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明冠新材(688560)
icon
搜索文档
明冠新材(688560) - 明冠新材关于2025年度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的公告
2025-04-28 16:21
薪酬方案 - 2025年度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4月28日审议通过,适用期为2025年全年[1] - 高级管理人员年度薪酬由基本薪酬和绩效薪酬组成[1] 薪酬数据 - 2025年高级管理人员基本薪酬合计408.33万元[3] - 总经理闫洪嘉等多人基本薪酬明确[2][3] - 闫洪嘉在明冠国际部分为8000美元/月或等值港币[3]
明冠新材(688560) - 明冠新材董事会对独立董事独立性自查情况的专项意见
2025-04-28 16:21
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 4 月 28 日 董事会对独立董事独立性自查情况的专项意见 根据《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 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 号——规范运作》等要求,就公司 现任独立董事罗书章先生、彭辅顺先生、张国利先生的独立性情况进行评估并出具 如下专项意见: 经核查独立董事罗书章先生、彭辅顺先生、张国利先生的任职经历以及签署的 相关自查文件,上述人员不存在《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第六条不得担任独 立董事的情形,在担任公司独立董事期间,独立董事已严格遵守中国证监会和上海 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勤勉尽责地履行职责,作出独立 判断,不受公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其他与公司存在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 影响,公司独立董事罗书章先生、彭辅顺先生、张国利先生符合《上市公司独立董 事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 号——规范运作》 中对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相关要求。 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
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增持公司股份计划 增加增持主体及其获得增持专项贷款承诺函的公告
增持计划概况 - 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上海晨暨鑫原计划于2024年8月30日至2025年8月31日期间增持公司股份300万股至319万股,占总股本1.4903%至1.5847% [1] - 截至公告披露日上海晨暨鑫已累计增持1,012,700股(占总股本0.5031%),投入资金13,698,705.27元 [2] - 2025年4月22日新增上海博强作为共同增持主体,该公司为实控人一致行动人 [3] 增持主体股权结构 - 上海博强直接持有公司21,517,700股(占总股本10.69%),并通过滨州嘉博银商贸间接控制1,520,000股(占总股本0.76%) [3] - 增持计划除增加主体外,原定增持数量、实施期限及交易方式均保持不变 [3] 增持资金安排 - 上海博强获中信银行南昌分行专项贷款承诺,最高额度2,390万元(23,900,000元),期限3年,资金用途限定为增持公司股票 [4] - 贷款发放需满足正式合同签署及约定条件 [4] 增持主体承诺事项 - 上海晨暨鑫与上海博强承诺严格遵守监管规定,在增持期间及法定期限内不减持所持股份 [7] - 增持计划不会导致公司股权分布失去上市条件,不会改变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状况 [7]
明冠新材(688560) - 明冠新材关于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增持公司股份计划增加增持主体及其获得增持专项贷款承诺函的公告
2025-04-23 12:25
证券代码:688560 证券简称:明冠新材 公告编号:2025-010 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增持公司股份计划 增加增持主体及其获得增持专项贷款承诺函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全体董事及相关股东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 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 责任。 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 2024 年 8 月 29 日披露《明 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的公告》 (公告编号:2024-046)、于 2024 年 8 月 30 日披露《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增持公司股份计划增持主体调整的公告》(公告编号: 2024-047)、于 2025 年 2 月 21 日披露《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实际控制 人控制的企业增持计划延期暨继续实施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03),公司 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上海晨暨鑫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晨暨鑫", 上海晨暨鑫原名:江西融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于 2024 年 12 月完成工商更名登 记)拟自 2024 年 8 月 ...
明冠新材(688560)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持续督导定期现场检查报告
2025-04-21 08:48
业绩总结 - 2024年归母净利润 - 6,846.86万元,同比减少186.77%[14] -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 - 6,920.39万元,同比减少92.96%[14] - 2024年度业绩亏损受光伏背板、铝塑膜市场及资产减值影响[15] 合规情况 - 2024年7月因披露2023年度业绩快报不准确收上交所监管警示决定[6] - 2024年11月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收江西监管局警示函[6] - 持续督导期间公司治理、内控、信披、募资使用等合规[4][6][7][10] 检查信息 - 现场检查时间为2025年4月14日至2025年4月15日[1]
明冠新材(688560) - 明冠新材关于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的进展公告
2025-03-28 12:02
增持计划 - 上海晨暨鑫拟增持300 - 319万股,占比1.4903% - 1.5847%[2] - 增持时间为2024年8月30日至2025年8月31日[2] 增持进展 - 截至2025年3月28日,累计增持913,828股,占比0.4540%[3][6] - 截至2025年3月28日,累计增持金额12,498,994.47元[3][6] 其他情况 - 增持前上海晨暨鑫持股为0股[3] - 承诺遵守规定且不减持[8] - 不会影响上市条件和控股权[8]
明冠新材(688560) - 明冠新材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25-03-10 11:15
会议信息 - 股东大会于2025年3月10日在江西宜春公司会议室召开[2] - 出席股东和代理人121人,所持表决权占比6.5230%[2] - 公告发布于2025年3月11日[11] 议案情况 - 《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增持计划延期暨继续实施的议案》通过[6] - 普通股股东同意票比例89.7780%,反对9.6726%,弃权0.5494%[6] - 5%以下股东投票比例与普通股股东相同[7]
明冠新材(688560) - 北京国枫(深圳)律师事务所关于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法律意见书
2025-03-10 11:15
会议信息 - 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2月21日发通知,3月10日14:30现场召开[4][6] - 网络投票时间为3月10日9:15 - 15:00[6] 投票情况 - 现场和网络投票股东121人,代表股份12,307,289股,占比6.5230%[9] - 《增持计划延期议案》同意8,939,457股,占比89.7780%[11] - 《增持计划延期议案》反对963,137股,占比9.6726%[11] - 《增持计划延期议案》弃权54,695股,占比0.5494%[11] 其他情况 - 关联股东闫勇等回避表决[12] - 对中小投资者表决情况单独计票披露[12] - 会议召集、召开、表决程序及结果合法有效[14][15]
明冠新材(688560) - 明冠新材关于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的进展公告
2025-02-28 10:17
增持计划 - 上海晨暨鑫拟增持300 - 319万股,占总股本1.4903% - 1.5847%[2] - 原计划2024年8月30日起6个月内实施,现延长至2025年8月31日[2][7] 增持进展 - 截至2025年2月28日,累计增持588,057股,占总股本0.2921%[2][7] - 截至2025年2月28日,累计增持金额7,537,421.89元[3][7] 其他情况 - 实施前上海晨暨鑫持股0股,实施可能受市场或政策因素影响[3] - 承诺增持及法定期限内不减持,不会致股份分布不达标[9] - 公司将持续关注并及时披露进展[11]
明冠新材(688560) - 2024 Q4 - 年度业绩
2025-02-27 08:1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总收入86387.6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8.13%[3][6] - 2024年营业利润-6470.1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01.68%[3] - 2024年利润总额-6415.6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45.18%[3]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846.8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6.77%[3][6]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920.3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2.96%[3][6]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36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00.00%[3] - 2024年末总资产292971.75万元,较期初减少14.00%[3][6] - 2024年末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274091.96万元,较期初减少4.40%[3][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销售量同比增加30%左右,太阳能电池背板销售量同比下降67%左右[6] 营业收入下降原因 - 受光伏电池技术迭代等影响,产品销售价格持续走低,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