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集团股份(00489)

搜索文档
前路充满挑战,意欲“换笼上市”,港股能否拯救岚图汽车?
搜狐财经· 2025-09-14 11:48
东风集团私有化及岚图汽车上市计划 - 东风集团计划私有化退市并分拆岚图汽车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 [1][3] 岚图汽车产品结构问题 - 岚图汽车产品结构严重失衡 2025年1-7月主力车型MPV梦想家销量2.8万辆占总销量50.9% [6][7] - 其他车型表现不佳 SUV车型FREE累计销量1.5万辆占比27.3% 轿车追光累计销量0.7万辆占比12.7% 跨界车型知音累计销量0.5万辆占比9.1% [7] - MPV市场容量有限 2025年上半年高端MPV市场销量增速仅5.6%远低于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18.2%的增速 [8][9] - 用户高度集中于MPV商务领域 群体单一制约用户生态构建 [9] 岚图梦想家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岚图梦想家以6510辆销量位居全国新能源MPV榜首 连续三个月蝉联销量冠军 [12] - 2024年岚图梦想家乾崑版搭载华为ADS3.0与鸿蒙座舱后订单占比突破40% [18]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 同比增长12.5%和11.4% [4] - 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552.4万辆同比增长34.3% 首次超过燃油车销量542.6万辆 [4] - 截至2025年7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691.3万辆同比增长32.3% [4] - 行业淘汰赛加速 2024年上半年品牌淘汰数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40% 市场集中度CR10从2021年65%升至2024年82% [13] - 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被蔚来和理想占据超60%份额 20-30万元价格带问界M7单月交付突破2.5万辆 特斯拉ModelY年销超60万辆 [16] 华为合作与同质化风险 - 华为智能驾驶技术提升岚图产品智能化水平和品牌价值 [18] - 华为系品牌增多导致内部竞争 岚图知音与问界M5、智界R7等车型配置高度同质化 陷入价格战 [19] - 岚图可能陷入华为依赖症 失去自主发展主动权 [25] 岚图汽车财务与成本状况 - 2024年岚图汽车销量8.57万辆同比增长70% 但近三年累计亏损突破80亿元 [20][25] - 采购成本高 动力电池采购单价较特斯拉等头部企业溢价超10% [22] - 产能利用率不足 武汉工厂设计年产能15万辆但实际利用率低 [22] - 高成本结构导致量增利减的恶性循环 [23] 品牌与战略挑战 - 品牌定位模糊 缺乏如小鹏智能驾驶、极氪性能等清晰标签 [25] - 需通过扩大销量提升供应链议价能力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能利用率 [25] - 需在智能化或服务模式上构建差异化优势 [25]
东风杨彦鼎:全自主研发350Wh/kg 1C固态电池产品预计2026年首搭整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3 06:52
公司技术布局 - 东风汽车正在研发三代固态电池技术 [1] - 全自主开发350Wh/kg 1C固态电池产品 [1] - 产品预计2026年首次搭载整车 [1] 产品性能指标 -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50Wh/kg [1] - 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里程 [1]
东风系突发,张群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审查起诉
中国基金报· 2025-09-12 15:48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东研汽车党委委员兼总经理张群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审查调查并移送司法机关[2] - 公司近年多名高管被查 包括2024年11月董事兼执行总经理裴侠风 2024年3月名誉董事长吕卫东 2024年2月原党委委员兼执行总经理康立华 2023年11月原执行总经理周鲲[4][6]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前身为1973年成立的东风设计研究院 现发展为集工程设计/智能装备制造/智慧工厂建造/环保工程/汽车部件业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 - 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18日 历经多次更名 2005年5月至2025年2月期间名为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4] - 注册资本达1.26亿元人民币 由东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股80% 东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0%[6] 股权结构与行业背景 - 东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持股20%的股东 是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6] - 东风汽车集团为商业一类央企 主营业务涵盖汽车制造/销售/服务/技术研发 包括商用车/乘用车/军车/新能源汽车/汽车总成和零部件/汽车装备/出行服务/汽车金融等领域[8] - 国内事业分布覆盖武汉/十堰/襄阳/广州/柳州/郑州/成都/重庆/大连等20多座城市[8]
东风系突发,张群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审查起诉
中国基金报· 2025-09-12 15:47
公司高管涉案情况 - 东研汽车总经理张群因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移送司法机关审查起诉[2] - 东研汽车近年已有包括董事裴侠风、名誉董事长吕卫东、原执行总经理康立华和周鲲在内的多名高管被查[4][6] 公司基本情况 - 东研汽车前身为1973年成立的东风设计研究院 现已发展为集工程设计、智能装备制造、智慧工厂建造等业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 - 公司注册资本1.26亿元 由东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股80% 东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0%[6] - 东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6] 母公司业务范围 - 东风汽车集团为商业一类央企 业务涵盖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军车、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8] - 业务范围同时包括汽车装备、出行服务和汽车金融等领域[8] - 国内事业分布在20多座城市包括武汉、十堰、襄阳、广州等主要生产基地[8]
东风系又一高管落马,年内已有超十人被查
第一财经· 2025-09-12 14:35
东风汽车集团高管违纪违法事件 - 东研汽车科技集团总经理张群因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立案审查调查并移送司法机关[3] - 东风系2025年以来已有超过10人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3] - 涉及人员包括东风本田采购部原系长张继宁、东风襄阳旅行车原销售副总钱锋等关键岗位管理人员[3]
东风系又一高管落马 年内已有超十人被查
第一财经· 2025-09-12 14:26
东风汽车集团内部反腐调查情况 - 今年以来东风系已有超过10人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 包括东风本田采购部零部件采购科电子电器系原系长张继宁 东风襄阳旅行车原客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钱锋 南斗六星系统集成原副总经理许锐 东风资产管理原总经理卢锋等高管[1] - 9月12日东研汽车科技集团(原东风设计研究院)党委委员 总经理张群因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立案审查调查 审查调查结束后涉嫌犯罪问题已移送司法机关审查起诉[3] - 案件调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东风汽车集团纪检监察组联合湖北省十堰市监委共同执行 显示反腐行动涉及集团多个重要业务板块和子公司[3]
东风系又一高管落马,年内已有超十人被查
第一财经· 2025-09-12 14:23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东研汽车科技集团党委委员兼总经理张群因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立案审查调查并移送司法机关审查起诉[1] - 东风系年内已有超过10人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1] - 涉及人员包括东风本田采购部原系长张继宁、东风襄阳旅行车原销售副总钱锋等关键业务部门负责人[1]
60天账期承诺是否达成?追踪18家上市车企应付账款状况:总额降,账期拉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10:17
行业应付账款及票据总体情况 - 18家上市车企上半年应付账款及票据总额10209.03亿元 较去年末减少629.34亿元 [1] -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均值192.46天 较去年末增加6.17天 呈现总额下降但账期拉长态势 [1] - 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汽车位列应付款规模前三 分别达2366.86亿元、2305.53亿元和1050.61亿元 [1] 车企应付账款规模变化 - 14家车企应付账款规模较去年末下降 长安汽车减少240.85亿元居首 上汽集团减少105.91亿元 吉利汽车减少81.24亿元 [2] - 长安汽车、北汽蓝谷、广汽集团位列应付账款降幅前三 [2] - 小鹏汽车应付账款增加76.07亿元 增幅32.96% 零跑汽车增加44.25亿元 增幅23.41% [4]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表现 - 仅6家企业周转天数较去年末改善 小鹏汽车缩短63天至170天 成为改善幅度最大企业 [5] - 赛力斯周转天数增加100.75天至266.3天 比亚迪增加14.89天至142.12天 理想汽车增加42.75天至208.11天 [6][8] - 众泰汽车周转天数达329.91天 为行业最高水平 [6] 现金流与偿付能力分析 - 理想汽车二季度经营现金净流出30亿元 自由现金流-38亿元 同比恶化超一倍 [9] - 仅江铃汽车、海马汽车账面现金可完全覆盖应付账款 金额分别为118.81亿元和16.75亿元 [12][13] - 比亚迪现金储备1117.34亿元 低于应付账款2366.86亿元 吉利汽车现金储备531.92亿元 低于应付账款1050.61亿元 [12][13] 账期调整执行进展 - 小鹏汽车7月启动账期调整 要求供应商付款账期缩短至60天内 [8] - 理想汽车7月中旬完成直采供应商账期调整 合同账期统一为60天 [10] - 一汽集团、广汽集团、赛力斯于8月11日前实现60天内支付账款 [10]
东风鸿泰在湖北新设动力电池系统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5-09-10 05:47
公司动态 - 东风汽车集团旗下东风鸿泰控股集团全资持股成立科新动力电池系统(湖北)有限公司 [1] - 新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 法定代表人为张彦超 [1] - 经营范围涵盖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电池零配件生产及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 [1] 行业布局 - 动力电池产业链布局延伸至电池零配件生产领域 [1] - 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业务与电池系统形成协同效应 [1] - 湖北省新增新能源电池制造产能 注册资本规模达2亿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