 对商家的影响及建议 - 过度依赖盲袋营销噱头会导致消费者信任度下降、品牌形象和商业信誉受损 [2] - 商家应把好盲袋商品质量关,如实告知消费者盲袋内商品大体范围、质量等情况,不能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1][2] 监管措施 - 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6月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明确部分商品不应用盲盒形式销售 [1] - 市场监管部门要督促商家公开抽中各类商品的概率、商品品质等信息,查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营销行为 [1] - 有关部门应结合消费者投诉和反馈,对盲袋销售相关问题及时纠偏和规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