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

搜索文档
职耀北疆 技能圆梦——内蒙古缤纷职教精彩绽放
内蒙古日报· 2025-05-29 10:56
职业教育成果展示 - 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教育活动周以"一技在手 一生无忧"为主题,展示职业技能成果、非遗传承、校企对接等内容,突出"职业教育成就出彩人生"理念 [2] - 鄂尔多斯准格尔旗职业高中师生研发"智能语音垃圾桶",融合语音识别、红外感应、机器学习技术,提高垃圾分类准确率并减少交叉污染 [4] -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设计3D废料回收机,获2025年"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校赛一等奖,计划冲击更高级别赛事 [4] -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研发"可以吃的口红",融合酥油提纯、天然植物色粉与蜂蜡技术,体现"技能让生活更美好" [4] 职业体验与启蒙教育 - 中小学生通过体验3D建模、扎染、皮画技艺及新能源装备技术等活动,重新认识职业教育的科技含量与发展潜力 [7] - 呼和浩特市成立职业启蒙教育教师培训基地,旨在将职业认知与体验融入基础教育,帮助学生发现兴趣与潜能 [7] - 初三学生反馈职业教育项目科技感强,如绿色智能家居馆改变了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 [7] - 职校学生张思敏通过参观活动坚定了在风力发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发展的决心 [7]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与内蒙古空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精准对接低空经济产业需求,企业参与课程设置与真实项目教学 [10] -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餐饮食品系通过校企合作推动非遗饮食活态转化,如开发草原灌汤牛肉包产品,并启动校企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活动 [11] - 智能炒菜机根据学生设计的数字菜单现场烹制标准化菜肴,展示现代餐饮食品行业产教融合成果 [11]
锡林郭勒盟以旧换新撬动汽车消费
内蒙古日报· 2025-05-29 10:51
"今天买了一辆新车,总价格8.79万元,厂家补贴跟国补优惠完了4.69万元。太实惠了!"5月29日,锡林 郭勒盟锡林浩特市民李向阳难掩喜悦之情,在北岳长安汽车4S店完成新车购置后,分享着自己的购车 体验。李向阳此前的燃油车已使用10年,面临排量大、油耗高的问题,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出台,让他 终于下定决心购置新车。 转自:草原云 销售人员为顾客介绍汽车。 今年,锡林郭勒盟持续发力落实国家、自治区汽车以旧换新政策,通过强化政策宣传,引导消费者畅享 政策红利,全力激发汽车消费市场潜力。政策利好之下,众多汽车品牌积极响应,纷纷加大补贴力度, 推出现金优惠、返息优惠等促销活动,叠加政府以旧换新补贴和锡林浩特市汽车消费券,多重优惠吸引 消费者"焕新"。其中,长安汽车推出限时促销政策,政企双补贴最高可达4.3万元,显著成效显现,1 - 4 月销量同比增长28%。 长安汽车销售现场。 锡林郭勒北岳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智慧说:"国补政策出台后,进店量、成交量和销量都大幅 增长。现在店端可实现旧车评估、置换、新车上牌一站式服务,最快一小时内就能完成新车落地,极大 方便了消费者。" 购车现场。 汽车销售店端可实现旧车评估、置 ...
比往年更早!乌海葡萄“甜蜜”上市
内蒙古日报· 2025-05-29 09:15
行业动态 - 乌海地区葡萄上市时间显著提前 往年8月中旬上市的葡萄今年5月底通过温室种植实现早熟抢占市场先机 [1] - 科技小院推动品种结构优化 引进中华红玫瑰、妮娜皇后、瑞都系列等十余种优质葡萄品种 [3] - 促早丰产栽培技术取得突破 挂果周期缩短30%并形成6项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及12项专利技术 [3] 技术创新 - "巨盛一号"品种具备多重优势 无籽、香味浓郁、耐运输且亩产达3000斤 [3] - 产学研平台发挥关键作用 科技小院整合高校资源实现植株育苗、技术推广等全链条服务 [5] - 栽培方法经济效益显著 早熟葡萄单价达25元/斤 每亩增收1-2万元 [3] 产业链发展 - 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示范效应 温室大棚种植实现颗粒饱满、色泽紫红的高品质葡萄量产 [1] - 合作社模式加速技术落地 绿农永胜农民合作社试种3亩地葡萄较预期提前一周成熟 [3] - 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升级 通过标准化种植和专利技术提升葡萄品质与产量 [5]
呼伦贝尔多维发力打造生态治理“北疆样本”
内蒙古日报· 2025-05-29 09:07
生态保护措施 - 呼伦贝尔市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执法震慑与生态修复多措并举,为22万平方公里的草原林地湿地构筑立体化保护网 [1] - 强化顶层设计,将高质量保护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严厉打击毁林毁草毁湿违法行为作为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的重要议题定期研究部署 [1] - 以林长制为抓手,坚持"党政同责、全域覆盖",压实四级林草长责任,形成"当一方林长、保一方生态"工作常态 [1] 执法与监管体系 - 构建"源头预防—动态巡查—联合惩戒"体系,整合林草、公安、自然资源等部门力量,提升执法人员专业化水平 [1] - 创新推出"领导干部—管护员"四级责任体系,实行24小时专班巡护和田间驻守,实现重点地块监管全覆盖 [1] - 运用无人机定时巡航和遥感影像比对,构建"天空看、地面查"立体监测网络,精准锁定违规开垦地块 [2] 执法成效与案例 - 今年以来全市毁林毁草毁湿行政立案640起,查处人员314名,移交公安机关涉嫌刑事案件63起 [2] - 分批次曝光毁林毁草典型案件,首批通报5起案例,通过遥感影像对比追溯2019-2023年间毁林行为并处罚 [2] - 设立"有奖举报"机制,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敲门行动",发放告知书1万余份,设立"违法禁耕"警示牌 [2] 生态修复与治理 - 实施网格化巡护,严查超载放牧、禁牧区违规行为,同步推进"一地一档"生态修复管理 [3] - 对受损湿地开展科学评估,制定个性化复湿方案,确保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恢复 [3] - 组织专业人员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巡查检查,将解决草原过牧问题与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紧密衔接 [3] 综合治理创新 - 7414名护林员、731名草管员担任"前哨员",对重点地区实行24小时监管 [2] - 从单兵作战到多部门联动,从典型案例曝光到全民共治,形成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北疆样本" [3] - 推动牧区生产方式系统性变革,引导基层和农牧民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 [3]
从“人控”到“智控”! 包钢集团数智化“锻打”新质生产力
内蒙古日报· 2025-05-29 06:27
转自:草原云 5月27日,记者走进包钢轨梁厂智能化集控中心,24米超宽大屏正动态显示百米钢轨生产的全流程数 据。AI算法自动分析工艺参数,优化冷区加工路径,并智能分配生产任务,将传统人工操作升级为智 能闭环控制。 区智能集控项目。(资料图) 热炉智能集控项目。(资料图) 近年来,围绕生产痛点,包钢轨梁厂加速智能化改造。钢坯加热是生产线上的第一道工序,以前烧钢都 是职工凭经验看火候,加热炉智能集控改造后,首次将AI算法与工业物联网深度结合,通过红外测温 仪、视觉识别系统等"智能助理"24小时"紧盯"钢坯的颜色、状态,再加上大模型算法预测工艺参数,实 现了从"凭感觉"到"精准控温"。"我们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了10万种工况,实现了加热炉与轧机毫秒级 协同。现在系统能提前72小时预警设备故障,这套系统投用后,人员减少40%,吨钢煤气消耗从135m³ 降至130m³,年节约成本超500万元。"卢杰说。 从传统"人控"迈向"智控",包钢轨梁厂百米库吊车智能集控项目投入运行后,吊车作业实现远程操 控"零碰撞",作业效率提升25%。 轨梁厂百 米库吊车智能集控项目。(资料图) 包钢集团坚持把数智技术作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 ...
“山河映忠魂”讲解员大赛讲活内蒙古红色史诗
内蒙古日报· 2025-05-29 05:19
大赛背景与目的 - 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1] - 弘扬爱国主义情怀 提升全区英烈讲解员队伍能力水平 [1] - 讲好内蒙古英烈故事 做好全国大赛选手选拔推荐工作 [1] - 营造全社会崇尚英烈 缅怀英烈 学习英烈 捍卫英烈 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 [1] - 推动红色文化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力量 [1] 比赛形式与参与情况 - 比赛是对英烈精神的深情致敬 也是一堂全民爱国主义教育课 [3] - 参赛者包括烈士纪念设施专职讲解员 退役军人工作者 在校学生 红色文化志愿者等 [3] - 经过前期推荐 视频初选等环节 最终20位选手进入决赛 [3] 决赛现场与内容呈现 - 革命文物如泛黄书信 锈迹斑斑的勋章作为"时光钥匙"展示 [3] - 历史影像形成"穿越通道" 对比硝烟战场与今日北疆安宁 [3] - 选手通过激昂陈词或娓娓道来 还原内蒙古各族儿女浴血奋战和民族团结故事 [3] 比赛结果与后续安排 - 评选出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优秀奖14名 [3] - 6家单位获优秀组织奖 [3] - 部分优秀讲解员将代表内蒙古参加全国英烈讲解员大赛 [3] 赛事主办与影响 - 由内蒙古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主办 [3] - 大赛主题为"山河映忠魂" 于5月21日圆满落幕 [3] - 通过讲解员赤诚之声 让英雄往事在新时代激荡回响 [3]
开源节流 鄂尔多斯地下水位连续三年上升
内蒙古日报· 2025-05-28 13:08
水资源现状与挑战 - 鄂尔多斯市人均水资源量仅1299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 [1] - 年均降水量190-300毫米,年均蒸发量高达2000-3000毫米,属于资源性、工程性、结构性、指标性缺水并存地区 [1] 政策与法规支持 - 2022年11月印发《"四水四定"方案》,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原则 [1] - 2024年1月《鄂尔多斯市水资源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为水资源规范化管理提供法律支撑 [1] - 2024年7月通过"拦沙换水"工程取得每年2800万立方米黄河取水指标 [1] - 2025年3月印发《鄂尔多斯市节水行动方案》 [1] 工业节水与循环利用 - 乌审旗中天合创化工分公司构建三级网格化节水管理体系,用水责任精准分解到车间和设备 [2] - 3000立方米/小时矿井水深度处理装置完全替代黄河水,高含盐水分质制盐项目每年减少5.2万吨危废 [2] - 余热蒸汽发电项目年回收64万吨蒸汽、发电1.2亿度,形成6200万元经济效益 [2] - 2024年交易闲置黄河水指标1186.86万立方米,支持34个大型工业项目开工 [4] 农业节水与高效灌溉 - 鄂托克前旗推行水浇地置换大棚措施,每置换一栋大棚全年可节省灌溉用水1500多立方米 [6] - 全旗已置换617栋大棚,年压缩地下水开采量超过95万立方米 [6] - 小流量滴灌技术节水30%-50%,节肥30%,增产15% [9] 城市节水与中水回用 - 康巴什区城市绿化用水80%为回用中水,日均处理1.2万吨一级A类中水 [11] - 使用中水浇灌每年节约资金上千万元,相比自来水成本从9.45元/吨降至0.8元/吨 [11] - 中心城区铺设中水管网3051.4公里,园林绿化中水灌溉率达83%,年均节约常规水资源1574.5万立方米,降低浇灌成本1.3亿元 [12] 经济与资源效益 - 鄂尔多斯以全区1/20的水资源支撑了1/4的经济总量,万元GDP用水量持续下降 [4] - 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地下水水位同比上升1.84米,连续3年上升 [1]
从“沙阻路”到“路通沙止” 杭锦旗“以路治沙”模式亮眼
内蒙古日报· 2025-05-28 13:08
项目概况 - 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S215穿沙公路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项目采用平铺式条带状、立式网格状与草方格沙障相结合的模式,对流动沙地与半固定沙地实施分类治理 [4] - 项目针对库布其沙漠东南部沙化治理难点与现有成果巩固需求,融合工程固沙与生物治沙措施,对S215道路两侧7公里范围内、总长60公里的56.7472万亩沙化土地展开综合治理 [4] - 该工程总投资约4.78亿元,目前主体工程正有序推进,即将进入收尾阶段 [4] 技术方法 - 通过科学配置乔灌草植被,构建稳固的防风固沙体系,逐步消除道路两侧流动沙地 [7] - 项目不仅要减少库布其沙漠南部沙化面积、降低沙化程度,更要为黄河安澜筑牢生态屏障 [7] - 这一实践是鄂尔多斯"以路治沙"模式的生动延续 [7] 历史背景 - 1998年内蒙古首条穿沙公路(锡乌公路)通车,开创了"以路治沙"的新形式 [9] - S215线南起锡尼镇,北跨黄河,串联起独贵塔拉镇、工业园区与新能源示范区 [9] - S215、S316、G242等线路构成的"两横四纵"穿沙路网总里程达930公里,已带动完成约600万亩生态治理 [9] 经济影响 - S215穿沙公路在承担资源外运功能的同时,正创新开发沙漠越野旅游新场景 [9] - 全力构建"交通+产业+文旅"深度融合的复合型经济走廊 [9] - 穿沙路网为加快沿黄经济带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及沿线旅游业发展、沙漠治理等提供了重要保障 [9] 战略意义 - 鄂尔多斯创建了全球荒漠化防治的新模式,探索出"路通沙止"的生态治理新路径 [10] - 库布其沙漠公路两侧植被葱郁,沙漠经济蓬勃发展,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10] - 杭锦旗以路网规划为先导,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 [10]
包头市稀土高新区聚力打造科创新样板
内蒙古日报· 2025-05-28 12:46
折叠屏手机技术革新 - 折叠屏手机的关键技术突破包括经受数十万次开合考验、机身轻薄化、折痕不明显,背后核心是钕铁硼永磁体的应用 [1] - 钕铁硼永磁体通过磁极间相互作用力实现屏幕精确定位和顺畅开合,解决吸合力不足和漏磁问题 [3] 英思特稀磁新材料 - 公司专注磁学器件设计研发,拥有35项发明专利和292项实用新型专利 [3] - 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超4000万元,同比增长109% [3] - 技术攻克海尔贝克磁体排列结构难题,优化折叠屏手机性能 [3] 磁馨电子 - 年产1亿只滚珠式防抖变焦马达,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仍供不应求 [5] - 产品应用于智能手机摄像头,结合韩国磁化电子技术和江馨微电机智能制造产线,提升对焦精度并降低能耗 [5] 金力永磁 - 全球唯一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A+H"上市企业,单厂规模最大钕铁硼生产商 [7] - 开发3D晶界渗透技术,降低重稀土用量70%-80%,节约生产成本 [7] - 研发团队超200人,拥有6大核心技术(晶界渗透、配方体系等),研发大楼面积超1万平方米 [7] 稀土高新区产业生态 - 创新平台达207家(近5年增长53%),高新技术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超400家(近5年增长62%) [8] - 9家科技突围项目与31个顶尖团队合作,建成12条示范线(含全球首台套钕铁硼磁体融合制造线) [8] - 推动32个新兴产业项目转化,覆盖光伏材料、稀土深加工等领域,累计落地300多项科技成果 [8] - 产学研合作深化,推出"创新积分贷"等特色服务,强化金融与科技融合 [8]
黄河流域水污染预警溯源系统上线运行黄河乌海段实现24小时精准监测与防治
内蒙古日报· 2025-05-28 01:49
在黄河流域乌海市与阿拉善盟交界水污染预警溯源在线站内,在线式水污染预警溯源仪高效运转。 据了解,每个污染源排放的废水,都有自身独特的三维荧光光谱,可以作为其水质"指纹"。在线式水污 染预警溯源仪可对水样实时采集,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将水样投射形成三维投影图,并将检测所得 到的水质"指纹"与数据库中污染源的水质"指纹"进行比对分析,从而敏锐地捕捉水质中出现的异常物 质,快速判定黄河水是否存在污染以及污染的类型,实现从问题诊断到污水溯源的全流程高效处理。 5月26日,记者从乌海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乌海黄河流域水污染预警溯源系统于近日完成各项测试 并投入使用,实现黄河乌海段水质24小时全天候精准监测与防治。 乌海黄河流域水污染预警溯源系统还深度融合现有监测网络,借助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将水污 染问题精准定位到监管执法部门,构建起"预警、溯源、应急、执法"的全链条联动治理机制。这一创新 模式,彻底改变了乌海市以往污染源排查"广撒网"的传统方式,实现了向精准排查的跨越,大幅提升了 执法效率与治理效能。 目前,乌海黄河流域水污染预警溯源系统分别在乌海市与阿拉善盟交界处,乌海市与宁夏回族自治 区交界处,乌海市与鄂尔多斯市 ...