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港兴业国际(00480)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兴业兴云间:亲生命性设计引领上海精品人居新范式
新浪财经· 2025-08-04 07:36
项目定位与区位优势 - 项目位于上海松江洞泾低密墅区 西接佘山墅区 东临莘闵墅区 是G60科创走廊起点及国家级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基地[2] - 依托松江新城与莘庄双商圈发展战略 三水环抱生态基底及20年低密墅区资源打造精品人居项目[1] - 目标客群为对自然栖居有强烈需求的城市精英群体[2] 产品设计与建筑特色 - 采用新亚洲美学设计理念 米灰色主调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 运用南非金钻麻石 玻璃 香槟金铝板等材质[6] - 坡屋顶设计融合东方飞檐意象与现代金属材质 形成独特视觉符号[9] - 亲生命性设计整合水脉 植被 阳光与天然材料 实现自然与人居空间共鸣[4] - 容积率约1.1 社区由洋房 联排 叠拼三种产品组成[12] 户型配置与产品规划 - 洋房为六层设计 约90平方米三房两厅两卫全明户型[12] - 叠拼面积约178-196平方米 均为四房两厅三卫 上叠带星光露台 下叠含窗边地下室[14] - 联排产品负一层约5.6米双层挑高可拓展空间 一层客厅开间约4.6米 二层南北双露台 三层设约8米横向整层主卧[16] - 项目环拥约500米原生水岸及约20米宽生态河道 拥有270°河景[12] 开发进度与销售表现 - 项目以实景准现房形式销售 基本接近实景呈现[4][19] - 洋房和叠拼产品已售罄 联排仅剩少量约196平方米单位[19] - 准现房模式帮助购房者规避期房不确定性 缩短入住周期[19] 开发商背景与品牌价值 - 香港兴业集团自1977年开发香港愉景湾 业务涵盖地产开发 投资 物业管理及豪华酒店[16] - 在上海与太古地产合作开发兴业太古汇 包含购物中心 甲级写字楼及豪华酒店[17] - 项目体现公司对产品主义的追求 将高端住宅开发经验与国际视野相结合[17][19]
香港兴业国际(00480)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08:35
股本与股份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10亿港元,股份40亿股,面值0.25港元[1] - 本月底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4.85301803亿股,库存股份为0[2] - 本月内已发行股份及库存股份总额增减均为0[6] 股份期权 - 2011年和2021年股份期权计划本月底结存分别为3487万和7896.5万股[3] - 本月内两计划发行新股及转让库存股份数均为0[3] - 各计划不同份额股份期权有对应行使价和行使期[4]
香港兴业国际(00480)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4 11:4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5财年营收为17.534亿港元,较去年的39.407亿港元下降56%,主要因物业发展项目预定在2025财年后完成,去年中国嘉兴星光1号项目确认收入21亿港元[57] - 公司2025财年基础利润为7000万港元,上一年为1.726亿港元[57] - 公司2025财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7.86亿港元,较去年的4.68亿港元增加3.18亿港元[57] - 2025财年集团收入为17.534亿港元,较去年39.407亿港元减少56%[59] - 2025财年集团基础溢利为7000万港元,去年为1.726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7.86亿港元,较去年4.68亿港元增加3.18亿港元[59] - 集团及其合营公司持有之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之未变现亏损净额由2.639亿港元增加至6.708亿港元,物业发展项目以及其他资产之资产减值拨备由3.767亿港元减少至1.852亿港元[60][67] - 2025财年物业发展及投资业务收入为2,174百万港元,较上年度的4,339百万港元减少,其中按比例分佔合營公司及聯營公司的收入为1,345百万港元(2024年:1,233百万港元)[97][100] - 物业发展及投资业务的收益达379百万港元(2024年:376百万港元),其中按比例分佔合營公司及聯營公司的收益为151百万港元(2024年:163百万港元)[102][10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香港IL PICCO项目单位总数196个,已售195个,2025财年售出2个,销售收益3600万港元[117] - 香港VILLA LUCCA项目单位总数21幢花园洋房,已售10幢,2025财年售出1幢,销售收益6000万港元[119] - 香港某项目(占40%权益)单位总数262个,已售112个,2025财年售出56个,销售收益13.88亿港元[121] - 内地嘉兴御璟湾总楼面面积141.5万平方呎,2025年初开始推广,第三季开展销厅,第四季推第一期[129] - 内地杭州耦贤里有295个住宅单位,2024年4月开始入伙,截至2025年3月31日累计销售收入约2亿元人民币[129] - 内地上海兴云间有262个单位,地积比率1.1,2024年4月上盖工程平顶,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售超90%,8月正式交付[129] - 香港愉景湾投资物业(占50%权益)平均出租率约80%[134][136] - 香港荃湾中染大厦平均出租率约89%,8咪半商场平均出租率93%[139][141] - 上海HTH的HKRI Centres One and Two写字楼(占50%权益)2025财年平均出租率近96%[145] - 杭州HKR国际中心2025财年平均出租率83%,天津The Exchange(占15%权益)平均出租率约90%[147] - 上海兴业太古汇两幢办公楼2025财年平均出租率合计接近96%,商场平均出租率约80%,人流下跌1.6%[148] - 杭州HKR国际中心2025财年平均出租率83%,天津The Exchange(占15%权益)平均出租率约90%[148] - The Sukhothai Spa水疗收入按年增加近一倍,大幅改善利润[183][187] - 愉景湾高尔夫球会会籍转让数目于年底录得增长[192][195] - 愉景湾溜冰场自2025年1月起与香港冰球训练学校合作为小学生提供训练[194][195] - 香港大屿山游艇会业务拓展至婚礼和活动领域获公众认可[191][195] - Caffè Napoli于2024年参与“咪嘥嘢食店”计划及签署《惜食约章》[191][195] 各地区表现 - 大埔豪宅项目林海山城继续吸引本地买家,中国内地及海外买家兴趣上升[112][114] - 香港愉景湾投资物业(占50%权益)平均出租率约80%[134][136] - 香港荃湾中染大厦平均出租率约89%,8咪半商场平均出租率93%[139][141] - 上海HTH的HKRI Centres One and Two写字楼(占50%权益)2025财年平均出租率近96%[145] - 杭州HKR国际中心2025财年平均出租率83%,天津The Exchange(占15%权益)平均出租率约90%[147] - 上海兴业太古汇两幢办公楼2025财年平均出租率合计接近96%,商场平均出租率约80%,人流下跌1.6%[148] - 杭州HKR国际中心2025财年平均出租率83%,天津The Exchange(占15%权益)平均出租率约90%[148] - 内地嘉兴御璟湾总楼面面积141.5万平方呎,2025年初开始推广,第三季开展销厅,第四季推第一期[129] - 内地杭州耦贤里有295个住宅单位,2024年4月开始入伙,截至2025年3月31日累计销售收入约2亿元人民币[129] - 内地上海兴云间有262个单位,地积比率1.1,2024年4月上盖工程平顶,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售超90%,8月正式交付[12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董事会认为2025财年不派股息为审慎之举[61][68] - 公司将继续进行严谨成本管控,优化营运架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效率及质量[87]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4年4月上海兴云间上盖工程进入平顶阶段,荷李活道住宅项目地基工程竣工[17] - 2024年6月愉景湾溜冰场举办滑冰邀请赛,500位亚洲选手参加超900项赛事[19] - 2024年10月获批总纲图则第7.0号第19期建筑费用项目贷款及补地价再融资贷款[20] - 2024年11月总纲图则第7.0号销售展厅获发占用许可证[21] - 2024年12月愉景湾举行世界匹克球冠军赛中国香港站[25] - 2025年1月城市规划委员会核准愉景湾分区计划大纲草图[26] - 2025年3月香港首个城市绿洲“DBee Oasis”落户愉景湾中央公园[26] - 公司获15年PLUS「商界展关怀」标志[27] - 公司获香港ESG报告大奖2024最佳ESG报告奖(小市值)大奖[27] - 愉景广场及愉景北商场活动入选全港20大我最喜爱商场活动[31] - 公司获得2024年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大奖气候披露贡献先锋大奖 [36] - 公司获得2024年中电创新节能企业大奖齐心节能大奖 [34] - 公司获得2024年度香港房屋经理学会精英大奖最佳环境、社会和企业管治团队卓越奖 [34] - 公司获得2024年度「有心•救心」颁典礼「有心机构」杰出表现奖 [35] - 公司获得2024桃花回收计划感谢状 [35] - 公司获得2024年全球房地产可持续标准四星评级 [43] - 公司获得2025年福布斯旅游指南四星奖 [45][46][49] - “愉景湾2.0蓝图”2025财年取得显著进展,愉景北新住宅项目将提供逾130万平方呎楼面面积,逾1400个单位[73][74] - 嘉兴“御璟湾”拟今年稍后推出,上海“兴云间”已售出逾九成单位[76][79] - 上海兴业太古汇北广场首阶段翻新完工,路易威登全新概念店落户[77][79] - 香港兴业国际企业展厅于上海开幕[78][79] - 集团强化环境、社会及管治管理架构,更新环保目标并设立新指标[84][86] - 集团推出“DBee Oasis”城市绿洲计划,改善授粉昆虫栖息环境[84][8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应佔土地储备面积合计8,609,000平方呎[96][99] - 愉景湾北部新住宅发展项目将增加超過130万平方呎总樓面面積,提供超過1,400个住宅单位,首批约320个单位正施工,暂定2025年底或2026年初开售[105][107] - 愉景湾高尔夫球会设施升级工程、海澄湖畔会所设施翻新工程正在进行,全新多元康体中心地基及地盘平整工程已完成,主要工程预计2025年第四季展开[109][113] - 城市规划委员会已批准愉景湾6f区及10b区的住宅发展项目,6f区可饱览全海景,10b区设有350米长的海滨长廊[110][113] - 荷里活道及摩羅上街项目将发展为高级服务式住宅,总樓面面積约26,500平方呎,提供54个中小型单位,预计2026年中竣工[112][114] - 公司为多元化综合企业,主要经营物业发展及投资业务,核心策略是发展愉景湾及兴业太古汇等旗舰项目提升资产价值[95][98] - 愉景湾渡轮服务牌照成功续期五年,于2025年4月1日生效[153][155] - 一辆单层电动巴士计划于2025年第三季投入服务,另外三辆中型电动巴士将在2026年交付[154][155] - 集团获环保促进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奖—目标17:全球伙伴项目奖项”和“香港环境卓越大奖”金奖[160][163] - 集团获香港房屋经理学会“最佳环境、社会和企业管治团队”奖[161][163] - 2024年香港访港旅客人次按年增长30.9%,但旅游业仍疲弱[162][164] - 政府自2025年1月1日起重新征收3%酒店房租税,增加香港酒店房价成本压力[171] - 2024年中国内地旅游及酒店业表现强劲,一线城市高级酒店入住率高[175][179] - 上海素凱泰酒店2024年业绩领先,镛舍表现稳步上扬[176][179] - 香港大屿山游艇会荣获“亚洲最佳新建码头”奖项[186][188]
香港兴业国际(00480)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18 11:3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财年收入为17.534亿港元,较去年39.407亿港元减少56%[3] - 2025财年基础溢利7000万港元,去年为1.726亿港元[3] - 2025财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7.86亿港元,较去年4.68亿港元增加3.18亿港元[3] - 2025财年除税前亏损6.774亿港元,去年为1.732亿港元[6] - 2025年综合收入为17.53亿港元,2024年为39.41亿港元[18][19] - 2025年销售物业收入为2.77亿港元,2024年为25.22亿港元[18][19] - 2025年酒店收入为2.48亿港元,2024年为2.52亿港元[18][19] - 2025年租金收入为4.40亿港元,2024年为4.59亿港元[18][19] - 2025年香港市场收入为14.54亿港元,2024年为15.10亿港元[18][19] - 2025年中国内地市场收入为1.92亿港元,2024年为21.95亿港元[18][1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对外部客户销售额总计47.027亿港元,较2024年的65.798亿港元下降28.53%[1][2] - 2025年综合收入总计17.534亿港元,2024年为39.407亿港元,同比下降55.50%[1][2] - 2025年集团应占业绩总计4.283亿港元,2024年为2.917亿港元,同比增长46.83%[1][2] - 2025年公司本年度亏损7.706亿港元,2024年为5.471亿港元,同比增长40.85%[1][2] - 2025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亏损7.86亿港元,2024年为4.68亿港元,同比增长68.0%[1][2] - 2025年销售物业收入27710万港元,较2024年的25.219亿港元大幅下降[26] - 2025年租金收入4.402亿港元,较2024年的4.592亿港元略有下降[26] - 2025年酒店收入2.484亿港元,较2024年的2.523亿港元略有下降[26] - 2025年提供其他服务收入7.877亿港元,较2024年的7.073亿港元有所增长[26] - 2025年集团总收入17.534亿港元,较2024年的39.407亿港元大幅下降[26] - 2025年香港地区来自外部客户收入14.537亿港元,较2024年的15.104亿港元略有下降[28] - 2025年中国内地来自外部客户收入1.917亿港元,较2024年的21.947亿港元大幅下降[28] - 2025年日本来自外部客户收入260万港元,较2024年的210万港元略有增长[28] - 2025年东南亚来自外部客户收入1.054亿港元,较2024年的2.335亿港元有所下降[28] - 2025年其他(亏损)/收益为 -7320万港元,2024年为 -4.26亿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的减值亏损(扣除拨回)2025年为 -9330万港元,2024年为 -4.411亿港元[31] - 2025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亏损为 -7.86亿港元,2024年为 -4.68亿港元[36] - 2025财年集团收入1753.4百万港元,较去年3940.7百万港元减少56%[64] - 2025财年集团基础溢利70.0百万港元,去年为172.6百万港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786.0百万港元,去年为亏损468.0百万港元[64] - 2025财年物业发展分部收入303.1百万港元(2024年:2554.8百万港元),亏损203.3百万港元(2024年:亏损221.3百万港元)[65] - 2025财年物业投资分部收入526.0百万港元(2024年:551.0百万港元),溢利581.9百万港元(2024年:597.7百万港元)[66] - 2025财年交通服务及物业管理分部收入306.3百万港元(2024年:285.8百万港元),溢利50.0百万港元(2024年:11.0百万港元)[67] - 2025财年酒店业务分部收入248.4百万港元(2024年:252.3百万港元),亏损43.1百万港元(2024年:亏损22.5百万港元);The Sukhothai Bangkok入住率提高19%,香港愉景湾酒店入住率下降1%[68] - 2025财年休闲业务分部收入369.6百万港元(2024年:296.8百万港元),溢利42.8百万港元(2024年:亏损73.2百万港元)[6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财年销售成本7.915亿港元,去年为25.503亿港元[6] - 2025年全面开支总额8.74亿港元,去年为11.089亿港元[7] - 2025年未分配其他开支为1450万港元,2024年为2670万港元,同比下降45.69%[1][2] - 2025年未分配公司费用为1.44亿港元,2024年为1.647亿港元,同比下降12.57%[1][2] - 2025年财务费用及公司层面之汇兑差额为2.797亿港元,2024年为3.402亿港元,同比下降17.78%[1][2] - 2025年财务费用为4.082亿港元,2024年为4.094亿港元;一般借贷资金用作若干供出售发展中物业及在建资产融资的资本化率2025年为5.80%,2024年为6.19%[31] - 2025年除税前亏损已扣除(/计入)的核数师酬金中审计服务为880万港元,非审计服务为190万港元;已销售物业成本净额为 -4910万港元,2024年为16.699亿港元[32] - 2025年已产生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5.962亿港元,2024年为6.138亿港元;经营租赁下的租金收入总额2025年为 -3.691亿港元,2024年为 -3.89亿港元[32] - 2025年税项为9320万港元,2024年为3.739亿港元;本年度估计应课税溢利按税率16.5%计算,中国附属公司税率为25%[33] - 2025财年集团销售、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减少9.6%[64] - 2025财年,公司平均融资成本为年利率5.6%,去年为年利率5.9%[7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财年物业发展及投资业务收入为21.74亿港元,较上年度43.39亿港元减少[44] - 2025财年物业发展及投资业务收益达3.79亿港元(2024年:3.76亿港元)[44] - 愉景湾意堤2025财年售出2个单位,销售收益3600万港元[48] - 愉景湾意峰2025财年售出1个单位,销售收益6000万港元[48] - 大埔林海山城2025财年售出56个单位,销售收益13.88亿港元[4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上海兴云间已售出超90%单位,公寓单位已售罄[50] - 愉景湾投资物业平均出租率约80%,集团持有其50%权益[52] - 荃湾中染大厦平均出租率约89%[52] - 8咪半商场平均出租率达93%[52] - 土瓜湾联合报大厦平均出租率为90%[52] - 长沙湾西港都会中心平均出租率为85%[52] - 九龙塘合勤名厦平均出租率达98%[52] - 上海兴业太古汇两幢办公楼平均出租率合计接近96%,商场平均出租率约80%,集团持有其50%权益[53] - 杭州香港兴业国际中心平均出租率为83%,天津津汇广场平均出租率约90%,集团分别持有其相关权益[54] - 集团持有愉景湾休闲业务50%权益[61] - LYC于2024年荣获Yacht Style颁发“Best New Marina in Asia”奖项[61]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香港地区来自外部客户收入14.537亿港元,较2024年的15.104亿港元略有下降[28] - 2025年中国内地来自外部客户收入1.917亿港元,较2024年的21.947亿港元大幅下降[28] - 2025年日本来自外部客户收入260万港元,较2024年的210万港元略有增长[28] - 2025年东南亚来自外部客户收入1.054亿港元,较2024年的2.335亿港元有所下降[2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财年,公司无重大投资及重大收购事项[76] - 2025财年,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上市证券[80] - 2025财年,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大部分条文,惟董事会主席未出席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81]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5财年末期股息,2025财年无中期股息[4] - 两个年度来自单个客户收入均少于集团总收入的10%[30] - 集团物业销售条款按项目而异,物业租金预先缴付,会所及酒店服务费用按需缴付[39] - 2024年访港旅客人次按年增长30.9%,但香港旅游业依然疲弱[57] - 2025年1月1日起,政府重新征收3%酒店房租税[58] - 2024年派付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末期股息每股1港仙,金额为1490万港元;2025年和2024年均无中期股息和末期股息[37] - 2025年和2024年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亏损分别为 -7.86亿港元和 -4.68亿港元,已发行普通股数目均为14.85301803亿股[3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应占土地储备面积合计860.9万平方呎[43] - 法定股本为100亿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7.13亿港元[41]
多措并举践行可持续承诺,香港兴业国际(00480.HK)响应“地球一小时”
智通财经· 2025-03-27 04:35
文章核心观点 香港兴业国际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承诺,通过参与活动、获相关奖项认证等展现环保决心,未来将继续探索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构建绿色未来 [1][2] 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 - 2025年3月22日联动旗下多地超30个项目参与,以“绿识奖不停”为主题推动绿色实践和履行环境责任 [1] - 活动前夕用AI短片介绍环保主题知识提升员工认知及参与度 [1] - 当晚20时30分关闭非必要照明系统,上海素凯泰酒店举办疗愈环保活动倡导可持续生活方式 [1] 世界水资源日举措 - 3月22日向世界自然基金会捐赠款项支持香港水域珊瑚修复工作 [1] 可持续发展成果 - 旗舰项目香港愉景湾首次获香港环保卓越大奖物业管理(住宅)组别金奖,获社会及行业对其绿色经营成效认可 [2] - 上海兴业太古汇首次参与GRESB评核获四星评级,今年三月获颁核心体WELL铂金级认证 [2] 未来展望 - 继续携手旗下项目及更多合作伙伴、业界同仁探索并实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构建绿色未来 [2]
香港兴业国际(00480)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04 09:04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为852.5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3.0%[7] - 公司录得亏损474.3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17.7百万港元[7] - 每股基本亏损为31.9港仙,去年同期为盈利7.9港仙[7] - 资产总值为43,029.2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1%[7] - 负债总额为17,097.1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2%[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個月,收入为852.5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157.1百万港元大幅下降[11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個月,毛利为299.4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110.7百万港元大幅下降[11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個月,期内亏损为540.0百万港元,而2023年同期溢利为115.6百万港元[11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個月,每股基本亏损为31.9港仙,而2023年同期每股盈利为7.9港仙[11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公司期内亏损为540.0百万港元[147] - 物业发展部门亏损为240.3百万港元,物业投资部门盈利为285.1百万港元[147] - 酒店业务亏损为30.7百万港元,休闲业务亏损为2.0百万港元[147]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未变现亏损净额为400.5百万港元[14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公司总收入为27,270.9百万港元[128] - 期内溢利为117.7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12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公司总收入为852.5百万港元[141] - 物业发展部门收入为187.1百万港元,物业投资部门收入为269.7百万港元[141] - 酒店业务收入为99.3百万港元,休闲业务收入为153.1百万港元[141] - 香港市场收入为705.2百万港元,中国市场收入为106.9百万港元[14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公司期内亏损为540.0百万港元[147] - 物业发展部门亏损为240.3百万港元,物业投资部门盈利为285.1百万港元[147] - 酒店业务亏损为30.7百万港元,休闲业务亏损为2.0百万港元[147]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未变现亏损净额为400.5百万港元[14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6个月,公司总收入为3,157.1百万港元[144] - 物业发展部门收入为2,486.6百万港元,物业投资部门收入为282.0百万港元[144] - 综合收入为3,157.1百万港元[152] - 集团应占业绩为504.5百万港元[152] - 投资物業公平值變動之未變現虧損淨額为400.5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83.7百万港元[153] - 财务费用为210.4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89.9百万港元[156] - 除税前亏损为74.8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247.5百万港元[159] - 税项为49.7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345.9百万港元[159]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期內虧損为474.3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17.7百万港元[160]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32港元,去年同期为0.08港元[16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投资物业的期初公平值为13,843.2百万港元,期末公平值为13,919.2百万港元[16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投资物业的未变现公平值亏损为400.5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83.7百万港元增加[16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物業、廠房及設備的期初账面净值为2,635.5百万港元,期末账面净值为2,669.8百万港元[17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合營公司大中里的权益为8,352.2百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8,123.0百万港元增加[17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大中里集團的投資物業公平值为23,248.0百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2,978.8百万港元增加[18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大中里集團的非流動資產总额为24,903.3百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4,663.1百万港元增加[18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大中里集團的流動負債净额为9,451.1百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9,666.8百万港元减少[18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大中里集團的資產淨值为7,855.9百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7,398.3百万港元增加[18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集團分佔大中里集團的資產淨值为3,927.9百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3,699.1百万港元增加[18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大中里集團的投資物業公平值計量乃按第三層級公平值計量估值,基於重大不可觀察輸入數據計算[183] - 应收贸易账款于2024年9月30日为52.8百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46.1百万港元增加14.5%[186] - 银行结余及现金包括受限制银行结余610.5百万港元,用于建设预购物业[187] - 应付贸易账款于2024年9月30日为116.0百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87.4百万港元增加32.7%[188] - 应计建筑成本于2024年9月30日为301.6百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335.4百万港元减少10.1%[189] - 合约负债于2024年9月30日为754.3百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323.6百万港元增加133.1%[192] - 银行及其他贷款于2024年9月30日为11,572.0百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0,627.2百万港元增加8.9%[193] - 其他负债于2024年9月30日为2,789.3百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735.3百万港元增加1.9%[196] - 会所债券于2024年9月30日为767.5百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779.3百万港元减少1.5%[197] - 股本于2024年9月30日为371.3百万港元,与2024年3月31日持平[198] 股息政策 - 董事会决定不派发中期股息[11] - 并无派付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之末期股息[163] - 中期股息为零[163] 市场动态 - 香港住宅物业市场在2024年2月全面撤辣后反应正面,成交量在4月显著上升[13] - 中國內地住宅樓市面對挑戰,市場氣氛低迷[18] 项目进展 - 愉景湾计划增加超过130万平方呎总楼面面积,供應逾1,400個住宅單位[13] - 嘉興市南湖新區的地塊將開發成高級公寓項目,已於2024年3月動工[18] - 上海市的兴云间项目截至2024年9月30日已售出71%的单位[1] - 大埔林海山城项目本期期间售出16个单位,销售收益为402.8百万港元[2] - 浙江省嘉興市南湖新區2023-06號地塊的23幢樓宇中,有5幢已完成地面以下的主體工程,符合預售資格[3] 物业出租率 - 香港兴业中心一座及二座合共录得95.7%的平均出租率[9] - 兴业太古汇零售商場錄得78.1%的平均出租率[9] - 荃灣中染大廈的平均出租率於本期間仍維持約91.6%[4] - 8咪半商場的平均出租率達到98.1%[4] - 香港興業國際中心156個辦公室單位和62個停車泊位使用權的平均出租率為81.7%[9] - 津匯廣場於本期間的平均出租率為90.3%[10] 可持续发展 - 集團已訂購一輛電動巴士,將於2025年第四季在愉景灣投入服務[11] 酒店业务 - 香港愉景灣酒店積極參與展銷會和海外銷售路演,尋找更多商機[36] - 中國內地酒店業在2024年上半年繼續保持強勁表現,上海錄得顯著增長[37] - 泰國The Sukhothai Bangkok的入住率和收入增長放緩,但客房和泳池的升級工程竣工,為業務帶來增長動力[38] - 全新豪華水療設施The Sukhothai Spa於2024年8月正式試業[39] 休闲业务 - 愉景灣擁有四個高級會所,分別是愉景灣康樂會、海澄湖畔會所、愉景灣高爾夫球會、Lantau Yacht Club,以及配備頂尖先進設施的愉景灣溜冰場[41] - LYC舉辦第二屆豪華遊艇展「海上奢華盛會」,進一步鞏固其市場地位[43] - DBGC於本期間錄得多宗會籍轉讓,反映球會對高球愛好者的吸引力[43] - DBIR已成為頂尖的國際體育比賽場地及精英溜冰學院,曾舉辦的重要賽事包括國際冰球賽事「East West Spring Classic 2024」[43] - 集團持有所有愉景灣休閒業務的50%權益[44] - 休閒業務分部虧損減少至2.0百萬港元,去年同期為12.0百萬港元[54]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持有銀行結餘及現金總額為2,228.2百萬港元,較2024年3月31日的1,605.8百萬港元增加[55] - 債務淨額為9,343.8百萬港元,較2024年3月31日的9,021.4百萬港元增加[55] - 銀行借貸及其他貸款組合中,一年內到期的佔51.7%,一年至兩年內的佔11.2%,兩年至五年內的佔34.5%,五年以上的佔2.6%[57] - 股東資金減少149.1百萬港元至23,209.2百萬港元[58] - 資本負債比率為40.3%,較2024年3月31日的38.6%增加[59] - 未動用信貸額約為5,018.2百萬港元,較2024年3月31日的6,958.2百萬港元減少[59] - 平均融資成本為年利率5.7%,去年同期為5.5%[60] - 為合營公司提供約1,855.8百萬港元的貸款保證,較2024年3月31日的1,695.8百萬港元增加[6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25,376.1百万港元,流动资产为7,248.0百万港元[10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16,309.0百万港元,非流动负债为10,736.3百万港元[10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股东盈余为5,578.8百万港元[106] - 非流动资产总额从30,695.3百万港元增加至30,925.7百万港元[120] - 流动负债总额从5,358.8百万港元增加至8,185.9百万港元[121] - 流动资产净额从5,770.6百万港元减少至3,917.6百万港元[121] - 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从36,465.9百万港元减少至34,843.3百万港元[121] - 非流动负债总额从10,319.0百万港元减少至8,911.2百万港元[124]
香港兴业国际(0048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4-11-18 10:02
收入情况 - 集团本期收入为852.5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3157.1百万港元减少73.0%主要因期间香港及内地无新发展项目完成致物业发展收入减少[4] - 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物业发展销售收入为175.4百万港元[27] - 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酒店业务收入为99.3百万港元[27] - 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租金收入为223.8百万港元[2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综合收入为852.5百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157.1百万港元[34][36] - 本期物业发展及投资业务收入达1030百万港元收益为45百万港元[53] 盈利与亏损情况 - 计入集团应占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未变现亏损净额321.6百万港元及物业发展项目非经常性资产减值拨备127.9百万港元集团录得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474.3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17.7百万港元减少592.0百万港元[4] - 期内(亏损)/溢利2024年为(540.0)百万港元2023年为115.6百万港元[10] - 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474.3百万港元2023年同期盈利117.7百万港元[45] - 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0.32港元2023年同期盈利0.08港元[4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集团应占业绩为28.7百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504.5百万港元[34][3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474.3百万港元[3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之未变现亏损净额为400.5百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83.7百万港元[3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除税前亏损已计入银行及其他利息收入 -39.5百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 -41.9百万港元[4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期内估计应课税溢利按税率16.5%计算之香港利得税为23.7百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5.3百万港元[4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按有关司法权区适用之税率计算之海外税项为56.5百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63.9百万港元[4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土地增值税为 -5.4百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58.3百万港元[42] - 物业发展分部业绩由盈转亏亏损240.3百万港元去年同期盈利214.5百万港元[89] - 物业投资分部业绩下跌5.7%至285.1百万港元[90] - 酒店业务分部亏损30.7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5.2百万港元亏损扩大[92] - 休闲业务分部亏损2.0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2.0百万港元亏损减少[94] 股息情况 - 董事会决议本期不向股东宣派中期股息去年同期亦无派付[5] 每股盈利情况 - 每股基本(亏损)/盈利2024年为(31.9)港仙2023年为7.9港仙[7] 全面收益(开支)情况 - 期内其他全面收益(/开支)扣除税项2024年为319.9 2023年为(747.2)[13] - 期内全面开支总额2024年为(220.1)百万港元2023年为(631.6)百万港元[14]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开支总额2024年为(154.4)百万港元2023年为(629.5)百万港元[15] - 非控股权益应占全面开支总额2024年为(65.7)百万港元2023年为(2.1)百万港元[15]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0925.7百万港元[1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合约负债为49.5百万港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为226.5百万港元[1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一年后到期之银行及其他贷款为5588.7百万港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为6883.1百万港元[1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租赁负债为41.2百万港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为42.2百万港元[1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一年后到期之其他负债为2789.3百万港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为2735.3百万港元[1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递延税项负债为442.5百万港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为431.9百万港元[1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股本为371.3百万港元[1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储备为22837.9百万港元[19] - 2024年9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为52.8百万港元[49] - 2024年9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116.0百万港元[51] - 2024年9月30日集团债务净额为9343.8百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增加[95] - 2024年9月30日集团股东资金减少149.1百万港元至23209.2百万港元[97] - 2024年9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40.3%较2024年3月31日上升[97] - 2024年9月30日备用贷款总额为16611.0百万港元未动用信贷额约为5018.2百万港元[98] 利息情况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银行及其他贷款利息为315.6百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82.5百万港元[39] - 本期平均融资成本为年利率5.7%去年同期为年利率5.5%[100] 业务项目进展情况 - 愉景湾全新住宅项目将增加超130万平方呎楼面面积供应逾1400个单位2026年第一季交付[54] - 愉景湾6f区将供应约500个住宅单位10b区及游艇会B区将提供超800个住宅单位[55] - 愉景湾全新多用途康乐中心地基及工地平整工程竣工主要工程2025年第二季动工[55] - 愉景湾意峰单位总数21幢花园洋房已售10幢本期销售收益6000万港元[59] - 愉景湾意堤单位总数196已售195个本期销售收益3580万港元[59] - 大埔林海山城单位总数262已售72个本期销售收益4.028亿港元[59] - 上海兴云间截至2024年9月30日已售出71%的单位[63] - 香港兴业太古汇办公大楼平均出租率95.7%[69] - 天津津汇广场平均出租率90.3%[70] - 荃湾中染大厦平均出租率约91.6%[68] - 8咪半商场平均出租率98.1%[68] - 合勤名厦平均出租率97.4%[68] - 土瓜湾联合报大厦平均出租率89.7%[68] - 集团已订电动巴士2025年第四季投入愉景湾服务[73] - 香港愉景湾酒店通过多种活动拓展婚宴业务[76] - 上海素凯泰酒店入住率高房价增长强劲[79] - 曼谷酒店因房间供应过剩入住率和收入增长放缓[80] 市场环境情况 - 香港自2024年2月楼市撤辣后住宅物业市场先涨后缓[54] - 美国9月减息0.5厘香港随后减息0.25厘[54] - 中国内地中央政府推出楼市刺激政策带动部分城市交投和价格回升[86] - 香港股票市场随宏观经济显著波动影响市场气氛[86] 集团策略情况 - 集团推进愉景湾2.0蓝图以住宅项目为核心提升周边配套[86] - 集团将继续审慎监察市场物色回报机遇[87] - 集团将维持严谨风险管理策略[87] 雇员情况 - 集团截至2024年9月30日有1450名雇员[85]
香港兴业国际(0048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7-11 10:06
人才培养与发展 - 集团举行升级的暑期实习计划培育未来人才[1] - 集团成功依赖吸引、培训、挽留和激励员工,设继任计划、提供培训、检讨薪酬福利、建立员工俱乐部[54] 企业荣誉 - 集团及其12家香港附属公司获“2022 - 23年度强积金优秀雇主奖”,被宏利香港命名为“连续5年或以上强积金优秀雇主”[2] 可持续发展与采购准则 - 集团采购优先考虑采用CSR准则的供应商,可持续发展表现是招标评估和供应商评估的关键考虑因素[5] 公司管理层信息 - 查懋成先生于1989年及2020年11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及主席,有逾40年房地产发展及纺织制造业务经验[8] - 王查美龙女士于2020年11月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副主席,1989年加入公司董事会[9] - 颜文英女士于2021年2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有37年金融和房地产开发领域经验[12] - 查燿中先生于2022年7月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有逾20年房地产投资等方面经验[14] - 张荣林先生于2006年1月加入董事会,2012年3月重新指定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5] - 邵蓓兰女士于2021年4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35年金融服务经验[17] - 李泓熙于2022年12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现任首席酒店业务营运官,负责集团未来酒店业务发展[25] - 邓贵彰于2014年9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审核委员会主席等,自2023年8月14日起不再担任宝武资源等公司独董[26] - 何柏贞女士于2023年8月23日退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职务[58] - 张浩观先生、颜文英女士、范鸿龄先生及邵蓓兰女士将在2024股东年会上轮值退任,均符合资格并愿膺选连任[58] - 截至2024年3月31日,董事会由12名董事组成,其中5名执行董事,7名非执行董事,4名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三分之一[121] - 2023年8月23日起,何柏贞女士退任公司独立董事[121] 公司业务与业绩 - 集团业务回顾、业绩分析、主要风险、未来发展等内容在年报多个章节呈现[19] - 有关集团业务审视、风险、业务发展等内容载于年报“主席报告”“管理层讨论及分析”等部分[20] - 集团核心业务为物业发展及投资,主要位于香港、中国内地及泰国[47][48] - 集团积极评估各地区情况,检讨投资策略,对潜在项目进行可行性及压力测试[47][48] 股权结构与大股东信息 - 截至年报日期,公司816,702,249股股份(约占已发行股本54.98%)由特定全权信托的公司受托人持有,这些信托的全权受益人包括已故查济明博士的后代,为公司现有最大股东[28]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查懋成持有公司股份793,151,173股,占已发行股本约53.40%[62] - 截至2024年3月31日,王查美龙持有公司股份789,684,882股,占已发行股本约53.17%[62]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查懋德持有公司股份790,469,647股,占已发行股本约53.22%[62]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查耀中持有公司股份780,233,599股,占已发行股本约52.53%[62] - 截至2024年3月31日,邓满华持有公司股份148,72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01%[62] 财务交易与融资 - 为物业购买者提供按揭贷款融资和作营运资金用途,集团向Gainwick Mortgage Limited提供垫款,截至2024年3月31日,垫款9970万港元,无抵押、无固定还款期限,年利率较1个月香港银行同业拆息高2%,集团和希慎分别间接持有其40%和60%有效股权[34] - 截至2024年3月31日,集团向大中里集团提供45.597亿港元垫款,集团持有其50%权益,其中1.194亿港元已在4月偿还[91] - 截至2024年3月31日,集团向其他若干联属公司提供6.727亿港元垫款及担保,集团持有其31% - 50%权益,垫款及担保总额占集团综合资产总值18.9% [91] - 2023年12月27日公司向香港银行银团为加锋提供不多于10亿港元本金担保,截至2024年3月31日,加锋动用并由公司按40%比例担保的银行融资为8.845亿港元[91] 股份期权计划 - 除获股东另行批准外,任何12个月期间因行使股份期权向每名参与者发行及将发行的公司股份总数不得超出已发行股份的1%[36] - 若向大股东或独立非执行董事等授出股份期权,在授出日期及之前12个月内,按授出日期联交所每日报价表所列收市价计算,已授出及将授出的股份期权行使后发行股份的总价值超过500万港元,且合共占已发行股份0.1%以上,需额外关注[35][37] - 2021年计划授出股份期权要约须在发出要约函14日内获接纳,接纳时须缴付1港元代价[39] - 股份期权认购价不低于授出日期公司股份收市价、前五个营业日平均收市价及授出面值中的较高者[39] - 2021年计划有效期10年,至2031年8月24日届满[39] - 2021年计划可供认购股份总数为148,530,180股,占2021年8月25日已发行股本10%[39] - 年内2021年计划授出42,280,000份股份期权,880,000份失效,无行使或注销[39] - 2011年计划于2021年8月27日终止,此前授出期权仍有效,年内220,000份失效,无行使[39] - 按授出日期收市价计算,股份期权总值超500万港元[40] - 每位参与者在任何12个月内行使已授出及将授出的股份期权所发行及将发行的公司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1%,除非获股东批准[67] - 董事获授公司股份期权,详情见“已授出及可供授出之股份期权详情”段落[64][66] - 股份期权须于授出日期起计10年内或董事会指定的较短期限内行使[145] - 授出股份期权时,董事会须指明其行使前必须持有的最短期限[145] - 公司股东于2021年8月25日批准及采纳现行股份期权计划,联交所上市委员会于2021年8月27日批准相关股份上市地位[171] - 集团所有董事、全职雇员及合约顾问合资格参与2021年股份期权计划[171] - 因行使2021年计划授出或将授出的所有股份期权,公司最多可发行148,530,180股股份[171] - 向主要股东、独董或其联系人授出股份期权有相关限制,需获非关连股东事先批准[174][176] 关联方交易 - 综合财务报表附注43(a)及(b)段披露的关联方交易构成上市规则项下关连交易或持续关连交易,但获豁免遵守股东批准、披露等规定,附注43列示的其他关联方交易不构成相关交易[33] 网络安全 - 公司聘请外部网络安全顾问定期进行评估和渗透测试,定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和灾难恢复演练,采用防火墙等措施并安装杀毒程序,通过内部沟通进行网络安全风险教育以降低风险[24] - 近年企业网络攻击频率、规模和严重程度增加,或致数据丢失、信息泄露、业务中断等[54] - 公司为降低网络攻击风险,采取委聘外部顾问、培训、安装软件等措施[78] 合规与风险管理 - 集团制订程序确保遵守相关法律及规例,回顾年度无违规个案[45] - 2024财年公司遵守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证券及期货条例和适用公司法[53] - 集团主要金融工具相关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详情及减险政策见综合财务报表附注41[54] - 极端天气或增加集团业务运营及供应链中断风险,导致收入损失、维修保养成本上升和投资价值减少[77][80] - 集团多元化业务在遵守各地法规方面可能存在风险,持续留意法规变动并评估影响[79] - 公司采取积极行动应对气候风险,将相关考虑纳入战略规划[81][84] - 风险管理与集团内部控制框架紧密相关,关键控制措施由内部审核部门独立审查[82][85] - 审核委员会代表董事会检讨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详情披露在“企业管治报告”[82][85] 公司管治 - 公司及附属公司致力于良好公司管治,认为其是业务和运营成功的核心[55] - 议程连同董事会文件需在会议至少三天(或其他协定期间)前送交所有董事/董事会委员会成员[106] - 董事会主席每年至少一次在无执行董事及非执行董事出席情况下与独立董事会面,2024年3月进行了会面且四名独立董事均出席[107] - 董事会于2022年采纳董事会评核框架,由企业管治委员会每年检讨以确保有效性[107] - 主席及董事总经理角色由不同人士担任,分别为查懋成先生和邓满华先生[107] - 非执行董事不参与集团日常业务管理,但参与董事会/董事会委员会会议并提供独立观点和判断[109] - 主席负责领导和监察董事会运作,董事总经理执行经董事会批准的策略[110] - 企业管治职能由董事会通过企业管治委员会承担,相关规定载于董事会及企业管治委员会职权范围内[116][117] - 每年召开4次董事会常规季度会议,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了6次董事会会议[124][127] - 每次董事会常规会议至少提前14天发正式通知,其他会议不少于48小时前通知[125][127] - 公司非执行董事按三年期委任,须按公司章程细则轮值退任及膺选连任[130] - 董事会已委派并设定董事会各委员会的权限级别和职权范围,保留监督和决定所有非委派事项的权利[136] - 董事会设立了薪酬委员会、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多个委员会,必要时可设特别委员会[137] - 提名委员会要求至少3名成员,多数为独立董事,主席须为独立董事或董事会主席,现由5名成员组成[138] - 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活动,培训类型包括阅读资料和参加研讨会等[133] - 董事会向委员会授权并制定权力级别和职权范围,保留监管和决定未授权事项的权力[139] - 提名委员会由不少于三名成员组成,大部分须为独董,主席由独董或董事会主席担任,现由五名成员组成[141] - 董事会多元化政策于2013年3月采纳,2022年3月更新,提名委员会将据此检讨董事会架构等并建议可计量目标等[142] - 董事提名政策于2018年11月采纳,提名委员会将讨论推荐候选人,董事会有最终决定权[142] - 薪酬委员会须由不少于三名成员组成,大部分为独董,现由三名成员组成[144] - 董事长领导并监督董事会运作,负责建立公司良好的企业管治实践和程序[147] - 董事总经理在执行董事和执行管理团队协助下实施董事会批准的策略[147] - 公司非执行董事任期三年,须按公司章程轮值退任及重选[148] - 独立董事已按上市规则第3.13条向公司作出年度独立性确认,公司认为其均保持独立[149] - 公司章程规定三分之一董事须轮值退任,获董事委任的董事任期至首届股东年会,重选需股东批准[149] - 非执行董事不参与集团日常管理,通过会议就多方面事宜提供独立观点[150] - 董事获法规等更新资料,鼓励参与专业发展研讨会,回顾年度内董事参与多个相关活动[152] - 公司提名委员会于2012年3月成立,职权范围紧随企管守则规定,全文可在公司及联交所网站查阅[156][159] - 2024年3月提名委员会建议在8月股东年会上重选4名董事,认为独立董事均独立[161][162] - 提名委员会确定女性成员人数不低于董事会人数25%的目标仍足够,目前董事会多元化合适[161][162] - 考虑董事会评估结果,提名委员会将关注物色特定专业年轻女性及独立候选人加入董事会[161][162] - 薪酬委员会年内未开会,通过电子传阅审核批准多项提案,包括执行董事奖金、薪资等[164] - 董事会设立多个委员会,各委员会有权征求独立专业意见,费用由公司承担[158] - 薪酬委员会于2004年12月成立,现由三名成员组成,年内未开会但通过电子传阅方式审批多项薪酬事宜[165][166] - 审核委员会于1998年7月成立,年内举行三次会议,审批多项财务相关事务,还以电子传阅方式批准四项非审核服务[168][169] - 审核委员会职权要求成员不少于三名非执行董事,且多数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23年8月23日Loretta HO女士退休[167] - 薪酬委员会职权要求成员不少于三名,且多数为独立董事[165] - 企业管治委员会于2018年9月成立,目的是提升和确保公司维持高企业管治标准[173] - 审核委员会于1998年7月成立,年内召开三次会议,其中两次与独立核数师及高级管理层一同举行[185][187] - 审核委员会协助董事会确保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达致对外财务汇报目的、维持举报政策及反欺诈政策[186][188] - 审核委员会现由三名成员组成,邓贵彰先生担任主席[188] - 企业管治委员会职权范围要求成员不少于三名,大部分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现由四名成员组成,黄美琪女士担任主席[191] 其他信息 - 年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13] - 无董事、其联系人或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5%以上股东在集团五大客户及供应商中拥有权益[114] - 审核委员会对年报进行审阅[115] - 公司股本详情载于第201页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2内[83][86] - 按上市规则要求,披露截至2024年3月31日为附属公司提供财务援助和担保的详情[90] - 集团五大客户的总营业额占集团总营业额不到30% [92] - 2024年集团慈善及其他捐款约170万港元,2023年约为130万港元[93][94] - 公司2024财年年报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95] - 2024财年综合财务报表已由普华永道审计,将提交决议在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上重新委任其为核数师[96] - 2024年3月31日,董事或其联系人在公司或相联法团的股份
香港兴业国际(0048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6-19 10:30
物业发展业务 - 2024财年物业发展分部收入255480万港元,2023年为27430万港元;2024财年分部亏损22130万港元,2023年为溢利21320万港元[9] - 2024年3月31日,已出售但未入账物业销售额为77150万港元[10] - 2024年物业发展收入为25.219亿港元,较2023年的2.415亿港元增长944.27%[73][74] - 2024年销售物业收入为25.219亿港元,2023年为2.415亿港元[82] - 2024财年集团物业发展及投资业务收入从去年的18.33亿港元增至43.39亿港元,其中按比例分占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收入为12.33亿港元(2023年为9.73亿港元)[125] - 2024年3月31日,集团应占土地储备面积合计863.6万平方呎,待履行相关条款及条件后用于物业发展[124] - 2024财年香港楼市政策刺激下,参观集团项目意峰及林海山城的人数逐步上升[127] - 2024财年集团香港住宅项目销售继续推进,大埔豪宅项目林海山城销售进度不俗[131] - 林海山城单位总数196个,2024财年销售收益1.01亿港元[132] - 截至2024年3月31日,上海兴云间已售出约48%的单位[136][153] - 2023年3月收购嘉兴市南湖新区140万平方呎住宅地块,2024年3月动工[134] - 愉景北住宅项目将增加超130万平方呎总楼面面积,供应逾1,400个住宅单位,第一阶段预计2025年底竣工[148] - 杭州耦贤里项目如期竣工,提供245个公寓单位及50幢别墅,2024年5月开始交付[172] - 2024财年完成收购嘉兴一幅地块,结清土地成本余额付款1273.9百万港元[195] 物业投资业务 - 2024财年集团投资物业组合分部收入551.0百万港元,分部溢利597.7百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20] - 2024财年兴业太古滙两幢办公楼平均出租率97.9%,零售商场平均出租率82.1%,客流量按年增长约85%,销售额按年增长约17%[24] - 集团拥有的杭州香港兴业国际中心平均出租率82.3%,天津津汇广场平均出租率85.9%[25] - 投资物业2024年为13843.2百万港元,2023年为14157.2百万港元[36]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之未变现亏损净额为3.364亿港元,2023年为8630万港元[78]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未变现亏损净额为29310万港元,2023年为7310万港元[95] - 土瓜湾联合报大厦2024财年平均出租率为97.6%,土地用途由工业改为住宅申请已获批[159] - 2024财年愉景广场及愉景北商场平均出租率为81.4%,荃湾中染大厦约90%,8咪半商场98.4%,西港都会中心89.2%,合勤名厦94.2%[176][177][178] - 2024财年公司采取多项租赁措施,持续优化租户组合并开展市场推广活动[157] 交通服务及物业管理业务 - 集团住宅及商业物业管理公司获取所需牌照,并成立专责小组确保遵守操守守则[1] - 集团持有愉景湾休闲业务和交通服务公司各50%权益[7][12] - 愉景湾交通服务利用创新科技提升效率,逐步引入电动车并增设充电站[12] - 2024财年交通服务及物业管理分部收入285.8百万港元,溢利11.0百万港元,较2023年有变化[21] 酒店业务 - 2023年泰国接待2800万人次外国旅客,创疫情以来最高纪录[2] - 泰国酒店2024财年完成泳池翻新,推出专属会员计划,豪华水疗设施预计2024年第2季开幕[2] - 2024财年香港愉景湾酒店平均入住率67.7%,集团持有其50%权益[17] - 2023年上海接待海内外游客364万人次,按年增幅476%,2024财年上海素凱泰酒店及鏞舍平均房價及利潤率均攀升[18] - 2024财年酒店业务分部收入252.3百万港元,亏损22.5百万港元,亏损增加因入住率偏低[22] - 2024年酒店业务收入为2.523亿港元,较2023年的2.747亿港元下降8.15%[73][74] - 2024年酒店收入为2.523亿港元,2023年为2.747亿港元[82] - 2023年6月集团收购日本北海道二世古甘露之森酒店,代价117.9百万港元[186] 休闲业务 - 2024财年DBIR举办的亚洲滑冰邀请赛有1750位选手参加超4300个项目,大湾区冰球锦标赛2吸引16支队伍参赛[4] - 愉景湾会所升级工程分阶段进行,海澄湖畔会所翻新工程已展开[3] - 2024财年休闲业务分部收入296.8百万港元,亏损73.2百万港元,主要因无没收会费收入等[23] - 2024财年愉景湾推进“愉景湾2.0蓝图”,首批项目包括品牌推广活动、新餐饮品牌进驻及码头改造工程[128] - 2024财年愉景湾举办多项活动,吸引大量访客,带动交通服务和区内商户收入,提高品牌曝光率[129] - 愉景湾6f区规划推进,将供应约500个住宅单位;10b区及游艇会B区更改土地用途获批,将提供超800个住宅单位[130] 财务状况 - 计入相关亏损和拨备且无出售合营投资收益后,2024财年集团录得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468.0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减少923.6百万港元[30] - 2024财年收入为3940.7百万港元,较去年的1693.7百万港元增加132.7%[38] - 基础溢利为172.6百万港元,较去年按相同基准计算的127.6百万港元增加35%[38] - 本年度亏损547.1百万港元,2023年为溢利478.2百万港元[43] - 本年度全面开支总额为1108.9百万港元,2023年为532.1百万港元[45]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4财年末期股息,2023年为1港仙,2024财年无中期股息,2023年也无[40] - 物业、厂房及设备2024年为2635.5百万港元,2023年为2648.1百万港元[36] - 无形资产2024年为8.8百万港元,2023年无[36] - 合营公司之权益2024年为9908.1百万港元,2023年为10105.3百万港元[36] - 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计量之股本工具2024年为11.5百万港元,2023年为24.7百万港元[36] - 2024年公司收入39.407亿港元,2023年为16.937亿港元;2024年毛利13.904亿港元,2023年为7.877亿港元;2024年亏损5.471亿港元,2023年溢利4.782亿港元[60] - 2024年每股亏损31.5港仙,2023年每股盈利30.7港仙[60] - 2024年3月31日存货3920万港元,2023年为3180万港元;持作出售物业14.055亿港元,2023年为23.375亿港元;可供出售发展中物业72.618亿港元,2023年为60.678亿港元[65] - 2024年3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16.058亿港元,2023年为62.126亿港元[65] - 2024年3月31日流动负债5.3588亿港元,2023年为7.2022亿港元;流动资产净值5.7706亿港元,2023年为8.5192亿港元[66] - 2024年3月31日非流动负债10.319亿港元,2023年为12.4293亿港元[66] - 2024年3月31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23.3583亿港元,2023年为24.3979亿港元;非控股权益2788.6万港元,2023年为2873万港元[66]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年度,集团综合收入为39.407亿港元,较2023年的16.937亿港元增长132.67%[73][74] - 2024年香港地区收入为15.104亿港元,中国内地收入为21.947亿港元,日本收入为0.021亿港元,东南亚收入为2.335亿港元[73] - 2023年香港地区收入为14.826亿港元,中国内地收入为1.343亿港元,日本收入为0.003亿港元,东南亚收入为0.0765亿港元[74] - 2024年集团来自客户合约之收入为34.815亿港元,租金收入为4.592亿港元[73] - 2023年集团来自客户合约之收入为12.188亿港元,租金收入为4.749亿港元[74] - 2024年集团各营运部门业绩中,集团应占业绩总计为8.708亿港元[77] - 公司本年度拥有人应占溢利455.6亿港元[78]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816亿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830万港元[80] - 2024年供出售待发展物业减值亏损为1.643亿港元,供出售发展中物业减值亏损为1310万港元[80] - 2024年持作出售物业减值亏损为9430万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为5750万港元[80] - 2024年提供其他服务收入为7.073亿港元,2023年为7.026亿港元[82]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及2023年3月31日止各年度,集团业务位于香港、中国内地、日本及东南亚[83] - 2024年公司总收益为394070万港元,2023年为169370万港元[84] - 2024年香港、中国内地、日本、东南亚收入分别为151040万港元、219470万港元、210万港元、23350万港元,2023年分别为148260万港元、13430万港元、30万港元、7650万港元[84] - 2024年撇除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未变现收益或亏损净额的亏损为18000万港元,2023年溢利为52700万港元[95]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亏损为46800万港元,2023年溢利为45560万港元[95] - 2024年应收贸易账款未到期、0 - 60天、61 - 90天、超过90天分别为6280万港元、2080万港元、70万港元、310万港元,2023年分别为3940万港元、1340万港元、无、200万港元[100] - 2024年出售合营公司收益净额为0,2023年为36800万港元[111] - 2024年外汇汇兑亏损净额为7830万港元,2023年为1800万港元[111] - 2024年银行及其他贷款利息为60130万港元,2023年为33400万港元[112] - 2024年一般借贷资金用作若干供出售发展中物业及在建资产融资的资本化率为每年6.19%,2023年为3.53%[112] - 2024财年销售收益为8.95亿港元,物业发展及投资业务收益达3.76亿港元(2023年:8.19亿港元)[133][144] - 2024年3月31日,集团持有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16.058亿港元(2023年:62.126亿港元),债务净额为90.214亿港元(2023年:53.665亿港元)[161] - 银行借贷及其他贷款组合中还款期为一年內的佔35.2%(2023年:19.8%)[162] - 2024财年,平均融资成本为年利率5.9%,上一年度为年利率3.3%[165] - 2024年3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38.6%(2023年:22.0%),撇除2023年物业买家超额认购款后2023年为26.9%[182] - 2024年3月31日未动用信贷额约为6958.2百万港元(2023年:5918.2百万港元)[183] - 2024年3月31日集团无就银行贷款抵押投资物业(2023年:434.0百万港元)[187] - 2024年3月31日按股权比例40%之合营公司银行贷款结余为884.5百万港元(2023年:1252.0百万港元)[188] - 2024年3月31日集团股东资金减少1039.6百万港元至23358.3百万港元(2023年:24397.9百万港元)[191] - 2024年3月31日集团备用贷款总额为17611.0百万港元(2023年:17523.8百万港元),其中83.5%为已承诺信贷额[192] - 2024年审计服务酬金870万
香港兴业国际(00480)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2-07 08:48
财务业绩 - 集团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6个月的收入达到31.57亿港元,同比增长296.5%[5] - 基础溢利为19.22亿港元,同比增长576.8%[5] - 集团物业投资带来稳健收入和利润贡献,分部业绩达到5.045亿港元,同比增长138.5%[6] - 集团在香港住宅项目方面表现稳定,销售收入达到数百万港元,售出单位数量较多[19] - 集团关注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挑战,采取措施稳定市场,包括降低贷款利率和放宽购房限制[20] - 集团收购嘉兴市住宅地块,计划开发高级公寓项目,预计工程将于2024年3月开始[22] - 杭州市高级低密度项目耦贤里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24年1月竣工[23] - 集团在上海市松江区住宅项目“兴云间”正在进行建设,计划于2023年底展开销售活动[24] - 集团在愉景湾物业投资项目表现稳定,计划优化设施和环境,提供新体验[28] - 集团成功保留荃湾中染大厦主要零售和办公室租户,平均出租率达92%[29] - 集团在上海市的兴业太古汇表现优异,两幢办公楼和零售商场的平均出租率分别达到98%和87%[32] - 集团酒店业务在国际旅游复苏的情况下表现良好,平均入住率达到70%[42] - 香港愉景湾酒店成功推出主题住宿套餐,平均入住率达到70%,在同行业中表现出色[42] 员工关怀 - 集团共有1,460名员工,致力于改善人才管理措施,提升员工参与和满意度[49] - 集团推行全面的员工发展计划,包括培训和指导,帮助员工增长知识和获得新技能[50] - 集团实施靈活的工作安排,推行全面的健康计划,建立正面的工作环境和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51] - 集团成立员工康乐小组「HKRI Fun Club」,促进员工关系及参与度,获得「積金好僱主2022–23」獎项[52] 财务状况 - 集团持有的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为2,992.2百万港元,債务净额为7,729.2百万港元[68] - 集团的股东资金减少644.4百万港元至23,753.5百万港元,资本负债比率为32.5%[74] - 集团的備用贷款总额为17,211.0百万港元,未动用贷款额约为6,468.2百万港元,平均融资成本为5.5%[76] - 集团已通过土地竞拍收购位于嘉兴市的一幅地块,并收购日本北海道的甘露之森酒店[82] 股权结构 - 香港興業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中期报告显示,董事查懋成持有793,151,173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的53.40%[88][8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CCM Trust (Cayman) Limited持有公司48.17%的股份[98] - LBJ Regents (PTC) Limited持有公司6.81%的股份[99] - 名力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9.73%的股份[99] - 黄刚持有公司5.13%的股份[100] - Claudio Holdings Limited持有公司5.02%的股份[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