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600977)

搜索文档
中国电影:上半年净亏损1.1亿元,同比转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08:5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17亿元 同比下降19.13%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1亿元 上年同期盈利2.03亿元 [2]
中国电影(600977)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6 08:5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17.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13%[2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17亿元同比下降19.13%[40] - 营业收入为17.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13%[5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1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4.35%[21] - 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0亿元同比下降154.35%[4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1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31.69%[21] - 基本每股收益-0.059元/股,同比下降154.13%[2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10%,同比下降2.81个百分点[22] - 净利润亏损1.03亿元人民币,同比转亏(上年同期盈利1.91亿元)[115]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1.1亿元人民币(上年同期盈利2.03亿元)[115]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3.5%至6.24亿元(2025年半年度)对比9.39亿元(2024年半年度)[118] - 营业利润转亏为-8480万元(2025年半年度)对比盈利2.32亿元(2024年半年度)[118] - 净利润转亏为-8926.82万元(2025年半年度)对比盈利1.73亿元(2024年半年度)[119] - 基本每股收益转亏为-0.048元/股(2025年半年度)对比盈利0.109元/股(2024年半年度)[116][1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16.23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3.24%[56] - 研发费用为3037.89万元人民币,同比上升37.22%[56] - 研发费用为3037.89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2%(上年同期2213.91万元)[115] - 财务费用为负7015.43万元人民币,主要源于利息收入超1亿元[115] - 财务费用为负8278.99万元主要源于利息收入9065.34万元超过利息支出778.63万元[11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出品影片累计票房60.82亿元占国产片票房22.97%[41] - 公司发行影片315部实现票房238.49亿元占全国票房总额90.39%[43] - 公司发行国产影片226部累计票房222.51亿元占全国国产影片票房92.91%[43] - 公司发行进口影片89部累计票房15.98亿元占全国进口影片票房65.58%[43] - 公司控参股院线和控股影院覆盖全国24856块银幕市场占有率31.27%[45] - 公司旗下营业控股影院实现总票房4.15亿元占全国票房1.57%[45] - 公司控参股院线实现总票房77.67亿元观影人次1.74亿[45] - 国内已开业CINITY影厅214个,包括31个CINITY LED影厅[47] - 中影巴可新增放映机销售604套,占全国新增银幕63%[47] - 中影云票务平台注册用户1790.31万人,接入影院11525家,覆盖超85%全国可统计票房影院[48] - 中影融资服务合同余额0.96亿元人民币,服务客户84家[48] - 创作业务毛利率-249.76%,同比下降261.09个百分点[60] - 发行业务收入6.5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48%[60] 各地区表现 - 境外资产规模1.5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0.86%[6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前瞻性陈述涉及未来计划和发展战略,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6] - 公司面临影视产品盗版侵权风险,已采取反盗版技术及专门监察措施[73] - 控股影院因人员密集环境面临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可能暂停营业影响业绩[75] - 公司通过委托专业机构监测等方式减少版权盗版行为[73] - 应收账款催收机制持续加强以降低回收风险[74] - 控股影院设立突发公共事件防控小组以保障安全[76] 其他财务数据:资产和负债变化 - 公司合并总资产183.60亿元较年初下降2.63%[40] - 货币资金减少19.25%至63.4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降至34.55%[62] - 交易性金融资产大幅增加47.99%至36.2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升至19.76%[63] - 短期借款激增59.85%至1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升至5.45%[62][63]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资产暴增627.18%至3.44亿元[63] - 其他应收款增长87.18%至1.40亿元[63] -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为人民币9.17亿元,较年初减少23.99%[74] - 股权投资总额同比暴跌91.86%至600万元[66] - 货币资金减少至63.4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78.55亿元下降19.2%[106] - 交易性金融资产增长至36.2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4.52亿元增长48.0%[106] - 应收账款下降至9.1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2.07亿元减少24.0%[106] - 存货增长至18.6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6.18亿元增长15.2%[106] - 短期借款增加至10.00亿元人民币,较期初6.26亿元增长59.7%[107] - 应付账款下降至32.1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6.55亿元减少12.1%[107] - 未分配利润减少至37.5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8.85亿元下降3.4%[108] - 母公司货币资金减少至44.00亿元人民币,较期初55.83亿元下降21.2%[110] - 母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增长至30.6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9.76亿元增长55.0%[110] - 母公司应收账款增长至10.1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8.85亿元增长15.0%[110] - 公司总资产为176.9亿元人民币,较上期174.57亿元增长1.3%[111][112] - 短期借款增至10亿元人民币,较上期6.26亿元增长59.7%[111] - 长期股权投资达58.2亿元人民币,与上期基本持平[111] - 合同负债增至4862.66万元人民币,较上期2344.06万元增长107.5%[111] 其他财务数据: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538.61%[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4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538.61%[5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负为-5.42亿元(2025年半年度)对比正现金流838.17万元(2024年半年度)[121]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同比下降7.0%至16.79亿元(2025年半年度)[121]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同比下降8.0%至15.28亿元(2025年半年度)[12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5.4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2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01亿元,同比扩大79.2%[122]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9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12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15.12亿元,期末余额63.25亿元[122] - 母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6.22亿元,同比增长19.4%[124] - 母公司投资支付现金32.35亿元,同比增长83.8%[124] - 母公司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现金9990万元,同比增长580.5%[124] - 母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入37.44亿元,同比下降90.0%[124] - 母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44.00亿元,同比减少8.0%[125] - 母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11.83亿元,同比转负[125] 其他财务数据:所有者权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1.01亿元人民币,主要包含政府补助5,944.9万元[24]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期初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10.12亿元人民币[127]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14.82亿元人民币[127] - 本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减少13.32亿元人民币[128] - 本期所有者权益合计减少14.31亿元人民币[128]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11.27亿元人民币[128] - 未分配利润本期减少1.31亿元人民币[128] - 资本公积本期减少229.83万元人民币[128] - 少数股东权益本期减少984.84万元人民币[128] - 所有者投入资本减少1,498.77万元人民币[128] - 普通股投入减少1,525.50万元人民币[128] - 公司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13.389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08.789亿元[131] - 未分配利润为37.544亿元,占所有者权益总额的33.1%[131] - 资本公积为45.2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84亿元[131] - 盈余公积为7.4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208亿元[131] - 其他综合收益为负5.601亿元,较上年同期改善5.195亿元[131] - 专项储备减少267,310.83元[129] - 利润分配总额为2,307.81万元,其中对所有者分配2,053.7万元[129] - 少数股东权益为4.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249.22万元[131] - 实收资本保持稳定为18.67亿元[131] - 一般风险准备减少2,541,129.37元[129] - 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余额为116.51亿元人民币[132]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导致资本公积减少1.34亿元人民币,对应增加未分配利润6618万元人民币[132]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2.03亿元人民币[132] - 所有者投入普通股减少847.15万元人民币[132][133] - 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金额为180.6万元人民币[132] - 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1734.88万元人民币[133] - 对所有者的分配金额为1.33亿元人民币[133] - 本期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导致权益减少6098.14万元人民币[132] - 一般风险准备变动未发生金额变化[133] - 其他权益工具持有者投入资本未发生变动[133]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本期减少109,805,220.00元[137] - 母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89,268,220.00元[137] - 母公司对所有者分配利润20,537,000.00元[137] - 母公司未分配利润减少109,805,220.00元[137] - 母公司上年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1,414,394,596.62元[137] - 母公司实收资本(或股本)为1,867,000,000.00元[137] - 母公司资本公积为4,671,927,614.88元[137] - 母公司盈余公积为741,290,189.84元[137] - 母公司专项储备为514.35元[137] - 母公司其他综合收益为-2,099,722.45元[137] - 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余额为18.67亿元人民币[138][140] - 资本公积期末余额约为46.75亿元人民币[138][140] - 其他综合收益期末余额为-2.0997亿元人民币[138][140] - 盈余公积期末余额约为7.3776亿元人民币[140]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约为41.698亿元人民币[140] - 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余额约为114.4746亿元人民币[140]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约为1.7346亿元人民币[139] - 本期提取盈余公积约1734.88万元人民币[139] -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约为1.3256亿元人民币[139] 关联交易 - 公司向中影集团及下属企业租赁及采购商品与服务,报告期内实际交易金额为16,246,098.73元[88] - 公司向中影集团及下属企业销售商品及提供服务,报告期内实际交易金额为7,988.49元[88] - 公司与中影集团及下属企业基于发行放映合作产生的关联交易金额为250,781,887.70元[88] - 公司与华夏电影基于发行放映合作产生的关联交易金额为92,880.00元[88] - 公司与天天中影的租房及物业管理交易金额为1,563,001.58元[88] - 公司向天天中影提供技术服务收入为2,601,438.29元[88] - 公司向天天中影提供代理服务收入为197,467.80元[88] - 公司向中影集团及下属企业收取版权使用收入为240,373.00元[88] - 公司向中影集团及下属企业收取制作收入为196,226.41元[88] - 公司与天空之城电影创作业务已发生金额为22,260,000元[88] 担保情况 - 报告期末公司对子公司担保余额合计为8,414,856.07元[94] - 报告期内公司对子公司担保发生额合计为10,021,070.84元[94] - 公司担保总额(包括对子公司)为8,414,856.07元,占净资产比例0.08%[94] - 直接或间接为资产负债率超70%对象提供担保金额达4,436,104.07元[94] - 公司对外担保(不含子公司)余额合计为0元[94] 股东和股本结构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72,954户[98] - 控股股东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持股1,257,682,500股,占总股本67.36%[100]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报告期内减持1,554,137股,期末持股8,516,775股占比0.46%[100] - 中国农业银行-中证500ETF增持688,236股,期末持股11,061,686股占比0.59%[100] - 报告期内公司股份总数及股本结构未发生变化[97]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后注册资本变更为18.67亿元人民币[143] 子公司和参股公司表现 - 主要子公司中影科技净利润亏损2378.44万元[68] - 参股公司中影光峰激光影院实现净利润7441.40万元[68] 会计政策和重要会计估计 -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为持续经营且遵循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及证监会披露规定[145][146][148] - 重要性标准设定中单项应收款项坏账收回/转回金额需超500万元或占总额30%以上[152] - 重要在建工程项目判定标准为单项金额超1000万元或占期末余额30%以上[152] - 账龄超1年的重要应付账款需单项金额超500万元或占总额1%以上[152] - 重要非全资子公司判定标准为单一主体财务指标占合并报表相关项目10%以上[152] - 重要或有事项/承诺事项的金额门槛设定为超过收入10%[153] - 企业合并交易费用(如审计、法律咨询)直接计入当期损益[157]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55] -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方法包含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账面价值计量原则[159] - 合并成本大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160] - 合并成本小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60] - 企业合并审计法律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162] - 外币货币性项目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66] - 金融资产初始确认以公允价值计量不含重大融资成分应收账款按交易价格计量[168] - 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后续计量[170]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债务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确认其他综合收益[171] - 合营企业投资按权益法核算进行会计处理[164] - 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以历史成本计量仍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166] - 常规方式买卖金融资产按交易日进行会计确认和终止确认[167] - 公司不可撤销地将部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172]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173] - 金融负债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或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175]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按公允价值后续计量[176]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177] - 财务担保合同按公允价值初始计量后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确定损失准备[177] - 衍生金融工具初始以签订日公允价值计量并后续按公允价值计量[178] - 金融资产减值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分三阶段计量损失准备[181] - 第一阶段金融工具按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准备[181] - 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始终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准备[182] - 应收票据和合同资产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183] - 其他应收款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未来12个月内或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184] - 长期应收款包含应收融资租赁款、应收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款等款项[185] - 应收融资租赁款等通过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
中国电影(600977) - 中国电影内部控制评价实施办法
2025-08-26 08:49
内部控制评价办法 - 于2025年8月经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1] 评价内容与程序 - 围绕内部环境等要素[4] - 包括制定方案等环节[8] 缺陷分类 - 分设计和运行缺陷,按影响程度分三类[10] 报告编制与披露 - 审计部编制报告,经审议后披露[13] - 至少披露董事会声明等内容[14] - 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同时披露[15] - 基准日为每年12月31日,4个月内报出[15]
中国电影: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1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6 08:3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17亿元 同比下降19.1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亿元 上年同期为盈利2.03亿元 [1] - 基本每股收益-0.059元/股 上年同期为0.109元/股 [1]
71岁的成龙,给中国电影人上了一课
虎嗅· 2025-08-26 05:08
2025年暑期档票房表现 - 暑期档整体呈现先抑后扬趋势,初期表现平淡但后期票房超预期增长 [1] - 多数影片保持较高制作水准,仅个别大导演作品未达标准 [1] - 单日总出票量达523.7万张,总场次42.8万场,平均票价37元 [3] 头部影片票房数据 - 《捕风追影》单日综合票房6513.61万元,占比33.6%,排片率27.3% [3] - 该片上映9天累计票房达5.54亿元,单日动态预测票房6976.46万元 [3] - 《浪浪山小妖怪》上映23天累计12.60亿元,单日票房4989.34万元 [3] - 《南京照相馆》上映31天累计27.45亿元,单日票房2683.86万元 [3] 电影《捕风追影》突破性表现 - 以传统动作题材实现逆袭,票房突破十亿量级且含金量高于往年 [2] - 71岁成龙与67岁梁家辉合作,打破近年作品低迷态势 [5] - 影片摒弃CGI特效采用真打实拍,动作设计获得革新 [7] 类型片叙事创新 - 将拍摄地由香港转为澳门,脱离传统港片叙事窠臼 [8][9] - 融合人工智能与数字货币犯罪模式,与传统人肉盯梢形成新旧碰撞 [17] - 规避政治隐喻和进步议题绑架,聚焦纯粹警匪对抗叙事 [18][19] 行业制作模式转型 - 证明无需依赖流量明星或特效堆砌,可通过扎实表演获得市场认可 [20][25] - 为合拍片提供新范式:脱离地域限制且平衡主创话语权 [11][14] - 老牌影人成功转型领导者角色,避免个人英雄主义独角戏 [18][24] 暑期档行业意义 - 多部影片口碑票房双丰收,提振对中国电影产业信心 [25] - 《南京照相馆》代表新锐导演崛起,《捕风追影》示范类型片革新路径 [25] - 市场反馈表明行业淘汰机制生效,优质内容获得公允回报 [25]
帮主郑重:暑期档110亿票房背后的投资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8-26 01:34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3年暑期档票房突破110亿元人民币 [1][3] - 电影市场呈现高速回暖态势 观众上座率显著提升 [1] 热门电影内容特征 - 《南京照相馆》以历史照片叙事融合沉重与温暖主题 [3] - 《浪浪山小妖怪》采用水墨动画技术实现艺术创新 [3] - 《长安的荔枝》通过盛唐烟火气营造沉浸式观影体验 [3] 衍生品市场爆发 - 暑期档衍生品收入实现同比翻倍增长 [3] - 毛绒公仔 盲盒 联名咖啡等周边产品热度超越电影票 [3] - 情绪消费成为重要驱动力 部分衍生品出现供不应求现象 [3] 产业链受益企业分析 - 光线传媒与万达电影作为出品方与院线双角色企业 同时获得票房分账与衍生品授权收益 [3] - 中国电影凭借全产业链布局优势 在发行与放映环节占据领先地位 [3] - 奥飞娱乐通过IP联名合作 上海电影通过线下快闪店模式 成功将观众转化为长期消费者 [3] 行业核心竞争力 - 光线传媒具备动画IP储备优势 [4] - 万达电影展现院线整合能力 [4] - 上海电影专注经典IP二次开发能力 [4] 产业变革趋势 - 电影产业从内容产品升级为千亿级IP金矿 [3] - 消费复苏浪潮在文化领域显著显现 [4] - 优质内容与衍生品反哺机制形成行业良性循环 [4]
第八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在长春举办,聚焦“电影和观众在一起”
新京报· 2025-08-25 05:08
行业政策与战略方向 - 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部长曹路宝强调吉林省电影产业与"新力量"紧密相连 并推出《731》《生还》等力作 同时希望以林海雪原和东北市井为创作舞台 [1] - 中宣部电影局副局长毛羽表示中国电影面临观众代际更迭 技术革命加速 竞争格局剧变等机遇挑战 需要更全面融入新力量 [1] - 论坛以"从生活中来 到观众中去"为主题 聚焦现实题材创作 动画创新和观众变化等议题 [2] 创作与内容发展 - 青年电影人包括戴墨 许渌洋 杨子等围绕现实题材 动画创新和观众变化阐述创作思考 强调扎根生活 讴歌时代精神并坚守主流价值观 [2] - 资深从业者与青年电影人交流认为 面对新观众新技术新竞争 需要拥抱变化勇于创新才能实现2035文化强国目标 [3] - 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已完成61个档期和67次周末 覆盖568部影片 其中《南京照相馆》88.5分《哪吒之魔童闹海》87.3分暂列2025年度前四 [3] 技术与产业基建 - 电影科技企业代表包括边巍 周勇等就"通向未来的技术之路"展开讨论 推动数字时代"电影新基建" [2] - 电影发行放映端代表从"影院新体验"角度建言献策 探索影院多元经营和差异化发展 [2] - "中国电影新力量"展览呈现120年来一代代电影人的接续传承 尤其关注近年新生力量 [4] 项目与市场动态 - 新力量片单发布包括《营救飞虎》《志愿军:浴血和平》《生还》等三十余部新片 将在不久后登陆市场 [3] - 论坛由中宣部电影局主办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承办 近200人参加包括电影企业代表和创作者 [4]
长春电影节 共话中国电影传承与发展
央视网· 2025-08-24 19:12
公司历史与成就 - 长春电影制片厂成立80周年并累计创作拍摄译制各类影片3600多部[1][9] - 公司老厂区改建为长影旧址博物馆并开展周年纪念活动[1][2] - 老艺术家创作经典影片影响几代中国人并创造中国电影半个世纪辉煌[9] 艺术传承与创作理念 - 人民艺术家田华通过喜儿形象首次接触电影并走进千家万户[4] - 导演肖桂云以《开国大典》获金鸡奖最佳导演并开创历史资料片融合新风格[6] - 电影人践行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创作理念并从生活吸取艺术养分[8] 行业现状与发展展望 - 中国电影赢得观众与坚持文化自信及中国文化认知转变密切相关[13] - 新一代创作者需融合现代技术与市场情绪并坚持艺术创作无捷径原则[13] - 经典影片如《金光大道》培养新生代演员并形成艺术形象传承链条[11]
“中国电影新力量”再聚长春,碰撞思想、分享洞见
央视网· 2025-08-24 06:19
行业活动与政策导向 - 第八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在吉林长春举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电影艺术家的重要回信精神 [1] - 论坛以"从生活中来 到观众中去——电影和观众在一起"为主题 聚焦现实题材创作 动画创新及观众变化等议题 [2] - 中宣部电影局强调电影需记录社会发展 反映人性复杂 传承文化精髓 是提供深度思考与情感升华的重要载体 [1] - 提出电影行业需抓住出好作品的中心环节 坚信好电影能够重新赢得观众 [1] 电影创作与技术创新 - 《哪吒2》特效镜头数量从1318个增至1948个 参与制作公司达138家 人员超4000人 较《哪吒1》的1600人规模显著扩大 [5] - 通过标准化模板 技术开源和极速反馈机制实现跨31个城市团队协同 推动中国动画工业化发展 [5][6] - 《南京照相馆》采用微观切片与平民视角叙事 依托真实历史事件进行时间线浓缩 以陌生化视角增强观众代入感 [3][4] - 强调历史题材需将记忆转化为建设性现实力量 通过具象化影像抵御历史虚无主义 [4] 市场表现与观众需求 - 2025年满意度调查显示《南京照相馆》88.5分 《哪吒之魔童闹海》87.3分 《罗小黑战记2》87.1分 《浪浪山小妖怪》86.9分暂列年度前四 [8] - 高满意度作品数量从2015年1部增至2025年8月的5部 体现行业创作质量持续提升 [9] - Z世代成为观影主力 要求与创作者真诚对话 拒绝居高临下教育或虚伪讨好 [7] - 移动互联网时代观众通过二创 评论参与作品共创 主体性空前增强 [7] 新片发布与产业生态 - 论坛发布34部新片片单包括《营救飞虎》《志愿军:浴血和平》《生还》《蛟龙行动》等 即将登陆市场 [9] - 动画视效产业形成以中小公司和工作室为主的生态 通过《哪吒2》等技术开源项目促进行业成长 [6] - 展览展示120年来不同时代电影人青春年华创作的代表作品 突出新生力量的接续传承 [9]
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观众满意度明显增长
中国新闻网· 2025-08-24 02:11
行业整体表现 - 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均值达到84.3分 较2023年的82.87分和2024年的82.92分有明显增长 [1] - 所有调查影片均进入≥80分的满意区间 超过82分和84分的影片占比稳步提升 [1] - 超过86分的超高满意度影片达5部 显著高于2015年全年的1部 [1] 内容创作质量 - 影片观赏性均值84.2分 思想性均值84分 其中《南京照相馆》在两项指标中均居首位 [2] -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罗小黑战记2》观赏性分列第二三位 [2] - 历史战争题材《志愿军:存亡之战》《东极岛》思想性分列第二三位 [2] - 高工业技术支持的动画电影和历史战争题材电影实现表达边界突破 [2] 市场传播效果 - 电影传播度近三年保持明显增长 传播度TOP10影片中过半得分在89.99-90.50分区间 [2] - 传播度领先影片类型多样化 包含故事片、动画片、纪录片等丰富题材 [2] - 高满意度影片推动电影市场节节攀升 有效满足观众观影需求 [3] 票房表现特征 - 真实科学评价激发票房长尾效应 成为实现票房逆生长的重要抓手 [2] - 《哪吒之魔童闹海》在春节档以高满意度突围 票房走势持续高热且长尾效应突出 [2] - 《浪浪山小妖怪》发布历史调查排名第四消息后 第二周单日票房实现逆势上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