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招商银行(03968)
icon
搜索文档
7家上市银行私行管理资产余额均超万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9-04 16:18
行业地位与市场格局 - 私人银行业务是银行零售金融中最具价值挖掘潜力的业务板块之一,也是银行财富管理实力的集中体现 [1] - 私人银行业务规模持续扩张,以国有大行和头部股份制银行主导,呈现头部集中、竞争深化的发展格局 [4] - 截至2024年6月末,私行客户AUM达到万亿元级别的银行有7家 [1] 私行客户数量分析 - 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私行客户数位居前三,均超20万户,分别为27.9万户、26.55万户、21.69万户 [2] - 建设银行私行客户数较2024年末增长14.69%,增幅位居国有大行首位 [2] - 招商银行以18.27万户的私行客户规模在股份制银行中保持绝对领先,平安银行和中信银行分别以9.99万户和9.21万户位列其后 [2] - 浙商银行私行客户数增速达15.52%,至1.68万户 [2] 私行客户AUM分析 -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私行客户AUM均超3万亿元,分别为3.5万亿元、3.4万亿元、3.18万亿元 [3] - 交通银行私行客户AUM为1.39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7.20% [3] - 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私行客户AUM进入万亿元俱乐部,分别为1.97万亿元、1.28万亿元、1.05万亿元 [3] - 兴业银行私行客户AUM较2024年末增长9.59%,民生银行和浙商银行增速分别达11.79%和13.26%,AUM分别为9680.44亿元和2321.8亿元 [3] 业务价值与发展方向 - 私行业务具有低资本消耗、业务协同效应强等特点,成为银行零售金融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和转型抓手 [4] - 私行业务能够提升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优化负债结构,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并通过高净值客户群体带动投行、信贷、保险等业务协同发展 [4] - 服务模式从单一理财向综合化服务生态转变,产品扩展至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跨境资产配置等领域 [4] - 未来私行业务将围绕深度数字化、服务生态化、投资全球化与特色化三大方向加速演进 [6] 服务能力建设举措 - 工商银行整合集团资源优势,强化企业家服务质效,企业家加油站建站超3300家,服务企业家客户超15万人次 [5] - 交通银行以投研为引领,完善合作机构筛选机制,优化私人银行产品体系,加大普惠低波稳健产品供应 [5] - 兴业银行加速推广直营中心建设,强化私人银行人才队伍专业能力,以研产销一体化机制赋能业务发展 [6] - 主要商业银行从优化产品体系、多元化资产配置、整合资源优势等多维度强化私行服务能力 [4]
蚂蚁卖基金业绩狂飙,远远甩开招商银行和天天基金
搜狐财经· 2025-09-04 15:05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2.51亿元,同比增长22.46% [2]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4.34亿元,同比增幅超360% [2][3] - 半年净利润接近2024年全年利润4.5亿元水平 [3] - 净利润率从2024年2.76%提升至4.69%,增幅达70% [8][9] - 总资产规模达1535.28亿元,净资产27.99亿元 [4] 历史财务趋势 - 2021-2022年为利润高峰,净利润分别达5.04亿和5.44亿元 [4] - 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跌35.63%至3.5亿元 [4][6] - 营业收入连续增长,2023-2024年增幅分别为13.16%和29.02% [4] - 2020年营收增速达219.58%,为历史最高增长水平 [4] 业务战略转型 - 执行"指数+"战略,聚焦场外指数增强基金产品 [12] - 指增产品管理费率显著高于传统ETF,直接提升利润率 [13] - 产品结构调整推动"规模降、收入升"现象 [15][17] - 代销基金数量超1.8万只,覆盖市场82%公募基金产品 [28] 行业竞争格局 - 营收规模为天天基金6.5倍,净利润为6.8倍 [20][21] - 营收规模达招商银行3.8倍,且增长趋势更强劲 [22][23] - 权益基金保有规模7388亿元,领先招行4105亿元和天天基金3493亿元 [26][27] - 第三方代销平台呈现分化态势,同花顺基金销售营收微降0.04% [24] 核心竞争优势 - 背靠支付宝平台,拥有10亿月活用户流量优势 [10][30] - 把握市场回暖机遇,强化固收+和指数产品布局 [10][16] - 通过技术赋能和用户运营优化持续扩大竞争差距 [30] - 基金销售模式从"爆款推荐"转向专业持有一体化服务 [28] 市场地位评估 - 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自2024年上半年起持续领先 [27] - 在非货基和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均稳居行业首位 [26] - 短期市场领先地位难以被撼动 [31] - 业务发展经历余额宝规模突破5000亿、蚂蚁财富平台建设等关键节点 [28]
三大基金代销巨头业绩出炉,蚂蚁猛增36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2:58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基金代销行业整体呈现复苏迹象,各类销售渠道反馈的基金销售佣金市场规模达到百亿级别[2] - 行业经历明显调整与分化,头部机构市场竞争力强,中小基金代销机构面临较大压力[2][9] - 银行渠道非货市场份额从2021年一季度末的57.9%降至2024年末的44.2%,份额被券商和第三方机构蚕食[10] 三巨头业绩表现 - 蚂蚁基金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2.51亿元,同比增长22.46%,净利润4.34亿元,同比大增360.36%[5] - 招商银行2025年上半年代理基金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4.38亿元,同比增长14.35%,但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2663.78亿元,同比下降7.84%[2][6] - 天天基金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4.24亿元,微增0.49%,净利润0.64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6752.66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17%[6] 业务结构变化 - 权益类基金和指数基金实现大规模增长,蚂蚁基金指数+平台提供多家公募机构的宽基指数增强产品[5] - 债券基金销量同比下降,客户风险偏好边际改善,含权类产品配置同比提升[6] - 天天基金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3838.10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10%[6] - 互联网金融平台实现基金认申购交易0.98亿笔,基金销售额10572.64亿元,其中非货币型基金销售额6260.41亿元[7] 竞争格局演变 - 基金代销市场呈现头部集中化趋势,蚂蚁基金凭借支付宝超级流量入口占据优势[7][9] - 银行、券商、第三方机构形成三足鼎立格局,券商系在权益类基金代销中表现亮眼[9][10] - 独立销售机构注重技术赋能和用户运营精细化,大型商业银行构建生态闭环提升客户黏性[13] 战略转型方向 - 代销机构从卖方销售导向向买方服务导向转型,推行基金投顾模式[14] - 蚂蚁基金强化产品+服务+陪伴三大基建,招商银行深化TREE资产配置服务体系,天天基金完善用户运营体系并加大AI技术应用[15][16] - 机构更加注重全流程投顾服务,加强投资者教育与长期陪伴,提升客户持有体验[10][17] 市场挑战 - 基金代销费率持续下降成为行业常态,尾随佣金收入下滑,传统盈利模式难以为继[12][13] - 低费率产品占比提高导致收入稀释,投资者信任度不足问题依然存在[16] - 监管趋严推动行业规范化,费率下行倒逼服务升级[9][13]
三大基金代销巨头业绩出炉,蚂蚁猛增36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2:38
基金代销行业整体复苏 - 2025年上半年基金销售佣金市场规模达到百亿级别 行业整体呈现复苏迹象 [1][9] - 基金销售有所复苏 三方渠道如蚂蚁基金和天天基金明显上量 银行渠道变化不大 [1] - 权益市场回暖以及长期资金通过公募基金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推动销售回升 [12] 三大巨头业绩表现 - 蚂蚁基金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2.51亿元 同比增长22.46% 净利润4.34亿元 同比大增360.36% [6] - 招商银行2025年上半年代理基金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4.38亿元 同比增长14.35% [1][6] - 天天基金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4.24亿元 同比增长0.49% 净利润0.64亿元 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7] 保有规模及销售数据 - 蚂蚁基金、招商银行、天天基金2024年下半年非货基保有量分别为7388亿元、4105亿元、3493亿元 [5] - 天天基金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6752.66亿元 较2024年底增长17% 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3838.10亿元 增长10% [7] - 招商银行上半年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2663.78亿元 同比下降7.84% [6] - 天天基金上半年基金认申购交易0.98亿笔 基金销售额10572.64亿元 其中非货币型基金销售额6260.41亿元 [7] 行业格局变化 - 基金代销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头部机构市场竞争力强 中小代销机构面临较大压力 [1][9] - 银行渠道非货市场份额从2021年一季度末的57.9%降至2024年末的44.2% 份额被券商和三方渠道蚕食 [10] - 行业呈现银行、券商、第三方机构"三足鼎立"格局 在产品类型与客群定位上差异化发展 [9][10] 业务发展策略 - 蚂蚁基金强化指数类产品投资服务 推出"指数+"平台 提供宽基指数增强产品和行业判断模型 [6] - 招商银行深化"TREE资产配置服务体系" 推动多资产多策略配置落地 建立客户陪伴机制 [13][14] - 天天基金完善用户运营体系 聚焦高净值用户 加大AI技术应用 迭代升级智能助理 [14] - 代销机构从卖方销售导向向买方服务导向转型 注重全流程投顾服务和投资者教育 [12][13] 产品结构变化 - 权益类基金尤其是指数基金大规模增长 被动工具产品销量较好 主动权益相对低迷 [6][9] - 债券基金销量同比增长 但含权类产品配置提升导致债基销量同比下降 [6][11] - ETF产品贡献股票基金增长 混基出现回本赎回现象 [11] 行业挑战 - 基金代销费率下降成为行业常态 尾随佣金收入下滑 传统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9][12] - 低费率产品占比提高导致收入稀释 投入与收益不匹配问题突出 [12][15] - 投资者信任度不足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现象被诟病 [12]
险资最新重仓股出炉!这一行业受青睐
险资重仓持股总体情况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险资共出现在超700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合计持股数量达619.19亿股,持股市值为6289.85亿元,持股数量和市值均较一季度末上升 [1][3] 行业配置偏好 - 银行股最受青睐,持股数量280.30亿股,持股市值3018.83亿元,持股数量和市值在申万一级行业中均位居首位 [3][5] - 交通运输、通信、公用事业等行业持股数量位居前列 [1][6] - 前十大重仓股中六只为银行股,包括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 [3][4] 重点持仓个股 - 民生银行为第一大重仓股,持股数量73.52亿股,持股市值349.23亿元,占流通股比例20.73% [4] - 浦发银行持股数量58.13亿股,持股市值806.86亿元,为持股市值最高的银行股 [4] - 中国联通持股数量31.90亿股,持股市值170.37亿元,占流通股比例10.37% [4] - 京沪高铁持股数量31.54亿股,持股市值181.36亿元,占流通股比例6.45% [4] 增持动向 - 二季度险资对中信银行、京沪高铁、中国电信增持股份数量均超过2亿股 [6] - 对苏州银行、中国建筑、华菱钢铁、洛阳钼业、四川路桥等个股增持股份数量均超过1亿股 [6] - 新进成为超140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对杭州银行、苏农银行、盈峰环境、江苏金租等个股加仓数量居前 [6] - 保险系私募鸿鹄基金二期新进成为中国石油、中国神华前十大流通股东 [7] 投资策略取向 - 重仓持股行业的高股息特征较为明显,符合险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导向 [5][7] - 多家险企通过举牌加仓银行股,包括农业银行H股、邮储银行H股、招商银行H股等 [5] - 三季度将持续优化权益投资结构,重点关注高股息、新质生产力等方向 [2][8] - 重点关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新消费等板块,契合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诉求 [7][8]
蚂蚁卖基金业绩狂飙,远远甩开招商银行和天天基金|基金代销
新浪财经· 2025-09-04 11:0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2.51亿元 同比增长22.46% [1]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4.34亿元 同比增幅超过360% [1] - 净利润率从2023年底的2.76%提升至4.69% 增幅达70% [1] - 半年净利润接近2023年全年4.5亿元水平 [1] - 2021-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5亿和5.4亿元 净利润率均超4%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市场回暖带动固收+和指数基金投资热情 [2] - 支付宝平台提供10亿月活用户流量优势 [2] - 执行指数+战略 重点发展场外指数增强基金 [2] - 指增产品管理费率显著高于传统ETF [2] - 产品结构调整提升单位盈利能力 [2] 行业竞争格局 - 营收规模为天天基金6.5倍 净利润为6.8倍 [3] - 营收规模达招商银行3.8倍 [3] - 权益基金保有规模7388亿元 领先招行4105亿元和天天基金3493亿元 [3] - 代销基金数量超1.8万只 覆盖市场82%公募产品 [2] - 2024年上半年公募销售保有规模首次超越全国性银行 [3] 业务发展历程 - 余额宝上线1年规模达5000亿元 [2] - 2017年上线蚂蚁财富并引入赛马机制 [2] - 蚂蚁金选模式曾引发销售导向争议 [2] - 当前销售理念升级为"一配二选三持有" [2] - 通过技术赋能和用户运营优化扩大竞争优势 [3]
“浙科联合贷”落地杭州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4 10:06
政策创新 - 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牵头推出"浙科联合贷"服务模式 以信息共享 风险共担 资源互补和政策集成为核心 破解单一银行信贷支持难以匹配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的难题[1] - 首批12家金融机构参与合作 包括杭州银行 工商银行 兴业银行 民生银行 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等 30余家科技型企业率先受益[1] - 建立分层分类支持机制 针对初创期 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分别设计专项产品[1] 初创期企业融资 - "浙科普惠联合贷"针对初创期企业 通过批量画像筛选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 首批筛选30余家企业[2] - 杭州银行和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提供超1亿元融资授信 覆盖传统科技企业名单外初创企业[2] - 贷款额度灵活 利率优惠 审批快速 满足资金周转 研发投入和设备购置等需求[2] 成长期企业融资 - "浙科成长联合贷"解决成长期企业融资瓶颈 案例中为顶尖高校孵化的医疗企业提供支持[2] - 杭州银行与兴业银行通过联合尽调 授信和贷款管理 为企业定制1200万元授信方案[2] - 贷款利率较同期企业贷款利率低26个基点 企业专注于孕期妇女营养代谢精准质谱检测技术[2] 成熟期企业融资 - "浙科领航联合贷"为成熟期企业设计 案例中为人工智能全病程管理服务商提供支持[3] - 民生银行杭州分行与杭州银行以标准银团方式提供2000万元贷款 利率低于同期74个基点[3] - 采用"银行+产业专家"双轨评估机制 全面评估企业技术实力 市场前景与商业模式[3] 产品特点 - 初创期产品具有额度灵活 利率优惠和审批快速特点[2] - 成长期产品通过合作协商机制实现联合尽调和授信管理[2] - 成熟期产品具有额度高 期限长 利率低和风险共担特点[3] 市场影响 - 首批项目在杭州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内落地实施[1] - 为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精准的金融服务支撑[3] - 为全国科技金融模式创新提供经验[3]
基金销售市场火爆,蚂蚁、招行、天天抢筹百亿佣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09:49
基金代销行业整体复苏 - 2025年上半年基金销售佣金市场规模达到百亿级别 [1] - 行业整体呈现复苏迹象 但不同机构业绩表现差异较大 [3][10] - 权益市场回暖推动长期资金通过公募基金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 [16] 头部机构业绩表现 - 蚂蚁基金上半年营业收入92.51亿元 同比增长22.46% 净利润4.34亿元 同比大增360.36% [5] - 招商银行代理基金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4.38亿元 同比增长14.35% [2][5] - 天天基金营业总收入14.24亿元 微增0.49% 净利润0.64亿元 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8] 保有规模与销售数据 - 蚂蚁基金权益基金保有规模7388亿元 招商银行4105亿元 天天基金3493亿元(2024年下半年数据) [4] - 天天基金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6752.66亿元 较2024年底增长17% 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3838.10亿元 增长10% [8] - 招商银行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2663.78亿元 同比下降7.84% [6] 行业格局演变 - 银行渠道非货市场份额从2021年一季度末57.9%降至2024年末44.2% [13] - 头部机构市场竞争力强 中小代销机构面临较大生存压力 [3][10] - 行业呈现银行、券商、第三方机构三足鼎立格局 第三方渠道增量显著 [3][13] 业务发展策略 - 蚂蚁基金推出"指数+"一站式指数投资服务平台 强化指数类产品服务 [5] - 招商银行深化TREE资产配置服务体系 推动多资产多策略配置 [21] - 天天基金加大AI技术应用 迭代升级智能助理 优化社交场景增强用户黏性 [21] 产品结构变化 - 权益类基金尤其指数基金实现大规模增长 [5] - 债券基金销量同比有所下降 [7] - 被动工具产品销量较好 主动权益相对低迷 [10] 行业挑战与转型 - 基金代销费率下降成为行业常态 尾随佣金收入下滑 [17] - 代销机构从卖方销售导向向买方服务导向转型 推行基金投顾模式 [19] - 机构注重提供全流程投顾服务 加强投资者教育与长期陪伴 [13]
工行稳居上半年投资收益冠军 中行、交行、兴业等下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09:27
投资收益规模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4家银行上半年投资收益均超200亿元 其中工商银行以328.85亿元居首 [2] - 13家银行上半年投资收益超过100亿元 包括邮储银行197.50亿元、兴业银行182.97亿元、中国银行159.83亿元等 [2][4] 投资收益增速 - 建设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增速达217.29% 实现279.12亿元 增速领跑上市银行 [2][3][4] - 多家城商行实现翻倍增长 长沙银行增速118.82% 郑州银行111.10% 紫金银行95.41% 青岛银行93.93% [3] - 部分银行投资收益同比下降 兴业银行降16.93% 中国银行降14.72% 交通银行降13.83% [5] 投资收益营收贡献度 - 国有大行投资收益占营收比重较低 工商银行7.70% 建设银行7.08% 农业银行6.26% 中国银行仅4.86% [6] - 城农商行投资收益营收占比显著更高 上海银行达39.14% 江阴银行36.72% 苏农银行36.50% 张家港行33.28% [6] 投资收益来源分析 - 投资收益增长主要源于债券投资已实现收益增加 工行其他非利息收益464.96亿元中投资收益增加73.52亿元 [4] - 多家银行通过债券止盈操作锁定收益 青岛银行实现15.10亿元投资收益主要来自债券止盈操作 [8] - 建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6.18亿元 主要因权益类投资和债券投资重估收益减少 [8][9] 债券市场环境与投资策略 - 债市呈现宽幅震荡特征 十年期国债震荡区间达30个BP 增加投资难度 [10] - 招商银行保持30%债券投资占比 采取逢高配置和波段操作策略 [10] - 浙商银行认为债券仍具性价比 计划加强灵活交易并优化持仓结构 [11] 银行资产配置动向 - 建行加大国债和地方政府债认购力度 金融投资较上年末增加1.09万亿元 增幅10.17% [5] - 城商行和农商行可直接参与美债投资 部分机构在低利率环境下考虑美债市场转型 [2] 投资收益可持续性 - 去年债券收益率下行积累的浮盈已通过集中卖出实现账面兑现 老券浮盈恐已兑现完毕 [7] - 长沙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下降150.18% 主要因债券投资账面浮盈减少 [8] - 资产荒背景下银行适配稳健资产有限 高收益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7]
国信证券(香港):银行板块业绩筑底 关注顺周期标的宁波银行(002142.SZ)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9-04 09:09
行业总体回顾 - 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合计营业收入2.92万亿元 同比增长1.0% 合计归母净利润1.10万亿元 同比增长0.8% 增速较一季度回升[1] - 营收和利润增长主要受其他非息收入改善推动 因二季度市场利率回落使债券投资损失等对净利润增长的拖累减弱[1] 净息差表现 - 上半年上市银行整体净息差同比下降14个基点至1.41% 降幅与一季度的13个基点接近 但较2024年17个基点的降幅收窄[2] - 二季度单季度净息差环比下降4个基点 预计全年受LPR下调和信贷需求疲弱影响仍将收窄 但5月份存款挂牌利率下降将使降幅小幅收窄[2] 资产质量状况 - 银行资产质量压力边际增大 主要表现为逾期率上升和不良生成率增加 压力主要来自零售领域[3] - 上半年上市银行拨备计提力度加大 贷款损失准备/不良生成指标回升至106% 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3] 资产规模增长 - 2025年二季度末上市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9.6% 增速较一季度回升[4] - 资产增速回升主要受六大行和城商行资产增速回升明显推动[4] 非息收入变化 - 手续费净收入经过三年调整后 今年上半年止跌回升[5] - 其他非息收入一季度因市场利率上升增速明显下降 但二季度市场利率回落后增速再度回升[5] 行业展望 - 2025年可能是银行业绩下行周期的尾声 预计2026年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速有望拐点向上[6] - 净息差仍是最大压力来源 但明年降幅有望收窄 因政策呵护和存款利率下调重定价影响[6] - 2026年有望迎来零售贷款不良生成拐点 因存量不良出清[6] 个股关注建议 - 建议关注优质顺周期个股 包括宁波银行 常熟银行 长沙银行 渝农商行和招商银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