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搜索文档
考前家长要适度“留白”
北京青年报· 2025-06-05 01:02
教育行业家长行为分析 家长过度干预现象 - 部分家长全天候监督学习并制定严苛作息制度 这种行为剥夺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1] - 饮食方面存在突击补充营养现象 突然改变饮食习惯可能引发肠胃不适影响考场发挥 [1] - 情绪管理上存在言行不一现象 家长表面劝孩子放松实际自身焦虑明显 [2] 适度留白教育理念 - 留白核心在于信任孩子自律能力 需在关键时刻懂得收手而非放任不管 [2] - 家长应设定合理期望目标 避免过高期待带来压力 同时保持家庭氛围轻松 [3] - 保持规律饮食习惯 避免随意加餐或大补 防止加剧考生焦虑情绪 [3] 家长心理需求分析 - 过度干预源于家长对掌控感的追求 通过管控孩子获得虚幻的安全感 [2] - 教育研究表明适度自主空间更能激发学习动力 留白培养更具韧性孩子 [2] - 家长需管理自身焦虑情绪 避免将压力转移给孩子 维持稳定备考环境 [2] 教育心理学应用 有效支持策略 - 采用"情绪红绿灯"理论 家长情绪激动时需及时暂停自我平复 [2] - 考前考中考后均需调整情绪状态 避免家庭陷入高考戒备状态 [3] - 多进行轻松话题交流 营造温馨和谐家庭环境缓解考生压力 [3]
斩获戛纳特别奖的《狂野时代》有何特别
北京青年报· 2025-06-05 00:55
影片获奖与市场反响 - 中国导演毕赣执导的《狂野时代》在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得特别奖 引发全球艺术片影迷高度期待 [1] - 影片首映后获得全场8分钟起立鼓掌 片长160分钟 试图回溯百年电影史 [1] - 评审团主席朱丽叶·比诺什评价该片"与众不同且卓越" 西班牙《国家报》将其列为戛纳最具影响力作品之一 [12][16] 影片内容与结构 - 影片划分为六个章节 分别对应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和意识 通过不同年代影像风格致敬电影史 [5][14] - 第一章采用默片形式 复刻早期电影语言 包含《月球旅行记》等经典电影彩蛋 [3][13] - 第二章转为20世纪40年代黑色电影风格 融入战争与侦探元素 [4] - 第五章采用30多分钟长镜头 展现千禧年前夜场景 体现导演标志性手法 [8][15] 导演创作风格 - 毕赣延续梦境主题 相比前作《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更直接以梦境为主要内容 [15] - 保留个人美学符号 如演员黄觉、陈永忠 地名荡麦 贵州菜餐馆等 [15] - 英国《卫报》评价其"神秘且充满谜团" 《纽约时报》称赞其对电影史的致敬是"影迷的享受" [16] 行业意义与影响 - 影片通过元电影属性 以情节和符号反映对影史变革的思考 如第四章映射好莱坞进入中国市场的时代背景 [7] - 导演采用哲学与诗意手法 探索镜头语言边界 被评价为"属于未来的表达" [19] - 影片在戛纳为华语电影赢得关注 但叙事结构和符号化内容引发两极评价 [16]
本市加快打造形成十园百企发展格局
北京青年报· 2025-06-04 18:27
两业融合试点示范单位认定 - 北京市认定第二批两业融合市级试点示范单位 包括3家示范园区和32家试点企业 [1] - 3家示范园区分别为朝阳新质生产力融合示范先导区 通州区城市副中心未来设计+大健康融合创新示范区 京西永定河两业融合示范园区 [1] - 32家试点企业包括10家领跑型企业和22家成长型企业 覆盖7个重点领域 分布在11个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4] 示范园区特色 - 朝阳新质生产力融合示范先导区管理面积26 9平方公里 两业融合企业年营收占比62%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融合 高端装备与服务融合 [2] - 通州示范区管理面积25 5平方公里 两业融合企业年营收占比超50% 聚焦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融合 研发设计与制造融合 [3] - 京西永定河示范区管理面积26 43平方公里 两业融合企业年营收占比66%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融合 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融合 [3] 试点企业分布 -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领域6家 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融合领域11家 高端装备与服务业融合领域6家 [4] -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4家 智能网联汽车领域2家 集成电路领域2家 消费领域服务与制造融合1家 [4] 发展目标 - 试点企业将深化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发挥产业链辐射带动作用 加强上下游协同合作 [4] - 北京市将推动试点示范连点成片 加快打造"十园百企"发展格局 总结推广融合发展模式 [4]
防范高考骗局,还需多方协同发力
北京青年报· 2025-06-04 04:17
高考网络环境治理 - 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开展查处涉高考违法有害信息专项行动,重点排查清理造谣泄题、贩卖答案、组织作弊、招生诈骗等行为 [2] - 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炒作夸大不实信息、借AI技术生成虚假信息、干扰舆论等行为,从严查处相关账号 [2] - 高考季是涉考诈骗高发期,常见手段包括售卖"绝密资料押题卷"、"内部指标"等,利用家长焦虑心理实施诈骗 [2] 新型诈骗技术特点 - 诈骗手段与AI技术结合,呈现智能化、隐蔽化特点,如生成虚假官方文件截图、批量炮制谣言 [3] - 新型骗局通过算法推荐实现精准传播,增加辨别难度,凸显联合查处的必要性 [3] - 专项行动采取"打防结合、标本兼治"模式,打击违法犯罪同时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 [3] 社会协同治理 - 治理涉考违法信息需构建"政府监管、平台负责、公众参与"的治理格局 [4] - 学校应加强防骗教育,网信部门强化信息监测,公民需及时举报谣言线索 [4] - 专项行动为高考撑起"安全伞",家长和考生的理性选择是维护公平的关键 [4]
别让“儿童食品”沦为概念游戏
北京青年报· 2025-06-04 04:17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儿童食品"市场销售数据创新高,但调查显示多数产品仅通过包装和分量差异化,营养成分与普通食品无本质区别 [2] - 行业面临标准缺失问题,现行食品安全标准仅覆盖0-3岁婴幼儿食品,3岁以上儿童食品处于监管空白 [2] - 部分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卡通包装、"0添加"等营销话术制造溢价空间,甚至添加更多香精、增味剂 [2] 产品与营养学问题 - 营养学专家指出儿童成长需要多样化天然食物,而非添加营养素的加工食品,部分高钙、富铁零食伴随高糖、高盐隐患 [3] - "0蔗糖"产品可能含有升糖指数更高的果葡糖浆,片面强调单一营养素易误导家长 [3] - 过度食用食品添加剂可能对儿童产生多种危害,如影响智力发育、增加过敏风险、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等 [3] 监管与政策进展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无依据不得标称适合未成年人食用 [3] - 建议借鉴欧盟对儿童食品中糖分、盐分的强制性限量标准,或实施专用标识认证制度 [3] - 需加快建立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营养评价体系,让"儿童专用"体现科学配比 [3] 企业行为与市场规范 - 部分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收割育儿焦虑,营销话术成为消费者购买的关键因素 [2] - 行业需回归产品本质,针对儿童的特殊工艺或营养设计应通过第三方检测数据公开佐证 [4] - 家长应提高科学育儿素养,增强防范意识,认真阅读配料表,避免被商家宣传误导 [5] 行业未来展望 - 需以科学标准筑牢底线,严格监管肃清乱象,理性消费破除炒作,让"儿童食品"回归健康本质 [5] - 随着相关标准落地,行业有望形成更透明、更规范的儿童食品市场 [5]
2027年副中心绿色企业将超300家
北京青年报· 2025-06-03 18:11
绿色经济发展规划 - 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围绕10个绿色产业重点实施八大任务 打造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重要承载地和示范区 [1] - 到2027年 绿色企业将超过300家 建成1个绿色产业集聚区 [1] - 行政办公区实现100%绿电供应 前疃村成为全市首个数字化微网"零碳"村庄 百亿规模的北京市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落地 [2] 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 形成"创新牵引+资源聚集+场景带动"的绿色产业发展城市副中心模式 [2] - 到2027年 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20%左右 建成北京市国际绿色技术概念验证中心 [2] - 展望2035年 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15%左右 形成3个以上绿色产业集聚区 [2] 绿色产业布局 - 重点培育碳专业服务业 ESG专业服务业 绿色金融业 绿色投资 未来能源细分产业 合成生物制造业等特色绿色产业 [3] - 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产业 新能源产业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绿色建造业等既有绿色产业 [3] - 在未来能源细分产业领域聚焦超导材料 真空系统 高功率电源等细分赛道 [3] 新能源产业发展 - 支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 打造分布式先进能源 智慧能源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3] - 加强分布式先进能源产业研发 生产和应用等环节的项目 企业培育和集聚 拓展氢能储 运 加产业链 [3] - 发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辐射带动作用 打造较完备的车用电子供应体系 [3] 绿色产业集聚区建设 - 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利用北京光学仪器厂旧厂区进行更新改造 最大化保留现有树木 包括一棵200余年树龄的油松 [4] - 园区建筑全部按照绿色建筑二星 三星级标准建设 采用"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电制冷系统"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冷供热 [4] - 配套使用光伏发电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预计年度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000吨 [4] - 聚焦碳排管理 能源服务 绿色建筑 环境治理等行业形成产业集聚 配套绿色科技会议会展中心 科技惠民滨水空间 [5] - 一期将于9月底完工 已有碳核算 碳数据 碳捕集等关键绿色技术的创新企业作为先导企业首批入驻 [5] - 2027年底全部完成改造 成为城市副中心第一个绿色产业集聚区 [5]
推进微专业建设要避免一哄而上
北京青年报· 2025-06-03 08:56
高校微专业计划 - 教育部部署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推动开设1000个微专业或专业课程群以及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2] - 微专业是高校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特定领域提炼核心课程,面向全校学生或职场人士,用于拓宽知识面、提升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2] - 微专业班由各院系招生,学生与职场人士自主选择,课程更灵活多元,促进学科交叉,解决传统专业面窄、课程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 [2] 微专业特点与优势 - 微专业课程可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交叉需求灵活调整,内容多元且培养周期短 [3] - "主专业+微专业"模式易于推进,可在双休日或短学期集中授课,不冲击传统教学,而是做增量 [3] - 高校给予院系更大自主权开设前沿课程,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改革项目 [3] 微专业建设挑战 - "小而美"微专业目前只是少数学生选择,需扩大参与面并确保课程质量,形成特色课程体系 [3] - 需避免微专业异化为"考试类"或"就业类"培训班,背离提升综合素养的初衷 [3] 微专业与教学改革 - 微专业是高校推进完全学分制教学的阶段性举措,旨在成为跨学科课程模块,激发学生兴趣并提高就业竞争力 [4] - 微专业建设可积累跨学科课程,总结教学经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对整体教学改革和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4]
未来3年北京打造高端科学仪器产业集群
北京青年报· 2025-06-03 01:59
行业发展规划 - 北京市发布《北京高端科学仪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面提升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创新、产业集聚、产业服务、应用推广能力 [1] - 计划打造怀柔、海淀、昌平、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效协作的"1+3"产业格局 [1] - 构建北京创新策源、京津冀产业协同、全国辐射带动的高端科学仪器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集群 [1] 发展目标 - 到2027年研制50款以上整机产品,突破30项以上关键部件 [2] - 推动形成一批领域公认、行业引领的技术标准 [2] - 培养引进一批顶尖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 [2] - 建立世界一流的高端科学仪器技术创新机构 [2] 产业集聚目标 - 培育年营业收入3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家左右 [2] - 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30家以上 [2] - 专精特新企业80家以上 [2]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 [2] 产业生态建设 - 建成一批精密加工、验证评价、中试熟化等服务平台 [2] - 研发一批典型仪器谱库和专用软件 [2] - 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 [2] - 完善应用牵引机制,提升产业生态国际竞争力 [2]
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
北京青年报· 2025-06-03 00:35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截至5月31日,5大品类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发放消费者补贴1.75亿份 [1] -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412万份,家电产品销售7761.8万台,数码产品销售5662.9万件,电动自行车换新650万辆,家装厨卫焕新5762.6万单 [1] - 2025年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资金额较去年增加1倍 [1] 补贴政策细节 - 手机等数码产品每件最高补贴500元,12类家电产品每件最高补贴2000元 [1] - 政策覆盖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品类 [1] 消费市场表现 - 2025年1至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8万亿元,同比增长4.7% [1] - 4月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1%,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 [1] - 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长6.6%,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 [1] 细分品类增长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电、文化办公用品、家具、通讯器材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8.8%、33.5%、26.9%、19.9% [2] - 4月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14.5%,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增长33.9%,渗透率达51.5% [2] - 平板电脑、一级能耗空调、按摩椅、净水器销量同比分别增长25.8%、25.2%、15%、11.2% [2]
别让饮食拖后腿 高考冲刺期 这五类风险食物少吃
北京青年报· 2025-06-03 00:11
高考冲刺期饮食风险与建议 高糖饮食风险 - 高糖饮食如含糖饮料、蛋糕等会导致血糖剧烈波动,引发注意力下降、思维迟缓和疲劳感增强,俗称"晕碳"[2] - 精制糖代谢加速维生素B族消耗,干扰神经递质代谢,加重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波动[2] 高油高脂食物风险 - 油炸食品、肥肉等高饱和脂肪食物延缓胃排空,引发腹胀、困倦,影响学习注意力与反应速度[3] - 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血脂升高、体重增加,干扰代谢节律和夜间睡眠质量[3] 刺激性饮品风险 - 浓茶、咖啡等功能饮料含咖啡因,可能引发心悸、焦虑和睡眠障碍,影响青少年神经系统发育[4] 生食风险 - 溏心蛋、刺身等生食存在病原微生物污染风险,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需彻底加热至75℃以上[5][6] - 外购熟食需复热并落实"生熟分开"原则,防止交叉污染[6] 陌生食物风险 - 尝试新食物可能引发过敏或胃肠不耐受,建议维持规律饮食习惯保障肠道稳定[7] 科学饮食建议 - 备考期需清淡、均衡饮食,避免过咸过辣食物刺激肾脏和肠胃[8] - 女生经期前3天可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补铁食物改善疲劳[8] - 推荐健康零食如无盐坚果、香蕉、全麦饼干等作为应急能量补充[8] - 三餐需保证主食充足,搭配优质动物蛋白和深色蔬果补充维生素[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