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叫小宋 别叫总
icon
搜索文档
投资行业的《再见爱人》
叫小宋 别叫总· 2024-12-13 03:32
中国创投行业历史与机构分化 - 2004年被视为中国创投行业开端 25家美国知名风投团队来华考察[8] - 2005年红杉中国成立标志一级市场股权投资行业拉开序幕[9] - 行业呈现高度智力密集型和轻资产特征 合伙人单干成立新机构成为普遍现象[9] 头部机构人才流动图谱 - 红杉中国分化出源码资本、博远资本、丹麓资本等6家机构[11] - IDG资本分化出高榕资本、峰瑞资本、云启资本等5家机构[12] - 启明创投分化出渶策资本、启高资本、拾萃资本3家机构[12] - 九鼎投资分化出金鼎资本、丰年资本、幂方资本等4家机构[12] - 鼎晖创投(原中金直投部分拆)分化出弘晖资本、执一资本等4家机构[12] - 金沙江创投分化出金沙江资本和金沙江联合[12] - 达晨分化出啟赋资本、蜂巧资本等4家机构[12] - 中信产业基金因政策调整更名为CPE源峰 中信金石再分化出钛信资本[13][14] 行业演变特征 - 研究共覆盖60家由大陆投资机构前合伙人创立的新机构[9] - 2015年成为行业重要节点 TMT和互联网投资蓬勃发展[20] - 美元基金合伙人大量成立人民币基金和双币基金 推动人民币基金快速发展[20] - 行业分化现象被视为对风险投资引入者成思危的纪念[21] - 创投行业虽面临挑战但仍处于年轻发展阶段[22] 研究范围说明 - 仅涵盖大陆一级市场机构分化案例 排除海外机构背景创始人[9] - 未包含投行/咨询/CVC/券商/四大/二级背景的创始人群体[15] - 美元基金中坚力量包含沈南鹏(雷曼/德银背景)和邝子平(英特尔战投)等代表性人物[16] - 创业转投资代表为亚信科技CEO创立的宽带资本[17] - 另有央企金融负责人下场创立机构及转型FA的庞大群体[18][19]
投资机构招商返投落地的七大门派
叫小宋 别叫总· 2024-12-11 03:31
返投策略分类 指点江山派 - 国投招商通过产业链拆解方式完成返投 围绕新能源车产业链直接投资自动驾驶芯片企业欧冶半导体 汽车零部件企业保隆汽车 一体化压铸企业力劲科技等[3] - 合肥国资通过子基金密集布局新能源车产业链项目 利用行业高增速与产业链长度优势超额完成返投要求[4] 一招制胜派 - IDG资本通过单一大项目完成返投 如为四川宜宾引入高景太阳能项目 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直接覆盖整只基金返投额度[5] - 投资机构通过引入院士工作站等高能级资源 以技术产业化潜力换取政府一次性返投认定[5] 双剑合璧派 - 机构采用双基金并行策略 主基金专注市场化投资 辅基金专攻强返投项目 通过董事会席位等影响力推动被投企业配合返投[6] - 辅基金重点挖掘符合地方政府招商需求的项目 主基金视政府支持力度选择性跟投形成协同效应[6] 老黄牛派 - 机构全程参与项目落地闭环 从投资谈判到固定资产认定环节全程跟进 需提交大量文件证明落地实效[7][8] 小聪明派 - 机构通过母基金体系内资源互换获取返投额度 与其他子基金管理人协商共享项目投资机会[9] 划水摸鱼派 - 机构选择直接投资当地存量企业完成返投 通过企查查等工具筛选符合基金标准的本地企业批量投资[10][11][12] 不讲武德派 - 机构推荐晶圆代工 封装测试等重资产项目 利用地方政府对固定资产的偏好设置数十亿级落地门槛[13][14] - 当地方政府无法满足项目资金需求时 将返投未完成责任转嫁给政府方[15][16]
一名国资投资人的年终汇报
叫小宋 别叫总· 2024-12-06 03:32
2024年工作总结 - 完成两个投资项目,均实现上市退出对赌回购,创始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1] - 其中一个项目实现down round,进入估值低于上一轮,提高安全垫 [1] - 促成返投落地项目一个,通过核心团队出走成立新公司形式完成实质性迁总部返投 [1] - 针对退出难项目发起集体诉讼,判决后创始人资产被强制变卖以保障权益 [1] - 识别基金有限合伙协议模糊概念,突破LP限制促成第二期资金到账 [1] 2025年工作规划 - 重点抓水下项目、落地难项目和退出难项目 [2] - 加强创投行业思想建设,统一国有资产不流失认知 [4] - 明确创始人需承担对赌回购责任并配合返投落地 [4] 工作方法 - 采取"抓牢、抓细、抓实、抓稳、抓深、抓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方式 [3] - 听从合伙人领导,募投返退统筹兼顾 [5] - 发动项目创始人,突出重点齐抓共管 [5]
一家小机构之死(六)-完结篇
叫小宋 别叫总· 2024-12-04 03:31
公司概况 - 管理资金规模达2000亿元人民币 但官网未明确披露具体运营状态[1] - 采用复杂伞型基金架构 包含二级子基金和三级孙基金的多层嵌套模式[2] - 存在大量挂名合伙人 但内部协同效率低下 合伙人之间缺乏有效沟通[3] 业务模式问题 - 创投连锁店式扩张模式 仅注重规模增长而忽视投后管理与退出能力建设[3] - 存在高风险资金运作行为 包括一二级市场联动 频繁并购及资产打包操作[5] - 资金流向不透明 个人投资者资金未按约定投向标的企业[6] 运营现状 - 2022年8月基金业协会显示主体注销 但企名片平台仍监测到持续投资活动[7] - 母公司完成借壳上市 但股价已沦为仙股 创始人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6] - 注销主体与现存投资实体关系不明 存在业务主体认定混乱问题[7] 行业警示 - 地方政府资金参与募资需谨慎 涉及公众税收安全与社会责任[7] - 复杂基金架构易导致管理失控 需警惕规模扩张与投资能力不匹配现象[2][3] - 资金监管缺失案例暴露行业合规漏洞 需强化LP资金流向监控机制[6]
2024,投资人成为六边形战士
叫小宋 别叫总· 2024-12-02 03:38
核心观点 - 投资机构在2024年重点精进六方面能力:对赌回购、返投落地、退出、募资、FA、副业,并通过叠加buff提升技能层级 [1][2] - 国资基金在投资策略中强调对赌回购、返投落地和刚性退出要求,体现其特殊监管属性和操作壁垒 [4][9][12] - 行业募资环境变化导致机构转向专项基金、明池基金等创新模式,传统盲池基金规模收缩 [13][16][18] - FA职能扩展至已投项目退出和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形成双重服务模式 [19][21][24] - 行业降薪压力推动从业者发展副业,包括炒股和新兴变现渠道探索 [25][27][30] 技能1 对赌回购 - 国资基金要求创始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仅公司回购不足以保证LP权益 [4] - 差异化定价并购策略成为解决方案:对投资人高估值、团队低估值实现双赢 [5] - 拖售权与差异化定价组合可替代回购条款,增强投委会通过率 [6][7] 技能2 返投落地 - 返投落地形式分级:从空壳子公司到迁总部,难度递增形成机构壁垒 [9] - 迁总部被视为最高阶返投,直接体现机构资源整合能力和招商价值 [10] 技能3 退出 - 国资基金强制7年退出周期(投资期4年+退出期3年),部分项目仅3年退出窗口 [12] - 优秀退出标准为DPI远超1(如1亿元投资回收2亿元),年化利率退出被视为基础要求 [12] 技能4 募资 - 双币基金转向地方政府资金募集,接受返投条款 [13] - 专项基金和明池基金崛起:前者针对单一项目,后者为预包装项目池供政府选择 [15][16][17] - 传统盲池基金(5-10亿元规模)募资难度显著增加 [18] 技能5 FA - 投资经理需为已投项目提供FA服务直至退出,形成投后管理新常态 [19][20] - 地方政府FA成为新方向:推荐非赛道项目满足招商需求,但不参与投资 [21][23][24] 技能6 副业 - 炒股为主要副业形式,包括T派、小作文派、价值投资派等策略 [27][28] - 部分从业者探索OnlyFans等新型变现渠道,利用行业从业者形象优势 [30]
一家小机构之死(五):主动转型招商机构
叫小宋 别叫总· 2024-11-30 03:43
一家小机构之死(一):死于能力不足 一家小机构之死(二):死于盲目追求dpi 一家小机构之死(三):死于返投 一家小机构之死(四):主动转型FA 这家机构也没死,甚至活的比以前更滋润了。但是投资的"魂"已经没有了,现在已经是一家招商机构 了。 公司成立之初是很想好好做投资的。因为合伙人资源的原因,lp构成里相当比例为地方政府。也有一定 的返投落地任务。 投了几年,发现项目的投后表现都很一般,取得ipo退出就更遥远了。唯一的安慰在于,项目落地完成 得都还不错,政府较为满意。 另一方面,随着一级市场大环境的变化,政府lp以及返投落地逐渐成为主流,尤其当双币基金也开始搞 返投,竟然有很多机构到这家机构登门拜访,请教向政府的募资策略,以及如何做返投。 合伙人一看:呦呵,东方不亮西方亮。 于是,机构开始募集更大比例的返投基金,甚至一只基金全部来自地方政府,甚至一只基金里有多个不 同的地方政府,每个政府都有返投。 然后,适当削弱对项目的价值判断。不得不削弱,因为足够优质的项目,是不会随便配合你返投的。 就这样又过了两年,机构已经把返投落地当成最首要任务,投资背景的员工越来越少,来自政府招商部 门的员工越来越多。 合伙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