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谊集团(600623)
icon
搜索文档
华谊集团(600623.SH):上海华谊累计增持0.96%公司股份
格隆汇APP· 2025-09-18 08:06
增持计划实施情况 - 上海华谊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公司股份2027.93万股 [1] - 增持比例为0.96% [1] - 增持金额为1.54万元人民币(不含税及手续费) [1] 增持计划时间安排 - 本次增持计划实施期限于2025年9月17日届满 [1] - 增持计划实施期间为自公布日至2025年9月17日 [1] - 本次增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1]
华谊集团(600623) - 关于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计划实施完毕暨增持结果的公告
2025-09-18 08:02
增持计划 - 2025年3月18日披露增持计划,6个月内增持1.5 - 3亿元,不超总股本2%[5] - 增持期限至2025年9月17日,累计增持20,279,342股,比例0.96%,金额153,873,896.49元[5] 股权情况 - 增持前上海华谊持股788,377,345股,比例37.14%[6] - 2025年6月23日回购注销8,618,318股,总股本减至2,122,831,280股[6] - 一致行动人上海氯碱化工持股143,000股,比例0.01%[6] - 增持后上海华谊(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808,799,687股,比例38.10%[8] 合规情况 - 国浩律师核查认为增持合法合规[9] - 本次增持符合规定,未影响上市条件和控股权[10]
华谊集团(600623) -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关于上海华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华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增持公司股份之专项核查意见
2025-09-18 08:00
增持情况 - 增持前上海华谊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788,520,345股,占总股本37.14%[9] - 2025年3 - 9月增持20,279,342股,金额153,873,896.49元,占总股本0.96%[10][11] - 增持后持股808,799,687股,占总股本38.10%[12] 股本变动 - 2025年6月回购注销8,618,318股,总股本减至2,122,831,280股[12] 合规信息 - 增持符合免于要约情形,已履行信息披露义务[14][16][17]
上海华谊完成增持华谊集团股份,律师核查合规
新浪财经· 2025-09-18 07:57
增持主体资格 - 上海华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法存续公司 无不得收购上市公司情形 具备增持主体资格[1] 持股比例变化 - 增持前上海华谊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占比37.14%[1] - 累计增持20,279,342股 占总股本0.96%[1] - 增持金额153,873,896.49元[1] 增持计划执行 - 增持计划于2025年3月18日公布 9月17日完成[1] - 本次增持符合相关法规 属可免于发出要约情形[1] - 公司已履行信息披露义务[1]
华谊集团跌2.04%,成交额1.2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627.5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6:07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8日盘中股价下跌2.04%至8.64元/股 总市值183.41亿元 成交额1.23亿元 换手率0.75%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627.57万元 其中特大单净流出44.93万元 大单净流出582.65万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26.69% 近5日下跌1.59% 近20日下跌0.35% 近60日上涨16.60% [1] 业务结构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涵盖轮胎制造(占比12.51%)、能源化工(8.71%)、精细化工(19.84%)及化工服务(6.50%) [2] - 核心产品包括全钢丝载重子午线轮胎(10.97%)、丙烯及下游产品(12.20%)、甲醇/醋酸及酯(4.68%) [2] - 隶属基础化工-化学原料-煤化工行业 概念板块含国资改革、甲醇概念、融资融券等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1.92亿元 同比增长6.81% [3] - 归母净利润4.88亿元 同比增长17.93% [3] - A股上市后累计分红42.98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0.64亿元 [4]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5.80万户 较上期减少4.67% [3]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1064.97万股(较上期减少525.55万股) 中证上海国企ETF持股861.98万股(减少100.99万股) [4] - 南方中证1000ETF新进持股699.02万股 位列第十大流通股东 [4]
绿色低碳相关产业受到关注
东方证券· 2025-09-17 01:45
行业投资评级 - 基础化工行业评级为看好(维持)[5] 核心观点 - 绿色低碳相关产业受到市场关注,包括绿色甲醇、生物航煤、绿色聚酯等,这些行业具有广阔存量市场空间,在可持续发展政策要求下需发展新型绿色低碳产品替代存量市场,并可能设置机制维护较高投资回报率,市场空间大、产品盈利好、企业成长快[8] - 市场当前参与主要因产业化项目即将在国内落地或投产,在三个行业中相对看好绿色聚酯,因生物航煤应用领域管控严格且原料有限,绿色甲醇无明显技术壁垒主要壁垒在工厂认证[8] - 绿色聚酯行业以物理法加工水平较成熟,但仅能以瓶片为原料,产品主要为短纤和瓶片,全球聚酯纤维年产量7900万吨,聚酯瓶片年产量3200万吨,新技术突破使原料不再受瓶片局限,产品可完全替代原生料,打开庞大新空间[8] - 新技术包括再生循环与生物基材料,再生循环技术主要有化学法与生物法,生物法反应条件温和,产品得再生PTA和再生乙二醇,灵活性高,已获众多食品饮料、服装、轮胎巨头青睐,产业化后有望快速获取份额并维持较高回报率[8] - 生物基材料方面,国内开发以呋喃二甲酸(FDCA)替代PTA的技术路线,利夫生物是关键原料FDCA主要生产企业,已获多家聚酯产业链重要企业投资,生物基聚酯产业化应用已箭在弦上,明确应用情景有望快速放量[8]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 看好绿色聚酯产业中领先布局关键节点的万凯新材(301216,买入)[3] - 看好"反内卷"政策预期驱动下石化与化工行业景气复苏,主要标的包括中国石化(600028,买入)、恒力石化(600346,买入)、荣盛石化(002493,买入)、万华化学(600309,买入)、华谊集团(600623,买入)[3] - 看好农药制剂环节的润丰股份(301035,买入)、国光股份(002749,买入)、海利尔(603639,买入)等[3]
沪产绿色甲醇拿下全流程双认证 10万吨级项目年底投产 计划明年春节前完成上海港首单加注
解放日报· 2025-09-16 01:34
项目认证与全球市场准入 - 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获得ISCC EU与PLUS全流程双认证证书 标志着产品获得欧盟及全球市场的绿色认证资格 [1][2] - ISCC EU认证为欧盟能源市场强制准入标准 ISCC PLUS认证适用于全球能源及化工品等领域 具备极高国际认可度 [2] - 双重认证使产品可进入欧盟市场 帮助上海港规避贸易风险并参与碳减排交易 [2] 项目规模与技术路线 - 项目为上海市首个本地绿色甲醇产能项目 年产能达10万吨 是目前国内生物天然气制备绿色甲醇规模最大项目 [1] - 采用生物质甲醇技术路线 以城市湿垃圾 畜禽粪污等发酵提纯的绿色生物天然气为原料 结合3台风力发电机组绿电供应 [1] - 与化石燃料制备路线相比 该项目碳排放强度减碳率达80% [1] 建设进度与战略意义 - 项目由申能集团 城投集团 华谊集团和上港集团四家上海市属国企联合推进 [1] - 计划于2024年底前建成投产 2026年春节前完成上海港首单本地绿色甲醇加注 [2] - 项目满足上海港国际航运船舶绿色燃料加注需求 支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1]
95万吨甲醇、70万吨醋酸装置永久停产
中国化工报· 2025-09-15 10:12
核心观点 - 华谊集团子公司上海能化吴泾基地装置永久停产 系响应政府产业调整及碳达峰要求 推动公司绿色低碳转型 [2] 产能关停详情 - 关停装置包括设计产能95万吨甲醇装置(2024年产能利用率46.5%)及70万吨醋酸装置(2024年产能利用率70.7%) [2] - 生产基地成立于1997年 主要生产甲醇/醋酸/氢气/合成气等产品 [2] 行业动态 - 三大化工巨头联合宣布整合聚烯烃业务 [3] - 约50个氢能项目被取消 [3] - 10亿元化工新材料项目落地 [3] - 磷化工一体化企业将迎发展机遇 [3]
化学原料板块9月15日跌0.16%,振华股份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3.98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5 08:43
板块整体表现 - 化学原料板块当日下跌0.16%,表现弱于上证指数(下跌0.26%)但优于深证成指(上涨0.63%)[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明显,振华股份领跌(-4.33%),龙佰集团领涨(5.09%)[1][2] 个股涨跌情况 - 涨幅前五分别为龙佰集团(5.09%)、*ST亚太(4.97%)、金浦钛业(4.53%)、六代股份(3.84%)、亚星化学(3.46%)[1] - 跌幅前五分别为振华股份(-4.33%)、三友化工(-3.02%)、金牛化工(-2.88%)、三祥新材(-1.99%)、氢碱化工(-1.99%)[2] - 成交额前三为卫星化学(6.36亿元)、龙佰集团(13.14亿元)、三祥新材(4.30亿元)[1][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整体主力资金净流出3.98亿元,游资净流入1.6亿元,散户净流入2.39亿元[2] - 主力资金净流入前三个股为华谊集团(2684.79万元)、天原股份(2501.41万元)、雪天盐业(2139.13万元)[3] - 主力净占比最高为雪天盐业(20.91%)、华尔泰(10.54%)、大洋生物(10.28%)[3] - 游资净流入最显著个股为鲁西化工(1374.62万元)、金浦钛业(963.08万元)、惠云钛业(817.97万元)[3]
国海证券:数据中心带动液冷需求增长 关注上游核心冷媒材料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06:26
AI数据中心装机容量增长 - 2024年全球AI智算中心装机容量为7GW 预计至2028年有望进一步增长 [1][2] 数据中心液冷推动因素 - 高散热:芯片功率密度提升导致风冷无法满足散热需求 增加功率成为重要选择 [2] - 高耗电:冷却系统约占数据中心总能耗的40% 制冷耗电是影响PUE值的关键 [2] 冷板式液冷技术方案 - 分为单相和相变两类:单相冷板式冷却介质主要为去离子水 相变冷板式主要以氟化物为主 [1][3] - 传统单相冷板式仅覆盖CPU/GPU等高功耗芯片 相变式液冷技术传热速率更快 [3] - 重点推荐企业:昊华科技 巨化股份 三美股份 [3] 浸没式液冷技术方案 - 冷却液分为合成油和氟化液两大类 [1][4] - 合成油包括碳氢合成油和有机硅油:碳氢合成油中α烯烃(PAO)具良好低温性能 硅油耐高温且绝缘性良好 [4] - 氟化液因化学稳定性高/介电常数低/流动性好成为理想冷媒 包括全氟烃/全氟烯烃/全氟胺/全氟聚醚等 [4] 合成油领域重点企业 - 碳氢合成油重点推荐:卫星化学 [4] - 有机硅油重点推荐:皇马科技(有机硅油改性聚醚生产商) 建议关注:润禾材料 [4] 氟化液领域重点企业 - 重点推荐:新宙邦 巨化股份 华谊集团 永和股份 [4] - 建议关注:八亿时空 及未上市公司浙江诺亚/天津长芦 [4] 散热组件领域 - 重点推荐:德邦科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