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和生态(605069)

搜索文档
正和生态(605069)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8 16:00
根据您的要求,我将关键点按照单一主题进行了分组归类。 营业收入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106亿元,同比下降69.62%[3]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为3.34亿元,同比下降60.5%[3] - 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60.5%至3.34亿元(2021年同期8.46亿元)[21] - 营业收入下降主要因疫情导致项目施工进展缓慢[9] 净利润与每股收益表现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4.64万元,同比下降82.44%[3]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63.45万元,同比下降138.42%[3] - 净利润由盈转亏,净亏损3391.93万元(2021年同期盈利9420.98万元)[2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7元/股,同比下降123.29%[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683元/股(2021年同期0.7322元/股)[23] - 净利润下降因收入减少及应收账款减值计提增加[10] 成本与费用表现 - 营业成本大幅下降65.3%至1.93亿元(2021年同期5.57亿元)[21]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5.5%至3366.50万元[21]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0.5%至2762.42万元[21] - 信用减值损失扩大至-3933.71万元(2021年收益447.03万元)[22] 现金流量表现(经营)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245亿元,同比改善55.67%[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扩大至-1.72亿元(2021年同期-3.89亿元)[25][26] - 收到税费返还5773.16万元[26]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下降43.7%至2.98亿元[26] 现金流量表现(投资与筹资)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388.14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6.18%[2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732.22万元,去年同期为-1.02亿元[27]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4.48亿元,同比下降62.19%[27]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3.87亿元,同比下降24.63%[27]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3.68亿元,同比下降16.74%[2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008.44万元,同比下降89.22%[2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495.18万元,同比下降98.04%[2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18亿元,较期初增长2.33%[27] -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1.99亿元,同比下降10.98%[27]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为9014.50万元,同比增长87.25%[27] 资产与权益变动 - 总资产为45.05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0.2%[4] - 资产总计为4,504,886,806.52元,较年初4,513,770,851.91元减少0.20%[17][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7.81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3.69%[4]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781,209,020.64元,较年初1,849,412,417.35元减少3.69%[18] - 未分配利润为636,436,962.28元,较年初704,640,358.99元减少9.68%[18] 主要资产项目变动 - 货币资金为222,852,262.89元,较年初226,390,341.91元减少1.56%[16] - 应收账款为1,616,300,595.05元,较年初1,790,441,169.49元减少9.73%[16] - 合同资产为534,645,937.93元,较年初341,827,484.44元增加56.41%[16] 负债与借款变动 - 负债合计为2,583,572,022.96元,较年初2,525,967,875.35元增加2.28%[18] - 短期借款为327,360,477.31元,较年初276,650,000.00元增加18.33%[17] - 长期借款为934,000,000.00元,较年初783,000,000.00元增加19.28%[18] 股东信息 - 前十名无限售股东中万丰锦源持有6,890,000股,占比最高[13]
正和生态(605069)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08-30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2.23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3.61%[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4338.09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9.23%[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4420.9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5.54%[19]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0元/股,同比下降164.52%[20] - 稀释每股收益为-0.20元/股,同比下降164.52%[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21元/股,同比下降172.41%[2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37%,同比下降6.30个百分点[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42%,同比下降6.16个百分点[20] - 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3,373,016.94元,同比下降53.61%[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380,949.20元,同比减少189.23%[3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3373016.94元,同比下降53.61%[4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380949.20元,同比减少189.23%[42]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3.61%至2.234亿元,主要因疫情导致项目施工进度缓慢及收入确认延迟[47][48] - 公司2022年半年度营业总收入为2.234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4.815亿元人民币下降53.6%[135] - 公司2022年半年度净利润为-4271.7万元人民币,而2021年同期为5033.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4.9%[136] - 公司2022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38.1万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4861.8万元人民币下降189.2%[136] - 公司2022年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20元/股,较2021年同期0.31元/股下降164.5%[137]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3.6%至2.22亿元,对比去年同期4.79亿元[139] - 净利润由盈转亏,净亏损4612万元,对比去年同期净利润3688万元[140] - 2022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5033万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部分为4862万元[151][152]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46,123,230.97元[157] - 公司2022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亏损4272万元[14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60.39%至1.289亿元,因公司优化项目成本管理流程使毛利率提升[47][48]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4.33%至1708万元,但占营业收入比例上升[47][48] - 公司2022年半年度营业成本为1.289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3.254亿元人民币下降60.4%[135] - 公司2022年半年度信用减值损失为-3874.1万元人民币,而2021年同期为1686.9万元人民币[136]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60.3%至1.39亿元,对比去年同期3.51亿元[139] - 信用减值损失5105万元,对比去年同期信用减值收益1571万元[140]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4.6%至1348万元[139] - 资产减值损失金额比去年同期增加[35] 现金流和资金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0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2.988亿元有所改善[19] - 货币资金同比增加60.29%至3.629亿元,主要因收回1亿元银行理财产品[50][4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204亿元,同比改善因上年支付PPP项目转让款及本期无重大支出[47][48]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正为9.942亿元,因收回理财产品投资[47][48]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3.63亿元,较期初2.26亿元增长60.3%[127]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0元,较期初1亿元减少100%[12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1.20亿元,较去年同期2.99亿元净流出改善60.0%[14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3.54亿元,较期初2.13亿元增长66.3%[143]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4.01亿元,其中借款收到3.40亿元[143] - 收到税费返还6012万元,去年同期无此项收入[142]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942万元,主要来自收到其他投资活动现金1亿元[143]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52.4%至1.78亿元(2021年同期3.75亿元)[14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亏损扩大至-1.11亿元(2021年同期-0.92亿元)[14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激增674万倍至1.01亿元(2021年同期1500元)[145]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下降22.7%至1.60亿元(2021年同期2.07亿元)[14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94亿元(期初1.99亿元)[146] - 支付给职工现金基本持平为7618万元(同比微降0.2%)[145]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下降41.5%至2.24亿元(2021年同期3.83亿元)[145] - 母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2.03亿元,较期初2.13亿元减少4.6%[131] 资产和负债状况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7.73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4.11%[19] - 总资产46.36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2.72%[19] - 资产总额4,636,497,026.01元,同比增长2.72%[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773,462,579.35元,同比减少4.11%[34] - 公司资产总额达4636497026.01元,同比增长2.72%[4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为1773462579.35元,同比下降4.11%[42] - 合同资产同比增加52.80%至5.565亿元,因疫情导致项目结算和计量推迟[51] - 长期借款同比增加21.71%至9.53亿元[51] - 应收账款同比下降4.53%至34.108亿元,但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增加因地方财政压力[50][48]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6.15亿元,较期初17.9亿元减少9.8%[127] - 合同资产期末余额5.56亿元,较期初3.42亿元增长62.6%[127]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3.19亿元,较期初2.77亿元增长15.2%[128] - 长期借款期末余额9.53亿元,较期初7.83亿元增长21.7%[128]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6.29亿元,较期初7.05亿元减少10.8%[129] - 母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8.13亿元,较期初20.27亿元减少10.6%[131] - 母公司合同资产期末余额5.84亿元,较期初3.61亿元增长61.7%[131] - 公司2022年半年度末资产总计34.23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5.672亿元人民币下降4.0%[132] - 公司2022年半年度末负债合计16.86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7.513亿元人民币下降3.7%[133] - 公司2022年半年度末所有者权益合计17.37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8.158亿元人民币下降4.3%[133] - 公司2022年半年度末短期借款2.64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430亿元人民币增长8.8%[13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减少7595万元至18.49亿元[148] - 未分配利润减少7595万元至7.05亿元[14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9.125亿元,较期初增长42.2%[151][15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为17.735亿元,同比增长46.2%[151] - 未分配利润达6.287亿元,同比增长4.0%[151] - 资本公积大幅增长至9.042亿元,同比增长117.3%[151] - 实收资本由1.221亿元增至1.628亿元,反映股本扩张[151] - 盈余公积从7057万元增至7775万元,同比增长10.2%[151] - 少数股东权益为1.391亿元,同比增长5.4%[151] - 2021年同期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3.448亿元,2022年同比增长42.2%[151] - 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余额为162,844,444.00元[156][157] - 资本公积期末余额为904,210,291.65元[156][157] - 盈余公积期末余额为77,745,518.05元[156][157]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592,352,415.20元[157] - 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余额为1,737,152,668.90元[157] - 上年同期未分配利润为606,417,824.46元[158] - 上年同期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215,224,314.79元[158] - 本期未分配利润减少78,692,119.77元[157] - 公司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2,521,092,217.60元[159] - 期末资本公积余额为4,161,083,849.89元[159] - 期末盈余公积余额为705,647,724.44元[159] - 期末未分配利润为6,433,027,314.30元[159] 业务表现 - 主营业务为工程施工和规划设计两大类,包括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和生态景观四类[31] - 公司形成规划设计、生态环境、数字科技、产业运营四大业务板块[31] - 生态管家业务已应用于金华赤山公园、唐山花海、贵州无界云度假区等多个项目[32] - 2022年7月2日正式启动唐山花海园区运营工作[31] - 研发投入聚焦海洋生态修复技术,包括珊瑚礁移培和红树林修复[39] - 公司在南沙、莆田等地开展近岸海域生态技术应用中试[39] - 公司新实施南四湖流域丰沛运河生态修复提升项目[79] - 公司新实施河北省定州市唐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79] - 公司新实施沧州百狮园及生态修复展示区提升项目[79] - 公司参与贵州省六枝特区示范小城镇生态环境扶贫项目,将产业从传统农业单核升级为农业加文化旅游双核[81] - 公司助力六枝特区成功申报国家第一批特色小城镇[81] - 公司规划建设浪哨缘婚纱摄影基地和夜郎百草园等文旅产业产品[81] - 公司参与山泉湿地、高侨休闲文化村、崖居酒店、自然探索乐园等项目[81] - 公司形成旅游加农业和旅游加产业园的商业模式[81] - 2022年公司继续助力地方政府产业转型,植入生命王国自然探索乐园核心产品[82] - 公司打造融合山地特色加文化创新加产业升级加旅游服务引擎的发展空间平台[82] - 公司拥有96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含13项发明专利和55项实用新型专利[41] - 公司属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行业,主营业务为水环境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162] - 公司定位为生态环境科技运营商主营业务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78] 风险因素 -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加导致平台公司融资难度明显加大[29] - 应收账款回收难及项目结算延迟受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影响[43] - 公司应收账款及长期应收款在资产结构中占比较高,存在坏账风险[65] - 公司面临宏观经济政策风险,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可能影响工程款回收[60][62] -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行业竞争加剧,民营企业承接大型订单难度升级[63] - PPP项目产业运营受疫情及地方财政状况制约,存在投资回报不达预期风险[64]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存在波动风险,受项目回款进度及客户支付能力影响[67] - 受限资产总额达20.504亿元,包括质押应收账款3.071亿元及PPP项目质押16.72亿元[55] 法律和诉讼事项 - 荆楚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诉讼案调解结案,涉及工程款4621.92万元及利息费用[97] - 白银区水务局工程合同纠纷调解结案,涉及工程款1255.44万元及利息117.88万元[99] - 中建三局工程合同纠纷涉案金额约6795.16万元,含工程款6565.47万元及利息229.69万元[99] - 太原市道路绿化养管中心纠纷涉及工程款692.82万元及利息54.94万元[99] - 太原市道路绿化养管中心另需支付养护费用34.52万元[99] - 四川合兴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处于二审等待开庭阶段[100] -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无重大违法违规及处罚情况[101]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单笔金额未达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0%[97] 关联交易和担保 - 公司应付控股股东北京汇恒投资有限公司本金550万元人民币及利息32.18万元人民币[102][104] - 公司报告期内按4.35%利率支付关联借款利息9.84万元人民币[102][104] - 关联担保总额达9.368亿元人民币涉及张熠君及北京汇恒投资有限公司等多方担保[103] - 公司对外担保余额1.1亿元人民币(非子公司担保)[108] - 对子公司担保余额6.23亿元人民币[108] - 担保总额7.33亿元人民币占净资产比例41.33%[108] - 资产负债率超70%的被担保对象债务担保金额6.23亿元人民币[108] - 关键管理人员报酬支出573.8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8%[106] -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关联交易[101]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公司未进行利润分配或公积金转增股本[6] - 公司不存在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情况[7] - 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永丰产业基地[15] - 公司股票简称正和生态,代码605069,于上交所上市[17]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自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发行前股份[85]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锁定期满后2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85]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87]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不从事与公司构成竞争的业务并避免关联交易[90][92] - 若违反承诺将赔偿公司实际损失并接受监管措施或处罚[90][92] - 股价稳定预案承诺增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2%[94][95] - 增持价格不高于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每股净资产[95] - 用于增持资金金额不少于上一年度获得现金分红金额20%[95] - 单一年度稳定股价增持资金不超过上一年度现金分红金额100%[95] - 增持完成后六个月内不出售所增持股份[95]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股份限售期至2022年8月16日[95] - 报告期内无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96] - 报告期内无违规担保情况[96] - 公司2021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已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69] - 公司2022年度财务预算报告已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69]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已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69] - 公司向金融机构申请2022年度综合授信额度及提供相应担保事项已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69]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2次股东大会所有议案均获审议通过[73] - 2022年半年度公司未拟定利润分配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75] - 权益分派后总股本增至2.117亿股,每股收益由-0.27元调整为-0.20元[113] - 每股净资产由11.74元降至9.03元,减少2.71元/股[113] - 北京汇恒投资有限公司持股63,212,000股,占总股本38.82%[117] - 张熠君持股29,583,000股,占总股本18.17%[117] - 北京汇泽恒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5,310,000股,占总股本3.26%[117] - 万丰锦源投资有限公司持股5,300,000股,占总股本3.25%,其中4,710,000股被质押[117] - 深圳市华腾资本投资中心持股4,500,000股,占总股本2.76%[117] - 国信弘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3,333,333股,占总股本2.05%[117] - 杭州财通胜遇股权投资基金持股1,333,333股,占总股本0.82%[117] - 西藏信晟创业投资中心持股770,000股,占总股本0.47%[117] - 张慧鹏持股750,000股,占总股本0.46%[117] - 周英持股675,000股,占总股本0.41%[117] - 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62,844,400元,股份总数162,844,400股[161] - 有限售条件流通A股为122,133,300股,占股份总数75%[161] - 无限售条件流通A股为40,711,100股,占股份总数25%[161] - 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数量为9家[163] 会计政策和金融工具
正和生态(605069)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4-25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人民币87,724,371.32元,同比增长2.47%[5] - 营业总收入为8772.44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8560.84万元增长2.47%[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4,526,084.18元,同比亏损收窄12.85%[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4,768,570.46元,同比亏损收窄12.91%[5] - 营业利润亏损2435.5万元,同比收窄14.7%[19] - 净利润亏损2633.55万元,同比收窄7.7%[19]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5元/股[5] - 基本每股收益-0.15元/股,同比改善34.8%[2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4%[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总成本为1.25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1.37亿元下降8.12%[16] - 财务费用为1119.49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1357.36万元下降17.53%[16] - 信用减值损失为1257.14万元,同比减少44.2%[19]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84,144,703.75元[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净额8414.47万元,同比改善64.3%[20][22]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1.31亿元,同比下降30.9%[20]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1.35亿元,同比下降44.1%[2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1.01亿元,主要来自其他投资活动收款1亿元[22]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1.91亿元,其中借款收到3.01亿元[2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4.21亿元,较期初增长97.5%[22]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为4.347亿元人民币,较年初2.264亿元增长91.98%[13] - 应收账款为16.893亿元人民币,较年初17.904亿元下降5.65%[13] - 流动资产总额为27.356亿元人民币,较年初26.336亿元增长3.87%[14] - 资产总计为46.201亿元人民币,较年初45.138亿元增长2.35%[14] - 短期借款为2.911亿元人民币,较年初2.767亿元增长5.19%[14] - 长期借款为9.63亿元人民币,较年初7.83亿元增长22.99%[15] 所有者权益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人民币1,824,886,333.17元,较上年度末减少1.33%[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8.249亿元人民币,较年初18.494亿元下降1.32%[15] 其他重要数据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人民币242,486.28元[8]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7,305名[10]
正和生态(605069)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4-25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11.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2%[25] - 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为10.62亿元人民币[25] - 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为10.23亿元人民币[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77亿元,同比下降2.77%[2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53亿元,同比下降14.10%[26] - 基本每股收益0.79元,同比下降13.19%[2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46%,同比下降2.11个百分点[27]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2.888亿元,环比下降20.66%[29]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113,438.90万元,同比增长6.82%[3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71.04万元,同比减少2.77%[37] - 营业收入11.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2%[99] - 2021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438.90万元,同比增长6.82%[9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771.04万元,同比减少2.77%[9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6.8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50%[99] - 销售费用4031.8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51%[99] - 研发费用4597.34万元同比下降5.41%[121] - 研发投入总额4597.3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05%[123] - 2021年水环境治理成本为2.75亿元(同比增长130.27%),生态修复成本为2.44亿元(同比下降34.49%)[117] - 2021年工程施工成本中材料费为1.96亿元(占总成本28.7%),人工费为1.15亿元(占16.91%),分包费为2.67亿元(占39.14%)[11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996亿元,同比恶化50.59%[2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964.89万元[9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271.41万元[9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3,218.09万元[9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96亿元人民币,同比扩大50.59%[9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27亿元人民币,主要因购买1亿元理财产品未到期收回[100][101]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3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3.92%,主要因上市融资及长期借款增加2.07亿元[99][10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和负债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8.494亿元,同比增长52.48%[26] - 总资产达45.138亿元,同比增长24.81%[26] - 公司资产总额451,377.09万元,同比增长24.81%[3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84,941.24万元,同比增长52.48%[37] -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达451,377.09万元,同比增长24.81%[98] - 净资产为198,780.30万元,同比增长47.81%[9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为184,941.24万元,同比增长52.48%[98] - 货币资金2.26亿元较上期增长149.21%[129] - 短期借款2.77亿元较上期增长84.43%[129] - 长期借款7.83亿元较上期增长24.29%[129] - 受限资产总额20.05亿元含质押应收账款2.94亿元[131][13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对项目实施机构长期应收款余额为17.03亿元[113] 业务线表现:产品和技术 - 公司形成碳中和科技示范区、河湖生态系统构建等六大产品体系[45] - 公司打造生态管家和科技公园两类科技产品,其中生态管家已完成软件平台开发并进入试运行阶段[45] - 公司提出六大新产品体系包括碳中和科技示范区、河湖生态系统构建、海岸线近岸海域治理、城市生态空间、生态管家、生命王国[72] - 碳中和科技示范区由子公司唐山花海绿色低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接,业务涵盖园区管理、招商引资、生态管家、生命王国、文化运营、新能源开发及运营[74] - 生态管家定位为智慧生态系统服务平台,提供环境监测、综合管养、公园服务、生态价值评估、碳汇测算、GEP核算等服务[75] - 生命王国定位为沉浸式自然探索乐园,包含物种起源、缤纷星球、自然密码和未来世界四大版块[77] - 公司生态景观建设采用大树栽植技术、垂直绿化技术、边坡绿化技术、盐碱地绿化技术、雨水花园构建技术[70] - 水环境治理业务涵盖河湖水环境治理、河湖湿地修复、近岸海域综合治理三大产品[68] - 新产品生态管家智慧养护平台处于调试和市场推广阶段,生命王国处于IP设计和可行性论证阶段[75][77] - 公司主营业务为工程施工和规划设计两大类,工程施工包括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生态景观四类[64] 业务线表现:研发和资质 - 公司拥有专职设计人员111名、技术人员161名、研发人员105名[83] - 公司已取得13项发明专利、71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88] - 公司持有13项业务资质证书,包括风景园林工程设计甲级、环境工程乙级等专业资质[87][88] - 公司研发团队占比16.64%(105名研发人员/631名总员工)[83] - 公司新增多项生态环保相关专利,包括浮动湿地(ZL201920294168.6)等15项实用新型专利[94][95] - 公司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2项,涵盖智慧河道、生态监测及碳中和管理系统等领域[95][96] - 公司拥有7项发明专利,申请日均在2011年至2018年间,涉及生态修复、水体治理和种植技术[89] - 公司拥有24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日从2011年至2017年,覆盖灌溉、盐碱地治理、护坡结构和湿地系统等领域[90][91] - 发明专利中5项由正和国际持有,包括垃圾山生态护坡、大树移植补救和人工湿地脱氮等方法[89] - 实用新型专利全部由正和生态持有,包括节能灌溉、盐碱地治理和混凝土挡墙等具体结构设计[90][91] - 2011年申请4项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灌溉系统、盐碱地治理和挡土防冲刷系统[90] - 2012年申请8项实用新型专利,包括大树保护结构、河渠护坡和台阶浇筑吊模等[91] - 2013年申请9项实用新型专利,聚焦沉沙系统、泄洪闸门和沙漠种植结构[91] - 2014年申请3项实用新型专利,涵盖人工湿地跌水净化和多级生物滤池系统[91] - 2016年至2017年申请3项专利,包括川蔓藻生态浮床和间歇式曝气人工湿地技术[91] - 所有专利均通过原始取得方式获得,表明公司自主研发能力强[89][90][91] - 正和生态在2017年1月20日原始取得多层复合结构组合式生态浮岛专利,专利号ZL201720072255.8[92] - 正和生态在2017年1月20日原始取得强化脱氮的太阳能曝气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专利,专利号ZL201720071848.2[92] - 正和生态在2017年4月11日原始取得强化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复合流人工湿地系统专利,专利号ZL201720374874.2[92] - 正和生态在2017年4月13日原始取得无线遥控的应急水质采样监测船专利,专利号ZL201720386888.6[92] - 正和生态在2017年4月13日原始取得折流阶梯式生态护岸净化系统专利,专利号ZL201720386476.2[92] - 正和生态在2017年4月13日原始取得混合流人工湿地系统专利,专利号ZL201720386475.8[92] - 正和生态在2017年4月14日原始取得适于利用蚯蚓缓解堵塞并强化脱氮的人工湿地系统专利,专利号ZL201720392770.4[92] - 正和国际在2011年9月20日受让取得用于高水位不透水盐碱地治理的绿化系统专利,专利号ZL201120353105.7[92] - 正和国际在2011年9月20日受让取得适于粘质土地中苗木种植的树穴专利,专利号ZL201120353104.2[92] - 正和国际在2011年9月20日受让取得河底防渗结构专利,专利号ZL201120353099.5[92] - 公司具备河湖整治工程叁级、市政公用工程贰级等建筑业企业资质[87] 业务线表现:项目和市场 - 公司聚焦一线城市和优质城市业务,加大华东华南区域市场布局[37] - 公司主动收缩市场布局至全国22个核心城市和国家重点项目[38] -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业务收入10.78亿元人民币,毛利率41.06%,同比增长7.64个百分点[103] - 水环境治理收入4.2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32%[103] - 华北地区收入7.0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49%[104] - 西南地区收入1.3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21%[104] - 贵州省六枝特区示范小城镇生态环境扶贫PPP项目合同总金额为16.58亿元,已履行14.52亿元,待履行2.06亿元[108] - 公司与SPV公司签署新施工合同金额为7.42亿元,其中设计服务费3338.75万元,建造服务费7.09亿元[110] - 运营维护合同综合单价为17.26元/㎡/年,总面积74.84万㎡,年运营维护费为1291.74万元[112] - 2021年公司确认建造合同收入1.15亿元,运营维护收入1345.36万元,应计建设期利息4971.78万元[112] - 2021年因PPP项目(项目B)经营权转让支付1.26亿元[112] - PPP项目SPV公司按6.79%收益率计提建设期利息及运营期利息[109] - 2020年4月公司与SPV公司签署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暂定价为1.9997亿元[111]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8.18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72.1%[121]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9163.2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15.05%[121] - 公司实施洱海流域生态修复、雄安新区生态森林等大型环境治理项目,展现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86] -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示范小城镇生态环境扶贫PPP项目预计2022年完工并进入运营阶段[164] - PPP项目可行性缺口补助资金已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但存在地方政府财政状况恶化导致回款风险[164] - 公司承接的PPP项目已取得银行授信,未发生暂停、延期或重大变更[164] 公司战略和管理 - 公司上线CRM客户管理系统强化项目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38] - 公司调整了二家主要全资子公司的产品和业务,将正和研究院变更为数字科技公司并增加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等人员[44] - 公司通过加强生态工法形成行业技术壁垒以实现降本增效[47] - 公司聘请美世咨询进行人才岗位评估并制定中长期激励方案[49] - 公司2021年12月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46] - 公司2022年1月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签署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合作共建协议[46] -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生态领域研发投入[84] - 公司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签署合作共建协议,重点发展海洋生态修复和海洋碳汇领域[84] - 公司自2008年起持续加强与国际组织、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的交流合作,具备国际顶级专家顾问资源[80] - 公司参照瑞典"共生城市"工作方法,协同整合城市功能结构、景观与公共空间、交通、建筑、能源、水、固废七大子系统[80] - 聚焦22+1城市布局抢占生态管家养护市场[149] - 加强项目应收款项回收减少坏账损失[149] - 通过降本增效保持每个项目的盈利能力[149] - 推动生命王国产品落地1个项目担当新业务模式核心引擎[152] - 加快老旧项目结算回款合理利用法律手段保证应收账款回收[158] - 公司优先选择资金来源和付款方式有保障的国家级城市群项目以降低坏账风险[165] 行业和市场环境 - 2020年全国环保产业营收总额达1.95万亿元,预计2021年环境治理营收规模约2.2万亿元[50] - 中国环境治理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将保持10%复合增速,2025年营收有望突破3万亿元[51] - 十三五时期我国环境治理营收增速保持在13%以上[50] - 2022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 较2021年全年加快7.3个百分点[62] - 2022年1-2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1% 增速较2021年全年加快7.7个百分点[62] - 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2.5% 较2021年全年加快21.2个百分点[62] -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数字经济占比GDP超过10%[59] - EOD模式第一批试点项目36个 期限为2021-2023年[59] - 项目结算回款周期长 需提供高比例保证金和铺底流动资金[56] - 北方地区一季度为施工淡季 受低温气候和土壤冻结影响[55] - 行业涉及水文水利等二十多个专业技术领域[56] - 政府专项债支出整体加快 2022年上半年政府债券加快发行[62] - 生态环保行业具有逆周期性特征 2022年竞争压力持续增加[63] - 环保行业2020年小微型企业占比超90%,行业集中度低[140] - 大型央企通过资本优势加速布局生态环保领域[140] - 行业竞争加剧,大型国有企业凭借资本优势进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领域[163] - 2022年上半年政府招投标活动出现延期和暂停[162] - 部分客户财政预算支出减少对业务拓展造成不利影响[162] - 政府可能削减非刚性财政支出导致项目投资规模缩减[162] - 项目建设期延缓及项目收益率降低风险[162] - 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对工程款项回收产生重大影响[162] - 文化旅游行业受疫情影响持续低迷,制约PPP项目产业运营收入[164] 公司治理和股东信息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00元人民币,合计分配现金股利3256.89万元[5] - 公司拟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3股,共计转增4885.33万股,转增后总股本增至2.12亿股[5] - 公司总股本基数为1.63亿股[5] -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4] - 公司董事会通过2021年度利润分配及转增股本预案[5] - 政府补助金额255万元,同比增长96.45%[30] - 非经常性损益总额239万元,同比转正(上年为-1183万元)[31] - 公司整体毛利率39.9%,较2020年增加7个百分点[41] - 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永丰产业基地[19] - 公司股票简称正和生态,股票代码605069,于上交所上市[22] - 公司于2021年8月16日挂牌上市[180] - 公司第三届董事会于2021年11月30日提名第四届董事成员,12月16日完成换届选举[171]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于2021年12月16日选举产生[189] - 2022年3月4日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190] - 2022年3月23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董事及监事薪酬方案[190]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报酬合计1113.49万元[196]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发生大规模换届选举与聘任,涉及董事4人、独立董事2人、监事会主席1人、监事2人、职工代表监事3人、总经理1人、副总裁3人及董事会秘书1人[197] - 公司多位高管因换届离任,包括董事4人、监事会主席1人、监事1人、职工代表监事1人、总经理1人、副总裁1人及董事会秘书兼副总裁1人[197][198] - 公司向宁波银行北京分行申请授信业务获董事会批准[199] - 公司向关联方借款的关联交易议案获董事会通过[199] - 公司续聘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为2021年度审计机构[199] - 公司向锦州银行北京分行申请银行借款的关联交易议案获董事会批准[199] - 公司向北京中关村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申请担保并发行定向融资计划获董事会通过[199] - 公司为全资子公司向北京首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贷款提供信用反担保获董事会批准[199] - 公司调整IPO募投项目募集资金投入金额及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资金获董事会通过[200] - 公司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获董事会批准[200] 子公司和投资信息 - 子公司北京正和恒基数字科技2021年净利润为799.98万元[138] - 子公司北京正和恒基国际城市规划设计2021年营业收入为6471.77万元[138] - 控股子公司六盘水正和投资建设总资产达17.082268亿元[138] - 六盘水正和投资建设2021年净利润为2143.87万元[138] - 正和恒基(厦门)滨水生态环境治理2021年净利润
正和生态(605069) - 2021 Q3 - 季度财报
2021-10-25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本报告期3.64亿元,同比增长3.36%[3] - 营业收入年初至报告期末8.46亿元,同比增长33.26%[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本报告期4412.46万元,同比下降21.48%[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年初至报告期末9274.26万元,同比增长37.18%[3]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3.3%至8.46亿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6.35亿元)[17]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7.1%至9274.26万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6760.49万元)[18] - 基本每股收益本报告期0.33元/股,同比下降28.26%[4]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30.4%至0.73元/股(2020年同期0.56元)[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本报告期3.02%,同比下降38.62%[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总成本同比增长22.4%至7.45亿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6.09亿元)[17] - 财务费用激增579.8%至2235.52万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328.94万元)[17]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9.7%至3085.77万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3416.65万元)[17]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90.5%至447.03万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4686.31万元)[18]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年初至报告期末-3.89亿元,同比下降70.94%[4]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同比增长18.3%至5.20亿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4.39亿元)[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38.9亿元,同比恶化70.9%[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总额达92.76亿元,同比增长34.2%[21]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17.37亿元,同比增长47.4%[21]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118.48亿元,其中吸收投资收到现金61.6亿元[2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3.36亿元,较期初增长203.3%[22] 资产和负债变动 - 货币资金较年初增长404.2%,从90,843,285.50元增至457,901,080.39元[13] - 应收账款较年初增长2.4%,从1,679,888,557.64元增至1,720,604,402.55元[13] - 合同资产较年初增长63.6%,从335,939,436.12元增至549,615,203.74元[14] - 短期借款较年初增长100.8%,从150,000,000.00元增至301,221,481.45元[14] - 长期借款较年初增长29.2%,从630,000,000.00元增至814,000,000.00元[15] - 总资产本报告期末45.9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6.95%[4] - 总资产同比增长26.9%至45.91亿元人民币(期初36.16亿元)[16] - 应收账款余额16.8亿元,占流动资产总额的76.7%[24] - 长期应收款余额13.69亿元,占非流动资产总额的94.1%[25] - 资产总计36.45亿元,其中流动资产占比60.1%[25] - 应付账款余额12.31亿元,占流动负债的绝对主体[25] - 流动负债合计为16.42亿元人民币,调整后为16.52亿元人民币,增加1031.03万元[26] - 非流动负债合计为6.30亿元人民币,调整后为6.48亿元人民币,增加1848.54万元[26] - 负债合计为22.72亿元人民币,调整后为23.00亿元人民币,增加2879.57万元[26]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从0元调整为1031.03万元[26] - 租赁负债从0元调整为1848.54万元[26] 所有者权益变动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8.3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51.25%[4] - 实收资本(或股本)较年初增长33.3%,从122,133,333.00元增至162,844,444.00元[15] - 资本公积较年初增长117.3%,从416,077,056.73元增至904,178,963.49元[15]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同比增长51.3%至18.34亿元人民币(期初12.13亿元)[16] - 所有者权益合计保持13.45亿元人民币不变[2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2.13亿元人民币[26] - 未分配利润为6.04亿元人民币[26] - 资本公积为4.16亿元人民币[26] 非经常性损益和股东信息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政府补助影响金额249.66万元[6]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23,568户[10] - 北京汇恒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数量63,212,000股,持股比例38.82%[10] - 张熠君持股数量29,583,000股,持股比例18.17%[10] 会计政策调整影响 - 使用权资产新增2879.6万元,因执行新租赁准则调整[25] - 执行新租赁准则导致负债总额增加2879.57万元[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