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信中国(03301)

搜索文档
融信中国(03301)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11:4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总收益约人民币21.22亿元,同比下降85.06%[5]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同期的142.025亿人民币下降至21.219亿人民币[28] - 毛利约人民币5.65亿元,同比下降80.61%[5] - 公司毛利率从20.51%提升至26.61%,主要因交付项目平均毛利率上升及存货跌价准备转销[68] - 期内亏损约人民币17.04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约人民币0.80亿元[5] - 公司期内亏损约人民币17.04亿元[1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约人民币18.29亿元,去年同期亏损约人民币19.31亿元[5]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18.2915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9.3074亿元有所收窄[37] - 经营亏损约人民币14.21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约人民币23.60亿元[7] - 除所得税前亏损约人民币1,392.03百万元,同比转盈为亏[76] - 公司净亏损率扩大至-80.31%,期内亏损达人民币17.04亿元[54] - 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1.15元,去年同期为每股亏损1.09元[3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融资成本净额约人民币12.44亿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4.86亿元[7] - 融资成本净额达12.438亿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4.855亿人民币有所改善[28] - 融资成本净额约人民币1,243.80百万元,同比下降16.3%[74] - 借款利息开支为13.404亿人民币,其中资本化利息仅0.124亿人民币[28] - 行政开支同比增加82.58%,从人民币3.60亿元增至6.58亿元,主要因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及税收滞纳金增加[72] - 销售及营销成本同比下降36.06%,从人民币1.17亿元降至7475万元,主要因销售佣金减少[71]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约人民币38.31百万元[73] - 外汇亏损净额达7.064亿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收益18.517亿人民币[28] - 企业所得税支出从2024年同期的5.774亿人民币下降至1.489亿人民币[29] - 土地增值税支出从2024年同期的3.176亿人民币下降至1.632亿人民币[29] - 所得税开支减少64.76%至约人民币312.10百万元[77] -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2.495亿人民币下降至1.356亿人民币[28] - 员工成本约人民币5680万元[9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物业销售收益从2024年同期的139.618亿人民币大幅下降至19.102亿人民币[28] - 已交付物业收益暴跌86.32%至人民币19.1亿元,交付建筑面积下降75.72%至13.24万平方米[54] - 其他收入同比大幅增长709.98%,从人民币781万元增至6329万元,主要来自债务重组收益[69] - 权益法入账投资由纯利约人民币90.99百万元转为净亏损约人民币6.18百万元,降幅106.79%[75] 各地区表现 - 杭州地区合约销售贡献13.75%达人民币2.9亿元,平均售价最高为人民币35,589/平方米[55] - 杭州地区物业销售收益达11.15亿元,占公司总物业销售收益的58.4%[67] - 杭州地区土地储备项目数量最多,共涉及12个不同项目[60][61][62] - 上海地区项目平均土地成本最高,中興路项目每平方米成本达100,091元[61] - 苏州地区储备项目数量为5个,土地成本区间为每平方米5,582元至16,811元[60][6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正与金融机构协商续借借款及寻求新融资来源[22] - 公司已委任海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担任境外债务管理财务顾问[22] - 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由执行董事欧宗洪先生一人兼任,董事会认为此举能实现更高响应、效率及效益[99]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4年同期:无)[101] - 公司未建议派付2025年上半年中期股息[44] 土地储备和项目详情 - 总土地储备约1,658.18万平方米,其中一二线城市占比85.16%[49] - 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约1658万平方米,其中752万平方米为已竣工待售物业[58] - 土地储备每平方米平均成本为人民币8,695元[58] - 公司土地储备总成本为450.29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878万平方米[63] - 杭州四堡七堡地块平均土地成本最高,达每平方米44,364元人民币[63] - 铜陵澜山府项目平均土地成本最低,为每平方米714元人民币[63] - 福州鼓山大桥项目土地成本最高达人民币13,521/平方米[59] - 土地储备总价值最高的项目为上海中興路,价值人民币28.63亿元[61] - 单位面积土地成本最高的项目为上海静安中興社區,每平方米成本达人民币72,000元[62] - 单个项目最高建筑面积为青岛海月星湾,达9.09万平方米[60] - 土地总价值超过人民币10亿元的项目有5个,主要分布在杭州和上海[60][61] - 单位成本低于每平方米3,000元的低成本项目有4个,分布在兰州、漳州等地[60][61] - 建筑面积不足1万平方米的小型项目有6个,主要分布在成都和福州[62] - 南通崇川時代悅城南地塊土地总价值为人民币9.37亿元,建筑面积8.14万平方米[60] - 在建项目35个,总规划建筑面积约433.83万平方米[57] 债务和流动性状况 - 负债比率由2024年底的5.11上升47.91%至2025年中的7.56[5] - 公司流动负债净值为人民币116.81亿元[16] - 公司借款即期部分为人民币361.34亿元,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人民币17.37亿元[16] - 公司未偿还优先票据本金总额约为人民币149.55亿元[18] - 公司未按预定还款日期偿还人民币310.05亿元的若干借款[19] - 本金总额为人民币258.42亿元的借款已构成违约[19] - 公司总负债从人民币927.12亿元下降至人民币915.04亿元[11] - 流动负债总额从人民币834.22亿元增加至人民币880.90亿元[11] - 非流动负债总额从人民币92.90亿元大幅减少至人民币34.13亿元[11] - 有息负债余额人民币382.47亿元[50] - 借款总额约人民币38,246.77百万元,加权平均实际利率6.55%[81] - 境内公司债券总额约人民币8,496.80百万元,占借款总额22.22%[81] - 抵押资产价值约人民币31,581.73百万元[84] - 未偿还担保总额约人民币135.08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约32.7%(人民币200.59亿元)[85] - 流动比率0.87倍,较2024年末0.96倍下降9.4%[87] - 负债比率7.56,较2024年末5.11上升48.0%[88] - 以外币计值的金融资产及负债约人民币149.55亿元(主要为美元及港元借款)[92] 现金流和资产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人民币16.73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33.48%[10] - 资产总值约人民币961.71亿元,较2024年底减少3.43%[10] - 现金及银行结余减少13.1%至约人民币2,956.96百万元[81] - 流动负债净额增至约人民币11,680.62百万元[80] - 合约负债从人民币154.04亿元减少至人民币143.73亿元[11] - 贸易应收款项总计人民币4,460.4万元,较去年末的3,637.8万元有所增加[41][42] - 其他应收款项中应收少数权益款项为人民币108.59948亿元,较去年末的109.87458亿元略有减少[41] - 收购土地使用权及物业开发项目的按金为人民币62.80265亿元,较去年末的65.21243亿元减少[41] - 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币77.29136亿元,较去年末的88.57175亿元减少[43] - 其他应付款项中应付利息为人民币80.22956亿元,较去年末的66.85686亿元显著增加[43] 市场环境和运营数据 - 合约销售额约人民币21.08亿元,同比下降37.30%[5] - 合约销售额同比下降37.3%至人民币21.08亿元,合约建筑面积下降33.83%至18.76万平方米[54][55] - 合约建筑面积约187,577.72平方米,平均售价每平方米人民币11,238元[48] - 2025年1-5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9%,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6%[46] - 新建商品房销售收益同比下降3.8%,住宅销售收入下降2.8%[46] - 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资金人民币40,232亿元,同比下降5.3%[46] - 截至2025年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74亿平方米[46] - 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3%[45] - 全职雇员427名,较去年同期减少30.1%(611名)[96] 公司治理和报告 - 香港利得税适用税率为16.5%,但公司无应课税溢利,故未计提拨备[34] - 公司未就中国附属公司的未分派盈利计提任何预扣所得税[33] - 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683,431千股,与去年同期持平[37] - 无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93][94] - 无购买/出售/赎回上市证券[90] - 无持有库存股份[91] - 无报告期后重大事项[9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所有董事均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00]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包括冯东成先生(主席)、任煜男先生及阮伟锋先生[103] - 审核委员会已完成审阅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103] - 中期业绩公告已刊登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中期报告将适时刊载[104] - 公司董事会现由4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06]
港股内房股普涨
新浪财经· 2025-08-29 02:56
行业表现 - 中国房地产行业多家主要公司股价出现显著上涨 其中绿城中国涨2.93% 中国金茂涨2.78%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涨2.71% 中梁控股涨2.70% 富力地产涨2.70% 美的置业涨2.33% 新城发展涨2.89% [1][2] - 行业龙头公司同步上涨 万科企业涨1.52% 碧桂园涨1.14% 雅居乐集团涨1.11% 建发国际集团涨1.72% [2] 公司市值 - 大型房企市值差异明显 万科企业市值637.1亿港元 建发国际集团市值411.07亿港元 绿城中国市值249.64亿港元 中国金茂市值199.89亿港元 [2] - 中小型房企市值相对较低 中梁控股市值3.31亿港元 融信中国市值3.38亿港元 富力地产市值28.52亿港元 雅居乐集团市值22.96亿港元 [2] 股价表现 - 多数房企股价处于低位 中梁控股最新价0.076港元 融信中国最新价0.201港元 碧桂园最新价0.445港元 雅居乐集团最新价0.455港元 [2] - 部分企业股价相对较高 建发国际集团最新价18.350港元 绿城中国最新价9.830港元 美的置业最新价4.840港元 [2]
港股异动丨内房股普跌 昨日上海调整限购 分析指市场更需要的是“持续添柴”
格隆汇· 2025-08-26 03:41
市场表现 - 港股内房股集体走低,世茂集团跌6.4%,新城发展跌4.55%,绿城中国跌近4%,中国金茂跌3%,美的置业和碧桂园跌超2%,融信中国、融创中国、龙光集团、远洋集团、越秀地产等普跌 [1] - 前一日内房股因政策调整出现上涨,但今日再度走弱,反映市场对政策效果持续性的疑虑 [1] 政策动态 - 上海发布楼市"沪六条"调整限购政策,外环外符合条件不限套数,单身买房视同家庭 [1] - 政策短期内提振市场信心并推动内房股上涨,但市场更关注政策长期效果和基本面实质改善 [1] - 核心城市政策调整起到"点火"作用,但需后续更多城市跟进及信贷支持等实际执行优化以维持市场信心 [1]
港股异动丨内房股集体上涨,上海优化房地产政策
格隆汇· 2025-08-25 08:28
市场表现 - 港股内房股集体上涨 万科企业涨近10%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涨6.98% 远洋集团涨6.78% 融创中国涨6.58% [1][3] - 融信中国涨5.5% 龙湖集团涨5.22% 富力地产涨4.94% 越秀地产涨4.28% 美的置业涨3.65% 雅居乐集团涨3.26% 中国金茂涨3.16% [1][3] - 万科企业最新市值677.66亿港元 龙湖集团市值788.15亿港元 中国金茂市值220.15亿港元 [3] 政策调整 - 上海优化房地产政策 外环外购房不限套数 成年单身人士按家庭执行限购政策 [1] - 符合条件居民家庭即沪籍家庭和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满一年及以上非沪籍家庭可享受外环外不限购政策 [1] - 外环内购房政策保持不变 沪籍家庭限购两套 非沪籍家庭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满三年及以上限购一套 [1] 金融支持 - 上海提高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 购买二星级及以上新建绿色建筑住房最高贷款额度上浮15% [1] - 首套最高贷款额度从160万元提高至184万元 多子女家庭上浮比例可叠加计算 [1] - 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再区分首套和二套 以减轻居民购房利息负担 [2] 人才激励 - 符合条件的非沪籍居民家庭首套房暂免征收房产税 第二套及以上住房人均扣除60平方米免税面积 [2] - 2025年1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购房者可享受房产税优惠政策 [2] - 此次为上海今年首次出台房地产政策优化 去年5月和9月曾两次放宽政策 [2]
融信中国(03301.HK)8月29日举行董事会会议审议及批准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9 09:22
公司公告 - 融信中国董事会会议定于2025年8月29日举行 [1] - 会议将审议批准公司及附属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及其刊发 [1] - 会议将考虑派发中期股息(如有) [1]
融信中国(03301) - 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8-19 09:10
会议安排 - 融信中国董事会会议将于2025年8月29日举行[4] - 会议将审议及批准公司2025年上半年中期业绩及刊发[4] - 会议将考虑派发中期股息(如有)[4] 人员信息 - 截至公告日期,欧宗洪等4人为执行董事[5] - 截至公告日期,李树培为非执行董事[5] - 截至公告日期,任煜男等3人为独立非执行董事[5]
港股午评:恒指涨0.19%科指涨0.1%!AI概念股拉升,粉笔涨18%知乎涨17%,平安好医生涨超3%,布鲁可跌超8%
搜狐财经· 2025-08-19 04:52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0.19%至25224.97点,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10%至5584.49点,国企指数上涨0.13%至9045.52点 [2][3] - 科网股涨跌不一,快手上涨2.37%,联想下跌近1% [2] - 新消费概念回调,布鲁可下跌8.27%,老铺黄金下跌3.44% [9] 赌场及博彩股 - 永利澳门上涨3.08%,银河娱乐上涨1.82%,澳博控股上涨0.61% [3][4] - 摩根士丹利看好澳门博彩行业经营杠杆与竞争格局改善,预测2025至2027年博彩收入将持续攀升 [3] - 摩根大通三个月内第三次上调对澳门博彩业的预测 [3] 内房股 - 融信中国上涨5.03%,美的置业上涨4.66%,碧桂园上涨4.21% [5][6] - 国务院总理李强强调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5] AI概念股 - 粉笔上涨18.32%,知乎-W上涨17.08%,汇量科技上涨12.45% [6][7] - 招商证券认为AI产业正从概念炒作进入实质发展阶段,政策、技术与资本形成正向循环 [6] 互联网医疗股 - 平安好医生上涨3.54%,叮当健康上涨2.47%,京东健康上涨1.36% [7][8] - 国家药监局发布政策支持AI影像诊断、手术机器人、脑机接口等创新医疗器械发展 [7] 新消费概念 - 泡泡玛特下跌2.32%,卫龙美味下跌2.12%,小鹏汽车-W下跌1.66% [9] - 国泰海通认为新消费本质是经济转型阶段下的产业结构性红利,饮料、休闲食品等赛道仍具备较高景气度 [8]
港股异动丨内房股走高 美的置业发盈喜一度涨近15% 龙光集团等多股涨超3%
格隆汇· 2025-08-19 02:03
港股内房股市场表现 - 港股内房股盘初普遍走高 美的置业一度大涨15%表现最为抢眼 远洋集团、融创中国、龙光集团、碧桂园、富力地产均涨超3% 雅居乐集团、旭辉控股集团、融信中国、万科企业、龙湖集团等齐涨[1] - 美的置业最新价5.120港元 涨跌幅8.47% 远洋集团最新价0.121港元 涨跌幅3.42% 龙光集团最新价0.930港元 涨跌幅3.33% 融创中国最新价1.590港元 涨跌幅3.25% 富力地产最新价0.890港元 涨跌幅3.49% 碧桂园最新价0.490港元 涨跌幅3.16%[1] 政策支持动向 - 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 强调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1] - 政策多管齐下释放改善性需求 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1] 公司财务表现 - 美的置业预计2025年上半年来自集团持续经营业务的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将录得2.5亿元-3.5亿元 上年同期为1.4亿元[1] - 美的置业预计公司拥有人应占核心净利润将录得2.5亿元-3.5亿元 上年同期为1.42亿元[1] 债务重组进展 - 远洋集团旗下北京远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8月18日发布境内债务重组方案 涉及7笔公司债和3笔PPN 本金额合计180.5亿元[1] - 远洋集团债务重组债权人会议将于9月9日至9月12日召开[1] - 碧桂园建议重组获得持有大量现有债务的债权人大力支持[1]
融信(福建)投资集团: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部分债务逾期合计约72.13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14 10:39
债务逾期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未能如期偿还银行贷款金额合计人民币699,305.18万元[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未能如期兑付商票金额合计人民币21,965.31万元[2] - 逾期债务总额达人民币721,270.49万元[2] 债务化解措施 - 公司成立债务风险化解委员会推进逾期债务化解工作[2] - 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与债权人沟通协商[2] - 各项逾期债务化解工作目前均处于有序推进状态[2] 公司经营态度 - 公司坚决恪守诚信经营理念应对逾期债务问题[2] - 积极落实主体经营责任解决当前债务问题[2]
港股异动丨内房股普涨 中国金茂、建发国际涨超4%
格隆汇APP· 2025-08-07 02:33
港股内房股表现 - 港股内房股普遍拉升上涨,中国金茂、建发国际集团涨超4%,越秀地产涨2.6%,龙光集团涨2.2%,旭辉控股集团、世茂集团、融信中国、富力地产、金辉控股、龙湖集团均涨超1% [1] 房地产行业展望 - 华泰证券研报称房地产市场中长期"止跌回稳"的基础正在构建,但要全面达成仍需要时间 [1] - 下半年政策发力方向可能包括:稳定房价预期、更有效地激活购房需求、优化收储发力去库存、关注城市更新资金来源 [1] - 更看好以一线城市为代表的核心城市复苏节奏 [1] 投资推荐方向 - 继续推荐具备"好信用、好城市、好产品"逻辑的"三好"地产开发商 [1] - 推荐分红与业绩稳健的头部物管公司 [1] - 推荐受益于香港资产重估逻辑的香港本地地产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