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先瑞达医疗(06669)
icon
搜索文档
先瑞达医疗(0666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5 08:36
财务业绩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约为人民币29233.9万元,同比增加约20.3%;毛利约为人民币21721万元,同比增加约11.3%;除税前溢利约为人民币3993.9万元,同比增加约78.7%;期内溢利约为人民币3995.7万元,同比增加约78.6%[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约为2.923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0.3%[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静脉介入、血管通路及其他产品销售收益约为1.177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加30.5%,占总收益约40.3%[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成本约为7510万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加约56.7%[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约为2.172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1.3%,毛利率由约80.3%下降至约74.3%[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入约为1930万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加约48.7%[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亏损净额约为610万人民币,去年同期约为710万人民币[4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及分销成本约为5000万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0.0%[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研发成本约为1.005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1.8%[48] - 2024年上半年行政开支约338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3830万元减少约11.8%[50]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约66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440万元增加约50.6%[51] - 2024年6月30日可动用财务资源总额约9.30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8.794亿元增加约5.8%[54] - 2024年6月30日借款总额为5500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00万元;资本负债比率由2023年12月31日约24.3%增至约27.8%[55]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约11.13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10.949亿元增加约1.7%[56] - 2024年6月30日外汇远期合约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项账面价值为6.6万元,2023年12月31日无[57] - 报告期内资本开支总额约4030万元,用于购买厂房及设备、租金按金所得款项和开发无形资产[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292,339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243,063千元人民币[88]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217,210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195,116千元人民币[88] - 2024年上半年来自经营业务的溢利为46,248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27,344千元人民币[88]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39,939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22,351千元人民币[88]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39,957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22,369千元人民币[88]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13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0.07元人民币[8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404,641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399,933千元人民币[9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304,145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1,211,124千元人民币[9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90,726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116,245千元人民币[9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1,113,419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1,094,879千元人民币[90]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1336857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296528千元有所增长[9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累计亏损为144249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4206千元有所减少[95]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为50140千元,2023年同期为9918千元[96]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5664千元,2023年同期为34548千元[96]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6555千元,2023年同期为 - 14182千元[96]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61031千元,2023年同期为 - 38812千元[97] - 2024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99030千元,2023年同期为947779千元[97] - 2024年6月30日租赁负债为180996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98059千元有所减少[91] - 2024年6月30日递延税项负债为207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25千元有所减少[91] - 2024年上半年汇兑储备为1126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54千元有所增加[95] - 2024年上半年收益243,063千元,2023年上半年为292,339千元[102] - 2024年上半年核心产品收益152,874千元,静脉介入、血管通路及其他产品收益90,189千元[102] - 2024年上半年国内分销商收益232,673千元,国内医院收益4,301千元,海外客户收益6,089千元[102] - 2024年上半年客户A收益50,129千元,客户B收益134,582千元,客户C收益55,259千元[105]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内地收益280,406千元,欧洲收益33千元,其他国家及地区收益11,900千元[108] - 2024年6月30日中国内地指定非流动资356,117千元,美国为12,022千元[109]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1.9335亿元,2023年同期为1.3002亿元[111]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净亏损为605.3万元,2023年同期为712.4万元[112]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相关财务成本为656.2万元,2023年同期为435.7万元[114]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普通股权益股东应占溢利3995.7万元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01256731亿股计算,2023年同期对应数据为2236.9万元和3.00890064亿股[115] - 2024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添置409.2万元,终止账面价值为1068.4万元的项目产生租赁终止收益82.6万元[117] - 2024年上半年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成本为2613.9万元,出售账面价值为732.8万元的项目产生出售亏损727.8万元[118] - 2024年上半年无形资产增加主要为资本化开发成本1231.4万元,用于膝下DCB产品在美国临床试验[11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计量的金融资产中投资基金的非上市单位为1463.6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74.3万元[120] - 2024年上半年集团针对存货拨备存货撇减163.3万元,2023年同期为28.6万元[1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47813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3892亿元[124] - 2024年6月30日,3个月内应收款项为145,406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7,164千元有所增加[125] - 2024年6月30日,应收票据为44,967,000元,未到期贴现票据为109,302,000元[126] - 2024年6月30日,购买商品及服务的预付款项为25,667千元,高于2023年12月31日的15,936千元[1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投资一项本金为3,000,0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21,482,000元)的债券产品,年利率为5.68%[128] - 2024年6月30日,定期存款为206,700,000元,较2023年的241,581,000元减少,年利率为3.5%至4.97%[129]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99,030千元,高于2023年12月31日的637,627千元[130]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93,156千元,高于2023年12月31日的76,434千元[131] - 2024年6月30日,合约负债为18,900千元,高于2023年12月31日的3,873千元[1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确认有关结转合约负债的收益为3,873,000元,低于2023年同期的12,433,000元[135] - 2024年6月30日,无抵押银行贷款为54,967千元,高于2023年12月31日的10,000千元,年利率为1.50%至2.35%[136] - 2024年6月30日投资基金非上市单位公允价值为1.4636亿元[141] - 2024年6月30日外币远期合约公允价值为6.6万元[141] - 预计相关投资资产净值增减5%,2024年6月30日期内溢利增减73.2万元[144] - 2024年上半年投资基金非上市单位购入141.7万元,未变现收益247.6万元[146] - 2024年6月30日未履行资本承担为2690.7万元[147] - 2024年上半年支付InnoRa GmbH专利权费用878.1万元[149] - 2024年上半年向BSC集团出售产品收入1501.8万元[149] - 2024年6月30日应付InnoRa GmbH贸易应付款项536.4万元[150] 产品研发与注册 - 公司依托四大技术平台,搭建了约30项产品管线,可服务四大领域[6] - 报告期内,三款产品进行临床试验、一款产品递交注册申请、三款产品获上市批准,成功注册6项专利并新提交6项申请[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AV刻痕球囊、冠状动脉高压球囊及冠状动脉CTO逆行微导管获国家药监局批准[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心脏科有五款、肾脏科有两款、神经科有一款产品获市场批准[8] - 公司产品组合丰富,涵盖多科室约30种产品[9] - 2023年11月AcoArt Litos®获美国FDA的IDE申请批准,进入美国市场[9] - 2023年12月发布的AcoArt Daisy®临床试验资料显示,DCB组靶血管再狭窄率为6.85%,低于支架组[9] - 报告期内,公司三种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生产进度推进快[12] - 截至中期报告日期,公司产品组合包括17个商业化产品和11款在研产品[13] - AcoArt Orchid® & Dhalia®是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紫杉醇DCB,2014年AcoArt Orchid®获CE认证,2016年AcoArt Orchid® & Dhalia®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是中国首款外周DCB产品[16] - 2018年5月公司在中国开展AcoArt Orchid® & Dhalia®治疗AVF狭窄的RCT,招募244名受试者,6个月随访数据显示DCB组通畅率91.4%,PTA组66.9%;12个月随访数据显示DCB组通畅率66.1%,PTA组46.4%[16] - 2022年7月公司收到国家药监局对治疗AVF狭窄的AcoArt Orchid® & Dhalia®的适应症扩展的最新注册证书[16] - 公司申请将Orchid Plus注册为AcoArt Orchid® & Dhalia®的升级版本,2021年11月取得国家药监局的经修订批准[17] - AcoArt Tulip® & Litos®于2021年1月在中国推出,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在12个国家推出[18][19] - AcoArt Litos®于2023年11月获FDA的IDE申请批准,目前处于临床试验准备阶段[19] - 截至报告期末,血管外科领域有7款商业化产品及6款在研产品,心脏科有5款商业化产品及3款在研产品,肾脏科有2款商业化产品,神经科有1款商业化产品及2款在研产品[20] - AcoArt Iris® & Jasmin®、AcoArt Lily® & Rosmarin®的CE认证于2024年1月到期,公司决定不再更新注册[22] - 外周抽吸系统(AcoStream®)的抽吸泵及抽吸导管分别于2021年8
先瑞达医疗(0666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10:39
财务表现 - 收益同比增加20.3%至人民幣292,339千元[2] - 毛利同比增加11.3%至人民幣217,210千元[2] - 除稅前溢利同比增加78.7%至人民幣39,939千元[2] - 期內溢利同比增加78.6%至人民幣39,957千元[2] - 基本每股盈利為人民幣0.13元[3]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2.9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3%[14] - 其中核心产品(药物涂层球囊)收入为1.7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3%[14] - 每股基本盈利为0.13人民币,同比增长78.7%[24] - 公司收益約為人民幣292.3百萬元,同比增加約20.3%[35] 资产负债情况 - 物業、廠房及設備增加至人民幣134,751千元[7] - 使用權資產減少至人民幣192,500千元[7] - 無形資產增加至人民幣16,954千元[7] - 流動資產淨值增加至人民幣1,113,419千元[7] - 租賃負債減少至人民幣204,699千元[7] - 集團可動用財務資源總額約為人民幣930.4百萬元,較2023年12月31日增加約5.8%[82] - 集團的資本負債比率由2023年12月31日約24.3%增加至約27.8%[83] - 集團的流動資產淨值約為人民幣1,113.4百萬元,較2023年12月31日增加約1.7%[83] 业务发展 - 公司主要从事血管疾病治疗方案的研究及开发[13] - 公司依托四大技術平台提供前沿血管腔內介入治療解決方案[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有約30項產品管線覆蓋血管外科、心臟科、腎臟科及神經科四大領域[34] - 報告期內,公司有3款產品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1款產品遞交註冊申請,3款產品正進行臨床實驗[35] - 公司成功註冊6項專利,新提交申請6項專利[35] - 公司新推出3款獲批產品,包括AV刻痕球囊、冠狀動脈高壓球囊及冠狀CTO逆行微導管[36] - 公司持续推出新产品并加快国际化进程,多元化发展业务[37] - 公司获得美国FDA批准对AcoArt Litos®进行临床试验,并发布了AcoArt Daisy®的临床试验数据[39] - 公司三款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生产发展进度快[40] - 公司已有17个商业化产品,并有11款在研产品[41] 产品情况 - 公司核心產品AcoArt Orchid® & Dhalia®及AcoArt Tulip® & Litos®成為收益核心來源[35] - 公司於2022年7月收到國家藥監局對治療AVF狹窄的AcoArt Orchid® & Dhalia®的適應症擴展的最新註冊證書[44] - 公司已於2014年就AcoArt Tulip® & Litos®獲得CE認證,於2019年就AcoArt Litos®獲得FDA「突破性器械」稱號,並於2020年12月獲得AcoArt Tulip® & Litos®的國家藥監局上市批准[46] - 公司的外周抽吸系統(AcoStream®)及射頻消融系統(AcoArt Cedar®)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49][50] - 公司的外周支撑導管(Vericor®)已獲得國家藥監局、巴西ANVISA、美國FDA及泰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批准[50] - 公司的PTA球囊(P-Conic®)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50] - 公司的外周抽吸系統二代(AcoStream® 二代)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51] 销售情况 - 國內分銷商銷售占比94.6%,國內醫院銷售占比1.3%,海外銷售占比4.1%[14] - 中國內地市場收入占比96.0%,歐洲市場占比0.01%,其他國家及地區占比4.1%[17] - 公司在中國及海外銷售AcoArt Orchid® & Dhalia®所得收益約為人民幣142.3百萬元,同比增加約12.8%[45] - 公司在中國及海外銷售AcoArt Tulip® & Litos®所得收益約為人民幣32.3百萬元,同比增加約21.1%[46] - 公司來自銷售靜脈介入及血管通路等產品的收益約為人民幣117.7百萬元,同比增加約30.5%[51] 研发投入 - 研發投入為1.0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2.0%[23] - 公司擁有強大的內部研發團隊,並自主開發大部分關鍵技術[1] 合作情况 - 公司與Boston Scientific集團簽署了總合作協議和總服務協議,有利於抓住全球銷售機遇[37] - 公司與控股股東BSG簽訂了總合作協議和總服務協議,在海外和國內市場開展產品分銷合作[6,7] 其他 - 政府補助收入為1.5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82.1%[20] - 公司於2014年就AcoArt Orchid®獲得CE標簽,並於2016年就AcoArt Orchid® & Dhalia®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43] - AcoArt Orchid® & Dhalia®是首款在中國推出的外周DCB產品[43] - 公司決定不將Orchid Plus註冊為獨立產品,而是將其註冊為具有經改善輸送球囊導管系統的AcoArt Orchid® & Dhalia®的升級版本[45] - 公司將通過自身發展、合併和收購等方式繼續發展壯大,並採用多種融資渠道支持資本開支[86] - 本公司預期保留所有未來盈利用於業務營運及擴
先瑞达医疗(0666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4 08:38
财务状况 - 2023年公司收益473,848千元,较2022年增长19.8%;毛利377,415千元,增长12.2%;除税前溢利14,452千元,下降79.4%;年内溢利14,487千元,下降79.3%;年内经调整溢利净额42,435千元,增长22.1%[4] - 2023年非流动资399,933千元,较2022年增长159.5%;流动资产1,211,124千元,下降3.6%;总资产1,611,057千元,增长14.2%;非流动负债198,284千元,增长454.2%;流动负债116,245千元,增长17.8%;总负债314,529千元,增长133.9%;权益总额1,296,528千元,增长1.6%[6] - 2023年公司收益约4.738亿元,同比增加约19.8%,核心产品为收益核心来源[10] - 2023年非核心产品贡献收益约1.503亿元,占总收益约31.7%,多科室产品获批预计加强收入多元化[11] - 2023年公司所有收益均来自医疗器械销售,核心产品DCB销售占主要部分[38] - 2023年公司收益约为4.738亿元,较2022年增加19.8%,主要因核心产品和静脉介入等产品销量增加[38] - 2023年来自销售静脉介入等产品的收益占总收益约31.7%,较2022年增加约70.3%[38] - 2023年销售成本约为9640万元,较2022年的5920万元增加约62.9%[40] - 2023年毛利约为3.774亿元,较2022年的3.364亿元增加约12.2%;毛利率从2022年的约85.0%降至2023年的约79.6%[41] - 2023年其他收入约为3540万元,较2022年的2810万元增加约25.8%[41] - 2023年其他亏损净额约为1660万元,而2022年为收入5200万元[41] - 2023年销售及分销成本约为9750万元,较2022年的7270万元增加约34.2%[42] - 2023年研发成本约为1.901亿元,较2022年的1.838亿元增加约3.4%[43] - 2023年行政开支约为8380万元,较2022年的8780万元减少约4.6%[45] - 2023年融资成本约为1000万元,较2022年的180万元增加约467.1%[46] - 2023年所得税抵免约为3.5万元,而2022年为所得税开支20万元[47] - 2023年经调整溢利净额为4243.5万元,2022年为3476.6万元[49] - 2023年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定期存款约8.792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约10.9%,主要因经营及资本开支增加[52] - 2023年末公司借款总额为1000万元计息银行借款,2022年末为零;资本负债比率由2022年末的约10.5%增至约24.3%,主要因租赁负债增加[52] - 2023年末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10.949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约5.4%[52] - 2023年公司资本开支总额约8440万元,用于购买厂房及设备、支付租金按金和购买无形资产[5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向五大客户的销售占销售总额约89.2%,向最大客户的销售约占32.4%[8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约22.1%,最大供应商采购额约占5.2%[84] - 于2023年12月31日,可供向公司权益股东分派的储备总额为人民币1,341,822,000元(2022年:人民币1,357,317,000元)[86] - 2023年2月9日部分发售结束后,公司公众持股量占已发行股份约22.58%,低于最低要求[88] - 2023年6月6日股份出售及6月15日受限制股份单位归属后,公司公众持股量超过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5%[8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合共有313,389,171股已发行股份[96] - 2023年12月31日,李静女士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公司28,919,456股股份,占本公司股权约9.23%[95] - 2023年12月31日,Silvio Rudolf SCHAFFNER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公司807,078股股份,占本公司股权约0.26%[95] - 2023年12月31日,Arthur Crosswell BUTCHER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相联法团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 379,296股股份,占相联法团股权约0.03%[97] - 2023年12月31日,June CHANG女士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相联法团Boston Scientific 173,296股股份,占相联法团股权约0.01%[97] - Boston Scientific Group plc等持有203,702,962股股份,占公司股权约65%[100] - CA Medtech Investment (Cayman) Limited等持有29,965,444股股份,占公司股权约9.56%[100] - CPEChina Fund III等持有30,581,859股股份,占公司股权约9.76%[100] - Cosmic Elite Holdings Limited等持有25,599,016股股份,占公司股权约8.17%[10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发行任何债权证[105] - 2023 - 2025年各期,集团向本集团销售BSC产品应付BSC集团的总额上限均为200万美元[115] - 2023年7月20日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向BSC集团销售先瑞达产品上限为2000万美元,提供制造服务上限为500万美元,提供研发支援服务及CSO服务上限为6000万美元;集团自BSC集团获取研發支援服务及CSO服务上限为5000万美元[115][123] - 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向BSC集团销售先瑞达产品上限为5000万美元,提供制造服务上限为800万美元,提供研发支援服务及CSO服务上限为1.1亿美元;集团自BSC集团获取研發支援服务及CSO服务上限为9000万美元[115][123] - 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集团向BSC集团销售先瑞达产品上限为1.1亿美元,提供制造服务上限为1000万美元,提供研发支援服务及CSO服务上限为1.45亿美元;集团自BSC集团获取研發支援服务及CSO服务上限为1.2亿美元[115][12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总合作协议中向集团销售BSC产品年度上限为2000美千元,向BSC集团销售先瑞达产品年度上限为20000美千元,向BSC集团提供制造服务年度上限为5000美千元;总服务协议中集团向BSC集团提供研发支援服务及CSO服务年度上限为60000美千元,集团自BSC集团获取研发支援服务及CSO服务年度上限为50000美千元,其中向BSC集团销售先瑞达产品实际交易金额为288美千元,其他部分未提及或为零[124] - 2023年高级管理人员薪酬范围在100 - 150万港元的有1人,150 - 200万港元的有1人,250 - 300万港元的有2人,300 - 350万港元的有2人[13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捐款约为人民币183万元[156] - 2021年8月24日公司股份全球发售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为人民币12.94亿元[157] - 所得款项净额为12.9396亿人民币,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动用7.64374亿人民币,未动用5.29586亿人民币[158] - 开发及商业化核心产品预计占所得款项总额32%,金额4.14067亿人民币,预计2027年完成[158] - 研发及商业化其余24款产品预计占所得款项总额23%,金额2.97611亿人民币,预计2024年完成[158] - 扩大生产及强化制造能力预计占所得款项总额7%,金额9057.7万人民币,预计2024年完成[158] - 通过多种方式扩大产品组合预计占所得款项总额24%,金额3.1055亿人民币,预计2027年完成[158] - 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预计占所得款项总额8%,金额1.03517亿人民币,预计2025年完成[158] - 偿还贷款预计占所得款项总额6%,金额7763.8万人民币,已在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15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就审核服务支付3000千元人民币,非审核服务支付295千元人民币,费用总额3295千元人民币[192] 产品情况 - 2023年静脉介入、通路类及其它产品收入达150.3百万元,占总营收比例从2022年的22.3%提升至31.7%[7] - 2023年RT - Zero®冠状动脉CTO再通球囊等四款产品获批上市[7] - 膝下DCB(AcoArt Litos®)获美国FDA批准其研究性器械豁免(IDE)申请,美国临床研究将启动[7] - 2023年公司三款产品完成定型、四款进行临床试验、四款提交注册申请、四款获上市批准,注册19项专利,新申请26项专利[1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ATK DCB入院医院达1600家、BTK DCB达770家、外周抽吸系统达1300家、射频消融系统达350家[10] - 2023年公司四款产品获药监局批准,两款为升级迭代,两款扩大心脏科产品组合[10] - 2023年国际业务加速,两款产品在日本和泰国获批,产品商业化拓展到15个国家[11] - 2023年11月公司获FDA的IDE申请批准,BTK DCB美国临床研究待IRB批准后启动[12] - 2023年12月发布颅内DCB临床试验资料,6个月随访显示靶血管再狭窄率为6.85%,疗效和安全性良好[12] - 报告期内公司四种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两款是现有产品升级迭代,两款扩大了心内科领域产品组合[14] - 第二代抽吸系统(AcoStream®二代)引入多角度导管头设计,提高血栓清除效率[14] - 紫杉醇涂层高压球囊(ACOART AVENS®)优化设计及涂层,提高治疗效果且更易用[14] - 冠脉CTO再通球囊(RT - Zero®)及冠状CTO顺行微导管(Vericor - 14®)获国家药监局批准[14] - 冠状CTO逆行微导管(Vericor - RS®)于2024年3月20日获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17] - 冠状动脉高压球囊(翼延)于2024年3月20日获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17] - AV刻痕球囊(Peridge®)于2024年1月30日获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17] - 公司申请将Orchid Plus注册为AcoArt Orchid® & Dhalia®的升级版本,2021年11月取得国家药监局修订批准[17] - 公司更新产品管线中的在研产品以应对市场需求[17] - 公司产品及在研产品属国家药监局分类标准下的一、二、三级医疗器械[15] - AcoArt Orchid® & Dhalia®是首款中国外周DCB产品,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在多国推出,报告期销售收益约2.746亿元,按年增加约1.4%[18][19] - AcoArt Orchid® & Dhalia®治疗AVF狭窄的RCT中,6个月随访DCB组通畅率91.4%,PTA组66.9%;12个月随访DCB组通畅率66.1%,PTA组46.4%[18] - AcoArt Tulip® & Litos®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在多国推出,报告期销售收益约4900万元,按年增加约34.2%[20] - 2023年11月公司获FDA批准AcoArt Litos®的IDE申请,BTK DCB美国临床研究待IRB批准后启动[20] - 截至报告期末,血管外科有7款商业化和6款在研产品,心脏科有3款商业化和4款在研产品,肾科有2款商业化产品,神经科有1款商业化和1款在研产品[21] - AcoArt Iris® & Jasmin®用于治疗SFA/PPA病变,2014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019年续期注册证书[22] - AcoArt Lily® & Rosmarin®用于治疗BTK病变,2015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020年续期注册证书[23] - 外周抽吸系统(AcoStream®)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抽吸泵和导管分别于2021年8月和11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3] - 射频消融系统(AcoArt Cedar®)用于治疗静脉曲张,2022年4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3] - 外周支撑导管(Vericor®)用于改善外周血管通路,2022 - 2023年获多国监管批准[23] - 销售静脉介入、血管通路及其他产品收益约为1.503亿元,按年增加约70.3%[24][26] - PTA球囊(P-Conic®)于2022年12月获国家药监局批文,截至2023年12月31日无重大意外或不利变化[24] - 第二代外周抽吸系统(AcoStream®二代)于2023年4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截至2023年12月31日无重大意外或不利变动[24] - 外周点状支架预计2026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先瑞达医疗(0666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5 10:2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收益约为人民币473.8百万元,同比增加约19.8%[2][4] - 2023年毛利为人民币377.415百万元,同比增加12.2%[2]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14.452百万元,同比减少79.4%[2] - 2023年年内溢利为人民币14.487百万元,同比减少79.3%[2] - 2023年年内经调整溢利净额为人民币42.435百万元,同比增加22.1%[2] - 2023年收益为473,848千元,2022年为395,545千元,同比增长约19.8%[6] - 2023年毛利为377,415千元,2022年为336,353千元,同比增长约12.2%[6] - 2023年来自经营业务溢利为25,009千元,2022年为72,075千元,同比下降约65.3%[6] - 2023年税前溢利为14,452千元,2022年为70,319千元,同比下降约79.4%[6] - 2023年年内溢利为14,487千元,2022年为70,142千元,同比下降约79.4%[6] - 2023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05元,2022年为0.23元,同比下降约78.3%[6] - 2023年全面收益总额为15,179千元,2022年为70,204千元,同比下降约78.4%[8] - 2023年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1,494,812千元,2022年为1,311,870千元,同比增长约13.9%[10] - 2023年资产净值为1,296,528千元,2022年为1,276,089千元,同比增长约1.6%[11] - 2023年核心产品收益323,536千元,静脉介入、血管通路及其他产品收益150,312千元,总收益473,848千元;2022年对应收益分别为307,283千元、88,262千元、395,545千元[16] - 2023年国内经销商、国内医院、海外客户收益分别为449,496千元、8,730千元、15,622千元,总收益473,848千元;2022年对应收益分别为380,450千元、5,019千元、10,076千元、395,545千元[16] - 2023年来自中国内地、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外部客户收入分别为458,226千元、4,123千元、11,499千元,总计473,848千元;2022年对应收入分别为385,469千元、3,912千元、6,164千元、395,545千元[19] - 2023年指定非流动资产在中国内地和美国分别为356,480千元、11,097千元,总计367,577千元;2022年对应资产分别为126,091千元、3,678千元、129,769千元[19] - 2023年政府补助和利息收入分别为16,892千元、18,505千元,其他收入总计35,397千元;2022年对应收入分别为7,885千元、20,258千元、28,143千元[21] - 2023年其他净亏损16,596千元,2022年其他净收益51,989千元[22] - 2023年财务成本中租赁负债利息开支、银行贷款利息开支、其他分别为9,550千元、283千元、125千元;员工成本中薪金及花红、退休福利计划供款、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分别为182,381千元、13,994千元、5,260千元,总计201,635千元;2022年对应财务成本分别为1,390千元、25千元、341千元;员工成本分别为145,996千元、10,479千元、15,251千元、171,726千元[23] - 2023年核数师审核服务和非审核服务酬金分别为3,000千元、295千元,总计3,295千元;2022年对应酬金分别为2,500千元、370千元、2,870千元[24] - 2023年折旧及摊销中自有物业、厂房及设备、使用权资产、无形资产分别为15,159千元、30,346千元、753千元;研发开支190,070千元;专利权费77,740千元;存货撇销拨备272千元;2022年对应金额分别为9,462千元、9,397千元、581千元、183,796千元、41,812千元、 - 2,510千元[24] - 2023年综合损益表内所得税即期税项过往年度报税差额为0,递延税项为0,暂时性差异的拨回35千元,总计 - 35千元;2022年对应金额分别为 - 59千元、 - 59千元、236千元、177千元[26]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14,452千元,按中国法定税率25%计算的除税前溢利名义税项为3,613千元,实际税项(抵免)╱开支为 - 35千元;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70,319千元,名义税项为17,580千元,实际税项开支为177千元[28]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普通股权益股东应占溢利14,487,000元及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01,077,842股计算;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70,142,000元及299,611,523股[29]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总计178,144千元,累计折旧53,204千元,账面价值124,940千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07,502千元、38,574千元、68,928千元[31] - 2023年租赁物业成本为264,181千元,累计折旧49,785千元,账面价值214,396千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68,517千元、23,315千元、45,202千元[32] - 2023年添置使用权资产为201,030,000元,2022年为37,763,000元[33] - 2023年存货中原材料89,577千元、在制品8,125千元、制成品54,435千元,存货撇减后为150,958千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80,316千元、6,614千元、30,412千元、116,435千元[35]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为143,892千元,减亏损拨备249千元后为143,643千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32,342千元、433千元、131,909千元[37] - 2023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76,434千元,2022年为74,090千元[39] - 2023年应偿还租赁负债一年以内为25,938千元、一年至两年为25,692千元、两年至五年为71,991千元、五年至十年为100,376千元,总计198,059千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2,263千元、11,420千元、24,101千元、0千元、35,521千元[42] - 2023年公司收益约为人民币47380万元,同比增加约19.8%[45] - 2023年非核心产品贡献收益约人民币15030万元,占总收益约31.7%[4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收益约为人民币473.8百万元,较2022年约395.5百万元增加约19.8%[8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静脉介入等产品收益占总收益约31.7%,较2022年约22.3%增加约70.3%[8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销售成本约为人民币96.4百万元,较2022年约59.2百万元增加约62.9%[8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毛利约为人民币377.4百万元,较2022年约336.4百万元增加约12.2%[8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毛利率约为79.6%,较2022年约85.0%下降[83] - 2023年其他收入约3540万元,较2022年的2810万元增加约25.8%,主要因政府补贴增加[84] - 2023年其他亏损净额约1660万元,2022年为收入5200万元,2023年净外汇亏损1370万元,2022年净外汇收益5300万元[85] - 2023年销售及分销成本约9750万元,较2022年的7270万元增加约34.2%,因销售人员数目和营销活动、差旅开支增加[86] - 2023年研发成本约1.901亿元,较2022年的1.838亿元增加约3.4%,因研发人员数目增加致员工成本上升[87] - 2023年行政开支约8380万元,较2022年的8780万元减少约4.6%,因股份付款开支减少和折旧及摊销开支增加[89] - 2023年融资成本约1000万元,较2022年的180万元增加约467.1%,因租赁负债利息开支增加[90] - 2023年所得税抵免约3.5万元,2022年所得税开支20万元,减少因拨回递延税项负债[91] - 2023年经调整溢利净额4.2435亿元,2022年为3.4766亿元[93] - 2023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定期存款约8.792亿元,较2022年末的9.865亿元减少约10.9%,因经营及资本开支增加[96] - 2023年末借款总额为计息银行借款1000万元,2022年末为零;资本负债比率由2022年末约10.5%增至约24.3%,因租赁负债结余增加[9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10.949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1.578亿元减少约5.4%[98] - 报告期内集团资本开支总额约为8440万元[101] - 2023年静脉介入、血管通路及其他产品实现收入约1.503亿元,约占总收入的31.7%[10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ATK DCB实现1600家医院入院,BTK DCB实现770家医院入院,外周抽吸系统实现1300家医院入院,射频消融系统实现350家医院入院[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ATK DCB入院医院达1600家(2022年为1400家),BTK DCB达770家(2022年为700家),外周抽吸系统达1300家(2022年为1000家),射频消融系统达350家[4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心臟科有三款产品、腎臟科有一款产品、神經科有一款产品获市场批准[47] - AcoArt Orchid® & Dhalia®报告期内在中国及海外销售收益约为人民币27460万元,按年增加约1.4%[57] - AcoArt Tulip® & Litos®报告期内在中国及海外销售收益约为人民币4900万元,按年增加约34.2%[59] - 销售静脉介入、血管通路及其他产品收益约为人民币150.3百万元,按年增加约70.3%[62][66]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用于肾科产品所得收益约为1.503亿元,按年增加约70.3%[68]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用于神经科产品所得收益约为1.503亿元,按年增加约70.3%[69] - 报告期内,公司从销售核心产品产生约3.235亿元,按年增加约5.3%[74] 专利与产品注册情况 - 2023年成功注册19项专利,新提交申请26项专利[3] - 2023年公司三款产品完成定型、四款进行临床试验、四款提交注册申请、四款获上市批准,成功注册19项专利,新提交26项专利申请[45] - 2023年11月公司获美国FDA的IDE申请批准,BTK DCB将在美国开展临床研究[48] - 2023年12月公司发布AcoArt Daisy®临床试验资料,6个月随访显示DCB组靶血管再狭窄率为6.85%[48] - AV刻痕球囊(Peridge®)于2024年1月30日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注册批准[54] - AcoArt Orchid® & Dhalia®于2014年获CE标签,2016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在13个国家推出[56] - AcoArt Tulip® & Litos®于2014年获CE认证,2019年AcoArt Litos®获FDA「突破性器械」称号,2020年12月获国家药监局上市批准,2021年1月在中国推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在12个国家推出[58] - 2022年1月公司就AcoArt Litos®向FDA递交IDE申请,2023年11月获FDA批准的IDE申请[58] - AcoArt Iris® & Jasmin®于2014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019年6月续期注册证书5年,2017年AcoArt Iris®获CE认证[60] - AcoArt Lily® & Rosmarin®于20
先瑞达医疗(0666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2 08:39
公司发展与战略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员工总人数为645人[14] - 公司在动脉疾病、静脉疾病以及血管瘤市场进行了深入调查与研讨,并开始在该领域布局[15] - 公司与BSC集团签订框架协议,实现协同效应,为双方提供增长机会和创造协同价值[17] - 公司提到了市场扩张和并购的战略[21] 产品研发与上市 - 公司报告期间来自销售静脉介入及血管通路产品的收入约为人民币88.9百万元,按期增加约190.9%[40] - 公司预期2023年将向国家药监局递交冠状逆行微导管产品注册,并预计2023年获得批准[56] - 公司的冠状CTO再通球囊(RT-Zero®)于2023年3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53] - 公司预计2024年将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冠脉双腔选择微导管产品[55] - 公司的外周刻痕球囊目前正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预计2024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46] - 公司的外周IVL系统预计2026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47] - 公司的外周血栓切除术器械目前正在开发中,预计2025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48] - 公司的外周弹簧圈预计2024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49] - 公司的半顺应性PTCA球囊(YAN)于2022年1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51] - 公司的冠心旋磨术装置目前正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预计2025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58] - AcoArt Camellia®为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疾病(SVD)的紫杉醇DCB,预计2024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60] - 冠状雷帕霉素DCB用于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预计2024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61] - 冠状刻痕球囊预计2024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62] - 冠状IVL系统用于血管内碎石术,预计2026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63] - ACOART AVENS®用于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AVF狭窄,2023年4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65] - 紫杉醇塗層高壓球囊(ACOART AVENS®)2023年4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尚未产生收益[66] - NEO-Skater®是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的顱内血管的血流灌注的顱内PTA球囊,2022年1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70] - AcoArt Daisy®用于治疗顱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预计2024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72] 财务状况 - 公司预计2023年6月30日的收入约为243.1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8.6%[89]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约为195.1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4.8%[95]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其他收入约为13.0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约67.2%[96]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销售及分销成本约为45.5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约83.8%[100]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研发成本约为人民币89.9百万元,增加约16.6%[101] - 行政开支增加约14.2%,主要由新租厂房及员工增加导致[103] - 融资成本增加约403.1%,主要由租赁负债利息支出增加导致[104] - 所得税抵免约为人民币18,000元,主要由撥回递延税项负债所致[105] - 期内经调整溢利淨额增加至35,715千元,主要由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和外汇损失净额影响[108] - 本集团的资本负债比率由2022年底的10.5%增加至约22.9%,主要由租赁负债增加所致[116] - 流动资产净值减少约1.4%,达到人民币1,141.0百万元[117] - 本集团的借款总额为零,资本负债比率由2022年底的10.5%增加至约22.9%[115][116] - 本集团的流动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1,141.0百万元,较2022年底减少约1.4%[117] - 资本开支总额约为人民币30.9百万元,用于购买厂房设备、支付租金按金和购买无形资产[120] 股权结构 - 李女士持有公司股份约9.23%[142] - Silvio Rudolf SCHAFFNER先生持有公司股份约0.26%[142] - Arthur Crosswell BUTCHER先生持有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股份约0.03%[145] - June CHANG女士持有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股份约0.01%[145] - Boston Scientific Group pl(c「BSG」)持有公司股份约65%[148] - CA Medtech Investment (Cayman)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约9.56%[148] - CPEChina Fund III, L.P持有公司股份约9.76%[148] - Cosmic Elite Holdings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约8.17%[148] - Nexus Partners Group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约8.17%[148] - Vistra Trust (Singapore) Trustee Pte.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约8.17%[148] - CA Medtech III由CPEChina Fund II全资拥有,持有CA Medtech约85.61%的股权[150] - Cosmic Elite Holdings Limited为Nexus Partners Group Limited拥有95.31%的股权[150] - 公司未收到其他人士通知表示持有公司股份需要披露[151] - 公司及其
先瑞达医疗(0666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9-06 08:55
股份奖励计划 - 股份獎勵計劃的參與者包括本集團任何成員公司的任何僱員和董事[3] - 股份獎勵計劃的餘下年期約為9年[5] - 當有關人士所在地的法律法規不允許根據受限制股份單位計劃授予、接受或歸屬獎勵時,該等人士無權參與受限制股份單位計劃[4] 受限制股份 - 公司於報告期內沒收60,000股受限制股份[2] - 公司於若干承授人從公司辭任後沒收彼等獲授的60,000股受限制股份[2]
先瑞达医疗(06669)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4 10:37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243,06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6%[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195,11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8%[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22,35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6%[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內溢利为22,369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1%[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內經調整溢利淨額為35,71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8%[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07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47,779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9%[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非流动资产为375,41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3.7%[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资产净值为1,305,23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客户合约收益为243,06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6%[16]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政府补助收入为4,53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1.5%[2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8,46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0%[2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人民币13.0百万元,同比增长67.2%,主要由于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及政府补贴增加[7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录得其他亏损净额人民币7.1百万元,而2022年同期为收益净额人民币15.1百万元,主要由于外汇亏损[8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成本为人民币45.5百万元,同比增长83.8%,主要由于销售员工人数增加及营销活动增多[8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研发成本为人民币89.9百万元,同比增长16.6%,主要由于研发人员增加和研发项目投入加大[8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人民币38.3百万元,同比增长14.2%,主要由于新租厂房及楼宇导致折旧及摊销开支增加[8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人民币4.4百万元,同比增长403.1%,主要由于租赁负债的利息开支增加[8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抵免为人民币18,000元,而2022年同期为所得税开支约人民币0.2百万元[86]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调整溢利净额为人民币35,715千元,同比增长83.8%[88]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947.8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3.9%,主要由于资本开支增加[92] - 公司借款总额为零,资本负债比率从2022年12月31日的10.5%增加至2023年6月30日的22.9%,主要由于租赁负债增加[93]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从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157.8百万元减少至2023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141.0百万元,减少约1.4%[94] - 公司报告期间资本开支总额约为人民币30.9百万元,用于购买厂房及设备、支付租金按金及购买无形资产[97] 产品收益 - 核心产品(药物涂层球囊)收益为152,87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0%[16] - 静脉介入及血管通路产品收益为88,93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0.9%[16] - 分销商客户收益为232,67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5%[16] - 中国内地市场收益为236,97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5%[20] - 公司其他商业化产品在2023年6月30日的收益为88.9百万元人民币,占总收益的36.6%[40] - 公司销售核心产品及静脉介入及血管通路产品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152.9百万元及人民币88.9百万元,分别同比增长7.0%及190.9%[7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人民币243.1百万元,同比增长38.6%,主要由于核心产品AcoArt Tulip® & Litos®销量增加以及新产品的推出[75] - 静脉介入和血管通路产品收益占比从2022年上半年的17.4%增长至2023年上半年的36.6%,增长约190.9%[7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人民币47.9百万元,同比增长56.9%,主要由于AcoArt Tulip® & Litos®及PTA球囊产品销量增加[7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人民币195.1百万元,同比增长34.8%,毛利率从82.6%下降至80.3%[78] 研发与产品管线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89,87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6%[4] - 公司产品管线多线并行,如期推进,深入调查动脉疾病、静脉疾病及血管瘤市场[4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四款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包括第二代外周抽吸系统(AcoStream®二代)、冠状CTO再通球囊(RT-Zero®)、冠状CTO顺行微导管(Vericor-14®)及紫杉醇涂层高压球囊(ACOART AVENS®)[45] - 公司获得泰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对外周支撑导管(Vericor®)的注册批准[45] - 公司产品组合包括14款商业化产品和18款在研产品,涵盖国家药监局分类标准下的第一级、第二级及第三级医疗器械[46] - 公司拥有7款商业化产品及8款在研产品,涵盖血管外科、心脏科、肾脏科和神经科领域[52] - 外周三导丝球囊预计于2023年向国家药监局递交产品注册,并于2024年获得批准[56] - 外周旋磨术装置预计于2025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57] - 外周点状支架预计于2025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57] - 下肢雷帕霉素DCB预计于2025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58] - 冠狀CTO再通球囊(RT-Zero®)于2023年3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产生销售收益[60] - 冠狀CTO順行微導管(Vericor-14®)于2023年4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产生销售收益[61] - 冠脈雙腔選擇微導管预计于2024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62] - 冠狀逆行微導管预计于2023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63] - 導引延伸導管预计于2024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63] - 冠心旋磨術裝置预计于2025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63] - AcoArt Camellia®预计于2024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63] - 冠狀雷帕黴素DCB预计于2024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63] - 紫杉醇塗層高壓球囊(ACOART AVENS®)于2023年4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产生销售收益[66] - 公司预期于2024年获得国家药监局对AcoArt Daisy®的批准[68] - 公司预期于2025年获得国家药监局对AcoArt Orchid® & Dhalia®及AcoArt Tulip® & Litos®的批准[69] - 公司拥有50项注册专利及29项申请中的专利[69] - 公司生产设施的球囊导管产品产能为323,500,实际产量为173,022,利用率为53.5%[70] - 公司在中国及海外拥有50项注册专利及141项注册商标,以及29项待批专利申请及18项待批商标申请[72] - 公司计划通过扩大DCB产品的适应症覆盖五个治疗领域,包括血管外科、心脏科、肾脏科、神经科和男科[73] - 公司计划继续扩大AcoArt Orchid® & Dhalia®的销售,并通过系统化培训计划加快医师教育进程[73] - 公司计划通过技术创新投资增强研发能力,巩固在DCB市场的领先地位[73] - 2023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中,雇员福利开支占比44.6%,耗材占比22.6%,顾问费占比11.7%[83] 市场与销售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ATK DCB产品已实现1,501家医院入院,较2022年12月31日的1,400家有所增加[39]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BTK DCB产品已实现750家医院入院,较2022年12月31日的700家有所增加[39]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收益为243.1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6%[39]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雇员总人数为645人,持续加强人才储备[42] - 公司与BSC集团订立总合作协议及总服务协议,旨在产品商业化、制造服务及研发方面合作,提升全球市场声誉及知名度[44] - AcoArt Orchid® & Dhalia® 是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紫杉醇DCB产品,已在德国、意大利、瑞士等13个国家推出[48] - AcoArt Orchid® 于2014年获得CE标签,AcoArt Orchid® & Dhalia® 于2016年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48] - AcoArt Orchid® & Dhalia® 是首款在中国推出的外周DCB产品[4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AcoArt Orchid® & Dhalia® 未发生任何重大意外或不利变化[48] - AcoArt Orchid® & Dhalia®在中国11家医院进行的RCT中,244名受试者按1:1比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6个月随访数据显示DCB组通畅率为91.4%,PTA组为66.9%;12个月随访数据显示DCB组通畅率为66.1%,PTA组为46.4%[49] - AcoArt Orchid® & Dhalia®在中国及海外销售收益约为人民币126.2百万元,同比增长约2.0%[50] - AcoArt Tulip® & Litos®在中国及海外销售收益约为人民币26.7百万元,同比增长约39.4%[51] - AcoArt Tulip® & Litos®已在德国、意大利、瑞士等12个国家推出,截至2023年6月30日无重大意外或不利变化[51] - AcoArt Iris™ & Jasmin™于2014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2019年成功续期五年,2017年获得CE认证[54] - AcoArt Lily™ & Rosmarin™于2015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2020年成功续期五年,2017年获得CE认证[54] - 外周抽吸系统(AcoStream®)于2021年11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抽吸泵于2021年8月获得批准[54] - 射频消融系统(AcoArt Cedar®)于2022年4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文,截至2023年6月30日无重大意外或不利变化[55] - 外周支撑导管(Vericor®)于2022年7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文,并于2022年9月和11月分别获得巴西ANVISA和美国FDA的批准,截至2023年6月30日无重大意外或不利变化[55] - PTA球囊(P-Conic®)于2022年1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文,截至2023年6月30日无重大意外或不利变化[56] - 外周抽吸系统二代(AcoStream®二代)于2023年4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文,截至2023年6月30日无重大意外或不利变化[56] - 公司销售静脉介入及血管通路产品的收益约为人民币88.9百万元,同比增长约190.9%[56] - 公司销售其他产品(包括外周支撑导管(Vericor®)、PTA球囊(P-Conic®)及颅内PTA球囊(NEOSkater®))的收益约为人民币1.3百万元[56] - 半順應性PTCA球囊(YAN)于2022年1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产生销售收益[60] - 公司销售其他产品(包括外周支撑导管、PTA球囊及颅内PTA球囊)的收益约为人民币1.3百万元[68] - 公司计划继续拓展中国及全球市场,推动产品开发,并通过自身发展、合并和收购等方式发展壮大[100] 公司治理与股东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04] - 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职位均由李静女士担任,董事会认为这种架构不会削弱权力平衡[105] - 公司预期保留所有未来盈利用于业务营运及扩展,近期并无宣派或支付任何股息的计划[105] - 公司已采纳标准守则作为有关董事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全体董事确认在报告期间遵守该守则[106] - 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在报告期间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07]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所采纳的会计标准及惯例,以及截至报告期间的中期业绩[10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财务报告未经审核,但已由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阅[109] - 公司中期业绩公告已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刊登,并将适时寄发2023年中期报告[109] - 报告期间为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112] - 公司核心产品包括AcoArt Orchid® & Dhalia®及AcoArt Tulip® & Litos®,符合上市规则第18A章定义的“核心产品”[111] - 公司于2021年8月24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11] - 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成立于2020年12月3日[111] - 公司主要产品为药物涂层球囊(DCB),用于PCI手术,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转移,降低动脉再狭窄几率[111] - 公司报告期间使用的货币为人民币[112] - 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为李静女士和Silvio Rudolf SCHAFFNER先生[112] - 公司非执行董事为Arthur Crosswell BUTCHER先生和June CHANG女士[112]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王玉琦医师、倪虹女士及潘建而女士[112] - 公司与控股股东BSG订立总合作协议及总服务协议,构成持续关连交易,已由股东特别大会通过[101] - 公司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人民币1,294.0百万元,将按招股章程披露的拟定用途使用[102] - 公司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已动用人民币591,073千元,未动用金额为人民币702,887千元,预计按计划使用[103] 风险与挑战 - 外汇亏损净额为8,086千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的15,152千元人民币收益,亏损显著增加[24]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平值变动收益为178千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的亏损50千元人民币有所改善[24] - 财务成本为4,357千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的866千元人民币大幅增加,主要由于租赁负债利息开支增加[25] - 折旧及摊销费用为21,969千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的8,393千元人民币显著增加,主要由于使用权资产折旧增加[25] - 确认为开支的存货成本为38,950千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的22,784千元人民币大幅增加[25] - 每股基本盈利为22,369千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的31,096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28]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4,003千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的7,260千元人民币大幅增加[32] - 贸易应收款项为116,507千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的131,909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34]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116,507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131,909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35]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57,111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74,090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35]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3个月内贸易应付款项为16,331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23,274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36] - 公司面临外汇风险,目前无外币对冲政策,但管理层将考虑未来采取合适的对冲措施[95]
先瑞达医疗(06669)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4 14:50
财务状况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约3.96亿元,同比增长约30.2%,毛利约3.36亿元,同比增长约26.5%,年内利润约7010万元][6][8] - [2022年公司毛利率约85.0%][8] - [2022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154,107千元,同比增长141.4%,总负债为134,456千元,同比增长34.2%,权益总额为1,276,089千元,同比增长5.7%][7] - [2022年公司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为15,251千元,同比下降54.3%,递延税项资产拨回为271千元,同比下降93.5%,年内经调整溢利净额为85,664千元,同比增长159.3%][6] - [2022年公司收益约为人民币39550万元,同比增加约30.2%,其他商业化产品贡献约人民币8600万元收益,占总收益比例约21.8%][12] - [报告期内,核心产品及静脉介入和血管通路产品销售额分别约为人民币3.073亿元和8600万元,分别同比增加约2.7%和1763.8%][40] - [2022年公司收益约为3.955亿人民币,较2021年的3.038亿人民币增加约30.2%,主要因核心产品及PTA球囊产品销量增加、新产品推出和营销活动推动][44] - [DCB产品销售收益在2022年占总收益约77.7%,2021年占约98.5%,因商业化产品增多][44] - [2022年销售成本约为5920万人民币,较2021年的3790万人民币增加约56.2%,因产品销量增加、新产品销售成本入账和生产规模效应][46] - [2022年毛利约为3.364亿人民币,较2021年增加约26.5%,毛利率从2021年的约87.5%降至2022年的约85.0%,因静脉介入及血管通路产品销量增加且售价较低][47] - [2022年其他收入约为2810万人民币,较2021年的1140万人民币增加约146.5%,因银行存款结余增加使利息收入增加][48] - [2022年其他收益净额约为5200万人民币,2021年亏损约880万人民币,增加主要由于外汇收益净额][49] - [2022年销售及分销成本约为7270万人民币,较2021年的5880万人民币增加约23.6%,因销售人员数目增加、员工持股计划开支减少和召开更多会议支持新产品推出][50] - [2022年研发成本约为1.838亿人民币,较2021年的1.413亿人民币增加约30.1%,因研发中心开支并入报表、加大研发项目投入和扩大产品组合][51] - [2022年行政开支约为8780万人民币,较2021年的5810万人民币增加约51.1%,因员工人数增加使招聘和培训费用增加、对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需求增加使顾问费增加][53] - [2022年融资成本约为180万人民币,较2021年的380万人民币减少约52.6%,因银行贷款利息开支减少][54] - [2022年年内溢利7.0142亿元,2021年为亏损7.9077亿元,2022年经调整溢利净额8.5664亿元,2021年为3.304亿元][57] - [2022年所得税开支约20万元,较2021年的1180万元减少约98.3%][59]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9.865亿元,较2021年的11.372亿元减少约13.3%][61] - [2022年借款总额为零,2021年约为600万元,2022年资本负债比率由2021年的约8.3%增至约10.5%][62] - [2022年流动资产净值约11.578亿元,较2021年的11.554亿元增加约0.2%][63] - [报告期内资本开支总额约4960万元,用于购买厂房设备、支付租金按金和购买无形资产][65]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人民币12.94亿元,公司将按招股章程拟定用途使用[69]] - [开发及商业化核心产品预计使用所得款项净额3.24亿元,预计2027年完成[70]] - [研发及商业化其余24款产品预计使用所得款项净额2.98亿元,预计2024年完成[70]] - [扩大生产能力及强化制造能力预计使用所得款项净额9057.7万元,预计2023年完成[70]] - [扩大产品组合预计使用所得款项净额3.11亿元,预计2024年完成[70]] - [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预计使用所得款项净额1.04亿元,预计2025年完成[70]] - [偿还贷款已使用所得款项净额7763.8万元[70]] - [2022年静脉介入及血管通路产品以及AcoArt Tulip® & Litos®产生约31.0%的总收益[72]]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发现金股息[74]]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发现金股息,2021年也无派息][9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313,389,171股股份][10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可分派储备][102] - [2023年2月9日部分发售结束后,公司公众持股量占已发行股份约22.58%,低于规定的25%][104] - [联交所授予公司于2023年2月9日至2023年6月23日豁免严格遵守上市规则有关公众持股量的规定][105]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合共有313,389,171股已发行股份][112][116] - [2022年12月31日,李静女士通过受控法团拥有55,291,087股股份,占公司股权约17.64%;Silvio Rudolf SCHAFFNER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拥有4,272,065股股份,占公司股权约1.36%][112] - [2022年12月31日,Boston Scientific Group plc等作为实益拥有人或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拥有188,467,990股股份,占公司股权约60.14%;CA Medtech Investment (Cayman) Limited等拥有158,614,642股股份,占公司股权约50.61%;CPEChina Fund III等拥有161,877,642股股份,占公司股权约51.65%;Cosmic Elite Holdings Limited等拥有43,062,647股股份,占公司股权约13.74%][115] - [CA Medtech由CA Medtech II及CA Medtech III全资拥有,CPEChina Fund III拥有CA Medtech III约85.61%权益,CPE Global Opportunities Fund拥有约14.39%权益,CA Medtech承诺接纳部分要约提呈的146,208,184股至158,614,642股股份][117] - [Cosmic Elite Holdings Limited为Nexus Partners Group Limited拥有95.31%权益的附属公司,2022年12月10日,Cosmic Elite及李女士与要约人订立不可撤回承诺提呈21,531,324股股份,李女士被视为于43,062,647股及12,228,440股股份中拥有权益][11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并无发行任何债权证,董事或彼等联系人无于竞争业务拥有权益][12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订立的关联方销售货物交易获豁免遵守上市规则披露规定,因低于最低豁免水平][12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董事于重大交易、安排或合约中直接或间接拥有重大权益,公司或附属公司与控股股东无订立重大合约,无与特定人士订立管理合约][122][12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牵涉重大诉讼或仲裁,无面临待决或受威胁重大诉讼或申索,已安排保险涵盖董事及高级人员法律责任,无生效的获准许弥偿条文][124] - [2022年高级管理人员薪酬范围在2000001 - 2500000港元有1人,2500001 - 3000000港元有2人,3000001 - 3500000港元有2人,4000000 - 4500000港元有1人][12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信托按平均现行市价每股约9.94港元(约人民币8.26元)从市场收购2,004,000股奖励股份,并无奖励股份授出、归属、注销或失效][14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无订立任何股票挂钩协议][14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慈善捐款为人民币1,310,000元][14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除与上市有关的全球发售外,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或综合联属实体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49] - [公司股份于2021年8月24日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为人民币1,294百万元][150] - [所得款项净额总计1293960千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动用418749千元,未动用875211千元,不同用途的款项使用预期时间表不同,如核心产品开发及商业化预计2027年使用完未动用款项][15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已付/应付外部核数师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核服务费用2500千元人民币,非核数服务费用370千元人民币,总额2870千元人民币][182] 产品情况 - [2022年公司静脉介入和血管通路产品收入约8600万元,占比从去年约1.5%跃升至约21.8%,DCB产品收入占比由约98.5%降至约77.7%][8] - [2022年公司5款新品和1款DCB产品的适应症拓展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8] - [公司外周支撑导管和高压锥形球囊先后获批上市,外周支撑导管同期在美国、巴西获批上市][8] - [公司拥有全套射频消融设备,用于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瘘狭窄的DCB产品、NEO - Skater®颅内球囊扩张导管、YAN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导管先后获批上市][8] - [公司完成血管外科、心脏科、肾脏科、神经科四大科室产品全覆盖,初步完成全身血管领域布局][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产品在国内入院情况:膝上药物涂层球囊进入1400家医院,膝下药物涂层球囊进入700家医院,外周血栓抽吸系统进入1000家医院,射频消融系统在26个省及自治区获列为线上采购候选产品][10][1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产品已累计在全球13个国家完成商业化][10][12] - [2022年公司七款产品完成产品定型、七款产品进行临床试验、四款产品递交注册申请、五款产品及AcoArt Orchid® & Dhalia®的适应症拓展获上市批准,新提交18项专利申请,其中4项获批][12] - [2022年公司推出静脉曲张射频消融系统和外周支撑导管,PTA球囊、颅内PTA球囊、半顺应性PTCA球囊相继获批][16] - [公司依托四大技术平台,搭建30余项产品管线,可服务五大领域][11] - [公司核心产品AcoArt Orchid® & Dhalia®是中国首款外周DCB产品,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在12个国家推出][22] - [公司开展的AcoArt Orchid® & Dhalia®治疗AVF狭窄的RCT研究,244名受试者按1:1比例分组,6个月随访数据显示DCB组通畅率91.4%,PTA组66.9%;12个月随访数据显示DCB组通畅率66.1%,PTA组46.4%][22] - [公司于2022年7月收到国家药监局对治疗AVF狭窄的AcoArt Orchid® & Dhalia®的适应症扩展的最新注册证书,神经科领域预期2024年取得国家药监局批准][22] - [公司决定不将Orchid Plus注册为独立产品,而是申请将其注册为AcoArt Orchid® & Dhalia®的升级版本,并于2021年11月取得国家药监局的经修订批准][21][23] - [报告期内,公司在中国及海外销售AcoArt Orchid® & Dhalia®所得收益约为人民币270.8百万元,按期减少约1.5%][23] - [PTA球囊P - Conic®包括膝上PTA球囊及膝下PTA球囊][21] - [冠状CTO再通球囊(RT - Zero)于2023年3月13日取得NMPA注册批准][21] - [公司已更新产品管线中的在研产品以应对市场需求][21] - [AcoArt Tulip® & Litos®于2021年1月在中国推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在12个国家推出,报告期内销售收益约为人民币3650万元,同比增加约51.4%][24] - [公司在血管外科领域有6款商业化产品及9款在研产品,心脏科领域有1款商业化产品及10款在研产品,肾脏科领域有1款商业化产品及2款在研产品,神经科领域有1款商业化产品及2款在研产品][25] - [公司用于血管外科手术的6款商业化产品包括AcoArt Iris™ & Jasmin™、AcoArt Lily™ & Rosmarin™、外周抽吸系统、射频消融系统、外周支撑导管、PTA球囊][26] - [AcoArt Iris™ & Jasmin™于2014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019年6月注册证书续期五年,2017年AcoArt Iris™取得CE认证][27] - [AcoArt Lily™ & Rosmarin™于2015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020年5月注册证书续期五年,2017年获CE认证][27] - [外周抽吸系统的抽吸泵和抽吸导管分别于2021年8月和11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7] - [射频消融系统于2022年4月收到国家药监局批文,外周支撑导管于2022年7月收到批文,PTA球囊于2022年12月收到批文][28] - [报告期内,静脉介入及血管通路产品销售收益约为人民币8600万元][28]
先瑞达医疗(06669)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3 13:0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约为人民币39550万元,同比增加约30.2%[3][5][49][8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毛利约为人民币33635.3万元,同比增加26.5%[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年内溢利约为人民币7014.2万元,上一年度为亏损7907.7万元[3] - 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为1525.1万元,同比减少54.3%[3] - 递延税项资产拨回为27.1万元,同比减少93.5%[3] - 年内经调整溢利净额为8566.4万元,同比增加159.3%[3] - 2022年收益为395,545千元,较2021年的303,813千元增长约29.86%[7] - 2022年毛利为336,353千元,较2021年的265,939千元增长约26.47%[7] - 2022年来自经营业务溢利为72,075千元,而2021年为亏损63,419千元[7] - 2022年税前溢利为70,319千元,而2021年为亏损67,243千元[7] - 2022年年内溢利为70,142千元,而2021年为亏损79,077千元[7] - 2022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23元,2021年基本每股亏损为0.32元[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为68,928千元,较2021年的16,836千元增长约309.41%[1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为154,107千元,较2021年的63,841千元增长约141.39%[1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资产净值为1,276,089千元,较2021年的1,207,194千元增长约5.69%[12] - 2022年核心产品收入307,283千元,2021年为299,165千元[23] - 2022年静脉介入及血管通路产品收入86,033千元,2021年为4,616千元[23] - 2022年其他产品收入2,229千元,2021年为32千元[23] - 2022年客户合约总收入395,545千元,2021年为303,813千元[23] - 2022年分销商客户收入380,450千元,2021年为291,582千元[23] - 2022年医院客户收入5,019千元,2021年为5,578千元[23] - 2022年海外客户收入10,076千元,2021年为6,653千元[23] - 2022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395,545千元,2021年为303,813千元,其中中国内地2022年为385,469千元,2021年为297,160千元[26] - 2022年其他收入为28,143千元,2021年为11,433千元,其中政府补助2022年为7,885千元,2021年为4,725千元[28] - 2022年其他净收益为51,989千元,2021年亏损8,837千元,其中外汇收益净额2022年为52,973千元,2021年亏损8,785千元[30] - 2022年财务成本为1,756千元,2021年为3,824千元,其中租赁负债利息开支和银行贷款利息开支2022年为1,390千元和25千元,2021年为2,802千元[31] - 2022年员工成本为171,726千元,2021年为131,662千元,其中薪金及花红2022年为140,890千元,2021年为85,733千元[32] - 2022年折旧开支中自有物业、厂房及设备为9,462千元,使用权资产为9,397千元,2021年分别为5,497千元和6,412千元[34] - 2022年研发开支为183,796千元,2021年为141,288千元[34] - 2022年确认开支的存货成本为44,322千元,2021年为20,569千元[34] - 2022年即期税项为 - 59千元,2021年为7,214千元,递延税项2022年为177千元,2021年为11,834千元[36]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70,319千元,2021年除税前亏损为67,243千元,中国法定税率为25% [37] - 2022年公司普通股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70,142,000元,2021年为亏损79,077,000元;2022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99,611,523股,2021年为248,065,296股 [38] - 2022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总计为107,502千元,2021年为62,675千元;2022年累计折旧总计为38,574千元,2021年为29,277千元 [40] - 2022年存货中原材料为80,316千元,在制品为6,614千元,制成品为30,412千元;存货撇减后为116,435千元,2021年为41,553千元 [41] - 2022年已售存货的账面价值为46,832千元,存货撇销(拨回)/拨备后为44,322千元;2021年分别为18,553千元和20,569千元 [41]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为132,342千元,亏损拨备为433千元,扣除拨备后为131,909千元;2021年分别为44,540千元、326千元和44,214千元 [42] - 截至2022年末,贸易应收款项3个月内为129,379千元,3至6个月为2,015千元,6至12个月为515千元;2021年分别为39,400千元、1,109千元和3,705千元 [43] - 2022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为74,090千元,2021年为62,159千元 [44] - 2022年贸易应付款项3个月内为23,274千元,3至6个月为2,720千元,6至12个月为1,631千元;2021年分别为6,970千元、169千元和0千元 [45] - 2022年实际税项开支为177千元,2021年为11,834千元 [37] - 2021年1月1日股份数目为213,603,234股,金额为2,136美元;2021及2022年12月31日股份数目为313,389,171股,金额为3,134美元[46] - 2021年应付公司权益股东股息为323,085千元人民币,2022年无[47] - 2022年公司收益约为3.955亿元,较2021年的3.038亿元增加约30.2%[86] - 2022年DCB产品销售收益占总收益约77.7%,2021年占约98.5%[86] - 2022年销售成本约5920万元,较2021年约3790万元增加约56.2%[89] - 2022年毛利约3.364亿元,较2021年约2.659亿元增加约26.5%,毛利率由2021年约87.5%降至2022年约85.0%[90] - 2022年其他收入约2810万元,较2021年约1140万元增加约146.5%[91] - 2022年其他收入净额约5200万元,2021年亏损约880万元[92] - 2022年销售及分销成本约7270万元,较2021年约5880万元增加约23.6%[93] - 2022年研发成本约1.838亿元,较2021年约1.413亿元增加约30.1%[94] - 2022年行政开支约8780万元,较2021年约5810万元增加约51.1%[96] - 2022年融资成本约180万元,较2021年约380万元减少约52.6%[97]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的减值亏损拨备约10万元,2021年约80万元为扣除拨回[98] - 2022年经调整溢利净额为85,664千元,2021年为33,040千元[100] - 2022年所得税开支约为20万元,较2021年的1180万元减少约98.3%[102]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9.865亿元,较2021年的11.372亿元减少约13.3%[104] - 2022年借款总额为零,2021年约为600万元[105] - 2022年资本负债比率约为10.5%,较2021年的约8.3%增加[105] - 2022年流动资产净值约为11.578亿元,较2021年的11.554亿元增加约0.2%[106] - 报告期内,公司资本开支总额约为4960万元[109] - 2022年年内溢利为70,142千元,2021年年内亏损为79,077千元[100] - 全球发售及超额配股权获悉数行使所得款项净额约为人民币12.94亿元[11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开发及商业化核心产品未动用金额为2.91602亿元,预计2027年使用[11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研发及商业化其余24款产品未动用金额为1.73162亿元,预计2024年使用[11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扩大生产能力及强化制造能力未动用金额为7487.9万元,预计2023年使用[11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扩大产品组合未动用金额为2.76154亿元,预计2024年使用[115] - 2022年静脉介入及血管通路产品以及AcoArt Tulip® and Litos®产生约31.0%的总收益[117] 公司产品研发与注册进展 - 2022年公司七款产品完成产品定型、七款产品进行临床试验、四款产品递交注册申请、五款产品及AcoArt Orchid® & Dhalia®的适应症拓展获上市批准[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新提交申请18项专利,其中4项获批[4] - 2022年七款产品完成定型、七款进行临床试验、四款递交注册申请、五款及AcoArt Orchid® & Dhalia®适应症拓展获批,新提交18项专利,4项获批[49] - 报告期内公司有五款新产品及AcoArt Orchid® & Dhalia®的适应症拓展取得NMPA注册批准[53] - 2022年4月公司推出静脉曲张射频消融系统(AcoArt Cedar®),成为该领域唯一拥有原研技术且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中国企业[53] - 2022年7月公司推出外周支撑导管(Vericor®),成为该领域首个获批的中国品牌产品[53] - 2023年3月13日冠状CTO再通球囊(RT - Zero)取得NMPA注册批准[56] - 2022年7月公司获治疗AVF狭窄的AcoArt Orchid® & Dhalia®适应症扩展注册证书[58] - 外周抽吸系统抽吸泵和抽吸导管分别于2021年8月和11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射频消融系统于2022年4月获批,外周支撑导管于2022年7月获批,PTA球囊于2022年12月获批[63][64] - 半顺应性PTCA球囊(YAN)于2022年1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销售未产生收益[68] - 冠状CTO再通球囊于2023年3月13日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球囊直径最小为0.85毫米,交叉剖面最小为0.0160英寸[69] - 公司已在2022年就冠状CTO顺行微导管向国家药监局递交产品注册,预期2023年获得批准[69] - 公司预期2023年向外周三导丝球囊、外周刻痕球囊、第二代外周抽吸系统向国家药监局递交产品注册[65][66][67] - 公司预期2024年获得外周三导丝球囊、外周刻痕球囊、外周弹簧圈国家药监局批准[65][66][67] - 公司预期2025年获得外周旋磨术装置、外周点状支架、下肢雷帕霉素DCB、外周血栓切除术器械国家药监局批准[65] - 公司预期2026年获得外周IVL系统国家药监局批准[67] - 公司预计2023年向国家药监局递交冠状刻痕球囊产品注册并获批[71] - 公司预计2023年完成AcoArt Camellia®的RCT,2024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71] - 公司预计2024年获得冠状雷帕霉素DCB的国家药监局批准[71] - 公司预计2023年向国家药监局递交冠脉双腔选择微导管、冠状逆行微导管、导引延伸导管向国家药监局递交产品注册[69] - 公司预计2024年向国家药监局递交冠心病旋磨术装置产品注册,2025年获批[71
先瑞达医疗(06669)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6 08:56
财务业绩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达175322千元,同比增加25.1%;毛利为144770千元,同比增加17.1%;除税前溢利为31290千元,去年同期为亏损6590千元;期内溢利为31096千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2536千元;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0.10元,去年同期为亏损0.06元][5] - [报告期内,其他商业化产品及新推出的静脉曲张射频消融系统已贡献约30600千元的收益][8]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AcoArt Orchid® & DhaliaTM所得收益约为1.238亿元,按期增加约0.9%][15]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AcoArt TulipTM & LitosTM所得收益约为1910万元,按期增加约22.7%][16]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静脉介入及血管通路产品所得收益约为3060万元][20] -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产品及静脉介入和血管通路产品销售额分别约为1.429亿元和3060万元,同比分别增加约3.3%和约1541.2%][32]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约为1.75322亿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约1.40195亿人民币增加约25.1%,DCB产品销售收益占比从2021年同期的约98.6%降至2022年的约81.5%][37][38]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成本约为3060万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约1650万人民币增加约85.5%][39] - [公司毛利由2021年同期的约1.237亿人民币增加约17.1%至2022年的约1.448亿人民币,毛利率从88.2%降至82.6%][40]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约为780万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约370万人民币增加约110.8%][41]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净额约为1510万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约160万人民币增加约843.8%][42]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分销成本为2470万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约2850万人民币减少约13.3%][43]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成本约为7710万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约6140万人民币增加约25.6%][44]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开支约为3350万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约2700万人民币增加约24.1%][46]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约为90万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约230万人民币减少约60.9%][47]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约为20万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约590万人民币减少约96.6%][49] - [2022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0.626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减少约6.6%,主要因经营开支增加][51]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借款总额为零,2021年12月31日约为600万元;资本负债比率由2021年12月31日的8.3%降至约7.7%][52]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额约为11.591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增加约0.3%][5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本开支总额约为1820万元,用于购买厂房及设备、支付租金按金和购买无形资产][5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75,322千元,2021年同期为140,195千元][7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144,770千元,2021年同期为123,677千元][7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经营业务溢利为32,156千元,2021年同期亏损4,315千元][7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31,096千元,2021年同期亏损12,536千元][7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0.10元,2021年同期每股亏损0.06元][75]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31,189元,上年同期为亏损12,536元][79]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90,067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63,841千元][80]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229,015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43,525千元][80]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69,904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88,112千元][80]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1,159,111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155,413千元][80] - [2022年6月30日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1,249,178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19,254千元][80]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23,869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060千元][81] - [2022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225,309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07,194千元][81] - [2022年6月30日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1,225,309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07,194千元][81] - [2022年6月30日累计亏损为268,835千元,较之前有所变化][84] - [权益总额为12.25309亿元人民币,累计亏损为2.37739亿元人民币][86]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6707亿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为2.1033亿元人民币][87]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0418亿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3161亿元人民币][87]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7531亿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3.1103亿元人民币][87]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7.4656亿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2.3231亿元人民币][88] - [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37184亿元人民币,期末为10.62621亿元人民币][8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客户合约收入为175,322千元,2021年同期为140,195千元,核心产品收入为142,898千元,静脉介入及血管通路产品收入为30,575千元,其他收入为1,849千元][92] - [2022年上半年中国内地收入为171,048千元,欧洲为1,990千元,其他国家和地区为2,284千元;2021年同期中国内地收入为136,933千元,欧洲为2,328千元,其他国家和地区为934千元][9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指定非流动资为88,917千元,其中中国内地为85,902千元,美国为3,015千元;2021年同期指定非流动资为62,420千元,均在中国内地][95]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7,775千元,其中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7,057千元;2021年同期其他收入为3,728千元,政府补助为3,698千元][97]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净额为15,102千元,其中汇兑收益净额为15,152千元;2021年同期其他收益净额为1,577千元][98] - [2022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866千元,其中银行贷款利息开支为25千元;2021年同期财务成本为2,275千元][99] - [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总计为194千元,2021年同期为5,946千元][100] - [2022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普通股权益股东应占溢利31,096,000元以及中期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99,779,425股计算;2021年同期每股基本亏损根据公司普通权益股东应占亏损12,536,000元以及218,646,730股计算][102] - [2022年上半年每股摊薄盈利根据公司普通权益股东应占溢利31,096,000元及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01,096,981股计算;2021年同期每股摊薄亏损根据公司普通权益股东应占亏损12,536,000元及218,646,730股计算][10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亏损)的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99,779,425股,用于计算每股摊薄盈利/(亏损)的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301,096,981股;2021年同期分别为218,646,730股和218,646,730股][10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确认使用权资产增加人民币16,932,000元][10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以成本人民币14,667,000元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2021年同期为人民币7,622,000元;出售若干厂房及机器项目账面净值为人民币8,000元,导致出售亏损人民币4,000元,2021年同期账面净值为人民币11,000元,出售亏损人民币1,000元][10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针对存货转回撇减人民币14,000元,2021年同期为拨备撇减人民币50,000元][10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64,841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44,214千元][11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为31,366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8,824千元][11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62,621千元,位于中国内地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388,503,000元,2021年为人民币49,612,000元][112]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无银行贷款结余,2021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为6,000千元,按固定年利率5.50% - 5.80%计息且须于一年内偿还][11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54,925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62,159千元][114] - [2022年6月30日未履行资本承担共7,189,000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14,366,000元人民币减少][122] - [2022年6月30日支付InnoRa GmbH专利权费用7,104,000元人民币,向联属公司销售货品1,797,000元人民币,出售原材料亏损净额87,000元人民币][123] 产品入院与商业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股浅动脉(SFA) DCB实现1400家医院入院,2021年12月31日为1238家;BTK DCB实现650家医院入院,2021年12月31日为288家;抽吸导管实现950家医院入院][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产品已累计在全球12个国家完成商业化][8] - [AcoArt Orchid® & DhaliaTM是首款在中国推出的外周DCB产品,截至2022年6月30日已在12个国家推出][1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AcoArt TulipTM & LitosTM已在德国、意大利等12个国家推出][16] 产品管线与布局 - [公司依托四大技术平台,搭建了30余项产品管线,可为五大领域提供腔内微创介入方案][6] - [公司全新产品管线多线并行,在动脉、静脉疾病及血管瘤市场着手布局,其余产品线按原计划推进][10] - [公司于2022年上半年开始在动脉疾病、静脉疾病以及血管瘤领域布局,外周血栓抽吸系统产品已推出,成为该领域唯一有原研技术且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中国企业][11] - [截至2022年中期报告日期,公司产品组合包括7款商业化产品和26款在研产品][12] - [公司多款产品有预计商业化时间,如膝上PTA球囊和膝下PTA球囊预计2022年免临床试验,外周点状支架预计2024年商业化等][13] - [血管外科领域,公司有5款商业化产品及12款在研产品;心脏科领域有10款在研产品;肾脏科和神经科领域各有2款在研产品][17] - [公司外周旋磨术装置预计2023年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产品注册申请,2025年获批,目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22] - [公司外周点状支架预计2024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22] - [公司下肢雷帕霉素DCB预计2025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目前正在进行入组][22] - [公司外周刻痕球囊预计2022年向国家药监局递交产品注册,2023年获批,目前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