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生化科技(00809)

搜索文档
大成生化科技(0080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1 22:17
债务重组 - 本集團已於2023年12月31日將全數轉讓貸款人民幣4,267,800,000元轉讓予農發[5] - 本集團的債務重組安排包括轉讓全數轉讓貸款及訂立債務重組協議[5] - 本集團已將合共人民幣1,580,000,000元用於償還全數轉讓貸款[21] - 本集團的計息銀行及其他借貸總值減少約1,778,400,000港元至約1,820,000,000港元,主要由於透過清偿全數转让贷款而完成债务重组安排[43] - 本集團的借貸淨值減少約1,756,300,000港元至約1,753,700,000港元[43] - 財務成本下降約63.6%至約124,200,000港元,主要由于债务重组安排在2024年1月完成所致[38] 资产出售 - 本集團已於2023年12月21日完成大成糖業出售股份的買賣[5] - 公司收購了大成糖業的出售股份[6] - 集團已完成大成糖業出售,資產負債率得以進一步改善,整體財務狀況改善[12] 可换股优先股发行 - 本公司已於2024年1月4日完成可換股優先股認購事項[4] - 可換股優先股認購事項所得款項淨額約為1,716,775,057港元,用於償還全數轉讓貸款[50] - 可換股優先股認購事項完成後,合共14,535,514,629股利亨可換股優先股及2,732,235,940股元亨可換股優先股已分別發行予吉林利亨及吉林元亨[50] - 本公司已完成向可換股優先股認購方發行17,267,750,569股可換股優先股,所得款項淨額約為1,716,800,000港元[96] 能源管理合同 - 本公司與現代農業基金於2024年5月27日訂立能源管理合同[5] - 由于需要符合煤炭消费指标,公司与现代农业基金终止了初始的能源管理合同[75] - 公司正在重新设计翻修项目方案,并继续与金融机构及地方政府磋商以完成经调整的翻修项目[75] 财务状况 - 本集團於本期間錄得虧損約157,700,000港元[90] - 本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錄得流動負債淨值約5,841,800,000港元[90] - 本集團已採取措施改善財務狀況,包括落實徵收相關物業[91][92][93] - 本集團將全力解決結欠長春潤德的未償還款項人民幣815,000,000元[92] - 本集團已採取措施盡量減少營運成本,並發展新業務以增強經營現金流入[94] - 本集團於本期間錄得毛利66,000,000港元[94] 股东及关联交易 - 公司控股股东为现代农业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约35.20%已发行股本[6] - 滙港、現代農業、吉林利亨、吉林元亨分別持有本公司28.16%、93.27%、163.18%和30.67%的股份[63] - 吉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持有本公司19.64%的股份抵押權益[63] - 現代農業已取得收購守則規則26豁免,於悉數轉換可換股債券後將持有本公司約59.0%的股份[64] - 現代農業控股由PRC LLP全資擁有,PRC LLP的60.0%由農發(由吉林省國資委控制)擁有[64] - 公司與農發集團之間的關聯交易構成持續關連交易,符合上市規則要求[128] - 公司應付農發集團的貿易賬款為451,942千港元,其他應付農發集團款項為1,199,115千港元,還有89,150千港元的其他借款[12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關聯方交易中包括採購玉米顆粒188,413千港元、應付賬款利息31,258千港元、其他借貸利息4,170千港元、擔保費用9,511千港元[130] 业务经营 - 本集團的賴氨酸分部收入及毛利在本期間錄得顯著改善[19] - 本集團推出多種高利潤率的氨基酸新產品,提高生產技術以降低生產成本[19] - 本集團繼續最大限度地提升氨基酸業務生產設施的產能,並推出一系列高增值產品以擴大銷售[23] - 本集團正在積極探索重組生物化工醇業務產品組合的可能性[19] - 本集團預計將保持相對健康的現金流,透過實施翻修項目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19] - 本集團氨基酸分部的收益大幅增加約100.4%至758,400,000港元,銷量為123,000公噸[28] - 本集團氨基酸分部錄得毛利約為71,800,000港元,毛利率為9.5%[28] - 本集團於本期間的出口銷售約為307,000,000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336.7%[32] 政府补助及其他收益 - 本集團於本期間獲得一次性政府補助約67,400,000港元及按公允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公允值增值28,200,000港元[33] - 由於確認暫時差額,本集團於去年同期錄得遞延稅項抵免約30,500,000港元,於本期間則並無錄得遞延稅項抵免[39] 成本管控 - 本集團於本期間的銷售及分銷成本上升約96.0%至約44,100,000港元[34] - 本集團於本期間的其他支出減少約56.2%至約52,400,000港元[37] 现金流及资产负债 - 本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的現金及銀行結餘及已抵押銀行存款減少約22,100,000港元至約66,300,000港元[43] - 本集團全部計息銀行及其他借貸均須於一年內或按要求悉數償還[44] - 本集
大成生化科技(0080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0 12:30
持续经营业务整体财务数据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898,54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68,806千港元;持续经营业务本期亏损为157,74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759千港元[1]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57,74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64,904千港元;应占全面亏损收益总值为387,18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07,737千港元[3][4]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亏损(持续经营业务)为1.8港仙,2023年同期无;基本每股亏损(已终止经营业务)2023年为0.7港仙,2024年无[4] - 本集团本期亏损约1.577亿港元,2023年同期约9510万港元[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持续经营业务外界客户收益为89.8541亿港元,除税前亏损为1.57743亿港元[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持续经营业务外界客户收益为46.8806亿港元,除税前亏损为6029万港元[22] - 2024年上半年货物销售收益为898,541千港元,2023年为468,806千港元[25]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所得为124,677千港元,2023年为22,202千港元[25]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124,231千港元,2023年为340,778千港元[27] - 2024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为69,090千港元,2023年为64,544千港元[28] - 2024年上半年出售存货成本为832,516千港元,2023年为527,020千港元[28]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抵免为0千港元,2023年为30,531千港元[30]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8港仙,2023年为0.7港仙[3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收益增加约91.7%至约8.985亿港元,毛利约6600万港元,毛利率7.3%[46] - 本期集团毛利6600万港元,2023年为毛损5820万港元[13] - 本期出口销售约为3.07亿港元,较2023年的7030万港元增加约336.7%,其中氨基酸及其他玉米提炼产品分别占集团总收益约33.2%(2023年:10.6%)及1.0%(2023年:无)[51] - 本期其他收入及所得增加约461.7%至约1.247亿港元(2023年:2220万港元),主要因长春大合获一次性政府补助及金融资产公允值增值[51] - 本期销售及分销成本上升约96.0%至约4410万港元(2023年:2250万港元),占集团收益约4.9%(2023年:4.8%)[52] - 本期行政费用减少约1.9%至约1.277亿港元(2023年:1.302亿港元),主要因专业开支减少[53] - 本期其他支出减少约56.2%至约5240万港元(2023年:1.195亿港元),因暂停长春大合生产设施开支减少[54] - 本期集团财务成本下降约63.6%至约1.242亿港元(2023年:3.408亿港元),因债务重组安排完成[55] - 本期自持持续经营业务产生的公司净亏损约为1.577亿港元(2023年:2980万港元),EBITDA约为1.019亿港元(2023年:4.161亿港元)[58] 资产负债数据变化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4,035,09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239,567千港元;流动资产为828,98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69,529千港元[6]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6,670,73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395,603千港元;流动负债净值为 - 5,841,75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 - 7,426,074千港元[6] - 2024年6月30日总资產减流动负债为 - 1,806,65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 - 3,186,507千港元[6]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890,66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50,399千港元;负债净值为 - 2,697,31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 - 4,036,906千港元[7] - 2024年6月30日股本为890,741千港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可换股优先股为1,726,77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无[7] - 2024年6月30日储备为 - 5,314,83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 - 4,927,647千港元;亏绌总值为 - 2,697,31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 - 4,036,906千港元[7]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约58.41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74.261亿港元[10] - 2024年6月30日负债净值约26.97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40.369亿港元[10] - 2024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为3,602,14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823,699千港元[35]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净额为78,80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0,214千港元[35] - 2024年6月30日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应收贸易账款分别占总值14.9%和24.6%,2023年12月31日为9.3%和17.4%[36]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78,80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0,214千港元[37] - 2024年6月30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337,10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63,196千港元[38]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1,058,24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04,170千港元[39] - 2024年6月30日法定普通股和可换股优先股面值均为3,000,000千港元,与2023年12月31日相同;已发行普通股面值890,741千港元与2023年相同,已发行可换股优先股面值1,726,775千港元,2023年无[40]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面值约2,617,516,000港元,包括约890,741,000港元普通股和约1,726,775,000港元可换股优先股[40] - 2024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总值减少约17.784亿港元至约18.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35.984亿港元),借贷净值减少约17.563亿港元至约17.53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35.1亿港元)[60] - 2024年6月30日金额约551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5620万港元)的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按年利率6.5%至7.8%的固定利率计息,年期为一年至三年[61] - 可换股债券2024年6月30日负债部分约8.546亿港元、权益部分约1.04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约8.013亿港元及1.047亿港元,本期实际估算利息约5330万港元,2023年为约5300万港元[63] - 2024年应收贸易账款周转日数减至约16日,2023年12月31日为19日;应付贸易账款周转日数增至约215日,2023年12月31日为144日;存货周转天数增至约66天,2023年12月31日为20天[6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约为0.1,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负债净额减至约26.97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约40.369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降至约55.0%,2023年12月31日为84.5%[66] 业务线数据变化 - 2024年上半年上游产品外界客户收益为1.40093亿港元,分部业绩亏损8378万港元[21] - 2023年上半年上游产品外界客户收益为9033.2万港元,分部业绩亏损1.62626亿港元[22] - 2024年上半年氨基酸外界客户收益为7.58448亿港元,分部业绩亏损2658.3万港元[21] - 2023年上半年氨基酸外界客户收益为3.78474亿港元,分部业绩亏损9907.7万港元[22] - 2024年按客户所在地,中国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5.91521亿港元,亚洲、美洲及其他地区为3.0702亿港元[24] - 2023年按客户所在地,中国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3.98521亿港元,亚洲、美洲及其他地区为7028.5万港元[24] - 上游产品销售额增至1.401亿港元,其他玉米提炼产品销量增加约96.3%至约5.3万公吨,毛损率4.1%[47] - 氨基酸分部收益增加约100.4%至7.584亿港元,销量为12.3万公吨,毛利率9.5%[48] - 2024年下半年氨基酸分部前景预期相对稳定[48] - 大成糖业完成后,玉米甜味剂分部财务业绩重列为已终止经营业务,本期无销售[49] - 生物化工醇分部自2022年最后一季度起暂停生产,本期无销售[50] 行业环境数据 - 世界银行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2.6%,低于新冠前十年的3.1% [42] - 中国政府设定2024年适度年增长目标5%左右,2024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 [42] - 2024/25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估计为1,224,800,000公吨,2023/24年度为1,225,500,000公吨[42] - 2024年6月底国际玉米价格降至每蒲式耳397美仙(每公吨人民币1,135元),2023年6月底为每蒲式耳555美仙(每公吨人民币1,585元)[42] - 2024/25年度国内玉米收成约2.97亿公吨,消耗量约2.996亿公吨,2024年6月底价格降至每吨约2464元[43] - 2024年上半年国内生猪平均售价每公斤15.37元,较2023年底上涨4.99%[43] 债务相关事项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结欠吉林信达未偿还本金约42.678亿人民币贷款转让给农发,2024年1月集团已偿还15.8亿人民币[11] - 集团将解决结欠长春润德未偿还的8.15亿人民币款项[1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应付农发集团负债约17.40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31.532亿港元[15] - 农发集团同意支持集团,在集团财务状况不允许时不要求偿还[15] - 公司向现代农业发行本金总额为10.86279565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经调整后转换价为每股0.21港元,到期日延至2023年6月15日[62] - 2023年11月30日,吉林元亨以2.5亿元认购元亨可换股优先股,吉林利亨以13.3亿元认购利亨可换股优先股,认购价每股0.10港元,较收市价溢价约78.6%[64] - 可换股优先股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约17.2677505697亿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17.16775057亿港元,每股净发行价约0.099港元,2024年1月4日完成认购[65] - 发行利亨可换股优先股145.35514629亿股、元亨可换股优先股27.32235940亿股,分别占扩大后公司已发行股本约55.53%及10.44%,总面值17.267750569亿港元[65] - 公司需清偿还回购贷款未付代价8.15亿元人民币,将利用征收相关物业的剩余所得款项增强财务资源[71] 公司运营相关事项 - 公司实施内部监控措施,每月为董事提供企管守则培训[45] - 2024年5月27日,长春大合与现代农业基金订立能源管理合同,期限8年,6年能源效益分成期内双方按20%及80%比率分成,估计净节能收益约2.9544亿元[68] - 现代农业基金按分成率可收取净节能收益约2.3635亿元,若实际收益少,有权追回短欠金额[68] - 2023年
大成生化科技(0080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4 22:18
公司业务及市场环境 - 公司股东週年大会的定义为本公司的股东週年大会[3] - 公司核数师为中审众环(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3] - 公司股东特别大会指本公司的股东特别大会[5] - 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实现预期目标[10] - 2023年中国全年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仅为0.6%,反映出口业务相对上年未见明显改善[10] - 全年内地房地产市场疲弱,社会对经济预期偏软,国内消费意愿未能得到进一步提振[10] - 外围经济环境仍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全球经济通胀压力、地缘政治紧张及地区战事导致国际贸易受干扰[11] - 本集团在2023年12月21日完成出售大成糖业的股权,新大成糖业集团不再是本集团的一部分[13] - 本集团完成发行可换股优先股,解决多年来沉重的债务负担,大幅改善财务状况[14] - 本集团将集中资源鞏固其赖氨酸业务的发展,提升生产效率和推出新产品以改善盈利能力[20] - 本集团将努力解决余下的债务负担,进一步改善财务状况,更灵活捕捉市场机遇[21] - 全球玉米产量在2023/24年度达到历史新高,为1,235,700,000公吨,导致价格下跌[27] - 中国玉米产量增长,达到288,800,000公吨,玉米进口激增至27,130,000公吨[27] - 2023年中中国工业饲料总产量为321,600,000公吨,增长6.6%,氨基酸消费促进了氨基酸生产和销售增加[29] - 全球食糖供求平衡收窄,国际食糖价格保持高位,中国食糖价格上升促进甜味剂分部产量[30] - 本集团生物化工醇业务面临挑战,研发团队探索重组产品组合以适应市场需求[31] - 本集团提升长春大合厂区产能,获得一次性收益,预计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将显著改善[32] - 本集团开发新产品组合以增强竞争力,预计推出高利润率的氨基酸新产品[33] - 全球及中国经济逐渐恢复正常,本集团经历了组织架构和債務重组的改革[34] 财务状况及业绩 - 本集团2023年的综合收入大幅增加约10,718.1%至1,373,900,000港元[35] - 本年度持续经营业务溢利为3,743,100,000港元,较2022年持续经营业务亏损1,378,200,000港元有显著增长[39] - 氨基酸分部2023年收入大幅增加至1,156,700,000港元,年销量为185,000公吨[41] - 氨基酸分部2023年毛利为57,900,000港元,毛利率为5.0%[41] - 氨基酸分部市场前景有望在2024年逐步改善[43] - 出口销售(主要为氨基酸)占本集团总收益的25.8%,本年度出口销售约为354,200,000港元[45] - 其他收入及所得于本年度增加约56.0%至约26,200,000港元,其中包括物业重估的一次性收益约7,400,000港元[46] - 銷售及分銷成本于本年度增加约618.5%至约66,100,000港元,主要由于长春大合恢复运营导致销量增加[47] - 行政费用于本年度增加约17.7%至约304,100,000港元,主要与大成糖业出售事项及发行可换股优先股相关[48] - 财务成本于本年度增加9.5%至约750,400,000港元,主要由于可换股债券的估算利息增加[50] - 本年度公司已终止经营业务,包括一次性所得约621,300,000港元和新大成糖业集团的虧損约139,800,000港元[52] - 公司本年度的净利润为4,224,600,000港元,较2022年的虧損1,443,100,000港元有显著增长[53] 财务状况及资产管理 - 公司计划通过征收相关物业清偿未付代价,简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并于2024年推出高增值产品[54] - 公司借贷净值在2023年12月31日减少至3,510,000,000港元,较2022年的7,071,700,000港元有显著减少[55] - 公司的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结构中,99.7%需在一年内还清,0.3%需在第二年至第五年内还清[56] - 公司的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利率介乎6.5%至7.8%,年期为一至三年[57] - 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债券持有人有权将未偿还本金转换为新股份,转换价调整至每股0.21港元[58] - 公司与现代农业签订第二次延期协议,将第一次延期到期日延长至2025年9月30日[61] - 公司的应收贸易账款周转期减少至约19日,应付贸易账款周转日数减少至约144日[63] - 随着公司恢复长春大合的运营,存货周转天数减少至约20天[6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约为0.1和0.1,较2022年同期有所改善[66] - 公司负债净额在2023年12月31日降至约4,036,900,000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66] - 公司的资本负债比率约
大成生化科技(0080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14:53
公司业绩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137,393.8千港元,较去年增长约1077.5%[1]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为43,637千港元,较去年增长约496.5%[1]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溢利为3,701,04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改善[1] - 2023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本年度溢利为481,46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 - 2023年全年业绩表现较去年有显著提升,持续经营业务实现盈利[3] 资产负债情况 - 非流动资产中,物业、厂房及设备占比较大,为3,823,699千港元[4] - 流动资产中,存货占比较大,为148,332千港元[4] - 流动负债中,应付贸易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占比较大,合计达到4,475,853千港元[4] - 非流动负债中,可换股债券占比较大,为801,250千港元[5] 财务状况改善措施 - 本集团已采取措施改善财务状况,包括征收物业以改善财务状况[11] - 预计征收物业所得款将足够清偿回购贷款,并将在2024年及2025年期间支付[14] - 農投将在未来24个月继续向本集团提供财务支持,无需抵押任何资产[16] 会计准则变更 - 本集团已首次採用新訂╱經修訂香港財務報告準則,包括会计政策的披露、会计估计的定义、单一交易所产生资产及负债的相关递延税项、国际税务改革等[25][27][28][29] - 未来将要採用的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包括将负债分类为流动或非流动、供应商融资安排、售后租赁之租赁负债等[32][33][34] 业务范围及市场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和销售玉米提炼产品及生化产品,业务性质在本年度无重大变化[7]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来自中国的收入为1019736千港元,占总收入的74.4%[45] - 中国玉米产量增长,2023年玉米总种植面积达到44,200,000公顷,玉米进口量增加至27,130,000公吨[90] 股权及债务情况 - 2023年法定股本增加至6,000,000,000港元,每股面值0.1港元的普通股为3,000,000千港元[69] - 可转换债券分为负债部分和权益部分,分别约为801,300,000港元和104,700,000港元[139] - 2023年12月31日的借贷总值减少约3,515,200,000港元至3,598,400,000港元[129]
大成生化科技(0080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3 08:48
财务表现 - 2023年上半年收益达到6.625亿港元,同比增长325.8%[3] - 本期间虧損为9,51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3] - 本集团氨基酸分部收益约3.78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300.0%[7] - 本期间整体亏损主要由氨基酸分部导致,毛利受成本影响较高[8] - 本期间录得一次性所得约5,887万港元,除税前虧損同比减少84%[9] 业务展望 - 预计2023年下半年,本集团的主要产品賴氨酸业务表现将有所改善[13] - 预期极端气候将导致玉米价格持续上涨,有助于支撑賴氨酸售价[13] 公司重组 - 大成糖业重组计划有序落实,出售大成糖业后将有助于改善整体资产负债结构[11] - 大成糖业重组计划有望加快与当地政府协商相关物业的征收[14] 产品与市场 - 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和销售玉米提炼产品、氨基酸、玉米甜味剂和生物化工醇[20] - 全球玉米产量增加导致国际玉米价格下降[23] - 全球糖产量增加,国内糖价上升[26] 财务状况 - 公司将通过債務重組计划改善财务状况,四家主要贷款银行已将欠款转让给吉林信达和长春润德[31] - 公司对2023年下半年甜味剂市场前景保持审慎,考虑到市场供应过剩和需求复苏缓慢[28] 员工及管理 - 本集团在2023年6月30日共聘用约3,100名全职员工,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与成功之间的关系[85] - 全体董事确认遵守公司的操守守则[98] 资产及负债 - 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0.10和0.04,改善主要是由于氨基酸生产业务恢复导致流动资产增加[76] - 公司的资产抵押中,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以及出售资产应收款项作为抵押担保[80] 税务及审计 - 由于本集团在香港未产生任何应课税溢利,因此没有为香港利得税作出撥備[159] - 本集团位于中国的所有附属公司已吸收了以往年度的税项亏损,故没有为中国企业所得税作出撥備[160]
大成生化科技(00809)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1 14:30
财务数据对比 - 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6.625亿港元,较2022年的1.556亿港元增长325.8%[2] - 2023年上半年毛损为3820万港元,2022年毛利为1170万港元[2]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1.306亿港元,2022年为8.292亿港元[2]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7港仙,2022年为8.8港仙[2]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48.0097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1.62333亿港元[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为122.3977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8.1845亿港元[6] - 2023年6月30日负债净值为74.8787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7.87056亿港元[7] - 集团本期亏损约951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8.292亿港元[12] - 集团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约122.39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128.185亿港元[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662,467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55,562千港元增长325.9%[29][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30,60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829,241千港元大幅收窄84.2%[29][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本期亏损为95,12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829,241千港元大幅收窄88.5%[29][30] - 2023年上半年来自中国的收益为584,607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50,587千港元增长288.2%[30]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所得为614,39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8,521千港元大幅增长7110.4%,主要因终止确认一家附属公司所得588,747千港元[31] - 2023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362,241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73,400千港元下降3%[32] - 2023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为99,36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16,892千港元下降15%[32] - 2023年上半年出售存货成本为700,701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43,843千港元增长387.1%[32] - 本期计入销售成本的存货撇减拨回为674.5万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0.6万港元及674.6万港元[35] - 本期所得税抵免为3548.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0[37] - 本期每股基本亏损约为6490.4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为7.8694亿港元[37] - 2023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为437505.5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70647万港元[40]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13625.8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984.5万港元,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占比分别为12.5%及32.1%[42][43] - 2023年6月30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为35721.6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6799.5万港元[44]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92810.5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0152.4万港元[45] - 集团本期销量大幅上升约285.6%[65] - 集团本期综合收益大幅增加约325.8%至约6.625亿港元[66] - 集团本期录得毛损3820万港元,毛损率为5.8%[66] - 集团本期因终止确认哈尔滨大成资产及负债产生一次性所得约5.887亿港元[67] - 集团本期净亏损收窄至约9510万港元,EBITDA约为3.95亿港元[67] - 集团本期售出约2.7万公吨其他玉米提炼产品,总值约9030万港元,毛损约790万港元,毛损率为8.7%[69] - 氨基酸业务销售额达3.785亿港元(2022年:10万港元),销量6.5万公吨(2022年:4公吨),毛损5030万港元(2022年:毛利少于10万港元),毛损率13.3%(2022年:毛利率14.4%)[70] - 玉米甜味剂业务销售额1.937亿港元(2022年:1.55亿港元),销量4.8万公吨(2022年:3.6万公吨),毛利2000万港元(2022年:1120万港元),毛利率10.3%(2022年:7.2%)[71][72][73] - 生物化工醇业务本期无销售额及毛利(2022年:均为50万港元)[74][75] - 出口销售占总收益11.8%(2022年:3.2%),约7790万港元(2022年:5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1458.0%[76] - 其他收入及所得增至约6.144亿港元(2022年:850万港元),增幅约7128.2%[77] - 销售及分销成本升至约3800万港元(2022年:2060万港元),增幅约84.5%,占收益约5.7%(2022年:13.3%)[78] - 行政费用微升至约1.639亿港元(2022年:1.609亿港元),增幅1.9%[79] - 其他支出减至约1.427亿港元(2022年:2.945亿港元),减幅51.5%[80] - 2023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总值减至约68.42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71.136亿港元),借贷净值减至约67.78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70.717亿港元)[86] - 大成糖业本期亏损约8390万港元(2022年:1.175亿港元),非控股股东应占亏损约3020万港元(2022年:4230万港元)[84] - 2023年6月30日,可换股债券负债部分及权益部分分别约为10.902亿港元及9.721亿港元,本期实际估算利息约为5300万港元[95] - 本期应收贸易账款周转日数减至约37日,2022年12月31日为59日[96] - 本期应付贸易账款周转日数减至约277日,2022年12月31日为1283日[97] - 存货周转日数减至约65日,2022年12月31日为235日[9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分别约为0.10及0.04,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0.05及0.03,负债净值减至约74.879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约为141.4% [99] - 集团出口销售以美元结算,占本期收益约11.8%,2022年为3.2% [10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共聘用约3100名全职雇员,2022年为3600名[123] - 本期雇员福利开支(不包括董事酬金)约9940万港元,2022年约为1.169亿港元[123] 业务性质与运营 - 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玉米提炼产品及以玉米为原料的生化产品,本期业务性质无重大变化[9] - 集团于2022年12月中旬恢复氨基酸业务营运,长远预期带来现金流入[1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有四个可呈报营运分部,包括上游产品、氨基酸、玉米甜味剂和生物化工醇分部[27] - 公司上海生产基地恢复运营,甜味剂销量改善,甜味剂分部表现有所提升[55][56] - 公司生物化工醇业务经营环境充满挑战,研发团队探寻重组产品组合可能性,重启业务前保持审慎[57] 债务情况与重组 - 集团四家主要贷款银行将贷款转让给吉林信达和长春润德,其中农行转让本金约14亿元,建行约19.835亿元,进出口银行约11.843亿元[13] - 集团于2021年3月31日从长春润德购回回购贷款,总代价8.15亿元,有关代价尚未支付[14] - 潜在投资者有意组建15 - 16亿元基金购回全部转让贷款,磋商处于早期阶段[15] - 集团计划用征收相关物业所得款项支付回购贷款未支付代价,若征地不及时或未进行,质押贷款人可能拍卖抵押物[16] - 整体债务重组计划预计在2023年底至2024年上半年购回全部转让贷款、2025年底清偿回购贷款未支付代价后完成[1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贷款或借贷未偿还本金总额约12.808亿元,部分拟重续贷款融资、部分通过债务人公司营运现金流、部分待大成糖业出售事项完成后不再综合入账[18] - 大成糖业出售事项及帝豪转让完成后,大成糖业集团不再为集团附属公司,集团财务状况将显著改善[22] - 公司将以征收物业所得款项支付购买回购贷款未支付代价8.15亿元[59] - 大成糖业重组完成后将不再并入集团综合财务报表[60] - 锦州元成未能达成与锦州建设银行本金总额为1.899亿元贷款协议的财务契诺,公司与大成糖业若干附属公司共同及个别担保,最高担保本金金额不多于2亿元[101] - 截至公告日,元成建设银行贷款尚未偿还本金金额约为1.887亿元,沈阳中级法院已颁布保全命令,保全金额总值为2.1388263555亿元[102] - 大成生化进出口银行吉林分行贷款未偿还本金约为6.48亿元,大成生化银团贷款未偿还本金约为18亿元,公司担保最高责任金额分别约为6.48亿元及20亿元[103][104] - 大成生化中国农业银行贷款未偿还本金为9.2亿元,公司最高责任金额为16.6亿元;大成生化建设银行贷款未偿还本金为7.4亿元,公司最高责任本金额为10亿元[106] - 大成糖业中国农业银行贷款未偿还本金为1.8亿元,大成糖业担保最高责任金额为2.5亿元[107] - 吉林信达以约4.147亿元购买中国农业银行转让贷款所有权利及利益,以约5.836亿元购买中国建设银行转让贷款所有权利及利益,两项贷款未偿还本金分别约为14亿元及19.835亿元[109] - 锦州银行铁北支行贷款未偿还本金为2.125亿元,以锦州元成物业按揭作抵押,由帝豪食品担保[111] - 集团及大成糖业集团未能偿还贷款可能触发其他贷款协议交叉违约[108] - 大成糖业认购协议因先决条件未达成或获豁免而终止,公司有关大成糖业已发行股本权益的视作出售事项也终止[113] - 2023年4月6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出售7.17965亿股大成糖业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47.0%,总代价4307.79万港元,完成后集团权益将从约64.04%降至17.04%[114] - 2023年4月6日大成糖业有条件同意发行本金总额1.2亿元人民币(约1.38亿港元)可换股债券,初步转换价每股0.1港元,若悉數行使转换权,集团股权将减至约8.96%[115][116] - 2023年4月6日公司附属公司以1元人民币代价购买帝豪食品和帝豪结晶糖全部股权,完成后将成为集团一部分[117] - 公司须就大成糖业对帝豪食品债务担保提供最高2.5亿元人民币反担保及弥偿保证[119] 可换股债券情况 - 公司向现代农业发行本金总额为10.86279565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可按每股0.23港元转换为47.22954631亿股转换股份,票面利率0.01%,期限五年,到期日从2020年10月15日先后延至2023年6月15日和2025年9月30日[90][92][93] - 第一次和第二次认股事项完成后,可换股债券转换价于2020年4月29日调至每股0.21港元,全数转换后可发行最高股份数为51.72759833亿股[91] 股本与股息 - 法定股本为20亿股每股面值0.10港元的普通股,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890740.5717万股每股面值0.10港元的普通股[47]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本期股息,2022年同期亦无[39]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本期(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股息[124] 经营环境与市场情况 - 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2022年的3.3%下调至2.7%,中国设定5%的温和年度增长目标,6月青年失业率达21.3%,公司经营环境充满挑战[50] - 2023/24年度全球玉米产量预计为12.135亿吨,中国预计产出2.82亿吨,消耗2.93亿吨,进口量预计下降2.8%至1750万吨[51] - 2023年6月底国际玉米价格降至每蒲式耳555美仙,中国降至每公吨2760元,玉米成本仍处高位,上游玉米提炼行业经营环境挑战大[51][52] - 2023年前五个月中国赖氨酸出口量下降21.6%至约35.8万吨,平均价格下跌8.0%至每公吨8600元,行业产能利用率低,影响公司氨基酸业务表现[54] - 2022
大成生化科技(0080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7-24 11:21
银行贷款转让 - [中国农业银行将本集团及大金仓所欠约14亿元贷款及利息以约4.147亿元转让给吉林信达,其中大金仓欠款约3亿元,本集团欠款约11亿元][3] - [中国建设银行将本集团所欠约19.835亿元贷款及利息以约5.836亿元转让给吉林信达][4] - [进出口银行将本集团所欠约11.843亿元贷款及利息以约3.56亿元转让给吉林信达][4] 回购买贷款 - [本集团于2021年3月31日从长春润德购回回购买贷款,总价8.15亿元,代价未支付][4] - [购买回购买贷款的未偿代价拟用征地所得款项支付,部分物业已抵押作担保][5] - [全数购回全数转让贷款预计2023年底至2024年上半年完成,支付回购买贷款未偿代价预计2025年底前完成][7] 贷款购回磋商 - [潜在投资者有意组建15 - 16亿元基金购回全数转让贷款,磋商处早期阶段,未达成书面协议][5] 未偿还贷款本金 - [2023年1月31日,本集团贷款或借贷未偿还本金约13.263亿元,还款方式各有不同][7] 审计意见 - [核数师认为债务重组计划完成且集团财务和经营现金流稳定改善时,将重新审视并考虑剔除审计修订意见][8] 董事会成员 - [公告日期,董事会成员包括两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
大成生化科技(00809)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4 09:16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2022年度财务概要显示收入为372.3百万港元,较上年下降50.1%[3] - 本年度虧損达到1,519.6百万港元,较上年大幅增加[3] - 公司计划出售部分股权和收购其他公司股权,以改善财务状况和业务方向[10] - 公司重组计划有助于改善财务状况,加快債務重组进程[15] - 完成大成糖业股权出售后,公司将专注于氨基酸业务,提升在吉林省的业务效益[16] 市场预测 - 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超过5%,市场对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12] - 预计内地肉类消耗量增加,对氨基酸产品需求有望提升[13] - 预计2022/23年度全球玉米产量预计为1,151,400,000公吨,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23] - 预计2022/23年度中國食糖產量增至10,100,000公噸,消耗量估計為15,600,000公噸[27] 产品销售情况 - 上游产品收入为800,000港元,毛利为100,000港元,销量为170公吨[35] - 氨基酸收入为5,300,000港元,毛利为600,000港元,销量为800公吨,预计2023年将带动收益增长[36] - 玉米甜味剂收入减少至359,600,000港元,毛利为27,300,000港元,销量下降导致收入减少[38] - 生物化工醇收入减少至6,600,000港元,毛利为6,600,000港元,销量减少导致收入下降[40] 市场价格趋势 - 2022年底国际玉米价格为每蒲式耳678.5美仙,相当于每公吨人民币1,843元[23] - 2022年底中国玉米价格上升至每公吨人民币2,816元[23] - 2022年中国糖价下跌至每公吨人民币5,710元[25] - 2022年中国赖氨酸平均价格同比下降3.1%至每公吨人民币10,570元[24] 财务管理 - 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0.05和0.03,资本负债比率约为139.3%[58] - 公司的计息银行和其他借贷约为46.42417亿港元,抵押物包括若干物业、厂房设备和使用权资产,以及资产出售应收账款作抵押[62] - 公司向现代农业发行的可转换债券总额为10.86279亿港元,持有人有权在发行后三个月至发行日期满五周年前7日内将未偿还本金转换为公司新股份[52] 企业治理 - 公司致力于确保高水平的企业治理,相信良好的企业治理对于提高股东、投资者、员工、业务伙伴和整体社会的信心至关重要[86] - 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4中的所有企业治理守则,并采纳了有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操守守则[87][88] - 公司董事会包括两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各董事之间并无任何关系[90][93]
大成生化科技(00809)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0 14:25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收益为3.723亿港元,较2021年的7.466亿港元下降50.1%[2] - 2022年毛利为3460万港元,较2021年的4840万港元下降28.5%[2] - 2022年公司亏损15.196亿港元,2021年亏损4.354亿港元[2]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4.431亿港元,2021年为4.008亿港元[2] - 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16.2港仙,2021年为4.5港仙[2]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51.62333亿港元,2021年为58.90507亿港元[5] - 2022年流动资产为6.87554亿港元,2021年为5.92208亿港元[5] - 2022年流动负债为135.06004亿港元,2021年为120.35684亿港元[5] - 2022年流动负债净值为 -128.1845亿港元,2021年为 -114.43476亿港元[5] - 2022年负债净值为 -77.87056亿港元,2021年为 -67.00825亿港元[6] - 2022年总收益为372,278千港元,较2021年的746,551千港元下降约50.13%[38][39][42][43] - 2022年除税前亏损为1,573,784千港元,较2021年的409,469千港元大幅增加约284.35%[38][39] - 2022年本年度亏损为1,519,565千港元,较2021年的435,389千港元增加约248.99%[38][39] - 2022年资本开支为6,176千港元,较2021年的25,812千港元下降约76.07%[40][41] - 2022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308,372千港元,较2021年的378,258千港元下降约18.47%[40][41][45] - 2022年中国地区收益为359,286千港元,较2021年的731,878千港元下降约50.91%[42] - 2022年客户A的玉米甜味剂交易收益为66,495千港元,较2021年的111,504千港元下降约40.36%[42] - 2022年雇员福利开支(不包括董事酬金)为272,605千港元,较2021年的269,808千港元增加约1.04%[45] - 2022年出售存货的成本为337,681千港元,较2021年的698,200千港元下降约51.63%[45] - 2022年递延收入摊销为7,637千港元,较2021年的9,417千港元下降约18.90%[43][45] - 2022年财务成本为726,218千港元,较2021年的790,585千港元有所下降[48] - 2022年所得税抵免开支为54,219千港元,2021年为开支25,920千港元[48]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443,068,000港元,2021年为400,801,000港元[48] - 2022年物业、厂房及设备为4,706,470千港元,较2021年的5,381,367千港元减少[50] - 2022年应收贸易账款为59,845千港元,较2021年的112,211千港元减少,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占比分别为23.3%(2021年:21.1%)及61.3%(2021年:48.7%)[50][51] - 2022年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账款项为367,995千港元,较2021年的376,239千港元略有减少[52]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为41,766千港元,较2021年的21,810千港元增加[53] - 2022年应付贸易账款为1,201,524千港元,较2021年的1,172,159千港元增加[55] - 2022年其他应付账款及应计项目为4,046,184千港元,较2021年的3,252,963千港元增加[57] - 法定股本为2,0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890,741千港元,2022年与2021年保持不变[5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值为128.18亿港元,资本亏绌为77.87亿港元,2022年度亏损为15.2亿港元[61] - 本年度公司销量下降约51.1%,综合收益减少约50.1%至3.723亿港元,毛利减少约28.5%至3460万港元[76] - 本年度公司毛利率增长2.8个百分点至9.3%[76] - 本年度公司其他收入及所得大幅减少约13.756亿港元至3090万港元,录得亏损净值约15.196亿港元[77] - 玉米甜味剂收益减少50.6%至3.596亿港元(2021年:7.273亿港元),销量减少52.2%至8.5万公吨(2021年:17.8万公吨),毛利下跌34.2%至2730万港元(2021年:4150万港元),毛利率增至7.6%(2021年:5.7%)[83][84] - 生物化工醇收益减少61.2%至660万港元(2021年:1700万港元),销量减少40.0%至6000公吨(2021年:1万公吨),毛利约660万港元(2021年:670万港元),毛利率为100.0%(2021年:39.4%)[85][86] - 本年度出口销售占集团总收益3.5%(2021年:2.0%),约为1300万港元(2021年:147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1.6%[87] - 其他收入及所得减少约97.8%至约3090万港元(2021年:14.065亿港元)[88] - 销售及分销成本下降37.5%至约3970万港元(2021年:6350万港元),占集团收益约10.7%(2021年:8.5%)[89] - 行政费用减少12.0%至约3.282亿港元(2021年:3.728亿港元)[90] - 其他支出减少14.2%至约5.452亿港元(2021年:6.355亿港元)[92] - 财务成本减少8.1%至约7.262亿港元(2021年:7.906亿港元)[94] - 2022年12月31日借贷净值减少约4.073亿港元至70.717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74.79亿港元)[97] - 本年度应收贸易账款周转期增加至约59日(2021年12月31日:55日)[104] - 2022年12月,应付贸易账款结余及存货水平分别增加约2.5%及约166.2%,周转期分别增加至约1283日及约235日[10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分别为0.05及0.03;本年度亏损净值约15.196亿港元,负债净值约77.871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约为139.3%[105] - 本年度出口销售(以美元结算)占集团收益约3.5%(2021年:2.0%)[106]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在香港及中国全职雇员约3500名,较2021年的3700名有所减少;本年度雇员成本约为2.74亿港元,2021年为2.72亿港元[127]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上游产品本年度收入80万港元,销量170公吨,毛利少于10万港元,毛利率12.5%[79][80] - 氨基酸分部本年度收入约530万港元,销量约800公吨,毛利60万港元,毛利率11.3%[80][81] 贷款转让与债务重组 - 农业银行吉林分行向吉林信达转让贷款,未偿还本金约14亿元、未偿还利息约4280万元,代价约4.147亿元[13] - 建设银行吉林分行向吉林信达转让贷款,未偿还本金约19.835亿元、未偿还利息约1.285亿元,代价约5.836亿元[13] - 进出口银行向吉林信达转让贷款,未偿还本金约12亿元[14] - 部分集团及大成糖业集团贷款债务重组计划预计2023年底前完成[15] - 锦州元成未能达成与锦州建设银行本金总额为人民币1.899亿元贷款的财务契诺,公司与大成糖业若干附属公司共同及个别担保,最高担保本金金额不多于人民币2亿元[110] - 锦州建设银行申请保全集团及大成糖业集团若干附属公司银行结余,总值2.1388263555亿元,元成建设银行贷款未偿还本金约1.887亿元[111] - 大成生化进出口银行吉林分行贷款及大成生化银团贷款公司担保最高责任金额分别约6.48亿元及20亿元,未偿还本金分别约6.48亿元及18亿元[113] - 进出口银行向吉林信达转让集团所结欠未偿还本金总额约12亿元的若干贷款及未偿还利息[114] - 大成生化中国农业银行贷款及大成生化建设银行贷款未偿还本金分别约9.2亿元及7.4亿元,公司最高责任金额分别为16.6亿元及10亿元[115] - 大成糖业中国农业银行贷款未偿还本金约1.8亿元,大成糖业担保最高责任金额为2.5亿元[116] - 吉林信达以约4.147亿元购买未偿还本金总额约14亿元及未偿还利息总值约4280万元的贷款,以约5.836亿元购买未偿还本金总额约19.835亿元及未偿还利息总值约1.285亿元的贷款[118] - 中国农业银行转让贷款及中国建设银行转让贷款未偿还本金金额分别约14亿元及19.835亿元[119] - 哈尔滨大成未能偿还大兴安岭贷款,未偿还本金金额为5000万元[120] - 帝豪食品未能偿还吉银村镇贷款,未偿还本金金额为490万元,由大成糖业全资附属公司担保[121] - 集团及大成糖业集团未能偿还贷款可能触发其他贷款协议交叉违约[117] 物业相关情况 - 位于长春绿园区相关物业重大部分预计2024 - 2025年由地方政府征收[16] 业务运营与展望 - 集团2022年12月中恢复氨基酸业务运营,预计2023年带来现金流入[17] - 农投集团确认未来24个月继续向集团提供无抵押财务支持[18] - 集团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有足够营运资金满足公告日期起最少12个月需求[20] - 公司有四个可呈报营运分部,2021年也是四个[36] - 上游产品分部从事玉米淀粉等玉米提炼产品的生产及销售[36] - 氨基酸分部从事赖氨酸等以玉米为原料的生化产品的生产及销售[36] - 玉米甜味剂分部从事葡萄糖浆等玉米甜味剂的生产及销售[36] - 生物化工醇分部从事生物化工醇等以玉米为原料的生化产品的生产及销售[36] - 集团旗下长春大合的赖氨酸生产设施于2022年12月29日恢复营运,预期2023年为集团带来现金流入[71] - 预计2023年中国玉米价格维持高位,赖氨酸市场需求或因肉类消耗增加而推动[74] - 公司管理层将加快征收物业、推进债务重组、精简生产流程、引入潜在投资者改善财务状况[78] - 预计2023年中国猪肉产量回升,恢复赖氨酸生产将为集团带来可观收益及毛利[82] - 公司长春大合的赖氨酸生产设施自2022年12月中旬恢复营运,预计2023年为集团带来现金流入[122] - 公司以2023年下半年恢复赖氨酸生产线全部产能为目标,预计全面复产将在2023年带来现金流入并为提升生产技术和设备提供资金[125] 会计准则相关 - 集团首次采用多项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23] - 采用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香港会计准则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31]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8号、12号修订本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等将于2023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33]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部分修订本将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33]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及香港会计准则第28号修订本生效日期待定[33]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修订本涉及终止确认金融负债的“百分之十”测试费用[28] 市场环境数据 - 全球经济2022年以2.9%的速度增长,中国GDP增速降至3.0%,落后于5.5%的初始增长目标[67][68] - 2022/23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估计为11.514亿公吨(2021/22年度为12.16亿公吨)[69] - 2022年底,国际玉米价格收于每蒲式耳678.5美仙(相当于每公吨人民币1843元),2021年底为每蒲式耳593美仙(相当于每公吨人民币1487元)[69] - 2022/23年度中国国内玉米产量预计约2.772亿公吨(2021/22年度约2.726亿公吨),2022年消耗量预计为2.866亿公吨(2021年为2.877亿公吨)[69] - 2022年中国进口约
大成生化科技(00809)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09 08:3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收益为1.556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3.599亿港元下降56.8%[4] - 2022年上半年毛利为1170万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1520万港元下降23.0%[4]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8.292亿港元,2021年上半年则为溢利5.063亿港元[4] - 2022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8.8港仙,2021年上半年为每股基本盈利5.7港仙[4] - 集团2022年下半年经营环境受商品价格、能源成本、疫情和地缘政治影响充满挑战[26] - 集团本期销量大幅下降约59.8%,综合收益和毛利分别大幅减少约56.8%及23.0%,至1.556亿港元和1170万港元[28] - 集团毛利率增长3.3个百分点至7.5% [28] - 其他收入本期大幅减少约13.78亿港元至850万港元,因无去年同期约13.25亿港元的债务重组一次性收益[30] - 集团本期净亏损约8.292亿港元,2021年为纯利5.063亿港元;LBITDA约2.84亿港元,2021年EBITDA为11.08亿港元[30] - 上游产品本期销售额和毛利均为0,2021年分别为80万港元和10万港元[32] - 氨基酸本期销售额为10万港元,2021年为110万港元;毛利少于10万港元,2021年少于10万港元;毛利率为14.4%,2021年为3.4% [33] - 玉米甜味剂销售额从2021年的3.556亿港元降至2022年的1.55亿港元,减少约56.4%,销量从8.9万公吨降至3.6万公吨,减少约59.6%,毛利从1350万港元降至1120万港元,下跌17.0%,毛利率从3.8%提升至7.2%[35] - 生物化工醇销售额从2021年的240万港元降至2022年的50万港元,减少79.2%,毛利从150万港元降至50万港元,毛利率从62.5%提升至100%[36] - 出口销售(全部为玉米甜味剂)从2021年的730万港元降至2022年的500万港元,减少约31.5%,占集团总收益从2.0%提升至3.2%[37] - 集团其他收入及所得从2021年的13.865亿港元降至2022年的850万港元,减少约99.4%[38] - 销售及分销成本从2021年的3240万港元降至2022年的2060万港元,下降约36.4%,占集团收益从9.0%提升至13.3%[40] - 行政费用从2021年的1.751亿港元降至2022年的1.609亿港元,减少8.1%,占集团总收益从48.6%提升至103.5%[41] - 其他支出从2021年的2.893亿港元增至2022年的2.945亿港元,增加1.8%[42] - 财务成本从2021年的3.966亿港元降至2022年的3.734亿港元,减少5.8%[43] - 大成糖业从2021年溢利720万港元变为2022年亏损1.175亿港元,非控股股东应占从溢利270万港元变为亏损4230万港元[45] - 2022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总值从2021年12月31日的75.013亿港元降至72.118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及已抵押银行存款从2.23亿港元降至1.48亿港元,借贷净值从74.79亿港元降至71.97亿港元[48] - 2022年应收贸易账款周转日数增加至约69日(2021年12月31日:55日),应付贸易账款周转日数增加至约1437日(2021年12月31日:661日),存货周转日数增加至约89日(2021年12月31日:43日) [54]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分别下降至约0.04(2021年12月31日:0.05)及0.03(2021年12月31日:0.04),本期亏损净值约8.292亿港元(2021年6月30日:纯利5.063亿港元),负债净值增加至约73.041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67.008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约为136.5%(2021年12月31日:130.2%) [55]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在香港及中国全职雇员约3600名,2021年12月31日为3700名[64] - 本期雇员福利开支(不包括董事酬金)约为1.169亿港元,2021年约为1.532亿港元[64]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本期股息,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也无股息派发[6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收益為155,562千港元,2021年同期為359,925千港元[10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除稅前虧損829,241千港元,2021年同期溢利506,275千港元[10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本期間虧損829,241千港元,2021年同期溢利506,275千港元[10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動資產為5,518,955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為5,890,507千港元[10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動資產為486,784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為592,208千港元[10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動負債為13,114,551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為12,035,684千港元[10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動負債淨值為(12,627,767)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為(11,443,476)千港元[10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負債淨值為(7,304,101)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為(6,700,825)千港元[10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每股基本虧損8.8港仙,2021年同期每股盈利5.7港仙[104]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829,241千港元,2021年同期溢利506,275千港元[123] - 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值为21,218千港元,2021年同期所用现金净值为487,943千港元[123]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值为452千港元,2021年同期所得现金净值为393,496千港元[125]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值为30,310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0,408千港元[125]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值为9,544千港元,期初为21,810千港元,期末为14,401千港元;2021年同期减少净值为104,855千港元,期初为153,323千港元,期末为51,177千港元[12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亏损约8.292亿港元,2021年同期溢利约5.063亿港元[129]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值约126.27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114.435亿港元[129] - 2022年6月30日公司负债净值约73.041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67.008亿港元[129] - 2022年上半年来自客户合约的货物销售收益为155,56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59,925千港元[155] - 2022年上半年递延收入摊销为4,28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4,708千港元[155] - 2022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为11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40千港元[155]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所得总计8,521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386,529千港元[155] - 2022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373,400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96,605千港元[158] - 2022年上半年按客户所在地,中国收益150,587千港元,亚洲、美洲及其他地区收益4,975千港元;2021年同期中国收益352,591千港元,亚洲、美洲及其他地区收益7,334千港元[154] - 2022年上半年上游产品分部业绩亏损194,505千港元,氨基酸分部亏损142,909千港元,玉米甜味剂分部亏损53,029千港元[151] - 2021年上半年上游产品分部业绩亏损220,386千港元,氨基酸分部亏损122,869千港元,玉米甜味剂分部亏损50,058千港元[152] - 2022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不包括董事酬金)为1.16892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53181亿港元[159]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7.8694亿港元,2021年同期应占溢利5.03605亿港元[162] - 2022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为50.37347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53.81367亿港元[164] - 2022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5.853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1.2211亿港元[16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来自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分别占9.5%、31.0%,2021年12月31日分别为21.1%、48.7%[168] - 2022年6月30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为3.42881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3.76239亿港元[171] - 2022年6月30日出售资产应收款项约为1.17647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1951亿港元[171] - 2022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10.98596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1.72159亿港元[172]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项目2022年6月30日为3709402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3252963千港元[176] - 法定股本2022年6月30日和2021年12月31日均为20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均为890741千港元[177] - 资本承担中购买/建造物业、厂房及设备2022年6月30日为568172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588259千港元[179] - 与农投集团交易中,2022年应付款项利息40086千港元、其他借贷利息4203千港元、担保费用10346千港元;2021年分别为58643千港元、4941千港元、10456千港元[180] - 与关联方结余中,2022年应收(应付)一家合营公司款项等分别为564、(903)、(286111)、(720789)、(60176)千港元;2021年分别为(145)、(990)、(296578)、(684019)、(62378)千港元[181] - 集团主要管理人员酬金2022年为2396千港元,2021年为3635千港元[18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氨基酸生产设施仍处停产状态,氨基酸业务板块销量和销售收入回落[11] - 上海甜味剂生产设施自2022年4月暂停营运约两个月,6月下旬逐步恢复部分生产但未达正常水平[11] - 公司上海生产设施自2022年4月起暂停生产营运,玉米甜味剂产量大幅下降[23] - 公司生物化工醇业务经营环境充满挑战,研发团队探寻重组产品组合可能性,重启前继续观察市场[24] - 集团部分附属公司暂停营运,预计推迟恢复长春生产设施营运计划[83] - 上海因疫情封控致集团上海生产设施暂停营运,2022年6月起逐步恢复部分营运[85] 公司业务调整及策略 - 公司业绩调整因去年同期有一次性债务重组收益,本期无该项目入账[11] - 公司债务重组计划按既定进程推进,预计部分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15] - 公司与当地政府就征收长春绿园区土地及物业余下部分积极磋商,补偿资金将用于购回债务和应付现金流需求[12] - 随上海厂区分步复产,公司预计下半年产销适度改善[14] - 集团将加快征收相关物业、推进债务重组、寻求局部复产、引入潜在投资者改善财务状况[31] - 集团继续暂停部分生产设施营运以降低财务风险、保障财政资源[28] - 集团未来将通过内部研发保持市场地位、多元化产品范围,落实债务重组计划,引进策略投资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