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视广播(00511)
icon
搜索文档
电视广播(00511)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08:32
业务表现 - 核心电视相关业务收入增长4%至28.37亿港币,主要由香港电视广播和中国内地业务增长驱动[2] - 香港电视广播业务收入增长8%,吸引高端和奢侈品以及银行/金融服务的广告客户[10] - 中国内地业务收入增长4%至7.29亿港币,合拍剧收入上升72%[14] - 二零二三年香港电视广播业务表现持审慎乐观态度,预计将继续增长和复苏[32] - 预计数字广告收入将在二零二四年录得强劲双位数增长[33] - TVB Plus将于二零二四年第二季正式启播,预期将吸引更多观众,节省内内容及其他运营成本约港币1.00亿元[35] 财务状况 - 本集团收入下降7%至33.23亿港币,主要由电子商贸分部收入下降导致[3] - 本集团EBITDA亏损收窄至1.40亿港币,较去年改善1.98亿港币[4] - 本公司股东应占亏损减少至7.63亿港币,每股亏损为1.74元[6] - 本公司股东应占经调整亏损为6.07亿港币,每股经调整亏损为1.39元[7] - 二零二三年总收入为港币33.23亿元,较上一年下降7%或港币2.63亿元[24] - EBITDA由二零二二年的虧損港幣3.38億元大幅減少59%至本年度的虧損港幣1.40億元[31] 资本运作 - 公司已与合作伙伴磋商新条款,开放地面电视广告业务供有意跨境接触大湾区观众的中港两地广告客户[34] - 公司与投资者签订协议,发行总额为1.56亿港元的可转换债券,初步转换价格为每股4.45港元[72] - 完成发行可转换债券,净额约为1.55亿港元,用于一般公司用途[73] - 公司资本承担总额为3,000万港元,主要用于提升或替换播送及制作相关设备[76] 债务及投资 - Shine Investment Limited投资确认减值损失为1.26亿港币[51] - 本年度債券組合逐步縮減,确认非现金减值损失为600万港元[71] - 公司在2023年12月31日从融资中提取了448,200,000港币[117] - 公司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签订了人民币149,540,000元的定期贷款融资,利率约为3.6%[118]
安徽省巢湖市银屏市场监管所开展非法卫地设施整治专项行动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4-02-23 10:29
文章核心观点 安徽省巢湖市银屏市场监督管理所开展2024年度非法卫地设施整治工作,规范卫星电视广播节目传播秩序,维护市场秩序和群众利益 [1][3] 分组1 - 整治工作内容 - 从非法生产、销售源头入手,全面摸排辖区经营户,加强对小家电集中销售点、维修经营户的巡查,打击非法销售活动 [2] - 广泛宣传《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让群众了解相关行为违法性,营造舆论氛围 [2] 分组2 - 整治工作进展与计划 - 截至目前,共检查家电销售经营户10户次,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 [3] - 下一步将进一步规范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市场秩序 [3]
电视广播(00511)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4 08:30
财务表现 - 本期间,香港电视广播分部收入增长5%至港币6.28亿元,OTT分部收入维持在港币1.68亿元的稳定水平[6] - 本集团期内收入为港币15.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4%[6] - 期内集团EBITDA亏损港币1.86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亏损水平[7]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公司广告客户收入增长3.5%,达到5.67亿港币[14] - 二零二三年下半年,公司预计整体广告收入将持续稳步增长[17]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公司内地业务收入增长5%,达到6.28亿港币[13] - 公司数字地面电视频道每周接触1500万香港观众,黄金时段收视率达到22.1点,占据香港所有电视频道观众份额的78%[14] - 公司数字媒体平台及产品的广告收入取得市场正面回应,力求提高市场认同度[15] - 公司旗舰频道翡翠台播放多元化的家庭娱乐节目,J2台专为年轻观众提供充满活力和创意的节目[16] - 公司核心优势在于内容创作,包括音乐、综艺和信息娱乐节目[22] - 与大湾区机构合作,筹备受欢迎的音乐节目,如“声生不息·寶島季”[23] - 原创剧集是公司的王牌节目,如动作科幻剧“新四十二章╱傲嬌與章經”[24] - 犯罪动作片“隐形战队”收视率高达28.7点5,获得好评和热烈讨论[25] - 选秀节目“中年好声音”成为热门话题,吸引大量观众和参与者[27] - 新IP节目吸引超过5,000名参赛者,证明公司创造人气节目和新星的能力[29] - 音乐节目“Music Break”通过社交媒体直播带来沉浸式娱乐体验[30] - 公司预计随着香港经济持续复苏,整体广告收入将持续稳步增长[17] 业务拓展与合作 - 二零二三年三月,公司与内地串流平台优酷签署了7亿人民币的内容供应协议,为期两年[8] - 二零二三年八月,公司与华人文化集团签订了7亿港币的贷款融资协议,以及与第三方投资者签订了1.56亿港币的可转换债券协议[12] - 无线电视与淘宝合作在"618"购物节中举办直播活动,吸引超过900万次浏览,销售商品交易总值突破1亿元[40] - 无线电视及旗下藝人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累积超过1.58亿名追随者,展开深度合作拓展港剧市场[44] - 无线电视持续在抖音举办电商直播活动,推广香港高端品牌产品,每周进行5至7次抖音直播[45] - 无线电视国际YouTube频道月度活跃用户达2,430万,TVB Anywhere加上无线电视国际YouTube频道订户接近1,360万[46] 财务状况 - 本期间股东应占虧損为4.07亿港元[55] - 每股虧損为0.93港元[57] - 期内利息收入合共为4,600万港元[59] - 分部EBITDA为2,600万港元[60] - 本集团持有的不受限制银行及现金结余为港币8.87亿元,其中约42%存放于海外附属公司作为日常运营资金[61] - 承兑票据的帐面总值为港币19.28亿元,流动资产净值为港币19.28亿元,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为2.0[62] - 借贷合共为港币22.88亿元,主要构成为银行贷款港币20.84亿元,资本负债比率为46.5%[63] - 公司的定息证券组合为港币3,100万元,未出售及赎回债券[64] - 公司未宣派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0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3,080,482千元,非控股权益为54,616千元,总权益为3,135,098千元[105] 风险管理 - 公司对大部分客户实施受监控的信贷政策,向广告客户提供40至60日、向订户提供14至180日及向中国内地的节目许可人提供60日的平均信贷期[166] - 公司电子商贸业务按预先支付条款与客户交易,贸易应收款指电子支付平台服务供应商收到的所得款项,未逾期[167] - 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公司贸易应收款(扣除减值准备)帐龄分布中,一至两个月内的金额为79,523港币[168]
电视广播(00511)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3 08:31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期内收入为15.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8.2亿港元减少14%[2] - 期内录得集团EBITDA亏损1.86亿港元,高于去年同期的7200万港元[2]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4.07亿港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24亿港元[2] - 每股亏损为0.93港元,2022年为每股亏损0.51港元[2] - 集团全职员工减少6.6%至3599名,总务及行政开支减少13%或6400万港元[7] - 公司期内收入从18.2亿港元减14%至15.6亿港元,销售成本从12.69亿港元减9%至11.61亿港元[32] - 期内总务及行政开支从5.07亿港元减13%至4.43亿港元[33] - 期内其他收入从3200万港元减81%至600万港元[34] - 期内EBITDA亏损1.86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增加1.14亿港元[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全职员工从3854名减6.6%至3599名,上半年总务及行政开支减13%、内容开支减11% [37] - 集团本期股东应占亏损4.07亿港元,2022年为2.24亿港元[4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拥有不受限制银行及现金结余8.87亿港元,约42%(约3.73亿港元)存放于海外附属公司[5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19.28亿港元,流动比率为2.0,借贷共22.88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为46.5%[52]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定息证券组合(扣除预期信贷亏损)为3100万港元[53]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8.61105亿港元,流动资产总额为38.13465亿港元,资产总额为66.7457亿港元[58] - 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中股本为6.65227亿港元,其他储备为 - 3901.1万港元,保留盈余为24.54266亿港元[58] - 股东应占亏损从2.24亿港元增至4.07亿港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从0.51港元增至0.93港元[72] - 利息收入从6100万港元降至4600万港元[74] - 融资成本从2600万港元增至7000万港元,ITT承兑票据账面总值从7.81亿港元增至8.26亿港元,预期信贷亏损率从28.8%升至32.4%,累计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增至2.67亿港元[75] - 所得税开支从抵免2400万港元变为开支400万港元[75] - 集团权益总额从36.04亿港元降至31.35亿港元,公司股本从438,000,000股增至438,218,000股[76] - 债券投资组合本期无利息收入,2022年为300万港元[80] - 公司收入从18.20123亿港元降至15.60274亿港元,期内亏损从2.47691亿港元增至4.50582亿港元[81] - 非流动负债总额从16.72005亿港元降至16.54044亿港元,流动负债总额从17.68808亿港元增至18.85428亿港元,负债总额从34.40813亿港元增至35.39472亿港元[60] - 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450,582千港元,2022年为247,691千港元[82] - 2023年上半年全面亏损总额473,206千港元,2022年为274,869千港元[82] - 2023年上半年收入1,560,274千港元,2022年为1,820,123千港元[92] - 2023年上半年EBITDA为亏损185,953千港元,2022年亏损72,010千港元[92] - 2023年上半年添置非流动资86,376千港元,2022年为146,342千港元[92] - 2023年上半年折旧156,317千港元,2022年为170,152千港元[95] - 2023年上半年摊销无形资产39,346千港元,2022年为42,729千港元[95] - 2023年上半年当期所得税开支总额6,044千港元,2022年为36,323千港元[97]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按公司股东应占集团亏损406,723,000港元计算,加权平均普通股数目为438,109,000股;2022年分别为224,293,000港元和438,000,000股[9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亏损4.51亿港元,2022年为2.48亿港元;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7600万港元,2022年为2.89亿港元[1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须呈报分部EBITDA为-1.85953亿港元,2022年为-7201万港元[1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折旧及摊销为-1.95663亿港元,2022年为-2.12881亿港元[1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为-7001.8万港元,2022年为-2593万港元[1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利息收入为386.7万港元,2022年为714.7万港元[1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合营公司的利息收入为4187万港元,2022年为5341.9万港元[1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应收一家合营公司款项的减值亏损为-4160万港元,2022年为-380万港元[117] - 2023年6月30日,非上市以攤銷成本計量的債券为42715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26982千港元[127]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为73424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40052千港元[129]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動銀行借貸(無抵押)为156720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61306千港元[129] - 2023年6月30日,流动银行借貸(無抵押)为51714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90475千港元[129] - 2023年6月30日,与上海商业银行的定期贷款按约6.8%的浮动利率计息,2022年12月31日为6.6%[13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全职雇员有3599名,2022年12月31日为3854名[137] - 2023年6月30日,向ITT发行承兑票据账面总值为8.2588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81106亿港元;确认利息收入4187万港元,2022年为5341.9万港元;预期信贷亏损率为32.4%,2022年12月31日为28.8%;计提额外拨备4160万港元,2022年为380万港元;累计全期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增加至2.66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253亿港元[14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定息证券组合(扣除预期信贷亏损)为3086.4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042.5万港元,期内无出售及赎回债券[150]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中,联营公司为854.9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2万港元;第三方为2.6907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75361亿港元[156] - 2023年6月30日合约负债为2.0776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4286亿港元[156] - 2023年6月30日雇员福利及其他开支拨备为6769.6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103.7万港元[156] - 2023年6月30日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为4.4299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42091亿港元[156]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香港电视广播分部收入增长5%至6.28亿港元,OTT分部收入维持在1.68亿港元[2] - 中国内地业务分部收入下跌22%至3.13亿港元,电商分部收入下跌41%至2.71亿港元[2] - myTV SUPER服务登记用户达1040万名,myTV Gold订户数目增加17%至185,700名[6] - 电商分部EBITDA亏损收窄46%至2200万港元[6] - 某业务分部收入从4.61亿港元减41%至2.71亿港元,EBITDA从-0.41亿港元增46%至-0.22亿港元[23] - 某业务分部收入从4.03亿港元减22%至3.13亿港元,本期产生EBITDA亏损1200万港元,去年同期溢利1.15亿港元[24] - 国际业务分部收入从1.91亿港元减6%至1.8亿港元,分部EBITDA为260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3800万港元[25] - 某分部收入为6.28亿港元,较上一报告期增加3200万港元或5%,EBITDA亏损2.14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增加400万港元[38] - OTT串流分部收入轻微减少100万港元或1%,EBITDA由2600万港元改善至3600万港元[39] - 电商业务分部收入从4.61亿港元减少1.9亿港元或41%至2.71亿港元,EBITDA亏损从4100万港元减少至2200万港元[68] - 中国内地业务分部收入从1.91亿港元降至1.80亿港元,降幅6%;分部EBITDA从0.38亿港元降至0.26亿港元,降幅32%[71] 业务合作与融资相关 - 公司与华人文化及主要股东订立7亿港元贷款融资协议,与Cardy Oval Limited订立1.56亿港元可换股债券协议[7] - 淘宝直播带货活动“618”专场获900万次浏览,商品交易总值超1亿元[16] - 公司与内地电商平台淘宝合作直播,预计下半年带来更多收入贡献[41] - 2022年12月,ITT向无线电视局部偿还3500万美元承兑票据,集团将其中2000万美元重新投资于Imagine,获不足5%少数股权[124] - 2022年12月29日,公司与华人文化订立协议,华人文化同意收购集团于ITT的10%权益,包括承兌票據10%本金額连应计但未支付利息约1000万美元及10份ITT A类单位,代价1000.2万美元[125] - 2020年6月30日,集团与上海商业银行订立2.5亿美元定期贷款融资,2022年8月22日将其中2亿美元到期日延长至2025年7月6日,5000万美元已在2023年7月6日到期偿还[131] - 2023年8月14日,公司自融资提取金额2.92125亿港元[133] - 2023年8月13日,集团与华人文化及Young Lion Holdings Limited订立贷款融资协议,获7亿港元定期贷款融资,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按三个月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加1.25%计息,3亿港元可即时提取,4亿港元自2024年1月1日起可供提取[154] - 2023年8月16日,集团与Cardy Oval Limited订立可换股债券协议,将发行本金1.56亿港元可换股债券,票面年利率3.5%,5年内可转换为35056164股股份,发行第三周年可选择按本金110%赎回未转换债券,持有至到期按本金100%赎回[155] 股息与员工相关 - 董事不建议就2023年及2022年上半年派付中期股息[98] - 董事局未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宣派中期股息[143] - 集团约2%的雇员受聘于海外附属公司[157] 业务范围相关 - 中国内地业务包括联合制作剧集、内容串流服务及多渠道网络业务,国际业务包括内容发行、串流服务及社交媒体业务[42][44]
电视广播(00511)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0 08:3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分部收入为3.49亿港元,较2021年的3.67亿港元下降5%;分部EBITDA为0.66亿港元,较2021年的0.37亿港元上升78%[3] - 2022年香港电视广播对外客户收入为12.94亿港元,较2021年的12.25亿港元上升6%;OTT串流为3.49亿港元,较2021年的3.67亿港元下降5%;电子商务业务为8.63亿港元,较2021年的2.38亿港元上升263%;中国内地业务为6.98亿港元,较2021年的6.66亿港元上升5%;国际业务为3.82亿港元,较2021年的4.03亿港元下降5%[35] - 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8.07亿港元,较2021年的6.47亿港元下降25%;资产总额为70.45亿港元,较2021年的76.50亿港元下降8%;负债总额为34.41亿港元,较2021年的30.57亿港元上升13%;权益总额为36.04亿港元,较2021年的45.93亿港元下降22%[35] - 香港电视广播分部收入由2021年的12.25亿港元增加6%至2022年的12.94亿港元[114] - 来自广告客户的收入由11.41亿港元增加3700万港元至11.78亿港元,增长3%[114][115] - 公司分部EBITDA由2021年的 - 6.04亿港元改善至2022年的 - 5.14亿港元,改善幅度为15%[116] - 2022年集团确认EBITDA亏损为3.38亿港元,股东应占亏损为8.07亿港元[131] - 公司期望通过成本优化计划按年节省超2.60亿港元现金开支[132] - myTV SUPER于2022年录得收入3.49亿港元,较2021年下跌5% [166] - myTV SUPER的EBITDA从3700万港元改善至6600万港元[166] - 2022年制作22700小时节目内容,2021年为22958小时[170] - 2022年节目成本合计14.57亿港元,2021年为14.98亿港元[17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商品交易总值年化口径为港币5.93亿元[197] - 2022年12月月度订单商品交易总值为港币6600万元,2021年12月为港币5700万元,按年变动16%[198] - 2022年12月平均每日订单数量为7475,2021年12月为5539,按年变动35%[198] - 2022年12月月度活跃客户人数(调整至最接近千位数)为99,000,2021年12月为80,000,按年变动24%[19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电子商务收入为8.63亿港元,较去年五个月期间的2.38亿港元上升263%;订单商品交易总值由去年的年化5.93亿港元上升58%至9.34亿港元[5] - 2022年myTV SUPER月度活跃用户为250万名,无线电视于中国社交媒体平台相关账号追随者为1.12亿名,埋堆堆月度活跃用户为610万名[27][28] - 2022年送货上门订单平均价值为831港元[29] 业务合作与协议 - 2023年3月22日,公司与优酷签署协议,未来两年为其提供总值约7亿元人民币的合拍剧、同步剧和库存剧[6] - 2023年3月22日,公司与优酷签署协议,未来两年为其提供价值约7亿元人民币的合拍剧、同步剧和库存剧[110] - 公司与浙江卫视及优酷携手制作演技真人秀《无限超越班》[153] 收视率与观众份额相关 - 2022年黄金时段平均收视率为24.1点,制作总产量为22700小时[25][26] - 公司占香港所有频道的观众份额为77%[37] - 年轻观众群(35岁以下)观众份额占比82%[38] - 高收入观众群观众份额占比83%[38] - 五大最高收视剧集及综艺资讯娱乐节目中,万千星辉颁奖典礼2021收视点最高,达28.7点,青春不要脸收视点最低,为22.1点[103] - 万千星辉贺台庆当晚最高直播收视率为25.7点[106] - 数码地面电视频道平均每周接触1520万名在家的香港观众,黄金时段平均收视率24.1点(2021年为24.0点),占香港所有电视频道观众份额77%[117] - 2022年总电视人口为649.7万名观众,1个电视收视点代表6.497万名观众[118] - 香港MyTV Super串流服务月度活跃用户人数达250万名,另有1230万名观众订阅公司在多个平台上的频道[129] - 2022年翡翠台收视点为18.2,J2台为1.9,无线新闻台为2.3,明珠台为0.7,无线财经体育资讯台为1.0[141] - 合家欢喜剧《下流上车族》平均收视率达25.5点,成为全年最高收视剧集[150] -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文藝晚會”於翡翠台錄得24.9點收視,相當於所有播放同一節目的頻道中88%的觀眾份額[179] 公司股权相关 - 无线电视与联营公司收购士多集团75%股权[54] - 公司持有邵氏兄弟控股11.98%实际股权[55] - Young Lion Holdings收购无线电视26%股权并成控股股东[56] - 2016年无线电视持有香港上市公司邵氏兄弟控股11.98%实际股权[73] - 2021年无线电视与其联营公司邵氏兄弟控股共同收购士多集团75%的股权[73] 节目获奖情况 - 《2020东京奥运会》形象宣传片获2022纽约电视电影节体育节目宣传片组金奖[78][89] - 《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节目宣传获2022纽约电视电影节体育节目宣传片组银奖[78] - 《青春不要臉》获2022纽约电视电影节最佳剪接组银奖[78][89] - 《无穷之路》获新时代小康纪实影像征集典藏活动“系列片类好作品”[80][93] - 《2021香港小姐竞选决赛》获2022美国广播协会设计大奖最佳节目制作设计组金奖[94] - 《无穷之路》获金红棉优秀纪录片评选“优秀国际传播中国纪录片”提名[94] 平台用户数据 - myTV SUPER注册用户达1040万名[40] - TVB Anywhere注册用户有1230万名[41] - 无线电视YouTube频道月度活跃用户为2860万名[41] 公司其他信息 - 公司有530名艺人[36] - 数码地面电视频道从两条扩展至五条[72] - 2016年公司成功发行5.00亿美元3.625%五年期无评级票据[73] - 成功发行5.00亿美元3.625%五年期无评级票据[72] - 2022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香港小姐竞选”踏入第50届、无线电视成立55周年[92] - 《寻人记II》及《无穷之路II 无价之保》分别于豆瓣获9.4分及9.1分[157] - “TVB明珠台财经”抖音账号拥有250万名粉丝,最高点击新闻片段突破1100万次浏览[161] - 2022年初公司针对年轻观众重新打造J2台[164] - 年内5套热门剧集于香港及中国内地同步播放[145] - 翡翠台及明珠台拥有广东省落地权,可向该省1.26亿名观众播放节目[140] - 無綫新聞台每星期接觸的在家觀眾人數由去年的380萬名上升至390萬名[186] - 無綫新聞台每日接觸的在家觀眾人數由205萬名上升6%至217萬名[186] - 無綫新聞台平均每日觀看時間由74分鐘增加14%至84分鐘[18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myTV SUPER不同界面共有1040萬名登記用戶,月度活躍用戶人數達250萬名,其中myTV SUPER佔180萬名,「東張+」佔70萬名[193] - myTV Gold服务订户有159,300名(2021年12月31日:123,500名),每名订户平均收费为每月港幣72元[193] - 2022年制药及医疗保健公司成为公司最大的广告客户类别[115]
电视广播(00511)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8 14:32
汇兑损益情况 - 2022年汇兑亏损净额为51,199千港元,2021年汇兑收益净额为3,829千港元[1] 节目及影片版权成本情况 - 2022年节目及影片版权成本为1,457,399千港元,2021年为1,498,176千港元[1] 所得税情况 - 2022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39,829千港元,2021年为31,990千港元;2022年递延所得税抵免总额为116,257千港元,2021年为133,629千港元[4] 每股亏损情况 - 2022年每股亏损按公司股东应占集团亏损807,132,000港元及438,000,000股已发行股份计算,2021年按亏损646,735,000港元计算[4] - 每股亏损为1.84港元(2021年:每股亏损1.48港元)[64]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分别为1.84港元(2021年为每股亏损1.48港元)[9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每股亏损1.84港元,2021年为1.48港元[117] 股息派发情况 - 董事不建议就2022年及2021年派發股息[5] 合营公司非流动投资成本情况 - 2022年合营公司非流动投资成本为206,479千港元,2021年为206,189千港元[7] 承兌票據减值拨备情况 - 2022年集团就承兌票據帐面值计提减值拨备211,800,000港元,年末累计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225,300,000港元,2021年为13,500,000港元[12] ITT权益出售情况 - 2022年集团与华人文化订立协议出售ITT 10%权益,代价10,002,000美元已预付,预计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12] - 2022年12月29日,集团与华人文化订立协议,华人文化以1000万美元收购集团于ITT承兑票据及ITT股本的10%权益,已收1000万美元预付款,预计2023年中前完成交易[108] 定息证券组合情况 - 2022年末定息证券组合为30,425,000港元,2021年末为233,704,000港元;年内售出约75%债券,录得收益129,000港元,2021年亏损3,450,000港元[18] - 2022年以摊销成本计量的债券利息收入为4,289,000港元,2021年为14,463,000港元[18] - 年内余下2项既有债券确认非现金减值亏损2871.7万港元,2021年为7700万港元[19]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余下定息证券组合(扣除预期信贷亏损)为3000万港元,2021年为2.34亿港元,年内售出约75%债券,收益10万港元,2021年亏损300万港元[107] - 2022年12月31日,投资组合由四名个别发行人的定息证券组成,2021年为八名,年内以摊销成本计量的债券利息收入为430万港元,2021年为1400万港元,进一步确认非现金减值亏损2900万港元,2021年为7700万港元[114] 贸易应收款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扣除减值拨备)为840052千港元,2021年为1001696千港元[23] 借贷总额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借贷总额为2176355千港元,2021年为2008621千港元[24] - 2022年12月31日,借贷合共为21.76亿港元,2021年为20.09亿港元,集团的资本负债比率为34.4%,2021年为19.2%[112] 贷款融资情况 - 2020年6月30日订立2.50亿美元三年期定期贷款融资,2022年12月31日按浮动年利率约6.6%计息,2021年为2.4%[25] - 2022年8月22日就2.50亿美元贷款融资订立补充协议,其中2.00亿美元部分到期日延至2025年7月6日,5000万美元部分按原定到期日偿还[25] - 2022年12月31日须于一年内及第三年偿还的银行贷款应付金额分别为5000万美元及2.00亿美元[28] - 2022年未遵守金额为2.50亿美元三年期定期贷款融资的EBITDA契诺,但已获银行书面豁免[128] 贸易应付款及其他应付款及应计费用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及其他应付款及应计费用为974295千港元,2021年为768198千港元[29] 购股情况 - 公司年内根据购股计划授出1770万份购股,因一名承授人辞任60万份购股失效,年末2635万份购股未行使[33] 雇员情况 - 截至年底集团有3854名全职雇员,2021年12月31日为3870名,约2%雇员受聘于海外附属公司[35] - 2023年公司采取降成本措施,期望每年节省现金开支及间接费用超港币2.60亿元,5%员工受影响[70] 股份过户登记手续情况 - 公司将于2023年5月3日至5月31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38] 须呈报分部EBITDA情况 - 2022年须呈报分部EBITDA为-338,407千港元,2021年为-313,621千港元[58] - EBITDA由负3.14亿港元上升至负3.38亿港元[64] - 2022年集团须予呈报分部EBITDA为 - 338,407千港元,2021年为 - 313,621千港元[135] 折旧及摊销情况 - 2022年折旧及摊销为-427,252千港元,2021年为-413,407千港元[58] 融资成本情况 - 2022年融资成本为-81,098千港元,2021年为-106,372千港元[58] - 融资成本由1.06亿港元减少至8100万港元[100] 利息收入情况 - 2022年利息收入为11,916千港元,2021年为52,712千港元[58] - 2022年来自合营公司的利息收入为112,644千港元,2021年为100,492千港元[58] - 年内利息收入合共为1.25亿港元(2021年为1.53亿港元),ITT承兑票据投资本年度利息收入为1.13亿港元(2021年为1.00亿港元)[99] - 2022年利息收入为1.2456亿港元,较2021年的1.53204亿港元下降18.69%[133] 扣除所得税前亏损情况 - 2022年扣除所得税前亏损为-962,363千港元,2021年为-758,735千港元[5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扣除所得税前亏损96236.3万港元,2021年为75873.5万港元[117] 中国内地业务单一客户收入情况 - 2022年来自中国内地业务分部单一客户收入约为382,197,000港元,2021年为314,332,000港元,占总收入超10%[58] 地区对外客户收入情况 - 2022年香港地区对外客户收入为2,515,149千港元,2021年为1,821,850千港元[59] - 2022年中国内地对外客户收入为702,207千港元,2021年为672,352千港元[59] 股东周年大会情况 - 公司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3年5月31日在香港九龙将军澳工业邨骏才街七十七号电视广播城举行[50] 集团收入情况 - 2022年集团收入由28.99亿港元增长6.87亿港元或24%至35.86亿港元[64] - 2022年确认收入35.8575亿港元,较2021年的28.98622亿港元增长23.70%[133] - 2022年集团对外客户总收入为3,585,750千港元,2021年为2,898,622千港元[135] 毛利情况 - 毛利由7.22亿港元增加2.86亿港元或40%至10.08亿港元[64]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情况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8.07亿港元(2021年:6.47亿港元)[64]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合共为8.07亿港元,较2021年的6.47亿港元增加1.60亿港元或25%[9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年内亏损88593.5万港元,2021年为65709.6万港元,年内全面亏损总额95719.1万港元,2021年为62988.6万港元[119] - 2022年年内亏损8.86亿港元,2021年为亏损6.57亿港元[128] 香港电视广播业务收入情况 - 香港电视广播业务收入由12.25亿港元增加6%至12.94亿港元,占集团收入的36%[64] - 香港电视广播分部广告收入由港币11.41亿元增加港币3700万元或3%至港币11.78亿元[74] - 香港电视广播分部收入按年变动6%至12.94亿港元,分部EBITDA按年变动15%至负5.14亿港元[83] - 香港电视广播分部收入由12.25亿港元增加6900万港元或6%至12.94亿港元,EBITDA由-6.05亿港元改善至-5.14亿港元[84] - 2022年香港电视广播在某一时刻收入为14,218千港元,2021年为12,466千港元[135] 中国内地业务收入情况 - 中国内地业务收入由6.66亿港元增加5%至6.98亿港元[64] - 中国内地业务收入由港币6.66亿元增加港币3200万元或5%至港币6.98亿元[74] - 中国内地业务分部收入由6.66亿港元增加至6.98亿港元,EBITDA由1.89亿港元减少2900万港元或15%至1.60亿港元[90][91] - 2022年中国内地业务在某一时刻收入为207,656千港元,2021年为161,346千港元[135] 销售成本情况 - 销售成本由21.77亿港元增加至25.78亿港元,增幅为18%[68] 成本总额情况 - 成本总额由37.07亿港元增加至43.56亿港元,增幅为18%,撇除收购影响将减少4%[69] 电视频道观众份额情况 - 电视频道观众份额高达77%[64] 电子商务业务收入情况 - 电子商务业务收入由港币2.38亿元增至港币8.63亿元,2022年该分部贡献24%收入[70] - 电子商务分部收入由2.38亿港元增加至8.63亿港元,EBITDA增至-1.00亿港元(2021年为-5900万港元)[87] - 2022年电子商贸业务在某一时刻收入为862,467千港元,2021年为237,916千港元[135] myTV SUPER OTT分部情况 - myTV SUPER OTT分部收入减少5%至港币3.49亿元,EBITDA跃升78%至港币6600万元,登记用户升至1040万名,月度活跃用户增至250万名[70] - OTT串流分部收入由3.67亿港元下跌1800万港元或5%至3.49亿港元,EBITDA跃升78%至6600万港元[85][86] - 2022年OTT串流在某一时刻收入为2,022千港元,2021年为4,223千港元[135] 国际业务收入情况 - 国际业务收入减少5%至港币3.82亿元,TVB Anywhere及无线电视YouTube频道用户总数增至1230万名,YouTube频道月度活跃用户增至2860万名[70] - 国际业务分部收入由4.03亿港元减少至3.82亿港元,EBITDA由1.23亿港元减少7300万港元至5000万港元[92][93] - 2022年国际业务在某一时刻收入为13,853千港元,2021年为13,348千港元[135] 与优酷合作情况 - 2023年3月22日公司与优酷签署价值约人民币7.00亿元供应协议,未来两年联合制作剧集并提供同步剧和库存剧[70] 销售、分销及播送成本情况 - 销售、分销及播送成本由港币6.40亿元增至港币8.18亿元,增幅28%,撇除收购影响将减少5%[75] 集团权益及流动资产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权益总额为36.04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5.93亿港元),流动资产净值为22.9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43亿港元),流动比率为2.3(2021年12月31日为1.4)[104][105] - 2022年资产总额为70.45048亿港元,较2021年的76.4979亿港元下降7.91%[122] - 2022年权益总额为36.04235亿港元,较20
电视广播(00511)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15 08:3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每股中期亏损从2021年的港币(0.65)元收窄至2022年的港币(0.51)元,变动22%[3] - 股东应占亏损从2021年的(2.84)亿港元收窄至2022年的(2.24)亿港元,收窄21%[3] - 总开支从2021年的15.97亿港元增至2022年的21.11亿港元,增长32%[3] - 负债总额中部分从2021年的30.57亿港元增至2022年的33.53亿港元,增长10%[3] - 权益总额从2021年的45.93亿港元降至2022年的42.87亿港元,下降7%[3] - 资本负债比率从2021年的19.2%增至2022年的30.0%[3] - 集团收入由12.48亿港元增长5.72亿港元或46%至18.2亿港元[9]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2.24亿港元,较2021年减少21%或6000万港元[9] - 2022年上半年广告客户收入增长8%至港币548百万元[20] - 公司收入由12.48亿港元增至18.2亿港元,增幅为5.72亿港元或46%[70] - 成本总额由15.97亿港元增至21.11亿港元,增幅为32%[70] - 股东应占亏损由2.84亿港元改善至2.24亿港元,改善6000万港元或21%[75]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分别为0.51港元(2021年:0.65港元)[76] - 利息收入由7800万港元减至6100万港元[78] - 融资成本由6000万港元减至2600万港元[79] - 负债净额对权益总额的比率为30.0%(2021年12月31日:19.2%)[83]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权益总额维持在42.87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5.93亿港元有所下降[85]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拥有不受限制银行及现金结余9.69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1.77亿港元有所下降,其中约43%(约4.18亿港元)存放于海外附属公司[85]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29.86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2.43亿港元有所上升,流动比率为3.3,较2021年12月31日的1.4有所上升[85] - 2022年6月30日,借贷合共为21.84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0.09亿港元有所上升[85] - 2022年6月30日,集团负债净额为52142.8万港元[131] - 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76.39754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76.4979亿港元略有下降[139]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0.70966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00773亿港元大幅增加[14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18.20123亿港元,较2021年的12.48222亿港元增长45.81%[14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成本为12.6853亿港元,较2021年的9.35775亿港元增长35.56%[14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5.51593亿港元,较2021年的3.12447亿港元增长76.54%[14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扣除所得税前亏损为2.71881亿港元,较2021年的3.30059亿港元有所收窄[14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为2.47691亿港元,较2021年的2.771亿港元有所收窄[144] - 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2.24293亿港元,较2021年的2.83508亿港元有所收窄[144] - 2022年上半年每股亏损(基本及摊薄)为0.51港元,较2021年的0.65港元有所收窄[14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全面亏损总额为2.74869亿港元,较2021年的2.69665亿港元略有增加[146] - 2022年6月30日股本为664,044千港元,与2021年1月1日和2022年1月1日结余相同[149] - 2022年上半年全面亏损总额扣除税项为274,869千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269,665千港元有所增加[149] - 2022年上半年营运活动所用净现金为289,096千港元,高于2021年的199,035千港元[151]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净现金为10,029千港元,而2021年为产生净现金52,911千港元[151]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净现金为114,026千港元,高于2021年的75,631千港元[151] - 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23,060千港元,低于2021年6月30日的1,120,630千港元[151] - 2022年上半年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使其他储备增加1,300千港元,保留盈余增加18千港元[149] - 2022年上半年转拨至法定储备使其他储备增加5,882千港元,保留盈余减少5,882千港元[149] - 2022年上半年向非控股权益支付股息36,962千港元[149][151] - 2022年对外客户收入为1820123千港元,2021年为1248222千港元,同比增长45.82%[172][175] - 2022年须呈报分部EBITDA为-72010千港元,2021年为-140391千港元,亏损收窄48.70%[172][173] - 2022年扣除所得税前亏损为-271881千港元,2021年为-330059千港元,亏损收窄17.62%[173] - 2022年香港地区对外客户收入为1230565千港元,2021年为742335千港元,同比增长65.77%[175] - 2022年中国内地业务对外客户收入为405697千港元,2021年为298346千港元,同比增长36.00%[175] - 2022年资本开支中物业、器材及设备为1309085千港元,2021年为1508266千港元,同比下降13.20%[176] - 2022年投资物业为4411千港元,2021年为8125千港元,同比下降45.71%[176] - 2022年无形资产为271128千港元,2021年为232301千港元,同比增长16.71%[17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期间添置的使用权资产为43058000港元,2021年为31468000港元,同比增长36.83%[178] - 2022年6月30日合营公司权益为984311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928154千港元,同比增长6.05%[181] - 2022年6月30日,12个月ECL拨备为173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350万港元[183]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以摊销成本计量的债券非上市为427210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504901千港元;于香港上市2022年为0,2021年为39147千港元;于其他国家上市2022年为103087千港元,2021年为150347千港元[186] - 2022年6月30日,流动以摊销成本计量的债券非上市为0,2021年为5001千港元;于其他国家上市2022年为23542千港元,2021年为23433千港元[186] - 债券组合的加权平均到期年收益率2022年6月30日为5.7%,2021年12月31日为3.8%[186] - 组合内来自同一发行人的最大定息证券占集团2022年6月30日的资产总额约0.5%,2021年12月31日为0.7%[186] - 期内已收及应收以摊销成本计量债券的利息2022年为313.2万港元,2021年为871.4万港元[18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期间,集团出售/赎回总帐面值1.19653亿港元的以摊销成本计量之债券,出售所得收益为85.6万港元;2021年出售/赎回总帐面值1.00749亿港元,亏损74.6万港元[188] - 2022年,集团就债券计提额外ECL拨备1871.7万港元,2021年为500万港元[196] - 2022年6月30日,作出减值亏损拨备后以摊销成本计量的其他证券账面净值为5882.7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96122亿港元[196] - 2021年12月31日,收购附属公司金额为1.7259亿港元[198] - 2022年6月30日,星美债券账面价值维持于零,2021年12月31日亦为零[200] 香港电视广播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香港电视广播业务EBITDA从2021年的(2.71)亿港元收窄至2022年的(2.1)亿港元,改善23%[3] - 香港电视广播业务收入由5.44亿港元增加10%至5.96亿港元,占集团收入的33%[9] - 香港电视广播业务分部EBITDA由-2.71亿港元改善23%至-2.1亿港元[14] - 香港电视广播分部广告客户收入由5.09亿港元增至5.48亿港元,增幅为3900万港元或8%[70] - 五条地面电视频道的黄金时段总收视率维持在25.4点,观众份额为77%[9] - 数码地面电视频道平均每星期接触1530万名在家的香港观众[22] - 黄金时段平均收视率共录得25.4点(2021年:25.2点),占香港所有电视频道观众份额的77%[22] - 在年轻观众群及高收入观众群中均占据超过80%的观众份额[22] - 翡翠台及明珠台可向广东省1.26亿名观众播放节目[22] -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文艺晚会于翡翠台录得24.95点收视,占所有播放同一节目频道中88%的观众份额[30] - 无线新闻台每星期接触的在家观众人数由去年同期的380万名上升至400万名[34] OTT串流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OTT串流业务EBITDA从2021年的800万港元增至2022年的2600万港元,增长225%[3] - myTV SUPER串流业务广告收入改善19%至3100万港元,订购收入下滑15%至1.33亿港元,分部收入跌11%至1.69亿港元[9] - OTT串流业务2022年上半年分部收入为1.69亿港元,较2021年的1.89亿港元下降11%;EBITDA为2600万港元,较2021年的800万港元增长225%[38] - myTV SUPER串流服务广告收入由2600万港元增加19%至3100万港元,订阅收入由1.57亿港元下跌15%至1.33亿港元[38] - myTV SUPER登记用户人数达1030万名,2022年6月月度活跃用户人数维持于180万名,付费用户超100万名[3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myTV Gold的订户群接近14.4万人,较一年前增加23%,2022年上半年每名订户平均收费为每月73港元[39] - “免费体验一个月myTV Gold服务”计划吸引超10000名用户试用[40] 电子商贸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电子商贸业务中,中国内地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1700万港元激增至2022年的4.61亿港元,增长2612%[3] - 电子商务收入由1700万港元激增超26倍至4.61亿港元,贡献集团25%的收入[9] - 电商总收入由1700万港元激增至4.61亿港元,增幅2612%[43][44] - 订单商品交易总值由6500万港元飙升至5.09亿港元,增幅683%[43][48] - 2022年6月月度订单商品交易总值为7000万港元,较2021年12月增长23%[48] - 2022年6月平均每日订单数量为8283,较2021年12月增长50%[48] - 2022年6月月度活跃客户人数为10.7万,较2021年12月增长34%[48] - 电子商贸收入由1700万港元增至4.61亿港元,增幅达4.44亿港元[70] 中国内地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内地业务收入由2.84亿港元攀升42%至4.03亿港元,占集团收入的22%[9] -
电视广播(00511)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19 08:39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1年对外客户收入28.99亿港元,较2020年的27.24亿港元增长6%[8] - 2021年股东应占亏损6.47亿港元,较2020年的2.81亿港元亏损扩大130%[8] - 2021年每股亏损1.48港元,较2020年的0.64港元亏损扩大131%[8] - 2021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港币647百万元,连续四年录得年度亏损[88] - 2021年来自电视广播的广告收入增长16%[93] - 香港电视广播分部收入由10.82亿港元增长13%至12.25亿港元[106] - 香港电视广播分部广告收入由8.81亿港元增长16%至10.24亿港元[106] - 2021年公司广告收入维持在10.24亿港元,较去年增加16%,新广告商贡献25%的广告收入[108] - 2021年制药及医疗保健行业广告收入攀升10%,房地产中介行业广告收入飙升56%,政府及官方机构广告收入上升41%[108] - myTV SUPER Gold分部收入由2020年的港币412百万元下跌11%至2021年的港币367百万元,主要因广告收入下跌[139] - 电商业务估计年度商品交易总值从1.42亿港元飙升四倍至5.93亿港元[155][157] - 中国内地业务2021年分部收入6.66亿港元,同比下降10%[162] - 中国内地业务2021年分部EBITDA为1.89亿港元,同比下降28%[162] - 数码平台及内容分销收入从4.03亿港元增加至4.5亿港元[163] - 联合制作收入从3.21亿港元下跌至1.95亿港元[163] - 2021年国际业务分部收入4.03亿港元,较2020年4.59亿港元下降12%;分部EBITDA为1.23亿港元,较2020年2.55亿港元下降52%[17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1年公司营运成本总额上升14%[89] - 2021年公司制作了22958小时的节目内容(2020年:21712小时),节目成本由13.71亿港元增加9%至14.98亿港元[11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1年制作总时长22958小时,平均黄金时段收视率24.0点[10] - myTV SUPER注册用户990万名,付费订户超100万名,月度活跃用户190万名[11] - 无线电视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相关账号追随者7600万名,YouTube频道订户750万名[11] - TVB Anywhere总用户900万名,埋堆堆下载次数3400万次,月度活跃用户560万名[11] - 电子商贸备考商品交易总值5.93亿港元,送货上门订单平均价值800港元[12] - 2021年8月士多及邻住买平台带来合共100万名新登记用户[93] - 士多集团2021年下半年商品交易总值较上半年上升46%[93] - 2021年12月埋堆堆应用程式拥有560万名月度活跃用户[94] - 公司官方账号加上其管理艺人在抖音、快手、微博及小红书的登记粉丝超7600万人[94] - 2021年公司多部作品在纽约电视电影节、RTDNA Edward R. Murrow大奖、亚太广播联盟等获多项荣誉,如《何鸿燊》获人物传记组别优异奖、《星期日档案:以命偿命》获新闻纪录片组别地区大奖等[61][62][63][68][71][81][82][83] - 五大最高收视剧集分别为《逆天奇案》27.0收视点、《宝宝大过天》24.7收视点、《爱 • 回家之开心速递》24.2收视点、《爱美丽狂想曲》23.8收视点、《伙记办大事》23.7收视点;五大最高收视综艺及资讯娱乐节目分别为《万千星辉颁奖典礼2020》31.0收视点、《2021香港小姐竞选决赛》28.5收视点、《万千星辉贺台庆》27.6收视点、《寻人记》22.8收视点、《东张西望》22.0收视点[84] - 2021年公司受疫情影响,本地广告业务、myTV SUPER串流业务、海外发行收入、内地联合制作收入均受冲击[88] - 每周收看公司电视频道的香港观众达540万名[89] - 2021年公司推出两个全新普通话财经节目《财经演义》和《楼市指南》[136] - 无线财经资讯台制作库存加入《有钱淘》《养生有道》《升学无疆界II》《大湾区解码》等全新节目[136] - 公司与腾讯视频联合制作警匪剧《陀枪师姐2021》,与优酷联合制作剧集《刑侦日记》[126] - 选秀节目《声梦传奇》第一季大获成功,《声梦传奇2》预计2022年第二季播出[131] - 公司尝试打造全新节目形式,制作了《好声好戏》《开心大综艺》《日日妈妈声》等受欢迎节目[132] - 公司推出围绕中学校园生活的歌舞剧《青春本我》,以年轻观众为目标[126] - myTV Gold服务计划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有50条频道,播放超10万小时点播节目,订户约达123,500名,按年增加36%,每名订户平均收费为每月港币74元[139] - 2021年myTV Gold录得约港币300百万元的订阅收入[139] - myTV SUPER按香港观众观看时间计算排名第二,仅次于YouTube[139] - myTV SUPER网页端用户720万名,移动端应用程式用户660万名,机顶盒用户120万名[139] - myTV SUPER广告收入由港币105百万元下跌39%至港币64百万元[141] - 公司于2021年8月收购士多集团,电子商贸业务由士多、邻住买及Big Big Shop三个平台组成[152][153] - 士多货品近100%为自有库存,以供应家居日常用品为主;邻住买提供限时抢购活动;Big Big Shop倾向集中于食品销售[153] - 随着疫情加速消费者转向网购,公司电子商贸平台销售额可观增长[153] - 2021年12月平台月度活跃客户人数从去年的1.1万名上升超7倍至近8万名[155][157] - 士多2021年下半年商品交易总值较上半年被收购前上升46%[157] - 2021年“陀枪师姐2021”和“刑侦日记”完成制作并同步播放[167] - “无穷之路”在哔哩哔哩平台播放,豆瓣评分9.5分[169] - 埋堆堆2021年12月有560万名月度活跃用户,应用下载量达3400万次[17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相关账号追随者达7600万名[174] - 2022年1月30日微信新春互动演唱会吸引3600万名观众[175] - 三方网上平台(中国除外)2021年总用户群约900万名,较2020年650万名增长39%[189] - 2021年YouTube订户群按年增长45%,收入按年增长41%[189] - 公司现运营22个YouTube频道,订户总数超750万名,2020年为520万名[189] - YouTube月度活跃用户由2020年的1240万名增加65%至2021年的2050万名[189] - TVB Anywhere服务涵盖美国大纽约市及大洛杉矶等华人聚居市场[184] - 公司与加拿大Fairchild Television续签收费电视业务节目供应协议[184] - 2021年采用Android电视操作系统的TVB Anywhere机顶盒更新版本在澳门、澳洲、英国、欧洲及新西兰等主要市场推出[191] - 公司自家品牌订阅点播影视服务通过“华为视频”接触的市场达29个[194] - “Why Women Kill”共10集,已确定续订第三季[194] - “Dan Brown之失落的符号”10集于9月在Peacock首播[194] - “飞虎3壮志英雄”共30集,于2021年12月在优酷平台上映[194]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业务2021年分部收入6.66亿港元,同比下降10%[162] - 中国内地业务2021年分部EBITDA为1.89亿港元,同比下降28%[162] - 数码平台及内容分销收入从4.03亿港元增加至4.5亿港元[163] - 联合制作收入从3.21亿港元下跌至1.95亿港元[163] - 2021年国际业务分部收入4.03亿港元,较2020年4.59亿港元下降12%;分部EBITDA为1.23亿港元,较2020年2.55亿港元下降52%[17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在2022年与香港品牌商及广告商合作,扩展电商服务至中国内地[161]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于1967年9月取得广播牌照,11月19日开始免费广播,成为香港首间商营无线电视台[45][53] - 2008年,公司伙拍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持有邵氏兄弟控股11.98%实际股权用于电影制作及投资[34] - 2012年,公司于香港推出myTV SUPER串流服务,于海外市场推出升级版TVB Anywhere[33] - 2015年,公司与联营公司邵氏兄弟控股共同收购士多集团75%的股权[42][47] - 2016年,公司通过两项交易退出台湾业务[38][47] - 2017年,Young Lion Holdings从邵氏兄弟(香港)收购公司26%股权[39][47] - 2018年,公司成功发行500百万美元3.625%五年期无评级票据[37][47] - 2021年,公司庆祝成立50周年,从12月31日起于香港推出数码地面电视广播服务,频道由两条扩展至五条[40][47] - 公司总部建筑面积达110,000平方米[41][47] - 公司采用平日黄金时段在翡翠台播放2.5小时连续剧的节目编排策略[45][55] - 2021年总电视人口为6,554,000名观众,1电视收视点代表65,540名观众,占总电视人口的1%[84] - 2021年总电视人口为6,554,000名观众,1个电视收视点代表65,540名观众(总电视人口的1%)[121] - 剧集《星空下的仁医》在豆瓣评分高达8.8/10 [126] - 《2021香港小姐竞选》收视为28.5点,相当于接近190万名观众[131] - 纪录片《无穷之路》和《寻人记》分别在豆瓣获9.5分及9.3分[132] - 翡翠台及明珠台拥有广东省落地权,可向该省1.26亿名观众播放[116] - 2021年公司拥有邵氏兄弟控股11.98%实际权益[194] - 2021年成功封锁195个盗版网站及盗版机顶盒域名,导致盗版网站及机顶盒的流量大幅下跌84% [194] - 2021年在搜索引擎上下架250万条盗版链接,在影音/社交网络平台上移除970,000条影片链接[194] - 采取反盗版行动后,公司官方网站及网上视频平台的流量上升约13% [194] - 公司与Imagine Entertainment各占Imagine Tiger Television 50%权益[194] - 2021年香港经济增长6.4%,零售销售额较2020年上升8.1%[107]
电视广播(00511)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15 08:3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对外客户收入从2020年的12.26亿港元增至2021年的12.48亿港元,增幅2%[2] - 香港电视广播收入从2020年的5.61亿港元增至2021年的6亿港元,增幅7%[2] - myTV SUPER收入从2020年的2.02亿港元降至2021年的1.89亿港元,降幅6%[2] - 大台网及电子商贸业务收入从2020年的6200万港元降至2021年的5200万港元,降幅15%[2] - 节目发行及分销等海外收费电视及相关业务收入从2020年的3.26亿港元降至2021年的3.03亿港元,降幅7%[2] - 每股亏损从2020年的0.67港元降至2021年的0.65港元,降幅3%[2] - 香港电视广播分部广告收入增长31%,达4.6亿港元[8][15] - 截至6月30日,对外客户分部收入6亿港元,较2020年增长7%;非经常性项目前分部亏损4.05亿港元,较2020年减少21%[15] - myTV SUPER对外客户分部收入由2.02亿港元减少6%至1.89亿港元,录得亏损4400万港元,2020年为溢利100万港元[31] - myTV SUPER订户收入由1.46亿港元增加8%至1.57亿港元[36] - myTV SUPER广告业务收入由5300万港元减少至2600万港元[37] - 大台网及電子商貿業務對外客戶的分部收入從6200萬港幣降至5200萬港幣,降幅15%;分部溢利從3100萬港幣降至1800萬港幣,降幅41%[40] - 電子商貿平台Big Big Shop已完成訂單的商品交易總值從5600萬港幣增至6200萬港幣,增幅10%,訂單數目增至約98700份,平均訂單值約為627港幣[43] - 中國內地業務總收入由3.56億港幣減少至2.98億港幣,聯合製作劇集的每集售價增加,對除稅後溢利的貢獻有所改善[48] - 節目發行及分銷業務對外客戶的分部收入由3.26億港幣減少7%至3.03億港幣,分部溢利維持穩定,約為1.45億港幣[50][51] - 海外收费电视及TVB Anywhere对外客户的分部收入由7400万港元增加23%至9100万港元[55] - 海外收费电视及TVB Anywhere分部溢利由亏损300万港元转为盈利1200万港元,扭亏为盈[55] - 集团收入由港币12.26亿元增加至港币12.48亿元,增幅为2%[57] - 香港电视广播分部广告收入由港币3.51亿元增加至港币4.6亿元,增幅为31%[57] - 两个视频串流平台订阅收入由港币1.89亿元增加港币1300万元至港币2.02亿元[57] - 联合制作收入由港币1.46亿元减少港币5500万元至港币9100万元[57] - 节目发行及分销分部发行收入由港币3.26亿元减少港币2300万元至港币3.03亿元[57] - 其他收入由3700万港元下跌至900万港元,主要因2020年有3400万港元非经常性政府工资补贴入账[59] - 期内利息收入为7800万港元,2020年为6200万港元[59] - 股东应占亏损合计为2.84亿港元,2020年为2.93亿港元,撇除补贴后亏损改善4300万港元或13%[59] - 经调整EBITDA由2020年上半年的 - 2.1亿港元减少至期内 - 1.4亿港元[59]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12.48222亿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12.26276亿港元增长1.79%[126]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3.12447亿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2.60728亿港元增长19.83%[126]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扣除所得税前亏损为3.30059亿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3.62238亿港元收窄8.88%[126]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为2.771亿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2.88339亿港元收窄3.90%[126]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0.65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0.67港元收窄2.99%[126]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其他全面收益为7435万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 - 1.4049亿港元扭亏为盈[128]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全面亏损总额为2.69665亿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3.02388亿港元收窄10.82%[128] - 2021年对外客户收入为12.48222亿港元,2020年为12.26276亿港元,同比增长1.79%[160] - 2021年须予呈報的分部虧損为3.77354亿港元,2020年为3.92557亿港元,同比减少3.87%[160] - 2021年扣除所得稅前虧損为3.30059亿港元,2020年为3.62238亿港元,同比减少8.88%[160] - 2021年来自一家合營公司的利息收入为4729.8万港元,2020年为2945.1万港元,同比增长60.59%[160] - 2021年中国内地收入为2.98346亿港元,2020年为3.55881亿港元,同比减少16.16%[160] - 2021年香港收入为7.42335亿港元,2020年为6.6782亿港元,同比增长11.16%[16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总开支从2020年的16.46亿港元降至2021年的15.97亿港元,降幅3%[2] - 销售成本由港币9.66亿元减少至港币9.36亿元,减幅为3%[57] - 节目及影片版权成本为港币6.39亿元(2020年:港币6.77亿元)[57] - 销售、分销及播送成本由2.89亿港元增加至2.99亿港元,增幅为3%[59] - 总务及行政开支由3.91亿港元减少至3.62亿港元,减幅为8%[59] - 整体成本总额由16.46亿港元减少至15.97亿港元,减幅为3%[59] - 2021年上半年折旧为173,212千港元,2020年为175,808千港元[199] - 2021年上半年摊销无形资产为28,719千港元,2020年为19,811千港元[199] - 2021年上半年节目及影片版权成本为639,097千港元,2020年为676,687千港元[199] - 2021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不包括董事酬金)为680,397千港元,2020年为685,854千港元[19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每年自制超400小时连续剧和180小时处境喜剧,播出近600小时非戏剧节目[8] - 地面电视平台每周接触540万名在家香港观众,五条数码频道黄金时段平均收视率25.2点,占观众份额78%[17] - 公司在年轻观众群及高收入观众群中占有的观众份额分别达85%及88%[17] - 真人秀节目《声梦传奇》7月19日决赛收视率达26.5点,多平台总浏览率达6000万次,姚焯菲演唱片段浏览率近400万次[19] - 《劲歌金曲》改版后收视率大幅攀升,《好声好戏》平均收视率18.5点,最高一集20.9点[22] - 《寻人记》平均收视率22.8点,最高一集23.7点[22] - 《逆天奇案》平均收视率27.0点,大结局最高收视30.2点[22] - J2台2021年上半年黄金时段平均收视率2.1点,2020年为1.8点[22] - 公司加强与环球、华纳、索尼三大唱片公司业务合作[22] - 《失忆24小时》《伙记办大事》《陀枪师姐2021》《刑侦日记》等剧集播出[22] - 公司推出全新娱乐清谈节目《Tiger's Talk》与《Mean Talk》获好评[24] - 公司为《声梦传奇》15位新星举办演唱会门票售罄,直播吸引付费观众[19] - 公司着手筹备《声梦传奇》第二季,不少广告商有意提供赞助[19] - 无线新闻台每周接触380万名香港在家观众[25] - 明珠台“明珠930”时段平日收视率按年提高25%[27] - 无线财经资讯台2021年上半年交易时段平均收视率为1.8点,2020年为1.6点[2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myTV SUPER登记用户总数达9520641名,较2020年6月按年增加11%[33] - myTV SUPER付费订户总数约为120万名,myTV Gold服务订户群达约117000名,2020年约为40000名,ARPU为每月74港元[33] - myTV SUPER机顶盒登记用户1341763名,较2020年增加4%;流动应用程式登记用户6887041名,较2020年增加12%;网页登记用户1291837名,较2020年增加12%[35] - 2020年东京奥运会期间,myTV SUPER 7月26日至8月1日一周内容收看量最高达2200万小时[37] - myTV SUPER每週平均觀看時間從2285萬小時降至1796萬小時,降幅21%;每名獨特串流觀眾每週平均觀看時間從19.7小時降至18.2小時,降幅8%;整天24小時收視率從2.09點降至1.62點,降幅22%;黃金時段收視率從3.69點降至2.96點,降幅20%[39] - 大台網與全球1340萬名追隨者聯繫,超過70%的觀眾年齡在35歲以下,每週觀看串流量累計2630萬人[45] - 「聲夢傳奇」YouTube頻道的訂閱人數超過70000人,年輕參賽者的Instagram粉絲人數合計超過430000人[45] - 电视剧《刑侦日记》已完成制作并交付优酷,《金宵大厦1968》及《白色强人II》将在本年度稍后交付[52] - 公司与腾讯及咪咕订立新发行合约,扩大在内地市场的内容分销业务[52] - 公司在马来西亚推出旅游特辑、资讯娱乐节目和烹饪节目本地化版,吸引广告商支持[53] - 公司考虑在部分市场投资制作本地电视剧和处境喜剧,探索在多地推出电商节目的可能性[53] - TVB Anywhere+应用程序提供将近40000小时的无线电视节目内容[55] - TVB Anywhere连同海外第三方网上平台订户/用户总数约为2360万名,2020年为1520万名[55] - 无线电视自家品牌订阅点播影视服务接触的国家由26个增加至29个[55] - 新版TVB Anywhere机顶盒提供专属启动器及全新用户界面,新增语音搜索等功能[55] - 截至2021年上半年,TVB累计超600万名订户基础,按年增长56%,2021年6月每月活跃用户达1300万人[57] - 2021年有三个联合制作剧集制作中项目,2020年有四个[57] - ITT开始制作10集的「Dan Brown失落的符號」连续剧,将于2021年9月26日在NBC的串流平台Peacock首播[57] 各地区表现 - 香港本地生产总值2021年第一季上升8.0%,上半年较去年增长7.8%[15] - 截至2021年6月失业率回落至5.5%,零售销售额上半年回升8.4%至1740亿港元[1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委任曾志伟及王祖蓝加入高级管理层,打造多个受欢迎综艺节目[9] - 公司八月宣布收购Ztore Investment Limited,预期第三季完成[10] - 公司预计2022年及其后推出一系列全新节目,扩大内地市场内容分销业务[11]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1年5月26日,陈文琦先生退任非执行董事,王嘉陵教授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许涛先生、利宪彬先生、卢永仁博士、盛智文博士获重选,徐敬先生获选为董事[73] - 2021年5月27日,李宝安先生辞任公司副主席、执行董事兼集团行政总裁,不再担任行政委员会主席;许涛先生获委任为行政委员会主席,麦佑基先生获委任为新成员[77] - 2021年6月11日及7月2日,卢永仁博士分别获委任为威华达控股有限公司及东建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之独立非执行董事[70] - 2021年6月28日,盛智文博士辞任利标品牌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7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徐敬和黎瑞刚均持有96,817,527股公司普通股,各占已发行股份的22.10%[80]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438,000,000股[82] - 2021年3月24日,王静瑛女士获委任为审核委员会新成员,王嘉陵教授不再担任成员[75] - 2021年3月24日,许涛先生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主席,方和先生调任为成员,卢永仁博士不再担任成员[75] - 2021年3月24日,徐敬先生获委任为风险委员会新成员,王嘉陵教授不再担任成员[75] - 2021年3月24日,法规委员会成立,方和先生获委任为委员会主席,卢永仁博士、李宝安先生及陈树鸿先生获委任为成员[75] - 董事许涛持有公司相关股份2
电视广播(00511) - 2020 - 年度财报
2021-04-20 08:4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0年对外客户收入27.24亿港元,较2019年的36.49亿港元下降25%[3] - 2020年香港电视广播收入13.23亿港元,较2019年的21.9亿港元下降40%[3] - 2020年myTV SUPER收入4.12亿港元,较2019年的4.42亿港元下降7%[3] - 2020年节目发行及分销收入7.18亿港元,较2019年的7.4亿港元下降3%[3] - 2020年股东应占亏损2.81亿港元,较2019年的2.95亿港元下降5%[3] - 2020年公司收入从36.49亿港元减少25%至27.24亿港元[89] - 数码平台的非广告收入由5.09亿港元增加8%至5.52亿港元[91] - 2020年,来自中国的收入由5.49亿港元增加46%至8.03亿港元[115] - 香港电视广播分部对外客户的分部收入由21.9亿港元减少40%至13.23亿港元[125] - 联合制作连续剧项目贡献收入3.21亿港元(2019年为1.05亿港元)[126] - 香港myTV SUPER OTT业务对外客户分部收入由2019年的4.42亿港元下跌7%至2020年的4.12亿港元,分部溢利由4000万港元下跌71%至1100万港元[186] - myTV SUPER订阅收入由2019年的2.62亿港元按年增加15%至2020年的3亿港元[188] - 公司广告收入由2019年的1.76亿港元下跌40%至2020年的1.05亿港元[19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0年总开支32.53亿港元,较2019年的36.98亿港元下降12%[3] - 公司总成本由36.98亿港元下降12%至32.53亿港元[9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0年制作总产量21712小时,较2019年的22160小时有所下降[4] - 2020年myTV SUPER注册用户916万名,较2019年的816万名有所增长[5] - 2020年公司全年制作量维持约21,700小时,较2019年制作总时数轻微下降[66] - 2020年,公司合共制作超21,700小时节目,已签订三个联合制作项目[102] - myTV SUPER登记用户总数超910万名,按年增长12%,myTV Gold服务已累积超100,000名订户[105][111] - 2020年,公司五条地面电视频道黄金时段整体平均收视率达26.5点,超其他香港免费电视运营商10倍以上[102] - 无线电视频道在年轻观众群的观众份额高达86%,在高收入观众群的份额达88%[102] - 2020年公司五条数码频道平均每周能接触1540万名在家的香港观众,黄金时段平均收视率共录得26.5点,较2019年的23.5点增加了13%[132] - 2020年公司五条地面电视频道黄金时段平均家中收视点及各自占总电视频道收视百分比如下:翡翠台20.4点,占比60%;J2台1.9点,占比6%;无线新闻台2.3点,占比7%;明珠台0.8点,占比2%;无线财经•资讯台1.1点,占比3%[132] - 公司在年轻观众(35岁以下)中观众份额达86%,在高收入观众群中观众份额高达88%,远高于香港其他免费电视运营商的单位数份额[132] - 公司旗舰频道翡翠台黄金时段收视为20.4点,占总收视点60%[137] - 《法证先锋IV》平均收视率达36.3点,优于前三季[140] - 《机场特警》平均收视率达33.2点[140] - 《杀手》平均收视率达30.1点[146] - 《反黑路人甲》平均收视率达28.6点[146] - 《2020香港小姐竞选决赛》收视率攀升至28.7点,达近年最高[150] - 《爱•回家之开心速递》周末晚上八时收视增加36%,2020年整体收视率增至27.2点(2019年周一至周五为26.4点)[147] - J2台黄金时段收视点为1.9,占总收视点6%[156] - 2020年每周约390万观众在家收看无线新闻台,超1.22亿条新闻视频通过其指定应用程序串流播放[164] - 无线新闻台黄金时段收视点占总收视点的7%[163] - 明珠台黄金时段收视点占总收视点的2%[170] - 《皇家特工 间谍密令》平均收视率为6.5点,成明珠台全年最高收视电影[171] - 无线财经•资讯台黄金时段平均收视率为1.1点,较2019年的0.7点增加57%[179] - 无线财经•资讯台黄金时段收视点占总收视点的3%[180] - J2台制作包括“台北101种玩法”等一系列旅游生活节目[157] - 无线新闻台制作“抗疫攻略”等多个抗疫短篇专题节目[164] - 无线新闻将翡翠台平日“六点半新闻”延长至一小时,其中有5分钟“世界观”环节[165] - 明珠台增设全新节目“金钱面面观”,逢周一播放[171] - 截至2021年3月中旬,myTV Gold订户人数超10万名[192] - 2020年myTV SUPER每週平均觀看時間達2079万小时,每名獨特串流觀眾平均每週觀看18.8小时[192] - 2020年myTV SUPER整天24小时平均收視率为1.89点,黄金时段收视为3.39点[192] - 2020年myTV SUPER接触率达58%的电视人口,数码观众平均收看时间为118分钟[193] - 2020年myTV SUPER关注度增加至15%(2019年为13%)[193] - myTV SUPER串流内影音广告完成率达85%,超出国际水准[200] - 2019年年底公司于myTV SUPER上推出名为「OK Buy」的可点击电视广告解决方案[20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董事局批准三年战略计划,包括提升内容创作能力、投入发展人才资源等[71] - 2021年公司计划在中国内地市场推出综艺节目,与国内社交媒体平台合作提升艺员曝光率[81] - 2020年底徐敬加入董事局担任非执行董事,曾志伟于2021年2月加入管理团队[83] - 公司计划2021年下半年起让观众可透过机顶盒即时购买商品[20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0年成立合营公司,推出电子商贸平台Big Big Shop和社交媒体应用程式大台网[27] - 2018年将总部搬往将军澳工业邨电视城,总面积达11万平方米[27] - 2016年获广东省落地权,分销翡翠台及明珠台频道[27] - 2015 - 2016年通过两项交易退出台湾业务[32] - 2011年邵逸夫爵士退任主席并获授荣誉主席名衔[32] - 无线电视持有邵氏兄弟控股11.98%实际股权[28] - 公司总部建筑面积达110,000平方米,于2004年获广东省落地权,2007年推出数码地面电视广播服务并将频道从两条扩展至五条[36] - 2017年推出无线电视社交媒体应用程式大台网和电子商务平台Big Big Shop,2018年以100百万美元与Imagine Entertainment成立合营公司[36] - 公司持有邵氏兄弟控股00953的11.98%实际股权,与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合作,在剧集制作等多方面展开合作[36] - Young Lion Holdings从邵氏兄弟(香港)收购无线电视26%股权,公司成功发行500百万美元3.625%五年期无评级票据[37] - 《法证先锋IV》《机场特警》《降魔的2.0》《反黑路人甲》等剧集收视为36.3、33.2、29.0、28.6收视点[39] - 《香港小姐竞选决赛》《万千星辉颁奖典礼2019》等综艺及资讯娱乐节目收视为28.7、28.4收视点[40] - 《爱.回家之开心速递》《庆余年》《法证先锋IV》等十大最高收视自选点播视频串流量分别为48,692,650、15,943,422、10,734,563等[42] - 《明珠杂志:点滴》获科普栏目(单集)组提名奖,《2019香港小姐美丽传承套装》获纪念品/特色商品组金奖[46][48] - 《最强生命线:糖上瘾》获科普短片(30分钟以内)类铜奖,《铁探》片头设计获宣传片/节目片头组优异奖[49][62] - 《2019香港小姐竞选决赛》获最佳制作设计/美术指导组优异奖,《父亲节微电影2019:亲情.不变》获企业社会责任非营利组优异奖[62] - 2021年TVB FINANCE LIMITED到期本金总额为5亿美元,利率为3.625%[23] - 2021年4月28日至5月26日暂停办理过户[23] - 2021年4月11日和10月11日分别进行第一次和第二次利息支付[23] - 2021年10月11日为到期日[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