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科技(688711)

搜索文档
宏微科技(688711) - 江苏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4-28 09:06
会议由监事会主席许华主持召开,全体与会监事经认真审议和表决,形成以 下决议: | 证券代码:688711 | 证券简称:宏微科技 | 公告编号:2025-026 | | --- | --- | --- | | 转债代码:118040 | 债券简称:宏微转债 | | 江苏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监事会及全体监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一、监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江苏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五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 于2025年4月21日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出会议通知,于2025年4月28日在公司四楼 会议室以现场结合通讯的方式召开会议。会议应出席监事3名,实际出席3名。会 议召开符合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及《江苏宏微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规定。会议决议合法、有效。 二、监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一)审议通过《关于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的议案》 江苏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 2025 年 4 月 29 日 (二)审议通过《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可转换公司债券募 ...
江苏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关于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的公示情况说明及核查意见
上海证券报· 2025-04-26 02:16
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公示情况 - 公司于2025年4月1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及公司公示栏披露了《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相关文件,包括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 [1][2] - 公示时间为2025年4月15日至4月24日,公示期不少于10天,期间未收到任何员工对拟首次授予激励对象提出的异议 [2][3] - 公司监事会核查了激励对象的名单、身份证件、劳动合同及职务等信息 [4] 监事会核查意见 - 激励对象符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规定,不包括实际控制人近亲属及独立董事、监事 [5] - 激励对象最近12个月内未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或受到行政处罚,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5][6] - 激励对象均为公司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及其他董事会认定的激励人员,基本情况属实 [6] 激励计划合法性确认 - 监事会认为列入激励对象名单的人员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激励计划(草案)》规定的条件,作为激励对象合法有效 [6]
宏微科技(688711) - 江苏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关于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的公示情况说明及核查意见
2025-04-25 10:14
关于 2025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 名单的公示情况说明及核查意见 本公司监事会及全体监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 证券代码:688711 | 证券简称:宏微科技 | 公告编号:2025-025 | | --- | --- | --- | | 转债代码:118040 | 债券简称:宏微转债 | | 江苏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 江苏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宏微科技")于2025 年4月14日召开了第五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 过了《关于<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其摘要的议案》等相 关议案。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相关规 定,公司对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以下简称"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 激励对象名单在公司内部进行了公示。公司监事会结合公示情况对拟首次授予激 励对象进行了核查,相关公示情况及核查情况如下: 一、公示情况及核查方式 (一)公示情况 1、公司于2025年4月1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
宏微科技(688711) - 江苏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2025-04-18 09:33
业绩总结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3.31亿元,同比下降11.52%[74][109][129]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 1446.73万元,同比减少112.45%[74][109][129] - 2024年末总资产26.02亿元,同比增长4.52%[109][111]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76亿元,同比减少6.04%[109][125] - 2024年末货币资金2.26亿元,同比增长17.28%[111] - 2024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4003.88万元,同比减少45.98%[111][112] - 2024年末应收账款4.84亿元,同比增长9.04%[111] - 2024年末应收款项融资4284.40万元,同比减少47.59%[111][112] - 2024年末固定资产7.95亿元,同比增长36.13%[111] - 2024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2569.99万元,同比增长226.75%[111] - 2024年末公司负债总额15.24亿元,同比下降13.20%[120] - 2024年末短期借款3.55亿元,同比增长30.45%[121][122] - 2024年末应付票据1.04亿元,同比增长154.08%[121][122] - 2024年实收资本2.13亿元,同比增长39.95%[126][127] - 2024年税金及附加2561.91万元,同比增长73.48%[130][131] - 2024年其他收益2744.93万元,同比增长177.64%[130][131] - 2024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1103.07万元,同比下降97.58%[135] 未来展望 - 2025年公司将加码研发投入、提升市场拓展能力、加强费用和成本管控[75] - 2025年董事会将健全制度,围绕发展战略决策,推进公司发展[91] - 公司功率器件产品降本增效以保障完成年度经营目标[147] 其他新策略 - 公司制定《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施考核管理办法》[63] - 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授权办理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关事宜[66] - 公司制定未来三年(2025 - 2027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72] 关联公司情况 - 2025年公司预计为常州芯动能半导体有限公司担保总额不超过2.5亿元[48] - 常州芯动能半导体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0万元人民币[48] - 2024年12月31日,其资产总额25,087.26万元,负债总额10,379.07万元,营业收入8,648.77万元,净利润 -1,751.98万元[52] 薪酬方案 - 2025年度独立董事薪酬津贴为人民币8.4万元/年(含税),按月发放[38] - 2025年度不在公司或合并报表范围内子公司任职的非独立董事,薪酬津贴为人民币8.4万元/年(含税),按月发放[39] - 2025年度董事薪酬方案适用对象为公司2025年度任期内的董事,适用期限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36][37] 会议相关 - 2024年公司董事会共召开13次会议,监事会召开5次会议[76][94] - 2024年公司共召开4次股东大会,其中年度股东大会1次,临时股东大会3次[80]
宏微科技(688711)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江苏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2025-04-18 09:30
业绩总结 - 2024年公司整体营业收入133,136.03万元,同比下降11.52%[6][18][19]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 1,446.73万元,同比下降112.45%[6][18][19] - 2024年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 3,399.02万元,同比下降133.73%[6][18] - 2024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5.39%,较去年同期下滑[10]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202.04万元,2023年为 - 14,765.12万元[18][20]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07,563.76万元,较2023年末减少6.04%[19] - 2024年末总资产为260,150.23万元,较2023年末增加4.52%[19]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 - 0.07元/股,较2023年减少112.47%[19] 研发情况 - 2024年费用化研发投入为10,976.13万元,较2023年增加1.54%[29]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3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7项[30] - 2024年度,公司发明专利新增申请数10个、获得数2个,实用新型专利新增申请数9个、获得数5个,外观设计专利新增申请数3个、获得数1个[31] 项目投资 - 公司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61600.00,本期投入金额为10976.13,累计投入金额为31614.21[35] - 工控智能功率模块预计总投资8000.00,本期投入2440.65,累计投入7958.66,2款小批量供货、5款大批量供货[1] - 精细结构IGBT芯片开发及产业化预计总投资6000.00,本期投入1075.39,累计投入5554.20,4款大批量供货[2] - 定制化光伏逆变器用IGBT模块研发及产业化预计总投资6000.00,本期投入1654.56,累计投入5448.26,4款设计开发、3款工艺调试、9款大批量供货[3] - 新能源汽车碳化硅模块预计总投资4500.00,本期投入1107.87,累计投入4275.90,1款工艺调试、1款大批量供货[4] - 电动汽车电机控制用国产IGBT模块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5000.00,本期投入1012.80,累计投入3635.65,1款小批量供货、7款大批量供货[5] - 光伏用FRD芯片及分立器件研发及产业化预计总投资3000.00,本期投入797.26,累计投入1624.74,1款工艺验证、1款大批量供货[6] 其他事项 - 2024年6月公司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转增股本数量为60,766,942股[20] - 2024年5月11日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李四平拟减持不超33,000股,占总股本不超0.0217%[38] - 李四平于2024/10/18起通过集中竞价减持13,500股,占总股本0.0063%,减持总金额277,415元[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李四平当前持股463,900股,占总股本0.2179%[38] - 公司总股本为212,884,150股[39] - 除李四平减持情况外,公司控股股东等不存在其他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39] - 2025年4月10日至11日对公司进行现场检查[3] - 保荐人未发现公司存在重大问题和重大违规事项[5][16] - 保荐人制定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和计划,明确现场检查要求[3] - 保荐人通过多种方式履行持续督导职责,包括查阅文件、访谈等[3][4] - 保荐人在持续督导期间未发现公司存在新增业务[36] - 持续督导期间未发现公司违规使用募集资金情形[37] - 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募投项目延期是审慎决定,未改变投向、未损害股东利益且不造成实质影响[37] - 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未发现需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40] - 公司面临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技术升级及产品迭代等多种风险[6][7][9][10][11][12][14][15]
宏微科技(688711)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江苏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持续督导工作现场检查报告
2025-04-18 09:30
业绩相关 - 2023年12月预计2024年保持不低于50%高速增长[21] - 2024年上半年业绩下滑,业绩预计补充披露不及时[10] - 2024年9月完成全年业绩目标调整,10月补充披露预计情况[21] 合规情况 - 建立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募投项目延期系审慎决定,无违规使用情形[13] - 部分现金管理产品投资期限超授权,但可随时赎回[15] - 本督导期无关联方违规占用资金及关联交易等违规情形[12][16] 建议与检查 - 建议加强合规培训,规范处理现金管理产品,合规使用资金[21][22] - 现场检查时间为2025年4月10 - 11日,公司配合检查[4][24] - 会计师配合保荐人访谈并提供资料[24]
宏微科技(688711)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江苏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持续督导保荐总结报告书
2025-04-18 09:3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资本为21288.37万元[2] 募资情况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4623334股,发行价27.51元,募资总额677387918.34元,净额596804289.33元[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募资部分未使用完毕[18] 督导与整改 - 中信证券督导期为2022年12月6日至2024年12月31日[6] - 2023年5月24日,事务所就年报审计问题出具整改报告[8] - 2023年1月20日、2024年11月4日因信息披露问题收警示函并整改[9][11] - 持续督导期内公司已建立并执行信息披露制度[16] 保荐人意见 - 保荐人认为公司募资管理和使用合规,无违法违规情形[17][18]
宏微科技2024年财报:营收下滑11.5%,净利润亏损1447万元,行业复苏低于预期
金融界· 2025-04-16 03:18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半导体行业复苏低于预期,宏微科技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但在研发技术、产品放量和质量管理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未来将围绕发展战略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市场版图以实现经营目标 [4][7] 行业情况 - 2024年半导体行业呈现结构性复苏特征,数字芯片相关领域率先回暖,功率半导体领域表现疲软 [4] 公司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31亿元,同比下降11.52%;归属净利润为-1446.73万元,同比减少112.45%;扣非净利润为-3399.02万元,同比减少133.73%,自2020年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1] - 2024年公司毛利润从2023年的3.34亿元大幅下降至2.05亿元,归属净利润从2023年的1.16亿元转为亏损,扣非净利润从2023年的1.01亿元大幅下滑至-3399.02万元 [4] - 2023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62.48%,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47.63% [4] 业绩亏损原因 - 功率半导体领域受光伏产业调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和工业控制产业技术升级延后影响,公司订单释放进度不及预期,车规产品单价承压 [4] 研发技术突破 - 公司在光伏、车规应用的IGBT&FRD芯片以及SiC MOSFET芯片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如1000V/1200V M7U芯片完成开发和认证并量产,车规级750V M7i+EDT3芯片通过可靠性测试进入头部新能源车企业认证阶段,首款1200V 40mohm SiC MOSFET芯片通过可靠性验证 [5] 产品放量 - 光伏用1000V三电平定制模块和储能用650V三电平产品已批量交付 [6] - 车规级280A - 820A/750V灌封模块和400 - 800A/750V双面/单面散热塑封模块通过相关认证并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 [6] 研发投入与人员情况 -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达1.097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24%,同比增加1.54% [7]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93人,同比增长9.66%,其中硕士、博士合计37人,占研发人员总数的19.17% [7] 专利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专利133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专利83项,外观设计专利7项 [7] 质量管理提升 - 公司围绕方针开展质量提升举措,2024年IGBT模块整体良率提升2%,性能获国内头部客户认可 [7] - 公司通过扩充实验室容量、提升实验能力、严格修订可靠性标准等措施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7]
穿越周期 宏微科技第三代半导体构筑新增长级
证券时报网· 2025-04-15 10:44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全球功率半导体行业深度调整,宏微科技短期业绩承压,但通过技术突破与市场开拓为新一轮增长积蓄势能,2025年确立“技术+市场”双轮驱动战略,有望在行业复苏周期抢占先机 [1][2] 行业情况 - 2024年全球功率半导体行业深度调整,随着800V高压平台普及和风光储需求放量,行业技术替代窗口正在打开 [1][2] 公司业绩 - 2024年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价格传导、行业库存调整等因素影响,公司短期业绩承压 [1] 公司技术研发 -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1.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8.24%,在碳化硅领域实现关键突破,包括1200V40mohm SiC MOSFET芯片研制成功并通过可靠性验证等 [1] - 公司创新构建“预研—中试—量产”三级技术孵化机制,依托上海宏微爱赛研发中心整合长三角科研资源,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高压大电流产品开发 [1] - 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33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专利83项,外观设计专利7项,为产品矩阵扩张奠定基础 [1] 公司战略与市场布局 - 2025年公司确立“技术+市场”双轮驱动战略,纵向深挖技术红利,横向拓宽应用边界,形成“车规级打品牌、工控级保利润、特种应用拓增量”的产品组合 [2] - 当前市场布局呈现“内外并进”态势,国内深化与新能源车企、逆变器厂商协同创新,海外突破高端工业客户供应链,功率模块在欧洲储能市场导入进度超预期 [2] 公司前景 - 公司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前瞻布局,若顺利实现技术转化与产能释放,有望在2025年行业复苏周期中抢占先机 [2]
宏微科技:逆势加码第三代半导体,筑底蓄能静待行业回暖
观察者网· 2025-04-15 08:32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全球功率半导体产业链深度调整,公司营收13.31亿元,净利润阶段性亏损,但通过“技术攻坚+市场卡位”双轮驱动为产业复苏积蓄势能 [1] 技术破局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1.1亿元,同比增长1.54%,研发人员占比提升至17.66%,形成133项专利技术 [2] - 公司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实现关键突破,1200V/40mΩ SiC MOSFET芯片完成可靠性验证,车规级1200V/13mΩ芯片进入评估阶段,自主研发的SiC SBD芯片已小批量出货 [2] - 公司通过“硅基+碳化硅”双技术路线构建全电压产品矩阵,在高压场景形成差异化竞争力,第七代IGBT模块性能比肩英飞凌EDT3技术,1700V M61模块达行业领先水平 [2] 市场突围 - 2024年公司“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智能工业”三极战略成效显著,车规级模块累计出货120万只,光伏领域模块大批量交付,储能产品同步放量,工业控制领域与龙头企业深度绑定 [3] - 公司产品进入国际巨头供应链,“本土深耕+全球拓展”布局对冲单一市场波动风险,车规产品覆盖核心场景,SiC模块产业化突破有望打开10亿元级新增市场空间 [3] 行业透视 - 2024年功率半导体市场传统需求疲软,新兴领域增长强劲,Omdia预测2025年全球IGBT市场规模将达357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超40% [4] - 公司阶段性调整与行业周期共振,下半年营收环比增长9.13%,工控订单企稳回升 [4] - 公司通过工艺突破和产业链协同提升成本控制和交付稳定性,2.6亿元在建工程投向车规级产线扩建,2025年产能释放后有望抢占先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