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601117)

搜索文档
中国化学:中国化学对中化工程集团财务有限公司风险持续评估报告
2024-04-28 07:47
公司结构 - 财务公司注册资本30亿元,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7亿持股90%[1] -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出资3亿持股10%[1] 经营范围 - 财务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吸收成员单位存款、办理贷款等多项业务[2] 风险管理 - 董事会是风险管理最高决策机构,对经营活动风险管理负最终责任[5] - 监事会负责监督评价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履职情况[6] - 高级管理层对风险管理工作有效性向董事会负责[6] - 风险管理部是日常风险管理职能部门[6] - 财务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8] 财务数据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466.98亿元,负债总额428.25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38.73亿元[12] - 2023年1 - 12月,实现营业收入9.94亿元,利润总额3.88亿元,净利润2.89亿元[1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资本充足率(巴III)为16.68%,监管要求≥10.5%[1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流动性比例为62.56%,监管要求≥25%[1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贷款比例为29.85%,监管要求≤80%[1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外负债比例为0.00%,监管要求≤100%[1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票据承兑/资产为1.33%,监管要求≤15%[1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票据承兑与转贴现总和/资本净额为14.88%,监管要求≤100%[12] 业务数据 - 2023年,吸收关联人存款日最高余额约78.96亿元,发生存款利息及其他支出约0.54亿元[13] - 2023年,贷款日最高余额67.06亿元,发生贷款利息及其他收入约1.31亿元[13]
中国化学:中国化学关于开展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2024-04-28 07:47
业务额度 - 公司拟开展金融衍生品业务,最高合约价值折合不超15亿人民币,权利金上限不超等值1.5亿元人民币[6] - 授权业务额度使用期限12个月,可循环使用[7] 业务操作 - 以确定外币资金为基础,不投机,交割与外币收付款时间匹配[3] - 选择外汇、利率相关远期、掉期、期权及组合产品开展业务[7] - 境内外分别在相应监管机构批准的金融机构办理[6] 业务管理 - 制定金融衍生业务管理办法,规定资质核准、操作规范等[3] - 财务资金部统一管理,境内外操作主体配合[3] 业务风险 - 开展业务存在市场、交易违约、客户违约、法律和操作风险[8] 业务目的 - 降低汇率、利率波动风险,控制经营风险[13] - 防范大幅波动不良影响,增强财务管理水平[13]
中国化学:中国化学董事会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2023年度对会计师事务所履行监督职责情况报告
2024-04-28 07:47
人员数据 - 截至2023年末,立信合伙人278名、注册会计师2533名、从业人员10730名[2] - 签署过证券服务业务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693名[2] 业绩数据 - 2023年立信业务收入50.01亿元,审计业务35.16亿元,证券业务17.65亿元[2][3] - 2023年为671家上市公司提供年报审计服务,收费8.32亿元[3] 审计工作 - 2023年3月24日董事会通过聘任立信为审计机构议案,4月28日股东大会通过[3] - 立信对公司2023年度财务报表等审计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报告[4] - 对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占用资金等情况出具专项报告[4] 监督评估 - 审计工作时间安排由委员会与立信协商确定[5] - 委员会在各阶段监督评估,不定期召开沟通会议[5] - 委员会审阅监督报告并提意见建议[5] 评价 - 委员会认为立信审计公允客观,行为规范,报告及时完整清晰[6]
中国化学:中国化学关于日常关联交易额度调整和预计的公告
2024-04-28 07:47
业绩总结 - 2023年向关联人购商品及接受劳务预计55亿,实际23.05亿;销售预计51亿,实际14.59亿[6] - 2023年财务公司贷款预计316.88亿,实际78.96亿;存款等预计441.3亿,实际158.49亿[6] - 2023年保理业务预计90亿,实际22.98亿;反向保理预计9亿,实际0.11亿[6] - 2023年融资租赁业务预计65亿,实际为0[6] - 2022年度资产总额2347.44亿,所有者权益755.09亿,营收1761.71亿,净利润68.68亿[10] 未来展望 - 2024 - 2025年生产经营板块向关联人购商品及接受劳务预计45亿、48亿;销售预计20亿、22亿[7] - 2024 - 2025年金融和类金融业务板块财务公司存款预计120亿、180亿;贷款预计105亿、160亿[7] - 拟调整2024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额度,预计2025年度额度[3] 其他信息 - 中国化学工程直接持股40.24%[10] - 中国化学工程注册资本710,000.00万元[9] - 关联交易遵循自愿等原则,有诸多益处且无不利影响[13][14] - 关联交易事项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4]
中国化学:中国化学2023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
2024-04-28 07:47
业绩荣誉 - 2023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获评"A"级[20] - 党建责任制考核连续四年获评"A"级[21] -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项考核连续两年获评"A"级[21] - 纪检工作考核连续四年获评"优秀"[21] - 2023年获得中国专利奖银奖2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15项、省部级工法认定83项[21] - 2023年入选中国品牌500强,获评“华谱奖”[40] - 2023年荣获《中国证券报》金牛最具投资价值奖和第一届国新杯·ESG卓越贡献奖[41] - 2023年在ENR“全球承包商250强”榜单中名列第16位[50] - 2023年荣获第十四届天马奖“最佳投资者关系”等多个奖项[93] 财务数据 - 2021 - 2023年资产总额分别为1778.96亿元、1945.66亿元、2191.15亿元[28] - 2021 - 2023年利润总额分别为60.41亿元、67.05亿元、69.05亿元[28] - 2021 - 2023年实现税收分别为28.38亿元、38.48亿元、39.29亿元[28] - 2021 - 2023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379.19亿元、1584.37亿元、1791.9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0.04亿元、57.78亿元、59.71亿元[30] 市场扩张 - 2023年在全球设立152家境外机构,海外业务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带动沿线国家10万余人就业[50] - 2023年10月与俄罗斯公司签署8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650.5亿元)甲醇项目合同[50] - 2021 - 2023年海外新签合同额分别为496.53亿元、378.96亿元、1006.06亿元,涉及国家(地区)分别为73个、81个、83个[53] - 2023年与西班牙公司签署沙特天然气增产项目施工合同[54] 项目成果 - 70年来承建我国90%的化工项目、70%的石油化工项目、30%的炼油项目,累计完成工程项目7万多个[26] - 2023年4月提前10天完成文莱石油化工项目检修任务,并承揽检修维保任务[57] - 2023年在尼日利亚项目为当地培训近500名专业技术工人[62] - 2023年公司4个项目、5家企业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个项目、5家企业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6个项目、9家企业获国家优质工程奖[158] - 中国化学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60] 科研创新 - 2021 - 2022年科研投入分别为47.29亿元、53.17亿元,2023年投入科研经费61.64亿元[124][128] - 2021 - 2023年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分别为77.71个、100.92个,截至2023年底共有48家平台[124] - 2021 - 2023年专利授权量分别为647项、666项、520项,发明专利分别为124项、153项、203项[138] - 2023年确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项目14项[133] - 2023年3月五复合橡胶挤出机组研制项目获“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142] - 2023年基本完成“数字化学132 + N”工程规划内项目建设[151] - 2023年10月与中科大等共建“高性能单原子材料应用联合实验室”[131] 其他方面 - 2023年公司召开股东大会2次,审议通过议案16项[96] - 2023年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6次,审议通过议案34项[97] - 2023年公司召开监事会会议4次,审议通过议案25项[96] - 2023年公司召开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会议共9次,审议通过议案27项[97] - 2023年公司共参加主流券商举办的年中策略会19次,组织一对一反向路演4次,接待机构投资者电话会议16次[98] - 2023年共计21家券商机构为公司出具63篇研报[98] - 2023年公司按时披露4份定期报告、49份临时公告和34份非公告文件[99] - 2023年举办首届首席合规官(总法律顾问)高级研修班,开展两次专项合规培训[104] - 2023年开展廉洁教育与培训247次,廉洁教育培训覆盖率100%[108] - 2023年实现10亿安全人工时,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109] - 2023年公司各层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121045次,消除安全问题隐患228196项,安全隐患整改率100%[114] - 公司各层级基于重大风险组织开展事故应急相关活动3300余场,与社会力量联动170余次,累积176500余人次参与演练活动[117] - 2023年公司各层级开展特色活动9263场,举办大讲堂等1269场,组织参加全国性活动累积10.26万人次,推广推送宣传报道1100余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累计128.07万人次[118] - 2021 - 2023年安全生产培训人数分别为43200、53191、67908人次,培训覆盖率和新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覆盖率均为100%[126] - 2023年公司客户满意度为99.01%,未发生危害客户健康与安全的负面事件[162] - 2023年公司环保总投入20220万元,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污染和环保违法违规事件[173][176] - 环保培训宣贯达269698人次[173] - 固废综合利用率为100%[173] - 清洁能源使用量为9375.4364吨标准煤[173] - 2021 - 2023年电力、汽油、柴油、天然气消耗及新鲜水用水量有相应数据[185] - 2021 - 2023年SO₂、NOₓ排放量及固废综合利用率有相应数据[194] - 中国化学五环公司项目每年可有效利用荒煤气30亿立方米、节省标煤60万吨,直接减排二氧化碳60万吨、间接减排170万吨[189]
中国化学(601117) - 2023 Q4 - 年度财报
2024-04-28 07:47
财务业绩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1,783.58亿元,同比增长13.09%[12] - 公司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26亿元,同比增长0.20%[12] - 公司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1.34亿元,同比增长509.09%[12] - 公司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74.95亿元,同比增长8.71%[12] - 公司2023年末总资产为2,191.15亿元,同比增长12.62%[12] - 公司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89元,与上年持平[12] - 公司202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85元,同比增长3.66%[12] - 公司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83%,同比下降0.88个百分点[12] - 公司202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42%,同比下降0.48个百分点[12] - 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每10股派送现金红利1.78元(含税)[4] 新签合同 - 2023年度公司新签合同额3267.5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05%[17] - 建筑工程新签合同额3106.71亿元,占比95.08%[17] - 化工市场新签合同额2611.31亿元,同比增长23.45%[17] - 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1006.06亿元,同比增长165.48%[17] - 新兴产业新签合同额近900亿元,同比增长28%[17] - 签约中色正元年产6万吨锂电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17] 公司发展战略 - 实施"两商"战略,坚持战新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传统主业做强做优,实业发展迈出新步伐,战新产业加快布局[19] - 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启动实施,持续开展"对标先进争创一流"活动,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深化[20] - 开放式创新平台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5项技术入选工信部、水利部等部委推广应用目录和优秀场景[22] - 数字化转型提标升级,"数字化学132+N"工程初步建成,加大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力度[23] - 安全管理基础夯实筑牢,各类专项整治精准发力,法律合规体系不断完善,海外风险防控有力有效[23] 行业发展趋势 - 全国建筑业总产值31.59万亿元,同比增长5.8%;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0.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24]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6%,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24] - 预计我国高端化学品进口替代步伐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将取得重大进展,化工新材料整体自给率超过75%[66] - 化工新材料领域将形成10个左右年产值超百亿的化工新材料园区[66] 公司核心竞争力 - 公司在煤化工领域占据国内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30] - 公司在化工、石油化工领域拥有行业内先进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的工程建设经验,在国内外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30] - 公司完成多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在国内外荣获诸多奖项[30] - 公司拥有石油化工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7项和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1项,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67项,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6项,工程设计行业甲级资质9项等齐全的工程资质[31] - 公司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了相关多元化业务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32] - 公司在化工工程、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实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保持领先优势[33][34] - 公司拥有一流的工程服务水平和良好的商业信誉,承建了我国绝大多数化工和石油化工生产基地[34] - 公司坚持科技创新,拥有1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在多个领域形成了系列工艺技术和工程技术[35] - 全面推进"科技研发+技术转让+特色实业"一体化发展,是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工业化转化应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36] - 公司拥有一大批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实施"一十百千"人才工程,构建"雁阵"人才格局[36] - 公司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者和排头兵,业务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超大项目组织实施能力[36] - 公司对标一流推进精细化管理,建立上下贯通的全面精细化管理体系,提升项目管理效能[36] - "中国化学"品牌影响力享誉全球,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福祉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36] 环境保护 - 公司主要排放COD、氨氮、总磷、总氮、苯胺等污染物,但均未超标[7] - 公司主要排放COD、氨氮等污染物,未超标[8] - 公司主要排放SO2、NOX、烟尘等污染物,均未超标[1] - 公司主要排放丙烯腈、挥发性有机物、氨等污染物,均未超标[2] - 公司主要排放非甲烷总烃、颗粒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均未超标[3] - 公司主要排放挥发性有机物、氨、硫化氢等污染物,均未超标[4] - 公司主要排放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中国化学:中国化学董事会对独立董事独立性自查情况的专项意见
2024-04-28 07:47
独立董事评估 - 公司董事会对2023年度三位独立董事独立性进行评估[1] - 三位独立董事未担任其他职务且与公司无利害关系[1] - 三位独立董事符合独立性要求[1]
中国化学:中国化学独立董事工作规则
2024-04-28 07:47
独立董事任职资格 - 董事会成员中独立董事至少占三分之一,且至少含一名会计专业人士[3] - 特定股东及其亲属不得担任独立董事[7] - 需有五年以上法律等工作经验[9] - 近36个月内有违法犯罪等情况不得担任[9] - 原则上最多在三家境内上市公司任职[7] 独立董事提名与任期 - 董事会等可提出候选人[10] - 连续任职不得超六年[11] 独立董事补选与解除 - 辞职或被解除致比例不符,60日内完成补选[12] - 连续两次未出席且不委托,30日内提议解除职务[16] 独立董事职权行使 - 行使特别职权需全体过半数同意[15] - 特定事项经全体过半数同意后提交审议[17] 独立董事专门会议 - 提前3天通知并提供资料,可豁免通知时限[17] - 过半数出席或委托出席方可举行[18] - 决议需全体过半数同意通过[19] 委员会相关规定 - 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事项过半数同意提交审议,季度至少开会一次[19][20] - 董事会对提名、薪酬委员会建议未采纳需记载理由并披露[20][22] 独立董事其他要求 - 出具独立意见应含基本情况等内容[22] - 每年现场工作不少于十五日[23] 资料保存与披露 - 相关会议记录等资料至少保存十年[24][27][32] - 年度述职报告最迟在发年度股东会通知时披露[25] 公司与独立董事沟通 - 经营管理层年度向独立董事汇报重大事项[31] - 财务负责人审计前提交审计安排等材料[31] - 安排独立董事与年审会计师见面会[31] 股东定义 - 主要股东指持股5%以上或有重大影响股东,中小股东指持股未达5%且非董监高股东[34] 规则相关 - 依据法律修改以修改后为准[35] - 未尽事宜依国家规定执行[35] - 由董事会办公室负责解释[35] - 股东会审议通过生效,原规则废止[35]
中国化学:中国化学关于控股子公司与控股股东签订《金融服务协议》暨关联交易公告
2024-04-28 07:47
公司持股与资本 -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注册资本710,000.00万元人民币[5] - 中国化学工程直接持有公司40.24%的股份[5] 业绩总结 - 2022年度资产总额2347.44亿元,所有者权益755.09亿元,营业总收入1761.71亿元,净利润68.68亿元[5] 金融服务协议 - 2024 - 2025年存款、贷款、服务额及费用有对应上限[9][11][12][13][14] - 《金融服务协议》有效期二年,需股东大会审议[15][2]
中国化学:中国化学关于开展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公告
2024-04-28 07:47
业务决策 - 公司拟开展金融衍生品业务,最高合约价值不超15亿,权利金上限1.5亿[2][4] - 业务额度使用期限12个月,可循环滚动[2][5] - 2024年4月25日董事会通过相关议案[6] 业务管理 - 制定管理办法保障业务开展[8] - 财务资金部门统一管理业务[9] 业务风险与原则 - 开展业务面临多种风险[6][7] - 以在手外币为基础,规避汇率、利率风险[7] - 遵循合法等原则,不做投机套利交易[11] 业务选择 - 选择外汇远期等产品及组合开展业务[2][5][9] - 境内外选择经批准金融机构交易[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