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生化科技(00809)

搜索文档
香港电讯上半年净利逾20亿港元 青岛银行中期盈利同比增逾一成
新浪财经· 2025-07-31 12:41
业绩表现 - 香港电讯-SS上半年总收入173.22亿港元同比增长4% 净利润20.7亿港元同比增加4% [4] - 青岛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76.62亿元增长7.5% 净利润30.65亿元增长16.05% [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预计中期净利润201亿-216亿元同比下降39.5%-43.7% [4] - 汽车之家-S上半年收入总额32.12亿元同比减少7.75% 净利润7.72亿元同比减少15.99% [4] - 绿茶集团预计中期净利润2.3亿-2.37亿元同比增长约32%-36% [4] - 粤海置地预计中期净利润超2.6亿港元同比扭亏为盈 [4] - 药师帮预计中期净利润超7000万元 [4] - 中国东方教育预计中期净利润同比增长45%-50% [4] - 中核国际预计中期收入增加至不少于约5.85亿港元 净利润不少于约950万港元 [4] - 大唐环境预计中期净利润减少至3.5亿至4亿元 [4] - 长江生命科技预计中期净亏损约1.5亿港元同比盈转亏 [4] - 延长石油国际预计中期亏损约2790万港元 [4] 业务进展 - 开拓药业-B完成KX-826酊1.0%治疗中国成年男性雄激素脱发关键性临床试验III期全部患者入组 [2] - 李氏大药厂Socazolimab获国家药监局批准联合化疗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 [2] - 恒瑞医药SHR-8068注射液、阿得贝利单抗注射液、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临床试验获批 [2] - 恒瑞医药HRS-5041获批开展治疗前列腺癌临床试验 [2] - 深圳高速公路股份6月份外环项目路费收入为1.06亿元 [2] - 大成生化科技附属与东北电力及辽宁电力就锅炉翻修项目订立EPC合约 最高代价1.291亿元 [2] - 小黄鸭德盈附属签约开发AI营销系统拓新收益来源 [2] 资本运作 - 威海银行拟发行不超过约7.58亿股内资股及1.54亿股H股 募资近30亿元 [2] - 维他奶国际斥资约1840.8万港元回购200万股 回购价9.17-9.24港元 [3] - 百胜中国斥资627.08万港元回购1.71万股 回购价363.8港元至368港元 [3]
大成生化科技(00809)附属与东北电力及辽宁电力就锅炉翻修项目订立EPC合约
智通财经网· 2025-07-31 11:18
项目合作 - 长春大合与联合中标者东北电力及辽宁电力签订EPC合约 负责锅炉翻修项目的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等全流程工作 [1] - 项目最高代价为人民币1.291亿元 包含提前竣工最高奖金 [1] 技术升级内容 - 新建150吨/小时超高温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及配套供热装置设施 [1] - 建造烟气除尘和脱硝装置并重新使用现有脱硫装置 建立新型除渣输灰及装煤除尘系统 [1] - 建设全膜海水淡化水系统(部分复用现有组件) 安装集成控制的热供仪表及控制系统 [1] - 升级综合自动化系统 更新厂房区域排水供水、供暖通风空调系统及绿化铺装工程 [1]
大成生化科技(00809.HK)订立EPC合约
格隆汇· 2025-07-31 11:15
项目概况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长春大合于2025年7月31日与联合中标者东北电力及辽宁电力签署EPC合约,负责锅炉翻修项目[1] - 项目最高代价为人民币1.291亿元(含提前竣工奖金)[1] - 招标于2025年7月14日完成收标流程[1] 技术升级内容 - 新建150吨/小时超高温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及配套供热装置[1] - 建造烟气除尘和脱硝装置,复用现有脱硫装置[1] - 建立全新除渣输灰系统、装煤除尘系统及全膜海水淡化水系统(部分复用现有组件)[1] - 安装热供仪表控制系统并集成控制改造[1] - 建设综合自动化系统及更新厂房排水、供水、暖通空调系统[1] 项目必要性 - 长春大合使用中温/次高压锅炉超20年,需升级至超高温/超高压锅炉以匹配行业主流技术[2] - 技术升级旨在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市场竞争力[2] - 锅炉翻修符合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2] 业务模式选择 - 集团缺乏大型翻修项目资质与实施能力,选择通过EPC模式外包予专业承包商[2] - 通过招标实现公平竞争并优选供应商,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成本[2] - 集团主营业务为玉米提炼产品及玉米源生化产品的生产销售,非工程建造领域[2]
大成生化科技(00809) - 有关以公开招标方式订立的EPC合约的须予披露交易

2025-07-31 11:04
00809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 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 而產生或因依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GLOBAL BIO-CHEM TECHNOLOGY GROUP COMPANY LIMITED * 有關以公開招標方式訂立的EPC合約的須予披露交易 以公開招標方式訂立EPC合約 茲提述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二五年五月二十三日有關就EPC合約開始公開招標的公告。 以公開招標方式訂立EPC合約 茲提述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二五年五月二十三日有關就EPC合約開始公開招標的公告。 誠如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二五年五月二十三日的公告所披露,長春大合已就EPC合約發出招 標公告邀請投標者,該招標已於二零二五年五月二十六日開始。由於並無足夠的投標者 參與該招標,長春大合已分別於二零二五年六月三日(已於二零二五年六月二十三日截 止,無中標者)及二零二五年六月二十四日發出另外兩份招標公告,邀請投標者競投EPC 合約。於日期為二零二五年六月二十四日的招標公告中,為激勵承包商參加招標,已加 入提供的獎金的條款以獎勵提前竣工鍋爐 ...
大成生化科技(00809) - 涉及根据特别授权发行代价股份之供应商债务重组安排延迟寄发通函

2025-07-31 10:35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 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 而產生或因依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00809 涉及根據特別授權發行代價股份之 供應商債務重組安排 延遲寄發通函 茲提述大成生化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二五年七月八日之公告(「該公 告」),內容有關涉及根據特別授權發行代價股份之供應商債務重組安排。除文義另有所 指外,本公告所用詞彙與該公告所界定者具有相同涵義。 由於需要額外時間編製及落實將納入通函(「通函」)的若干資料,誠如該公告所述,其應 載有(其中包括)(i)股份購買協議及其項下擬進行交易(包括重新收購及授出發行代價股份 之特別授權)之進一步資料;(ii)股東特別大會通告;及(iii)上市規則規定須予披露之其他 資料,預期通函寄發予股東的日期將延遲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二日或之前。 承董事會命 大成生化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主席 王成 GLOBAL BIO-CHEM TECHNOLOGY GROUP COMPANY LIMITED * 香港,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 於本公告 ...
大成生化科技(00809.HK)开始供应商债务重组安排
格隆汇· 2025-06-09 14:19
债务重组安排 - 为促成供应商债务重组安排,相关供应商设立供应商中国合伙企业,所有合伙企业以相同方式设立,相关供应商根据应付款项金额享有同等权利 [1] - 各供应商中国合伙企业、世纪大成、大成香港订立债转股协议,供应商中国合伙企业动用合共人民币4611万元(4611百万元)认购世纪大成新增注册资本,完成后占世纪大成约2898%股权 [1] - 债转股协议完成后,世纪大成将由供应商中国合伙企业合共持有约2898%,大成香港持有约7102%,世纪大成仍为公司附属公司 [2] 债转股协议条款 - 债转股协议完成须取得所有监管同意及授权,包括商务部主管部门的批准或备案 [2] - 协议包含禁售条款,供应商中国合伙企业所持世纪大成股权仅可为债务重组目的持有,不得出售、担保、质押或以其他方式处置 [2] - 供应商中国有限合伙所持世纪大成的股权最终将置换为公司上市股份,供应商中国有限合伙应在香港设立特殊目的工具(供应商特殊目的工具)并转让股权 [2] 股权置换与收益预期 - 公司将通过发行新股份作为代价股份,向供应商特殊目的工具收购世纪大成约2898%股权,代价(供应商债务扣除折让后的金额)尚未协定 [2] - 预期折让幅度不低于300%,剔除差额影响后,集团将就该供应商债务折让录得净收益不少于约1900万港元(1900百万港元) [3] - 股权置换完成后,世纪大成将再次成为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最终实益拥有权不变,对集团权益无整体影响 [3] 协议进展 - 截至公告日期,集团与供应商中国有限合伙或其代名人未就发行公司股份订立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也未就发行价格达成共识 [3]
大成生化科技(00809)议决重新启动长春大合的锅炉翻修项目,并拟通过与合适的EPC 承包商签订EPC合约
智通财经网· 2025-05-23 15:11
项目启动与招标安排 - 公司决定重新启动长春大合锅炉翻修项目 将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遴选EPC承包商[1] - 招标公告于2025年5月23日发出 招标期23日 将于2025年6月17日截止[1] - EPC承包商将负责项目工程设计 采购 施工工作[1] 项目背景与必要性 - 长春大合生产设施2024年全年保持正常营运 并为集团贡献大量收入[2] - 现有锅炉已使用超过20年 为中温/次高压锅炉及配套发电机组[2] - 中国广泛使用更具成本效益的高温/高压及超高温/超高压锅炉[2] - 锅炉翻修旨在降低生产成本 提升市场竞争力 符合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2] 业务模式与实施方式 - 公司主要在中国从事玉米提炼产品及玉米为原料的生化产品生产销售[2] - 集团缺乏同类大规模翻修项目的相关资质及能力[2] - 通过EPC合约将项目外包 可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成本并通过公平竞争选择优质供应商[2]
大成生化科技(00809)及合肥和晨将于兴隆山生产基地建立并合作营运合成生物中试平台
智通财经网· 2025-05-23 13:31
战略合作框架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长春鸿成生物化工材料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合肥和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订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 - 合作旨在利用双方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优势 聚焦吉林省重点产业相关应用 支持该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 [2] - 合作将结合公司在技术规模化、工艺优化、生产流程设计及成本控制方面的经验与合肥和晨在基因设计、菌种构建及代谢途径优化等技术优势 [2] 产业合作平台 - 双方将利用公司兴隆山生产基地的研究中心及中试设施建立并合作营运合成生物中试平台 [2] - 研发设施包括约10,000平方米的工厂及厂房 配备生化、生物发酵、食品及动物保护四个研发中心 [2] - 生产基地设有生物发酵产品试验厂房 配备七个生物化学品中试设施 [2] 基金与产业支持 - 长兴绿洲子基金由基金合伙人以本金额人民币5000万元设立 [1] - 基金聚焦合成生物技术在生物制造、农业科技及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1] - 通过资源整合促进与国内大型、高科技及高增长企业合作 助力长春市打造中国东北合成生物技术产业高地 [1] 技术产业化进展 - 中试平台揭牌仪式标志着技术成果转化为产业化成果进程中的"最后一公里"桥接完成 [2] - 合作重点推进合成生物技术在氨基酸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2] - 产业化突破将覆盖生物基化学品、医疗材料及其他相关领域 [2] 生产基地现状 - 公司兴隆山生产基地目前处于暂停营运状态 [3]
大成生化科技(00809.HK)与合肥和晨订立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推进合成生物技术在氨基酸领域产业化应用
格隆汇· 2025-05-23 13:25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大成生化科技全资附属公司鸿成生物技术与合肥和晨生物科技订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利用各自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优势,聚焦吉林省重点产业相关应用,支持该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 [1] - 合作内容包括将大成生化科技在技术规模化、工艺优化、生产流程设计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经验与合肥和晨在基因设计、菌种构建及代谢途径优化等技术优势相结合,共同推进合成生物技术在氨基酸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1] 研发设施与中试平台 - 双方计划利用大成生化科技兴隆山生产基地的研发设施建立并合作运营合成生物中试平台,该基地包括约10,000平方米的工厂及厂房,并设有生化、生物发酵、食品及动物保护四个研发中心 [2] - 研发设施还配备一个生物发酵产品试验厂房和七个生物化学品中试设施,中试平台揭牌仪式已顺利完成,标志着技术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关键一步 [2] 合肥和晨业务背景 - 合肥和晨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与前沿递送技术的结合,专注于开发生物基化学品、特殊氨基酸及高附加值活性成分等原料产品 [2] - 公司还利用高附加值活性成分及前沿递送技术推出美容产品及功能食品应用解决方案 [2]
大成生化科技(0080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0 10:11
持续经营业务整体财务指标变化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20.01亿港元,2023年为13.74亿港元,同比增长45.6%[3] - 2024年毛利为1.91亿港元,2023年为4363.7万港元,同比增长337.6%[3]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的除税前溢利为7.46亿港元,2023年为37.01亿港元,同比下降79.8%[3] - 2024年本年度溢利为7.70亿港元,2023年为42.25亿港元,同比下降81.8%[4]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持续经营业务)为8.6港仙,2023年为42.0港仙,同比下降79.5%[5]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20.01095亿港元,2023年为13.73938亿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2024年收益为0,2023年为4.40813亿港元[34]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来自客户合约之货物销售收益为20.01095亿港元,2023年为13.73938亿港元[36]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提及的雇员福利开支为1.06574亿港元,2023年为1.13794亿港元[37]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出售存货的成本为18.10123亿港元,2023年为13.30301亿港元[37]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财务成本为3.23402亿港元,2023年为7.50351亿港元[38]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769,598千港元,2023年为4,224,593千港元;每股基本盈利2024年为8.6港仙,2023年为47.4港仙[43]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摊薄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6,196,430,756,每股摊薄盈利为2.9港仙;2023年分别为14,080,165,550和29.1港仙[44] - 集团2024年销量增加约55.9%至38.2万公吨,综合收益增加约45.7%至约20.011亿港元[69] - 本年度持续经营业务出口销售约为6.321亿港元(2023年:3.542亿港元),占集团总收益约31.6%(2023年:25.8%)[74] - 其他收入及所得增加约575.2%至约1.769亿港元(2023年:2620万港元)[75] - 销售及分销成本上升约63.1%至约1.078亿港元(2023年:6610万港元),占集团收益约5.4%(2023年:4.8%)[76] - 行政费用大幅减少约18.9%至约2.465亿港元(2023年:3.041亿港元)[77] - 其他开支增加约253.8%至约9.067亿港元(2023年:2.563亿港元)[78] - 财务成本减少56.9%至约3.234亿港元(2023年:7.504亿港元)[79] - 本年度录得税项抵免约2400万港元(2023年:4210万港元)[80] - 本年度自持持续经营业务产生的公司溢利减少至约7.696亿港元(2023年:37.431亿港元)[82] - 本年度应收贸易账款周转期增加至约29日(2023年12月31日:19日) [95] - 本年度应付贸易账款周转日数增加至约211天(2023年12月31日:144天),存货周转天数增加至约42天(2023年12月31日:20天) [9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约为0.3(2023年12月31日:0.1),资本负债比率减少至约37.3%(2023年12月31日:84.5%) [96] - 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出口销售(以美元结算)本年度占集团收益约31.6%,2023年为25.8%[97] - 本年度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雇员成本(包括董事酬金)约为1.0797亿港元,2023年为1.1504亿港元[106] 资产与负债指标变化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24.42亿港元,2023年为42.40亿港元,同比下降42.4%[6] - 2024年流动资产为21.00亿港元,2023年为9.70亿港元,同比增长116.5%[6] - 2024年流动负债为64.86亿港元,2023年为83.96亿港元,同比下降22.8%[6] - 2024年流动负债净值为-43.86亿港元,2023年为-74.26亿港元,同比减少40.9%[6] - 2024年负债净值为-19.54亿港元,2023年为-40.37亿港元,同比减少51.6%[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值约43.86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74.261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负债净值约19.54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40.369亿港元[10] - 2024年按资产所在地,中国非流动资产为24.10793亿港元,2023年为42.21636亿港元;香港2024年为38.9万港元,2023年为58.3万港元[34]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于12月31日为2,119,050千港元,2023年为3,823,699千港元[46] - 2024年应收贸易账款为392,479千港元,亏损拨备为-233,022千港元,净额为159,457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480,900千港元、-340,686千港元和140,214千港元[46] - 2024年来自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的应收贸易账款分别占总值10.9%和20.8%,2023年分别为9.3%和17.4%[47] - 2024年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账款总计160,107千港元,2023年为363,196千港元[48]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5,470千港元,2023年为88,246千港元[49] - 2024年应付贸易账款为1,174,619千港元,2023年为904,170千港元[50] - 2024年12月31日借贷总值减少约19.047亿港元至约16.93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35.984亿港元)[85] - 2024年12月31日,可换股债券负债部分约9.59亿港元,权益部分约1.05亿港元,本年度实际估算利息约1.58亿港元 [91] - 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43.864亿港元,负债净额约为19.544亿港元[62] 业务出售相关 - 2024年12月30日完成出售长春大成实业100%注册资本,出售后已出售集团负债净额不再并入集团综合财务报表,其中已处置润德贷款本金约1.135亿元人民币,剩余润德贷款本金约7.015亿元人民币[10] - 2024年12月30日出售长春大成实业出售股份,代价为人民币1.0元[58] - 出售附属公司可识别负债净值总额为1,586,350千港元,出售收益为 - 1,962,112千港元[59] - 集团2024年出售事项确认一次性收益约19.621亿港元[69] - 2024年12月30日,大成实业(香港)出售长春大成实业出售股份,代价为人民币1元[102] 财务支持与合作 - 集团采取措施减少营运成本、发展新业务增强经营现金流,预计2025年氨基酸业务带来充足现金流入[11] - 农发集团确认2025年3月18日后24个月继续按持续经营基准向集团提供财务支持,无需集团资产抵押[12] - 2024年12月31日农发集团未经审核资产净值约38.091亿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约20.107亿元人民币[1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应付农发集团负债约17.814亿港元,农发集团同意未来24个月支持集团,财务状况不允许时不要求偿还[13] 会计准则相关 - 集团首次采用多项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包括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等[15]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将负债分类为流动或非流动)旨在提高应用规定一致性,澄清债务分类规定[15]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附带契诺的非流动负债)明确报告日期后须遵守的契诺不影响债务分类,要求在附注披露相关资料[17] - 采纳上述修订本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6][18] - 公司采纳香港诠释第5号修订本、香港会计准则第7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本、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本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20][22][24] 各业务线数据指标变化 - 公司有4个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可呈报营运分部,2023年也是4个[2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持续经营业务外界客户收益总计2001095千港元,其中上游产品264151千港元,氨基酸1736944千港元[3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持续经营业务分部业绩总计亏损995424千港元,其中上游产品亏损407119千港元,氨基酸亏损543302千港元[30] - 上一年度,持续经营业务外界客户收益总计1373938千港元,其中上游产品217221千港元,氨基酸1156717千港元[31] - 上一年度,持续经营业务分部业绩总计亏损487312千港元,其中上游产品亏损314902千港元,氨基酸亏损107115千港元[3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持续经营业务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总计212657千港元,其中上游产品76599千港元,氨基酸114905千港元[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持续经营业务使用权资产折旧总计15137千港元,其中上游产品4117千港元,氨基酸9240千港元[32] - 集团2024年其他玉米提炼产品销售增加约70.0%至约10.2万公吨,金额约为2.642亿港元[70] - 集团2024年氨基酸分部收益大幅增加约50.2%至17.369亿港元,销量为28万公吨[71] - 氨基酸分部本年度毛利约为1.884亿港元(2023年:5790万港元),毛利率为10.8%(2023年:5.0%)[72] 资本开支相关 - 持续经营业务资本开支为185.8万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资本开支为58.8万港元[33] 税收相关 - 2023年债务重组一次性收益约42.848亿港元[37][39]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均未就香港利得税和中国企业所得税计提拨备[40] - 2024年递延税项暂时差额之发放及拨回净值为-23,979千港元,所得税抵免为-23,979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42,082千港元[41] 股息与股本相关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4年股息,2023年也未派发[42] - 法定股本中普通股和可换股优先股均为30,000,000,000股,每股面值0.1港元,2024年和2023年金额均为3,000,000千港元[54] - 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8,907,405,717股,每股面值0.1港元,2024年和2023年金额均为890,741千港元;2024年新增可换股优先股17,267,750,569股,金额为1,726,775千港元[54] - 2024年1月4日完成可换股优先股认购事项,向吉林利亨发行14,535,514,629股,向吉林元亨发行2,732,235,940股,转换比率为1:1[55] - 可换股优先股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约1,726,775,056.97港元,相当于人民币1,580,000,000元,所得款项净额约1,716,775,057港元[56] - 2024年10月25日获股份回购授权,可回购不超890,740,571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10%[56] - 本年度根据股份回购授权购回31,666,000股股份并持作库存股份[57] - 2024年公司于联交所购回3166.6万股股份,总代价约为258.3458万港元[107] - 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89.07405717亿股,包括3166.6万股库存股份[107] - 2024年11月购回2323.4万股,最高每股购回价0.087港元,最低0.063港元,已付总代价178.821万港元[107] - 2024年12月购回843.2万股,最高每股购回价0.106港元,最低0.085港元,已付总代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