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创通桥(02190)

搜索文档
归创通桥(02190.HK)9月23日耗资121.4万港元回购5万股
格隆汇· 2025-09-23 10:18
公司回购动态 - 公司于9月23日耗资121.4万港元回购5万股股份 [1] - 公司于9月22日耗资124.5万港元回购5万股股份 [1]
归创通桥(02190) - 翌日披露报表
2025-09-23 09:53
股份数据 - 2025年9月22日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317,051,613,库存股份5,349,131,总数322,400,744[3] - 2025年9月23日结束时,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317,001,613,库存股份5,399,131,总数322,400,744[3] 股份回购 - 2025年9月23日购回股份50,000,占事件前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0.0154%,每股购回价24.2886 HKD[3] - 2025年9月23日,公司在交易所购回股份50,000,最高24.84 HKD,最低24.1 HKD,总价1,214,430 HKD[13] - 公司合共购回股份50,000,总价1,214,430 HKD,拟持作库存股份50,000[13] 回购授权 - 购回授权决议2025年5月30日通过[13] - 公司可根据授权购回股份总数31,958,111[13] - 已根据授权购回股份2,579,500,占决议通过日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0.7882%[13] 其他规则 - 股份购回后新股发行或库存股份再出售等暂止期至2025年10月23日[13] - 除特定豁免,公司购回股份后30天内未经批准不得发行新股等[14] - 公司出售库存股份须按规则披露并填妥第三章节[15]
归创通桥(02190)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3 04:1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4.81969亿元,同比增长31.7%[8]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人民币3.43109亿元,同比增长31.5%[8] - 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21199亿元,同比增长76.0%[8]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溢利净额为人民币1.3137亿元,同比增长68.1%[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4.8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3.66亿元增长31.7%[77][80] - 总收入同比增长31.7%至482.0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366.0百万元人民币)[192][195]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48.1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7%[160]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34.3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5%[160] - 公司期内溢利为121,199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68,865千元大幅增长76.0%[16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从1.051亿元增至1.389亿元,增幅32.2%[81] - 研发开支从1.015亿元增至1.21597亿元,其中测试及临床试验费用从4155.9万元增至5393.7万元[83][84]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8000万元增至8530万元,但收入占比从21.9%降至17.7%[85] - 行政开支从4360万元增至5590万元,收入占比从11.9%降至11.6%[86] - 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人民币121.6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19.7%[21] - 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12.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8%[160] - 总开支同比增长21.6%至401.7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330.2百万元人民币)[198] - 雇员福利开支同比增长15.1%至159.7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138.8百万元人民币)[198] - 以股份支付为基础的薪酬为人民币1017.1万元,同比增长9.3%[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神经血管介入产品业务收入占比63.3%,同比增长25.0%[11] -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收入占比36.7%,同比增长46.2%[12] - 神经血管介入产品收入3.04463亿元,占总收入63.3%,同比增长25%[77][80] -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收入1.76409亿元,占总收入36.7%,同比增长46.2%[78][80] - 神经血管介入器械收入同比增长25.0%至304.5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243.5百万元人民币)[195] - 外周血管介入器械收入同比增长46.2%至176.4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120.6百万元人民币)[195]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国际业务收入人民币15.7百万元,同比增长36.9%[14] - 产品覆盖27个海外国家/地区,销售22款产品,与超过60家当地伙伴建立战略合作[14] - 中国区收入同比增长31.5%至466.2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354.5百万元人民币)[192] 毛利率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71.2%,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8]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保持在71.2%[21] - 毛利从2.609亿元增至3.431亿元,毛利率由71.3%微降至71.2%[82] 产品获批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共有51款产品在中国商业化上市,8款产品在欧洲经济区获得CE标志[24] - 公司正在23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申请注册超过31款产品[28] - 公司有26款神经血管介入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9] - 公司预期2027年底前将有额外8款神经血管介入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9] - 麒麟二代血流导向装置已于2025年3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36] - 公司产品在海外市场获批情况:ZENFluxion药物洗脱外周球囊扩张导管在欧盟等6个地区获批[28] - 公司产品在海外市场获批情况:ZENFlex外周血管支架系统在欧盟等7个地区获批[28] - 公司产品在海外市场获批情况:ZENFLEX Pro药物洗脱外周血管支架系统在欧盟等7个地区获批[28] - 公司产品在海外市场获批情况:蛟龙取栓支架在欧盟等5个地区获批[28] - 公司产品在海外市场获批情况:颅内血栓抽吸导管在欧盟等7个地区获批[28] - 公司产品在海外市场获批情况:ZENFlow Tiger大直径PTA球囊扩张导管在巴西获批[28] -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已有25款获中国药监局批准,预期2027年底前额外12款获批[44] - UltraFree药物洗脱PTA球囊扩张导管2020年11月中国商业化,2020年10月获CE标志[45] - 药物洗脱PTA球囊导管国内市场占有率约20%,已在德国英国意大利阿联酋等十余国注册获批[46] - 膝下PTA药物洗脱球囊导管已完成注册资料递交[46] - Eagle血栓抽吸系统于2025年1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53] - Pantheris系列和LightBox 3预计2025年底推出[54] - Pantheris于2024年9月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58] - Tigereye ST于2024年11月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59] 产品管线与研发进展 - 辅助栓塞支架预期最快于2025年推出,中国市场份额以进口品牌为主[38] - 载药自膨颅内支架预期最快于2027年推出,中国颅内狭窄患者数量2019年达1730万例,预计2030年增至2790万例[39] - 自膨式动脉瘤瘤内栓塞器预期最快于2027年推出,分叉部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40%–60%[42][43] - 特殊球囊产品预计最快2026年推出,目标市场为4000万下肢动脉疾病患者[73] - 血栓清除装置采用小型化一体式设计,无需外接主机,预计最快2027年推出[72] 产品技术特点与优势 - Swan静脉腔内射频闭合导管外径6F,5秒升温至120摄氏度,20秒完成消融周期[47] - Octoplus腔静脉滤器可降低肺栓塞风险并延长溶栓治疗窗口期[48] - Unicorn血管缝合器缝合范围扩大至5F–22F,兼容8F以上大口径缝合[51] - OCT成像与AI结合可自动识别血管壁结构及斑块并量化狭窄程度[55] - LightBox 3 OCT成像控制台提供实时高分辨率血管内成像,与Patheris和Tigereye ST系列联合使用,成像速度快且分辨率高[61] - Mammoth大腔外周血栓抽吸导管为国内唯一大口径抽吸导管(12F–18F),抽吸流量提高3.5倍以上[69] - 外周点状支架系统采用短支架长度双层开环结构设计,临床中期随访数据理想[65] - 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采用钴铬合金材质,较不锈钢性能更优,具有小输送外径和精确扩张性能[66] - 血栓清除装置为机械碎栓+溶栓+抽吸三合一器械,可提高血栓清除率并减少失血量[70] - 外周球扩覆膜支架被推荐为下肢TASC C/D级病变治疗首选器械,再狭窄风险显著更低[67] - 点状支架系统可避免覆盖健康组织,降低支架内狭窄和断裂风险[65] - 血管减容装置与DCB联合使用可降低再狭窄风险[58] 市场潜力与疾病流行病学 - 全球外周介入市场规模约100亿美元,中国占全球市场12%–15%[14] - 全球神经介入市场规模约70亿美元,中国占全球市场15%-20%[14] - 中国深静脉血栓发病数预计从2019年150万例增至2030年330万例[18] - 分叉部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40%~60%[20] - 中国血管闭合手术数量从2015年10.75万台增至2019年27.43万台,预计2030年达378.21万台[52] - 2019年中国PAD患者达4950万例,预计2030年达6230万例[57] - 下肢动脉疾病约占所有PAD病例80%[57] - 中国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约4000万人,深静脉血栓2019年发病数约150万例,预计2030年增至330万例[63][69] - 深静脉血栓病例中急性占比超30%,若纳入亚急性病例合计占比可突破70%[72] 公司医院覆盖与临床使用 - 公司产品覆盖超过3000家医院,临床使用医疗器械超过100万个[13] 其他收入与支出 - 其他收入为人民币20.9百万元,同比增长96.4%,主要因政府补助增加[88] - 其他亏损净额为人民币6.2百万元,同比减少32.3%,主要因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亏损减少[89] - 财务收入净额为人民币27.1百万元,同比减少18.9%,主要因银行利息收入减少[90] - 2025年上半年财务收入净额为2.712亿元人民币[160] - 2025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2.09亿元人民币[160] - 政府补助同比增长151.0%至18.6百万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7.4百万元人民币)[200] 股份购回与股东结构 - 公司购回H股总数为3,394,500股,总代价约为57,357,030港元[116] - 根据购回授权I购回2,462,000股H股,总代价为39,409,195港元[115] - 根据购回授权II购回932,500股H股,总代价约为17,947,835港元[115] - 2025年1月购回600,000股H股,最高价11.70港元,最低价10.66港元[116] - 2025年4月购回974,000股H股,最高价19.16港元,最低价13.90港元[116] - 2025年5月购回968,000股H股,最高价20.30港元,最低价18.08港元[116] - 2025年6月购回852,500股H股,最高价20.80港元,最低价18.22港元[116] - 执行董事赵中博士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H股约6573.33万股(占H股类别20.38%),内资股约778.13万股(占内资股类别100%),合计占公司总股本约22.18%[133] - 执行董事李崢博士通过共同持有权益间接控制H股约8391.32万股(占H股类别26.03%)及内资股778.13万股(100%),合计占公司总股本约27.77%[133] - 执行董事谢阳先生直接及间接持有H股约1630.93万股(占H股类别5.06%),内资股约316.70万股(占内资股类别20.35%),合计占公司总股本约4.25%[133][134] - 职工代表监事王宏波女士直接持有H股7.1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02%[134] - 雇员激励平台(珠海通桥、杭州涪江等)合计持有H股约2673.53万股(占H股类别8.29%)及内资股约363.71万股(占内资股类别46.74%)[133][134] - 一致行动人集团通过协议共同控制公司决策,持股涵盖内资股及H股[135][136] - 钟生平博士直接及间接通过WEA Enterprises LLC持有H股13,476,617股(占H股4.18%,总股本4.08%)[136] - 卫娜女士被视为持有H股479,427股(占H股0.15%,总股本0.15%),并与一致行动人共同持有H股83,913,235股(占H股26.03%,总股本27.77%)[136] - OAP IV (HK) Limited持有H股25,335,535股(占H股7.86%,总股本7.67%)[137] - 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持有H股20,470,199股(占H股6.35%,总股本6.20%)[137] - 清池资本(香港)有限公司作为投资管理人持有H股18,052,991股(占H股5.60%,总股本5.47%)[137] - AIHC Master Fund持有H股16,348,242股(占H股5.07%,总股本4.95%)[137] - 珠海通桥投资中心直接持有H股8,141,222股(占H股2.53%,总股本2.77%)及内资股1,015,198股(占内资股13.05%)[136] - 杭州涪江投资合伙企业直接持有H股3,750,196股(占H股1.16%,总股本1.31%)及内资股568,294股(占内资股7.30%)[136] - 清池资本管理的LBC Sunshine持有11,353,491股H股,Lake Bleu Prime持有6,699,500股H股,合计18,052,991股[141] - AIHC Master Fund作为基石投资者持有16,348,242股H股[141] 雇员激励计划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四个雇员激励平台合计持有3,637,058股内资股及26,733,529股H股[14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雇员激励计划可供授予股份数目为972,798股,与年初数量持平[140] - 五名最高薪酬人士持有未归属奖励138,344股H股及13,834股内资股[143] - 其他雇员持有未归属奖励513,770股H股及51,377股内资股[143] - H股计划受托人持有8,685,500股H股,其中1,713,525股已归属[146] - H股计划可供授予奖励数目从2025年1月1日的5,127,538股减少至6月30日的1,108,476股[146] - 报告期内根据H股计划向90名雇员授予4,059,062份奖励[147] - 赵中博士获授40万股新奖励,李峥博士获授20万股新奖励[148] - 2024年股份奖励计划向16名承授人授出3,735,067份奖励[151] - 股份奖励计划项下可发行H股数目占加权平均H股数目的1.26%[150] - 库存股份转让数目占相关类别股份加权平均数的1.45%[153] - 2025年6月30日奖励归属前的加权平均收市价为20.10港元[152][153] 首次公开发售及募集资金使用 - 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477.4百万港元[127] - 超额配售权所得款项净额约为347.3百万港元[127] - 公司已发行股份为322,400,744股H股及7,781,257股内资股[117] - 公司已动用募集资金净额总计人民币23.533亿元,分配比例为:核心产品(蛟龙CRD及Ultrafree DCB)研发生产商业化占37%(8.707亿元),其他5款主要产品占11%(2.589亿元),38款管线产品开发占40%(9.413亿元),研发设施升级占3%(0.706亿元),战略收购投资占4%(0.941亿元),营运资金占5%(1.177亿元)[129] - 报告期末未动用募集资金净额剩余人民币0.128亿元(原人民币1.183亿元),全部用于潜在战略收购投资计划,预计2025年底前悉数动用[129]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 - 可动用财务资源总额为人民币2,531.0百万元,较期初增长0.9%[9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465.1百万元,较期初增长11.2%[96] - 借款为人民币79.0百万元,较期初减少9.2%[98] - 资产负债比率为2.63%,较期初下降0.30个百分点[98] - 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540.1百万元,较期初增长28.9%[99] - 资本开支总额为人民币51.9百万元,主要用于购置物业及设备[104]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3,452,560千元增至2025年中的3,496,632千元,增长1.3%[16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期初418,108千元增至465,095千元,增长11.2%[172] - 定期存款从1,121,861千元减少至798,250千元,下降28.9%[163] - 保留盈利从65,277千元增至154,276千元,增长136.3%[169]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53,510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04,032千元增长47.5%[172] - 公司支付现金股息32,200千元[169]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及无形资产支出51,917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21,902千元下降57.4%[172]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17,498千元减少至200,116千元,下降8.0%[165] - 合约负债从16,860千元增至28,275
归创通桥(02190) - 翌日披露报表
2025-09-22 10:45
股份数据 - 2025年9月18日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317,101,613,库存股份5,299,131,总数322,400,744[3] - 2025年9月22日购回股份50,000,占比0.0154%,每股购回价24.901[3] - 2025年9月22日结束时,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317,051,613,库存股份5,349,131,总数322,400,744[3] 购回情况 - 2025年9月22日购回股份50,000,最高25.22,最低24.72,总额1,245,050[13] - 购回授权决议2025年5月30日通过,可购回31,958,111[13] - 已购回2,529,500,占比0.7729%[13] 相关期限 - 股份购回后新股发行等暂停期至2025年10月22日[13] - 购回后30天内未经批准不得发行新股等[14]
华创医药2025年重点研究成果与会议合集
华创医药组公众平台· 2025-09-19 12:00
2025年医药生物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创新药行业技术水平逐渐赶超欧美 部分靶点和技术路径成为世界第一 出海授权新药数量和金额持续增加 国产新药销售总额高增长 一批创新药企实现扭亏为盈[2] - 高值耗材领域骨科续标降价温和 国产替代持续 海外业务加速推进 神经外科和神经介入集采后增长稳定 新品放量带来增量[2] - 医疗设备领域县域设备更新中标价格内卷缓解 招投标数据保持同比高速增长 企业去库存进入后期 下半年业绩同比增速有望好转[2] - 低值耗材领域产品升级持续推进 海外客户拓展加速 丁腈手套行业价格企稳反弹[2] - 体外诊断领域国内发光短期政策承压但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出海表现良好[2] - 制剂领域集采优化趋势明确 存量业务风险出清 创新业务迎来收获 新品放量与出海授权同步推进 业绩与估值戴维斯双击[2] - 血制品行业份额向央国企集中 竞争格局出清 国药和华润系掌握行业话语权 需求向新品升级 景气度提升[2] - 原料药行业资本开支高峰期结束 高端市场新品放量 一体化整合及出海 成本领先型CDMO三大成长逻辑推动产业向上拐点 头部公司业绩持续爆发[2] - CDMO板块小分子等存量业务盈利稳定 多肽 小核酸 ADC等新兴领域需求快速增长 拉动产能利用率提升[2] - CXO板块A+H融资活力复苏 多笔重磅BD强化市场信心 供给端格局优化 头部企业份额持续提升[2] - 中药领域院内板块复苏 新药定价友好 院外板块消化高基数及库存 业绩端有望于2025年第三季度逐步修复[2] - 药品零售行业供给侧出清节奏与业态升级进展是关键变量 2025年下半年关店速度边际提升 一心堂推行门店升级 单店数据较好[2] - 科研服务领域国内创新药BD火热推动下游需求回暖 工业端收入弹性较大 国产企业技术产品服务完善 中美关税战加速上游国产替代 海外市场广阔 国产凭借性价比和服务优势实现高增长 企业端供需改善 周期上行带来财务指标改善 利润弹性大于营收[2] 2025年重点研究成果深度报告 - 凯莱英小分子技术筑基 新兴业务渐入收获期[3] - 荃信生物深耕自免领域 单抗双抗全面布局[3] - 一脉阳光AI赋能第三方医学影像龙头发展加速[3] - 京新药业专注中枢神经与心脑血管 研发加码[3] - 迈普医学关联交易易介医疗 前瞻布局第二增长曲线[3] - 昆药集团焕耀新章 蓄势而行[3] - 中国生物制药创新药占比不断提升 价值重估[3] - 普洛药业厚积薄发 处于国内CDMO领军梯队[3] - 可孚医疗深耕家用医疗器械 经营趋势向好[3] - 澳华内镜清库存 上新品 迎拐点[3] - 爱博医疗眼科器械领域创新先驱 医疗加消费双驱动[3] - 司太立极具稀缺性的造影剂领军企业 开启新一轮高速成长周期[3] - 毕得医药多维度追求高质量发展 业绩拐点已至[3] - 维力医疗从低耗到高耗 开启新一轮高增长[3] - 归创通桥神经和外周介入第一梯队 受益集采 布局海外[3] - 健友股份高端注射剂领航 生物类似物蓄势待发[3] - 联影医疗国产高端医学影像龙头全线突破 创新智造引领全球[3] - 信立泰慢性心衰蓝海市场 JK07成为重磅炸弹[3] - 鱼跃医疗老牌家用医疗器械龙头轻装上阵 迈入成长新阶段[3] - 一次性手套行业扰动出清 拐点已现 价格上行[3] - 自免疗法迈向双抗或多抗时代[3] - 干细胞疗法政策扶持 研发提速 产业迎来发展机遇[3] - 消化内镜行业X1镜体国内上市 迎来新增长周期[3] - 屈光专题新术式和新需求[3] - Tempus AI映射下的A股投资机遇[3] - MCE B细胞自免疾病治疗新方向[3] 华创医药投资观点和研究专题 - 海外CXO 2025年上半年财报总结[4] - 从招投标数据看医疗设备更新进展[4] - 恩华药业CNS创新管线梳理[4] - 医药行业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业绩综述[4] - 医药行业2025年中报业绩综述[4] - 华海药业创新研发进入收获期[4] - 2025年第二季度实体药店市场分析[4] - 对美关税反制 国产白蛋白市场展望[4] - 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潜力巨大 AI推动数据掘金[4] - 海外CXO 2024财报总结[4] - 脑机接口行业更新及标的梳理[4] - 苑东生物研发管线更新[4] - CXO行业新周期和新起点[4] - 高血压创新药是一笔好生意[4] - 2025年第一季度医药业绩前瞻[4] - 第十一批国采目录产品梳理[4] - 2024年零售渠道中成药表现[4] - 神经介入行业近况更新[4] - 中药企业的创新布局[4] - AED行业近况更新[4] - 2025年第二季度医药业绩前瞻[4] - 抗生素产业链近况更新[4] - 微创外科行业专题[4] - 精麻行业近况更新及2025年经营展望[4] - 骨科耗材行业近况更新[4] - AI赋能医药 四大领域全面降本增效[4] - 昂利康创新研发渐入收获期[4] - 药明系JPM更新[4] - 痛风用药蓝海大市场 关注在研新药进展[4] - 医药行业ETF研究[4] - 集采优化 看好制剂板块业绩与估值修复机会[4] - 2025年第一季度实体药店市场分析[4] - 国内TAVR赛道近况更新[4] 创新药周报重点事件 - 诺华14亿美元收购Tourmaline获得IL-6单抗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5] - 每月一针ASO疗法治疗sHTG III期数据亮眼[5] - 全球首个PD-L1 ADC进入III期临床[5] - Kite 3.5亿美元收购体内CAR疗法公司Interius[5] - DPP1抑制剂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获批上市[5] - MNC 2025年中报梳理[5] - 泛PI3K-mTOR抑制剂gedatolisib二线治疗HR加HER减PIK3CAwt BC III期成功[5] - miR-124激活剂obefazimod诱导治疗溃疡性结肠炎II期成功[5] - 糖皮质激素受体调节剂relacorilant治疗铂类耐药卵巢癌已递交NDA[5] - 全球首个口服HAE急性发作按需治疗药物获批上市[5] - FIC FGFR2b单抗一线治疗胃癌III期成功[5] - Bima联合司美用于肥胖症数据惊艳 维持瘦体重并实现额外体重下降[5] - 干细胞疗法治疗I型糖尿病进入III期临床[5] - Schrödinger发布MALT1抑制剂数据[5] - Enhertu联合帕妥珠一线治疗HER2加乳腺癌mPFS超3年[5] - 贝莫苏拜加安罗替尼VS K药1L NSCLC III期成功[5] - Merus EGFR/LGR5双抗加K药一线治疗HNSCC数据积极[5] - 全球首个MET ADC获批上市治疗NSCLC[5] - MNC 2025年一季报梳理[5] - AACR 2025国产新药临床数据梳理[5] - Orforglipron首个III期试验成功[5] - Tarlatamab二线治疗SCLC III期中期分析积极[5] - 赛诺菲19亿美元收购一款MCE疗法[5] - 安进半年一针CD19单抗治疗gMG III期数据积极[5] - 天辰IgE单抗头对头奥马珠单抗治疗CSU优效[5] - AZ口服SERD联合CDK4/6i III期成功[5] - 默沙东HIF-2α抑制剂belzutifan欧盟获批[5] - 辉瑞PARPi联合ARi降低mCRPC全人群死亡风险20%[5] - Biohaven蛋白降解剂4小时Gd-IgA1清除率达60%[5] - Vir公司两款肽遮蔽TCE末线治疗实体瘤读出积极数据[5] - GSK半年一针IL-5单抗德莫奇单抗递交BLA[5] 华创医药专家谈专题 - DRG背景下精麻行业发展新趋势[6] - 以旧换新政策影响下的医疗设备市场展望[6] - 头颈癌治疗现状及最新临床进展[6] - 设备更新中的超声行业受益情况[6] - 口腔行业近况交流[6] - 血制品行业近况更新[6] - AI在新药研发 CXO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6] - 影像设备专家[6] - 肿瘤临床专家[6] - 血制品专家[6] - 超声专家[6] - 医保专家[6] - 省体原料药专家[6] - 自免销售专家[6] - CGM专家[6] - 肺癌治疗现状及临床进展[6] - 电生理行业近况交流[6] - 骨科专家交流[6] - 全国中成药集采征求意见稿解读[6] - 几种科研试剂平台公司业务模式对比[6] - 医保加商保一站式结算趋势解读[6] - 血制品行业2024年总结与2025年展望[6] - 异体CAR-T最新进展[6] - 大型医学影像设备行业近况[6] - 外周介入行业专家交流[6] - 全国中成药集采拟中选结果解读[6] - 再探实验猴供需情况变化[6] - 医保丙类目录政策解读[6] - AI药物研发 监管和商业模式[6] - AI医学影像专家电话会[8] - Tempus AI持续大涨 国内AI加诊断如何落地[8] - 从Doximity看AI如何重塑医疗服务业态[8] - 医疗数据资产的流通与交易[8] - AI加手术机器人专家交流[8] - 医院如何看待AI医疗的落地[8] - 脑机接口专家交流[8] - 屈光设备迭代如何推动术式升级[8] - AI驱动的医药创新[8] - 中国对美加征关税 国产白蛋白市场机会[8] - mRNA肿瘤疫苗技术及应用[8] - 骨科行业近况更新[8] - 中美医药政策展望[8] - 干细胞行业专家交流[8] - 眼科耗材行业近况更新[8] - 第十一批国采展望与现行药品政策梳理[8] - 自免双抗研发概况及研发难点解析[8] - 腔镜手术机器人专家访谈[8] - 临床CRO行业专家访谈[8] - 从减重到代谢共病管理 创新药研发的现状与未来展望[8] - 医疗器械集采新风向[8] - siRNA药物的研发进展分享[8] - 脑机接口行业近况交流[8] - 从减肥药物的临床数据看未来研发趋势[8] - 国内医学影像设备行业近况更新[8] - 临床治愈时代慢性乙肝创新药研发展望[8] - 干细胞技术分享及行业近况更新[8] 华创医药团队介绍 - 12人团队全面且深入覆盖医药各个子行业 重点细分领域如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等均有3人覆盖[12] - 团队成员从业年限长 具有丰富的上市公司人脉和产业专家资源[12] - 北上广区域每年每区域举办三次公司策略会 行业主题策略会和热门板块专题会[9] - 全年举办专家谈近百期 组织100加位专家参与线下交流[9]
归创通桥(02190)9月18日耗资约129.04万港元回购5万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18 10:16
公司股份回购 - 2025年9月18日耗资约129.04万港元回购5万股股份 [1]
归创通桥(02190) - 翌日披露报表
2025-09-18 10:11
股份数据 - 2025年9月17日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317,151,613,库存股份5,249,131,总数322,400,744[3] - 2025年9月18日购回股份50,000,占比0.0154%,每股购回价25.8076港元[3] - 2025年9月18日结束时,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317,101,613,库存股份5,299,131,总数322,400,744[3] 购回情况 - 2025年9月18日购回股份50,000,最高25.98港元,最低24.9港元,总额1,290,380港元[13] - 购回授权决议2025年5月30日通过[13] - 可购回股份总数31,958,111[13] - 已购回2,479,500,占比0.7576%[13] 限制规定 - 9月18日购回后暂停期至2025年10月18日[13] - 购回后30天未经批准不得发行新股等[14] - 交易所出售库存股份须披露并填妥章节[15]
华创医药 | 2025年我们做了什么
华创医药组公众平台· 2025-09-18 03:41
2025年医药生物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创新药行业技术水平逐渐赶超欧美 部分靶点和技术路径成为世界第一 出海授权新药数量及金额持续增加 世界级创新带来世界级定价和非线性投资弹性 国内市场国产新药销售总额高增长 一批创新药企实现扭亏为盈[2] - 高值耗材领域骨科续标降价温和 国产替代持续 海外业务加速推进 神经外科和神经介入集采后增长稳定 新品放量带来增量[2] - 医疗设备领域县域设备更新中标价格内卷缓解 招投标数据保持同比高速增长 企业去库存进入后期 下半年业绩同比增速有望好转[2] - 低值耗材领域产品升级持续推进 海外客户拓展加速 丁腈手套行业价格企稳反弹[2] - 体外诊断领域国内发光短期政策承压但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出海表现良好[2] - 制剂领域集采优化趋势明确 存量业务风险出清 创新业务迎来收获 新品放量与出海授权同步推进 业绩与估值戴维斯双击[2] - 血制品行业份额向央国企集中 竞争格局出清 国药和华润系掌握行业话语权 需求向新品升级 景气度提升[2] - 原料药行业资本开支高峰期结束 三大成长逻辑包括高端市场新品放量 一体化整合及出海 成本领先型CDMO 产业向上拐点明确 头部公司业绩持续爆发 中期收入和利润或超前高[2] - CDMO板块小分子等存量业务盈利稳定 多肽 小核酸 ADC等新兴领域需求快速增长 拉动产能利用率爬坡 提升盈利能力 A+H融资活力复苏 重磅BD强化市场信心 供给端格局优化 CRO头部企业份额提升[2] - 中药领域院内板块复苏 新药定价友好 院外板块消化高基数及库存 业绩端有望于3Q25逐步修复[2] - 线下药品零售行业供给侧出清节奏与业态升级进展为核心变量 2H25关店速度边际提升 一心堂推行门店升级 单店数据较好[2] - 科研服务领域国内创新药BD火热推动下游需求回暖 工业端收入弹性大 国产企业技术产品服务完善 品牌效应树立 中美关税战加速上游国产替代 海外市场广阔 国产凭借性价比和服务优势实现高增长 企业端供需改善 周期上行带来头部企业财务指标改善 利润弹性大于营收[2] 2025年重点研究成果深度报告 - 凯莱英小分子技术筑基 新兴业务渐入收获期[3] - 荃信生物深耕自免领域 单抗双抗全面布局[3] - 一脉阳光AI赋能第三方医学影像龙头发展加速[3] - 京新药业专注中枢神经与心脑血管 研发加码[3] - 迈普医学关联交易易介医疗 前瞻布局第二增长曲线[3] - 昆药集团焕耀新章蓄势而行[3] - 中国生物制药创新药占比提升 价值重估[3] - 普洛药业厚积薄发 处于国内CDMO领军梯队[3] - 可孚医疗深耕家用医疗器械 经营趋势向好[3] - 澳华内镜清库存上新品迎拐点[3] - 爱博医疗眼科器械领域创新先驱 医疗加消费双驱动[3] - 司太立极具稀缺性的造影剂领军企业 开启新一轮高速成长周期[3] - 毕得医药多维度追求高质量发展 业绩拐点已至[3] - 维力医疗从低耗到高耗开启新一轮高增长[3] - 归创通桥神经和外周介入第一梯队 受益集采布局海外[3] - 健友股份高端注射剂领航 生物类似物蓄势待发[3] - 联影医疗国产高端医学影像龙头全线突破 创新智造引领全球[3] - 信立泰慢性心衰蓝海市场 JK07成为重磅炸弹[3] - 鱼跃医疗老牌家用医疗器械龙头轻装上阵 迈入成长新阶段[3] - 一次性手套行业扰动出清 拐点已现 价格上行[3] - 自免疗法迈向双抗多抗时代[3] - 干细胞疗法政策扶持研发提速 产业迎来发展机遇[3] - 消化内镜行业X1镜体国内上市 迎来新增长周期[3] - 屈光专题新术式新需求[3] - Tempus AI映射下的A股投资机遇[3] - MCE B细胞自免疾病治疗新方向[3] 华创医药投资观点及研究专题 - 海外CXO 2025H1财报总结[4] - 从招投标数据看医疗设备更新进展[4] - 恩华药业CNS创新管线梳理[4] - 医药行业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业绩综述[4] - 医药行业2025年中报业绩综述[4] - 华海药业创新研发进入收获期[4] - 2025Q2实体药店市场分析[4] - 对美关税反制国产白蛋白市场展望[4] - 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潜力巨大 AI推动数据掘金[4] - 海外CXO 2024财报总结[4] - 脑机接口行业更新及标的梳理[4] - 苑东生物研发管线更新[4] - CXO行业新周期新起点[4] - 2025Q1医药业绩前瞻[4] - 高血压创新药是一笔好生意[4] - 2024年零售渠道中成药表现[4] - 第十一批国采目录产品梳理[4] - 神经介入行业近况更新[4] - 中药企业的创新布局[4] - AED行业近况更新[4] - 2025Q2医药业绩前瞻[4] - 抗生素产业链近况更新[4] - 微创外科行业专题[4] - 精麻行业近况更新及2025年经营展望[4] - 骨科耗材行业近况更新[4] - AI赋能医药四大领域全面降本增效[4] - 昂利康创新研发渐入收获期[4] - 药明系JPM更新[4] - 痛风用药蓝海大市场关注在研新药进展[4] - 医药行业ETF研究系列[4] - 集采优化看好制剂板块业绩与估值修复机会[4] - 2025Q1实体药店市场分析[4] - 国内TAVR赛道近况更新[4] 创新药周报重点事件 - 诺华14亿美元收购Tourmaline获得IL-6单抗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5] - 每月一针ASO疗法治疗sHTG III期数据亮眼[5] - 全球首个PD-L1 ADC进入III期临床[5] - Kite 3.5亿美元收购体内CAR疗法公司Interius[5] - DPP1抑制剂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获批上市[5] - MNC 2025年中报梳理[5] - 泛PI3K-mTOR抑制剂gedatolisib二线治疗HR+/HER-/PIK3CAwt BC III期成功[5] - miR-124激活剂obefazimod诱导治疗溃疡性结肠炎III期成功[5] - 糖皮质激素受体调节剂relacorilant治疗铂类耐药卵巢癌递交NDA[5] - 全球首个口服HAE急性发作按需治疗药物获批上市[5] - FIC FGFR2b单抗一线治疗胃癌III期成功[5] - Bima联合司美用于肥胖症维持瘦体重并实现额外体重下降[5] - 干细胞疗法治疗1型糖尿病进入III期临床[5] - Schrödinger发布MALT1抑制剂数据[5] - Enhertu联合帕妥珠一线治疗HER2+乳腺癌mPFS超3年[5] - 贝莫苏拜加安罗替尼VS K药1L NSCLC III期成功[5] - Merus EGFR/LGR5双抗加K药一线治疗HNSCC数据积极[5] - 全球首个MET ADC获批上市治疗NSCLC[5] - MNC 2025年一季报梳理[5] - AACR 2025国产新药临床数据梳理[5] - Orforglipron首个III期试验成功[5] - Tarlatamab二线治疗SCLC III期中期分析积极[5] - 赛诺菲19亿美元收购MCE疗法[5] - 安进半年一针CD19单抗治疗gMG III期数据积极[5] - 天辰IgE单抗头对头奥马珠单抗治疗CSU优效[5] - AZ口服SERD联合CDK4/6i III期成功[5] - 默沙东HIF-2α抑制剂belzutifan欧盟获批[5] - 辉瑞PARPi联合ARi降低mCRPC全人群死亡风险20%[5] - Biohaven蛋白降解剂4小时Gd-IgA1清除率达60%[5] - Vir公司两款肽遮蔽TCE末线治疗实体瘤读出积极数据[5] - GSK半年一针IL-5单抗德莫奇单抗递交BLA[5] 华创医药专家谈专题 - DRG背景下精麻行业发展新趋势[6] - 以旧换新政策影响下的医疗设备市场展望[6] - 头颈癌治疗现状及最新临床进展[6] - 设备更新中的超声行业受益情况[6] - 口腔行业近况交流[6] - 血制品行业近况更新[6] - AI在新药研发CXO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6] - 影像设备专家[6] - 肿瘤临床专家[6] - 血制品专家[6] - 超声专家[6] - 医保专家[6] - 省体原料药专家[6] - 自免销售专家[6] - CGM专家[6] - 肺癌治疗现状及临床进展[6] - 电生理行业近况交流[6] - 骨科专家交流[6] - 全国中成药集采征求意见稿解读[6] - 几种科研试剂平台公司业务模式对比[6] - 医保加商保一站式结算趋势解读[6] - 血制品行业2024年总结与2025年展望[6] - 异体CAR-T最新进展[6] - 大型医学影像设备行业近况[6] - 外周介入行业专家交流[6] - 全国中成药集采拟中选结果解读[6] - 再探实验猴供需情况变化[6] - 医保丙类目录政策解读[6] - AI药物研发监管和商业模式[6] - AI医学影像专家电话会[8] - Tempus AI持续大涨 国内AI加诊断落地[8] - 从Doximity看AI如何重塑医疗服务业态[8] - 医疗数据资产的流通与交易[8] - AI加手术机器人专家交流[8] - 医院如何看待AI医疗的落地[8] - 脑机接口专家交流[8] - 屈光设备迭代推动术式升级[8] - AI驱动的医药创新[8] - 中国对美加征关税 国产白蛋白市场机会[8] - mRNA肿瘤疫苗技术及应用[8] - 骨科行业近况更新[8] - 中美医药政策展望[8] - 干细胞行业专家交流[8] - 眼科耗材行业近况更新[8] - 第十一批国采展望与现行药品政策梳理[8] - 自免双抗研发概况及研发难点解析[8] - 腔镜手术机器人专家访谈[8] - 临床CRO行业专家访谈[8] - 从减重到代谢共病管理创新药研发现状与未来展望[8] - 医疗器械集采新风向[8] - siRNA药物的研发进展分享[8] - 脑机接口行业近况交流[8] - 从减肥药物临床数据看未来研发趋势[8] - 国内医学影像设备行业近况更新[8] - 临床治愈时代慢性乙肝创新药研发展望[8] - 干细胞技术分享及行业近况更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