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01810)

搜索文档
小米法务部:部分小米车主无端遭受网络攻击,已协助部分车主进行维权
环球网· 2025-09-26 07:16
公司法律维权行动 - 公司持续遭受部分MCN机构和网络黑水军发布不实言论及恶意造谣诋毁 [1] - 公司以零容忍态度强化舆情监控并依法追责侵权行为 [1] - 公司已完成16465条舆情线索的法律评估并重点监测231个网络账号 [1] 诉讼案件进展 - 公司针对92个恶意侵权账号提起民事诉讼并追究法律责任 [1] - 部分案件已进入法院审理阶段并将适时公布进展 [1] - 公司协助小米车主发起35件维权诉讼以应对网络攻击行为 [1] 网络环境治理立场 - 公司强调网络非法外之地且言论自由存在边界 [1] - 公司呼吁尊重事实并理性发言以共建健康有序网络环境 [1] - 公司运用法律手段坚决打击侵权行为以守护品牌商誉和用户名誉 [1]
小米17 Pro、Pro Max主屏及背屏均由TCL华星独供
北京商报· 2025-09-26 07:01
TCL华星供应关系 - 公司独供小米17 Pro与Pro Max的主屏和背屏 [1] - 公司独供小米电视S Pro Mini LED电视全系列产品 [1] - 公司供应小米平板8的屏幕 [1] 产品技术特点 - 小米17 Pro系列"妙享背屏"提供多场景功能应用和交互新体验 [1] - 小米17 Pro Max采用OLED领域稀缺的Real RGB超级像素排列技术 [1] - 该技术实现画质清晰同时降低功耗 [1]
对标iPhone,雷军回应为何小米16改名小米17
新浪科技· 2025-09-26 06:59
产品战略与品牌重塑 - 小米16更名为小米17以重新定义品牌形象并展示挑战行业第一的决心 [1] - 公司认为更名引发的争议反映市场对品牌存在刻板认知需通过产品力突破 [1] - 小米17实现跨代升级 产品性能被描述为"非常炸裂" [1] 竞争对标与市场定位 - 明确将苹果作为对标目标 强调需先具备挑战行业领袖的勇气 [1] - 宣称小米17在多方面超越iPhone17全系列产品 [1] - 公司从完全跟随竞争策略转变为部分领域实现超越 [1] 技术发展与产品演进 - 小米手机业务已持续运营15年 积累长期行业经验 [1] - 当前产品迭代体现从跟随到超越的技术发展路径 [1]
小米法务部公布侵权案件进展:起诉92个账号,协助部分被网暴车主维权
齐鲁晚报· 2025-09-26 06:52
公司法律行动 - 小米法务部2025年至今完成16465条舆情线索法律评估 重点监测231个网络账号 并对92个恶意侵权账号提起民事诉讼[1] - 小米法务已协助车主发起35件维权诉讼 并开通APP专项通道收集用户反馈[1][3] - 公司取证数百个账号 发起数十起诉讼 多起报警案件正在办理中[5] 行业网络环境状况 - 小米汽车成为全网被黑最惨的车企之一 遭遇AI生成造谣内容、评论区辱骂车主及新车发布前通稿抹黑等手段[5] - 黑公关行为涉及多家车企 包括小米、小鹏、蔚来、深蓝四家车企均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披露类似遭遇[5] - 部分平台对相同内容采取正负面不同标题引导 造成流量呈现差异[5] 公司高层表态 - 雷军公开支持六部委打击黑水军行动 称黑公关让产业发展遇到很多困难[5] - 公司以零容忍态度强化舆情监控 强调言论自由有边界 呼吁共同维护健康网络环境[1][5]
小米17系列、汽车定制服务发布,雷军:五年时间让小米完成蜕变
环球网资讯· 2025-09-26 06:33
小米17系列产品创新 - 产品线调整为标准版、Pro、Pro Max三款机型布局高端市场 [3] - 全球首发3nm工艺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芯片,CPU性能与A19 Pro相当,GPU性能显著提升 [3] - 搭载"妙享背屏"支持个性化壁纸定制、信息通知同步及自拍/帮拍等影像功能 [5] - 屏幕采用国产M10发光技术,发光效率达82.1cd/A实现技术突破 [7] - 全系配备含硅量16%的金沙江电池,能量密度最高达894Wh/L,Pro系列应用L形封装异形叠片技术 [7] - Pro系列搭载徕卡影像系统及国产第三代LOFIC技术,支持逆光抓拍和潜望式长焦 [7] - 售价4499元起,9月25日开启预售 [9] 汽车业务进展 - SUV车型YU7开售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交付量超4万台 [10] - 家庭用户占比69%,有孩家庭占比85% [10] - 推出26项定制服务涵盖车漆、内饰、轮毂等配置,起订价10万元 [12] - 北京汽车工厂店设立400余平定制服务中心,每月限量40台 [12] 生态链产品升级 - 小米电视S Pro Mini LED 2026采用低反屏设计,65-98英寸四款尺寸,首销价5199元起 [13] - 米家冰箱Pro 560L支持鲜肉零下不冻结和自动制冰,首销价6399元 [13] - 米家三区洗衣机Pro实现三筒分区洗,首销价3999元起 [13] - 同步推出路由器BE10000 Pro(1699元)、Sound 2 Max音箱(1999元)等新品 [13] 技术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0-2025年研发投入从93亿元增至300亿元,研发人员从1万增至2万人 [16] - 自研玄戒O1芯片使公司成为大陆首家具备3nm制程设计能力的企业 [16] - SU7 Ultra位列国内50万以上纯电轿车销量前列,刷新纽北赛道电动车圈速纪录 [16] - 手机业务稳居国内4000-5000元价位头部,Q2欧洲市场超越苹果 [16] - 科技家电Q2收入同比增长66.2%,空调产品7月跻身全渠道前三 [16] -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2025年底投产 [16] 战略转型与规划 - 2020年确立"技术为本"核心原则,计划五年投入1000亿元研发资金 [14] - 从互联网公司转型为硬核科技企业,聚焦芯片、汽车等核心技术领域 [14][17]
帮主郑重:雷军500亿赌芯片,是豪赌还是远见?
搜狐财经· 2025-09-26 06:21
小米自研芯片战略投入 - 小米宣布自研芯片至少坚持10年并投入500亿元 从最高端市场切入 与苹果和华为路径一致 [1][3] - 小米同步推进造车和造芯业务 相当于同时供两个孩子上大学 几乎押上前十年积累的全部家底 [3] - 投入规模远超普通业务扩张 是公司从组装厂标签突围的生存之战 [3] 芯片业务发展挑战与价值 - 芯片行业九死一生 小米2017年澎湃S1芯片折戟后团队一度收缩 当前3纳米玄戒O1芯片首次流片成功 [4] - 未来面临技术迭代 市场接受度和国际竞争三重压力 [4] - 若坚持十年 即使芯片本身不盈利 也可带来技术话语权 供应链安全和高端品牌溢价三大隐性收益 [4] - 参考华为麒麟芯片成长路径 自主可控芯片终将成为终端业务的护城河 [4] 资本市场关注重点 - 投资者需关注研发效率 即能否持续缩短与高通和联发科的技术代差 [5] - 需关注生态协同 即芯片能否与汽车和手机等业务形成体验闭环 [5] - 需关注成本控制 即在千亿级投入下现金流能否支撑双线作战 [5] - 若三方面兑现承诺 高投入将为十年后估值埋下种子 [6] 战略意义与行业背景 - 500亿赌注关乎中国科技公司从模式创新走向硬核创新的历史转折 [7] - 中长线投资者应关注技术突破里程碑事件而非短期财报波动 [7] - 所有伟大公司都曾做过当时看似不理性的长期投入 [7]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小幅回调,持仓股小米集团午后重挫5%,小米17系列发布会于昨日举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06:09
港股市场表现 - 9月26日午后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科网股普跌 风电股走强 内房股普涨 汽车股活跃 生物医药概念走弱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持仓股中 地平线机器人 金山软件 小米集团 金蝶国际 阿里健康领跌 小米集团午后跌幅超5% [1] 小米集团业务动态 - 9月25日发布全新小米17系列手机 起售价4499元 小米17Pro起售价4999元 小米17ProMax起售价5999元 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1] - 雷军表示芯片是小米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自研手机SoC至少坚持10年 至少投入500亿元 [1] -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小米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前三厂商 全球最大的AIoT智能硬件平台 看好其AI加速产业重构过程中的端侧龙头卡位优势 [1] - 手机业务积极推进高端化战略及国际化扩展 IoT业务受益于核心自研能力提升和出海空间 汽车业务伴随车型矩阵完善及生态链协同 目标跻身全球前五车厂 [1] 阿里巴巴与恒生科技指数 - 阿里2025云栖大会点燃看涨狂潮 恒生科技有望再度向上突破 [2] - 阿里巴巴年内股价已翻倍 为恒生科技指数第一大权重股 权重高达9.17% [2] - 美联储降息重启 南向资金有望持续流入 内外资共振及AI叙事强化共同催化恒生科技估值重构 [2]
“YU7扛住了!”雷军揭秘造车背后:我们拆解了三辆Model Y,小米YU7曾是最后的底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06:05
公司战略与产品定位 - YU7项目作为小米汽车的战略备选方案 旨在应对SU7可能失败的市场风险 体现公司破釜沉舟的决心[1] - 2022年夏季纯电轿车市场除特斯拉外表现疲软 行业普遍不看好SU7前景[1] - 公司选择差异化竞争路线 放弃模仿理想汽车增程SUV赛道 转向开发运动型SUV[2] - YU7对标特斯拉Model Y 通过拆解学习竞品技术细节 起售价定为25.35万元 较Model Y低1万元[2] 市场表现与销售数据 - YU7上市后三分钟内大定突破20万辆 18小时锁单量超过24万辆 创行业记录[3] - 自7月6日启动交付至演讲时 YU7累计交付量超4万辆 经受住市场严格检验[4] - 截至8月底 SU7系列累计交付量超过33万辆 有效扭转外界对手机企业造车的质疑[4] 产品与服务创新 - 推出小米定制服务 包含5款定制车漆 内饰配色 轮毂及专属车标等个性化选项[4] - 定制服务试运营期间每月限40辆 适用于YU7 Max和SU7 Ultra车型 需满足选配金额超10万元的条件[4]
“YU7扛住了!”雷军揭秘造车背后:我们拆解了三辆Model Y 小米YU7曾是最后的底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06:03
产品战略与决策 - 小米汽车在2022年SU7开发关键时期面临纯电轿车市场挑战 决定同时启动YU7项目作为备用方案以应对SU7可能失败的风险 [1] - 面对行业增程SUV赛道成功案例 公司内部经过激烈争论后选择不走模仿路线 而是冒险开发运动型SUV YU7 [2] - YU7项目对标特斯拉Model Y 通过拆解学习竞品细节 并以低于竞品1万元的起售价(25.35万元)定位市场 [2] 市场表现与交付数据 - YU7上市后取得超预期市场反响 三分钟内大定数量突破20万辆 [3] - 在18小时内锁单量超过24万辆 该数据引发行业关注与质疑 [3] - 自7月6日启动交付至演讲时 YU7累计交付量已超4万辆 [6] - 截至8月底 SU7系列累计交付量超过33万辆 [6] 产品线扩展与服务创新 - 公司推出"小米定制服务"试运营 包含5款定制车漆 内饰配色 轮毂及专属车标等配置 [6] - 定制服务每月限量40辆 仅支持YU7 Max和SU7 Ultra车型 要求选配金额超过10万元 [6] - 通过SU7 Ultra和YU7等产品序列 公司逐步扭转外界对手机企业造车的质疑 [6]
小米法务部:部分MCN机构和网络黑水军持续发布不实言论 已对92个恶意侵权账号提起民事诉讼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05:53
网络侵权维权行动 - 公司指控部分MCN机构和网络黑水军长期发布不实言论并恶意造谣诋毁 破坏清朗网络舆论环境[1] - 2025年至今已完成16465条舆情线索法律评估 重点监测231个网络账号 并对其中92个恶意侵权账号提起民事诉讼[1] - 部分案件已进入法院审理阶段 公司将持续依法追究相关侵权人法律责任[1] 车主维权支持措施 - 公司关注到部分小米车主无端遭受网络攻击的情形 法务部门已协助车主进行维权[1] - 目前已发起车主维权诉讼共计35件 后续将持续重点关注此类网络侵权行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