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视广播(00511)
icon
搜索文档
电视广播(00511.HK)遭Silchester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LLP减持234.69万股
格隆汇· 2025-09-28 23:12
股东权益变动 - Silchester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LLP于2025年9月24日以每股均价3.4588港元减持电视广播234.69万股 涉资约811.75万港元 [1] - 减持后该股东持股数量降至2756.42万股 持股比例由6.41%下降至5.90% [1] - 此次权益变动通过联交所场内交易完成 交易代码CS20250924E00318 [2]
电视广播板块9月26日涨1.01%,ST广网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3.7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6 08:48
板块整体表现 - 电视广播板块当日上涨1.01%,领涨个股为ST广网(代码600831)[1] - 上证指数下跌0.65%至3828.11点,深证成指下跌1.76%至13209.0点[1] - 板块内10只个股中仅2只上涨,8只下跌,涨幅最高为ST广网3.21%,跌幅最高为无线传媒(代码301551)10.82%[1][2] 个股涨跌及成交情况 - ST广网收盘价4.82元,成交量13.44万手,成交额6399.49万元[1] - 歌华有线(代码600037)微涨0.13%,成交额1.47亿元[1] - 东方明珠(代码600637)成交额16.76亿元,为板块最高[1] - 无线传媒跌幅达10.82%,成交额4.09亿元[2] - 吉视传媒(代码601929)成交量312.75万手,为板块最高[2]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3.7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3738.78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4.07亿元[2] - 无线传媒主力净流出2958.44万元,主力净占比-7.23%[3] - 华数传媒(代码000156)主力净流入429.15万元,主力净占比4.28%[3] - 电广传媒(代码000917)主力净流出3761.10万元,主力净占比-10.30%[3] - 新媒股份(代码300770)散户净流入3144.87万元,散户净占比13.95%[3]
Silchester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LLP减持电视广播234.69万股 每股作价约3.46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25 11:14
公司股权变动 - Silchester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LLP于9月24日减持电视广播234.69万股[1] - 减持每股作价3.4588港元 总金额约811.75万港元[1] - 减持后持股数量降至2756.42万股 持股比例由6.3%降至5.9%(根据减持数量及比例推算)[1] 市场交易数据 - 本次交易每股价格3.4588港元[1] - 交易总价值达811.75万港元[1] - 单笔减持规模占原有持股比例约0.4%(根据234.69万股/减持前约2991万股推算)[1]
电视广播(00511)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18 08:3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总收入为14.98亿港元,同比下降1%[10] - 公司收入为14.9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5.13亿港元下降1.0%[97] - 公司总收入从15.13亿港元略降至14.98亿港元,同比下降0.9%[123] - 集团总收入为14.98亿港元,同比下降1%(减少1500万港元)[46] - 公司EBITDA为5500万港元,同比增长17%[2][10] - 公司总EBITDA为港币5,500万元,较去年同期改善港币800万元[48] - 公司整体EBITDA增长16.6%,从4735万港元增至5521万港元[123] - 期内亏损为1.3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85亿港元改善28.0%[97] - 公司期内亏损为1.08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434亿港元收窄24.5%[100]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1.08亿港元,同比改善24%[2][10]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港币1.0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港币3,500万元或24%[53] - 本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1.0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43亿港元改善24.5%[97]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108,123千港元,同比收窄24.6%,加权平均股数增至466,961,836股[165] - 每股亏损为0.23港元,同比改善30%[2][10]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港币0.23元,较去年同期的港币0.33元改善30.3%[9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集团总营运成本下降至15.68亿港元,同比下降3%(减少5400万港元)[46][47] - 销售成本下降至9.38亿港元,同比下降1%(减少1000万港元)[46] - 销售及分销成本下降至2.52亿港元,同比下降7%(减少2000万港元)[46] - 行政开支下降至3.78亿港元,同比下降6%(减少2500万港元)[46] - 摊销无形资产支出25,724千港元,同比下降28.6%[154] - 节目及影片版权成本支出616,571千港元,同比下降17.4%[154] - 其他盘存成本支出31,541千港元,同比下降47.7%[154] - 折旧支出93,386千港元,同比下降21.5%[154] - 融资成本总额为61,175千港元,同比下降17.7%,其中银行贷款利息为51,964千港元,可换股债券利息为8,352千港元[162] - 融资成本由港币7,400万元减少至港币6,100万元,主要因利率及借贷水平变动[57] - 已付利息支出5,269万港元,同比减少20.5%[101] - 当期所得税开支总额为6,101千港元,同比下降26.5%,其中中国内地及海外部分为6,565千港元[164] 电视广播分部表现 - 电视广播分部收入为8.18亿港元,同比增长1%[2] - 电视广播分部收入同比增长1%至8.18亿港元,其中地面免费频道广告收入增长4%至6.95亿港元[15] - 电视广播分部收入增加港币800万元至港币8.18亿元,其中广告收入增长港币2,400万元或4%至港币6.95亿元[49] - 地面电视频道广告收入同比增长4%[11] - 香港电视广告市场份额从84%提升至85%,黄金时段收视率19.9点占78%份额[15][19] - 地面电视频道周均触达490万香港观众,高收入家庭份额超80%[19] - 制药医疗保健为最大收入客户类别,银行金融产品广告支出显著增长[16] - 剧集《夺命提示》平均收视率达22.3点,最高单集收视率达24.8点[23][26] - 歌唱选秀节目《中年好声音3》决赛收视率达25.8点[28] - 新闻台每周平均接触934万本地观众[31][35] - 新闻台每日接触观众180万名人均收看81分钟[31] 数字媒体分部表现 - 数字媒体分部收入为1.91亿港元,同比增长9%[2] - 数字媒体分部收入同比增长9%至1.91亿港元[36] - 数字媒体分部收入同比增长港币1,500万元或9%,广告业务增长37%[50] - 数字媒体广告收入同比增长37%[11] - 数字资产广告收入同比增长37%[36] - 数字媒体分部预计下半年保持增长势头,myTV SUPER成主要动力[14] - myTV SUPER收入增长7%至1.74亿港元[37] - myTV SUPER数字广告收入增长41%[37] - 公司社交媒体粉丝数达710万同比增长18%[37] - 数字平台月活用户达3290万视频浏览量7.06亿次[37] - myTV SUPER登记用户1090万月活用户190万[37] - 数字媒体分部EBITDA同比下降41%至0.19亿港元[36] - 数字媒体分部EBITDA大幅下降40.2%,从3227万港元降至1929万港元[123] 中国内地业务表现 - 中国内地业务收入为3.53亿港元,同比下降8%[2] - 中国内地业务收入同比下降8%,主要因联合制作项目交付延迟[13] - 中国内地业务分部收入下降至3.53亿港元,同比下降8%[40][42] - 中国内地业务分部收入减少港币3,000万元或8%至港币3.53亿元,但EBITDA增长港币1,600万元或36%至港币6,100万元[51] - 中国内地业务收入同比下降7.9%,从3.83亿港元降至3.52亿港元[123] - 中国内地业务分部EBITDA增长至0.61亿港元,同比增长36%[40] - 中国内地业务分部EBITDA增长35.3%,从4468万港元增至6041万港元[123] - 六部联合制作剧集处于后期制作阶段,《玫瑰战争》预计2025年Q3开机[13] - 剧集《执法者们》为无綫电视联营公司邵氏兄弟与优酷合拍作品[24] - 剧集《刑侦12》由无綫电视与腾讯视频联合制作[24] - 与腾讯、华为及深圳广电集团签署大湾区战略合作协议[12][18] - 公司在大湾区平均每月接触2550万家庭观众,广东落地权覆盖1.19亿电视观众[16][20] 国际业务表现 - 国际业务收入为1.36亿港元,同比下降6%[2] - 国际业务分部收入下降至1.36亿港元,同比下降6%[43][44] - 国际业务分部收入减少6%至港币1.36亿元,EBITDA亏损改善港币400万元或29%[52] - 国际业务分部EBITDA亏损收窄至0.1亿港元,同比改善29%[4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数字媒体分部预计下半年保持增长势头,myTV SUPER成主要动力[14] - 香港广告市场总开支同比下降1.3%,但公司保持谨慎乐观预期[15][18] - 六部联合制作剧集处于后期制作阶段,《玫瑰战争》预计2025年Q3开机[13] - 与腾讯、华为及深圳广电集团签署大湾区战略合作协议[12][18] - 分部架构重组:电视广播分部并入电子商贸业务,新设数字媒体分部涵盖myTV SUPER等业务[120] - 分部业绩评估采用EBITDA指标,排除利息/税项/折旧等非运营因素[121] - 电视牌照要求2022-2027年节目及资本投资总额为66亿港元[169] 现金流和资本结构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69亿港元,较去年底的6.47亿港元增长34.3%[9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2.077亿港元,期末余额达8.691亿港元[101] - 营运活动产生净现金流入6,539万港元,同比增长81.1%[101] - 营运产生现金流入68,532千港元,同比增长45.7%,主要因节目版权库存减少63,199千港元[167] - 融资活动净现金流入1.068亿港元,主要来自新增借款2.706亿港元[101] - 投资活动产生净现金流入3,544万港元,主要因短期银行存款减少5,306万港元[101] - 公司拥有不受限制银行及现金结余港币8.69亿元,其中38%(约港币3.33亿元)存放于中国内地及海外附属公司[59] - 银行借贷总额为港币18.95亿元,主要包括港币15.67亿元的定期贷款,资本负债比率达70.4%[60] - 公司总借贷从2024年末的2,026,685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202,824千港元,增长8.7%[147] - 流动借贷从2024年末的851,285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027,424千港元,增长20.7%[147] - 非流动银行借贷保持稳定为1,175,400千港元[147] - 与上海商业银行的定期贷款余额为1,567,200千港元,利率从6.7%降至2.8%[148] - 利率掉期将550,000千港元贷款部分转为固定利率5.3%[148] - 来自华人文化及Young Lion的贷款余额为292,125千港元,还款期延长至2026年9月30日[148] - 其他商业银行短期借贷从151,426千港元增至327,565千港元,增长116.3%[148] - 可换股债券总额从168,214千港元增至181,706千港元,增长8.0%[150] - 租赁负债从34,891千港元减少至24,202千港元,下降30.6%[151] - 衍生金融工具名义金额为550,000千港元,公平价值为5,205千港元[152] - 资本承担金额为13,658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21,284千港元下降35.8%[168] - 物业及设备购置支出1,82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888万港元略有下降[101] - 使用权资产添置为2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98万港元下降49.7%[128] - 资本开支中物业、设备及无形资产添置总额为2993万港元[127] - 未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89] 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为55.39亿港元,较去年底的54.46亿港元增长1.7%[93] - 权益总额为20.83亿港元,较去年底的21.96亿港元下降5.1%[93] - 公司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21.715亿港元,较期初22.641亿港元下降4.1%[100] - 集团资产净值总额约20.83亿港元[87] - 贸易应收款为8.37亿港元,较去年底的7.52亿港元增长11.4%[93] - 贸易应收账款净值从751,605千港元增至837,422千港元,增长11.4%[143] - 账龄1个月以内应收账款从337,064千港元增至412,248千港元,增长22.3%[144] - 节目及影片版权为15.14亿港元,较去年底的15.79亿港元下降4.1%[93] - 借贷总额为22.02亿港元,其中非流动借贷11.75亿港元,流动借贷10.27亿港元[94] - 贸易应付账款从179,703千港元增至187,688千港元,增长4.4%[146] - 账龄1个月以内应付账款从90,919千港元增至111,761千港元,增长22.9%[146] - 五个月以上应付账款从16,807千港元减少至10,294千港元,下降38.8%[146] - 合约负债从163,415千港元增至210,042千港元,增长28.5%[146]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储备从-108,719千港元恶化至-117,499千港元[145] - 汇兑储备从-100,307千港元改善至-72,870千港元[145] - 汇兑差异产生收益2,514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528万港元[100] 投资和金融工具 - 公司持有星美控股发行的2300万美元9.5%无抵押债券,年利率9.5%,每半年付息,原定2020年到期(可延至2021年)[84] - 公司持有星美控股8300万美元7.5%有抵押可换股债券,以星美国际影院全部股本抵押,年利率7.5%,每半年付息,原定2020年到期(可延至2021年)[84] - 对星美控股垫款本金额1.06亿美元,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1.06亿美元[85] - 星美定息债券2300万美元自2018年起触发违约事件[138] - 2028年到期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1.56亿港元[86] - 可换股债券初步换股价每股4.45港元[86] - 可换股债券净融资额约1.55亿港元[86] - 全额转换可换股债券将发行35,056,164股新股,占现股份总数7.51%[86] - 转换后主要股东持股比例将从25.02%稀释至23.27%[86] - 可换股债券年度回报率为11%[85] - 利息收入为港币400万元,同比大幅下降主要因去年同期确认港币4,600万元票据利息收入[56] - 2025年上半年确认承兑票据实际利息收入约港币1121.8万元[134] - 合营公司ITT相关应收款项减值亏损为6707万港元[129] - 2022年确认承兑票据减值拨备港币2.118亿元[132] - 2023年确认承兑票据减值拨备港币8630万元[132] - 2024年ITT面临净亏损约港币1.16亿元[133] - 2024年预期信贷亏损率提高至77.6%导致额外拨备港币3.44815亿元[133] - 2024年底累计全期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增至港币6.56415亿元[133] - 2025年6月30日预期信贷亏损率微升至77.9%[134] - 2025年6月30日累计全期预期信贷亏损拨备达港币6.70691亿元[134] - CERC债券累计全期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保持港币7040万元[141] - 其他债券账面净值从753,000港元增至1,012,000港元,增长34.4%[142] - 公司采用对冲会计管理市场风险波动,衍生工具按公允价值初始确认并后续重新计量[109][114] - 公允价值对冲的衍生工具价值变动及对冲项目价值变动即时计入损益[110] - 现金流量对冲的有效部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无效部分即时计入损益[110]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分类为第三层级,采用市场比较法和调整资产净值法估值[117] - 报告期内无金融资产在公允价值层级间转移[118] - 士多集团认沽期权行使价格与季度商品总值及贡献利润百分比挂钩,价格为140,000,000港元[153] 股权和购股权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466,961,836股,无库存股份[69][70] - 许涛通过受控公司持有116,817,527股普通股,占比25.02%[69] - 黎瑞刚通过受控公司持有116,817,527股普通股,占比25.02%[69] - 许涛持有8,500,000份购股权,占比1.82%[70] - 曾励珍持有1,100,000份购股权,占比0.24%[70] - 利宪彬持有100,438股普通股及400,000份购股权,分别占比0.02%和0.09%[69][70] - 卢永仁、盛智文、方和各持有400,000份购股权,分别占比0.09%[70] - 黎瑞刚通过受控公司持有Shine Investment Limited 102股A类股份,占比85.00%[72] - 主要股东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持有116,817,527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25.02%[74] - Silchester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LLP持有41,801,9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8.95%[74] - Cardy Oval Limited持有35,056,164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7.51%[74] - 吴继炜通过Cardy Oval Limited持有35,056,164股相关股份权益[79] - 许涛通过Vanilla Sky Limited控制116,817,527股股份权益[74] - 购股权计划项下可供授出购股权数量从20,050,000份减少至10,787,500份[77] - 期内授出9,450,000份购股权,其中4,300,000份授予六名董事[77] - 可行使购股权可认购32,794,500股股份,其中12,294,500股已悉数归属[78] - 购股权计划项下可发行股份数占期内加权平均已发行普通股约7.02%[78] - 已授出未行使及可能授出购股权合计43,582,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9.33%[78] - 2025年4月2日授予的购股权
电视广播(00511)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4 08:12
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466,961,836,库存股份0,总数466,961,836[2] - 本月内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和库存股份总额变动均为0普通股[6] 购股权计划 - 2017年6月29日购股权计划,上月底结存股份期权32,794,500(已失效),本月变动 -650,000,月底结存32,144,500[3] - 本月底因此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13,732,000,行使期权时可发行或转让总数11,437,500[3] 可换股债券 - 可换股债券上月底和本月底已发行总额均为156,000,000 HKD[4] - 可换股债券认购价/转换价为4.45 HKD[4]
港股午评|恒生指数早盘跌0.66% 国产芯片逆市走高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04:05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跌0.66%或165点至25035点 恒生科技指数跌1.04% 早盘成交额2108亿港元 [1] AI服务器芯片国产化趋势 - 2025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外采芯片比例将从2024年63%降至42% 本土芯片供应商占比提升至40% [1] - 英伟达发布Scale-across网络技术 该技术被列为AI计算"第三大支柱" 将拉动光互连等算力互联产业发展 [1] 半导体板块股价表现 - 上海复旦涨5.79% 中芯国际涨8.27% 华虹半导体涨4.64% 机构看好国产芯片替代加速 [1] - 中兴通讯涨6.42% 市场关注其中期业绩及字节AI硬件侧布局 [1] - 长飞光纤光缆涨15.82% 受益于AI算力互联产业发展机遇 [1] 上市公司业绩表现 - 中国信达涨9.74% 上半年纯利同比增长5.8% 不良资产经营主业优势巩固 [2] - 雅迪控股涨超5% 上半年纯利同比增近60% 新国标实施后行业进入新周期 [3] - 中海油涨4.4% 中期归母净利润695亿元 海外勘探潜力拓展 [4] - 电视广播跌超9% 上半年亏损1.08亿港元 公司预计全年实现正净利润 [5] - 思摩尔国际跌超8% 上半年纯利同比减少28% 短期盈利受研发支出增加影响 [8] 个股特殊动态 - 阿里巴巴跌3.74% 市场担忧闪购投入对第一财季利润影响 [6] - 老铺黄金跌近4% 股份激励平台减持公司股份 控股股东未减持 [7]
电视广播跌超11% 上半年仍亏1.08亿港元 公司预计今年实现正数净利润
智通财经· 2025-08-28 03:09
股价表现 - 盘中跌超11% 收跌9.79%至3.78港元 成交额1443.59万港元 [1] 财务业绩 - 2025中期收入14.98亿港元 同比下降1% [1] - 股东应占亏损1.08亿港元 同比收窄24.6% [1] - 广告收入及数字媒体资产表现强劲 [1] - 中国内地业务 国际业务及电子商贸表现疲弱 [1] 业务调整 - 电子商贸合并至新电视广播分部 包含地面电视广播等原香港电视广播分部业务 [1] 业绩展望 - 预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实现EBITDA持续同比改善及正数净利润 [1]
港股异动 | 电视广播(00511)跌超11% 上半年仍亏1.08亿港元 公司预计今年实现正数净利润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03:01
股价表现 - 盘中跌超11% 收跌9.79%至3.78港元 成交额1443.59万港元[1] 财务业绩 - 2025年度中期收入14.98亿港元 同比下降1%[1] - 股东应占亏损1.08亿港元 同比收窄24.6%[1] - 广告收入及数字媒体资产表现强劲[1] - 中国内地业务及国际业务表现疲弱[1] - 电子商贸业务已合并至新电视广播分部[1] 业绩展望 - 预计截至12月31日年度实现EBITDA持续同比改善[1] - 预计年度实现正数净利润[1]
电视广播(00511.HK)中期总收入14.98亿港元 同比下跌1%
格隆汇· 2025-08-27 08:45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总收入为14.98亿港元 同比下跌1% [1]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1.08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亏损1.43亿港元减少3500万港元 [1] - 每股亏损为0.23港元 去年同期为0.33港元 [1] 业务运营 - 电视相关核心业务(不含电子商贸)收入由14.45亿港元增至14.54亿港元 同比增长1% [1] - 电视广播分部广告客户收入增长4% [1] - 数字媒体分部收入增长9% [1] 公司治理 - 董事局不建议派发中期股息 去年同期亦未派息 [1] 股东变动 - 遭Silchester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LLP减持20.73万股 [2]
电视广播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亏损1.08亿港元,同比收窄24.6%
智通财经· 2025-08-27 08:4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收入14.98亿港元 同比下降1% [1]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1.08亿港元 同比收窄24.6% [1] - 每股基本亏损0.23港元 [1] 业务板块表现 - 广告收入及数字媒体资产表现强劲 [1] - 中国内地业务与国际业务表现疲弱 [1] - 电子商贸业务并入新电视广播分部 与地面电视广播等原香港电视广播业务合并归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