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郑州银行(06196)
icon
搜索文档
华中金融深一度丨华中四省12家城农商行2024年财报全景扫描: 分化加剧下的区域银行业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08:49
华中四省银行业整体表现 - 12家样本银行(9家城商行+3家农商行)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城商行整体优于农商行 [1] - 9家城商行中8家营收正增长,7家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长沙银行以259.36亿元营收和79.09亿元净利润领跑 [1] - 3家农商行普遍面临经营压力,武汉农商行和长沙农商行净利润分别下滑50.46%和31.62% [2][9] 城商行经营数据 - 长沙银行总资产突破万亿元(11467.68亿元),营收259.36亿元,净利润79.09亿元,稳居第一梯队 [3][7] - 上饶银行和赣州银行营收增速显著,分别达33.69%和12.81%,展现中小银行成长潜力 [1][5] - 9家城商行非息收入占比提升,长沙银行/上饶银行/赣州银行实现利息与非息收入双增,非息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5%/34.45%/17.44% [6] - 资产质量向好,5家城商行不良率下降,赣州银行不良率最低(1.55%),汉口银行最高(2.87%) [8] 农商行经营挑战 - 武汉农商行总资产4788.04亿元(+7.25%),但净利润下滑50.46%至6.58亿元,不良率升至2.96% [10][11][12] - 长沙农商行营收44.16亿元(-2.85%),净利润8.73亿元(-31.62%),逾期贷款增长35.64% [11][12] - 三家农商行利息收入占比仍达70%-90%,转型步伐缓慢 [13] 区域经济与金融联动 - 长沙银行深度绑定工程机械/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链,2024年新增信贷投放211.4亿元(+20.45%),服务4776户产业链客户 [14] - 赣州银行通过"数据资产质押"等创新业务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完成首笔2500万元数字资产融资 [15] - 农商行业务结构与区域发展战略错配,如武汉农商行53.42%贷款集中在传统行业,与政府重点发展未来产业方向不符 [15][16] 差异化发展路径 - 城商行应立足地域特色创新金融产品(如科技贷/绿色债),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18] - 农商行需强化在地性,通过扶持新兴产业/拓展非息收入/建立政企联动机制实现转型 [17]
郑州银行一季度何以“逆势”增长
华尔街见闻· 2025-04-30 08:01
业绩表现 - 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收34.75亿元、归母净利10.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和4.98% [1] - 资产总额首次突破7000亿元,贷款总额突破4000亿元,个人存款保持两位数增长 [1]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重回10亿元水平,贷款总额达4002.3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4% [2] - 存款总额4301.12亿元,个人存款增长11.61%至2435.05亿元 [2] 业务发展 - 公司贷款2699.72亿元,个人贷款935.78亿元,推动盈利能力持续增长 [2] - 支持省市七大产业集群、"7+28+N"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及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2] - 助力全省重大项目、"三个一批"建设,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 [2] - 不良贷款率1.79%与去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较去年末提高8.17% [2] 战略布局 - 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精准高效投入实体经济 [1] - 科创金融贷款余额482.69亿元,增速44.50% [3] - 绿色信贷余额91.46亿元,同比增长123.73% [3]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36.85亿元,同比增长7.46% [3] - 加大对养老产业、健康产业、银发经济的金融支持 [3] -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启动内部数字化转型 [3]
郑州银行一季度资产规模突破7000亿 “五增长”彰显发展韧性
中国经济网· 2025-04-29 13:29
核心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一季度资产总额达7065.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46%,首次突破7000亿元大关 [2] - 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分别达4301.12亿元和4002.36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6.32%和3.24% [2] - 营业收入34.75亿元,同比增长2.22%,净利润10.16亿元,同比增长4.98%,扭转连续三年净利润下滑趋势 [2] - 个人存款达2435.05亿元,增幅11.61%,占总存款比例提升至56.6%,贷款较上年末增加125.45亿元 [2] 业务转型与创新 - 公司推进"线上+线下"双平台战略,聚焦零售、财富管理、个人信贷三大板块,一季度个人存款增量253亿元,超去年全年增量50% [4] - 科创金融贷款余额482.69亿元,增速达44.50%,设立4家科技特色支行探索产融合作新模式 [4] - 2024年12月启动数字化转型,2025年一季度布局智慧银行,加速AI大模型本地化部署,重点发展智能风控和远程银行 [5] 管理效能提升 - 2024年人均资产1.09亿元,网均资产37.16亿元,显著高于河南省银行业平均水平(人均0.67亿元,网均9.9亿元) [3] - 通过薪酬体系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基层员工薪酬占比提升,同步成立县域支行党员先锋队强化基层战斗力 [3] 风险控制与品牌建设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79%与上年持平,拨备覆盖率182.99%较上年提升8.12个百分点 [6] - 模块化重塑风险管理体系,获"2024金融机构五篇大文章实践奖",体现战略转型成效 [5][6]
郑州银行(002936)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9 12:4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34.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2%[5] -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8%[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0.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5%[5] - 本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合计为3,475,467千元,同比增长2.22%[47] - 本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015,920千元,同比增长2.49%[49] - 本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1元,与去年同期持平[5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本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信用减值损失为1,601,067千元,同比增长0.72%[47] - 本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利息净收入为2,673,773千元,同比下降6.39%[47] 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 - 投资收益同比增长197.96%,达到851,299,主要由于债券投资收益变动[26]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53,572,上年同期为116,297,主要由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6] - 本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收益大幅增长至851,299千元,同比增长198%[47] 贷款和存款表现 - 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为4002.3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3.24%[8] - 吸收存款总额为4301.1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6.32%[8] - 发放贷款及垫款为387,532,813千元,同比增长3.05%[41] - 吸收存款为439,305,089千元,同比增长6.34%[43] - 本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吸收存款净增加25,574,450千元,同比增长149.7%[53] - 本行发放贷款及垫款净增加额为13,152,958千元,同比增长201.1%[55] 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质量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73%,高于监管标准的7.5%[13] - 不良贷款率为1.79%,低于监管标准的5%[13] - 拨备覆盖率为191.16%,高于监管标准的150%[13] - 贷款五级分类中正常类贷款占比96.19%,金额为384,968,375,关注类贷款占比2.02%,金额为8,116,232,次级类贷款占比0.84%,金额为3,342,678[23]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73%,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6%,资本充足率为12.01%[24] 流动性管理 - 流动性覆盖率为260.65%,远高于监管标准的100%[13] - 流动性覆盖率达到260.65%,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为87,477,578,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为33,561,533[21] 金融投资表现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同比增长34.46%,达到7,914,065[27]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投资同比增长33.73%,达到43,442,861[27]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投资同比增长47.49%,达到31,633,267[27] - 金融投资中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部分为145,414,984千元[41] 股东结构和股权信息 - 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07,101户,其中A股股东107,052户,H股股东49户[29] - 前10名普通股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2.22%,郑州市财政局持股比例为7.23%[31] - 郑州市财政局通过郑州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持有郑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34] - 郑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计持有郑州银行608,105,180股A股股份[34] 现金流量表现 - 本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7,018,278千元,同比增长63.3%[53] - 本集团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37,156,534千元,同比增长63.3%[55] - 本集团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4,330,152千元,同比增长20.8%[57] - 本集团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9,806,575千元,同比增长25.9%[57] - 本集团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8,791,714千元,同比增长16.1%[59] - 本集团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36,233,067千元,同比增长9.4%[59] - 本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额为3,056,118千元,同比减少8.5%[61] - 本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0,653,242千元,同比增长19.0%[61] - 本集团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净额为38,791,714千元,同比增长16.1%[59] - 本集团偿付债券本金所支付的现金为35,590,521千元,同比增长10.9%[59] 其他财务数据 - 资产总额达7065.3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4.46%[8] - 郑州银行2025年3月31日总资产为706,530,887千元,较2024年底增长4.46%[41] - 应付债券为113,397,827千元,同比增长2.86%[43] - 归属于本行股东权益合计54,660,173千元,同比增长0.39%[45] - 未分配利润为16,653,575千元,同比增长6.49%[45] - 2025年第一季度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为28,831,254千元[41] - 本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综合收益总额为215,471千元,同比下降83.22%[51] - 本行2025年第一季度向中央银行借款净增加2,401,585千元[53]
郑州银行(06196)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4-29 11:33
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为人民币347.91亿元,同比增长2.10%[7] - 净利润达101.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42] - 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0.16亿元,同比增长4.98%[7] - 2025年第一季度税前利润为1,205,583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153,513千元增长4.5%[4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12%,较上年同期增加0.14个百分点[7] - 基本每股收益保持0.11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持平[42] 成本和费用 - 信用减值损失达160.11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0.7%[41] - 信用减值损失为1,601,067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589,571千元略有增加[46] 收入构成 - 净利息收入为267.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4%[41]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0.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8%[41] - 投资净收益大幅增长148.48%,从2024年同期的24.45亿元增至2025年的60.76亿元[22] - 投资净收益大幅增长至60.76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48.4%[41] 资产和负债规模 - 发放贷款及垫款本金总额为人民币4002.3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4%[9] - 吸收存款本金总额为人民币4301.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32%[9] - 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为3.76万亿元人民币,较年初下降3.0%[43] - 吸收存款规模为4.13万亿元人民币,较年初下降5.9%[43]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投资较上年末增长33.73%,达到4344.29亿元[24]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投资增至4,344.29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33.7%[43]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投资较上年末增长47.49%,达到3163.33亿元[24] - 现金及存放央行款项为2,883.13亿元人民币,较年初下降0.6%[43] - 资产总额为人民币7065.3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46%[9]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676,365,240千元增长至2025年3月31日的706,530,887千元,增幅4.5%[44] - 未分配利润从2024年12月31日的15,637,984千元增至2025年3月31日的16,653,575千元,增长6.5%[44] - 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为人民币4.91元,较上年末增长0.41%[9]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3.83亿元,同比增加35.09%[7] - 吸收存款净增加25,574,450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0,243,132千元大幅增长149.6%[49] - 发放贷款及垫款净增加13,072,881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4,235,168千元增长208.6%[47] - 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76,423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3,534,432千元增加54.9%[4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58,647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294,666千元大幅增长768.4%[5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5年1月1日的13,922,277千元减少至3月31日的10,866,159千元,下降21.9%[50] - 收取的利息为4,771,031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4,945,022千元下降3.5%[50] 资本充足率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2024年末的8.76%略降至2025年3月31日的8.73%[11][13] - 一级资本充足率从2024年末的10.81%略降至2025年3月31日的10.76%[11][13] - 资本充足率从2024年末的12.06%略降至2025年3月31日的12.01%[11][13] 流动性和杠杆 - 杠杆率从2024年末的7.19%下降至2025年3月31日的6.93%[11][15] - 流动性覆盖率从2024年末的305.04%下降至2025年3月31日的260.65%[11][18]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保持稳定在1.79%[11] - 拨备覆盖率从2024年末的182.99%提升至2025年3月31日的191.16%[11] 存款结构 - 个人存款为人民币2435.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61%[9] - 票据贴现为人民币366.85亿元,较上年末大幅增长32.01%[9] 股东信息 - 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07,101户,其中A股股东107,052户,H股股东49户[28] -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2,020,295,224股,占比22.22%[30] - 郑州市财政局持股657,246,311股,占比7.23%,其中质押93,278,900股[30] - 郑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608,105,180股,占比6.69%,其中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207,515,000股[30] - 百瑞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85,930,906股,占比4.24%[30] - 河南国原贸易有限公司持股319,984,601股,占比3.52%,其中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121,000,000股,质押198,984,500股,冻结319,984,601股[30] - 中原信托有限公司持股318,676,633股,占比3.50%[30] - 豫泰国际(河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持股258,722,000股,占比2.85%,全部质押并冻结[32] - 河南盛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33,100,000股,占比1.46%,全部质押并冻结[32] - 郑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通过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持有178,200,000股A股股份[36]
郑州银行(0619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22:15
资产与负债规模 - 郑州银行2024年末资产总额为人民币6,763.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4%[12] - 资产总额达6,763.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4%[24] - 资产总额达人民币6763.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4%[40] - 公司资产总额达人民币6763.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6.56亿元,增幅7.24%[92] - 负债总额达6200.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436.76亿元,增幅7.58%[113] 存款业务表现 - 存款总额为人民币4,045.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07%[12] - 吸收存款本金总额为4,045.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07%[24] - 吸收存款本金总额人民币4045.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07%[40] - 吸收存款总额增长至4130.9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65.74亿元,其中个人定期存款占比达46.66%(金额1887.86亿元)[116] - 个人存款总额达人民币2181.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37%[195] 贷款业务表现 - 贷款总额为人民币3,876.9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1%[12] - 发放贷款及垫款本金总额为3,876.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1%[24] - 发放贷款及垫款本金总额人民币3876.9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1%[40] - 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人民币3876.9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0.82亿元,增幅7.51%[95] - 公司贷款总额达到人民币2967.3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202.72亿元,增幅7.33%[188] - 个人贷款总额人民币909.57亿元,占贷款总额23.46%,较上年末增长68.10亿元,增幅8.09%[102] - 个人贷款总额为人民币909.5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09%[195] - 票据贴现人民币277.9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7.89亿元,增幅20.82%[104] - 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为人民币3876.90亿元,较上年末的3606.08亿元增长7.5%[127] - 公司贷款总额人民币2689.44亿元,占贷款总额69.37%,较上年末增长154.83亿元,增幅6.11%[98] - 个人消费贷款人民币171.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05亿元,增幅38.9%[104] 收入与利润 - 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28.90亿元[12] - 营业收入为128.9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91%[23] - 营业收入人民币128.90亿元,同比下降5.91%[40][46] - 净利润为人民币18.63亿元,同比增长0.21%[12] - 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为18.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9%[23] - 净利润人民币18.63亿元,同比增长0.21%[40][46] 利息收入与支出 - 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1.71%至103.65亿元[48] - 利息净收入为人民币103.65亿元,同比下降11.71%[49] - 利息收入为人民币233.56亿元,同比下降5.67%[61] - 贷款利息收入为人民币154.92亿元,同比下降5.75%[62][63] - 投资证券利息收入为人民币50.25亿元,同比下降7.38%[64] - 吸收存款利息支出为人民币81.72亿元,同比增加4.73%[69] - 发放贷款及垫款平均余额为人民币3,712.17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247.93亿元[62] - 公司贷款平均收益率为4.51%,同比下降0.65个百分点[63] - 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为3.82%,同比下降0.45个百分点[63] - 公司存款总额为3774.25亿元人民币,平均成本率2.17%[71] - 个人定期存款平均余额增长32.7%至1633.62亿元,平均成本率降至3.06%[71] - 应付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支出减少15.98%至16.53亿元[72] - 已发行债券利息支出下降4.66%至24.69亿元[73] 非利息收入 - 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8.88%至25.26亿元[48] - 非利息收入增长28.88%至25.26亿元,占营业收入19.59%[76]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降18.42%至4.72亿元[78] - 其他非利息收益大幅增长48.71%至20.54亿元[80] 资产质量与风险指标 - 不良贷款率为1.79%[12] - 拨备覆盖率为182.99%[12] - 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79%,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26] - 拨备覆盖率提升至182.99%,同比上升8.12个百分点[26] - 不良贷款率1.79%,拨备覆盖率182.99%[40] - 不良贷款余额为人民币69.2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9%,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125] - 公司贷款(不含票据贴现)不良贷款率为2.05%,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130] - 个人贷款不良贷款率为1.56%,较上年末下降0.16个百分点[130] - 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率最高,为9.55%,批发和零售业为2.4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1.06%[132] - 住宿和餐饮业不良贷款率大幅上升至43.80%,上年末为26.18%[132] - 制造业不良贷款率显著改善,从5.19%下降至3.06%[132] - 信用贷款不良率为1.20%,保证贷款为2.13%,抵押贷款为2.74%,质押贷款为0.04%[134] - 正常类贷款占比96.19%,关注类贷款占比2.02%,次级类贷款占比0.81%[127] - 逾期贷款总额为人民币195.3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47.14亿元,增幅31.80%,占总贷款比例5.04%[141] - 贷款总额为人民币3876.90亿元,其中即期贷款占比94.96%,逾期贷款占比5.04%[140] - 逾期贷款中,3个月以内(含)占比1.65%,3个月至1年(含)占比1.77%,1年以上占比1.62%[140] - 公司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人民币51.38亿元,核销及转出不良贷款人民币40.54亿元[144] - 贷款损失准备金期末余额为人民币126.69亿元,其中摊余成本计量部分占126.57亿元[144] 资本充足率 - 资本充足率12.06%,成本收入比29.00%[40]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2023年末的8.90%下降至2024年末的8.76%[184] - 一级资本充足率从2023年末的11.13%下降至2024年末的10.81%[184] - 资本充足率从2023年末的12.38%下降至2024年末的12.06%[184]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长至87.65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431.85%[23] -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人民币87.65亿元,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人民币119.60亿元,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人民币50.96亿元[148] - 经营现金流入同比增加人民币50.06亿元至774.70亿元,主要因存款净增加额上升[148] - 投资现金流入同比减少人民币178.47亿元至759.78亿元,主要因收回投资减少[148] 业务线表现 - 公司银行业务营业收入占比64.06%,零售银行占比10.97%,资金业务占比24.30%[154] -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金额为人民币260.29亿元,全年发行39只[190] - 新增信用债投资人民币123.70亿元[190] - 银团业务累计投放人民币18.47亿元,新签约13笔[190] - 撮合业务金额为人民币167.69亿元,落地55笔[190] - 为1600余户产业链客户投放贷款人民币233.10亿元[192] - 政策性科创金融贷款余额为人民币482.6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人民币148.66亿元,增幅44.50%[193] - 财富类金融资产规模达人民币522.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65%[195] - 商鼎信用卡累计发行82.58万张,较上年末增加10.11万张[195][197] - 郑e贷(消费)全年新增人民币39.4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6.68%[197] - 房e融产品全年发放人民币180.28亿元,新增人民币38.07亿元[198]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人民币536.8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46%[200]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当年发放利率3.67%,较上年末下降76个基点[200] - 创业担保贷贷款余额人民币3.4亿元,支持创业主体6227户[200] - 借记卡累计发行826.07万张,较上年末增加46.99万张[195] 投资与交易业务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人民币1474.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6.60亿元,增幅20.08%[93] - 拆出资金人民币140.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8.72亿元,增幅126.4%[93]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人民币58.8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8.03亿元,降幅44.9%[93] - 证券投资及其他金融资产总额人民币2031.2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6.05亿元,增幅7.75%[105] - 公司债务工具投资总额增长至2022.5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144.13亿元,增幅7.67%[109] - 政府债券投资占比下降至30.2%(金额610.83亿元),较上年末35.0%的占比减少4.8个百分点[109] - 公司债券投资占比显著提升至11.4%(金额230.47亿元),较上年末4.94%的占比增长6.46个百分点[109]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投资期末数为32,484,947千元,报告期内公允价值变动损失8,239,049千元[159]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投资期末数为21,447,481千元,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424,855千元,计提减值340千元[159] - 交易净收益为1,054,470千元,同比增长34.89%,主要因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净损益增加[161] - 投资净收益为912,723千元,同比增长84.81%,主要因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投资净损益增加[161] - 拆出资金为14,099,825千元,同比增长126.41%,因公司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及市场流动性[163]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为5,885,781千元,同比下降44.94%,因公司调整资产结构[163] - 投资重估储备为809,842千元,同比增长327.61%,主要因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贷款及证券公允价值变动[163] 费用与减值 - 营业费用微增1.18%至39.04亿元[81] - 信用减值损失减少11.04%至71.83亿元[48] - 信用减值损失减少11.04%至71.83亿元[85] - 所得税费用为-0.77亿元,同比增加0.43亿元[89] 子公司与联营企业 - 控股子公司九鼎金融租赁公司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2.06亿元,资产总额351.65亿元[168] - 公司对联营企业损失为1,114千元,同比下降93.58%,因所投资联营企业经营业绩变动[161] - 控股浚县郑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持股比例51%[172] - 控股确山郑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持股比例51%[173] - 控股新郑郑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1.058亿元人民币,持股比例51%[175] - 参股中牟郑银村镇银行持股比例49.51%[176] - 参股鄢陵郑银村镇银行持股比例49.58%[176] - 公司无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情况[177] 资本管理 - 公司持续完善ICAAP工作机制并开展2024-2026年资本规划[183] - 公司定期开展资本充足率压力测试作为资本管理组成部分[183] - 公司通过利润增长和留存盈余公积等方式补充资本[181] - 公司完成新规下监管报送及第三支柱信息披露工作[181] 其他负债与权益 - 已发行债券规模达1102.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73亿元,在负债中占比17.78%[115] - 股东权益合计562.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80亿元,其中未分配利润占比27.78%(金额156.38亿元)[118][120] - 资产负债表外信贷承诺总额718.2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83.30亿元,其中银行承兑汇票占比71.5%(金额513.46亿元)[122] - 十大金融债券持仓最大单笔面值为32.5亿元(2016年金融债,利率3.33%)[111] - 向中央银行借款余额350.3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0.77亿元,在负债中占比5.65%[115] - 应交税费为418,069千元,同比下降61.73%,主要因应交所得税减少[163] 政策性及专项业务 - 政策性科创金融贷款余额人民币482.69亿元,增速44.50%[13] - 绿色金融贷款余额人民币91.46亿元,增速123.73%[13] - 累计建成400家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和23家普惠金融服务港湾[14] - 惠农服务覆盖2,363个村镇[14] 盈利能力指标 - 净利息收益率下降至1.72%,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26] - 净利差为1.63%,同比下降0.37个百分点[50][60] - 净利息收益率为1.72%,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50][60] 流动性指标 - 流动性覆盖率大幅提升至305.04%,同比上升39.21个百分点[26] 股东回报 - 建议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20元(含税)[8]
“大象股”也疯狂!这个板块密集新高
证券时报网· 2025-04-24 11:03
银行股市场表现 - 本月共有9只银行股盘中突破历史新高,包括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及交通银行等5只国有大行,以及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4只城商行 [1][2] - 创新高个股年内涨幅显著,上海银行涨15.52%,工农中建四大行涨幅均超6% [2] - 银行板块4月24日逆市上涨1.16%,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单日涨幅分别达2.1%、2%、1.83% [2] - 农业银行、宁波银行、中信银行近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亿元,工商银行等获净流入超6000万元 [2] 业绩改善趋势 - 已披露年报的36只银行股中,33股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报喜比例超90% [4] - 浦发银行净利润同比增23.31%,为2020年以来首次转正,主要受益于信贷增量创新高、存款付息率下降19bps等因素 [4] - 第四季度行业归母净利润合计4817.83亿元,同比增长5.66%,青岛银行等9股单季增速超10% [4] - 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等4股全年净利润增速由负转正 [5] - 已披露一季报的5家银行中,常熟银行等4股净利润同比增长,平安银行小幅下降 [5] 高股息特征 - 29只银行股2024年合计现金分红3578.44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单家分红超500亿元 [6] - 全行业2024年累计分红达6161.26亿元,超越2023年的6133.5亿元创历史新高,12股分红超百亿元 [6] - 工商银行全年分红1097.73亿元连续九年增长,每10股派1.646元 [6] - 宁波银行2024年分红同比增50%至59.43亿元,杭州银行、浦发银行增幅超25% [7] 机构观点 - 广发证券认为银行股对指数稳定作用显著,建议关注消费及内需相关型银行 [3] 相关ETF - 恒生红利ETF(159726)跟踪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指数,近五日上涨2.10% [9]
派的早、红包大!银行派现潮启幕,分红总额突破60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4 06:14
银行分红季开启 - 银行分红季于本周正式开启 中国银行于4月20日发布公告 A股每股派发2024年末期现金红利0.1216元 股权登记日为4月24日 除权除息日为4月25日 现金红利发放日为4月25日 [1] - 截至4月23日已有36家银行披露分红计划 分红总额达6161.26亿元 包含去年超2300亿元的中期分红 [1][2] 国有大行分红表现 - 六大国有银行全年累计分红金额超4200亿元 较上年增加近100亿元 分红总额创新高 分红比例稳定在30%及以上 分红频次均增至一年两次 [2] - 工商银行以1097.73亿元分红金额领跑 建设银行1007.54亿元紧随其后 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派现846.61亿元和713.6亿元 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为281.46亿元和259.41亿元 [3] - 六大行合计分红额占银行业分红总额比重超70% 展现头部银行盈利能力和分红力度优势 [3] 股份制银行分红情况 - 招商银行以504.4亿元分红总额领跑股份制银行 董事会通过2025年度中期利润分配议案 将首次进行中期分红 [3] - 招商银行自2013年起将30%以上分红率写入公司章程 去年现金分红比例达35.3% 每股现金分红两元 [3] - 兴业银行首次将分红比例提升至30%以上 2025年择机启动中期分红 中信银行计划分红比例也超30% [3] 不同类型银行分红比例 - 国有大行近3年现金分红比例均超30% 股份制商业银行近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逐年提升 2023年达29.4% [4] - 城商行近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有所下滑 2023年为24.8% 农商行202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为22% 为各类银行中最低 [4] 银行分红承诺与案例 - 浙商银行现金分红总额42.84亿元 占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的30.12% 较2022年37%和2023年31.98%略有下降 [5][6] - 杭州银行上市以来净利润增长3.26倍 每股分红增长3.25倍 现金分红总额增长4.07倍 累计派发现金分红超188亿元 超过IPO、定增、部分可转债转股的融资总额 [6] - 华夏银行拟分配现金股利48.55亿元 连同中期派发现金股利15.91亿元 全年共派发现金股利64.46亿元 [7] - 郑州银行计划分红1.82亿元 现金分红比例为9.69% 在上市银行中排名垫底 但为时隔四年首次分红 [7]
14家上市城商行去年业绩“谁与争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7 12:16
行业概况 - 14家上市城商行中已有14家披露2024年业绩,行业普遍面临信贷需求不足、营收净利承压、息差收窄的挑战,但部分银行通过地域优势和差异化经营实现亮眼增长 [1] - 头部城商行如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2024年营收均超500亿元,虽规模不及国有大行,但营收增速表现突出 [1] - 14家城商行平均营收增速达5.31%,南京银行(11.32%)、江苏银行(8.78%)、宁波银行(8.19%)增速领先,江浙地区优质信贷资源支撑其持续增长 [2][3] 财务表现 - 营收方面:郑州银行同比下降5.78%至128.77亿元,主要因对公贷款业务(收入降至82.57亿元,占比64.12%)受房地产客户拖累 [3][4] - 净利润方面:青岛银行(20.16%)、杭州银行(18.07%)、齐鲁银行(17.77%)增速最高,山东省内两家银行形成良性竞争 [4] - 厦门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61%至25.94亿元,主因LPR下调导致息差收窄,利息净收入减少 [5][6] 资产质量 - 郑州银行不良贷款率1.79%,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城商行1.76%),拨备覆盖率182.99%虽达标但低于江苏银行(208.75%) [7][9] - 杭州银行(不良率0.76%、拨备覆盖率541.45%)和宁波银行(不良率0.76%、拨备覆盖率389.35%)资产质量最优 [9] - 重庆银行2025年一季度不良率降至1.21%,显示资产质量持续优化 [9] 战略布局 - 北京银行资产规模突破4万亿元(同比+12.61%),宁波银行达3.13万亿元,杭州银行突破2万亿元 [10] - 宁波银行聚焦汇率/利率管理,机构存款同比增长20.15%至2814亿元,零售公司存款增长16.54%至2812亿元,AUM达11282亿元(+14.3%) [11] - 北京银行提出六大创新应用方向,包括平台经营、财富经营等,计划通过数字化和金融市场业务补充息差收窄影响 [11]
不良率连降、拨备覆盖率突破182%!郑州银行2024年风险管控“双引擎”显效
北京商报· 2025-04-17 08:27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控 - 截至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79% 较年初下降0.08个百分点 [1][2] - 拨备覆盖率182.99% 较三季度166.23%显著提升 风险抵补能力增强 [1][2] - 成立不良资产处置专班 实施分层分类处置 综合运用司法催收等手段 不良资产有效清理 [2] 风险管理体系优化 - 构建"三道防线"协同机制 分支机构为第一道防线 风险管理部门为第二道 内部审计为第三道 [3] - 2025年目标建立全风险管理体系 模块化推进各领域工作 加强数字化风控 [3] - 运用风险评估模型和大数据分析技术 实现实时监测与精准预警 [5] 经营成果与战略方向 - 不良清收成效显著 专业团队采用多元化手段 优化资产结构 [4] - 贷款审批与贷后管理精细化运作 信用风险有效降低 [4] - 依托稳固根基与进取策略 计划持续拓宽业务版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