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02016)

搜索文档
浙商银行(601916) - 浙商银行H股公告

2025-08-18 09:00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 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 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承董事會命 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2016) 董事會召開日期 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本行」)之董事會(「董事會」)謹此宣佈,本行將於二零 二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星期四)舉行董事會會議,其中議程包括審議及批准本行及 其附屬公司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中期業績及其刊發。 CHINA ZHESHANG BANK CO., LTD. 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陳海強 執行董事、行長 中國,杭州 2025年8月18日 截至本公告日期,本行的執行董事為陳海強先生及馬紅女士;非執行董事為侯興 釧先生、任志祥先生、胡天高先生及應宇翔先生;獨立非執行董事為汪煒先生、 許永斌先生、傅廷美先生、施浩先生及樓偉中先生。 ...
浙商银行(02016) - 董事会召开日期

2025-08-18 08:30
董事会会议 - 浙商银行2025年8月28日举行董事会会议[3] - 会议议程包括审议及批准2025年上半年中期业绩及刊发[3] 人员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18日,公司有多位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4]
信用卡资金不能用于炒股!多省份银行密集提醒
搜狐财经· 2025-08-18 01:35
银行监管政策收紧 - 陕西 云南等地农商行明确禁止信用卡资金用于股票 基金 期货 理财产品 虚拟币 投资性贵金属 股权投资等投资理财领域[1][3][6] - 监管要求信用卡资金仅限消费领域使用 不得用于生产经营 固定资产投资 证券市场等非消费领域[6][7] - 银行对违规用卡采取警示提醒 提前终止分期 降额 限制交易 止付等风险管控措施[6] 银行业务合规要求 -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于8月1日率先发布公告 凤翔农商行 渭滨农商行等多家银行陆续跟进明确资金用途九项要求[4] -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宣布自2025年9月18日起将预借现金转账业务纳入资金受控金额管理[10] - 银行要求持卡人保留与交易用途相符的有效凭证以备核查[6] 监管处罚案例 - 玉树支行因信用卡资金被用于申购基金和购买股票被罚20万元[12] - 长沙市天心支行因信用卡业务管控不到位被罚40万元[12] - 浙商银行因信用卡业务不审慎等事由被罚超千万元[12] 行业发展趋势 - 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从2024年末7.27亿张降至2025年二季度末7.15亿张 减少1200万张[13] - 信用卡业务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 注重用户生命周期价值挖掘与客户体验升级[13] - 行业向场景多元化 数字化智能化 生态化协同三大方向发展 重点挖掘下沉市场潜力[13] 政策实施范围 - 自去年10月以来国有大行 股份行及地方性银行等数十家银行发布禁止信用卡资金流入股市声明[7] - 闽清农信联社 福清汇通农商银行 武平杭兴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明确信贷资金不得流入股市[7][8] - 广州市小额贷款行业协会要求小贷公司贷款不得用于股票 金融衍生品等投资[8][9]
股份制行的来时路
36氪· 2025-08-17 04:04
股份行面临的挑战 - 股份行受到国有大行和城商行的两头挤压,市场份额持续下滑,截至2024年4月末股份行总资产占银行业比重为16.3%,较2020年末下降近2个百分点,较2016年峰值下降2.7个百分点 [1][3][4] - 2024年上市股份行整体涨幅落后于国有大行和城商行、农商行,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4] - 股份行既缺乏国有大行的政治地位与规模优势,也缺少城商行的属地优势与灵活性 [4] 股份行经营业绩 - 2024年招商银行总资产12.15万亿元,同比增长10.19%,营业收入3374.88亿元,同比下降0.48% [3] - 兴业银行总资产10.51万亿元,同比增长3.44%,营业收入2122.26亿元,同比增长0.66% [3] - 中信银行营业收入2136.46亿元,同比增长3.76%,超越兴业银行成为股份行第二 [3][19] - 平安银行营业收入1466.95亿元,同比下降10.93%,降幅最大 [3] - 华夏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24.7%,渤海银行同比增长28.07%,增速领先 [3] 贷款业务情况 - 招商银行个人贷款余额36446.25亿元,同比增长6.01%,企业贷款余额28637.4亿元 [11] - 中信银行企业贷款余额29081.17亿元,高于个人贷款的23621.1亿元 [11] - 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余额17671.68亿元,同比下降10.64%,降幅最大 [11] 股份行发展历史 - 股份行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为满足非国有企业金融需求而设立,第一家股份行是交通银行 [10] - 2007年交通银行被划入大行,渤海银行加入,股份行数量保持12家至今 [14] - 早期股份行如深发展、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在2003年前上市,当时四大行还在技术性破产边缘挣扎 [12] 竞争格局与战略 - 部分股份行如华夏银行、浙商银行等选择深耕本地战略,可能成为"升级版城商行" [7] - 中信银行凭借对公业务韧性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暂时领先,但零售业务是短板 [19][21] - 兴业银行探索轻资本转型,浦发银行净利润增速达23.31%但整体表现向第二梯队滑落 [19] - 股份行产品同质化严重,如消费贷款领域价格战激烈 [14] 未来展望 - 股份行需要通过差异化定位、生态化合作和技术创新在竞争中寻找生存空间 [22] - 银行需在战略定力与灵活性间找到平衡,如中信深耕对公与零售协同,招行构筑非息收入护城河 [21]
触发举牌!民生保险增持100万浙商银行H股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8-15 09:07
专项整治行动内容 - 开展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违规采编发布财经类信息专项整治行动 [1] - 重点打击八类违规问题包括歪曲解读财经政策 恶意唱空金融市场 唱衰中国经济 [1] - 打击转载境外歪曲报道 散布小道消息 造谣传谣行为 [1] - 整治篡改合规稿源的标题党行为及充当金融黑嘴扰乱市场秩序 [1] - 处理通过炒作负面信息威胁恐吓 敲诈勒索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1] - 遏制炒作社会恶性事件推销财商课 保险产品等营销行为 [1] - 查处冒用财经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或专家学者名义开办账号行为 [1] 举报机制与渠道 - 在网站和APP显著位置设置专项举报入口接受用户监督 [1] - 提供工作日举报电话021-80316506(周一至周五9:30-11:30 13:00-18:30) [1] - 设立专项举报邮箱tousu@laohucaijing.com [1] - 上线涉企虚假不实信息举报专区受理六类侵权信息 [1] - 受理仿冒性信息 误导性信息 谣言性信息 侮辱性信息 泄密性信息及其他恶意干扰信息 [1] 举报受理条件 - 需提交陈述举报事项及理由的文字材料 [1] - 提供企业营业执照或企业家身份证明等权利主体资格材料 [1] - 委托举报需提供代理人身份证明和授权委托书 [1] - 需提交举报人姓名 联系方式及具体网络地址定位 [1] - 要求提供侵权初步证据材料及真实性文字保证 [1] 举报处置流程 - 根据内容严重程度 频次 舆论影响等因素按统一标准处理 [1] - 对事实清楚 举证充分的侵权信息采取删除 屏蔽 断开链接等措施 [1] - 被举报主体可提供不侵权证明进行异议申诉 [1] - 处理完毕后向举报人反馈处置结果 [2] - 拒绝处理伪造证明举报及灌水举报等恶意行为 [2] 管理机制建设 - 通过用户举报 技术审核 人工巡查方式维护企业网络权益 [1][3] - 积极受理并妥善处置所有举报以营造良好网上舆论环境 [3]
民生保险举牌浙商银行 年内险资已“扫货”7家银行股 券商分析后续增配空间依然较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11:43
民生保险举牌浙商银行H股事件 - 民生保险于8月11日增持浙商银行100万股H股 每股作价2.7679港元 耗资277万港元 持股比例从4.98%升至5% 触发港股举牌条件 [1][2] - 举牌资金来源于公司分红账户 纳入权益类投资管理 通过民生通惠资产管理账户操作 无其他关联方参与 持仓账面余额13.24亿元 占上季度末总资产0.93% [1][2] 浙商银行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4年营业收入676.50亿元同比增长6.19% 净利润151.86亿元增长0.92% 总资产3.33万亿元增长5.78% 资本充足率12.61% [3]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71.05亿元同比减少7.07% 净利润59.49亿元增长0.61% 资产总额3.4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4% 不良贷款率1.38% 拨备覆盖率171.21% [5] -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A+H上市 在全国22个省及香港设立362家分支机构 [2] 险资举牌银行股的背景与逻辑 - 2024年内已有7家银行被险资举牌 包括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杭州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浙商银行、郑州银行 平安人寿多次举牌银行股 [6] - 核心逻辑为资产荒下的确定性溢价 银行股息率超5% 高于10年期国债200bp 分红稳定 资本充足率回升 兼具债性与股性 [6] - 监管层面 偿二代二期使银行股风险因子下调 资本占用降低约30% IFRS9准则下高分红银行可平滑利润波动 举牌后计入FVOCI避免净值剧烈波动 [6] 险资偏好港股银行股的原因 - H股较A股存在20%-30%折价 低成本获取同等权益提升投资性价比 例如浙商银行H股增持成本显著低于A股 [7] - 港股流动性机制灵活 举牌后可灵活调整持仓 港股通减少跨境资金成本 信息披露要求相对宽松 保留策略空间 [7] - 港股银行股机构投资者占比高 举牌后易与长期投资者形成共识 减少短期投机资金扰动 [8] 险资增配银行股的未来空间 - 2025年新增保费30%投资A股的政策 预计为银行股带来1404亿元或737亿元增量资金 较2024年增长29% [9] - 用足权益类资产配置上限(总资产30%)可能带来2432亿元险资持仓银行股市值扩张 [9] - 银行板块股息率约4%(H股更高) 分红稳定估值低 中小险企2026年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增量资金有望扩容 [10] 险资整体配置策略 - 围绕"现金流可见+政策逆风最小"主线布局 除银行外 重点增配公用事业、收费型基础设施、医疗健康板块 [10] - 偏好高股息+低波动资产 行业轮动让位于现金流质量 不动产项目要求5.5%以上净现金分派率 [10][11]
年内险资26次举牌
财联社· 2025-08-14 05:53
民生人寿增持浙商银行触发举牌 - 民生人寿8月11日增持100万股浙商银行H股股份 耗资276.79万港元 持股比例达5%触发举牌 [1][2] - 民生人寿通过民生通惠资产管理账户增持 未有其他关联方及一致行动人参与 [3] - 民生人寿表示增持是为应对会计准则切换带来的波动 有望获取长期投资收益并兼顾当期利润波动 [1] - 浙商银行回应称民生人寿及其大股东万向控股长期支持并看好该行发展 [1] 浙商银行股权结构及分红情况 - 民生人寿成立于2003年 注册资本60亿元 万向控股及其关联方合计持股43.84%为第一大股东 [4] - 浙商银行前十大股东中 万向控股持股37.32% 浙灵科技持股17.59% 海鑫钢铁持股13.15% [5] - 浙商银行最近3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达132.54亿元 年度现金分红比例均高于30% [5] - 民生人寿2012年入股浙商银行 2015年增资至8.03亿股 2023年二季度减持至7.69亿股 [6] 险资竞逐浙商银行情况 - 除民生人寿外 太平人寿、信泰人寿、百年人寿也参与竞逐浙商银行 [7] - 太平人寿2023年5月竞得浙商银行6.33%股权 信泰人寿2024年一季度新进前十大股东 [8] - 截至2024年底 信泰人寿持股13.7亿股占比4.99% 太平人寿持股9.22亿股占比3.36% 百年人寿持股3.5亿股占比1.27% [8] - 信泰人寿派驻监事 太平人寿委派董事 民生人寿2020年已派驻监事 [9] 险资举牌银行股整体情况 - 2025年以来险资26次举牌中11次涉及银行股 中资银行H股占比90% [12] - 邮储银行H股、农业银行H股、郑州银行H股均被二度举牌 招行H股被平安人寿三度举牌 [1][12] - 平安系增持港股建行、农行、工行、邮储和招行 弘康人寿增持郑州银行H股至8.04% [14] - 保险机构在A股银行的持有市值达2657.8亿元 多家险企新进银行前十大股东 [14][15] 险资增配银行股原因 - 低利率、资产荒和负债端结构变化倒逼险资向权益市场迁徙 [2][12] - 上市银行以稳健经营能力和突出股息回报成为险资配置重要方向 [2][12] - 新会计准则下 增配高股息资产可缓解权益资产价格波动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8] - 通过举牌将持股比例提升至20%以上或获得董事会席位 可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以权益法计量 [9] - 银保协同效应显著 如太平人寿与浙商银行在银行服务、保险服务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10]
民生人寿出手举牌,4家险企争相竞逐浙商银行,年内险资26次举牌11次涉及银行股
新浪财经· 2025-08-14 05:17
民生人寿增持浙商银行触发举牌 - 民生人寿8月11日增持100万股浙商银行H股股份,耗资276.79万港元,持股比例达5%触发举牌 [1][2] - 民生人寿通过民生通惠资产管理账户增持,未有其他关联方及一致行动人参与 [3] - 民生人寿表示增持是为应对会计准则切换带来的波动,兼顾长期投资收益与当期利润稳定 [1] 浙商银行股东结构及分红情况 - 民生人寿大股东万向控股及其关联方上海冠鼎泽合计持股43.84%,为第一大股东 [4] - 浙商银行最近3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132.54亿元,年度分红比例均超30% [5] - 截至2024年底,信泰人寿、太平人寿、百年人寿分别持股4.99%、3.36%、1.27% [8] 险资增持银行股的行业背景 - 低利率和资产荒背景下,险资为匹配资产负债结构转向权益市场,高股息银行股成为重要配置方向 [2][10] - 新会计准则下,险资通过增配高股息资产(如银行股)降低利润波动,部分资产纳入其他综合收益账户 [8] - 2025年内险资26次举牌中11次涉及银行股,中资银行H股占比90%,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被多次举牌 [10][11] 险企与银行的战略协同 - 太平人寿与浙商银行达成战略协议,在银保服务、投融资等领域合作,2024年代销服务费收入超2600万元 [9][10] - 信泰人寿、太平人寿通过派驻监事或董事强化股权合作,持股比例接近5%以适用权益法核算 [9] - 民生人寿2012年入股浙商银行,2015年增资至8.03亿股,2023年减持至7.69亿股后保持稳定 [6] 险资在银行股的具体布局 - 平安人寿年内三度举牌招行H股,持股比例升至15%,并增持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H股 [11][12] - 弘康人寿增持郑州银行H股至8.04%,区域性城商行受险资关注 [12] - A股银行中,中国人寿、大家人寿等新进苏州银行、兴业银行等前十大股东,保险机构持有市值达2657.8亿元 [12]
又见险资举牌银行股,持股比例升至5%!民生保险增持浙商银行H股
新浪财经· 2025-08-14 03:53
举牌事件 - 民生保险于8月11日增持浙商银行H股100万股,耗资约277万港元,买入均价为2.77港元/股 [1] - 增持后民生保险持有浙商银行H股2.96亿股,持股比例从4.98%升至5%,触发港股举牌规则 [1] - 民生保险为万向控股控制企业,持股比例为37.32% [1] - 民生保险同时持有浙商银行A股7.68亿股,占比2.79%,为第七大股东且使用自有资金 [1] 民生保险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3年6月,是国内首家民营资本为主体的全国性专业人身保险公司 [2] - 总部位于上海,注册资本60亿元人民币,业务涵盖各类人身保险产品 [2] - 截至2024年末总资产超过1400亿元 [2] 浙商银行财务数据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71.05亿元,同比下降7.07% [3] -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59.49亿元,同比增长0.61% [3] - 一季度末总资产3.4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4% [3] - 贷款总额1.8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1%,不良贷款率1.38%,拨备覆盖率171.21% [3] 历史险资增持情况 - 2020年底百年人寿增持浙商银行H股至5%举牌线,后续参与配股且未减持 [4] - 2023年5月太平人寿联合山东国信耗资近16亿元竞得7.09亿股,并参与配股 [4]
【浙商银行FICC·利率债日报】热预期与冷现实
搜狐财经· 2025-08-13 23:24
市场波动与交易行为 - 周三市场波动显著 上午开盘后情绪弱化 收益率全面上行 尽管权益市场短暂回落后冲高 沪指站上3674点前高位置 债市未受进一步冲击[3] - 午间市场对6个月期限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并降价有所预期 收益率加速下行 10年国债日内最大下行2.5BP 10年国开日内最大下行3.5BP 30年国债最大下行3.5BP[3] - 当前短线交易以交易盘为主 多为搏超跌反弹交易 30年国债期货在7月低点附近获得支撑 前期空头有获利了结动力 下跌态势可能未结束但关键位置反弹可能性增加[3] - 债市持续缺乏赚钱效应 导致配置资金持续流出 短线行情走强反而刺激更多资金流出[3] 社融与信贷数据 - 7月份社融数据公布 贷款增长乏力 单月贷款出现负增长 此前票据利率走势已预示6月高增长后7月阶段下滑 但走弱幅度较季节性更深[3] - 7月社融新增11571亿元 同比变化3864亿元 6月为41993亿元和9008亿元 信贷(社融口径)为-4263亿元和-3455亿元 6月为23600亿元和1673亿元[4] - 非标融资为-1666亿元和-910亿元 6月为-1483亿元和-183亿元 企业债券为2791亿元和755亿元 6月为2422亿元和322亿元[4] - 政府债券为12440亿元和5559亿元 6月为13508亿元和5032亿元 社融增速为d 6月为ਰੇ[4] - 人民币贷款为-500亿元和-3100亿元 6月为22400亿元和1100亿元 企业部门为600亿元和-700亿元 6月为17700亿元和1400亿元[4] - 企业短贷为-5500亿元和0亿元 6月为11600亿元和4900亿元 票据为8711亿元和3125亿元 6月为-4109亿元和-3716亿元[4] - 企业中长贷为-2600亿元和-3900亿元 6月为10100亿元和400亿元 居民部门为-4893亿元和-2793亿元 6月为રેત્રેસ亿元和267亿元[4] - 居民短期贷为-3827亿元和-1671亿元 6月为2621亿元和150亿元 居民中长贷为-1100亿元和-1200亿元 6月为3353亿元和્રા亿元[4] - 贷款增速为6.90% 6月为7.10% 贷款增速-存款增速为-1.80% 6月为-1.20% M1同比为5.60% 6月为4.60% M2同比为8.80% 6月为8.30%[4] - 居民存款为-11100亿元和-7800亿元 6月为24700亿元和3300亿元 企业存款为-14591亿元和3209亿元 6月为17773亿元和7773亿元[4] 债券市场表现 - 国债收益率1年期为1.3600%变化~0.50BP 2年期为1.3960%变化~0.80BP 3年期为1.4050%变化▼1.50BP 5年期为1.5610%变化-0.65BP 7年期为1.6610%变化▼0.56BP 10年期为1.7200%变化▼0.75BP 10年以上为1.9660%变化▼0.80BP[5] - 国开债收益率1年期为1.4825%变化▼0.75BP 2年期为1.5825%变化▼0.75BP 3年期为1.6300%变化▼1.00BP 5年期为1.7000%变化▼0.50BP 7年期为1.8250%变化0.00BP 10年期为1.8300%变化▼0.70BP 10年以上为2.0250%变化▼0.50BP[5] - 口行债收益率1年期为1.4100%变化0.00BP 2年期为1.6000%变化▼1.00BP 3年期为1.6600%变化▼0.25BP 5年期为1.7350%变化▼0.50BP 7年期为1.8250%变化▼1.00BP 10年期为1.8670%变化▼0.30BP 10年以上为1.8800%变化A2.50BP[5] - 农发债收益率1年期为1.4875%变化▼0.25BP 2年期为1.5250%变化▼0.50BP 3年期为1.6600%变化~0.50BP 5年期为1.7375%变化▼0.75BP 7年期为1.8350%变化0.00BP 10年期为1.8700%变化▼0.25BP[5] 美国经济与通胀数据 - 美国7月整体CPI环比0.2%符合预期 同比2.7%略低于预期2.8% 核心CPI环比0.3%符合预期 同比3.1%略高于预期3.0%[6] - 细项中二手车价格略高于预期 食品价格低于预期 除住房外核心服务通胀环比增速0.5%较上个月明显加快 主要因机票价格因季调因子上涨4% 此因素维持至下月[6] - 受关税影响较大服装 家具用品等品类环比增速放缓 尤其是服装 但家具较对等关税前环比增速增加不少 市场普遍认为报告不会阻碍美联储降息[6] - 特朗普发文要求鲍威尔立即降息 并考虑对其提起重大诉讼 因管理美联储大楼建设问题 再次挑战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敏感话题[6] 非农数据与美联储政策 - 非农数据可能面临改革 特朗普提名劳工统计局局长人选EJ·安东尼建议在数据收集问题修正前暂停发布月度非农就业报告 仅公布季度数据[7] - 曾任劳工统计局主管的迈克尔·霍里根表示暂停月度就业报告影响非常令人担忧 会冲击华尔街和市场信任 并对州及地方就业和工资数据产生连锁反应[7] - 更简单方案是延迟单月数据发布时间直至获得完整样本 从而消除修正带来的噪音[7] - 美国财长贝森特施压提出9月份降息50BP 美联储理事巴尔金发表中性言论 称可能看到通胀和失业率压力 两者平衡尚不明确 政策处于良好位置可灵活应对[8] - 消费者财力吃紧削弱关税通胀效应 消费者会接受刚需商品价格上涨 但会在其他领域降级消费或延迟购买 当时消费者手握充裕现金且消费意愿强烈[8] - 美联储施密德发表鹰派言论 称保持适度限制性政策立场合适 政策利率离中性不远 通胀仍然太高 税对通胀影响有限 是维持政策不变理由而非降息机会[8] - 美联储理事提名人米兰认为无证据表明关税引发通货膨胀 对于下一任主席人选 包括前主席耶伦和前圣路易斯主席布拉德都在考虑范围内[8] 美债与全球债市动态 - 美债隔夜走势趋陡 短债收益率下行 长债收益率上行 欧洲时段因英国就业数据好于预期 7月失业率和失业金申请人数略低于前值 德债开盘上行2BP和英债上行4BP 带动美债收益率小幅上行[9] - CPI数据公布前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升至4.29%以上 公布后快速回落至4.24% 后反弹至4.26%附近震荡 9月降息概率从86%回到接近100%[9] - 之后因欧洲核心国债熊陡带动美债收益率上行 加上特朗普可能提起诉讼消息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反弹至4.315% 德国和英国30年期收益率上涨7-8BP[9] - 截至收盘2年期美债收益率3.72% 5年期3.82% 10年期4.29% 周三亚洲和欧洲时段美债 德债和英债收益率较隔夜回落 曲线趋平 市场缺乏方向 预计维持窄区间震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